最得民心的張士誠為什麼沒能得到天下反而輸給朱元璋?

如題
10 個回答
森朗咨询
2017-06-09

元末,朱元璋在和將領謀士商量,先打陳友諒還是張士誠這個問題時,大多將領主張先打張,因為張弱,先易後難,再乘勝打陳有諒,常規思維。朱元璋說過一句最老辣的話,友諒志驕,志驕則必生事,士誠器小,器小則無遠圖。打張,陳必然會在朱元璋背後趁火打劫。打陳,張只會守著自己的江南一畝三分地,逍遙置之度外。儒家所說的的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切實際,得民心只是得天下的一個因素。

房中无力溦ZZpp128
2017-04-15

張士誠這個人在元末的梟雄中絕對是一個異類,他既沒有陳友諒的陰險狡詐,也沒有朱元璋的殺伐果斷。客觀的說,張士誠生錯了年代,他如果是明朝中期的皇帝,那絕對可以和宋仁宗一起被奉為千古仁君。只可惜他出生在了元末,這個時代不屬於他,屬於陳友諒和朱元璋。

最得民心的張士誠為什麼沒能得到天下反而輸給朱元璋?

一、元末農民起義,張士誠佔據了浙江和江蘇

1279年,南宋丞相陸秀夫抱著宋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跳海自盡,至此漢家王朝第一次滅亡。元朝建立了對全國的統治,這不過這群人會打天下,卻不會治天下。胡虜無百年之運這句話一點也沒錯,元朝的統治剛剛60多年,聲勢浩大的紅巾軍大起義就開始席捲全國。這麼短的時間,在中原王朝中還處於建國的前期。紅巾軍席捲全國之時,元廷卻在忙著內鬥。此時以販鹽為生的張士誠也趁機帶著一幫兄弟發動了起義,販私鹽雖然風險大,但是利潤也大。張士誠的祖上就是販私鹽起家,因此張士誠應該接受過基本的文化教育。張士誠起義的時機把握的相當不好,他剛剛起義,元朝宰相脫脫就統帥百萬大軍南下。

最得民心的張士誠為什麼沒能得到天下反而輸給朱元璋?

槍打出頭鳥,張士誠眼看就要被脫脫生擒活捉。此時元朝再次幹了一件蠢事,宰相脫脫被鎖拿進京,隨後被殺。失去了主帥的元軍開始撤退,在此之後,元廷再也沒有組織起大規模的反擊力量。各地的起義軍開始迅速壯大,其中佔據安徽和河南的劉福通一直處於抗擊元軍的最前線,這是專門扛雷的。在他的南方,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都在逐步崛起。這三個人都得好好謝謝劉福通,這才是抗擊元軍的主力。陳友諒控制著兩湖地區,位於長江中游。朱元璋佔據了江蘇西部、江西的部分地區和安徽的部分地區。而張士誠控制著江蘇東部和浙江大部,天下最富庶的地區都控制在張士誠的手裡。

最得民心的張士誠為什麼沒能得到天下反而輸給朱元璋?

二、壁上觀的態度,最終害了張士誠

張士誠這個人有那麼一點君子的感覺,對待他治下的百姓相當好。他統治江浙時期,這裡百姓交的賦稅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明朝建立一二十年之後,還有人祭奠張士誠,懷念他的恩德。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張士誠不足為患,頂多就是劉表或者袁紹之類的人物。在張士誠集團中,沒有森嚴的等級制度,將領們在張士誠的面前大大咧咧,而張士誠一點也不生氣。張士誠手下的將領打仗從來不擔心自己的腦袋,即便是大敗而歸,張士誠也繼續留用。不要說心狠手辣的陳友諒,即便是也將兄弟義氣的朱元璋也絕對不會忍受。這種有些婦人之仁的性格最終害了張士誠。

最得民心的張士誠為什麼沒能得到天下反而輸給朱元璋?

1366年,陳友諒和朱元璋傾巢出動,在鄱陽湖展開決戰。此時雙方都在拉攏張士誠,如果無論張士誠加入哪一方,都會獲得很大的好處。但是張士誠的態度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就向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他眼睜睜的看著朱元璋一步步吃掉了陳友諒,而自己沒有絲毫的動作。直到朱元璋已經佔領了中國中部,即將掉頭東進,他才如夢初醒命令軍隊阻擊朱元璋。在命令加固城池,準備抵禦朱元璋的進攻。1367年,朱元璋統帥這50萬大軍和他那群名將們包圍了張士誠最後的根據地蘇州。此時張士誠平時積累的人脈發揮了作用,他屬下的將士們拼死守城,城中的百姓也支援張士誠軍守城。

最得民心的張士誠為什麼沒能得到天下反而輸給朱元璋?

三、張士誠成為了江南人心中的遺憾

不得不說,張士誠守城的本事還是很強的,朱元璋的軍隊整整進攻了10個月,才得以佔領蘇州。隨後,朱元璋打垮了浙江東部的方國珍,正式統一了中國南方,即將開始中國歷史上的又一次北伐。放下朱元璋,說說張士誠,張士誠在對待屬下和人民的態度上確實要好於朱元璋。但是他不具備帝王應有的雄心和手段,江南地區的文風很濃,很多百姓都識文斷字。他們希望張士誠能夠成為漢光武帝劉秀那樣的君王,這可惜最後他們等來了洪武大帝。張士誠最後被自己的將領李伯升出賣,交給了大將常遇春。最終張士誠被朱元璋殺害,朱元璋痛恨江南人支持張士誠,將江南地區的稅負提高到了每畝七鬥五升,這高出了其他地區的好幾倍。7月三十是張士誠的生日,江南人每到這一天就會去燒九四香。

用户164553540
2017-04-09

朱元璋與張士誠誰更厲害

朱元璋與張士誠究竟誰厲害?如果單論軍事的話,張士誠是敗在朱元璋的手中。所以,若以成敗論英雄,張士誠去朱元璋甚遠。在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謀臣劉伯溫看來,雖然張士誠佔據的地盤最富庶,經濟實力最強,但他的威脅遠不如心狠手辣的陳友諒。

最得民心的張士誠為什麼沒能得到天下反而輸給朱元璋?

朱元璋劇照

所以僵局之下朱元璋可以全力去對付陳友諒,一點都不擔心張士誠會趁機來陰自己一把。朱元璋和劉伯溫早把張士誠看穿了,他胸無大志不敢冒險,只願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既然這樣,就讓他幫自己多守一段日子吧。最得民心的張士誠沒能得到天下,輸給朱元璋,原因是這八個字!

但張士誠身上並非沒有優勢,事實上,若讓江浙兩地的百姓在朱元璋與張士誠之間選擇皇帝的話,江浙的百姓會傾向於選擇張士誠,因為朱元璋與張士誠相比,無論是對部下還是百姓,都好到了極致。在張士誠這邊,沒有什麼等級之分,士兵們在他面前大大咧咧都無所謂;他統治期間,江浙地區的百姓上交的賦稅了了,只有原來的一成。所以,張士誠很得民心。

在朱元璋看來,自己才是真命天子,他張士誠怎麼也能得民心呢?於是他微服私訪到蘇州,問一老婦人:“張士誠當年在這裡對你們可好?”老婦人張口就道:“張士誠自己知道不是大明皇帝的對手,就讓全城歸附大明瞭,蘇州因此躲過了戰災,張士誠是個好人啊!”見老婦人如此真心地感激張士誠,朱元璋心裡不得不感嘆,在江浙地區,儘管自己贏得了戰爭,但卻還是輸給了張士誠。

張士誠是推翻元朝腐敗統治的重要領袖之一,他是滅亡元朝的最大的功臣,但是張士誠最終卻並未建立新的朝代取代元朝,在推翻元朝之後,張士誠敗給了朱元璋,最後是由朱元璋建立了明朝,那麼張士誠是個怎樣的人呢?

最得民心的張士誠為什麼沒能得到天下反而輸給朱元璋?

張士誠紀功碑

張士誠出生在元朝末年的一個貧苦的家庭中,從小他就和他的弟弟為了養家餬口而在鹽場工作。而他為人慷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總是幫助他人,因此在當地的人民中有很大的威望。後來由於給官府運鹽經常受到苛刻,因此他和幾個同伴一起販賣私鹽。但是由於沒有背景,販賣私鹽是違法行為,張士誠等人一直受到官府的鎮壓和打罵。最後由於受不了壓迫,張士誠等人決定起義,起義後,將富貴人家的錢財和糧食都分給了貧窮的老百姓,並自稱為王,建立了大周政權,這是反抗元朝統治時的張士誠簡介。

張士誠建立政權後,佔據了江南一帶的富庶地區,而這片地區長時間不受戰爭的困擾,因此張士誠也變得驕奢起來,後期,朱元璋同張士誠戰爭期間,張士誠弟弟領兵敗於朱元璋,而杭州的守兵也投降於朱元璋,因此張士誠很快就被朱元璋打敗,被朱元璋囚禁,後來由於張士誠認為朱元璋獲得勝利只是因為上天庇佑而已,這惹怒了朱元璋,最終被朱元璋所殺,以上就是張士誠簡介。

張士誠的故事介紹

張士誠是元末農民起義的領袖,還曾經在高郵稱帝,建立屬於他的王朝。張士誠被稱作滅元的蓋世英雄,但是在後期,他的弟弟被朱元璋所俘虜,他也被朱元璋進行關押,最後還死在了監獄中。關於張士誠的故事很多,大多是表現他英勇作戰,但是關於張士誠失敗的故事卻讓人議論紛紛。

最得民心的張士誠為什麼沒能得到天下反而輸給朱元璋?

張士誠

張士誠抗元起義的故事讓很多人為之稱讚,同時對於他失敗的故事也讓眾人感到十分好奇。1363年,朱元璋先是滅了陳友諒,接著開始對張士誠採取主動進攻的作戰策略。1365年,朱元璋開始全力進攻張士誠所在的勢力範圍。那時候的張士誠以為自己擁有了天下,但是卻沒想到他已經失去了民心。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朱元璋就攻下了張士誠所在的大片區域。

張士誠在這作戰中遭遇連續不斷的失敗,最後只好退守到姑蘇。在攻佔的過程中,朱元璋的親侄子投靠了張士誠,這給朱元璋帶來了沉重的打擊,這也使得朱元璋對張士誠的仇恨更好深刻了。在朱元璋猛烈的攻勢下,局勢也逐漸明朗,張士誠只有一個平江可以守衛了。但是,張士誠的防守也不是蓋的,朱元璋持續八個月的攻打也沒有成效。

但是,因為被圍困的時間太長了,導致軍心不穩定,大家整天都惶惶不安,敵人的不斷進攻也使得眾人身心俱疲。無奈之下,張士誠決定進行突圍,但是這次的突圍最終使得平江失守,張士誠被押去了應天。

要房事持久薇ddee120
2017-04-11

最得民心的張士誠為什麼沒能得到天下反而輸給朱元璋?元末大起義,數不清的義軍最後彙集成了三大幫:朱無璋、 陳友諒、 張士誠。

攘外必先安內,在完成對元軍終局大決戰之前,先要完成漢人軍事政治的統一。

大決戰,大決戰開始了!

朱元璋先後滅掉了實力最強的 陳友諒和 最得民心的張士誠,完成對元軍的終極對決,從蒙古人手中奪回了對國家的統治。

真正讓歷史迷們疑惑的是,歷史上說陳友諒殘暴無能不得人心被打敗了,那最得民心的張士誠為什麼也沒能笑到最後?

最得民心的張士誠為什麼沒能得到天下反而輸給朱元璋?

張士誠受民眾愛戴,生前確實是人民的“好公僕”,草根出身的張士誠也曾勤政愛民,大力減輕稅賦,讓飽受戰亂、苛政之苦的百姓過了好日子。

因此朱元璋在攻打張士誠時,集合了數倍於張士誠的部隊,大約二十萬的大軍,讓常遇春和徐達指揮,很快就攻下了杭州和湖州,只剩下最後的平江。

在當地民眾的支持下,小小的平江被朱元璋的軍隊團團包圍,仍堅守了10個月。

當時雙方都身心俱疲,加上糧食也馬上殆盡。在最後意志力大比拼的時候,張士誠動搖了,決定突圍,結果就是江平城被朱軍攻陷,張士誠被虜。

如果堅守下去 ,結果是什麼樣子,沒有人知道,或許朱元璋軍會因糧草問題自動退兵。

最得民心的張士誠為什麼沒能得到天下反而輸給朱元璋?

這裡馬上就有答案了,為什麼最得民心的張士誠沒能得天下。

其一,歷史書上說,得民心者得天下,是根本不靠譜的說法。

在整個封建時代和帝國時代,一個王朝能維持多久,和老百姓基本沒有一毛錢關係。

不管是清明時代還是昏庸時代,老百姓都沒有過上什麼好日子。

明朝的好皇帝朱瞻基曾微服私訪民間,問一老漢生活如何,老漢答到:一年忙到頭,光景好勉強能吃飽,光景不好就只能呵呵了。

在封建時代和帝國時代,整個國家被皇族、知識階層和權貴掌控,知識階層和權貴是權力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態度決定了朝局的穩定與否。

任何一場在動盪,不管是由哪一方挑起,只要得不到知識階層和權貴的支持,根本走不到最後。

明末的李自成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拒絕和知識階層和權貴合作,最後在八旗軍、明軍和地方武裝的聯合絞殺中走向了滅亡。

因此說,常常宣傳的民心和得天下基本上木有什麼必然的關聯。

最得民心的張士誠為什麼沒能得到天下反而輸給朱元璋?

那為什麼張士誠失去了天下呢?

其二,社會競爭遵從的是叢林法則,就是快魚吃慢魚。

現代企業競爭就是如此,雖然你規模比我大,但我成長的比你快。只要我成長的進程 不被打斷,超過你就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為什麼謀求和平的發展環境,就在賭自己的發展速度可持續,然後在若干年後成為全球第一大GDP大國。

張士誠是一個有著小農思想的人,比較適合防禦,並不急於擴展土地,只是求穩定,總是唯唯諾諾,縮手縮腳,沒有什麼遠大的戰略思想。其實這樣的人在和平的時期或許會是一個好領導,但是用在戰場上,無論現階段如何鼎盛,那麼最後肯定等待他的就是失敗。

張士誠佔據的蘇浙地區本來是富庶地區,一個國家或一軍隊能維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財政問題,這一點張士誠佔盡優勢。

張士誠能快速擴充隊伍,搶佔地盤,或許能和飲馬黃河逐鹿中原的機會,但他什麼也沒有做,只想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類似三國時的劉表。

叢林法則就是,你不吃掉我,就是我吃掉你,沒有第二個結果。

於是張士誠敗給了野心勃勃瘋狂擴張敢於搏命的朱元璋。

也可以說張士誠沒有輸給朱元璋,而是輸給了遊戲規則,僅此而已。

萌大奶爱欧派
2017-06-03

元朝末年,諸軍閥混戰,其中當屬張士誠、陳友諒,朱元璋三支隊伍最為耀眼。基本上可以算上三足鼎立之勢。賢明仁義張士誠為什麼失敗了?這跟他的性格有關關係,跟他的出身和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張士誠有那麼多的資源,為何最後還會敗於朱元璋呢,小編分析,認為有以下幾點:

1、自身短視不思進取

張士誠本來是私鹽販子出身,後來能建立一方政權,跟著自己的一幫弟兄們都過上了好日子,他對佔據了中國最為繁華富裕的魚米之鄉極感滿足,並沒有爭奪天下的雄心壯志。此時他貪圖享樂,不願再冒什麼太大的風險,最終消磨了意志。他甚至沒弄明白,值此天下大亂之際,虎狼遍地,自己已然處身於不是吃人,就是被吃的境地,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者,此之謂也。他不知道,狼顧虎視之下,想單獨保住自己的一方基業,從而長享富貴是沒有可能的。這可能是張士誠屢屢錯失良機,並最終栽在朱元璋手中的重要原因。

2、賞罰不分沒有原則

在張士誠的統治體系了,沒有原則且賞罰不明,普通的士兵下屬都可以在他面前跟他開玩笑,他也從不怪罪,屬下的將領打了敗仗回來,他也不責罰而且繼續留用。歷史學家評價張士誠說他“沒有主見,生性遲鈍,比較怕事。江湖兄弟做錯事情了也不忍心指責,賞罰不分”。這樣的將軍生活在亂世比起心狠手辣的陳友諒和賞罰分明的朱元璋,他明顯不是對手。婦人之仁的性格最終害了他。

3.不能知己知彼

《孫子·謀攻篇》:“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對於張士誠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張士誠不足為患,頂多就是劉表或者袁紹之類的人物。當時陳友諒和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戰時,朱元璋也認為張士誠顧慮多,遇事總是斤斤計較,而陳友諒則野心慾望極大。所以,朱元璋斷定先攻打陳友諒,張士誠會選擇袖手旁觀,如果是先打張士誠,那陳友諒肯定會傾巢而出。後來事實證明朱元璋的判斷是正確的。朱元璋對張士誠性格的判斷十分準確。

亂世的生存法則就是,你不吃掉我,就是我吃掉你,沒有第二個結果。於是張士誠敗給了野心勃勃瘋狂擴張敢於搏命的朱元璋。也可以說張士誠沒有輸給朱元璋,而是輸給了遊戲規則,僅此而已。

PS: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如有不同觀點歡迎共同探討。

光明大宇宙
2017-04-15

據說朱元璋用現在的話講,城府極深,表面上十分仗儀,賞罰分明,十分寬厚,有功將領封官十分捨得,所以人都願為其賣命出力,打下江山後,覺得封官過高,今後難以駕馭,就修了個豪華宮殿慶功,把將土灌醉後把殿門關死放火把有功之人全殺,讓所燒死將領至死也沒有得知朱元璋的極深心胸城府。白死了。後人說是清朝誣朱元章。但朱元璋殺十大功臣是事實。其中有一位撞死宮殿,罵朱元璋放下乞食打乞食成了名句。

六月涅槃高考
2017-04-17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九月,張士誠又自立為吳王,尊他的母親曹氏為王太妃,按照王的身份地位設置屬官,在城裡另外建造了府第。他讓弟弟張士信為浙江行省左丞相,把勾結他襲擊楊完者的達識帖睦邇囚禁在嘉興。元朝廷再來要糧食就不給了。他手下有個參軍叫俞思齊,字中孚,泰州人,勸諫張士誠說:“過去我們是‘賊’的身份,當然可以不給大都送糧,現在是元朝的臣子,怎麼可以不進貢糧食呢?”張士誠大怒,去推桌案,結果撲到在地。俞思齊看勸不動他,就裝病逃走了.

那時,張士誠佔據的地盤,南到紹興,北超過徐州,到達濟寧的金溝,西邊佔據汝寧府(河南汝南縣)、潁州(安徽阜陽)、濠州(安徽鳳陽東北)、泗州(江蘇盱眙),東邊直到大海,縱橫兩千餘里,帶甲的將士數十萬。以弟弟張士信和女婿潘元紹為心腹,以左丞徐義、李伯升、呂珍為爪牙,以參軍黃敬夫、蔡彥文、葉德新等人為智囊團,以元朝的學士陳基、右丞饒介掌管祕書工作。他還喜歡招攬賓客,所贈送的車馬、居室、傢俱之類很多。那些僑居在杭州和當地貧窮無依靠的人都爭著來投靠他。

佔據吳地(今江蘇南部地區)以後,這一帶很多年都沒有戰事了,因此人口多,經濟也很繁盛,張士誠就逐漸變得奢侈、驕縱起來,不想過問政務。他的弟弟張士信、女婿潘元紹更是貪婪斂財,金玉珍寶和古代的書法名畫,都是堆滿了屋子,天天唱歌跳舞使自己高興。他手下的將帥們也拖拖拉拉不肯服從命令,每當有戰鬥,都在那兒裝病,索要大量的田宅、封賞高官,然後才肯出兵打仗。剛到軍中,就拉來大量的丫環、小妾、樂器,在前線吹拉彈唱,或者就招攬那些能說會道的遊談之士,賭博、踢球,都不把軍務放在心上,到打了敗仗、失去了地盤,張士誠也一概不去過問。過後不久,還是讓他們領兵打仗。

朱元璋的地盤就在張士誠的旁邊。張士誠多次派兵進攻常州、江陰、建德、長興、諸全,都沒有取勝,只好退回;而朱元璋派邵榮攻湖州,胡大海攻紹興,常遇春攻杭州,也沒能攻下。廖永安被張士誠俘虜,謝再興叛變投降張士誠,正趕上朱元璋與陳友諒相持不下,也沒有能力管張士誠的事。陳友諒也派人約張士誠夾攻朱元璋,但是張士誠想當個旁觀者,表面上答應了陳友諒,最後還是沒有行動。等到朱元璋攻下武昌,消滅了陳友諒,率領軍隊回到南京,就命令徐達等人謀劃攻取淮東地區,先後打下泰州、通州(江蘇南通),包圍了高郵。張士誠派水軍從長江逆流而上,救援高郵。朱元璋親自率領軍隊擊退了張士誠的水軍。徐達等人於是拿下高郵,奪取淮安,淮北一帶都落入明軍的手中。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九月,朱元璋以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二十萬精兵,集中主力消滅張士誠。朱元璋多計,命二將不要先攻蘇州,反而直擊湖州,“使其疲於奔命,羽翼既疲,然後移兵姑蘇,取之必矣!”有如此偉大戰略家,不勝也難。二將依計,徐達等率諸將發龍江,別遣李文忠趨杭州,華雲龍赴嘉興,以牽制張士誠兵力。諸將苦戰。在湖州周圍,東吳兵大敗,大將呂珍及外號“五太子”的張士誠養子等驍勇大將皆兵敗投降,其屬下六萬精兵皆降。湖州城中的張士誠“司空”李伯升本想自殺“殉國”,為左右抱持不死,不得已也投降。

到了年底,在朱亮祖大軍逼迫下,杭州守將謝五(叛將謝再興之弟)也被迫開城門投降。如此,東吳左右膀臂皆失,平江(蘇州)成為孤城,面臨南西北三面被圍之勢。

朱元璋派人送信招降他,信中寫道“:古之豪傑,都以敬畏上天、順從民意為賢能,以保全自身及家族為明智,漢代竇融、宋代錢俶就是如此。你應當三思,不要自取滅亡,為天下人恥笑。”張士誠不予回信,屢次突圍決戰,都被打敗。李伯升知道張士誠已很睏乏,便派與自己交好的食客越過城牆,前去勸說張士誠:“當初你所依賴的湖州、嘉興、杭州,現在都已失去了。你獨守此城,恐怕事變將會在城中發生,到那時你雖想死,卻不能死。還不如順從天命,派使者去金陵,說你之所以歸順是為了挽救城中百姓,然後打開城門,幅巾待命,應當不會失去萬戶侯之職。況且你的地盤,就好像你在玩一種賭輸贏的遊戲,得人之物而又失去它,對你又有什麼損害呢?”張士誠仰視良久之後說道“:我會考慮這件事的。”於是謝客,卻仍不投降。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七月,張士誠見城中糧餘漸盡,他又是厚道好人,幹不出殺人為食的惡事,便率綽號“十條龍”的上萬親軍冒險突圍。出城後,望見城左西吳兵隊陣嚴整,心虛不敢犯,便轉至舟門,向常遇春營壘殺來。這下可是遇到了煞星,常遇春有勇有謀,百戰良將,揮兵直前,與東吳兵激烈廝殺。同時,他又指揮善舞雙刀的猛將王弼從另路繞出,夾擊東吳兵,把張士誠萬餘扈衛精兵皆擠逼於沙盆潭中,殺掉十分之三,溺死十分之七,張士誠本人馬驚墮水,幾乎被淹死。親兵冒死把他救起,以肩輿扛上,復逃回城中。

過了十來天,緩過勁來,張士誠咬咬牙,又親自率兵從胥門突出。出於玩命心理,張士誠軍勇銳不可當,打得正面攔擊的常遇春部招架不住。如此天致良機,本來能突圍,站在城頭上的張士誠弟弟張士信不知是壞了哪根神經,大呼:“軍士打累了,可以歇兵”,馬上鳴金收兵。

張士誠等人愣怔之餘,常遇春復振,掉頭進擊,把東吳兵打得大敗,“自是(張)士誠不敢復出”。

形勢危急如此,張士信這個倒黴蛋絲毫不知愁,總是沒事人一樣大城樓子上張盛宴,遍擺銀椅,與親信左右飲美酒,食佳餚。風度是大將的,計策是無腦的。僕從向他進獻一個大水蜜桃,張士信欣賞久之,剛張嘴要吃,忽然城下發巨炮,恰恰打中張士信,這位爺腦袋被擊爛,與桃汁一起四濺飛迸。

兵敗弟死,張士誠仍舊很頑強,指揮城中兵民抵抗,殺傷不少西吳兵馬。九月間,徐達展開總攻,百道攻城,東吳軍終於不支,城陷。

張士誠在府邸中聞城潰,對其妻劉氏說:“我兵敗且死,你怎麼辦?”劉氏良德婦人,冷靜答道:“君勿憂,妾必不負君。”言畢,她懷抱兩個幼子,在齊雲樓下積柴薪,與張士誠諸妾登樓,自縊前令人縱火焚樓。

時值日暮。大英雄張士誠真是日暮途窮,獨自呆坐室中良久,望著齊雲樓的大火若有所思。然後,他投帶上樑,上吊自殺。張士誠舊將趙世雄忙上前解救下來[15],號哭勸道:“九四英雄,還怕不保一命嗎!”徐達多次派張士誠的舊將李伯升、潘元紹等勸降,張士誠閉目不答,便請張士誠上船,由水路送往應天府。其間,張士誠一直堅臥舟中絕食。被押送應天府後當夜,趁人不備,張士誠上吊自殺,終年四十七歲。昔日擁強兵佔勝利時,內懷懦弱,坐失良機;當其被俘為虜時,辭無撓屈,絕粒自經,也不失為一大丈夫。

OldBlack151381308
2017-04-09

第一、小成就便不圖進取

張士誠本來是私鹽販子出身,後來能建立一方政權,跟著自己的一幫弟兄們都過上了好日子,此時他就失去了進取之心,貪圖享樂,不再想著如何去爭地盤奪

天下

,而是安安心心的過舒爽日子,

最終

消磨了意志。

第二、為人太過於正人君子

當時陳友諒和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戰時,雙方都想拉攏張士誠,只要張士誠支持誰,那麼誰獲勝的機率就大大提高,但張士誠接到雙方的邀請,皆置之不理,因為他不想乘人不備攻打任何人,而且他也

沒有

逐鹿天下的野心,他更希望雙方兩敗俱傷,別來打擾自己就好。

第三、管理下屬沒有原則

在張士誠的統治體系了,沒有原則且賞罰不明,普通的士兵下屬都可以在他面前跟他開玩笑,他也從不怪罪,屬下的將領打了敗仗回來,他也不責罰而且繼續留用,這樣的將軍怎能打仗?這樣的體系怎能管理得好?比起心狠手辣的陳友諒和賞罰分明的朱元璋,他明顯不是對手。

第四、無居安思危的思想

在元末的亂世中,最終剩下來霸主只有一個,張士誠卻沒能明白這個道理。當陳友諒和朱元璋打得熱火時,他就應該知道勝利的一方定會向自己開戰,但他好像不明白這個道理,完全沒有做出任何防備,一直看著這一切自然發生,當勝利的朱元璋向自己攻來時,他才感到危險降臨,可此時已無力迴天。

雖然張士誠最終敗給了朱元璋,但後世人們對張士誠仍舊好評如潮,稱他為明君聖主,更可敬的是他被俘虜後堅決不向朱元璋投降,他不屈不撓地保留著自己最後的尊嚴。

最得民心的張士誠為什麼沒能得到天下反而輸給朱元璋?

龙行天下49029827
2017-05-09

張士誠其實很有能力,與朱元璋比起來也毫不遜色,朱元璋這個人做事風風火火,大氣,敢作敢為,張士誠則擅長以抵禦為主,性格上老朱更好進攻,如果都是一群亡命徒做老大,中原大地就是走馬燈換皇帝,歷史上著名的亡命徒皇帝有很多,主要集中在亂世,如石勒,石虎,冉閔,劉裕,高歡,宇文泰,李世民,趙匡胤,李克用,李存勖,朱溫,成吉思汗,忽必烈,蒙哥,陳友諒等等等等,張士誠遇到了朱元璋,二者明明必有意死,就看誰先找誰的麻煩了。

历史的光彩
2017-05-07

得民心只是奪得天下的基礎,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朱元璋起義也是得民心的,張士誠比他更得民心,但最終得天下還要敢打會打。民心可以左右趨勢,但左右不了誰最終可以贏得趨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