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覽和張郃同時向曹操投降,為何張郃得到了重用,而高覽默默無聞呢?

高覽和張郃同時向曹操投降,為何張郃得到了重用,而高覽默默無聞呢?
6 個回答
无笔史官
2019-05-29

張郃和高覽原本都是袁紹手下的大將,在烏巢之戰中根據郭圖的計策去偷襲曹軍大營,結果中伏,麾下損失大半,烏巢糧草也被燒盡,郭圖為了保住自己就誣陷兩人,兩人深怕袁紹事後追究,於是乾脆直接投降於曹操,但是兩人之後的命運卻截然不同,張郃屢建奇功,很快在曹軍中站穩腳跟,甚至與張遼並稱“二張”,成為曹軍不可多得的大將,而高覽卻就此默默無聞,這是為何呢,高覽和張郃同時向曹操投降,為何張郃得到了重用,而高覽默默無聞呢?

首先,本身水平和實力都相差不小。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四人號稱“河北四庭柱”,是袁紹最為倚重的大將,這個名字順序本身就代表了幾個人的武藝排名,顏良文丑在《三國演義》中被作者寫成給關二爺揚名的墊腳石,但是事實上,在關羽未到前,包括許褚在內的一干曹軍猛將都拿顏良毫無辦法,宋憲魏續作為曾經呂布麾下的八健將,至少也有二流水準,在顏良手上走不過三招,徐晃都抵不住二十個回合。

和顏良並稱的文丑自然不會差到哪裡去。不然袁紹在虎牢關面對華雄逞凶,第一想法就是: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在此處,若有一人在,可斬華雄。作為主君,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自己的最高戰力,所以顏良文丑自在一檔。高覽和張郃同時向曹操投降,為何張郃得到了重用,而高覽默默無聞呢?

再來看張郃和高覽,張郃和蜀漢五虎將中除了關羽的四位都有過交鋒,和張飛在瓦口隘大戰三十多回合不分勝負,和趙雲大戰二十餘合然後敗走,與徐晃聯手對付黃忠一上午不分勝負,在馬超復仇時大戰二十餘合後不敵敗走。

總結一下,就是其中最好的情況就是短時間內能和五虎將打平手,大部分時候都打不過,但是相比于禁徐晃在馬超手上十招都走不過,張郃的武藝至少能排個一流末。而高覽以戰績來看有些名不副實,勉強和許褚打了二十個回合不到。高覽和張郃同時向曹操投降,為何張郃得到了重用,而高覽默默無聞呢?

唯一的擊殺戰績就是殺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劉闢,最多也就是個三流貨色,然後就被趙雲一槍秒殺,比起張郃和趙雲能打二十回合,差的實在不是一點。

更重要的是,顏良文丑和高覽都算得上是純粹的將,不好聽一點就是比較無腦的武夫,沒有戰略和指揮才能,而張郃是四庭柱中唯一的帥才,論武藝張郃在曹軍未必排得進前五,但是在謀略上,除了張遼,將領中無人可攖其鋒,後期張郃就是曹魏僅存的大將,諸葛亮都對他非常忌憚,在設計殺了張郃後,還十分高興地表示除掉了一個勁敵,足見其謀略。高覽和張郃同時向曹操投降,為何張郃得到了重用,而高覽默默無聞呢?

而曹操也非常看重張郃的謀略,在張郃歸降時,親自迎接並稱“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並直接封都亭侯。這個道理放在古今四海皆准,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張郃無論武藝還是謀略都遠勝高覽,那麼被曹操重用也就很正常了。

除了這個主要原因,高覽的過早戰死也是原因之一,投到曹操麾下沒多久就被趙雲一槍帶走,高覽雖然不如張郃但是也不算很差,不會比五子良將排名末尾的差很多,如果多熬幾年,未必不能依靠苦勞慢慢爬上去,就算比不上張郃,但是也不至於完全默默無聞。高覽和張郃同時向曹操投降,為何張郃得到了重用,而高覽默默無聞呢?

至於網上所說曹操重用張郃是因為他出身世家,而高覽出身低微,我覺得並無道理,雖然曹操靠世家崛起,也確實重用了包括潁川世家在內的一大批世家人才,但是同樣有很多平民人才同樣得到了重用,包括許褚典韋戲志才等等,相比袁紹這種四世三公出身,非常看重門第世家的人,曹操已經算不拘一格降人才了。

以史为鉴
2019-05-30

謝邀,我是以史為鑑。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名將如雲。其中雄踞河北的袁紹手下有這麼幾位將領名氣較大,分別是“麴義、淳于瓊、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呂曠、呂翔……”

高覽和張郃同時向曹操投降,為何張郃得到了重用,而高覽默默無聞呢?

麴義戰勝過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是袁紹早期的頭號大將。淳于瓊則和袁紹、曹操曾經都是西園八校尉,起點很高。後來有說書人整理袁紹麾下將領,提出來了著名的河北四庭柱之說,把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四人稱之為四庭柱,於是這一朗朗上口的稱號就廣為熟知。

河北四庭柱中,顏良文丑不用多說,雖然這二位堪稱麴義之後袁軍陣營的頭兩號大將,但是無論在正史還是演義中,都成官渡之戰中曹操的經驗包。顏良明確記載是關羽所殺,文丑則是死於亂軍之中,是否關二爺所殺存疑。

高覽和張郃同時向曹操投降,為何張郃得到了重用,而高覽默默無聞呢?

下面重點說說張郃和高覽。

官渡之戰後期,顏良文丑已陣亡,袁紹派淳于瓊守護糧草所在地烏巢,結果被曹操所破,淳于瓊也被曹操所殺。袁紹聽到消息後,認為袁軍勢大,就算曹操率領精兵攻破烏巢,但是要是自己能同時攻破派出大量精兵的曹操大本營,讓曹操回不去這一仗自己也算勝利。

於是袁紹派出張郃和高覽率領大軍猛攻曹操大本營,打算以功對攻。

沒想到曹操雖然不在大本營,但是留下的是荀攸賈詡這樣的謀士和曹洪這樣的親信大將。張郃和高覽一時半會功不下來,這個時候曹操攻破烏巢的消息傳來了。

建議袁紹攻打曹操大本營的謀士郭圖這個豬隊友這個時候慌了,於是為了逃避責任,郭圖把黑鍋扔到了張郃高覽作戰不力身上。

張郃高覽二人十分氣憤,於是自己燒了攻城器械,投降曹洪。曹洪這個時候,覺得這是詐降,還不敢接受。氣的荀攸大聲說:這兩人是袁紹不能用而來投降的,還懷疑啥?

烏巢的糧食沒了,張郃高覽也投降了,袁紹軍心大亂,這才被曹操一鼓作氣擊敗。

高覽和張郃同時向曹操投降,為何張郃得到了重用,而高覽默默無聞呢?

戰後曹操封高覽為偏將軍,東萊侯。張頜被封為偏將軍,都亭侯。一看都是一個水平的待遇。

紹將張郃、高覽燒攻櫓降,紹遂棄軍走。郃之來,洪疑不敢受,攸謂洪曰:“郃計不用,怒而來,君何疑?”乃受之。

但是後來張郃卻深的曹操信任,依然帶兵活躍在戰場上,甚至在三國時期都以曹魏一方主將身份和諸葛亮打的有來有回。

但是高覽卻消失在歷史之中。其實不僅僅是高覽,袁紹麾下投降曹操的還有呂曠、呂翔、焦觸、張南、馬延、張顗等等將領。

但是這些人在投靠曹操後同樣被封為列侯,後來沒有了消息。

其實對於敵方降將,一般不會重用才是常態,像張郃這種被重用的也是久經考驗最後才成為曹魏大將的。


高覽和張郃同時向曹操投降,為何張郃得到了重用,而高覽默默無聞呢?

其實高覽作為和張郃齊名的大將,其戰略武藝應該和張郃齊平,但是不同於張郃還想更進一步,高覽等人更有可能的是投降後避免曹操懷疑,早早交出軍權,做一個富家翁去了,所以高覽和呂曠、呂翔、焦觸、張南、馬延、張顗……都消失在歷史記載之中。

但是羅貫中在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覺的這些降將也得露臉啊,更何況配角的名字不夠用了。於是這才引發了高覽偷襲劉備,被趙雲一槍刺於馬下。而呂曠、呂翔二人則是帶兵攻打在新野的劉備,結果成了徐庶獻給劉備的見面禮。

而焦觸、張南、馬延、張顗在長阪坡露了一面,後來死於赤壁大戰,分別成了韓當週泰和甘寧的升級經驗包。

所以說,不是高覽名聲不顯,而是高覽和張郃選擇了不同的道路,比起張郃選擇的生死難保的戰場,高覽選擇了平淡的人生,誰又能說他過得不好呢?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漩涡鸣人yy
2019-06-03

這個也只能靠自己個人的猜測,我的猜測便是張和選擇緊緊抱住曹操的大腿兒,高覽選擇緊緊抱住冀州貴族大家的大腿,所以曹操更加信任張郃不是高覽。

看過《三國演義》的話都會知道,袁紹手底下有四庭柱,四庭柱指的是袁紹手底下四個最能征善戰的將軍,顏良,文丑,張合,高覽,這叫其中顏良,文丑一開始就是跟隨袁紹的,屬於袁紹的起家部隊,這個張合高覽又是從哪裡來的呢?比較明確的就是個張合,張合以前是冀州刺史韓復的手下,著名的大戟士,是冀州刺史開發的,後來直接被袁紹給奪了勝利果實,這支部隊的指揮官便是張郃,並且從袁紹平衡手底下的事例上來看的話,在謀事方面有互相制衡,在軍事方面肯定也有互相制衡,所以吳可否認的便是張合高覽這兩個人便是曾經冀州刺史的手下。

這樣也就造成了一種情況,便是官渡之戰,由於被袁紹那無能的手下隨意懷疑,所以這兩個人直接去投奔曹操,應該是在這之前,這兩個人和袁紹之間就相處得並不愉快,袁紹手底下派系征討實在過於嚴重,二者為了自保,已經變成了木頭人,但是後來還是要受到同僚的排擠,這一點讓二人無法忍受,所以投靠了曹操。

至於有人懷疑,為什麼張合高覽投靠曹操以後會得到不同的待遇呢?張郃後來成為了五子良將,相比較而言,高覽最後卻默默無聞。

其實我們去看曹操手底下的五子良將,除了一個月僅一開始就跟隨曹操以外,其他的人都是後來半途之中有其他勢力投奔過來的,這也就不存在什麼,說由於是其他地方是投奔過來的,曹操不認識他們,所以不重用他們這樣的道理,曹操本人還是唯才是用的,也就是說你有什麼才能,你就用你沒有什麼才能,你就別用。

與此同時,曹操這個人使用人才,喜歡從寒門子弟入手,因為曹操本人特別討厭在朝廷內部的那些貴族大家,為他究其一生,都要對抗這些朝廷內部的貴族,大家扶植自己的勢力,所以他重用這些寒門子弟,無論是張遼,張合,還是後來的徐晃,樂進,于禁,無一例外都是兵丁出生,在朝廷內部,(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本身沒有多少勢力,由於其本身帶兵打仗的純粹性,所以得到曹操的信任,並且有的人甚至能夠手握重兵,鎮守一方。

張郃能夠得到三袋曹操家族人的認可,如此可見這個人對於曹操的中心,以及這個人在朝廷內部的無依無靠,否則後來司馬懿也不會對張合之死草草了事,正是由於他在朝廷內部不選擇任何的靠山,緊緊的抱住曹操的大腿,所以曹操對於這些人是信任的。

那我們就做一個假設,假設張郃高覽這兩個人一個人緊緊抱著曹操的大腿,死不撒手,另一個人緊緊抱著冀州的那些貴族大家的大腿,死不撒手,那曹操喜歡用誰呢?

爱尚宠物家
2019-05-04

張頜和高覽同為河北四庭柱,同是在淳于瓊戰敗後投降的曹操,為何高覽默默無聞呢?

答案很簡單,高覽死得太早。

高覽,字元伯,河北名將,本屬袁紹部將,後官渡之戰淳于瓊被曹操擊破,與張郃一同投降曹操,被封為偏將軍,東萊侯。張頜被封為偏將軍,都亭侯。在當時待遇基本一致,在那個關內侯爛大街的年代,這兩位所封的候小的可憐。

高覽和張郃同時向曹操投降,為何張郃得到了重用,而高覽默默無聞呢?

在三國演義中,高覽在官渡之戰中與許褚,徐晃大戰,不分勝負。可以看出高覽是員猛將,不負河北四庭柱之名。而後來導致題主認為高覽默默無聞的原因是,高覽早在曹操征討汝南之際就已經陣亡了。


高覽隨曹操出征汝南,率軍伏擊劉備,三合斬劉闢,正欲擒劉備,卻被趕來的趙雲一槍刺於馬下 。而此時曹操手下猛將如雲,戰將千員,在三國演義中對於高覽之死也是一筆帶過。高覽和張郃同時向曹操投降,為何張郃得到了重用,而高覽默默無聞呢?

而張頜,卻活到了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原之際,成了曹軍之中威望甚高的徵西車騎將軍,更是經歷了漢中之戰,江陵之戰,街亭之戰。最後被 司馬懿和諸葛亮兩個LYB合謀搞死,兩人各取所需,可憐張頜一代名將死的憋屈。

不沉的经远
2019-05-05

高覽和張郃一起出現於《三國志》時在烏巢之敗以後兩人率軍投降曹操,不過後來高覽就沒有任何文字記載,而張郃卻一路高升。出現這種情況並不奇怪,應該說降將默默無聞是常態,像張郃這樣得到重用的是少數。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各種勢力有興起有消亡,文臣武將也因為各種原因常常轉換門庭。像曹操手下外姓武將裡最頂尖的五子良將裡就有張遼、張郃、徐晃是歸降而來,劉備手下的馬超、黃忠、王平、吳懿、姜維等人是降將,而東吳也有太史慈、甘寧等人是降將。高覽和張郃同時向曹操投降,為何張郃得到了重用,而高覽默默無聞呢?

這麼多的降將出現在《三國志》裡,未免給人降將很受重用的感覺,其實不然,大部分降將在改換門庭之後就悄無聲息了,能出人頭地的只是少數。像曹操滅呂布以後,呂布的部將投降的就有張遼、臧霸、侯成、宋憲、魏續等人,除了張遼、臧霸後來有事蹟見於《三國志》之外,其他人就此消聲滅跡。而袁紹手下歸降曹操的也不止張郃和高覽兩人,其他還有呂曠、呂翔、馮禮、焦觸、張南、審榮、馬延、張顗等將,這些後來也大多不見於史書。高覽和張郃同時向曹操投降,為何張郃得到了重用,而高覽默默無聞呢?

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一點也不奇怪,既然在軍閥混戰期間武將投降是家常便飯,又有誰能放心使用降將呢,能得到重用的才是極少數。像曹操軍中掌握兵權的,始終是以夏侯家和曹家的人為核心,五子良將僅僅是外姓將軍裡的頂尖人物,和夏侯淵等人相比始終差著一截。而五子良將裡最早出頭的于禁,也是一直跟隨曹操,不是後來歸降的武將。張郃等人也是長期為曹魏服務,慢慢才取得信任的。高覽和張郃同時向曹操投降,為何張郃得到了重用,而高覽默默無聞呢?

所以很多降將都是被封了一個官職以後就供了起來,曹操不會真的加以重用,只有極少數人才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得到曹操的賞識。張郃在歸降曹操時曹操就說:

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

可見早就對他很賞識,所以有出頭的機會。

而高覽在歸降曹操以後,可能因為能力有限所以曹操不用他,可能是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也可能因為死的比較早所以名聲不顯,總之他和大多數降將一樣,從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历史趣纷说
2019-05-04

高覽,部分史料也記作“高奐”原為袁紹麾下部將,與顏良文丑張部三人並列,後世並稱為“河北四庭柱”。官渡之戰中,袁軍烏巢存糧,被曹操親率精銳偷襲焚燒。袁紹一邊派遣輕騎教援烏巢,同時令張郃高覽率主力攻打曹軍大營。戰鬥失敗過後,高覽與張郃一同率部投降曹操,被封為偏將軍、東萊侯,此後便再無史料記載其蹤跡。

當年曹操擊敗袁紹,降曹的河北名將遠不止張郃高覽兩人,其中像呂曠、呂翔、焦觸、張南、馬延、張顗等都是河北有名的大將,不過這些人和高覽一樣,自從降曹後都銷聲匿跡了。作為河北降將,本來降臣自古就受人猜疑,加之又沒有出眾的才能,不被曹操看重也在情理之中。

  存在感低,主要是運氣不好!當然要說運氣不好,被關二爺秒殺的顏良、文丑運氣也好不到哪去!高覽的名氣之所以沒這兩位響亮,主要是在死前沒有留下什麼有名的戰績。顏良在白馬坡之戰中,斬殺曹操手下(呂布降將)的魏續、宋憲,並擊敗徐晃。文丑也有射落張遼盔纓,戰敗徐晃的戰績。還有和青年趙雲戰五十合的記錄。這樣的武力值,不能說低。

至於後來名氣不大,不排除曹操重用自己人(曹、夏侯),或者沒有機會再展現,為將者不能統兵斬將,又怎麼可能出人頭地?雖然沒有機會但不能說也沒實力吧。


高覽和張郃同時向曹操投降,為何張郃得到了重用,而高覽默默無聞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