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半小女孩從出生到現在從沒離開過媽媽孩子只認媽,孩子不讓爺爺奶奶帶,怎麼辦呢?

10 個回答
小时光LL
2019-08-09

這個問題,首先透露出的是媽媽對孩子的疼愛,自己看到一歲半,孩子和爺爺奶奶當然不熟悉,不願意讓爺爺奶奶帶。這很正常。

我女兒的時候,我自己帶到一歲零10個月,之後因為要上班,爺爺來幫忙帶。由於我自己在的時間長,平常見爺爺的時間又少,孩子自然不願找他。但是沒有辦法,上班催著,只能任由她哭,走唄。其實孩子的適應性很強,經歷過幾次之後,她就明白了,雖然我走的時候還會哭,但很快就會好了。

我自己帶兒子帶到兩歲半,之前也是很少和爺爺奶奶接觸,第1次讓爺爺奶奶給看的時候,也是哇哇大哭。等到第3天的時候,就能夠做到一邊哭一邊和爸爸說再見。後來慢慢就適應了。

這個問題,首先透露出的是媽媽對孩子的疼愛,自己看到一歲半,孩子和爺爺奶奶當然不熟悉,不願意讓爺爺奶奶帶。這很正常。

我女兒的時候,我自己帶到一歲零10個月,之後因為要上班,爺爺來幫忙帶。由於我自己在的時間長,平常見爺爺的時間又少,孩子自然不願找他。但是沒有辦法,上班催著,只能任由她哭,走唄。其實孩子的適應性很強,經歷過幾次之後,她就明白了,雖然我走的時候還會哭,但很快就會好了。

我自己帶兒子帶到兩歲半,之前也是很少和爺爺奶奶接觸,第1次讓爺爺奶奶給看的時候,也是哇哇大哭。等到第3天的時候,就能夠做到一邊哭一邊和爸爸說再見。後來慢慢就適應了。

所以對於題主的問題,接下來應該怎麼辦呢?


如果題主要上班,那就只能繼續讓爺爺奶奶帶,孩子哭鬧很正常,雖然心疼,也沒有辦法。

當然以上說的是寶媽必須離開孩子去上班,需要爺爺奶奶照顧的情況。如果爺爺奶奶僅僅是來看一下孩子,孩子不找他們,那就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不找就不找吧,平常看的少,感情少,這是自然的事情。不是有句老話小孩喜聯繫嗎?爺爺奶奶看的多了,孩子自然熟悉了,也就會找他們了

這個問題,首先透露出的是媽媽對孩子的疼愛,自己看到一歲半,孩子和爺爺奶奶當然不熟悉,不願意讓爺爺奶奶帶。這很正常。

我女兒的時候,我自己帶到一歲零10個月,之後因為要上班,爺爺來幫忙帶。由於我自己在的時間長,平常見爺爺的時間又少,孩子自然不願找他。但是沒有辦法,上班催著,只能任由她哭,走唄。其實孩子的適應性很強,經歷過幾次之後,她就明白了,雖然我走的時候還會哭,但很快就會好了。

我自己帶兒子帶到兩歲半,之前也是很少和爺爺奶奶接觸,第1次讓爺爺奶奶給看的時候,也是哇哇大哭。等到第3天的時候,就能夠做到一邊哭一邊和爸爸說再見。後來慢慢就適應了。

所以對於題主的問題,接下來應該怎麼辦呢?


如果題主要上班,那就只能繼續讓爺爺奶奶帶,孩子哭鬧很正常,雖然心疼,也沒有辦法。

當然以上說的是寶媽必須離開孩子去上班,需要爺爺奶奶照顧的情況。如果爺爺奶奶僅僅是來看一下孩子,孩子不找他們,那就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不找就不找吧,平常看的少,感情少,這是自然的事情。不是有句老話小孩喜聯繫嗎?爺爺奶奶看的多了,孩子自然熟悉了,也就會找他們了

Hi,大家好,我是小時光LL,兩個孩子的媽媽,既愛好文字,又有煙火氣。育兒路上,讓我們一起成長。

皓月长歌正面管教
2019-07-26

這種現象很正常。

即使是爺爺奶奶一直跟著媽媽一起帶孩子,孩子依然也是首選媽媽。

當我女兒玥玥小時候,我婆婆不止一次對我說過:

“你帶孩子時間太多了,孩子現在只認你,我們都帶不出去,啥都讓你做,太粘著你了。”

其實我懂我婆婆的心,她很喜歡玥玥,也想多帶著孩子出去玩玩,這樣我還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做點自己的事情。

她是因為既喜歡孫女,又想讓我多些自己的時間。

說實話,我那時候帶孩子的時間真不多。因為那時候我上班,早上八點走,下午三點多回來。這期間都是爺爺奶奶帶孩子。

可是,一旦我回家,我女兒就成了我的跟屁蟲,做什麼都讓我做,我去哪裡她就跟著去哪裡。

於是,便有了婆婆上面的感慨。

這種現象很正常。

即使是爺爺奶奶一直跟著媽媽一起帶孩子,孩子依然也是首選媽媽。

當我女兒玥玥小時候,我婆婆不止一次對我說過:

“你帶孩子時間太多了,孩子現在只認你,我們都帶不出去,啥都讓你做,太粘著你了。”

其實我懂我婆婆的心,她很喜歡玥玥,也想多帶著孩子出去玩玩,這樣我還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做點自己的事情。

她是因為既喜歡孫女,又想讓我多些自己的時間。

說實話,我那時候帶孩子的時間真不多。因為那時候我上班,早上八點走,下午三點多回來。這期間都是爺爺奶奶帶孩子。

可是,一旦我回家,我女兒就成了我的跟屁蟲,做什麼都讓我做,我去哪裡她就跟著去哪裡。

於是,便有了婆婆上面的感慨。

最近,類似的感慨從我爸爸嘴裡也說出來了。

我侄女兩歲多了,是我爸媽一直跟著兒媳婦一起帶孩子的。可是,當孩子越來越大,就越來越黏媽媽。

上次爸爸對我說:“小孫女現在連穿衣服都要媽媽給拿,有的時候奶奶拿過來了,她會給拿回去,然後讓媽媽重新拿過來。出去玩,也要媽媽陪著去,我和你媽都叫不出去了。……”

因為爸媽去弟弟家就是為了幫忙帶孫女,可是孫女什麼都不要他們做的話,他們就會有些失落,同時也有些沒有價值的感覺。

對此我也只能安慰,沒有其他辦法。

因為孩子的選擇,絕對是真實的從心的選擇。

現在弟妹上班了,爸媽也不再感慨這些事了。

這種現象很正常。

即使是爺爺奶奶一直跟著媽媽一起帶孩子,孩子依然也是首選媽媽。

當我女兒玥玥小時候,我婆婆不止一次對我說過:

“你帶孩子時間太多了,孩子現在只認你,我們都帶不出去,啥都讓你做,太粘著你了。”

其實我懂我婆婆的心,她很喜歡玥玥,也想多帶著孩子出去玩玩,這樣我還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做點自己的事情。

她是因為既喜歡孫女,又想讓我多些自己的時間。

說實話,我那時候帶孩子的時間真不多。因為那時候我上班,早上八點走,下午三點多回來。這期間都是爺爺奶奶帶孩子。

可是,一旦我回家,我女兒就成了我的跟屁蟲,做什麼都讓我做,我去哪裡她就跟著去哪裡。

於是,便有了婆婆上面的感慨。

最近,類似的感慨從我爸爸嘴裡也說出來了。

我侄女兩歲多了,是我爸媽一直跟著兒媳婦一起帶孩子的。可是,當孩子越來越大,就越來越黏媽媽。

上次爸爸對我說:“小孫女現在連穿衣服都要媽媽給拿,有的時候奶奶拿過來了,她會給拿回去,然後讓媽媽重新拿過來。出去玩,也要媽媽陪著去,我和你媽都叫不出去了。……”

因為爸媽去弟弟家就是為了幫忙帶孫女,可是孫女什麼都不要他們做的話,他們就會有些失落,同時也有些沒有價值的感覺。

對此我也只能安慰,沒有其他辦法。

因為孩子的選擇,絕對是真實的從心的選擇。

現在弟妹上班了,爸媽也不再感慨這些事了。

無論有多少人一起陪著媽媽帶孩子,大多數情況下,孩子都會首選媽媽。

除非孩子小時候就直接給老人帶了,晚上也和老人睡……如此的話,估計媽媽很難超越老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我身邊有個親戚,從小送到姥姥家,養到上小學才接回去。她現在已經為人父母了,依然對姥姥比對媽媽親。

順便說一嘴:

小時候的陪睡,真的很重要。即使不在一個床,也要在一個房間。

這種現象很正常。

即使是爺爺奶奶一直跟著媽媽一起帶孩子,孩子依然也是首選媽媽。

當我女兒玥玥小時候,我婆婆不止一次對我說過:

“你帶孩子時間太多了,孩子現在只認你,我們都帶不出去,啥都讓你做,太粘著你了。”

其實我懂我婆婆的心,她很喜歡玥玥,也想多帶著孩子出去玩玩,這樣我還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做點自己的事情。

她是因為既喜歡孫女,又想讓我多些自己的時間。

說實話,我那時候帶孩子的時間真不多。因為那時候我上班,早上八點走,下午三點多回來。這期間都是爺爺奶奶帶孩子。

可是,一旦我回家,我女兒就成了我的跟屁蟲,做什麼都讓我做,我去哪裡她就跟著去哪裡。

於是,便有了婆婆上面的感慨。

最近,類似的感慨從我爸爸嘴裡也說出來了。

我侄女兩歲多了,是我爸媽一直跟著兒媳婦一起帶孩子的。可是,當孩子越來越大,就越來越黏媽媽。

上次爸爸對我說:“小孫女現在連穿衣服都要媽媽給拿,有的時候奶奶拿過來了,她會給拿回去,然後讓媽媽重新拿過來。出去玩,也要媽媽陪著去,我和你媽都叫不出去了。……”

因為爸媽去弟弟家就是為了幫忙帶孫女,可是孫女什麼都不要他們做的話,他們就會有些失落,同時也有些沒有價值的感覺。

對此我也只能安慰,沒有其他辦法。

因為孩子的選擇,絕對是真實的從心的選擇。

現在弟妹上班了,爸媽也不再感慨這些事了。

無論有多少人一起陪著媽媽帶孩子,大多數情況下,孩子都會首選媽媽。

除非孩子小時候就直接給老人帶了,晚上也和老人睡……如此的話,估計媽媽很難超越老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我身邊有個親戚,從小送到姥姥家,養到上小學才接回去。她現在已經為人父母了,依然對姥姥比對媽媽親。

順便說一嘴:

小時候的陪睡,真的很重要。即使不在一個床,也要在一個房間。

回到這個題目中。

看到題主的問題,想來是媽媽想工作或者做些其他事情了,而孩子不跟爺爺奶奶,有些無助。

如果爺爺奶奶從沒來過,那麼在媽媽去工作之前,先叫爺爺奶奶過來,一起共同帶孩子,有個半個月或者一個月的過度時間,讓孩子慢慢接受爺爺奶奶的陪伴,然後媽媽再去工作,留給老人獨自帶,孩子會更好的適應。

如果爺爺奶奶一直在,只是平時孩子都是和媽媽在一起。那麼,媽媽可以每天出去一段時間,就對孩子說有事情,然後讓爺爺奶奶單獨帶一會兒。

從開始的半個小時的離開,到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

讓孩子慢慢適應爺爺奶奶陪著她的狀態。

以上,希望能幫到你。

豌豆妈妈育儿
2019-07-04

昨天和鄰居阿姨聊天,說他家外孫一直是自己帶的,現在孩子四歲多快五歲了,每次回家不叫爺爺奶奶,不理爺爺奶奶,對爺爺和奶奶特別冷漠。為了緩和和孩子的關係,爺爺奶奶打算暑假來照顧孩子兩三個禮拜。

我想說的是孩子四歲多都覺得爺爺奶奶生,對於一歲半的孩子來說,不讓爺爺奶奶帶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

昨天和鄰居阿姨聊天,說他家外孫一直是自己帶的,現在孩子四歲多快五歲了,每次回家不叫爺爺奶奶,不理爺爺奶奶,對爺爺和奶奶特別冷漠。為了緩和和孩子的關係,爺爺奶奶打算暑假來照顧孩子兩三個禮拜。

我想說的是孩子四歲多都覺得爺爺奶奶生,對於一歲半的孩子來說,不讓爺爺奶奶帶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

為什麼孩子抗拒爺爺奶奶來帶,可能是這幾種原因。

第一,1.5-2歲的孩子剛剛開始擁有獨立的自我意識,孩子從母子共體中分離出來,這個時候孩子的意識中開始認識到自己和周圍不是一體的,為了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她對媽媽的需要會更多,更粘人。

第二,全職媽媽帶大的孩子相對於家裡成員較多的孩子,對外部環境的適用能力會更遲鈍一些。

也就是如果家裡是媽媽一個人帶孩子,孩子性格相對會更內向。

第三個原因,孩子本身性格可能偏內向。我們常說性格是天生的,有些孩子是外向型,有些孩子是內向型,對於周圍的環境的變化和主要撫養人的變化都會特別敏感,而外向型的孩子表現就不會特別敏感。

昨天和鄰居阿姨聊天,說他家外孫一直是自己帶的,現在孩子四歲多快五歲了,每次回家不叫爺爺奶奶,不理爺爺奶奶,對爺爺和奶奶特別冷漠。為了緩和和孩子的關係,爺爺奶奶打算暑假來照顧孩子兩三個禮拜。

我想說的是孩子四歲多都覺得爺爺奶奶生,對於一歲半的孩子來說,不讓爺爺奶奶帶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

為什麼孩子抗拒爺爺奶奶來帶,可能是這幾種原因。

第一,1.5-2歲的孩子剛剛開始擁有獨立的自我意識,孩子從母子共體中分離出來,這個時候孩子的意識中開始認識到自己和周圍不是一體的,為了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她對媽媽的需要會更多,更粘人。

第二,全職媽媽帶大的孩子相對於家裡成員較多的孩子,對外部環境的適用能力會更遲鈍一些。

也就是如果家裡是媽媽一個人帶孩子,孩子性格相對會更內向。

第三個原因,孩子本身性格可能偏內向。我們常說性格是天生的,有些孩子是外向型,有些孩子是內向型,對於周圍的環境的變化和主要撫養人的變化都會特別敏感,而外向型的孩子表現就不會特別敏感。

怎樣能讓孩子順利的接受爺爺奶奶?

媽媽的正確做法是逐漸放手。

第一步,幫孩子做好分離的準備。和孩子玩躲貓貓的遊戲,告訴孩子媽媽不會消失,媽媽是會回來的。

第二步,從分離5分鐘開始。媽媽要逐漸放手,告訴孩子媽媽要下樓5分鐘,一會媽媽就回來了。

短暫的分離後要及時的出現在孩子面前,目的就是告訴孩子媽媽是會回來的。

第三步,延長分離的時間,讓孩子逐漸適應。從樓下5分鐘到出門2小時,拉長時間間隔,讓孩子逐漸適應。

更換主要撫養人注意事項

1.讓爺爺奶奶提前熟悉孩子的生活作息,因為固定的生活習慣是可以帶給孩子安全感的。不要因為主要撫養人的更換打破孩子的生活習慣!

昨天和鄰居阿姨聊天,說他家外孫一直是自己帶的,現在孩子四歲多快五歲了,每次回家不叫爺爺奶奶,不理爺爺奶奶,對爺爺和奶奶特別冷漠。為了緩和和孩子的關係,爺爺奶奶打算暑假來照顧孩子兩三個禮拜。

我想說的是孩子四歲多都覺得爺爺奶奶生,對於一歲半的孩子來說,不讓爺爺奶奶帶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

為什麼孩子抗拒爺爺奶奶來帶,可能是這幾種原因。

第一,1.5-2歲的孩子剛剛開始擁有獨立的自我意識,孩子從母子共體中分離出來,這個時候孩子的意識中開始認識到自己和周圍不是一體的,為了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她對媽媽的需要會更多,更粘人。

第二,全職媽媽帶大的孩子相對於家裡成員較多的孩子,對外部環境的適用能力會更遲鈍一些。

也就是如果家裡是媽媽一個人帶孩子,孩子性格相對會更內向。

第三個原因,孩子本身性格可能偏內向。我們常說性格是天生的,有些孩子是外向型,有些孩子是內向型,對於周圍的環境的變化和主要撫養人的變化都會特別敏感,而外向型的孩子表現就不會特別敏感。

怎樣能讓孩子順利的接受爺爺奶奶?

媽媽的正確做法是逐漸放手。

第一步,幫孩子做好分離的準備。和孩子玩躲貓貓的遊戲,告訴孩子媽媽不會消失,媽媽是會回來的。

第二步,從分離5分鐘開始。媽媽要逐漸放手,告訴孩子媽媽要下樓5分鐘,一會媽媽就回來了。

短暫的分離後要及時的出現在孩子面前,目的就是告訴孩子媽媽是會回來的。

第三步,延長分離的時間,讓孩子逐漸適應。從樓下5分鐘到出門2小時,拉長時間間隔,讓孩子逐漸適應。

更換主要撫養人注意事項

1.讓爺爺奶奶提前熟悉孩子的生活作息,因為固定的生活習慣是可以帶給孩子安全感的。不要因為主要撫養人的更換打破孩子的生活習慣!

2.讓孩子逐漸熟悉將要更換的撫養人。比如每週爺爺奶奶照顧兩天,逐漸增加熟悉度,讓孩子可以有一個心理適應的過程。

3.尊重孩子的心理接受程度。每個孩子接受程度不同,有的孩子可能1周就可以順利的和爺爺奶奶相處,有的孩子可能需要一個月,作為母親保持耐心很重要!

文海捞梦话育儿
2019-03-23

我以前的一個老鄉,她婆婆因為她生的是女兒,真的是孩子從小到大一次都沒待見過,就連孩子的生日禮物都從來不準備。好吧,既然這樣那就各過各的,我老鄉再苦再累都不去求公公婆婆幫忙。好了,現在孩子4歲多了,她婆婆不知道吹了哪陣風,突然跑來關心孫女了,整天說幫她帶孩子,讓孩子跟著爺爺奶奶玩。

然後我老鄉跟我說了這件事情,我大概就明白了,老人家估計是想讓她生二胎了。我反正對這件事情不發表意見,她要生就生,不生我也不會幫著她婆婆催她。

我以前的一個老鄉,她婆婆因為她生的是女兒,真的是孩子從小到大一次都沒待見過,就連孩子的生日禮物都從來不準備。好吧,既然這樣那就各過各的,我老鄉再苦再累都不去求公公婆婆幫忙。好了,現在孩子4歲多了,她婆婆不知道吹了哪陣風,突然跑來關心孫女了,整天說幫她帶孩子,讓孩子跟著爺爺奶奶玩。

然後我老鄉跟我說了這件事情,我大概就明白了,老人家估計是想讓她生二胎了。我反正對這件事情不發表意見,她要生就生,不生我也不會幫著她婆婆催她。

至於說題主家的孩子一歲半了,一直沒離開過媽媽,現在不要爺爺奶奶帶。這個也是很正常,孩子的內心世界就是這樣,從小誰帶她自然就跟誰親呀,突然要爺爺奶奶帶了,她也要有個適應過程,畢竟是親爺爺奶奶,不會太抗拒的。

我以前的一個老鄉,她婆婆因為她生的是女兒,真的是孩子從小到大一次都沒待見過,就連孩子的生日禮物都從來不準備。好吧,既然這樣那就各過各的,我老鄉再苦再累都不去求公公婆婆幫忙。好了,現在孩子4歲多了,她婆婆不知道吹了哪陣風,突然跑來關心孫女了,整天說幫她帶孩子,讓孩子跟著爺爺奶奶玩。

然後我老鄉跟我說了這件事情,我大概就明白了,老人家估計是想讓她生二胎了。我反正對這件事情不發表意見,她要生就生,不生我也不會幫著她婆婆催她。

至於說題主家的孩子一歲半了,一直沒離開過媽媽,現在不要爺爺奶奶帶。這個也是很正常,孩子的內心世界就是這樣,從小誰帶她自然就跟誰親呀,突然要爺爺奶奶帶了,她也要有個適應過程,畢竟是親爺爺奶奶,不會太抗拒的。

所以,題主目前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多和爺爺奶奶接觸,帶著孩子和奶奶一起去公園逛逛,讓老人家陪孩子玩,你就當個懶媽媽坐一邊,儘量不要讓孩子纏著你。時間久了,孩子就放開了,慢慢就能接受爺爺奶奶帶她了。

我以前的一個老鄉,她婆婆因為她生的是女兒,真的是孩子從小到大一次都沒待見過,就連孩子的生日禮物都從來不準備。好吧,既然這樣那就各過各的,我老鄉再苦再累都不去求公公婆婆幫忙。好了,現在孩子4歲多了,她婆婆不知道吹了哪陣風,突然跑來關心孫女了,整天說幫她帶孩子,讓孩子跟著爺爺奶奶玩。

然後我老鄉跟我說了這件事情,我大概就明白了,老人家估計是想讓她生二胎了。我反正對這件事情不發表意見,她要生就生,不生我也不會幫著她婆婆催她。

至於說題主家的孩子一歲半了,一直沒離開過媽媽,現在不要爺爺奶奶帶。這個也是很正常,孩子的內心世界就是這樣,從小誰帶她自然就跟誰親呀,突然要爺爺奶奶帶了,她也要有個適應過程,畢竟是親爺爺奶奶,不會太抗拒的。

所以,題主目前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多和爺爺奶奶接觸,帶著孩子和奶奶一起去公園逛逛,讓老人家陪孩子玩,你就當個懶媽媽坐一邊,儘量不要讓孩子纏著你。時間久了,孩子就放開了,慢慢就能接受爺爺奶奶帶她了。

文海撈夢話育兒:已出版作品《走過花開的石林》;一孩之媽,專注孕產、育兒話題,歡迎大家關注我,如有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感恩遇見!

小屁孩妈咪
2019-07-05

孩子沒離開過媽媽,和媽媽親是很正常的事。

特別是一歲多的孩子,認人非常厲害,如果爺爺奶奶之前沒有帶過的話,接受起來非常難。

如果的確需要爺爺奶奶幫忙帶小孩,我建議從這幾點來做,會讓孩子儘可能過渡得好一些。

孩子沒離開過媽媽,和媽媽親是很正常的事。

特別是一歲多的孩子,認人非常厲害,如果爺爺奶奶之前沒有帶過的話,接受起來非常難。

如果的確需要爺爺奶奶幫忙帶小孩,我建議從這幾點來做,會讓孩子儘可能過渡得好一些。

01

爺爺奶奶和媽媽共同帶娃一段時間

這個時間裡,媽媽和爺爺奶奶一起帶娃,爺爺奶奶需要多與孩子交流和玩耍。一歲半的孩子已經非常懂得怎麼去玩了,只要投其所好,爺爺奶奶很快會成為她的玩伴。

但可能在吃飯和睡覺上,孩子依然會依賴媽媽。

我家孩子上個月和我一起回老家待產,需要外公幫忙帶。外公就是儘量的和孩子玩到一起,現在孩子已經可以和外公單獨出去玩了。

02

媽媽逐漸減少陪伴時間,增加陪伴質量

其實對於一歲半的孩子來說,對外面的世界越來越好奇,會有許多的事情來分散她的注意力,媽媽可以逐漸的退出長時間的陪伴,改為段時間的有效陪伴。

比如在孩子睡覺前和醒來後給孩子做一些親子互動的活動,增加孩子安全感的同時,也可以慢慢告訴孩子,媽媽永遠會陪在寶寶身邊,但媽媽也會偶爾有事離開,寶寶需要和爺爺奶奶一起玩一會。

隨著時間的過渡,孩子會慢慢習慣爺爺奶奶,但這個時間的長短與寶寶的脾氣以及爺爺奶奶的陪伴方式有關。

03

一定告訴老人,管好嘴!

不知道寶媽家的爺爺奶奶在寶寶吵鬧的時候會不會用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或者你不乖媽媽就走了這樣的話來嚇唬寶寶呢?

這樣的話毫無意義,只會增加孩子內心的不安,導致爺爺奶奶沒有辦法得到孩子的信任。

我家孩子在一歲的時候奶奶過來和我一起帶,但是孩子奶奶就是這樣的一個碎嘴,並且也不太會和孩子玩,所以,一直到孩子一歲半,奶奶還是無法帶孩子睡覺,寶寶依然每天黏媽媽!

而孩子外公則好許多,從不會說這些話,最多就是告訴寶寶,媽媽肚子有二娃,抱不起你,外公抱這樣的話,所以回來一個月,孩子晚上睡覺都要外公哄,只是睡醒要看到媽媽在身邊!

綜上所述,孩子對媽媽的依賴是一直安全感的建立,如果其它哺育人能和孩子建立這種安全感,那麼孩子會漸漸的習慣其它人的照顧。

孩子適應媽媽意外其它哺育人的時間長短取決於他們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程度。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是建立這種關係的關鍵!

建議再次閱讀<小王子>一書,可能會在關係建立上給予你一些啟示!

Ailsa麻麻
2019-07-04

孩子一直是媽媽帶的,只認媽,這是理所當然的了。如果很少見爺爺奶奶,對他們肯定不熟悉,孩子怎麼會和他們親近呢。

我女兒就是這樣。

一歲就見過三次奶奶,如何親?

我婆婆在女兒滿月後就回老家了,後來寶寶三個月肺炎住院來陪過幾天,然後又回家了,再見面,寶寶一歲了。。因為女兒一歲前身體不太好,所以我們也沒帶女兒回過老家,孩子奶奶愣是沒來看過她孫女。

一歲,因為回老家過生日,才回去的。

回奶奶家,孩子拒絕奶奶抱

因為我老公平時上班忙,我們回老家也不方便,轉好幾趟車,孩子又小,提出很多次讓我婆婆來跟我們住一段時間,都被拒絕了。

偶爾一起回家,我婆婆看女兒不親近她,就總是抱怨“要是經常回家就好了”,就去忙她的事情了。

現在回奶奶家,知道喊奶奶了,可還是拒絕奶奶抱。

只認媽媽,是因為媽媽對寶寶付出的最多。

孩子每天都能看見媽媽,媽媽陪著吃飯、睡覺、唱歌、看書、做遊戲,做什麼事情都有媽媽在,不認媽媽還能認誰?

女兒明年上幼兒園,我和老公商量著讓我婆婆來幫我們接送下孩子,我好出去找工作,再者老人年紀也大了,身體不好,也需要兒子的照顧。

我老公打電話給我婆婆,提了好幾次,每次說完,我婆婆都默不吭聲,轉移話題。後來聽我老公姐姐說,我婆婆不想來,不熟悉這裡,怕不習慣。

我們尊重她。

多和孩子溝通親近,血濃於水的親情。

不認爺爺奶奶那是因為缺少陪伴,可以讓爺爺奶奶多和小朋友一起玩,多相處幾天就好了。

zjy222390354
2019-07-26

目前,寶寶五個多月,一直也是自己帶的多,在孃家媽裡住,偶爾回去婆婆家,每次回去,公公婆婆都會說,寶寶怎麼那麼認人啊,太認人了吧,搞到我真的不想說話,孩子從出生到現在都是我帶的,而且吃的人奶,肯定會黏著我啊,雖然我知道他們很愛寶寶,很想帶他,可是寶寶太小了,而且我覺得孩子三歲之前最好自己帶,因為我不想因為工作掙錢,導致寶寶被老人寵壞,如果是他們帶的,做媽媽的批評寶寶幾句,他們都會幫著寶寶,這個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我就深有體會了,所以才會堅持自己帶寶寶,錢可以以後再掙,但是如果寶寶的性格壞了就沒得挽回了,,

小阿壮的宝妈
2019-04-04

我家寶寶和這情況有點相似又不太一樣,我家寶寶也是從出生基本就沒離開過我。所以,寶寶很黏媽媽,我真的特別能理解,因為你是他的第一情感依賴對象,是他安全感的主要來源。

因為沒有公婆,我就自己帶的,孩子的外公外婆偶爾來幫忙帶下,或者有時候我帶孩子過去他們家玩。我爸媽在幫哥嫂帶老二,兩個孩子年齡差不多,所以有時候會帶過去一起玩。所以,我家寶寶也不怎麼認生,我在的時候他也讓外公外婆抱,但還是和他們有隔閡的。就比如,我爸喜歡騎車帶孩子出去逛大馬路看車,如果我不去,我孩子就哭鬧也不去。但是,如果我爸硬把他帶出去,他哭鬧兩聲也就適應了,出去也能玩的很開心。平時見到其他小寶寶也不會怯生,可能是因為我經常帶他出去玩吧。

所以,這就是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寶媽不要過於擔心。平時多帶寶寶去公園或者廣場等人多的地方,讓寶寶多接觸接觸其他小朋友。定期帶寶寶去他爺爺奶奶家玩,增進感情,增加熟悉度。都說隔代親,爺爺奶奶帶孩子幾次之後,孩子肯定能感受到他們的愛,建立安全感之後,相信寶寶慢慢就能適應爺爺奶奶帶了。

碌碌无为俩宝妈
2019-03-24

從小就是跟著媽媽,自然跟媽媽最親。

至於爺爺奶奶,不是說孩子不跟他親,而是接觸的少,孩子跟他們不熟悉而已。

我大寶那時候,孩子奶奶因為生的是女娃,滿月那天就算是伺候完月子了,下午就回老家了。

自此以後一直到兩歲多,除了過年的時候我們回老家之外,其餘的時候根本就不露面,更別說是給孫女買的零食小衣服之類的了,壓歲錢更不用提。

快三歲應該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媽媽當時身體不好沒法看孩子了,就跟她奶奶商量讓她來看孩子,不知道老公是怎麼跟她說的,反正是來了。

來了以後得讓孩子跟她熟悉一下吧,白天的時候還好說,因為我在家,晚上我夜班讓她奶奶看著,第二天就給我說大半夜沒睡覺,最後困得實在沒有辦法了,自己睡還害怕,奶奶摟著不樂意,小人兒自己想了個招,讓她奶奶睡在床的另一頭😅😅😅,還給奶奶規定了區域,不能睡過了。😂😂

這是一開始,後來慢慢習慣了就好了。

現在跟奶奶關係也挺好,不過不像別的孩子一樣黏奶奶是真的。來就來,走就走,不哭不鬧。

所以小孩誰對她好她是感覺到的,讓她多熟悉多接觸就好了。

墨仔妈妈育儿
2019-04-09

我也是一直一個人帶孩子,每週末帶去爺爺奶奶家玩兩天,一個人帶孩子,孩子會更容易黏媽媽,這是很正常的情況。

其次,一歲半的孩子的分離焦慮正是很強烈的時候,離不開媽媽,拒絕和媽媽以外的不熟悉的人相處。

我也是一直一個人帶孩子,每週末帶去爺爺奶奶家玩兩天,一個人帶孩子,孩子會更容易黏媽媽,這是很正常的情況。

其次,一歲半的孩子的分離焦慮正是很強烈的時候,離不開媽媽,拒絕和媽媽以外的不熟悉的人相處。



如何讓孩子接受除媽媽以外的帶養人呢

1.讓其他帶養人提前介入

一定不要突然把孩子帶走!媽媽是孩子最親最信任的人,寶寶從生下來到慢慢意識到自己和媽媽並不是一體的,而是分開的兩個獨立的個體,這個過程對於孩子來說本身就是難以接受卻又不得不接受的,所以,媽媽給予孩子的安全感是否是良好的很重要。

如果媽媽需要讓爺爺奶奶帶養孩子,就需要提前讓他們介入到寶寶的生活當中,而不是媽媽週三準備上班,週二才把寶寶送到爺爺奶奶家,對於孩子來說,這太突然了,他們並不能理解這種“血緣關係”,只要是不常見面,爺爺奶奶也是“不熟悉的人”,離開媽媽,被不熟悉的人帶著,寶寶當然排斥反抗了。

提前介入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來幫助寶寶熟悉其他人的面孔和存在。

2.一步步嘗試短暫分離

如果要讓寶寶平穩的度過分離焦慮期,就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短暫分離,然後再一次次團聚,讓寶寶逐漸明白,媽媽離開以後一定會回來,沒什麼可怕的。

所以,可以這樣做:

  • 先讓爺爺奶奶隔三差五的來媽媽和寶寶家玩,和寶寶慢慢熟絡起來,或者媽媽帶孩子每週都去爺爺奶奶家打卡報道,讓孩子熟悉新環境。
  • 等孩子和爺爺奶奶熟悉了,能開始互動了,媽媽嘗試著離開一小段時間,比如離開10分鐘,下樓轉一圈再回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偷偷摸摸離開,而是正大光明的和寶寶打招呼說媽媽下樓買個東西,馬上就回來,然後果斷關門,毫無例外,寶寶肯定會哭,但是,這個“分離的陣痛”是必須的要經歷的,媽媽回家以後記得第一時間熱情擁抱寶寶,告訴寶寶媽媽回來了。

媽媽每天下樓遛彎一次,等到寶寶已經習慣了媽媽出門了,不哭了,就可以拉長時間了,出去半小時,一小時,一下午,一天,漸漸的,寶寶就適應了。

我也是一直一個人帶孩子,每週末帶去爺爺奶奶家玩兩天,一個人帶孩子,孩子會更容易黏媽媽,這是很正常的情況。

其次,一歲半的孩子的分離焦慮正是很強烈的時候,離不開媽媽,拒絕和媽媽以外的不熟悉的人相處。



如何讓孩子接受除媽媽以外的帶養人呢

1.讓其他帶養人提前介入

一定不要突然把孩子帶走!媽媽是孩子最親最信任的人,寶寶從生下來到慢慢意識到自己和媽媽並不是一體的,而是分開的兩個獨立的個體,這個過程對於孩子來說本身就是難以接受卻又不得不接受的,所以,媽媽給予孩子的安全感是否是良好的很重要。

如果媽媽需要讓爺爺奶奶帶養孩子,就需要提前讓他們介入到寶寶的生活當中,而不是媽媽週三準備上班,週二才把寶寶送到爺爺奶奶家,對於孩子來說,這太突然了,他們並不能理解這種“血緣關係”,只要是不常見面,爺爺奶奶也是“不熟悉的人”,離開媽媽,被不熟悉的人帶著,寶寶當然排斥反抗了。

提前介入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來幫助寶寶熟悉其他人的面孔和存在。

2.一步步嘗試短暫分離

如果要讓寶寶平穩的度過分離焦慮期,就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短暫分離,然後再一次次團聚,讓寶寶逐漸明白,媽媽離開以後一定會回來,沒什麼可怕的。

所以,可以這樣做:

  • 先讓爺爺奶奶隔三差五的來媽媽和寶寶家玩,和寶寶慢慢熟絡起來,或者媽媽帶孩子每週都去爺爺奶奶家打卡報道,讓孩子熟悉新環境。
  • 等孩子和爺爺奶奶熟悉了,能開始互動了,媽媽嘗試著離開一小段時間,比如離開10分鐘,下樓轉一圈再回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偷偷摸摸離開,而是正大光明的和寶寶打招呼說媽媽下樓買個東西,馬上就回來,然後果斷關門,毫無例外,寶寶肯定會哭,但是,這個“分離的陣痛”是必須的要經歷的,媽媽回家以後記得第一時間熱情擁抱寶寶,告訴寶寶媽媽回來了。

媽媽每天下樓遛彎一次,等到寶寶已經習慣了媽媽出門了,不哭了,就可以拉長時間了,出去半小時,一小時,一下午,一天,漸漸的,寶寶就適應了。



3.爺爺奶奶的帶養方式很重要

如果爺爺奶奶沒有帶過寶寶,勢必不知道寶寶的各種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作息規律等一系列事情,而寶寶已經習慣了和媽媽的默契,如果突然換了帶養方式,寶寶的秩序感被打破,就會感到恐懼,不理解甚至是傷心。

所以,提前介入的重要意義這時就體現出來了,爺爺奶奶需要熟悉並配合寶寶,包括:幾點吃飯、幾點睡覺、吃什麼、穿什麼、喜歡的書是什麼、喜歡玩什麼、性格、語言表達、其他生活規律以及媽媽的帶養風格。

這些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熟悉起來也是需要時間的。

4.媽媽要提高陪伴質量

如果爺爺奶奶順利的接管孩子了,媽媽就更需要注意陪伴質量了,多和寶寶互動做遊戲,抱抱親親,讓孩子知道每一個人都是愛他的,這樣他才會更有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孩子以後社交能力的重要情感基礎。

5.經常玩躲貓貓遊戲

每個寶寶都特別喜歡躲貓貓遊戲,這個遊戲能很好的幫助孩子形成客體永久性概念,度過分離焦慮期,所以,媽媽、爺爺奶奶要多和孩子玩躲貓貓,孩子玩開心了,就願意經常和爺爺奶奶玩了。

漸漸分離其實對媽媽和孩子都是一種挑戰,有時候,媽媽也離不開寶寶呢,雙方都需要有耐心,循序漸進。

想起龍應臺關於養育的那段名言: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也是一直一個人帶孩子,每週末帶去爺爺奶奶家玩兩天,一個人帶孩子,孩子會更容易黏媽媽,這是很正常的情況。

其次,一歲半的孩子的分離焦慮正是很強烈的時候,離不開媽媽,拒絕和媽媽以外的不熟悉的人相處。



如何讓孩子接受除媽媽以外的帶養人呢

1.讓其他帶養人提前介入

一定不要突然把孩子帶走!媽媽是孩子最親最信任的人,寶寶從生下來到慢慢意識到自己和媽媽並不是一體的,而是分開的兩個獨立的個體,這個過程對於孩子來說本身就是難以接受卻又不得不接受的,所以,媽媽給予孩子的安全感是否是良好的很重要。

如果媽媽需要讓爺爺奶奶帶養孩子,就需要提前讓他們介入到寶寶的生活當中,而不是媽媽週三準備上班,週二才把寶寶送到爺爺奶奶家,對於孩子來說,這太突然了,他們並不能理解這種“血緣關係”,只要是不常見面,爺爺奶奶也是“不熟悉的人”,離開媽媽,被不熟悉的人帶著,寶寶當然排斥反抗了。

提前介入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來幫助寶寶熟悉其他人的面孔和存在。

2.一步步嘗試短暫分離

如果要讓寶寶平穩的度過分離焦慮期,就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短暫分離,然後再一次次團聚,讓寶寶逐漸明白,媽媽離開以後一定會回來,沒什麼可怕的。

所以,可以這樣做:

  • 先讓爺爺奶奶隔三差五的來媽媽和寶寶家玩,和寶寶慢慢熟絡起來,或者媽媽帶孩子每週都去爺爺奶奶家打卡報道,讓孩子熟悉新環境。
  • 等孩子和爺爺奶奶熟悉了,能開始互動了,媽媽嘗試著離開一小段時間,比如離開10分鐘,下樓轉一圈再回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偷偷摸摸離開,而是正大光明的和寶寶打招呼說媽媽下樓買個東西,馬上就回來,然後果斷關門,毫無例外,寶寶肯定會哭,但是,這個“分離的陣痛”是必須的要經歷的,媽媽回家以後記得第一時間熱情擁抱寶寶,告訴寶寶媽媽回來了。

媽媽每天下樓遛彎一次,等到寶寶已經習慣了媽媽出門了,不哭了,就可以拉長時間了,出去半小時,一小時,一下午,一天,漸漸的,寶寶就適應了。



3.爺爺奶奶的帶養方式很重要

如果爺爺奶奶沒有帶過寶寶,勢必不知道寶寶的各種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作息規律等一系列事情,而寶寶已經習慣了和媽媽的默契,如果突然換了帶養方式,寶寶的秩序感被打破,就會感到恐懼,不理解甚至是傷心。

所以,提前介入的重要意義這時就體現出來了,爺爺奶奶需要熟悉並配合寶寶,包括:幾點吃飯、幾點睡覺、吃什麼、穿什麼、喜歡的書是什麼、喜歡玩什麼、性格、語言表達、其他生活規律以及媽媽的帶養風格。

這些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熟悉起來也是需要時間的。

4.媽媽要提高陪伴質量

如果爺爺奶奶順利的接管孩子了,媽媽就更需要注意陪伴質量了,多和寶寶互動做遊戲,抱抱親親,讓孩子知道每一個人都是愛他的,這樣他才會更有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孩子以後社交能力的重要情感基礎。

5.經常玩躲貓貓遊戲

每個寶寶都特別喜歡躲貓貓遊戲,這個遊戲能很好的幫助孩子形成客體永久性概念,度過分離焦慮期,所以,媽媽、爺爺奶奶要多和孩子玩躲貓貓,孩子玩開心了,就願意經常和爺爺奶奶玩了。

漸漸分離其實對媽媽和孩子都是一種挑戰,有時候,媽媽也離不開寶寶呢,雙方都需要有耐心,循序漸進。

想起龍應臺關於養育的那段名言: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是堅持科學育兒的墨仔媽媽,一名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的嬰幼兒睡眠指導師,與孩子一起成長,最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媽媽。 -----養育孩子不僅需要愛,還需要知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