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真實存在的中國功夫究竟可以厲害到什麼地步?

10 個回答
a
2019-02-08

真正的功夫起始雛形是遠古時期狩獵的需要,然後在國家朝代出現改朝換代的戰爭殺伐中才得到了發展的高潮!由此各種古拳法,兵器技法兵法踴躍出現,因為古代之中國一直是分分合合,朝代更迭還是比較多的,這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時徒手兵器功夫的多樣性!冷兵器時代和現代可是完全不同的,細化到單兵依靠的就是身體,拳腳,護甲,兵器,馬匹!再至後來,各門各派孕育而生亦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啦!因此不用妄自菲薄,兵來自於民!可以想象在冷兵時代不論軍隊還是民間肯定都有很多技擊高手存在的!這與當時的條件符合的!直至熱兵器時代的來臨!實戰功夫的沒落亦就成為必然了!再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制制度的確立強化!由此,現代的武術主要存在形式才是真的以強身健體為主了!所以有些傻逼的所謂打假確實搞笑,一些自稱大師的亦是如此!

意念领跑者
2019-02-24

我沒見過什麼武術高人,村裡有位姓邱的老頭,會三十六路螳螂拳,有幾個叔伯輩的跟他學過,每天白天農作晚上練功,就是打沙包兩人對功,胳膊腿互懟!越打越快!練腰腿臂。後來他們都說太苦了學不下去了!老頭死的時候83,最後一口氣用頭把一個大瓷缸撞碎了!

還有一個姓王他每天早晚練氣開聲,胳膊腿槓楊樹,20公分直徑的樹能打的抖動!四五公分厚的普通石板能一手握住一掌砍斷!他說拳靠膽,腳靠眼,三分本事,七分險!當時小沒記好,現在經過打架想想很有道理!

人生甜蜜迷
2019-02-19

我在農村長大的 親眼看到三件事 第一件 我讀三年級時 放學回家 看一個磚匠砌臨時用的牆 沒有用灰漿 青黑磚 不是紅磚 手掌當磚刀用 隨手斷磚 根本不運氣比劃 當時就我一個人在場 這麼多年過去了 我都還是覺得好厲害 第二件事是有一年老家農村的冬水田 裡 掉了一大塊長方形青崗石 後來目測有3 4百斤重吧 陷在稀泥巴田水裡 那家男的喝了幾口燒酒 竟然在田裡徒手把那 塊石頭抱起到田坎上 第三件事 老家一個大爺精痛正骨療傷 有次在他家裡耍 看他空手把 院子裡硬頭黃竹子捏破 成條狀 據他說過不了多久 竹子又會長回原樣 感覺好神奇 後來看了武俠小說 覺得那就是功夫 而且是很厲害的那種

有位網絡小說家寫的好真正 傳統武功 是殺人技 不表演 表演給大家看的 是舞功不是武功

于左
2019-02-17

我們普通人對於中國功夫的認識,大部分來自於影視作品和傳奇小說,真實的武功對抗和表演,許多都是程式化的套路,與我們想像的功夫水平差距極大。

現實如此,古代功夫的真實水平又如何?我們當然無法看到,傳說中的寶典、祕籍我們更無緣一覽,惟一的辦法就是從文本當中探究一二。

在古代真實存在的中國功夫究竟可以厲害到什麼地步?

這裡我們就以唐朝為例,看一看當時的武功水平。

先看看唐代傳奇中的幾則記載。

《太平廣記》中,崑崙奴磨勒有一身輕功,可以穿牆越戶,把一對青年男女從深宅大院中背出來,如履平地。磨勒使用的武器是一種鍊椎,用它殺死一條巨大的猛犬。

磨勒暴露之後,五十名甲士把他團團包圍,他“遂持匕首,飛出高垣,瞥若翅翕,疾同鷹隼。攢矢如雨,莫能中之。頃刻之間,不知所向。”

另一位韋生,擅長使用彈弓發射銅丸,極為精準。他要幫助一位神僧除去一位年輕的徒弟,二人在堂中交手,徒弟手持一支短鞭,在樑間、壁上騰挪飛躍,把韋生射出的銅丸全部敲落,十分厲害。

在古代真實存在的中國功夫究竟可以厲害到什麼地步?

第三例就是神乎其神的聶隱娘,跟一位神尼學習異術,使用一把三寸長的羊角匕首,能在鬧市當中輕鬆取人首級,來去無蹤,玄而又玄。

那麼,現實中的唐代武功又是什麼水平呢?

我們以隋末唐初為例,當時天下大亂,豪傑蜂起,大家都看到了機會,不管有沒有武功、有沒有資本,都想成就一番大業。

翻看《舊唐書》中的記載,關於豪傑們的武藝,很少有細緻的描述。比如說到薛舉的武功,“容貌瑰偉,凶悍善射,驍武絕倫”。他的大兒子薛仁杲,“多力,善騎射,軍中號為萬人敵”。

羅藝的武藝是“勇於攻戰,善射,能弄槊”。

另一位高開道,最大的特點是跑得快,“走及奔馬”。還有一位山東人闞稜,擅長使用陌刃,“善用大刀,長一丈,施兩刃,名為陌刃,每一舉,輒斃數人,前無當者”。

唐太宗李世民帳前的幾位大將,尉遲敬德最擅長避槊和奪槊,“每單騎入賊陣,賊槊攢刺,終不能傷,又能奪取賊槊,還以刺之”。

程咬金非常勇武,但只說他“善用馬槊”。

秦叔寶使一杆長槍,“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

在古代真實存在的中國功夫究竟可以厲害到什麼地步?

歸納一下,這些人的武藝主要集中在這幾方面:一是力量和勇氣出眾,二是騎術,三是射術,四是擅長使用長兵器,比如槊、槍和大刀。

所有這些都有相同的一點,就是非常實用,兵器的體量比較大,重量大、速度快,殺傷力強大,適合在千軍萬馬當中發揮威力。所以這些人最終成為唐初的名將。

初唐時最高級的功夫,就是這樣簡單粗暴。那些輕靈、神奇、玄而又玄的匕首、彈弓、輕功即使都是真實的,也是太平年代慢慢磨練出來的。

昨天梦帅Z
2019-02-17

古人的?不知道!現實中見過幾個,氣功的高要白土人稱五叔的肚皮爆8#鐵線,全身棍棒擊打,頭部有無試過本人未親眼見過。

佛山石灣潘村六叔,體重不及80,在本人兄弟年輕氣盛才十八九歲,比試功夫打贏了他們廠的教練後口不擇言,而至廠內雜工六叔出手教訓,先讓兄弟出手三下不中後,在兄弟後肩部拍了一掌,兄弟連人帶木板門飛出去撲在地上,歸家後到處求醫治無果,返求潘村的人求六叔醫好。

本人祖上學功夫大半輩子,以此為業懂點血脈、打穴,做過武館坐教、碼頭坐莊。他講過拳無二下、棍無三響,一般的爭鬥都是比一點小教訓,他說的都是武德。他說我們都衝動,再加上我們也不學,失傳了

子三度
2019-02-25

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

在古代真實存在的中國功夫究竟可以厲害到什麼地步?

因為影視及小說的影響,很多人覺著,武功這個東西,簡直可以和中國玄學媲美。有那麼一瞬間,甚至會覺著武功修煉到極致,也會超凡脫俗,進入神仙境地。

我想告訴你的是,這一切,都是唯心的!

在古代真實存在的中國功夫究竟可以厲害到什麼地步?

本人有外戚是家傳道士,每一輩中總有一個人會前往某道觀修行,其餘也會在家修行。所謂武功是必修功課之一,他們本身也有家傳武功。

得益於此,我的確見過這些人施展他們的武功,一躍而上三米牆頭,在房屋之間跳轉騰挪,甚至實戰。

簡單來說,類似於一躍而上三米牆頭,能夠在房屋之間跳轉騰挪,更類似於跑酷,不過跑酷有更多的表演成分在其中,而他們的行動則更加迅速且實際。

至於說實戰打鬥。我敢說分分鐘秒殺武林風上面的那些選手,雖不至於像小說中那樣行雲流水飄逸,但也的確是拳拳到肉精彩異常。

我那位爺爺輩的修行者也的確給我講過,最厲害的功夫,就是快準狠!

在古代真實存在的中國功夫究竟可以厲害到什麼地步?

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所有的功夫都是一招一式進行的,學習的人也需要從頭至尾,傾注時間和精力,養成習慣,形成感悟。這樣,你才有機會踏進功夫的門檻。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太極拳講究慢,但他更講究借力,更講究時機。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一切功夫,都是以快為尊,畢竟,一秒鐘之內你能揮出三拳敵人只能揮出一拳,誰吃虧?

答案很明顯!

在古代真實存在的中國功夫究竟可以厲害到什麼地步?

二、心到,才能眼到,才能手到,做到精準

話說,心眼這個東西,在武功當中,講究的是你要進行預判,並且精準分析對方的弱點、破綻,一舉擊殺!

基於此,我知道的是,我那外戚人人幾乎都是外科大夫,隨便的傷筋動骨,讓他們給你揉捏上一陣子,保管你舒舒服服。

是的,他們對人體有著深刻的研究和了解。這一切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於實戰。

而要做到預判對方招數並針對其破綻下手,這就需要不停的練習、廣闊的見識、不斷的實戰。

再拿所謂的“飛簷走壁”來說說看。

他們在練習之初,有一個環節是要整日待在房頂上、牆頭上或者高處,靜靜感受。第一是為了熟悉高處的環境,第二是讓這種感覺深埋於心中。再加上刻意的練習,他們便能夠在高處如履平地,做到飛簷走壁。

這也講究一個眼神,你要能夠比別人多看到一些東西,比如,別人一眼看到面前有一個大坑,肯定會繞過去。而他們肯定能夠看到十步開外那棵樹上有幾個樹丫,有幾個凸起,樹枝之間哪裡可以容人通過,哪裡能夠借力,等等。

幾乎是瞬間會在大腦當中預演自己已經到那棵樹上時候的反應、路線及所需要的力量。

在古代真實存在的中國功夫究竟可以厲害到什麼地步?

三、打鐵還需自身硬,抗得了揍你才有機會反擊

我們常常聽一句話,說要想打人,必先捱打!

實不相瞞,在這些外戚小孩子修煉之初,每天都要挨一頓打!讓他們變得“皮糙肉厚”起來,這並不是誇張,隨著小孩子逐漸步入正軌,五公分粗細的杆子最少也要打斷一百根。

三、打鐵還需自身硬,抗得了揍你才有機會反擊

我們常常聽一句話,說要想打人,必先捱打!

實不相瞞,在這些外戚小孩子修煉之初,每天都要挨一頓打!讓他們變得“皮糙肉厚”起來,這並不是誇張,隨著小孩子逐漸步入正軌,五公分粗細的杆子最少也要打斷一百根。

上述能捱打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訓練自己的力量,不一定人人都要成為健美先生,但是,武功更講究集全身力量於一點,集中爆發打出!

想了解的人可以去了解一下李小龍的寸拳,就是這個道理。

最後一方面,我不確定是不是所有練習功夫的人都有,因為外戚道家修行的緣故,他們家所有人都要打坐。跟大家所瞭解的也都差不多,就是一種凝練自己氣息、精神的方法。

後來分析一下,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1.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人只有在空無的狀態下才能夠真切感受到自己身體;2.錘鍊丹田,錘鍊五臟。(這一點我不太確定,是他們告訴我的)

在古代真實存在的中國功夫究竟可以厲害到什麼地步?

如上,習武之人更講求的應該是對自身的把握和了解,通過刻意練習,以求能夠在實戰中取勝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身形速度的訓練,力量的訓練,預判,都至關重要。再說說究竟刻意厲害到什麼程度,遠的不說,就比如李小龍和黃飛鴻吧!大家覺著,最厲害可以到什麼程度呢?

大成皇恢弘
2019-02-19

我學過的不是“裸絞”、“十字固”,是正面握小拳打喉結、背面以掌為刀砍脖子,更乾脆更直接;貼上去我會用額頭砸你鼻子、提膝頂你小JJ,沒有裁判制止;兩人一粘住我會用一切能用得上的“卑鄙”、“齷蹉”手段和方法讓你倒下,會狠踩狠踢你的腦殼脖子下身,沒有規則限制;我的“前手拳”會刺向你的眼睛、喉嚨、心窩、腋下,伸直的立掌會有幾公分的長度優勢,她會比你更快到達且有效阻擋或削弱你的進攻,因為我沒戴拳套;我會用八卦步遊走到你身後“拍磚”,因為沒有規則限制;我會抓住你的頭髮大步後撤放倒你,除非你是光頭;我可以無視你雙曲臂的護架一個虎撲將你撲倒或打飛,但這不能記點也不能記分,萬一從你防守間隙擊中身體我可能要承擔後果和法律責任……;

你可能認為這些都是上不了檯面的小孩子女人的潑招,也不能算是傳統武術的技法。沒關係,能打倒人的都是好“拳”,傳武能不能上擂臺是一回事,傳武能不能打是一回事。不要再用現代擂臺競技體育的標準來衡量傳統武術能不能“打”,畢竟,“打”只是傳統武術的一部分,她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種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根”!

傳統功夫有多厲害?!不能僅僅從能不能打來衡量,也不能跟什麼搏擊去比,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傳承的是尚武精神,是國粹!

考古军中马前卒
2019-02-08

這幾年,隨著某些武術打假的熱播,“傳武”無用論一下子流行開來。、

傳武是否真的不堪一擊?答主覺得得看處於什麼時代。傳統的功夫武術,到今天已經沒有實戰的機會,自然會逐漸蛻化,這就好比馬戲團、動物園裡的老虎獅子,能跟野生的比戰鬥力嗎?

但是要放在古代,經過專門的訓練格鬥技能的,甭管男的女的吧,總會比普通人、甚至普通士兵厲害很多。

在古代真實存在的中國功夫究竟可以厲害到什麼地步?

比如說吧,大家都知道,西晉時期爆發過一場大混戰,叫八王之亂,一言以蔽之,司馬家的人互相殺,爭奪皇帝寶座。過程很複雜,跟我們要說的也沒太大關係,大家只需要記住兩個人物:

淮南王司馬允,趙王司馬倫。

司馬倫,也就是電視劇裡柏夫人跟司馬懿生的那個小兒子。司馬允則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兒子,算是司馬懿的重孫。在古代真實存在的中國功夫究竟可以厲害到什麼地步?


在古代真實存在的中國功夫究竟可以厲害到什麼地步?

趙王司馬倫是個很有野心的人,他想要自己當皇帝。這引來了相對正直的司馬允的不滿,不過當時主持朝政的正是司馬倫,二者力量不對等,司馬允還沒法跟他正面死磕,只能選擇暫時隱忍。

司馬倫也逐漸忌憚司馬允,對他明升暗降,解除了他的兵權。

原本司馬允擔任中護軍,統領宮中的禁軍,而且頗受擁戴,下崗之後,就沒有這支重要的軍事力量支持了。這可怎麼辦呢?

在古代真實存在的中國功夫究竟可以厲害到什麼地步?

正規軍搞不來,那就自己偷偷拉隊伍唄。其實早在此以前,司馬允鑑於自己跟司馬倫的懸殊差距,就已經開始收買“死士”,組建起一批效忠於自己的人馬。


終於,這倆人撕破了臉。司馬倫派人抓司馬允,司馬允當即反抗,率領“國兵及帳下七百人”,去討伐司馬倫。

國兵,就是司馬允從淮南國帶來的人,根據西晉時的情況,諸侯國的兵力不大, 總共也就幾千人,司馬允進京又不可能全都帶來。另外這所謂的帳下七百人,應該就是司馬允長期以來豢養的死士了。

在古代真實存在的中國功夫究竟可以厲害到什麼地步?

所以總得來看,司馬允的兵力仍然不夠強大,他本來想打進皇宮,守門的關了大門,他就進不去了,更是說明他連重型器械都沒有,壓根都算不上軍隊。司馬允受挫,只能轉而進攻趙王司馬倫的府邸。

按說這時候,趙王司馬倫在軍事力量上,是佔據上風的。不過一開始兩軍交戰,司馬倫的軍隊卻頻頻失利,死了一千多人。而且淮南王司馬允這邊是亂箭齊發,差點把司馬倫給射死。司馬倫家的官吏們只能躲在大樹後面避箭,樹上都插滿了箭矢。

在古代真實存在的中國功夫究竟可以厲害到什麼地步?


這是咋回事兒呢?司馬允帶的是特種兵不成?

還真是,史書記載:

允所將兵,皆淮南奇才劍客也。

原來如此,這些淮南奇才劍客,其實早在漢代就很有名,當年李陵孤軍深入討伐匈奴,帶領的就是奇才劍客、荊楚勇士。淮南也屬荊楚之地。

在古代真實存在的中國功夫究竟可以厲害到什麼地步?

所以答主估計,司馬允在淮南的時候,就注意到當地民風尚武,有流傳已久的擊劍之風,所以當他需要一批死士的時候,自然就想到從老地盤去尋找。

從戰鬥場面上看,一批算不上軍隊的武裝力量,居然使得擁有正規軍的趙王司馬倫受窘,可見這些奇才劍客的武藝也不是吹出來的。


後來呢,司馬倫一看,靠硬碰硬,一時間就是打不下司馬允,搞不好自己也得搭進去。多虧司馬倫的兒子想了個辦法,派人拿著假詔書,聲稱皇帝支持司馬允,然後出其不意刺殺了他,這才救了司馬倫。

在古代真實存在的中國功夫究竟可以厲害到什麼地步?

上善若水37111081
2019-02-17

我理解的古代中國功夫,不一定對,但肯定是殺人技。

現在我們看到的武術,以套路居多,間或有雜耍類型的功夫。這些,應該只是古代中國功夫的外形而已。

古人有云,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我認為我們現在的武術已經沒有古武的精髓了。因為都是套路了,是外在的形,而沒有過去的神了。

在冷兵器時代,速度、力量、技巧的融合關乎生死。古代的人,智商不比現在低,身體素質不比現在差,所以,要在戰場上、江湖中存活下來,就要能殺掉對方,這麼多年的古武傳承,必然有它獨特的鍛鍊方式。

根據很多文字記載,古武的飛簷走壁,肯定不能像影視劇裡面那樣飛來飛去,但是,彈跳能力肯定會優於現代人,按照過去的建築來看,彈跳水平一米以上以及靈活的攀爬能力是可能的。

關於力量,所謂的內力不知道真假,但是古武的提、舉力量,以及擊打的力量,不會低於現在的搏擊選手。這一點,在三拳打死鎮關西中可以看出來。只不過隨著火器的普及,沒有人再去鍛鍊力量了,也沒有人再有鍛鍊力量的技巧了。

關於技巧,我一直覺得套路是鍛鍊技巧的一種方式,其目的就是鍛鍊靈活性。而真正的古武對決,估計沒有什麼觀賞性。可能與廖凡飾演的《師父》裡面的打鬥場景差不多。

總之,在冷兵器時代,做為主要搏擊方式的古武肯定要優於現在的武術。只不過隨著火器的普及,古武就慢慢的消失了。

历史说客堂
2019-03-17

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光是令人眼花繚亂的流派傳承都是一門學問。南拳北腿、槍法刀法、內家外家,這些形形色色的分類,自然而然地也打上了地域的烙印。

南拳北腿:拉出來比一比說起這幾年最火的一門功夫,非詠春拳莫屬。雖然《葉問》電影三部曲一部比一部乏善可陳,但詠春拳的知名度卻是越來越大。甄子丹大喊“我要打十個”的畫面,強化了廣東尤其是佛山作為武術之鄉的地位。雖然新式武俠片中的佛山無影腳和詠春拳,距離真實越來越遠,卻也讓人們記住了廣東武術“能打”的特點。在這麼多種傳統武術中,也只有詠春拳得到了“武術打假”狂人徐曉東的認可。

福建是與廣東齊名的南派武術之鄉,但福建在中國功夫的版圖上並不算突出。其實,福建武術曾經在明代的抗倭戰爭中發揮作用,泉州名將俞大猷曾經親至嵩山少林寺,看到少林棍法“傳久而訛,真訣皆失”,將自己的南派少林棍法教授給他們。而嵩山少林,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中國功夫的代名詞。《易筋經》、七十二般絕技、達摩面壁……所謂“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武功在哪一本武俠小說中都是名門正派的領袖。不過,如今少林武僧表演團在世界範圍巡迴演出,項目包括鐵檔功、銀槍刺喉、頭斷鋼板等,少了實戰的風采,多少帶了些打把式賣藝的味道。

西北武術以霸道彪悍著稱,最著名的實戰應用莫過於大刀隊。馮玉祥的29軍大刀隊,每名士兵身上背一口4斤重的大刀,在1933年的長城抗戰中曾經大破日軍。桂系將領黃紹竑曾向《申報》老闆史量才詢問:“新聞界不去鼓吹正規軍的新式武器,而來鼓吹大刀隊,不是又要演出義和團的老把戲了麼!”史量才回答:“新的沒有得吹,只好把舊的來吹吹。”看來西北大刀的戰鬥力,也在民族情緒的裹挾下被吹大了。

說來說去,還有一個武術大省被人們忽視———河北。在古代,河北是名副其實的武術之鄉,出過數不清的武術家。維新變法的大刀王五、俠盜燕子李三、精武會創始人霍元甲,都是正宗的河北血統。根據統計,從順治三年到光緒二十四年,二百五十年間共開武科109次,這109個武狀元中有籍貫可考的95人,其中直隸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就佔了28人,可見武風之盛。不過今天早已不再是那個“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年代。不拉出來比一比,各省的武術究竟哪個更厲害,實在難有定論。

戰力排行不能只看拳腳功夫如果細究之下就會發現,在“戰鬥能力”的構成中,當地的武術水平實在是個微不足道的因素,反倒是地域性格、社會結構、軍事組織形式等等發揮了更大的作用。雖然沒聽說過東北有什麼著名武術,但大金鍊子愛文身的東北人,還是很多中國人心目中最好勇鬥狠的代表。

不過摘下金鍊子和墨鏡後,赤手空拳走上擂臺,喊麥的東北人恐怕也削不過隔壁自幼練摔跤的蒙古漢子。北人尚武、南人崇文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標籤。其實,中國南方人也不那麼好惹,歷年的群架、械鬥事件中,廣東人的身影都很活躍。歷史上,南方的武力也令人聞風喪膽。

項羽曾經撂下狠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幾十年之後的西漢名將周亞夫也附和道:“楚兵剽輕,難與爭鋒。”一直到清朝雍正十二年,皇帝還專門頒佈詔書嚴禁械鬥,其中提到:“漳、泉二府……獨有風俗強悍一節,為天下所共知。”這算是欽點的民風彪悍了。數一數近代中國的軍事實力,南方各省更是毫不遜色。湘軍淮軍從太平天國一直到民國時期都威名赫赫,左宗棠收復新疆率領的就是湖南兵,留下了“大將籌邊人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的佳話,湘軍的戰鬥力可見一斑。與湖南不遠,辛亥首義的美名也穩穩地落在了湖北人的頭上。淞滬會戰時駐守上海的粵軍十九路軍抵禦日軍侵略,士兵們吼一句“掉哪媽,頂硬上”的廣東粗口,便英勇衝鋒。這句粗口,據說正是來自於明末東莞籍名將袁崇煥的口頭禪。

近代南方軍隊多以地域、宗族成軍,在戰場上表現出驚人的戰鬥力,相比之下“九一八”中拱手讓出東三省的東北軍就顯得有些窩囊。不過,這也並不能說明北方人就善於私鬥、怯於公戰。起於白山黑水,一路打到海南島,為新中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四野,也是一支東北子弟兵。由此可見,衡量一個省的“戰鬥力”需要考量多方面的因素,唯獨與功夫沒什麼關係。

武林高手到底去哪了看到這裡,武術愛好者和武俠愛好者可能要失望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最初的武術搏擊功能突出,絕不是花拳繡腿。“左手便要來揪魯達,被這魯提轄就勢按住左手,趕將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腳,騰地踢倒在當街上”,這是《水滸傳》中魯智深制服鎮關西的幾招,非常短促,與人們想象中的大戰三百回合、拼鬥內力相去甚遠,但更接近真實的武術搏擊。所謂“一力降十會”,學習了中華武術,也不能就用柔弱之身擊敗肌肉猛男。明清時鏢行興起,鏢師們練武之餘,也要鍛鍊身體,保證飲食。近代以來,隨著槍炮傳入和法制健全,武術的技擊功能被弱化,更多地變為一種強身健體的方法和民族精神的象徵。霍元甲創立的精武體育會就以“強國、強民、強身”為宗旨。曾經的全國武術冠軍、功夫明星李連杰也在一次訪談中坦言:現在的武術更像是一個體育娛樂項目,在現實搏擊中恐怕是“花拳繡腿”。

其實,在現代社會,把傳統武術轉化為體育健身項目本是善莫大焉的一件好事,可所謂的大師不斷神話武術的搏擊功能,最終造成今天一地雞毛的亂局。馮驥才先生的小說《神鞭》裡,主人公放棄了祖上傳下的武術“神鞭”,轉而拿起了手槍:“祖宗的東西再好,該割的時候就得割。我把‘鞭’剪了,‘神’卻留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