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飛行每秒可繞地球7圈半,而中子星每秒可旋轉700圈,超光速了嗎?

地球周長4萬公里,光速30萬公里。光速飛行每秒可繞地球7圈半,而中子星每秒可旋轉700圈,超光速了嗎?
10 個回答
物原爱牛毛1
2019-07-06


光速飛行每秒可繞地球7圈半,意味著地球如果每秒自轉7圈半,其表面赤道的線速度就達到光速了,更別說700圈了。算算也是,地球周長約4萬公里,乘上7.5剛好等於30萬公里。

光速是物體運動的最高速,這是宇宙的最高法則,相對論光速不變原理已經講的很清楚了,並且也為大量的觀測所證實。因此如果真有中子星每秒鐘轉700圈,那中子星的直徑應該遠遠小於地球的12756公里,


光速飛行每秒可繞地球7圈半,意味著地球如果每秒自轉7圈半,其表面赤道的線速度就達到光速了,更別說700圈了。算算也是,地球周長約4萬公里,乘上7.5剛好等於30萬公里。

光速是物體運動的最高速,這是宇宙的最高法則,相對論光速不變原理已經講的很清楚了,並且也為大量的觀測所證實。因此如果真有中子星每秒鐘轉700圈,那中子星的直徑應該遠遠小於地球的12756公里,

中子星不可能有地球這樣大

據研究表明,中子星是恆星的演化末期產物,是恆星內部核聚變停止後,失去抵抗自身引力的作用,進而急劇坍縮發生超新星爆發,


光速飛行每秒可繞地球7圈半,意味著地球如果每秒自轉7圈半,其表面赤道的線速度就達到光速了,更別說700圈了。算算也是,地球周長約4萬公里,乘上7.5剛好等於30萬公里。

光速是物體運動的最高速,這是宇宙的最高法則,相對論光速不變原理已經講的很清楚了,並且也為大量的觀測所證實。因此如果真有中子星每秒鐘轉700圈,那中子星的直徑應該遠遠小於地球的12756公里,

中子星不可能有地球這樣大

據研究表明,中子星是恆星的演化末期產物,是恆星內部核聚變停止後,失去抵抗自身引力的作用,進而急劇坍縮發生超新星爆發,

中心部分物質原子的核外電子在強大引力作用下全部壓進原子核中的質子,最終形成全部由中子組成的中子星。這樣中子星的密度驚人,達到每立方厘米1億噸,因而中子星的直徑大多在10到30公里之間(法蘭克福歌德大學最新研究,最小中子星直徑僅為1.5公里),一個太陽質量大小的中子星直徑只有10公里,且質量越大直徑越小。由於角動量守恆,隨著恆星收縮形成中子星的過程,星體越轉越快。大多中子星的自轉軸和磁軸有一定的角度,在星體旋轉時射電脈衝像燈塔掃過天幕,所以旋轉的中子星又叫脈衝星。


光速飛行每秒可繞地球7圈半,意味著地球如果每秒自轉7圈半,其表面赤道的線速度就達到光速了,更別說700圈了。算算也是,地球周長約4萬公里,乘上7.5剛好等於30萬公里。

光速是物體運動的最高速,這是宇宙的最高法則,相對論光速不變原理已經講的很清楚了,並且也為大量的觀測所證實。因此如果真有中子星每秒鐘轉700圈,那中子星的直徑應該遠遠小於地球的12756公里,

中子星不可能有地球這樣大

據研究表明,中子星是恆星的演化末期產物,是恆星內部核聚變停止後,失去抵抗自身引力的作用,進而急劇坍縮發生超新星爆發,

中心部分物質原子的核外電子在強大引力作用下全部壓進原子核中的質子,最終形成全部由中子組成的中子星。這樣中子星的密度驚人,達到每立方厘米1億噸,因而中子星的直徑大多在10到30公里之間(法蘭克福歌德大學最新研究,最小中子星直徑僅為1.5公里),一個太陽質量大小的中子星直徑只有10公里,且質量越大直徑越小。由於角動量守恆,隨著恆星收縮形成中子星的過程,星體越轉越快。大多中子星的自轉軸和磁軸有一定的角度,在星體旋轉時射電脈衝像燈塔掃過天幕,所以旋轉的中子星又叫脈衝星。

如果中子星直徑按30公里算,周長90多公里,每秒轉700圈,線速度還不到7萬公里/秒。離著光速遠著呢。因此中子星即使每秒轉700圈也超不了光速。

神秘大百科
2019-07-08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大約為每秒30萬公里,地球周長大約4萬公里,換算下來,光速也就相當於地球每秒轉7圈半時的線速度。而自轉最快的中子星每秒甚至達到了2000圈的速度。所以我們會好奇中子星赤道附近的速度有沒有超過光速呢?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大約為每秒30萬公里,地球周長大約4萬公里,換算下來,光速也就相當於地球每秒轉7圈半時的線速度。而自轉最快的中子星每秒甚至達到了2000圈的速度。所以我們會好奇中子星赤道附近的速度有沒有超過光速呢?


其實並沒有,如果中子星的體積和地球那麼大,那肯定超過了光速。而事實上中子星的體積都特別小,半徑基本都在20公里以內。是除黑洞以外,密度最大的天體,達到了水的密度的100萬億倍。如果把地球壓縮成這樣,直徑將只有22m。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大約為每秒30萬公里,地球周長大約4萬公里,換算下來,光速也就相當於地球每秒轉7圈半時的線速度。而自轉最快的中子星每秒甚至達到了2000圈的速度。所以我們會好奇中子星赤道附近的速度有沒有超過光速呢?


其實並沒有,如果中子星的體積和地球那麼大,那肯定超過了光速。而事實上中子星的體積都特別小,半徑基本都在20公里以內。是除黑洞以外,密度最大的天體,達到了水的密度的100萬億倍。如果把地球壓縮成這樣,直徑將只有22m。

正是由於中子星體積很小,所以看似2000轉的角速度,如果按20公里的直徑算,線速度大約是25萬公里每秒,與光速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中子星並沒有超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大約為每秒30萬公里,地球周長大約4萬公里,換算下來,光速也就相當於地球每秒轉7圈半時的線速度。而自轉最快的中子星每秒甚至達到了2000圈的速度。所以我們會好奇中子星赤道附近的速度有沒有超過光速呢?


其實並沒有,如果中子星的體積和地球那麼大,那肯定超過了光速。而事實上中子星的體積都特別小,半徑基本都在20公里以內。是除黑洞以外,密度最大的天體,達到了水的密度的100萬億倍。如果把地球壓縮成這樣,直徑將只有22m。

正是由於中子星體積很小,所以看似2000轉的角速度,如果按20公里的直徑算,線速度大約是25萬公里每秒,與光速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中子星並沒有超光速。

时空通讯
2019-07-05

這個問題是把中子星看得太大了。中子星其實是一顆很小的恆星屍骸,其轉速再快,也超不過光速。

中子星一般半徑約10公里,也就是20公里左右的直徑,周長也就是60幾公里,每秒鐘轉1000圈也就6萬多公里,怎麼會超過光速呢?

中子星是大於太陽質量8倍以上的恆星,演化末期發生超新星大爆炸留下的殘骸,是恆星把外圍物質炸飛了留下的中心那點核,質量不得超過太陽質量的3.2倍(這個數據尚無最終準確定論),這個叫做奧本海默極限,超過這個極限就做不成中子星,會繼續坍縮成一個黑洞。

這個問題是把中子星看得太大了。中子星其實是一顆很小的恆星屍骸,其轉速再快,也超不過光速。

中子星一般半徑約10公里,也就是20公里左右的直徑,周長也就是60幾公里,每秒鐘轉1000圈也就6萬多公里,怎麼會超過光速呢?

中子星是大於太陽質量8倍以上的恆星,演化末期發生超新星大爆炸留下的殘骸,是恆星把外圍物質炸飛了留下的中心那點核,質量不得超過太陽質量的3.2倍(這個數據尚無最終準確定論),這個叫做奧本海默極限,超過這個極限就做不成中子星,會繼續坍縮成一個黑洞。

但中子星的質量下限是比較準確的,叫錢德拉塞卡極限,就是白矮星的最大極限不得超過太陽質量的1.44倍,超過這個質量就必然會坍縮成一箇中子星。

因此中子星是一個密度極高的星球,目前已知除了黑洞,還沒有什麼星球有這麼大的密度。其上的物質是一種被超高引力壓力高度壓縮的特殊物質,原子被壓碎,電子被壓到了原子核,與質子合併成為中子,加上原來原子核的中子,整個星球就是一個大中子核。

這個大中子核的密度達到每立方厘米1億~20億噸,你如果不信,稍微計算一下就知道了,1.44倍~3.2倍太陽質量,壓縮到一個20公里直徑的球裡,質量除以體積就能夠得到其密度了。

這個問題是把中子星看得太大了。中子星其實是一顆很小的恆星屍骸,其轉速再快,也超不過光速。

中子星一般半徑約10公里,也就是20公里左右的直徑,周長也就是60幾公里,每秒鐘轉1000圈也就6萬多公里,怎麼會超過光速呢?

中子星是大於太陽質量8倍以上的恆星,演化末期發生超新星大爆炸留下的殘骸,是恆星把外圍物質炸飛了留下的中心那點核,質量不得超過太陽質量的3.2倍(這個數據尚無最終準確定論),這個叫做奧本海默極限,超過這個極限就做不成中子星,會繼續坍縮成一個黑洞。

但中子星的質量下限是比較準確的,叫錢德拉塞卡極限,就是白矮星的最大極限不得超過太陽質量的1.44倍,超過這個質量就必然會坍縮成一箇中子星。

因此中子星是一個密度極高的星球,目前已知除了黑洞,還沒有什麼星球有這麼大的密度。其上的物質是一種被超高引力壓力高度壓縮的特殊物質,原子被壓碎,電子被壓到了原子核,與質子合併成為中子,加上原來原子核的中子,整個星球就是一個大中子核。

這個大中子核的密度達到每立方厘米1億~20億噸,你如果不信,稍微計算一下就知道了,1.44倍~3.2倍太陽質量,壓縮到一個20公里直徑的球裡,質量除以體積就能夠得到其密度了。

因為中子星的轉速是繼承了恆星爆炸前的角速度,越小就越快,因此一個巨大的恆星變成這樣一個小球,當然轉速就非常高了。

現在發現最高轉速的中子星(會轉的中子星又叫脈衝星)是一個叫PSR0535-69的脈衝星,距離銀河系16萬光年,其轉速高達每秒1968轉!

即便如此,其赤道線速度也達不到光速,據稱這個脈衝星半徑約20公里,這樣其赤道線速度達到甚至超過了0.8倍光速!

即便如此,也沒有超過光速,並沒有違背相對論光速藩籬原則。

中子星是一種特殊極端的星球,我們只能遠遠的研究它,利用它(導航),永遠也無法靠近它,更別說去上面取一小塊物質了(許多人幻想弄一塊到地球會咋樣)。

地球自轉赤道線速度為每秒466米,只是脈衝星的幾十萬分之一,就不要去比了。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歡迎一起探討。

本號發表的所有文章均屬原創,請尊重作者版權,謝謝關注支持。

镜像宇宙
2019-03-16

地球的赤道周長約為4萬公里,而宇宙中的最快速度,也就是光速,速度在30萬千米每秒,所以說,光可以一秒鐘繞地球赤道七週,不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所以光並不會繞著赤道走,只不過為了形象描述光速之快,我們用這個打比方。

地球的赤道周長約為4萬公里,而宇宙中的最快速度,也就是光速,速度在30萬千米每秒,所以說,光可以一秒鐘繞地球赤道七週,不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所以光並不會繞著赤道走,只不過為了形象描述光速之快,我們用這個打比方。

在宇宙中,有一種奇怪的天體,它的密度僅次於黑洞,每一立方厘米的質量達到了8千萬到20億噸之多,它的密度即相當於原子核的密度,也就是水的一百萬億倍。如果把地球壓縮成和這個天體一個密度的話,那麼地球的直徑將會只有22米,而這個可怕的天體不是別人,正是中子星。

和白矮星一樣,中子星同是恆星生命末期可能形成的狀態之一,只不過相比於形成白矮星的恆星,中子星的母體恆星,質量更大,一個典型的中子星,其質量介於1.35倍到2.1倍太陽質量之間,但是其半徑僅僅只有10到20公里。中子星除了高密度,小體積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特點,在恆星演化成中子星的過程中,由於角動量守恆的緣故,中子星的自轉週期越來越短,甚至短至1/700秒,也就是說,每一秒鐘,中子星可以自轉700周!

地球的赤道周長約為4萬公里,而宇宙中的最快速度,也就是光速,速度在30萬千米每秒,所以說,光可以一秒鐘繞地球赤道七週,不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所以光並不會繞著赤道走,只不過為了形象描述光速之快,我們用這個打比方。

在宇宙中,有一種奇怪的天體,它的密度僅次於黑洞,每一立方厘米的質量達到了8千萬到20億噸之多,它的密度即相當於原子核的密度,也就是水的一百萬億倍。如果把地球壓縮成和這個天體一個密度的話,那麼地球的直徑將會只有22米,而這個可怕的天體不是別人,正是中子星。

和白矮星一樣,中子星同是恆星生命末期可能形成的狀態之一,只不過相比於形成白矮星的恆星,中子星的母體恆星,質量更大,一個典型的中子星,其質量介於1.35倍到2.1倍太陽質量之間,但是其半徑僅僅只有10到20公里。中子星除了高密度,小體積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特點,在恆星演化成中子星的過程中,由於角動量守恆的緣故,中子星的自轉週期越來越短,甚至短至1/700秒,也就是說,每一秒鐘,中子星可以自轉700周!

既然中子星的自轉速度都這麼快了,那麼中子星的自轉線速度能不能超過光速呢?答案是不能,而且差得遠了,原因在於雖然中子星自轉週期短,但是其半徑很小,所以其自轉線速度的最大值和光速相去甚遠。

其實我們可以稍微計算一下,假設一中子星的半徑達到了20千米,而自轉週期為1/700秒,那麼其表面的線速度為8.8萬千米每秒,而光速為30萬千米每秒,所以中子星表面的線速度最大值連光速的三分之一都達不到,更別提這還是按照最大值進行計算的,而實際上中子星的半徑和自轉頻率不可能同時達到最大值,因為如果半徑越大的話,那麼自轉頻率就會越低。所以說,中子星表面自轉線速度是不會超過光速的。

地球的赤道周長約為4萬公里,而宇宙中的最快速度,也就是光速,速度在30萬千米每秒,所以說,光可以一秒鐘繞地球赤道七週,不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所以光並不會繞著赤道走,只不過為了形象描述光速之快,我們用這個打比方。

在宇宙中,有一種奇怪的天體,它的密度僅次於黑洞,每一立方厘米的質量達到了8千萬到20億噸之多,它的密度即相當於原子核的密度,也就是水的一百萬億倍。如果把地球壓縮成和這個天體一個密度的話,那麼地球的直徑將會只有22米,而這個可怕的天體不是別人,正是中子星。

和白矮星一樣,中子星同是恆星生命末期可能形成的狀態之一,只不過相比於形成白矮星的恆星,中子星的母體恆星,質量更大,一個典型的中子星,其質量介於1.35倍到2.1倍太陽質量之間,但是其半徑僅僅只有10到20公里。中子星除了高密度,小體積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特點,在恆星演化成中子星的過程中,由於角動量守恆的緣故,中子星的自轉週期越來越短,甚至短至1/700秒,也就是說,每一秒鐘,中子星可以自轉700周!

既然中子星的自轉速度都這麼快了,那麼中子星的自轉線速度能不能超過光速呢?答案是不能,而且差得遠了,原因在於雖然中子星自轉週期短,但是其半徑很小,所以其自轉線速度的最大值和光速相去甚遠。

其實我們可以稍微計算一下,假設一中子星的半徑達到了20千米,而自轉週期為1/700秒,那麼其表面的線速度為8.8萬千米每秒,而光速為30萬千米每秒,所以中子星表面的線速度最大值連光速的三分之一都達不到,更別提這還是按照最大值進行計算的,而實際上中子星的半徑和自轉頻率不可能同時達到最大值,因為如果半徑越大的話,那麼自轉頻率就會越低。所以說,中子星表面自轉線速度是不會超過光速的。

事實上,光速最快原理已經是一個真理了,這不容質疑,宇宙中沒有任何物體運動的速度可以超過光速,如果中子星自轉速度可以超過光速的話,那麼科學家早就會知道了,所以可見光速最快原理是多麼正確。從1934年中子星被預言存在到1969年首顆中子星被觀測發現到中國的FAST天眼接連發現脈衝雙星,人類對於中子星的認識越來越深入了,中子星這顆神祕的天體,正在被人類慢慢認知。

量子实验室
2019-03-16

地球半徑6371公里,赤道周長約4萬公里,而光速是每秒30萬公里,所以光可以在一秒內繞地球7圈半,而中子星由於密度極大,其特徵半徑只有10公里,所以中子星即使每秒旋轉數百圈,其線速度也遠遠達不到光速,光速至今還是宇宙中物體運動速度的極限。

地球半徑6371公里,赤道周長約4萬公里,而光速是每秒30萬公里,所以光可以在一秒內繞地球7圈半,而中子星由於密度極大,其特徵半徑只有10公里,所以中子星即使每秒旋轉數百圈,其線速度也遠遠達不到光速,光速至今還是宇宙中物體運動速度的極限。

中子星質量越大,半徑越小,一般在1.4至3倍太陽質量之間,其星體物質幾乎都是中子,通過中子簡併壓來抗衡引力,形成穩定的星體。因此中子星的特徵半徑只有10km大小,計算中子星密度:約10億噸/立方厘米。

地球半徑6371公里,赤道周長約4萬公里,而光速是每秒30萬公里,所以光可以在一秒內繞地球7圈半,而中子星由於密度極大,其特徵半徑只有10公里,所以中子星即使每秒旋轉數百圈,其線速度也遠遠達不到光速,光速至今還是宇宙中物體運動速度的極限。

中子星質量越大,半徑越小,一般在1.4至3倍太陽質量之間,其星體物質幾乎都是中子,通過中子簡併壓來抗衡引力,形成穩定的星體。因此中子星的特徵半徑只有10km大小,計算中子星密度:約10億噸/立方厘米。

中子星具有很強的磁場,其磁軸與自轉軸呈一定角度,沿著磁軸發射的輻射束會跟隨中子星自轉,就像燈塔的光速掃過一樣,所以中子星可以作為宇宙中的燈塔來定位,也成稱為脈衝星。

地球半徑6371公里,赤道周長約4萬公里,而光速是每秒30萬公里,所以光可以在一秒內繞地球7圈半,而中子星由於密度極大,其特徵半徑只有10公里,所以中子星即使每秒旋轉數百圈,其線速度也遠遠達不到光速,光速至今還是宇宙中物體運動速度的極限。

中子星質量越大,半徑越小,一般在1.4至3倍太陽質量之間,其星體物質幾乎都是中子,通過中子簡併壓來抗衡引力,形成穩定的星體。因此中子星的特徵半徑只有10km大小,計算中子星密度:約10億噸/立方厘米。

中子星具有很強的磁場,其磁軸與自轉軸呈一定角度,沿著磁軸發射的輻射束會跟隨中子星自轉,就像燈塔的光速掃過一樣,所以中子星可以作為宇宙中的燈塔來定位,也成稱為脈衝星。

人們最早以為這種週期性規律的脈衝信號是外星人發送的電報,後來天文學家才明白這種脈衝信號是來自中子星這種特殊天體。

我國最近建造的大型射電望遠鏡-天眼,目的也不是為了尋找什麼外星人,就是為了發現更多新的中子星。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2019-03-17

我們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規律,這些規律從宇宙大爆炸那一瞬間就產生了,光速不變定律和光速極限定律也是在大爆炸的瞬間誕生的

我們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規律,這些規律從宇宙大爆炸那一瞬間就產生了,光速不變定律和光速極限定律也是在大爆炸的瞬間誕生的


“邁克爾-遜莫雷實驗”在尋找“以太”的過程中偶然發現了光速不變定律,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中用質能方程論證了光速極限定律,指出“在我們的宇宙中任何有靜止質量物體不能達到光速或者超光速”“信息的傳遞速度不能超光速”這兩個事實,目前為止還人類沒有在宇宙中發現違反相對論的超光速的現象。

我們一般把光速估為每秒三十萬公里,而地球赤道4萬公里,簡單計算就能知道光用一秒鐘可以繞地球7圈多一點,或者說7圈半,但這只是因為我們地球太小了而已,如果讓光繞太陽一圈的話就需要14.6秒,如果讓光繞目前最大的盾牌座uy轉一圈的話就需要近7小時。

我們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規律,這些規律從宇宙大爆炸那一瞬間就產生了,光速不變定律和光速極限定律也是在大爆炸的瞬間誕生的


“邁克爾-遜莫雷實驗”在尋找“以太”的過程中偶然發現了光速不變定律,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中用質能方程論證了光速極限定律,指出“在我們的宇宙中任何有靜止質量物體不能達到光速或者超光速”“信息的傳遞速度不能超光速”這兩個事實,目前為止還人類沒有在宇宙中發現違反相對論的超光速的現象。

我們一般把光速估為每秒三十萬公里,而地球赤道4萬公里,簡單計算就能知道光用一秒鐘可以繞地球7圈多一點,或者說7圈半,但這只是因為我們地球太小了而已,如果讓光繞太陽一圈的話就需要14.6秒,如果讓光繞目前最大的盾牌座uy轉一圈的話就需要近7小時。

中子星是大質量恆星壽命將近時坍縮成的一種高密度天體,一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質重量可達一億噸甚至十億噸,1967年女研究生貝爾發現狐狸座附近有一顆天體在發出規律性電磁波,後來天文學家證實這是一種新發現的天體,並把它命名為脈衝星,實際上它就是快速旋轉的中子星。

中子星雖然轉速極快,但因為它本身體積很小,半徑只有幾十公里,因此每秒旋轉700圈的中子星表面線速度其實並沒有超過光速,科學家們現在致力於打造脈衝星導航系統,這樣人類文明在未來的宇宙探索中就不會迷失方向,永遠能根據快速旋轉的中子星來精確定位或者找到回家的路。

我們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規律,這些規律從宇宙大爆炸那一瞬間就產生了,光速不變定律和光速極限定律也是在大爆炸的瞬間誕生的


“邁克爾-遜莫雷實驗”在尋找“以太”的過程中偶然發現了光速不變定律,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中用質能方程論證了光速極限定律,指出“在我們的宇宙中任何有靜止質量物體不能達到光速或者超光速”“信息的傳遞速度不能超光速”這兩個事實,目前為止還人類沒有在宇宙中發現違反相對論的超光速的現象。

我們一般把光速估為每秒三十萬公里,而地球赤道4萬公里,簡單計算就能知道光用一秒鐘可以繞地球7圈多一點,或者說7圈半,但這只是因為我們地球太小了而已,如果讓光繞太陽一圈的話就需要14.6秒,如果讓光繞目前最大的盾牌座uy轉一圈的話就需要近7小時。

中子星是大質量恆星壽命將近時坍縮成的一種高密度天體,一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質重量可達一億噸甚至十億噸,1967年女研究生貝爾發現狐狸座附近有一顆天體在發出規律性電磁波,後來天文學家證實這是一種新發現的天體,並把它命名為脈衝星,實際上它就是快速旋轉的中子星。

中子星雖然轉速極快,但因為它本身體積很小,半徑只有幾十公里,因此每秒旋轉700圈的中子星表面線速度其實並沒有超過光速,科學家們現在致力於打造脈衝星導航系統,這樣人類文明在未來的宇宙探索中就不會迷失方向,永遠能根據快速旋轉的中子星來精確定位或者找到回家的路。

地理那些事
2019-03-16

感謝提問!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至少需要搞清楚題中關於地球周長、光速、中子星等幾個概念性的問題,下面且看小地作答!

感謝提問!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至少需要搞清楚題中關於地球周長、光速、中子星等幾個概念性的問題,下面且看小地作答!

1、光速定義及數值

光速是指光波在真空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它是目前世界公認的自然界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每秒鐘可運行299792.458km(約為30萬千米/s)

2、地球簡況

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橢圓球體(下文按正球體計算),它是距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其質量、密度和大小排在四大類地行星之首,分別為M=5.965E+21(t)、ρ=5.50785T/m³、⌀=12756(km),根據圓周長計算公式C=πd=2πr可求得環繞地球一週的長度C=3.14*12756=40053.84千米。

通過上述列舉的各類數據,我們可以計算出光在一秒鐘之內可以圍繞地球299792.458/40053.84=7.48圈,接近題主所說的7圈半。那麼中子星每秒可旋轉700圈,是不是就超光速了,這個就要看中子星的大小了。

3、中子星是何物?

記得早在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聽到有人說假如一個針尖大小的中子星物質掉到地面上,足以把地面壓塌,那是年幼還不知所以然,隨著知識和閱歷的增多,漸漸對天文地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中子星也多了一些瞭解。

中子星一種介於黑洞和白矮星之間的星體,其密度大小僅次於黑洞,它是由恆星演化而來,一般來說由於質量的不同恆星死亡的結果有三個,矮星、中子星以及黑洞。

感謝提問!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至少需要搞清楚題中關於地球周長、光速、中子星等幾個概念性的問題,下面且看小地作答!

1、光速定義及數值

光速是指光波在真空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它是目前世界公認的自然界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每秒鐘可運行299792.458km(約為30萬千米/s)

2、地球簡況

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橢圓球體(下文按正球體計算),它是距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其質量、密度和大小排在四大類地行星之首,分別為M=5.965E+21(t)、ρ=5.50785T/m³、⌀=12756(km),根據圓周長計算公式C=πd=2πr可求得環繞地球一週的長度C=3.14*12756=40053.84千米。

通過上述列舉的各類數據,我們可以計算出光在一秒鐘之內可以圍繞地球299792.458/40053.84=7.48圈,接近題主所說的7圈半。那麼中子星每秒可旋轉700圈,是不是就超光速了,這個就要看中子星的大小了。

3、中子星是何物?

記得早在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聽到有人說假如一個針尖大小的中子星物質掉到地面上,足以把地面壓塌,那是年幼還不知所以然,隨著知識和閱歷的增多,漸漸對天文地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中子星也多了一些瞭解。

中子星一種介於黑洞和白矮星之間的星體,其密度大小僅次於黑洞,它是由恆星演化而來,一般來說由於質量的不同恆星死亡的結果有三個,矮星、中子星以及黑洞。

我們都知道,恆星在演化的末期,也就是由主序星階段變為紅巨星,恆星在紅巨星階是非常短暫的,這期間會很快消耗掉氦,由於其內部沒有足夠的聚變物質與引力抗衡,恆星會向內部迅速坍塌,並引發更多的聚變,直到所有原子聚變為鐵,由於鐵原子核是最穩定的,不論聚變還是裂變都不會釋放能量,恆星至此失去了能量來源,會在引力的作用下迅速撞向核心並反彈,形成超新星爆炸。

超新星爆炸有三種可能,也就是恆星的三種死亡結果,其一是對於質量不大的恆星形成矮星;其二是對於質量中等的恆星,由於電子被壓入原子核與質子結合轉化為中子,形成中子星;其三是對於質量更大的恆星,即便是中子也無法支撐自身的重力就會形成黑洞。

感謝提問!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至少需要搞清楚題中關於地球周長、光速、中子星等幾個概念性的問題,下面且看小地作答!

1、光速定義及數值

光速是指光波在真空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它是目前世界公認的自然界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每秒鐘可運行299792.458km(約為30萬千米/s)

2、地球簡況

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橢圓球體(下文按正球體計算),它是距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其質量、密度和大小排在四大類地行星之首,分別為M=5.965E+21(t)、ρ=5.50785T/m³、⌀=12756(km),根據圓周長計算公式C=πd=2πr可求得環繞地球一週的長度C=3.14*12756=40053.84千米。

通過上述列舉的各類數據,我們可以計算出光在一秒鐘之內可以圍繞地球299792.458/40053.84=7.48圈,接近題主所說的7圈半。那麼中子星每秒可旋轉700圈,是不是就超光速了,這個就要看中子星的大小了。

3、中子星是何物?

記得早在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聽到有人說假如一個針尖大小的中子星物質掉到地面上,足以把地面壓塌,那是年幼還不知所以然,隨著知識和閱歷的增多,漸漸對天文地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中子星也多了一些瞭解。

中子星一種介於黑洞和白矮星之間的星體,其密度大小僅次於黑洞,它是由恆星演化而來,一般來說由於質量的不同恆星死亡的結果有三個,矮星、中子星以及黑洞。

我們都知道,恆星在演化的末期,也就是由主序星階段變為紅巨星,恆星在紅巨星階是非常短暫的,這期間會很快消耗掉氦,由於其內部沒有足夠的聚變物質與引力抗衡,恆星會向內部迅速坍塌,並引發更多的聚變,直到所有原子聚變為鐵,由於鐵原子核是最穩定的,不論聚變還是裂變都不會釋放能量,恆星至此失去了能量來源,會在引力的作用下迅速撞向核心並反彈,形成超新星爆炸。

超新星爆炸有三種可能,也就是恆星的三種死亡結果,其一是對於質量不大的恆星形成矮星;其二是對於質量中等的恆星,由於電子被壓入原子核與質子結合轉化為中子,形成中子星;其三是對於質量更大的恆星,即便是中子也無法支撐自身的重力就會形成黑洞。

一般認為,中子星的密度與原子核的密度相當,約為每立方米4.39805E+12~1E+15噸(t),按照平均密度5.02199E+14計算,其密度約為地球的9.11788E+13倍,如果把地球按照這個密度壓縮,被壓縮的體積差不多與熱氣球一樣大,直徑約為22米的大球。

再根據周長計算公式,可求得該中子星的周長約為70米,那麼該顆中子星每秒轉700圈,就相當於每秒轉速為700*70=49000米=49千米,其速度還不及光速的萬分之一點六,可見中子星的自轉轉速也不算高。

感謝提問!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至少需要搞清楚題中關於地球周長、光速、中子星等幾個概念性的問題,下面且看小地作答!

1、光速定義及數值

光速是指光波在真空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它是目前世界公認的自然界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每秒鐘可運行299792.458km(約為30萬千米/s)

2、地球簡況

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橢圓球體(下文按正球體計算),它是距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其質量、密度和大小排在四大類地行星之首,分別為M=5.965E+21(t)、ρ=5.50785T/m³、⌀=12756(km),根據圓周長計算公式C=πd=2πr可求得環繞地球一週的長度C=3.14*12756=40053.84千米。

通過上述列舉的各類數據,我們可以計算出光在一秒鐘之內可以圍繞地球299792.458/40053.84=7.48圈,接近題主所說的7圈半。那麼中子星每秒可旋轉700圈,是不是就超光速了,這個就要看中子星的大小了。

3、中子星是何物?

記得早在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聽到有人說假如一個針尖大小的中子星物質掉到地面上,足以把地面壓塌,那是年幼還不知所以然,隨著知識和閱歷的增多,漸漸對天文地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中子星也多了一些瞭解。

中子星一種介於黑洞和白矮星之間的星體,其密度大小僅次於黑洞,它是由恆星演化而來,一般來說由於質量的不同恆星死亡的結果有三個,矮星、中子星以及黑洞。

我們都知道,恆星在演化的末期,也就是由主序星階段變為紅巨星,恆星在紅巨星階是非常短暫的,這期間會很快消耗掉氦,由於其內部沒有足夠的聚變物質與引力抗衡,恆星會向內部迅速坍塌,並引發更多的聚變,直到所有原子聚變為鐵,由於鐵原子核是最穩定的,不論聚變還是裂變都不會釋放能量,恆星至此失去了能量來源,會在引力的作用下迅速撞向核心並反彈,形成超新星爆炸。

超新星爆炸有三種可能,也就是恆星的三種死亡結果,其一是對於質量不大的恆星形成矮星;其二是對於質量中等的恆星,由於電子被壓入原子核與質子結合轉化為中子,形成中子星;其三是對於質量更大的恆星,即便是中子也無法支撐自身的重力就會形成黑洞。

一般認為,中子星的密度與原子核的密度相當,約為每立方米4.39805E+12~1E+15噸(t),按照平均密度5.02199E+14計算,其密度約為地球的9.11788E+13倍,如果把地球按照這個密度壓縮,被壓縮的體積差不多與熱氣球一樣大,直徑約為22米的大球。

再根據周長計算公式,可求得該中子星的周長約為70米,那麼該顆中子星每秒轉700圈,就相當於每秒轉速為700*70=49000米=49千米,其速度還不及光速的萬分之一點六,可見中子星的自轉轉速也不算高。

好了,本題的解答就到這裡,歡迎關注和留言!

挡不住的熵增
2019-03-25

沒有超光速,相對論是對的,真空中的光速是一個常數,並且是已知宇宙裡,物質或者信息運動最大的速度值。

沒有超光速,相對論是對的,真空中的光速是一個常數,並且是已知宇宙裡,物質或者信息運動最大的速度值。

光速每秒299792458米,近似30萬公里,而地球周長為4萬公里,30/4=7.5,所以光一秒確實能繞地球7圈半。

中子星是恆星的殘骸,一般由8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在晚期演化成的超新星爆炸而成,它的密度高達1-10億噸/每立方厘米,如此的高密度,和原子被壓碎形成的富含中子的星體密不可分。

沒有超光速,相對論是對的,真空中的光速是一個常數,並且是已知宇宙裡,物質或者信息運動最大的速度值。

光速每秒299792458米,近似30萬公里,而地球周長為4萬公里,30/4=7.5,所以光一秒確實能繞地球7圈半。

中子星是恆星的殘骸,一般由8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在晚期演化成的超新星爆炸而成,它的密度高達1-10億噸/每立方厘米,如此的高密度,和原子被壓碎形成的富含中子的星體密不可分。

中子星密度很大,但體積卻很小,它們直徑普遍幾十千米。如此小的體積,在繼承原來巨大恆星的大部分角動量後,轉速會更加的快,一秒鐘700圈很普遍。

但它並沒有超光速,光在一秒內能跑30萬公里,而中子星的轉速,一秒內等同於轉過的圈數乘於中子星的周長。

中子星直徑按50千米算,周長大約為150㎞,而700×150=105000千米,大約為10萬千米,仍然小於30萬千米,所以並沒有超光速。

歡迎關注擋不住的熵增,有其他問題請留言評論,謝謝。

宇宙观察记录
2019-07-04


地球和中子星的密度差別簡直是天上地下,我們的地球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岩石金屬行星,而中子星是由大質量恆星晚年的核心區域坍塌而成的,其密度高達每立方厘米10億噸,但也正因為如此高的密度,中子星的體積一般都不會太大。

一顆典型的中子星直徑不過幾十公里,每秒30萬公里的光速一秒鐘繞它幾百圈也屬於很正常的事,光速一秒鐘繞地球七圈半隻不過是因為赤道周長4萬公里而已。


地球和中子星的密度差別簡直是天上地下,我們的地球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岩石金屬行星,而中子星是由大質量恆星晚年的核心區域坍塌而成的,其密度高達每立方厘米10億噸,但也正因為如此高的密度,中子星的體積一般都不會太大。

一顆典型的中子星直徑不過幾十公里,每秒30萬公里的光速一秒鐘繞它幾百圈也屬於很正常的事,光速一秒鐘繞地球七圈半隻不過是因為赤道周長4萬公里而已。

我們宇宙中的極端天體基本上都和恆星有關係,太陽這種黃矮星晚年膨脹為紅巨星再進一步就會坍塌成一顆白矮星,密度雖然沒有中子星那麼恐怖但每立方厘米也有十噸左右,而中子星只是白矮星在引力作用下進一步坍塌的結果,如果引力再大一點的話中子星還會坍塌成密度更大體積更小的夸克星,夸克星再進一步坍塌就是黑洞了。

在我們的宇宙中並不存在超光速現象,一顆半徑20公里的中子星理論上能達到每秒2000轉,這樣算下來其赤道地區的線速度也才每秒25萬公里左右,和真的光速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地球上的物理學家曾經在一次粒子實驗中測到過超光速的數值,但後來發現只是電纜接鬆了而已,調整好後超光速數值立馬消失了。


地球和中子星的密度差別簡直是天上地下,我們的地球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岩石金屬行星,而中子星是由大質量恆星晚年的核心區域坍塌而成的,其密度高達每立方厘米10億噸,但也正因為如此高的密度,中子星的體積一般都不會太大。

一顆典型的中子星直徑不過幾十公里,每秒30萬公里的光速一秒鐘繞它幾百圈也屬於很正常的事,光速一秒鐘繞地球七圈半隻不過是因為赤道周長4萬公里而已。

我們宇宙中的極端天體基本上都和恆星有關係,太陽這種黃矮星晚年膨脹為紅巨星再進一步就會坍塌成一顆白矮星,密度雖然沒有中子星那麼恐怖但每立方厘米也有十噸左右,而中子星只是白矮星在引力作用下進一步坍塌的結果,如果引力再大一點的話中子星還會坍塌成密度更大體積更小的夸克星,夸克星再進一步坍塌就是黑洞了。

在我們的宇宙中並不存在超光速現象,一顆半徑20公里的中子星理論上能達到每秒2000轉,這樣算下來其赤道地區的線速度也才每秒25萬公里左右,和真的光速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地球上的物理學家曾經在一次粒子實驗中測到過超光速的數值,但後來發現只是電纜接鬆了而已,調整好後超光速數值立馬消失了。

其實像中子星這類極端天體,其表面物質只能在中子星上保持其狀態,也就是說一旦中子星物質離開中子星,那麼原先被強大引力所強行壓縮的物質瞬間就會變成普通物質,隨之而來的還有強烈的爆炸。

艾伯史密斯
2019-03-15

答:中子星的直徑不大,所以表面線速度並沒有超過光速。


中子星是由中子緊緊挨在一起組成的天體,所以中子星密度基本就是原子核的密度,高達2億噸每立釐米;根據錢德拉卡極限和奧本海默極限,中子星質量在1.44~3倍太陽質量之間,由此可以估算出,中子星的半徑在10~20公里之間。

答:中子星的直徑不大,所以表面線速度並沒有超過光速。


中子星是由中子緊緊挨在一起組成的天體,所以中子星密度基本就是原子核的密度,高達2億噸每立釐米;根據錢德拉卡極限和奧本海默極限,中子星質量在1.44~3倍太陽質量之間,由此可以估算出,中子星的半徑在10~20公里之間。

自轉速度n=700轉每秒的中子星,假設中子星半徑r=20公里,我們可以算出中子星的表面線速度v:

v=2πr*n=8.8萬公里每秒;

光速c=30萬公里每秒,所以這顆中子星的表面線速度只是光速30%,並沒有超過光速;實際上,絕大部分中子星的半徑,還達不到20公里,表面線速度也沒有這麼高。

答:中子星的直徑不大,所以表面線速度並沒有超過光速。


中子星是由中子緊緊挨在一起組成的天體,所以中子星密度基本就是原子核的密度,高達2億噸每立釐米;根據錢德拉卡極限和奧本海默極限,中子星質量在1.44~3倍太陽質量之間,由此可以估算出,中子星的半徑在10~20公里之間。

自轉速度n=700轉每秒的中子星,假設中子星半徑r=20公里,我們可以算出中子星的表面線速度v:

v=2πr*n=8.8萬公里每秒;

光速c=30萬公里每秒,所以這顆中子星的表面線速度只是光速30%,並沒有超過光速;實際上,絕大部分中子星的半徑,還達不到20公里,表面線速度也沒有這麼高。

之所以中子星的自轉這麼快,是因為大質量恆星在超新星爆發時,內核體積瞬間縮小為原來的幾十億分之一,內核塌縮形成的中子星繼承了原恆星的絕大部分角動量,半徑縮小的結果就是自轉速度加快。


對於剛形成的中子星來說,自轉速度是非常快的,一般都高達每秒幾十圈到上百圈;隨著中子星向外輻射能量,自轉動能和角動量逐漸減小,自轉速度也會減慢。

答:中子星的直徑不大,所以表面線速度並沒有超過光速。


中子星是由中子緊緊挨在一起組成的天體,所以中子星密度基本就是原子核的密度,高達2億噸每立釐米;根據錢德拉卡極限和奧本海默極限,中子星質量在1.44~3倍太陽質量之間,由此可以估算出,中子星的半徑在10~20公里之間。

自轉速度n=700轉每秒的中子星,假設中子星半徑r=20公里,我們可以算出中子星的表面線速度v:

v=2πr*n=8.8萬公里每秒;

光速c=30萬公里每秒,所以這顆中子星的表面線速度只是光速30%,並沒有超過光速;實際上,絕大部分中子星的半徑,還達不到20公里,表面線速度也沒有這麼高。

之所以中子星的自轉這麼快,是因為大質量恆星在超新星爆發時,內核體積瞬間縮小為原來的幾十億分之一,內核塌縮形成的中子星繼承了原恆星的絕大部分角動量,半徑縮小的結果就是自轉速度加快。


對於剛形成的中子星來說,自轉速度是非常快的,一般都高達每秒幾十圈到上百圈;隨著中子星向外輻射能量,自轉動能和角動量逐漸減小,自轉速度也會減慢。

剛形成的中子星,溫度高達數百億度,然後溫度會在數分鐘之內,降低到幾十億度,再經過數千年的時間冷卻到幾百萬度,最後經過數百億年冷卻為黑中子星。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