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真正的稀罕老物件,很少有人認識,手藝也面臨失傳
一種真正的稀罕老物件,很少有人認識,手藝也面臨失傳
一種真正的稀罕老物件,很少有人認識,手藝也面臨失傳
一種真正的稀罕老物件,很少有人認識,手藝也面臨失傳
一種真正的稀罕老物件,很少有人認識,手藝也面臨失傳
一種真正的稀罕老物件,很少有人認識,手藝也面臨失傳
一種真正的稀罕老物件,很少有人認識,手藝也面臨失傳
日常視界
1/6 礱,過去農民不可缺少的去掉稻殼的農具,由上臼和下臼,竹盤,推柄,支架等部分組成。形似石磨狀,主要由毛竹、木料、黃土三種材料做成。礱放稻穀,它通過軸心合在下礱上,轉動上礱,就可以使穀粒脫殼。 (圖片來自 IC photo)
2/6 礱一般高3尺,直徑1.5尺,重120公斤左右。礱子的使用已有數百年曆史,隨著碾米機的推廣漸漸退出歷史舞臺,它的名字也被歷史所塵封,人們大多隻見過石磨,這種木製的碾米農具很少有人見過,非常稀罕。(圖片來自 IC photo)
3/6 礱的製作過程很複雜,手工製作礱子的礱匠也越來越少,現在這種傳承幾百年的手藝也面臨失傳,湖南隆回縣北山鄉的李君田老人曾是一位技藝精湛的礱匠,製造過3000多個礱子。如今只有一些民俗收藏者會找他製作礱子,圖為老人用竹篾織成竹盤,這是做礱子的第一步。(圖片來自 IC photo)
4/6 破篾,取篾,沿上下礱磨口,繞織成花箍,把黃土、松毛混入石臼中,用槌子搗得稀爛、粘實,倒入上下兩個花竹箍中,用木棰、鐵錘夯實,抹平,並反覆捶打夯實使其十分堅硬。(圖片來自 IC photo)
5/6 分別按逆時針、順時針方向,按紋路把木齒嵌入其中,就做成了礱。圖為李君田正將礱子下臼部分安上木齒。(圖片來自 IC photo)
6/6 圖為李君田和一位鄰居將做好的礱子上下臼安裝好,一架礱修修補補能用上10多年。礱造型奇特,做工精緻,作為昔日和農業生產息息相關的傳統農具,雖已退出歷史舞臺,但千萬不要忘記它曾為我們人類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圖片來自 IC photo)
2019-05-1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