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那些關於老行當的歲月記憶,這些老行當你知道多少?
老照片:那些關於老行當的歲月記憶,這些老行當你知道多少?
老照片:那些關於老行當的歲月記憶,這些老行當你知道多少?
老照片:那些關於老行當的歲月記憶,這些老行當你知道多少?
老照片:那些關於老行當的歲月記憶,這些老行當你知道多少?
老照片:那些關於老行當的歲月記憶,這些老行當你知道多少?
老照片:那些關於老行當的歲月記憶,這些老行當你知道多少?
老照片:那些關於老行當的歲月記憶,這些老行當你知道多少?
老照片:那些關於老行當的歲月記憶,這些老行當你知道多少?
老照片:那些關於老行當的歲月記憶,這些老行當你知道多少?
老照片:那些關於老行當的歲月記憶,這些老行當你知道多少?
老照片:那些關於老行當的歲月記憶,這些老行當你知道多少?
靜靜時光
1/11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很多以前的老行當漸漸消失,曾經經營這些老行當的手藝人如今也是越來越少了。通過一組老照片,帶大家去看曾經的那些老行當和老手藝人。圖為在路邊進行補鍋的補鍋匠。在過去補鍋匠走街串巷的,一邊走一邊吆喝著“補鍋嘞”。補鍋匠一到,常有一幫子婆婆媳婦們忙著找破鍋爛壺漏盆,排著隊等他修補。
2/11 圖為一位老師傅正在釘馬掌。馬在古時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人類為了延緩馬蹄的磨損往往在上面釘上一層U形金屬(往往是鐵)用於保護,這個就叫釘馬掌。馬蹄鐵的使用不僅保護了馬蹄,還使馬蹄更堅實地抓牢地面,對騎乘和駕乘都很有利。如今隨著各式交通工具的出現,從事釘馬掌這一行當的手藝人也是越來越少了。
3/11 圖為騾車的趕車人。這種車在古時很常見,一般動力為馬、騾子或者毛驢,這種車既可以拉貨也可以載人,在當時很受百姓歡迎。這種車都要配備一個專門的趕車人,趕車人就相當於如今的汽車駕駛員,此人必須要有高超的趕車技藝,還要熟悉牲畜,懂得牲畜的習性。
4/11 圖為清末街頭剃頭匠正在給百姓進行理髮。在現在很多地方還把理髮說成剃頭,把為男人理髮稱作“剃頭”是從清朝開始的。當時剃頭匠挑著剃頭擔子走街串巷的給人剃頭。當時剃頭挑子上的東西,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剃頭梳辮的工具,即剃刀、梳子,篦子。二是輔助用具,如水盆、燒水的火罐,供顧客坐的凳子及圍在他們身上的手巾和布單、收拾碎頭髮的笸籮等等。
5/11 圖為街頭的銅匠。在古時銅匠是用銅板或黃銅板製造各種器件(如銅壺、銅鍋、銅管及各種配件)和修理各種銅器的人。銅匠按營業方式分,有兩種,一種是有店鋪的,一種是沒有店鋪的銅匠。沒有店鋪的銅匠通常是挑一副銅匠的挑子,早晨出門,走街串巷,直到日落才回家。
6/11 圖為清末一頂停在路邊的轎子,邊上的為轎伕。在古時轎子是上層社會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上層社會身份的象徵。當時二人抬的稱“二人小轎”,四人抬的稱“四人小轎”;八人以上抬的則稱之為大轎,如“八抬大轎”等,皇帝的轎子所需轎伕多達十六人。轎伕是以抬轎為生的人,他們是以出賣體力為生的勞動者。但是抬轎也是一門技術活,不是說任何一個有體力的人都能做的。
7/11 圖為清末街頭手藝人正在鋦碗。鋦碗就是把瓷器、陶器、器皿等破裂的地方鋦合在一起。過去百姓人家,打破了碗捨不得扔掉,而是找個補鍋鋦碗的,修起來繼續使用。在當時經常能在街頭巷尾聽到這樣的吆喝聲“鋦盆子,鋦碗,鋦大缸啊!”瓷器的硬度很大,手藝人必須要用金剛鑽才鑽得了孔,因此民間有“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的說法。
8/11 圖為清末在工地上木匠們正在拉大鋸。拉大鋸是木工活的首道工序,也是木工出力最大、最苦的工序,把大木材鋸成一片片板材,才可以進一步加工。如今的木工活中,需要手工的地方越來越少,木匠的手鋸被電鋸取代,也有了電刨子。傳統木匠的刨、鋸、鑿、銼、斧子、摺尺、墨斗這些工具,如今也漸漸被現代化的生產工具所替代,如今會傳統木工手藝的人越來越少了。\n
9/11 圖為清末街頭拉洋片的,也叫西洋鏡。那個匣子裡面裝著畫片兒,匣子上放有放大鏡,根據光學原理要暗箱操作可以看放大的畫面。 因為最初畫片多是西洋畫,所以叫西洋鏡。在電影尚未普及的年代,拉洋片是一種代替電影的娛樂方式,可以說是當時的“土電影”。隨著電影電視的普及,拉洋片被電影電視淘汰了。\n
10/11 圖為在街頭用蒲草編制各種物品的手藝人。在以前一到夏天,就能在街頭看到這樣的手藝人。他們用蒲草,通過他們靈巧的雙手編出各式人物和各種小動物的模型,栩栩如生,常令孩子們目不暇接,不忍離開。\n
11/11 圖為在長江三峽段的縴夫。在水路運輸時,當船遇到險灘惡水或擱淺時,就必須靠很多人合力拉船,縴夫這個職業由此而生。那些專以纖繩幫人拉船為生的人被稱為縴夫,為了生存,他們一年不分四季都在這裡拉船。他們屈著身子,揹著纖繩,一步一步的的往前邁。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航運的發展,以前的木船運輸也被淘汰了,三峽縴夫也逐漸消失。\n
2019-06-20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