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的《活著》裡,福貴所有的親人都走了,後半生又很悽慘,那麼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作者想表達什麼樣的中心思想?

那麼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作者想表達什麼樣的中心思想。餘華的《活著》裡,福貴所有的親人都走了,後半生又很悽慘,那麼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作者想表達什麼樣的中心思想?
10 個回答
胡药九
2019-03-22

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人生下來就是為了生存在這片土地上,你來的時候什麼都沒帶著,你走的時候什麼也帶不走。

只是為了活著的這個過程,因為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會經歷死亡。

你過得好也是幾十年光景,過的不好也是幾十年。這中間過的好的人可能覺得沒白來這世上,對死亡的恐懼感也往往大於過的不好的人。

富貴活著,所有人都離他而去,真的太慘了,就沒有一件好事發生過在他身上。換成誰我都覺得沒辦法像他那麼強大,可他活下來了。而他的活也並不是別人那樣的要追求什麼東西,或者期盼未來怎樣。

他就像完成一件工作一樣,活著,就是他的工作。

他對於生命的意義,童年的時候可能跟絕大多數小孩一樣是冰糖葫蘆和衚衕裡的夥伴。

長大了,可能就是在賭場多贏點錢,多睡幾個好看的姑娘。

落敗了之後,可能就是多掙點糧食,媳婦能生個大胖小子。

有了孩子,可能就是希望全家人能天天吃飽肚子,女兒長大了嫁個好人家,兒子身體硬朗,還能出人頭地。

兒子死了,可能就希望媳婦病能好了,女兒能好好過日子。

媳婦死了,就只惦記著女兒一家三口了。

女兒死了,女婿孫子過得去就行。

女婿死了,就跟孫子將就過。

孫子死了...

他這輩子的希望都落空了,所以他不會再有任何希望,甚至不想要再得到任何東西,得到了就會失去,那還不如不得到。

富貴就像是一條長長的晾衣繩,媳婦,女兒,兒子,女婿,孫子都是掛在他身上的衣服。溼漉漉的掛起來,把他的身體壓彎,兩頭拴著的結也一點點鬆開,他們晒乾了就被拿走,他的身體也越來越輕,沒有了牽掛,他反倒輕鬆了。

沒人再去他身上晾衣服,孤零零的就懸在那,說不定還會有衣服掛上來,可他已經不在乎了。拴著的繩子慢慢就會被晒糙,總是會斷。斷了就好了,他就不用再晒衣服。

唐风宋月
2019-12-05

我來回答。

對很多人而言,活著是不能思考其意義的,一思考,就得死。我大舅,打了一輩子光棍,放了一輩子羊,年輕時候還好一點,吃百家飯,有酒有肉的,比較滋潤。五十以後,諸病纏身,尤其是腰腿疼最為明顯,放羊也不利索了,也沒人請他吃肉喝酒了,跟我三舅住在一起,生存狀態可想而知。

有一天,他的隔壁吵架,眼看要打起來,我大舅是個熱心人,上前勸架,沒想到被吵架雙方聯合起來詈罵,我三舅媽出來,也罵他多管閒事,好像還推攘了幾下,聽說而已,我沒有親見。晚上我大舅就上吊了,據鄰居說,半夜還聽到了他的哭聲。

享年六十三歲。

後來我讀了餘華的《活著》,深有感觸。福貴之所以一直活著,就是因為他從來沒想過活著的意義。就如我大舅從來沒想過活著的意義一樣。忽然有一天,他們開悟了,洞徹了,開始思考人生了,那麼他們也就不想活著了。

餘華的《活著》裡,福貴所有的親人都走了,後半生又很悽慘,那麼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作者想表達什麼樣的中心思想?

無需點贊,無需留言。

黔中云
2019-04-08

我第一次讀《活著》大概是在十年前。我記得當時我花了兩個晚上讀完這本不到14萬字的小說,我讀 得很認真,因為它簡潔明快的語言、生動曲折的情節和所表現的意蘊深刻的民族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我。我驚訝於餘 華不動聲色的冷靜敘述,但在這“零度敘述”的帷幕背後,我感受到的是作者濃郁的溫情。

餘華在自序裡講過,《活著》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 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由此看來,《活 著》並不是悲劇小說。

小說跨越了“民國時期”、“解放戰爭”、“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等多個歷史時期,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的洪流的裹挾之下,徐福貴和他家庭不斷遭遇的苦難。

福貴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含著金湯匙長大,吃穿不愁,養尊處優。然而慾望把他推向了墮落的深淵 ——染上嫖賭惡習,敗光了家產,氣死了親爹;後來他去為母親抓藥的途中被國民黨大兵抓去當壯丁,死 裡逃生;回家後發現母親已然去世,女兒鳳霞因為一次高燒燒壞了聲帶,變成了啞巴;再後來他兒子有慶 就讀的學校組織學生為產後大出血的縣長的夫人獻血,有慶因為獻血過量而失去了生命;幾年後他妻子家 珍也撒手人寰。後來,命運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次又一次冷冰無情地插在福貴頭上——女兒鳳霞在醫院分 娩死於大出血;女婿二喜在工地上突發意外被奪去了生命;他的七歲的外孫苦根也因一次吃豆子撐死了。 最後,陪伴福貴的是一頭像他一樣已經是風燭殘年的老水牛。福貴接二連三失去了親人,接踵而至的打擊 並沒有讓他失去生存的勇氣,他樂觀豁達,熱愛生活,作品無疑把福貴塑造成了一個時代英雄。

福貴在講述自己的不幸遭遇時心緒平靜,娓娓道來,好像講述的是別人的故事。這就是這部小說獨特 的藝術魅力所在,講述的是苦難,但又不侷限於苦難,上升到中華民族在苦難中不屈服於命運的抗爭精神 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精神。

我的長篇小說《愛無止境》已在頭條連載,故事環環相扣,引人入勝,希望讀者過去閱讀、收藏。

筱宇3290
2019-12-05

有個警察朋友,見多悲歡離合,說了一個他經歷的故事。那時候他在鄉鎮派出所上班,轄區村裡面一個男人報警說孩子丟了,出警到現場,男人四十多歲,普通農民,說帶著兒子幹農活,一轉眼兒子不見了,兒子是弱智,十一歲,沒上學。警察朋友仔細搜了一圈,發現農田旁邊的河裡飄著一隻白球鞋,正好被河裡樹枝掛住才沒淌走,男人說是他兒子的,朋友判斷應該是溺水。隨後調來打撈人員用滾鉤在附近水域撈人,又把情況通報下游派出所。警察朋友到男人家裡看了看,一個撿來的弱智老婆,一個臥床的老母親,家徒四壁。一週後,男人兒子屍體在下游被發現,男人大哭著就要往河裡跳,被警察朋友拼命拽住,男人接著坐在地上哭,一直哭到嗓子嘶啞哭不出來。沒多久,男人弱智老婆和老母親相繼去世,男人孤零零的住在偏僻的瓦房裡。年底派出所組織慰問貧困戶,警察朋友帶著幾百塊錢和米 油到男人家,男人呆呆的坐在家裡,形容枯槁。警察朋友說一想起這個男人,就覺得有父母妻子孩子一家人、有牽掛的人、有人牽掛就夠了,其他都是身外之物,只求將死之時,子女親人圍在身邊送別。

所以看了活著,就好好珍惜生活吧,福貴在教我們浪子回頭,在教我們要如蟑螂一樣堅強活著

VINCENT47695312
2019-12-23

《活著》是我幾年前的一個夜晚連夜看完的,我一個大爺們哭的稀里嘩啦!然後我就想到了我的姥爺。姥爺生於1938年,經歷了無數的歲月磨難:三歲喪母,四歲喪父,然後寄養在舅舅家裡,舅舅家裡孩子也多,他的表兄弟各種欺負他折磨他!經歷了抗日戰爭、三年自然災害差點餓死,好不容易長大成人,然後娶妻生子,30多歲時,多才多藝的大女兒突患疾病夭折(才15歲),40幾歲姥娘也因病去世。姥爺獨自撫養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長大,並且讓兩個舅舅成功娶妻生子。姥爺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悲慘,人生的四大悲一個不拉!我時常在想,如果是我能不能承受著那麼大的打擊?能不能承受著那麼多年獨自一人的漫漫長夜?我只能說,這是時代造就的悲劇,富貴的悲劇也是如此!但他們在經歷了一件又一件磨難後依然勇敢的活著,因為只有活著才有希望,只有活著才能看到更加美好的明天!

凌寒独自开
2019-12-05

餘華的《活著》我看了兩遍,因為是我姐推薦的,第一遍怕沒有理解多,再看一遍。作為我還是不喜歡富貴的這種“活著”。富貴的“活著”讓我想到一個人——是我孃親鄉下一個遠房親戚,我們都叫他“挖老山”舅舅(我也不知道為何這樣叫),我們家經常接濟他。他家特別窮,父母早亡,他有兩個弟弟(更小的那個智力發育不好)。是他含辛茹苦把兩個弟弟養大並給他們成家,他自己一輩子“光棍”無兒無女。大弟弟成家後就獨立過自己的生活;小弟弟智力不好、又窮,所以娶回家的媳婦就智力更低下。他們的孩子大冬天都沒有鞋穿,光著屁股到處跑。當“挖老山”舅舅年老了做不動活時,他的大弟弟也不多照看他,小弟弟一家“傻”,除了窮還是窮。他就是一直為了“活著”而“活著”直到最後死去。這種為“活著”而“活著”的人,在窮苦人家中多。他們都夠勤奮,都有一種堅韌不拔的吃苦精神。如果人多了像“富貴”類型活著的人,能推進人類的進步嗎?“好死不如賴活”這句話我贊成一半。我還是更喜歡美國作家“維克多·弗蘭克爾”寫的《活出生命的意義》,不管怎樣,我覺得去思考“活著”的意義是我追求的。

悟看说道
2019-05-07

小時候看過根據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對劇中“富貴”的悲慘人生哭了好多次。心中常想,這世上怎麼會有如此可憐的人呢?

長大後,我離開農村老家去河北上大學,又考上研究生。考完試回農村老家,母親給我講了一件足以能改變我的事。

大家都知道在農村忙完農忙後,都要家家戶戶把農作物存放起來。村裡面有個老頭把玉米棒放在屋子外面,因為怕晚上有小偷偷玉米棒,他在外面睡覺以防萬一。半夜的時候,他感覺臉面發痛,一看,一條瘋狗在啃他的臉。

第二天,村裡人都勸他打個疫苗,他不聽,怕花錢,怕自己沒錢拖累子女。不過幾天,他就去世了。在旁人看來,甚是可笑。畢竟打個疫苗也花不了多少錢啊!但人有時候就是那麼可笑,那麼無知,即使下一秒自己就不在了。

正如《活著》中的“富貴”,在旁人看來,在世上他實在是沒有任何值得寄託的人了,一切眼前的希望都破滅了。他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嗎?

但他看多了死,流乾了淚。心中早已麻木,早已行屍走肉。已經不知道活著是什麼,像一條狗似的活在世上,更像一條狗沒有尊嚴的死去。

他活著就是活著,沒有希望,沒有明天,直到死去的一天。

疯子子猫
2019-12-14

小子我今年25,雖然人生閱歷不足,但是看到這個問題,還是吐露一下所思所想。

文革的年代,沒有經歷過很難體會那個年代生活的酸甜苦辣,我也是聽我爺爺說起過,對,我的爺爺經歷過文革,當年從一個天之驕子被人人唾棄。從北京被打到徐州農村勞改,後來入贅到我奶奶家,索性後來時代變了,我爺爺被提拔進了銀行工作,後來生活才慢慢變好。

說一說富貴。

少年地主之家,富裕生活,吃喝嫖賭,後來從豪門敗家子,到戰場炮灰,再到作為丈夫,作為父親,作為爺爺,不同身份的福貴向我們展示了他是如何的 活著 .每次看到福貴家有一點起色,我都會為之感動, 有慶 長跑第一名, 鳳霞出嫁等.然後筆峰一轉,餘華冷冰冰的宣佈了除了富貴,家裡有慶,鳳霞,家珍,二喜,苦根,每個人的死刑,富貴從傷心欲絕到麻木再到釋然.他的人生就是過去幾十年中國社會的縮影. 大喜,大悲,但還活著。

審視我們自己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有人說了,為家人,為孩子;

也有人說了,經歷不同事,體會豐富多彩的人生;

小子我覺得,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人生,有自己的價值觀,有自己的生活目標。與其思考活著有啥意義,不如重視當下,等到我們遲暮年老時候,能說一句這輩子我知足了!

餘華的《活著》裡,福貴所有的親人都走了,後半生又很悽慘,那麼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作者想表達什麼樣的中心思想?


珍重自己心裡溫暖的東西

最後,小子送給大家一首詩:

朝見日上天,暮見日入地。不覺明鏡中,忽年三十四。勿言身未老,冉冉行將至。白髮雖未生,朱顏已先悴。人生詎幾何,在世猶如寄。雖有七十期,十人無一二。今我猶未悟,往往不適意。胡為方寸間,不貯浩然氣。貧賤非不惡,道在何足避。富貴非不愛,時來當自致。所以達人心,外物不能累。唯當飲美酒,終日陶陶醉。斯言勝金玉,佩服無失墜。

A-MrsO
2019-12-18

餘華的,《第七天》、《活著》連續看的。對於我三十歲不到來說有些沉重不願接受。

孩子馬上四歲了真是幸福辛苦蔘半的階段

幸福是因為孩子帶來的新生初為人母喜悅和捨棄,一邊自己還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一邊每天接受新生命帶來的重生,孩子每天成長彷彿都是在照鏡子。但是就在去年過年自己父親突然離世回家就沒了,頭髮都沒有白臉上沒有什麼皺紋每天出門散步為了身體健康。簡直了那種感覺太迷幻,來不及思考每天都能聽到父母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後來我又想起《第七天》他應該比我還傷痛他比任何人都接受不了,過了一陣子我看著孩子有一天我也會離去。獨生女子真的很孤單好想為她生個妹妹。又想想現在一個孩子搞得都精疲力盡,我的家庭沒有人幫襯帶孩子我不冤因為自己帶的孩子終究是我想要的。每天都很麻木的忙碌不敢想父親晚上忍不住的淚溼枕頭,孩子很機靈不說話等我不要抽泣說“媽媽我會永遠陪著你”現在年輕人自己都還沒有活自在生孩子完全跟任務差不多,放棄自由帶孩子就跟犧牲全部一樣的。就到現在我說的這些話我也沒有明白想發表什麼,就是想說而已。再過幾年我就真正理解《活著》了吧!每天幻想著馬路邊有人迎我回來的場景

平安夜的蚊子
2019-12-04

福貴的生活能過一天便是賺一天。意志比常人更加堅強,或許也可以說是麻木了。也許重新回到孤家寡人的生活對他打擊並不算太過絕望,也許連絕望的成本也沒有。

親人因為意外紛紛離去,對於福貴來說,成為孤家寡人,心情自然是悲傷的。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這才是“活著”的真正意義。

我記得小時候看過俄國一篇小說,描寫一個剛剛失去女兒的貴婦來到一個農婦家中。農婦的獨子剛剛去世,農婦依然照常熬粥並且大口喝粥。貴婦非常不理解,經歷喪子之痛如何還能吃得下飯?貴婦覺得應該悲傷的茶飯不思,閉門不出。而農婦卻表示,兒子已經死去,即使再悲傷,絕對不能浪費一鍋好粥,畢竟食物本身就缺乏。自己生活還是得繼續為溫飽奔波,連停下來悲傷的時間也沒有。

以上這個故事說明了不同社會階層對於喪子之痛截然相反的看法和作為。福貴還得繼續為衣食住行奔波。

另外每個人對創傷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同,福貴從小久經磨難,現實生活比尊嚴和情感更重用。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至於非要自行了斷。

每天依然柴米油鹽忙碌奔波的福貴孤家寡人還是會選擇繼續“活著”。他的人生一定有支撐他“活著”的巨大意念。

就好比杭州保姆縱火案中的林先生,妻子和三個孩子都冤死火海,但他依然堅強“活著”,為紀念他們四處旅行,撰寫文章表達懷念之情。

或許這也是他“活著”的動力和意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