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歷史三國疑問,每個人對魏延的看法都不一樣,魏延是否被歷史醜化?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10 個回答
历史哨声
2019-01-27

不管是正史,還是三國演義,魏延都是被馬岱所殺,區別在於:

正史中魏延是在逃奔漢中路上被馬岱追殺,三國演義中魏延是被馬岱從背後一刀砍死,即所謂的武侯妙計。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魏延和楊儀兵權之爭的真相

魏延和楊儀兵權之爭有兩個版本,一是成王敗寇的蜀漢版,一是民間傳聞的曹魏版。

成王敗寇的蜀漢版:

1、諸葛亮祕密與楊儀、費禕、姜維商定自己死後退軍事項,以魏延斷後;若魏延不從命,就自行退軍,不管魏延。

2、楊儀派遣費禕問魏延對諸葛亮安排讓魏延斷後的意見,魏延和費禕聯名下令準備進軍攻擊。

3、費禕以報告楊儀為由脫離魏延。

4、楊儀以魏延不從命,按照諸葛亮的遺囑準備退軍事項,不理會魏延。

5、魏延知道後,在楊儀沒有開始退軍行動前,帥不下先走,並燒燬閣道。

6、魏延和楊儀同時指責對方反叛,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二人都保楊儀不反。

7、魏延在南谷口抗拒楊儀班師,被王平指責背叛導致魏延軍潰,魏延逃回漢中;

8、楊儀派遣馬岱追殺魏延父子。


民間傳聞的曹魏版:

1、諸葛亮死前叮囑魏延自守,並讓魏延代諸葛亮掌握兵權,祕不發喪。

2、魏延按照諸葛亮遺囑退師,直到褒口才發喪。

3、楊儀因為與魏延不和,加上魏延代諸葛亮掌握兵權,於是散播流言說魏延要率軍投降曹魏,率領因此不滿的蜀漢軍攻打魏延。

4、魏延不想蜀漢自相殘殺,於是沒有對抗楊儀而走回漢中,但被楊儀派遣馬岱所殺。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蜀漢版和曹魏版的爭議核心是:

1、諸葛亮是讓楊儀掌軍,還是魏延?

2、是魏延不聽命令,還是楊儀造謠叛亂?

3、魏延之敗是部下離心,還是不忍自相殘殺?

蜀漢版的缺陷:

1、若說諸葛亮讓楊儀掌握兵權,諸葛亮為什麼在指定將琬繼任丞相的情況下,讓性格隘狹、不能容人的楊儀掌握兵權呢?既然知道楊儀不能容人,就預料到楊儀和魏延必然爆發衝突。

2、楊儀在殺魏延回到蜀中後,蔣琬出任尚書令,統領蜀漢軍政,而楊儀只得到一箇中軍軍師這樣一個並無實權的職位。這側面說明蜀漢對於楊儀殺魏延非常不滿,但出於穩定又不能殺楊儀,否則何至於給一個深受諸葛亮遺囑的人一個不痛不癢的職位。

3、楊儀回到蜀中後,和費禕不和,最後被費禕告密,被廢為庶人。這側面說明費禕在魏延軍中時,未必是被魏延逼迫,相反是回到楊儀處時被楊儀逼迫。簡而言之,費禕是諸葛亮究竟安排楊儀還是魏延代理兵權的知情人。

因此,不能排除是楊儀和費禕、姜維等人合謀驅逐魏延而奪權:

楊儀想以諸葛亮遺囑人的身份出任尚書令,取代將琬;

費禕回到蜀中後成為輔佐蔣琬的軍師,從司馬晉升軍師;

姜維回到蜀中後成為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從護軍晉升右監軍。

三人除了楊儀被廢自殺之外,費禕、姜維都依附蔣琬先後成為蜀漢的支柱。

陰謀論角度而言,魏延被殺的真相是:諸葛亮讓魏延代理兵權——沒有理由讓一個沒有軍功的長史而不讓前將軍掌軍,楊儀、費禕、姜維三人造謠奪取魏延兵權,魏延死後,費禕、姜維背棄楊儀,投奔諸葛亮明言制定的繼任者蔣琬,架空楊儀。

4、蜀漢版中支持楊儀的蔣琬、董允、費禕、姜維四人都如意高升,成為蜀漢的支柱,只有楊儀一人美夢成空。但不管怎麼樣,這四人既然先前支持了楊儀,即便知道是諸葛亮讓魏延代理兵權,也只能堅持自己的說法。成王敗寇,四人不可能為了一個死了魏延而犧牲自己的前程。



曹魏版的缺陷:

1、曹魏是蜀漢敵國,目的很有可能是挑撥離間,當然也可能是最真實的發生;

2、曹魏的說法,是屬於流傳說法,但最主要是還是來自諸葛亮病死、撤軍過程中曹魏百姓的聽聞,難以瞭解事情全貌。即屬於第三方的說法。蜀漢版,只是蔣琬、費禕、姜維等得益派的說法。但相比之下,沒有利益關係的第三方說法有可能更客觀。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導致魏延和楊儀兵權之爭,並引發魏延、楊儀先後而死的是諸葛亮的祕不發喪

祕不發喪導致軍隊各將對於諸葛亮死後誰代理兵權產生困惑。

祕不發喪,雖然可以讓蜀漢軍沒有發生叛變、騷亂,但卻讓蜀漢失去魏延這個軍事支柱,可以說這是諸葛亮的錯:

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就是諸葛亮這種後世安排不足的貽害。

諸葛亮安排後事,只有楊儀、費禕、姜維、魏延等有限幾個人知道,其他將士都不得知。當魏延和楊儀爭奪兵權時,無論是蜀漢大軍,還是後方的劉禪君臣都是一無所知,都不知道哪個人才是諸葛亮真正安排的人。

即:魏延被殺,完全是諸葛亮的錯!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魏延之死導致蜀漢再無大將

不管諸葛亮是讓魏延,還是楊儀代理兵權,魏延的死和曹魏張郃的死,都是對蜀漢、曹魏造成重大影響的事件。

張郃的死,讓曹魏失去了對抗司馬氏的大將,給了司馬氏取代曹魏的機會和時間。

魏延的死,導致蜀漢沒有大將,致使有將才但無帥才的姜維成為了諸葛亮北伐的繼承人,最後導致蜀漢因此滅亡。

諸葛亮之後的蔣琬、費禕、董允三人都是文臣,因此在他們主政期間,雖然擔任大將軍之職,但都沒用發動北伐戰爭,而是讓蜀漢修養生息,修正因諸葛亮北伐而給蜀漢帶來的困頓。

從諸葛亮死的234年,到費禕被刺殺死的253年,蜀漢得到了19年的休養。從234年到263年這29年裡,姜維發動了6次北伐,基本上都是無功而返。

更關鍵的是,姜維改變了魏延防守漢中的實兵諸圍策略,採取堅守險隘、放縱魏軍進入的消極防守策略,導致關鍵險隘一被攻陷、一投降,最終失去漢中,不得不退守劍閣,把陰平丟給了鄧艾,讓鄧艾得以學習魏延的子午谷策略,大膽進入蜀中滅蜀漢。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綜述

諸葛亮祕不發喪,導致了魏延之死,蜀漢連續失去兩大支柱,後續無人。

魏延在211年以劉備私兵身份跟隨劉備入蜀,到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僅僅用了8年時間,就從以一個私兵,成為鎮守一方的五虎大將,超越了和劉備關係良好的張飛。這足以說明魏延大將的能力。

以魏延的能力,出任蜀漢大將軍一職完全沒有問題。

因此從資格、資歷、軍功,魏延比楊儀更有理由成為諸葛亮遺囑中的兵權代理人。曹魏版更接近魏延被殺的真相。

說魏延有反骨、想要投降曹魏等說法,不過是楊儀等人的造謠。《三國志》的陳壽認為魏延只是想殺楊儀,從沒有背叛蜀漢的想法。

魏延和楊儀爭奪兵權的真相,現在難以知道。但以下卻是事實:

1、魏延不死,蔣琬、費禕、姜維都沒有機會擔任大將軍,因此三人是魏延之死的最大得益者,蜀漢版主要還是他們三人的說法,特別是費禕這個絕對知情人;

2、魏國百姓看到的是魏延率領蜀漢軍撤退,到了南谷口才發生魏延楊儀之爭,並非蜀漢版的楊儀率軍撤軍,這是曹魏版的基礎;

3、魏延是劉備親自提拔重用的大將,連諸葛亮都不敢輕視,在諸葛亮死後,一旦擔任大將軍,蔣琬、董允、費禕、姜維等人難以對抗魏延。這或許是四人支持楊儀而反對魏延的原因。

當然,即使魏延如同諸葛亮一樣專權蜀漢,因為家世卑微和劉備提拔的原因,不能像士族大家司馬氏取得曹魏一樣取代蜀漢。

如果魏延能夠出任大將軍一職,相比於謹慎小心的諸葛亮,作風大膽冒進的魏延,能夠以“勇略”二字奪取關中嗎?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经史通义
2019-12-28

問題問的很好,魏延的死是三國中的一段祕辛,至今依然撲朔迷離,我在這裡就講一講『三國志』和『魏略』分別是怎麼說的。

魏延是後三國時期的蜀漢名將,也是長期以來一直被人低估的一員將領。其實劉備時期,對魏延已經非常的器重了,當時劉備剛剛經過和曹操的殊死爭奪,拿下東川漢中,掌握了西蜀的門戶,本來大家都以為劉備會任命張飛來守漢中,但是劉備卻任命了魏延。當時可謂是一軍皆驚。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魏延也雄姿勃發的對劉備許諾:

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後來,魏延也確實把漢中打造的固若金湯,後來的繼任者王平、姜維都得益於魏延建立的防守體系。

關於魏延的死因,其實即便是在正史上,也是有兩種說法的。

按照『三國志魏延傳』的說法,諸葛亮死後留下遺言,讓楊儀、姜維節制蜀軍退兵,同時讓魏延斷後,如果魏延不願意走,就讓魏延留下,姜維和楊儀先走。結果魏延果然不願意撤軍,認為諸葛亮去世之後,應該由自己統軍繼續北伐。聽說了諸葛亮的安排之後,魏延勃然大怒,自己率領軍隊搶在楊儀和姜維的前頭佔領了南谷口,還燒絕了撤軍的棧道。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於是可熱鬧了,楊儀和魏延分別派人給劉禪上表說對方謀反,劉禪也摸不清楚情況,就問侍中董允和諸葛亮的接班人蔣琬,這兩個人都覺得楊儀不會反,應該不怎麼會反,但是魏延不好說。

為什麼這倆人都向著楊儀呢?一方面當然因為楊儀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而魏延是武將,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魏延這個人平日裡太高傲了,得罪了很多人,於是在關鍵時刻,沒有人在朝中給他說話。

於是劉禪就命令蔣琬率領宿衛營向北去考察這『互相告對方謀反』怎麼回事。蔣琬還沒有到,魏延已經開始進攻楊儀和姜維了。這一進攻,魏延就丟了理,王平大呼:

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諸葛亮剛剛去世,你魏延怎麼就敢做自相殘殺的事情呢? 諸葛亮在蜀軍中的威望毫無疑問是巨大的,王平這麼一詐唬,魏延的軍隊知道自己不佔理,於是一鬨而散。魏延一看不行了,就和自己的兒子們往自己的地盤——也就是漢中跑。楊儀看自己佔了上風,就派馬岱追殺,終於在漢中城外虎頭橋斬殺了魏延。在今天的漢中,還有“馬岱斬魏延處”。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所以按照三國志魏延傳的說法,這就是蜀軍的一場內訌,魏延和楊儀都沒有反叛的心思,但是都要負上百分之五十的責任。因為倆人即便是諸葛亮在世的時候都互相看不對眼,現在諸葛一死,上頭沒有壓制他們的人了,以前積壓的矛盾就開始爆發了。『三國演義』基本上就是按照『三國志』中的描述,加上了諸葛亮遺計馬岱斬魏延的情節。但是需要聲明的是,在『三國演義』中,魏延走投無路的時候流露出投魏的傾向,這在正史裡面是沒有的,魏延至死也沒有想過去投奔魏國。

如果說三國志魏延傳裡面的描述只是讓人惋惜的話,另一本同時代的史書『魏略』裡面描述的就更加讓人扼腕長嘆了。

根據魏略的說法,諸葛亮臨終前把軍務託付給魏延,魏延就率領著蜀軍緩緩後撤。因為楊儀和魏延不和,看到魏延掌握了大權,楊儀很害怕,於是就在軍中造謠,說魏延要謀反,要去投降魏國,然後率領手下人馬突然發難,進攻魏延。

魏延猝不及防,倉卒之間控制不了局面,不得已逃向漢中,結果被楊儀派馬岱追趕上殺死,然後把內訌的罪責栽贓給了魏延,同時還誅滅了魏延的三族。

如果魏略中說的是真的,那麼魏延同樣是死於內訌,但是責任完全在楊儀。

上面就是『三國志』和『魏略』上對魏延之死的看法,相同點是死於內訌,不同之處在於楊儀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你覺得哪一種更可信呢?無論是哪一種,對於風雨飄搖的蜀漢來說,都是禍不單行,本來在諸葛亮去世之後,軍隊裡職務最高、戰功最顯赫的就是魏延了,本來魏延最有希望繼承諸葛遺志,統帥蜀國的軍務,而他在漢中的赫赫功勳也證明他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可惜在內訌中丟了性命,蜀國又喪失了一員大將。漢中虎頭橋遺址,除了碑文之外,還有一幅對聯:

虎橋往事明月知,漢水長流太守名

或許就是在表達對魏延的惋惜之情吧。

历来现实
2019-04-16

先說演義中魏延的死法,這也是百姓津津樂道的話題。

魏延的結局要從劉備入蜀說起,劉備攻打涪城,此時涪城的太守是韓玄,而韓玄手下的副將,除了黃忠之外,另一位就是魏延了。

對於昏庸無能,險些因為無故懷疑而錯殺了黃忠的韓玄,魏延跟黃忠的態度是不一樣的,魏延乾脆就斬殺了韓玄,然後直接開城投降,迎接劉備。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魏延沒萬萬沒想到,諸葛亮通過魏延這件事,覺得魏延腦後有反骨,絲毫不買賬,要不是劉備攔著,諸葛亮直接就要把魏延拖出去斬了。

魏延雖然日後被劉備重用,可是諸葛亮還是抽空警告他:“你魏延心裡那點小心思我心裡跟明鏡似的,你要是以後有一點不忠的意圖,我就真的殺了你。”當時嚇得魏延唯唯諾諾的連連說是。

後來在後主劉禪的蜀漢時代,魏延冒進的作戰風格,總是與諸葛亮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戰略思想起衝突,最大的矛盾就是諸葛亮完全否決的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魏延雖然表面上沒說什麼,內心早就拿了個小本本不知道記了多少次了。

這還不算什麼,最致命的一件事,就是諸葛亮感覺自己快掛了的時候,想用七星燈續命,眼看著續命大法就成功了,魏延一個破門而入的報告,由於走得快,一陣風就把七星燈的主燈給滅了,氣得姜維差點一劍殺了魏延。

諸葛亮眼看自己真的要涼涼了,就祕密地囑託被我們戲稱“馬岱字丁啉,因為嗎丁啉專治胃炎(魏延)”的馬岱:“我死後,魏延必反,到時候你就先假裝跟魏延一夥,然後趁其不備直接斬殺他。”

諸葛亮死後,魏延真的就不遵照諸葛亮“大軍全部撤回”的遺言,果然就反了,想自己統領蜀漢全軍,馬岱也就按照諸葛亮的遺言假裝配合魏延,最後狂妄的魏延大喊三聲:“誰敢殺我?”最後馬岱果然趁魏延不注意,把他秒殺了。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正史中魏延是怎麼死的?

首先這並不是諸葛亮給安排的,正史中諸葛亮對魏延的態度絕對不是演義中偏見這麼大,正史當中魏延完全沒有殺主投降這件事情。

魏延在找劉備老闆應聘之前,他是私人武裝僱傭軍那種性質,屬於幹私活的那種。劉備入蜀之後,魏延覺得劉備不是一般的上司,還是很有前途的,只有跟著劉備混,路才會越走越寬,才不會埋沒自己的才能,至少劉備集團家大業大,在他手底下幹每月穩拿高薪不說沒準兒還有五險一金呢。

所以說,魏延既然是這麼個路子,諸葛亮也就沒有動機和理由去對魏延有偏見甚至還要殺他。

正史上劉備和諸葛亮對魏延是真心看好他,畢竟他有著卓越的武藝和作戰能力,這一點有目共睹,他作為一個半路招進來的新人,劉備能讓他去當漢中太守,諸葛亮還沒有異議,足見兩人對他的器重。

北伐戰爭的時候,因為五虎上將都涼涼了,魏延也就擔起了挑大樑的責任,混上了蜀漢軍中舉足輕重的位置。

上文說到底的魏延滅掉諸葛亮七星燈主燈這件事,正史中純屬子虛烏有,諸葛亮就是操心操多了身體扛不住累死的,演義看看就好了不必當真。

既然不是諸葛亮給“安排”死的,那又是什麼原因呢?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客觀上講是死於沒鬥過楊儀,主觀原因就是自己在作死。

正史中的魏延沒有反骨是不假,不過也依然是剛愎自用的這種性格,文武百官裡面除了頂級智囊(諸葛亮,龐統,法正等)和五虎上將,其他的人他就沒有看上眼的,這也算是給他的死埋下了伏筆。

諸葛亮臨終前,除了交代費禕繼承他的丞相之位後,關於蜀漢的軍權由誰來掌握這一問題,沒等明明白白交代呢就嚥氣歸天了。

此時根據權力排名來看,最有希望的是魏延和楊儀兩個人,這兩個人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魏延是誰都看不起,楊儀是出了名的小心眼妒忌心強,也是誰都容不下,就這樣,丞相屍骨未寒,他倆就這麼掐起來了。

魏延上報後主劉禪說楊儀造反,請允許先斬後奏,楊儀跟魏延同樣的騷操作,上報後主說魏延要造反,也請允許依葫蘆畫瓢,先斬後奏。

大家想想,你要是劉禪,你能同意誰?那肯定是誰都不能同意啊,當皇帝的精髓就是要學會平時自己要集權,關鍵的時候要放權,出現分歧了要學會制衡分權,都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但是其實他還是有點東西的。

他就假裝沒看到這兩個互相說對方造反的報告,誰都沒給先斬後奏的權力。

剛才說了,權力這個東西,你要是偏袒了一方,你的下屬要是集了權,對皇位的威脅還是很大的。

於是魏延開始了自己作死的表演,他把自己看的太牛逼了,想當然的認為諸葛亮死後蜀漢大軍就該他魏延接管,強迫大家站他的隊不說,還違背丞相的遺願,不讓大軍護送諸葛亮的遺體回成都,直接派一支小隊送回去就可以了。

這不是扯淡嗎?

魏延覺得,他魏延剛出道的時候,楊儀還不知道在哪貓著呢,你楊儀算個什麼東西,憑什麼就跟我這個權,再加上他在軍中的威望肯定比楊儀高,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大家心裡都有這個數,就憑這個楊儀就沒資格也沒底氣跟他爭。

他這麼想倒是也有點道理,不過似乎他忘了最基本也是最致命的一點,蜀漢是姓劉還是姓魏?

誰去接管這一攤最終不是他魏延說的算吧。

再者說了,魏延是老臣,是劉備器重的愛將,這沒有錯,可是劉備已經死了好久了,蜀漢早就不是那個劉備手下五虎上將和臥龍鳳雛這種體系的領導班子了,當時的蜀漢政壇已經是關係盤根錯節,舊蜀漢大臣眾多,是以舊蜀漢大臣士大夫家族為根基的。

你魏延再怎麼說也是半路草根出身,你說爭權就去爭權,這不是要動搖蜀漢的根基嗎,就算楊儀不跟你掐,那些蜀漢大臣也不能同意,後主劉禪也不能說同意就同意。

還有一點,這件事,從蜀漢吃瓜群眾的角度看來,也是不佔理的,首先他的這種做法具有強迫性,其次這給大家一種魏延要謀反,強迫大家一起拉下水的感覺,魏延跟諸葛亮的情況還不一樣,因為諸葛亮是先主後主兩代人共同授予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的,是自上而下的,所以大家只有聽他話的份兒,而魏延想自下而上地掌權,這對當時奉行“王權至上”思想的群眾來說,風險是極大的。

所以說沒人願意跟魏延冒這個險,魏延就失去了群眾的支持,也就徹底失去了奪權的資本,就這麼輸給楊儀了。

最後,魏延帶了幾個親信逃到了漢中,結果讓楊儀派出去的馬岱給抓住了,楊儀也夠能作死的了,在沒上報劉禪的情況下,殺了“蜀漢徵西大將軍,涼州刺史,南鄭侯”魏延不說,還誅殺他三族。

楊儀的涼涼之路也就此開始了,沒經過中央同意就隨便殺人,殺的還是蜀漢的重臣,雖然這件事上劉禪網開一面,並沒有處死他(因為他佔理魏延不佔理呀,是魏延先強迫群眾站隊的,楊儀正好就可以以誅殺反賊的名義搞死魏延,就是沒經過皇帝允許而已),不過從此劉禪再也不待見楊儀,楊儀也處處受到費禕等百官的排擠,最後因為誹謗費禕被入獄,在獄中含恨而終。

兮兮说事儿
2019-11-30

在《三國演義》中,魏延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

羅貫中如此刻畫他,感覺就是為了襯托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英明偉大。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三國演義》中的魏延:從出場開始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

在小說中,魏延的出場是在第四十一回,話說曹操命夏侯惇率軍隊攻打劉備所佔據的新野。

劉備手下士兵太少,不得不帶著百姓跑到樊城。在諸葛亮的建議下,打算到襄陽躲避,於是又帶著新野和樊城的百姓跑到襄陽。但是,劉表之子劉琮拒而不出,劉備又不忍奪劉氏宗親的城池。

這時候,劉琮手下的大將魏延出現了,打開城門放下吊橋,打算請劉備進城。但是,劉備沒有答應,帶領士兵百姓前往江陵。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魏延與劉琮手下大將文聘交戰,後來手下士卒幾乎全部陣亡,只好去投長沙太守韓玄。

後來,關羽攻打長沙,與大將黃忠交戰。魏延見自己得不到韓玄重用,於是殺掉了韓玄,歸順劉備。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劉備開始想殺掉魏延,覺得他反反覆覆,是個禍害。但是,由於重將領勸阻,尤其是黃忠求情,魏延才保住了性命。

從以上的情節來看,魏延完全是一個小人,不斷背叛自己的主公。

小說中的魏延之死:導致諸葛亮逝世的罪魁禍首,被諸葛亮的錦囊妙計所殺

到了諸葛亮快逝世的時候,魏延的又開始有了反叛之心。諸葛亮五次北伐之時,因勞累成疾,知道自己來日無多。

諸葛亮死前,想要用祈禳之法(使代表自己的星宿歸位)救自己的命,在軍帳裡面放上了七盞大燈,四十九盞小燈,如果七日不滅,自己的生命還可以延長。
這完全是傳統小說裡面的神話故事(四大名著都有神話情節)。結果,有一次曹魏偷襲,魏延慌忙跑進帳篷,風吹滅了蠟燭。諸葛亮於是直到,自己死期已到。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羅貫中加這個情節,完全是將魏延看成是致諸葛亮死亡的罪魁禍首。由此,為後面魏延反叛埋下伏筆。

諸葛亮於是留下遺言,讓楊儀帶兵撤回蜀國,魏延斷後,這令魏延非常不滿。於是決定反叛蜀國。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後來,楊儀挑釁魏延,魏延在馬上大喊三聲“誰敢殺我“,魏延身後詐降的馬岱(諸葛亮生前安排的)手起刀落,砍死了魏延。

這再次證明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知道魏延必反無疑。諸葛亮死了死了,還留下妙計。

歷史上真實的魏延:能征善戰,恃才傲物,深得劉備的歡心

其實,真實的歷史中,魏延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在《三國志·魏延傳》裡面,作者陳壽壓根就沒寫魏延是從襄陽反叛的,也沒寫殺掉韓玄投靠的劉備,更不會有劉備要殺他的情節。

相反,劉備還很器重魏延。

《三國志》記載,劉備讓魏延做漢中鎮遠將軍,漢中太守,防守漢中。劉備在一次宴會上問魏延,能守得住麼?魏延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可見其口氣!

劉備聽了非常高興,眾將領也紛紛稱讚。

這個用意很明顯,劉備之所以在宴會上說,其實就是想樹立魏延的權威,讓眾將領對他心服口服。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劉備雖然重用諸葛亮,其實處處都在防著他。諸葛亮也當然知道,所以一輩子謹小慎微。估計是這個原因,他一直重用魏延。

但魏延對諸葛亮非常不滿意,覺得諸葛亮膽子太小,不能讓自己的才能發揮出來。

真實的魏延,其實是個能征善戰的將領,一心只想北伐,消滅曹魏。

魏延究竟為何抗命?一心想要攻打曹魏

《三國演義》裡面所說,諸葛亮在死的時候,命令楊儀為先鋒往回撤,命令魏延斷後是真實的。

為什麼諸葛亮讓魏延斷後?其實,根本不是怕魏延會帶著大軍投奔曹魏,恰恰相反,是怕他帶著大軍出兵打擊曹魏。

魏延曾經提出過一個“子午谷奇謀”,就是建議諸葛亮兵出“子午谷”,從那裡直接殺進長安,擒賊先擒王。但是,諸葛亮覺得這招太冒險,而且用偷襲的方式,實在不光明磊落。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因此,諸葛亮拒絕了這個建議。但是,魏延恨恨不平,一直還想帶軍打擊曹魏。

魏延聽到楊儀統帥大軍回撤,自然心生不滿。本來,兩個人就有很大的矛盾,水火不容。史料記載,魏延、楊儀就不能坐到一起,坐到一起,魏延就拿出刀,邊比劃邊斥責楊儀。楊儀就一書生,就在旁邊哭個不停。

每次都是長史費禕從中調停,拉開爭吵的兩個人。

魏延決定,先帶軍後撤,而且還把路上的橋樑、道路都毀壞了。楊儀自然也很生氣,於是兩個人都給後主劉禪上表,斥責對方是叛逆。

劉禪就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這倆人誰說得對。倆人都說楊儀說得對,於是魏延就成了叛徒,魏延手下的士兵也不再為其賣命,最終魏延被馬岱斬殺(馬岱沒有投降魏延,同時,也沒有說三句“誰敢殺我”。)魏延還被誅滅了三族。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蔣琬等人誣陷魏延,費禕給楊儀打小報告:全部都是為了手中的權力

這裡還有個問題,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等人為什麼要支持楊儀?因為諸葛亮死後,接替諸葛亮軍師職位的是蔣琬。

蔣琬知道,魏延這個人是恃才傲物,比較有主見,蔣琬怕魏延當了主帥之後,會大權獨攬,自己的地位不保。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那麼,楊儀又是怎麼死的呢?是被拉架的費禕害死的。話說楊儀回到成都之後,由於蔣琬當了軍師,自己就被掛了起來。有一次,他跟蔣琬發牢騷,說早知道如此,當年就該跟隨魏延。

好朋友費禕立即跟劉禪舉報了,於是楊儀被廢為民,後來自殺。

好朋友費禕為什麼舉報?當年,費禕可是堅定的站在楊儀一邊,甚至還自己跑到魏延大營,冒著生命危險試探魏延是否要反。

其實,費禕背後捅刀子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費禕接替了蔣琬的職位,手中有了大權。他自然得想辦法置楊儀於死地,免除自己的後患。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由此可見,劉禪時代,蜀國內部權力鬥爭有多厲害。

這也為蜀國滅亡埋下了伏筆。

小姐姐讲史
2019-04-05

魏延被殺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公元234年魏延逃到漢中北門外,楊儀派遣馬岱追上了魏延,魏延大叫:“誰敢殺我?”結果人頭落地,馬岱將頭顱獻於楊儀,楊儀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並且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麼?”魏延三族被誅滅。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一,平步青雲,四面樹敵

魏延義陽平氏(今河南桐柏縣)人,他是三國時期一個小草根,遇到伯樂劉備提點,又因屢立戰功被劉備當成軍中之寶,蜀國的財富。

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戰功赫赫被劉備升為牙門將軍。219年,劉備稱漢中王,把治所遷往成都,急需一位重要將領來鎮守漢川。此時劉備心中已有人選,但大家的心願是選張飛。劉備毅然任命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並將魏延從牙門將軍升為鎮遠將軍。劉備心知大家不服,在一次宴會上就魏延的任職問題讓魏延發表講話,魏延情緒激昂大聲說:“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請求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為大王吞併了他。”

魏延的這番大話劉備非常滿意,但是下面的官員只好表面附和劉備,心裡對魏延不滿,感覺他鋒芒太露,口吐狂言。

魏延不負劉備厚望鎮守漢中10年,治軍有方,守衛得當,使得曹魏不敢窺視漢中。之後魏延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他既善於養兵,又善用兵,成為蜀漢中後期屈指可數的勇將,屢次被委以重任。

二,猛將遇到小人

楊儀是個搞部署管糧草的文官,軍中禮節制度,都由楊儀安排和檢查,辦事挺利索得到諸葛亮的賞識。但他是個詭計多端的小人。諸葛亮評價他性情急躁狹隘,孫權評價他:“牧豎小人也”。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魏延的性格自大高傲,史書上描述魏延與人吵架的地方也不少,他一言不合,就想白刀子進紅刀子出,逼死人的節奏。當時大家都對他避而遠之,惟有楊儀對他不服,魏延對楊儀也十分仇恨,幾次都想拿刀砍花他的老臉,兩人關係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魏延在和諸葛亮合作時,諸葛亮不採納他的觀點,他就會當眾大發牢騷,不考慮大局。諸葛亮把他駕馭的很好,充分利用他的才能給屢次他升職加薪,並不希望魏楊關係鬧僵。魏延提出個“偏師出子午谷直取長安”的奇招,諸葛亮因風險太大堅決不同意,引來他的牢騷不滿。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三,諸葛亮死後內鬥更加激烈

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積勞成疾躺在五丈原的病榻上,在病榻上召開一個沒有魏延參加的臨終會議,他說,他死之後,停止北伐,軍隊全部撤回蜀國,撤退時讓魏廷斷後,姜維次之。並且說:如果魏延不服從命令,你們不要管他,只管行動。

諸葛亮安排好就病逝了。祕不發喪,楊儀卻不懷好意令費禕傳達了丞相的命令並試探魏延意圖。魏延直言道,丞相死就死唄,還有我呢,不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 讓我受楊儀擺佈,去斷後,做夢去吧。他還同費禕說出下一步行動北伐,要求費禕在文告上聯名告訴手下各位將領。結果費禕騙他說:我得把這個建議反應給楊長史,長史是文官,不懂軍事,他肯定會同意的。費禕飛馬而去,魏延立刻反應過來,知道是楊儀的圈套,想到楊儀一定會向劉禪告發自己謀反,但追他又來不及。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大軍隨楊儀退兵,魏延氣憤不已,趕在楊儀大軍前面,所走過的地方都燒絕閣道。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問及二人誰是誰非,結果眾人都擔保楊毅忠心,說魏延反叛。

魏延為了自保早點辯解先佔據南谷口,率軍出擊楊儀大軍,楊儀命王平大罵魏延的先頭部隊:“諸葛公去世,屍骨未寒,你們這些人怎麼敢如此!”魏延大軍知道錯在魏延,都散了。只有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逃到漢中,結果被殺。可惜一代猛將沒有死在殺敵的戰場卻冤死在內部小人的暗算之下。

魏延忠於蜀漢,他始終支持北伐反曹,只要是打曹操他就興奮想當急先鋒。對於他的是否謀反《三國志》上面已明確給出:“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說明魏延的死只是不滿楊儀不繼續北伐,他與魏國作戰心切,想除掉楊儀,代替諸葛亮北伐。

他的死完全是被楊儀誣陷,楊儀違背諸葛亮的遺言,鑽空子公報私仇,試探誣告魏延謀反,當馬岱把魏延的頭顱交給楊儀時,他用腳踐踏,口出惡言,可見平時他對魏延的恨有多深,人品也夠垃圾。

建興十三年(235年),楊儀被廢為平民,流放到漢嘉郡。誹謗犯罪,於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楊儀自殺。

史海泛舟摆渡人
2019-04-21

正史中的魏延死的非常冤枉,諸葛亮既沒有說過魏延天生就有反骨,也沒有安排馬岱去殺害魏延。魏延之死是因為他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最終在諸葛亮死後,魏延被算計致死。


魏延之死和諸葛亮有一定的關係,罪魁禍首是楊儀。魏延是劉備時期的寵臣,劉備時期蜀漢分為四個軍事區域,巴郡和蜀郡以及漢中郡,還是就是荊州地區。蜀郡是劉備親自統領,是蜀漢的政治中心,巴郡是劉備的親信張飛統領,荊州是劉備的親信關羽統領。當劉備攻佔漢中的時候,需要選拔一個將領去漢中駐防,所有人都認為劉備會選擇張飛兼任漢中的統帥,張飛也時刻等待著劉備的委任狀,結果劉備意外的安排了魏延。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魏延當時還比較年輕,接受任務之後,魏延對劉備說:如果曹操傾盡全國之力來進攻,我就幫助大王打跑他,如果曹操派遣一個大將來,我就一口氣消滅他們。聽到魏延的這一番話,蜀漢的大臣們都非常的佩服他的豪氣。蜀漢大臣的最高榮譽就是縣侯,劉備時期只有張飛和馬超以及諸葛亮被封為縣侯,其餘的大臣要麼是亭侯和鄉侯,要麼就沒有封侯。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諸葛亮在世的時候,縣侯只授予了一次,這個人就是魏延。魏延被授予縣侯的時候,蜀漢在世的大臣裡面只有諸葛亮達到了這個級別。也就是說,諸葛亮去世之後,魏延已經成為蜀漢資歷最老,級別最高的大將了。這種情況下,魏延其實根本沒有造反的必要。魏延即使真的造反是被楊儀逼反的,楊儀逼反魏延,諸葛亮要負主要責任。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諸葛亮在退兵的時候知道魏延肯定會繼續北伐,所以特意讓和魏延不和的楊儀做了退兵的統帥。楊儀無論是級別還是資歷都不如魏延,諸葛亮安排楊儀也是無可奈何。魏延這個人平常很蠻橫,動不動就要和大臣們動刀子,大臣們都害怕他,只有楊儀不怕。所以諸葛亮為了成功退兵,不得不把兵權給楊儀。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這個安排直接導致了楊儀欺壓魏延,楊儀帶著大軍撤退,魏延內心不滿想要奪回軍權,最後不得不去攻擊楊儀。魏延的確有造反的行為,目的卻不是攻擊劉禪,而是想要殺死楊儀。只是魏延被殺後,蜀漢方面直接給魏延定了謀反的罪名,把他誅滅了三族。

三国逐鹿
2019-02-27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錦囊遺計人難料,卻見成功在馬前。魏延是三國後期蜀漢重臣,屢次隨諸葛亮北伐,戰功卓著,後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封都亭侯。北伐期間,魏延曾提出子午谷奇謀,奇襲長安。因風險太大,被諸葛亮果斷拒絕。234年,諸葛亮因常年在外征戰,積勞成疾,於五丈原病入膏肓。

諸葛亮便祕令楊儀、姜維安排退軍的部署。又暗自吩咐,讓魏延斷後,如果魏延不肯服從命令,大軍即刻開拔,不必理會魏延。諸葛亮病逝之後,魏延卻被馬岱斬殺,並被楊儀以謀反的名義,誅滅三族。魏延究竟怎麼死的?以下依據《三國志》做簡要分析。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首先分析諸葛亮逝世後,魏延都有哪些反常的舉動,以及如何被殺。諸葛亮病逝後,楊儀、姜維等祕不發喪,按照孔明的計劃,瞞過司馬懿,再循序漸進的撤回漢中。為了提防魏延,楊儀令費禕前去魏延軍營中打探,以此來試探魏延是否願意遵循遺命,撤回漢中。

魏延聽後勃然大怒,不但不願意撤回漢中,還要繼續北伐。聲稱怎可因丞相一人而廢北伐大業,並且指責楊儀,不過一介參軍,三軍怎可由他安排。魏延要求費禕記下軍事部署,為了穩定魏延,費禕只能照做。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出人意料的是,楊儀已經按照諸葛亮的部署,率軍撤回漢中。魏延更是氣不打一處來,率軍搶先在楊儀前面,燒燬棧道橋樑,設置障礙,阻止楊儀等撤回。楊儀也是很憤怒,於是魏延、楊儀紛紛上表劉禪,彈劾對方謀反。因楊儀是遵循諸葛亮的遺命,劉禪和朝中文武都支持他。後來魏延就搶先佔領了褒谷口,憑險據守,迎擊楊儀。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楊儀派遣何平前去應戰,何平大罵魏延行篡逆之事。魏延的部下也自知理虧,各四散逃命,魏延攜帶親自和兒子逃往漢中。楊儀命馬岱率軍追趕,併成功斬殺魏延。楊儀見到魏延的首級之後。扔在地上,用腳踩踏,大罵魏延十個頑劣的奴才,並以謀反的名義夷其三族。《三國志》中曾這樣記載:

延獨與其子數人逃往,奔漢中。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遂夷三族。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其次分析魏延之死的深層原因。

其一諸葛亮因擔心蜀國的國運,對魏延並不放心。魏延本為韓玄的部下,後斬殺其主投靠劉備,諸葛亮對魏延一直有提防之心。況且諸葛亮病逝前,魏延身為鎮遠將軍,都亭侯。他在北伐的軍隊中,除了諸葛亮無人可比,可謂是北伐的二當家。無論是戰功,還是威望,都是其他人所不能比的,就連姜維也要看魏延的臉色。因此諸葛亮怕魏延帶來禍患,才讓楊儀、姜維等提防魏延,並且沒有把軍隊交給魏延。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諸葛亮所顧慮者,有三點。其一魏延我可能反叛蜀漢,畢竟魏延曾經就斬殺其主,被認為是腦後有反骨。萬一魏延謀反,蜀軍將會萬劫不復。二者魏延傭兵自重,不聽從指揮。即使魏延不謀反,他一但擁兵自重,獨立為王,也是無人能夠制服,畢竟魏延手握重兵,這樣蜀軍也會面臨分裂的局面。三者魏延在朝中已經威望很高,除了諸葛亮,其他人都不是魏延的對手,楊儀雖然不服魏延,但他也無法與魏延抗衡,魏延以後很有可能位極人臣,對蜀國不利。

諸葛亮正是對魏延有些顧慮,這才召集楊儀等提防魏延,並沒有把大權交給魏延,甚至向劉禪舉薦魏延官職。魏延因其性格特點,遭受排擠,這是他被殺的一大原因。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其二魏延與楊儀素來不和。無論在朝中還是北伐,魏延和楊儀經常爭的面紅耳赤,二人的矛盾很深刻。楊儀曾多次與魏延鬧矛盾,魏延曾用劍指著楊儀大罵,為此楊儀只能求助諸葛亮,孔明也只能儘量從中調和他們的矛盾。

諸葛亮逝世後,魏延與楊儀的矛盾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二人在朝中是勁敵,更有權利的爭奪。楊儀因有諸葛亮的旨意才佔有上風,但魏延怎麼會服從楊儀的安排。這才出現了魏延阻礙楊儀等撤軍的一幕,只不過魏延此舉理虧,再加上楊儀痛恨魏延,才讓馬岱追殺魏延。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而楊儀以謀反的罪名,誅殺魏延三族,這是有些過分了。依據魏延的舉動,他並不想謀反,否則他也不會往南撤軍,擋在楊儀前面,而是應該率軍北上,投靠曹魏。因此世人推測,魏延迅速南下,阻礙楊儀撤軍,可能是為了斬殺楊儀。《魏略》中也曾這樣記載:

亮長史楊儀宿與延不和,見延攝軍行事,懼為所害,乃張延欲舉重被附,遂率其眾攻延。延本無此心,不戰軍走,追而殺之。

你是如何看待魏延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大国布衣
2019-04-19

魏延應該是蜀漢除“五虎上將”之外名氣最高,能力最強的將領了,他對蜀漢忠心耿耿,並無謀逆之心,他的死,是一個悲劇,是他的性格害死了他。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魏延是較早追隨劉備的將領,劉備入主成都後,與曹操爆發爭奪漢中之戰,結果漢中被劉備奪取。鑑於漢中乃西蜀屏障,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需一員能夠獨擋一面的大將來鎮守,當時大家都以為劉備會選擇張飛來鎮守漢中,張飛自己也覺得他是不二人選,結果劉備出人意料的選擇了魏延,破格提拔他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魏延把漢中治理的井井有條,政績卓著,此後隨著蜀漢政權的建立,魏延也步步高昇,成為蜀漢的核心將領。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魏延是一個正直的忠臣,他對蜀漢赤膽忠心,日月可鑑。《三國志.魏延傳》裡記載過一段劉備和魏延的對話,在劉備策封魏延為鎮遠將軍之後的一次群臣會議上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魏延的這一句話,擲地有聲,鏗鏘有力,其對蜀漢之忠心,日月可鑑。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繼承先主遺志“六出岐山、北伐中原”,魏延也數度隨軍出征,並獻“子午谷奇謀”直搗長安,此計雖妙,但太過於冒險,因此並沒有被向來小心謹慎的諸葛亮採納。魏延是堅定的北伐支持者,在諸葛亮病故五丈原後,蜀軍全軍撤回,但魏延不想北伐大計半途而廢,並說:“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三國志・魏延傳》)這個時候,蜀漢所有將領,包括長史楊儀、護軍姜維,都認為應該撤軍了,而魏延不,他要留下來繼續抗曹。可見魏延是蜀漢政權中最堅定的抗曹分子。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魏延能堪大任,是一個優秀的大將之才,但是他的另一面,卻是性格上的缺陷太明顯。陳壽在他所著的《三國志》裡評價魏延“魏延善養士卒,勇猛過人,但性矜高”。魏延是一個自視甚高,孤傲自持的人,因此,在蜀漢政權內部,他幾乎沒有什麼朋友,算是“孤家寡人”的存在。他與長史楊儀關係素來不合,二人勢同水火。魏延能力出眾,但也自高自大目中無人,楊儀看不慣他的飛揚跋扈,經常在公開場合對他嗆聲,因此魏延與楊儀關係非常緊張。魏延最後的死,也正是二人矛盾激化的結果。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由於魏延、楊儀二人關係不合,諸葛亮也是深感擔憂,“諸葛亮深惜楊儀之才,也相當信賴魏延之勇猛,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據《三國志》),諸葛亮的這種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他在世時,尚能駕馭的了魏延,他若病故,誰又能控制的了魏延呢。因此諸葛亮病重不起自知時日無多後,密召楊儀、姜維等人告以退軍部署:“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渭南退軍遺令》);一面又召魏延,“我死之後,但謹自守,慎勿復來也”(《五丈原遺囑魏延等》)。魏延沒有把諸葛亮的臨終叮囑放在心上,而是在諸葛亮去世後,公開反對撤軍,要自己引一軍繼續北伐。並且,他對楊儀代理三軍心懷不滿,在全軍後撤時,魏延後軍變前軍,不聽調遣自引人馬率先南歸,還火燒箋道阻擾大軍南歸,楊儀憑著諸葛亮密授“軍便自發”,命馬岱於虎頭橋前斬殺魏延,並遺滅三族。


魏延的死,完全是自己造成的,正所謂“自作孽不可活”。一方面,他與楊儀關係緊張,對楊儀代行丞相職責非常不滿。另一方面在諸葛亮去世後阻擾大軍南撤,險些造成蜀軍內訌,魏延雖無謀反之意,但他不聽調遣阻擾大軍南撤卻給蜀軍造成了巨大的威脅,特別是在當時司馬懿大軍緊追不放的情況下,其後果不堪設想。魏延的悲劇多半是由於他桀驁的性格造成,一切合我意的事情就幹,不合就對著幹,至於大局,一概不顧。

夜狼文史工作室
2019-10-26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魏延其實並沒有被歷史所醜化,史書上的所記載的魏延還算是較為正面的,陳壽所著《三國志》裡的魏延是較為客觀公正的。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魏延真正被醜化,還是因為諸多演義小說的宣揚,尤其是《三國演義》所刻畫的“腦後有反骨”的魏延,更是讓其民間形象低到了谷底。

還是來看下歷史上真正的魏延。

魏延,字文長,義陽(今河南桐柏)人,具體出生年齡不詳,他第一次在史書上露臉,是在建安十六年(211年)。

那一年,劉璋腦子一發熱,不顧劉備先前的“劣跡斑斑”,竟然地“引狼入室”,邀請劉備帶著軍隊入蜀,幫“兄弟一把”,以抵禦近鄰張魯的騷擾。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魏延當時將劉備看成了績優股,就帶著私人部隊,投靠了劉備,一起入蜀,後跟著劉備駐防在葭萌關。

第二年,劉備與劉璋“兄弟倆”,說翻臉就翻臉比起翻書還來得快,兩劉軍隊開打。

魏延與膺、黃忠被劉備派去與劉璋軍隊作戰,在攻佔涪城、廣漢郡的過程中,戰績不錯,因戰功升為牙門將軍。

建安十九年(214年),魏延跟隨劉備攻佔了雒城,並且還參與了圍攻成都的戰役。

劉備對魏延還是很看重的,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將治所定在了成都。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按照規定,必須得留一位大將來鎮守漢中,當時很多人認為,漢中太守的這個位置,絕對是預留給張飛的,其他人都沒有這個資格,就連張飛都認為,漢中太守也就只能是自己去出任才能穩當。

然而地,然而,讓大家都失望了,最後劉備直接提拔了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先前的牙門將軍也就此升為了鎮遠將軍。

這個指派,當時可以說是,引得“全軍譁然”。

為了“服眾”,劉備還特地舉行了一場會議,他召集了群臣,並把魏延喊來。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劉備問魏延:“現在委派了你這個職務,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魏延說得很豪邁:“如果曹操率領全國大軍來入侵漢中,我為大王您抵禦住他,如果只是一個將領帶著十萬軍隊來,我為大王您吞併了他。”

魏延的這些話,倒是唬住了不少大臣,都認為他很是有“英雄氣概”,劉備對他也是很認同。

事實上,魏延說的話確實有點大,然而,從表現上來看,魏延駐守漢中的這幾年,還是沒有讓曹操軍隊佔到便宜的,可以說是獨當一面,因而也受到了劉備的賞識。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正式稱帝,建立了史上所稱的蜀漢政權,魏延由此晉升為鎮北將軍。

等到劉備去世,劉禪繼位,魏延也還混得不錯。

建興元年(223年),劉禪一上位,魏延被封為都亭侯。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為北伐做準備,將軍隊開進到漢中,魏延升任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魏延在諸葛亮手下,幹得還是很賣力,也有不俗表現。

建興八年(230年),曹魏軍隊攻入漢中,魏延被指派反擊,攻入屬於曹魏的涼州。魏延軍隊行軍途中正巧遇上曹魏軍的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兩軍交戰,魏延軍隊獲勝。

之後,魏延被提升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同時,他還被授予假節,晉封為南鄭侯。

諸葛亮的幾次北伐中,魏延成為亮點所在,表現可圈可點。他曾經向諸葛亮提議,給自己上萬人馬,走另外一條路,攻入關中。尤其是第一次北伐時,魏延就向諸葛亮建議,給自己五千人馬,取道子午谷攻取長安。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因為魏延認為,當時長安城的守將夏侯楙不上檔次,蜀軍一到,就會丟棄城池逃跑。諸葛亮以為這個計謀,太懸又危險而棄用了。

建議屢次不能採用後,魏延在背後對諸葛亮頗有怨言,他認為諸葛亮有些膽小,常常說自己的才能不能盡情發揮。

這也是魏延性格使然了。

魏延在戰場上作戰,確實是十分勇猛,他所訓練出來的兵士也十分厲害,魏延本人卻是極為高傲,不太看得起其他人,性情方面也就較為暴烈,一般人都是不敢跟他爭鋒。

魏延先前就和劉琰有過過節,是諸葛亮的維護,才和劉琰化解。另外地,魏延與蜀漢大臣楊儀也是很不對付,兩人經常性作對,有幾次爭論得厲害了,魏延還做出拔刀做掉楊儀的氣勢,因而與楊儀結下了很深的樑子,從而也為自己的死埋下了伏筆。

事後,還是諸葛亮從中調停,緩和了兩人的關係。

諸葛亮在世時,兩人還能夠表面上過得去,真沒到激化不可調解的程度,等到諸葛亮去世,魏延就沒好果子吃了。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病情加重,臨死之前,招來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託付後事,命令魏延斷後,大軍慢慢退回。

諸葛亮死後,蜀漢軍隊遵從諸葛亮遺令,退回到蜀地。

當時,魏延堅決不同意,認為即使諸葛亮死了,還有自己在呢,不能因為死了一個人,就將北伐大事被忘了。另外地,自己也不會聽從楊儀的指令,任由楊儀擺佈,去做斷後的任務。

蜀軍開始撤退後,魏延發飆了,他帶著部隊趕在楊儀大軍前面,燒掉閣道,制止大軍撤回。魏延同時上表劉禪,楊儀有謀反舉動。

楊儀也不甘示弱,向劉禪上表,舉報魏延謀反。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劉禪看到表章,不確定兩人哪個有貓膩,就喊來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詢問,這兩位還是跟楊儀較為親近,因為認為魏延有謀反的嫌疑。

與此同時,魏延的軍隊與楊儀大軍交戰起來。

楊儀派了王平去和魏延軍隊作戰,王平個人能力上比起魏延還是欠缺了那麼一點點,但他還是挺具有說服能力。

見到魏延軍隊,王平劈頭就說:“諸葛丞相才剛剛去世呢,你們這些人就鬧騰起來,像什麼樣子!”

諸葛亮在蜀軍中的威信還是很高,魏延軍隊都覺得魏延這次做得有些過分了,就都散了。

這時候,魏延手下也就剩不了幾個兵了,他帶著兒子以及其他幾個親信逃亡到了漢中。

楊儀派了馬岱去追殺魏延,馬岱斬下了魏延的頭顱,獻給了楊儀。同時,魏延三族也被誅滅了。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後來的史學家們,對於魏延的評論,大多數認為,魏延並沒有反叛的舉動,被殺純屬是被冤枉了,主要還是因為與楊儀的矛盾激化引起的。

事實上,這些評論還是較為中肯的。

而眾多有關魏延之死的評論中,最為到位的,還是《三國志》作者陳壽所作出的論斷:

“魏延以勇略任,並鹹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雪中一头哈
2019-02-13

魏延,死亡時間:公元234年(建興十二年)。死亡原因:鈍器擊打。犯罪方式:團伙作案,直接梟首,手段極其殘忍。犯罪嫌疑人:楊儀、馬岱等。作案動機:內鬥。 作為在三國演義中被黑的體無完膚、面目全非的人物,不知文長同志泉下若見到羅貫中是否會用孟婆湯潑他一臉。正史之中的魏延,是一位極具才能的將領。以劉備的手段,當然不可能憑一段慷慨激昂的陳詞就將漢中託付,看中的自然還是魏延的能力。魏延也沒辜負老闆,守護蜀國邊陲十五年。若真是演義中腦後有反骨,造反是人生追求,不用等到諸葛亮死那麼久,劉備夷陵大敗時就可以了。 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魏延同志的優點很突出,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性格高傲,脾氣也壞,還衝動,管不住嘴,經常滿嘴跑火車,什麼都敢說,和同事搞不好關係。犯罪嫌疑人楊儀就是其中比較突出的之一,經常鬧矛盾。諸葛亮活著時,尚能居中調解,讓二人互相牽制。諸葛亮拜拜了以後,問題就出來了。魏延先是滿嘴跑火車:他諸葛亮死了有我魏延在,怕甚?並揚言要幹掉楊儀;且不論到底諸葛亮身後交兵權於誰,大軍既已撤退,魏延爆發了小宇宙,還大肆破壞公共設施;本身自己沒有幹部群眾基礎,還去告狀,最後都說會反叛的是他;也不管最終是隻逃不戰,還是手下集體反水導致逃跑,最終的結局都是死的很窩囊…… 所以,魏延之死,不是死於反叛,而是死於認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別人,更摸不清形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