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一深山中藏“千年古村落”,民風淳樸,有兩樣東西聞名全國
雲南一深山中藏“千年古村落”,民風淳樸,有兩樣東西聞名全國
雲南一深山中藏“千年古村落”,民風淳樸,有兩樣東西聞名全國
雲南一深山中藏“千年古村落”,民風淳樸,有兩樣東西聞名全國
雲南一深山中藏“千年古村落”,民風淳樸,有兩樣東西聞名全國
雲南一深山中藏“千年古村落”,民風淳樸,有兩樣東西聞名全國
雲南一深山中藏“千年古村落”,民風淳樸,有兩樣東西聞名全國
雲南一深山中藏“千年古村落”,民風淳樸,有兩樣東西聞名全國
雲南一深山中藏“千年古村落”,民風淳樸,有兩樣東西聞名全國
雲南一深山中藏“千年古村落”,民風淳樸,有兩樣東西聞名全國
雲南一深山中藏“千年古村落”,民風淳樸,有兩樣東西聞名全國
裕豐人間
1/10 每一個時代都有著自己特色的經濟和發展規律,這些事物的演變過程會釀造一些重要的村落或者城市,而這些錯落隨著時代的變化有的會消失,有的則保留了下來,成為了歷史的見證,也成為新一代的旅遊景點。在雲南一深山中就有著這樣一古村落,它歷經數千年不倒,成為歷史的見證,更是以著“鹽和火腿”這兩樣食物聞名全國。這就是,地處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並流風景名勝區南端的雲南省雲龍縣,距大理州州府所在地165公里的諾鄧村。(圖片來自 IC photo)
2/10 諾鄧村是滇西北地區年代最久遠的村落,也是雲南省最早的史籍“蠻書”記載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稱不變的村邑。村中現代民居建築不多見,卻保留著大量的明、清兩朝建築和著名的玉皇閣道教建築群。其實在這之前,諾鄧村鮮為人知,直到央視“舌尖”的熱播,這裡才被人們熟知,淳樸的村風、優美的景色讓人十分的嚮往,當然還有那聞名於世界的“諾鄧火腿”。(圖片來自 IC photo)
3/10 其實早在1000多年前,諾鄧就已經是一個名聲在外的小村子,因為鹽業,讓諾鄧一度成為滇西重要的經濟重鎮。因諾鄧鹽質非比尋常,保山、騰衝一帶自古以來就十分喜歡食用“諾鹽”。古代諾鄧的“茶馬古道”,東向大理昆明,南至保山騰衝,西接六庫片馬,北連蘭坪麗江,四方商賈雲集,百業昌盛。諾鄧村歷史上曾一度成為滇西地區的商業中心之一。隨著歷史的發展,解放後,海鹽得到新的發展,諾鄧也因此漸漸淡出歷史的舞臺,歸於沉寂。(圖片來自 IC photo)
4/10 除了鹽和火腿,諾鄧村還“盛產”進士、秀才。儘管雲龍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但明、清兩朝還是文風蔚然、人才輩出。諾鄧村中“進士”的,在雲龍為最多,舉人、貢生和秀才則不勝枚舉。清代康乾年間,諾鄧村舉人黃桂是聲噪一時的文化名人,被譽為“滇中儒傑”。(圖片來自 IC photo)
5/10 諾鄧村四面環山,村子最低處海拔為1900米,最高處的玉皇閣海拔為2100多米,高差較大。除了東面山麓“龍王廟”後有一小塊稍為平坦的臺地外,所有的民居幾乎都建築在山坡上。諾鄧村民居建築式樣基本與大理地區的白族民居相同,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一天井”、“四合五天井”等建築佈局,但由於依山而建,構思奇巧變化,風格也呈多樣性。(圖片來自 IC photo)
6/10 無論是四合院,還是“三方一照壁”式結構,平面組合都結合山形地勢特徵,因而諾鄧村民居建築又呈千姿百態的外觀,充分體現人與自然的協調適應。諾鄧民居建築重視工藝精美,門、窗、木樑、柱、簷都講究雕刻圖案的美觀精細,山牆、院牆上都有繪畫或圖案。每戶人家正房、廂房、面房或照壁的佈置和工藝都各有特色,幾乎找不出完全相像的兩家來。(圖片來自 IC photo)
7/10 諾鄧村的照壁由於主房、廂房和廳房因山勢高低錯落,所建的照壁就顯得高大而又順應各家自然特徵。諾鄧民居建築中“大門”式樣最為豐富,門向也不盡相同,其風格氣派豪華而不失文雅。此外,各家正房“堂屋”的風格,都體現著莊重古樸典雅,很多人家至今還保留著明清以來的傢俱、古董、什物。現存民居建築中,以明、清時期的建築為主,間有一部分民國建築。(圖片來自 IC photo)
8/10 在山頂玉皇閣,第一次有了千年古剎的感覺,四周的氣氛,甚至讓人懷疑空氣裡有先靈的魂魄遊弋。諾鄧,是遠離塵囂的,隱隱使人覺得虛幻——雖然它是那樣一座真實的活著的古村。諾鄧村民風淳樸可愛,如天地初開。每天出去逛,無論走到哪家,到飯點了就會拉你進去跟他們一塊吃飯。(圖片來自 IC photo)
9/10 當地人用碎糙米拌白苞穀粉蒸的主食,下飯的肉骨頭湯香的讓人能吞掉舌頭。閒暇時村民會拉你喝茶,天色晚了會拉你烤火,再晚點叫你就在他們家歇息。村裡人說,歷史上諾鄧村從沒出過一次惡性案件,在諾鄧古村,的確能感受到民風淳樸,尊禮重道。(圖片來自 IC photo)
10/10 作為雲南現存歷久未變的最古老的村名,諾鄧古村見證了歷代王朝的變遷,留下了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物質和非物質的遺產,至今全村建築多以明清風貌為主,是中國古代歷史建築遺留在滇西的一個活生生的樣本。對於研究歷史有著重要的考究,所以在旅遊的同時一定要保護好這裡的古建築,避免出現行為破壞。(圖片來自 IC photo)
2019-07-29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