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飛燕故里”、“中國旅遊標誌之都”——武威
“馬踏飛燕故里”、“中國旅遊標誌之都”——武威
“馬踏飛燕故里”、“中國旅遊標誌之都”——武威
“馬踏飛燕故里”、“中國旅遊標誌之都”——武威
“馬踏飛燕故里”、“中國旅遊標誌之都”——武威
“馬踏飛燕故里”、“中國旅遊標誌之都”——武威
“馬踏飛燕故里”、“中國旅遊標誌之都”——武威
“馬踏飛燕故里”、“中國旅遊標誌之都”——武威
“馬踏飛燕故里”、“中國旅遊標誌之都”——武威
“馬踏飛燕故里”、“中國旅遊標誌之都”——武威
“馬踏飛燕故里”、“中國旅遊標誌之都”——武威
“馬踏飛燕故里”、“中國旅遊標誌之都”——武威
“馬踏飛燕故里”、“中國旅遊標誌之都”——武威
“馬踏飛燕故里”、“中國旅遊標誌之都”——武威
“馬踏飛燕故里”、“中國旅遊標誌之都”——武威
“馬踏飛燕故里”、“中國旅遊標誌之都”——武威
智者圈
1/15 武威市,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 河西走廊之門戶,東鄰銀川市,西鄰西寧市,南鄰蘭州市,北通敦煌市;位於北緯36°29′~39°27′,東經101°49′~104°16′之間,屬溫帶大陸性氣候。總面積3.2萬平方公里,轄1個市轄區2個縣和1個藏族自治縣;常住人口182.53萬人(2017年末)(圖片來自東方IC)
2/15 夏商時期,在夏商時期,雍州、涼州地處的犬戎的勢力範圍。西周(前1046),周武王滅商後所建立西周,此地為北羌、馬羌、西戎佔據。1950年, 張掖、 民樂、 山丹三縣劃歸武威專區。1985年,設立武威市(縣級)。2001年,設立地級武威市。(圖片來自東方IC)
3/15 武威古時素有“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稱,曾經的中國第三大城市,一度是西北的軍政中心、經濟 文化中心。有“五涼古都”、“河西都會”、“雍涼之都”、“西夏陪都”、“馬踏飛燕故里”、“中國旅遊標誌之都”等美譽。著名景點有:鳩摩羅什寺、 武威蓮花山、 白塔寺、雷臺漢墓等。\n\n2018年4月,入選“2018暢遊中國100城”。(圖片來自東方IC)
4/15 行政區劃編輯\n截至 2010年12月31日 ,武威市轄1個市轄區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2個縣和1個藏族自治縣天祝藏族自治縣, 鄉鎮政府116個,其中鎮政府41個。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止到2011年12月;面積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止2010年底。(圖片來自東方IC)
5/15 位置境域\n武威市地處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是絲綢之路自東而西進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東大門。位於北緯36°29′~39°27′,東經101°49′~104°16′之間,南靠白銀市、蘭州市,西部隔祁連山與青海省省會西寧為鄰,東接寧夏省會銀川市、呼和浩特,北有烏魯木齊是新疆的東大門,東南距省城蘭州市276公里,西北距金昌市74公里。武威市南北長326公里,東西寬204公里,總面積33238平方公里。(圖片來自東方IC)
6/15 地形地貌\n\n武威地區地處黃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之中心,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依次形成南部姑臧山、中部平原和北部荒漠三個地貌單元,平原中部有著名的河流谷水,為河西最大的堆積平原,海拔介於1020-4874米之間。(圖片來自東方IC)
7/15 地域氣候\n武威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7.8攝氏度,降水量60-610毫米,蒸發量1400-3010毫米,日照時數2200-3030小時,無霜期85-165天,太陽輻射量127-138千卡\/平方釐米。南部祁連山區年降水量310毫米~522毫米之間,平均氣溫零度以下,無明顯夏季。北部乾旱區乾旱缺水,年降水量52毫米~185毫米,蒸發量3000毫米。(圖片來自東方IC)
8/15 礦產資源\n境內發現有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稀土、能源、化工、建材、冶金輔料及其它非金屬礦產和地熱、礦泉水等10類36個礦種。截至2012年,已發現的各類礦床和礦點有100餘處,其中煤炭探明儲量16.6億噸,油頁岩儲量8.8億噸,芒硝儲量0.08億噸,石膏儲量9.8億噸,石灰岩儲量4.02億噸,石墨儲量0.04億噸。(圖片來自東方IC)
9/15 林業資源\n\n2010年武威市森林面積達757.96萬畝,森林覆蓋率為12.06%。比全國和全省低8.3和1.36個百分點。(圖片來自東方IC)
10/15 水利資源\n武威市人均佔有水資源量不足600 m,是全省水平的1\/2和全國水平的l\/3;耕地畝均佔有水資源量僅220 m,是全省水平的1\/3和全國水平的I\/9,系全國最乾旱缺水的地區之一。境內主要供水來源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4.937億m。年需水量24.95億m,是水資源量的近2倍,可供水量僅佔需水量的68.4%。(圖片來自東方IC)
11/15 中華人民共和國(1969),10月馬踏飛燕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85年銅奔馬以“馬超龍雀”這個名稱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誌。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禁止出境文物,從此馬踏飛燕也成了武威的象徵,也成為中國在國際上、世界上的一大名片。(圖片來自東方IC)
12/15 人口規模\n2010年11月1日零時,武威常住人口為1815054人。武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467040戶,家庭戶人口為1748588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7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95人減少0.21人。武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933482人,佔51.43%;女性人口為881572人,佔48.57%。(圖片來自東方IC)
13/15 人口性別比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6.98下降為105.89。武威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313373人,佔17.27%;15-64歲人口為136.7人,佔75.31%;65歲及以上人口為13.5人,佔7.43%。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10.77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7.81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6個百分點。(圖片來自東方IC)
14/15 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82.53萬人,人口自增率為5.16‰,比上年提高0.14個千分點。其中城鎮人口72.51萬人,鄉村人口110.02萬人,城鎮化率39.72%、提高2個百分點。(圖片來自東方IC)
15/15 經濟綜述\n\n2017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439.5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下降2.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2.76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127.93億元、下降17.3%;第三產業增加值198.89億元、增長5.4%。(圖片來自東方IC)
2019-04-0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