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10 個回答
国史馆
2019-05-12

重點說一下翁同龢吧。

當時光緒皇帝對翁同龢的罷黜,其實是朝野共識,尤其是光緒皇帝自己,他是徹底認清了翁同龢這個人。

歷經了甲午戰爭的慘敗,翁同龢戰前戰後的表現,充分證明了他是國家一大禍患。他作為朝廷重臣,在國難當頭之時不顧大局,挾私報復,把個人恩怨置於國家利益之上,再繼續用翁同龢,國家遲早要被他搞垮,實在是不能再用了。

與李鴻章這個國家須臾不可離的人不同,翁同龢一輩子沒有幹過一件實事,以前朝中有他不多,沒他不少,可是現在他禍亂國家,就不能容他了。

恭親王奕訢臨死時,正值光緒皇帝戊戌變法的前夜,光緒皇帝前去見他六叔最後一面。光緒皇帝問奕訢,今後朝中何人可用?奕訢推薦李鴻章、張之洞、榮祿。

光緒問,翁同龢如何?奕訢非常堅決地說,翁同龢“居心叵測,並及怙權”。並深刻檢討了朝廷過去對翁同龢的提拔和重用:“聚九州之鐵,亦不能鑄此大錯!”

奕訢對翁同龢的這個評價,非常準確,尤其是“居心叵測”四個字。

翁同龢這個人,其實就是明末東林黨一路,東林黨人所有的缺點和毛病,他都具備。

明末的東林黨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現象,他們有兩個最顯著的特徵,一是以道德衛士自居,所有的政治主張都從道德高度出發,用道德綁架一切。二是他們以同鄉、宗親、師生等關係結成團體,缺乏理性,幫親不幫理。

甲午戰爭是最典型的事例。在戰爭之前,翁同龢是堅定的主戰派。

他的這個主戰看起來冠冕堂皇,與李鴻章針鋒相對,但背後的動機和出發點卻大相徑庭。

李鴻章之主和,是基於對中國國情的瞭解,對北洋水師的戰爭能力的評估,以及多年戰場歷練得到的對戰爭規律的把握。而翁同龢則純粹是基於東林黨一貫的行事邏輯,即主戰有道德高度,可以獲得全國人民的支持,對他個人日後的聲望有好處。主和是漢奸,會被人罵做賣國賊。

因此,他才不管你北洋水師有沒有充足的彈藥,平時訓練如何,真打起來可以調動多少人馬。他之主戰,一是說起來很過癮,後世不能以此指責他為漢奸。二是給李鴻章找麻煩,只要是李鴻章主張的事,他一定要站在對立面。

翁同龢為了報私仇,在他當戶部尚書期間,一兩銀子也不給北洋,甚至正式上書皇帝,從光緒十年起,就正式停撥了北洋水師的經費,明確告訴北洋一顆炮彈也不能買,以至於北洋成軍十年,竟一發炮彈的補充也沒有。

甲午前一年,李鴻章為了備戰,緊急上書皇帝請求撥款150萬兩銀子購買兩艘軍艦,那是他參照北洋現有軍艦的優缺點,親自參與改進和設計的世界上最先進的軍艦。可翁同龢百般阻撓,終於被日本搶購,成為甲午海戰中日軍的絕對主力,其中之一就是擊沉中國軍艦最多的吉野號。

甲午海戰一開始,翁同龢就雞蛋裡面挑骨頭,糾結他的同黨,彈劾中國海軍最高指揮官丁汝昌,給李鴻章搗亂。翁同龢才不管什麼禍亂軍心、臨陣換將的大忌,只要李鴻章難受了,他就高興,哪怕是國難當頭他也不忘與李鴻章鬥氣。丁汝昌在翁同龢無端指責和攻擊中咬牙指揮戰鬥,自知戰後翁同龢他們饒不過他,最後自殺,壯烈殉國,死了還被翁同龢潑了一身髒水。

甲午戰敗,翁同龢一點檢討自己的意思也沒有,仍然我行我素,把責任全部推到李鴻章一人的身上,甚至力主殺李鴻章以謝國人。

翁同龢把李鴻章當成仇人,其實全是個人私怨,沒什麼道理。

咸豐八年,翁同龢的哥哥翁同書任安徽巡撫,他先是駐泰州,太平軍攻來,他棄城逃到了壽州。

翁同書是個書生,一點江湖經驗也沒有,在壽州他被賊人苗霈霖所騙,殺了守城的功臣,讓陳玉成奪取了壽州,而他力保的苗霈霖像吳棠和袁甲三預言的那樣,毫無懸念地投了太平軍,令皖北的局勢迅速惡化,清軍整個部署全部打亂。

曾國藩坐鎮安慶擔任前敵總指揮的皖北之戰是清軍與太平軍大決戰的前奏。它的意義絕不僅僅是此消彼長的實力消耗,還關係到曾國藩能否抽出兵力去救援杭州危城裡的王有齡,尤其是關係到江寧包圍圈合龍的時間,因此非常關鍵,清軍一定不能失了先手。

但就因為翁同書的弱智和失措,這個先手竟然就丟了。翁同書的過錯直接導致杭州城無人救援,浙江巡撫王有齡自殺,第一次對江寧的戰略大包圍失敗。所以,當時整個前線的統兵將領,包括曾國藩、吳棠、袁甲三、李續宜等人,強烈要求殺翁同書,以儆效尤。

丟城棄地,自毀長城,翁同書之罪確實該殺,換做當時任何一個督撫都難逃一死。但翁同書特殊,他的父親翁心存是上書房總師傅,也是咸豐皇帝和恭親王奕訢兒時的授業恩師,咸豐皇帝念及老師的情分,下不了手。

但曾國藩卻心有不甘。他是前線總指揮,不殺翁同書,督撫守土有責就難以貫徹,大家都效法他,誰還拼命守城?尤其是前任兩江總督何桂清,棄城逃跑,正躲在上海的租界裡,不殺翁同書,以後就不能法辦何桂清,如果讓何桂清逃出生天,曾國藩死不瞑目。更何況王有齡屍骨未寒,外界都隱隱指責曾國藩見死不救。

就在這時,李鴻章自告奮勇,替老師給皇帝起草了一份奏摺。李鴻章奏摺中,最令人擊節讚歎的是這幾個字:

臣職分所在,例應糾參。不敢因翁同書之門第鼎盛,瞻顧遷就。

這是畫龍點睛之筆,一下子堵死了皇帝放翁同書逃生之後路。翁同龢家裡真正是門第鼎盛,一門四進士,後來又是父子兩帝師,叔侄兩狀元,清貴得不得了。有了這句話,皇帝不得不判翁同書斬監侯。但翁心存得知消息後大為震驚,竟一命嗚呼了。

其實這事翁家自己有問題,至少是亂了方寸,處理不當。翁同書其罪當誅,毋庸置疑。但皇帝判斬監侯,卻是緩兵之計。

清朝的慣例,斬監侯的犯人,有一多半會在臨刑前改判,畢竟殺人不是好事,皇帝也不願意手裡沾太多血。事後也證明,皇帝並沒有要了翁同書的命,而是發配新疆,幾年後又重新起復了他。

但翁同龢的父親翁心存是個沒有經過風浪的書生,心理素質太差,斬監侯在他那裡都受不了,急火攻心,竟然一命嗚呼了。

翁同龢就此把他父親的死歸咎於李鴻章,與李鴻章結下血海深仇。李鴻章後來雖表面上與翁同龢針鋒相對,但私下裡囑咐自己的子侄要與翁家多多來往,還借年節之際給翁同龢送過禮,但都無濟於事。

其實真正想讓翁同書死的是曾國藩,李鴻章不過是替老師代筆。可翁同龢就是這樣,缺乏理性,為了給自己的悲壯情緒找個出口,就一股腦把仇恨記在李鴻章身上。

翁同龢一輩子只幹過一件拿的出手的事,就是在他刑部侍郎任上,平反了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這也符合他一貫的行事邏輯,因為這件事有道德高度,幹了這件事可以獲得好名聲。

放在李鴻章身上,楊乃武一案估計不會翻案,當時的恭親王奕訢和整個軍機處就一直拖著,明知是冤案,但就是不想給楊乃武翻案。這不是說李鴻章和奕訢他們是一夥壞人,有意要將強權凌駕於司法之上,而是因為楊乃武案關係到西北平回亂的大局,牽一髮而動全身。

當時左宗棠正在西征的關鍵時期,麾下的幾萬大軍每天的消耗就指望著浙江。而時任浙江巡撫的楊昌浚是左宗棠的心腹愛將,左宗棠把楊昌浚放在浙江,就是讓他為西征籌餉徵糧。而當時楊昌浚的全副精力都放在西征的後勤保障上,哪有心思管楊乃武案那麼小的一件事,下面的臬司怎麼說,他就照轉上去,所以才出了亂子。

試想,一邊是普通小人物的冤案,另一邊是朝廷收復新疆的千年大計,孰重孰輕?

楊乃武案發以後,浙江官場,楊昌浚以下,布政使、按察使、道臺、知府、知州、知縣,一百多個官員被撤職充軍,其中光是正省級的二品以上的大員就有二十多個。

浙江官場完全癱瘓了,很長時間恢復不過來。新任浙江巡撫梅啟照雖然與湘軍有些淵源,但他從未當過左宗棠的部下,與左宗棠配合上很不得力。有一段時間,西征大軍甚至完全斷了糧草。

公平地說,也不能全怪梅啟照,他剛到任,兩眼一抹黑,一邊要設法物色人,填補被撤換的官員,一邊還要照管西征糧草,真正是顧此失彼。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平反倒是很轟動,但確確實實耽誤了西北的軍情,左宗棠那時正在和田追擊阿古柏的兒子胡裡,幾萬將士餓肚子,他得到消息後暴跳如雷,朝廷假裝沒聽見。

翁同龢則根本不會考慮後果,他只在意此事對他個人的名譽是不是有利,至於國家的損失,他不在乎。

與東林黨人一樣,翁同龢最喜歡結黨,搞小團體,用“喪心病狂”形容都不過分。

晚清的清流是清代政治史上的特別景觀。清流是由朝中的低級別的言官和御史組成,他們抨擊朝政,批評時事,使最高決策者無法為所欲為,有一定的積極和進步意義。

早期的清流中,李鴻藻、張佩倫、張之洞、盛煜等人都有很正面的表現。他們那時沒有什麼幫派,只是嫉惡如仇,主張透明政治,反對腐敗。張之洞還是一個五品小官司經局冼馬時,曾以一支筆力挽狂瀾,在午門護軍案中勸得慈禧回頭認錯,很為世人稱道。

但到了翁同龢掌朝政時,清流已經變成翁同龢私人的政治力量了。他們就像當初的東林黨,以江蘇人為主,幫親不幫理,一味攪和,只要抓住李鴻章一點什麼,群起而攻之。所謂帝黨和後黨之說,就是從這起。與帝黨的聲勢浩大相比,後黨幾乎不存在,就是幾個實權派督撫而已。

翁同龢組織的帝黨人數眾多。核心人物計有汪鳴鑾、志銳、文廷式、張謇等。這些人的組成很有翁同龢特色,主要是兩部分人,一是光緒皇帝這邊的,二是他的老鄉。比如志銳是光緒珍妃的堂兄,文廷式是珍妃的老師,汪鳴鑾和張謇是翁同龢的兩江同鄉。

張謇是狀元,很有名。但他這個狀元其實是翁同龢作弊給他弄的。翁同龢那時已經熬成了文壇大佬,光緒親政後他多次擔任會試和殿試主考官,他就利用這個身份為自己結黨。

張謇此前已有文名,又是翁同龢的同鄉,翁同龢就想把他取為狀元,以此向他示好,讓他為己所用。第一次鬧了一個烏龍,本來想把張謇弄成狀元卻弄錯了卷子,取了不相干的人。第二次,翁同龢乾脆讓人在張謇身邊守著,一交卷就把卷子送給了翁同龢,翁同龢做好記號再按照規矩彌封。

等到閱卷時,他拿著張謇的卷子四處遊說,給張謇拉票,最後如願把張謇弄成了狀元。張謇也投桃報李,成為翁同龢手下最得力的干將,甲午海戰時,彈劾丁汝昌,戰敗後主張殺李鴻章等,張謇都是馬前卒,積極而高調。

翁同龢在戊戌中主張變法,為此他向皇帝推薦了康有為。但他不見得是維新派,因為他並沒有特別明確的政治傾向,骨子裡他非常傳統,對於恭親王奕訢和李鴻章搞的洋務運動,他是從根本上反對的。

他之所以支持維新,主要是基於幫助光緒皇帝個人,所謂幫親不幫理。他是光緒皇帝的老師,從光緒兒時起就負責皇帝的啟蒙教育,因此他更看重維新能夠更大限度地幫助皇帝掌控權力。對於光緒皇帝和他母親慈禧太后關係的惡化,翁同龢要負很大責任。

晚清朝堂上有翁同龢這樣一個人,既是光緒皇帝的不幸,也是他個人的不幸。

其實歷朝歷代都不乏翁同龢這樣的人,關鍵是看當政者怎麼用。遇到喜歡權謀的,很可能派他去反腐,給他一把道德尺子,讓他去四處咬人,最後再滅了他平眾怒。遇到開明的,應該讓他去教書,當個社科院院長什麼的,翁同龢做學問應該能有大前途。總之不能像光緒皇帝那樣把他放在廟堂中樞,那會誤大事的。

如果硬要正面評價翁同龢,他其實是個文化人。今天我們提起他,免不了提到他的書法,他辦的書院什麼的。但也就及此,不要深入下去。深入下去就很不堪了。

因為翁同龢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反面典型,讀書人身上有了一堆壞毛病,讀書人幹壞事,就是翁同龢那個樣子。

不书公子
2019-05-17

說實話,我對翁同龢並不喜歡,乃至於可以說十分反感。晚清翁氏一門四進士,父子兩帝師,叔侄兩狀元,卻都是無骨、無膽、無量、無節的酸臭腐儒。

我們先說翁同龢。說實話,除卻其作為光緒帝師陪伴了其成長外,其他堪稱一無是處乃至是令光緒帝軟弱無能的罪魁禍首。找一個老媽子陪伴光緒帝成長或比翁同龢每日荼毒帝師心靈與思想來的強。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翁同龢)

恰巧我們今天要說的李鴻章與翁同龢兩人正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早在咸豐八年時,太平軍作亂長江南。翁同龢哥哥翁同書就堪稱豬隊友把在前線準備與太平軍在皖北大決戰的曾國藩、李鴻章、王有齡等一干湘軍重將能臣坑了個人仰馬翻,外焦裡嫩。王有年齡更是直接被其坑死。

時翁同書作為安徽巡撫坐守泰州,一聽太平軍要來便丟盔棄甲棄城而逃到了壽州。到了壽州又聽賊人妖言把守城干將殺了,任用一幫賊人。結果不久太平軍一來,這幫賊人帶著兵甲一股腦去裝備了太平軍。這直接讓整個皖北淪陷,曾國藩原本提上日程的迂迴包抄的大戰略宣佈夭折。間接導致了曾國藩分身乏術,無法支援杭州王有齡。

時曾國藩、吳棠、袁甲三、李續宜等直恨得牙癢癢,上書咸豐帝不殺翁同書無以平兵憤。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曾國藩湘軍黨)

但是,顯然咸豐下不去手,因為他老子翁心存可是自己的老師,若殺翁同書有忤師恩。但是,曾國藩等認為,翁同書這樣坑死人不償命的豬隊友非殺不可。這時候作為曾國藩學生的李鴻章跳出來上書咸豐說“臣職責所在,例行糾紛,不敢因翁同書家門鼎盛而瞻前顧後,不殺之則兵憤難平,此誠危及社稷江山之事也。”

這事,顯然被翁同龢知道了,從此便對李鴻章懷恨在心。後來,咸豐只能將翁同書斬監侯,算是各退一步。豈料區區一個尚有餘地的斬監侯居然活生生把翁同龢老爹翁心存給嚇死了。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翁心存)

從此翁同同龢便更視李鴻章眼中釘肉中刺。

光緒年,翁同龢開始任戶部尚書,李鴻章時任北洋水師大臣卻從未得到一兩戶部應撥之軍餉以壯大水師。

時日本多方挑釁,光緒帝朝議是否該戰,李鴻章以水師多年未濟且敵我懸殊提議議和,翁同龢一聽趕緊站在了道德制高點提議主戰。他才不管別人死活與江山社稷,只要自己順心如意地和李鴻章對著幹就好了。甲午戰爭前一年,李鴻章上書光緒求購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軍艦,價格合同都碼好了,就差銀子到位交貨。結果翁同龢橫插一腳,軍艦被日本人捷足先登買了去,壯大水師的計劃告吹。甲午海戰,日本人開著這兩輛軍艦,擊沉了清軍八成軍艦。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中日甲午海戰)

海戰時,李鴻章與丁汝昌等前方戰士吃緊,翁同龢等人拉幫結派在後方緊吃,不停在光緒帝面前彈劾李、丁二人,只弄得光緒恨不得臨陣換將。戰後,丁汝昌有感於朝政被奸小玩弄,萬念俱灰,飲恨自殺。丁汝昌自殺後,翁同龢仍像餓狼一樣站在道德制高點逮住李、丁不放,要求光緒治他們的罪。

結果,李鴻章革職留任。

後來,連光緒自己也察覺過來翁同龢其心不純,在恭親王奕訢死前問何人可輔帝業。鬼子六咬牙切齒地說“不管你用誰,反正不能用翁同龢,就是把九州之鐵齊聚,也不能鑄此大錯。翁同龢誠為本朝之第一禍患也!諫議任用李鴻章!”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恭親王奕訢)

後來,1898年,光緒帶頭搞變法,翁同龢處處反對,本就忍了他很久的光緒直接將其革職出籍,永不任用。而另一面,李鴻章因為深得慈禧信任且有真材實料的關係,甲午戰爭後馬上令其官復原職與日本人和談簽訂《馬關條約》,此後慈禧更直接把他送到了光緒面前內閣辦事,兼大清直隸總督與北洋大臣。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李鴻章)

其後,光緒變法失敗,慈禧打壓帝黨,翁同龢便更被壓的死死的再無出頭之日老死鄉間。其實我認為,翁同龢誠為晚清天下第一偽君子,沒殺之以平憤實在可惜。

點擊關注,瞭解更多精彩回答!

Mer86
2019-05-13

李鴻章是晚清時期屈指可數的洋務人才,罷了他的官,朝廷無人可代替。慈禧發了昏的招惹八國聯軍,最後滿朝上下也只有李鴻章能給她背鍋了。

翁同龢生錯了年代,他若是早生幾百年,估計也是個名聲極好的宰輔。只是可惜晚清那個鉅變時代,他這種思想老舊的清流派毫無用武之地。並且他還是帝黨,當光緒被軟禁後,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也不少。朝廷自然是不會再啟用他了。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翁同龢這個人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他是咸豐六年殿試一甲一名,中狀元時僅26歲,是清朝最年輕的狀元之一,文章、書法造詣都很好,堪稱是年輕有為。

光緒八年時,慈禧讓他進軍機處,他那時候還裝叉,不想進。是慈禧苦口婆心的說:我病才好,找人不容易,你別給我為難!他這才勉強答應進了軍機處。從這個事情上可以看出,慈禧對他的才華是肯定的。

所以說,像翁同龢這樣的人若是生活在明朝或清朝中前期,那絕對是一號人物。

只是可惜,他出生在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唯不世出之奇人方能挽救大局,不致亡天下”的清末。他所擅長的經世治學,在清末完全沒有用武之地。所以混了幾十年,都只是個協辦大學士。

不過,他很擅長整人之道,慈禧和光緒讓他制約李鴻章,這個任務他乾的不錯。所以從左宗棠病死,無人制約李鴻章後,他實際上朝廷當中反對李鴻章勢力的扛把子。

但還是那個老問題,他的才華在清末沒有用武之地,當李鴻章因為甲午戰爭戰敗而被朝廷罷官後,他也是狡兔死,走狗烹,失去了利用價值

戊戌變法期間,他還想再搏一把,把政治前途全部壓在了光緒身上。但是變法失敗,光緒被軟禁,他也就被慈禧趕出了朝廷,晚年頗為淒涼。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李鴻章不用多說,晚清洋務派二號人物,地位僅次於曾國藩。他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是他的存在嚴重威脅到了慈禧和光緒皇帝的統治。所以,慈禧和光緒既要拉攏他,還要找機會整垮他。

甲午慘敗後,淮系精銳盡喪,李鴻章失去了利用價值,被慈禧一腳踢開。不過,李鴻章卻也因禍得福,躲過了戊戌變法這個慈禧和光緒的政治內鬥。

當光緒被軟禁後,慈禧手上無人可用,便再次想到了李鴻章,讓他出任兩廣總督。不過這只是常規操作,做做樣子,並不表明慈禧會重用李鴻章。

然而,就在李鴻章離開京城,去到廣州赴任才半年,慈禧就作了史詩級的妖。她先是要廢掉光緒,接著又縱容義和團,搞得滿朝上下烏煙瘴氣。最後,直接引發了八國聯軍侵華事件。

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李鴻章就有價值了。畢竟當時滿朝文武都是徐桐、剛毅那類(跟翁同龢很像)頑固派,一個能玩轉近代政治的人都沒有。

於是,就在八國聯軍進攻大沽口前一天,感受到巨大壓力的慈禧就給李鴻章發了一封儘快北上的電報。

不過李鴻章也不傻,這個時候讓他北上,他就是去背鍋的。所以他回電表示:現在從廣州到北京沿途都是土匪,我沒辦法北上。

沽口禁商船,沿途拳匪佈滿。兄奉召,竟無路可達。——(李鴻章推脫之辭)

這表明,李鴻章的心態已經變了。他不想再給慈禧背鍋。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但是,慈禧鐵了心的要作死,居然下達了一封向全世界宣戰的通告。

幾天後,李鴻章收到朝廷的開戰命令。但李鴻章表示: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又過了幾天,李鴻章乾脆加入劉坤一、張之洞組織的東南互保活動。集中東南九省督撫的力量公然對抗朝廷。

慈禧見東南九省全部不奉詔,就一連給李鴻章拍了三份電報,催他儘快進京。並且,慈禧還在電報裡面給李鴻章官復原職,恢復了他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職務。

接到任命後,李鴻章還不是不動身。當時慈禧急眼了,又給李鴻章連拍四份電報,讓他馬上北上。

該督受恩深重,尤非諸大臣可比,豈能坐視大局艱危於不顧耶。著接奉此旨後,無論水陸,即刻起程。——(慈禧催促李鴻章進京之辭)

不過,李鴻章依然沒有前往北京的興趣。他回電給慈禧,說自己上了年紀,感冒加腹瀉,走不了,要請假20天。

連日盛署馳驅,感冒腹瀉,衰年孱軀,眠食俱廢,奮飛不能,徒增惶急。容俟調養稍愈,即由陸路前進。……擬懇聖慈賞假二十日,俾息殘喘。倘假內見愈,仍力疾趲程北上。——(李鴻章二次推脫之辭)

收到李鴻章這封密電後,慈禧憤怒了。不再催促李鴻章北上。愛幹什麼幹什麼吧,老孃離了你李鴻章,還不能掌控時局了?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然而事實證明,慈禧沒有李鴻章輔佐,她就是玩不轉。

庚子年八月,八國聯軍攻破北京,慈禧帶著光緒逃往西安。老婆子的臉丟光了。為了挽回局勢,慈禧再詔李鴻章進京。這一次李鴻章沒有再推脫。而是硬著頭皮進京,揹負罵名,簽署了《辛丑條約》。

李鴻章進京的時候,旗人對他的評價非常有意思:罵他是漢奸,可沒他又不成

所以說,人才在哪都是人才。像李鴻章這種能讓統治者離了他就玩不轉的人才,他被重新啟用是很正常的;而像翁同龢這種已經跟不上時代的人,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也不少。朝廷離了他,照樣玩的轉。所以他也就不可能再被啟用了。

大城公
2019-05-09

這條題不復雜,很簡單,是非功過,一目瞭然。

一,甲午戰敗,主要責任不在李鴻章

這場戰爭失敗,總得要有人承擔責任!最需要承擔責任的領導人,是光緒帝!是他在海軍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貿然開戰,導致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遼東半島被日本人佔領!

但是“法不加於至尊”,千錯萬錯不能錯在朕躬!那麼誰來承擔責任?第一個是海軍提督丁汝昌,光緒帝狠狠處罰他,抄家,死後不得下葬!第二個,是李鴻章,但李鴻章還有用,日本首相指定要李鴻章去簽約,所以李鴻章代表皇帝出賣土地和賠款,無論如何,也不得懲罰過份。

而海軍一直沒有拿到撥款購買炮彈,翁同龢做戶部尚書(財政部長),負有不可推卸責任!但光緒帝照顧師傅的面子,沒有處罰。

李鴻章後來被貶往廣東做總督。八國聯軍攻佔北京,還得請李鴻章外交斡旋,平息動亂。這樣慈禧和光緒才能鑾駕回京。

慈禧在回京途中,得知李鴻章病死了,也不禁失聲痛哭!國難當頭,痛失臺柱,時運不濟,前途未卜,焉能不悲?

慈禧太后是非常敬重、器重李鴻章的!李鴻章能打仗,能搞外交,能辦洋務,德高望重,而又忠心耿耿,這些情況慈禧是知道的!

二,翁同龢包藏禍心,謀國不忠

翁同龢是官場內鬥高手,在某些方面,其心可誅!

實情論之,用日本艦隊打垮北洋艦隊,從而整垮李鴻章,這麼一個構思,翁同龢有沒想過?他想過!所以他做戶部尚書,六年中不給北洋艦隊撥款買炮彈!他上任第一份奏章,就是請求暫停北洋水師購買新的裝備!

翁同龢當然有一百個理由,而真實目的是他與李鴻章有仇,要設法整倒李鴻章!所以,他是處處刁難北洋水師!

好了,甲午戰敗,李鴻章失勢,正合翁同龢的心意!只是要賠償日本人鉅款和割讓臺灣及澎湖列島,這是翁同龢沒想到的!

三,參與維新變法,發動政變,罪責難逃

甲午戰後,光緒帝的聲望跌到谷底!他輸得太慘了!慈禧不放權給他還好,一放權就打個大敗仗!全國官員和百姓誰不惱火?不明真相的紛紛臭罵李鴻章無能!知道真相的都鄙視皇帝是清阿斗!

所以光緒帝急於要找回臉面,同時要轉移國人視線!這時候翁同龢推薦康有為等人,鼓吹改革,維新!

翁同龢在維新變法運動中,扮演什麼角色?用康有為的話說:翁同龢是中國維新變法的第一導師!

這場空嘮嘮只發空頭支票沒啥實用的百日維新運動,因為遭到守舊大臣的反對,康有為等人竟然膽大包天,謀求政變,想調兵逼宮,扳倒慈禧!

真是狗急跳牆了!袁世凱告密,慈禧一反手,將光緒帝囚禁,將維新派成員捉拿斬殺!翁同龢作為光緒帝的師傅,是維新派的支持者,又是“第一導師”,他當然要負責任!

所以,新帳、舊帳一起算,翁同龢都是在劫難逃!

況且光緒帝被囚禁,什麼帝黨維新派全作鳥獸散!翁同龢還有什麼值得慈禧留戀的?當然一聲令下將他徹底踢出官場了!

康有為一夥涉嫌謀反,逼宮,罪名大了!作為忠實支持者的翁同龢,怎麼逃脫干係?

慈禧還算寬容,只是將翁同龢革職,永不錄用!連發配充軍都免了。

隨著晚清史料進一步公開,翁同龢留給人們的印象,就是“窩裡鬥高手”。他做官,雖然文才出眾,為官清廉,但政績平平,比起李鴻章、張之洞等人,那是差遠了!但他的書法寫得不錯,可惜這些與國計民生沒啥實際意義。

大城公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草藥治療癌瘤學科20年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海研会
2019-10-16

謝謝邀請!

李鴻章和翁同龢,是清末政治大舞臺上的一對老冤家,二人政治生涯中,都曾經歷過被褫奪職務的遭遇,之所以之後李鴻章可以捲土重來,而翁同龢卻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主要原因在於兩點。

首先是二人被革職的緣由,以及所受的革職處分不同。

李鴻章被革職的事件,發生於1894年11月,原因是甲午戰局潰敗,作為主管北洋軍務的大臣,李鴻章必須要拉出來打板子。不過因為清王朝中央也明白,當時在前敵作戰仍然需要李鴻章統御北洋前敵軍隊拼命,所以當時對李鴻章的處理其實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具體給李鴻章的處分是“革職留任,摘去頂戴”,即官職免了,但是所主管的工作仍要負責繼續去做,其實是“以觀後效”的意思。隨後不久,因為甲午戰局惡化,清王朝中央決定向日本求和,選定李鴻章為講和大臣,旋即把李鴻章之前所受的處分一股腦全部勾銷,李鴻章就此重新翻身。在辦理完馬關議和後,因為講和有功,李鴻章後來又被任命入閣辦事,最後官至督辦政務大臣,署總理外務部。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李鴻章的特點是務實,勇於任事。喜歡抓實際工作,水平高不高暫且不說,但是敢於擔責任,慈禧太后可不就喜歡這樣的能臣)

而翁同龢被革職的事情則比較嚴重,發生於1898年6月15日,緣由非常簡單,即不合君心,不對皇帝的胃口,而且和皇帝辯論時,居然流露出狂悖情狀。對翁同龢的處分也比李鴻章嚴厲得多,當初李鴻章的處理是“革職留任”,雖然革職了,但是留了個“留任”作為臺階。而對翁同龢的處理決定,則是“開缺回籍”,即開除回老家,這其實宣告了翁同龢政治生命的完結,沒有絲毫的餘地。

其次,則關係到二人的政治站隊的問題。

中國古諺雲,朝中無人莫作官,在封建時代,要當好官員,必須要有堅實的靠山背景。對於李鴻章、翁同龢這類清王朝的高官來說,位置穩不穩,一方面依靠政績和能力,而更多要依靠政治站隊和總後臺硬不硬。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翁同龢最大的悲劇,是被自己忠心跟隨的皇帝一腳踹開。當光緒已有自己的政治主見時,翁同龢還擺出一副帝師的老架子去教導皇帝,皇帝不罵他狂悖才怪)

眾所周知,李鴻章和翁同龢,一屬後黨,一屬帝黨,即分別站隊在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一邊。帝黨、後黨在甲午戰爭之後的爭鬥日趨表面化,乃至有水火不容之勢。

作為王朝大政治環境下的官員,李鴻章、翁同龢能否站得住腳,首先要看自己能否得到後臺大靠山的力挺。甲午戰爭中,李鴻章儘管被革職留任,但是慈禧太后對其仍極為看重依賴,到了甲午戰後,依然被慈禧太后視作柱國依靠,所以其政治人生善始善終。

而翁同龢就不一樣,有自我找死的成份在內,翁同龢是光緒皇帝的帝師,早在光緒帝幼年,翁同龢就開始教導這位皇帝學生,據說二人有深厚的師生感情,光緒帝的三觀也很大程度上受了翁同龢的影響。此後,翁同龢對於光緒帝是力挺的態度,極力擁戴、維護君權。但要命的是,到了1898年,光緒帝對翁同龢的那套政治理念漸漸有厭煩的態度,而光緒對梁啟超等新銳激進的維新變法思想感了興趣。本就有失勢趨勢的翁同龢不自知,在這種環境下,每每在皇帝面前對維新變法思想表示出不贊成,最終把自己的總後臺給惹惱了,被光緒皇帝下令開缺回籍。

翁同龢自己失去了政治靠山,被自己忠心跟隨的光緒帝一腳踹飛,本就是非常悽慘的事情。又加上隨後不久,百日維新失敗,光緒帝被慈禧太后摁倒,帝黨稀里嘩啦大崩塌。此時,就算光緒帝良心發現,想要重新破格啟用自己的老師,也已經沒有任何可能性了。

刚日读史
2019-05-09

翁同龢就咸豐六年的狀元,在鹹、同、光三朝累任高官。

他與他父親翁心存是兩朝帝師,翁家乃是詩書簪纓之家,時稱“一門四進士、父子大學士”

翁同龢和李鴻章有很深的過節。咸豐九年,翁的哥哥翁同書為安徽巡撫,中了捻軍之計,導致數座城池失守。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李鴻章具折彈劾翁同書,導至翁同書流放,病死西北。翁同龢從此對李鴻章 “徇私報復,傾陷排擠,無所不用其極”。

翁同龢和李鴻章政見更是大大不同,翁為清流派領袖,支持光緒革新;李鴻章則是後黨重臣,他們之間的分歧,實質上是帝、後兩黨之爭。

翁同龢為官多年,政績斐然,最著名的是平反楊乃武與小白菜的冤案,支持盛宣懷創辦中國通商銀行,向光緒推薦康梁等維新派人士,是戊戌變法的推手之一。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光緒二十四年,恭親王病重,光緒探視時,恭親王推薦李鴻章、張之洞、榮祿幾人可以重用,但提出翁同龢 “居心叵測,並及怙權”。

並對光緒留下遺言:

“皇上若重用翁同龢,便是聚九州之鐵,亦不能鑄此大錯!”

為什麼以會識人著稱的恭親王奕訢對翁同龢如此反感?

甲午海戰前,翁同龢出自對清朝海軍力量的自信,極力主戰。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翁同龢雖然屬於帝黨,但城府頗深,極擅權謀,因與李鴻章不和,身為大清戶部尚書,居然六年不給北洋水師撥款更新裝備,致使甲午一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翁同龢掐著李鴻章的脖子,至少是導致北洋水師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甲午敗後,翁同龢千方百計逃避責任,將失敗的原因推到李鴻章的頭上,認為李接戰不力,甚至提議將其斬首。

此外還稱慈禧太后修頤和園挪用了海軍軍費,其實北洋水師多年未添寸艦,完全是翁同龢等人裁撤相關經費的結果,他竟然敢把汙水潑到慈禧的頭上,可真是老糊塗了。

另外,此時的光緒,正是寵信康有為等維新黨的時候,翁同龢為了爭寵,向光緒進康梁等人的讒言,而之前康梁又是他推薦給光緒的,光緒對翁的這種做法非常反感。

看到光緒不聽自己的話,這個以帝師自居的老頭,對光緒出言不遜,居然敢當面頂撞光緒,還拿著硯臺砸光緒,可謂狂妄之極。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光緒忍無可忍,將他一擼到底,永不敘用

而李鴻章不一樣。李鴻章雖然要對甲午戰敗負責,要對簽訂《馬關條約》負責,但這並不是他一個人的錯,慈禧也明白這一點,罷免他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職務,只是迫於輿論壓力,還給李鴻章留下大學士的頭銜。

李鴻章在當時數於“一專多能”型選手。他不但指揮北洋水師,還是北洋大臣,另外總管大清的外交。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大清的洋務運動和外交真的離不開他,洋人也只認他。堂堂大清,少了李鴻章還真的在外國人面前玩不轉。

所以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時,李鴻章再次被委以“全權大臣”,升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也有人說,翁同龢滾蛋,是慈禧和光緒達成的協議,只要光緒罷免翁同龢,慈禧便同意光緒變法。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因為翁同龢是帝黨領袖,他走了,光緒便再怎麼弄也飛不出慈禧的手心。

這種說法也有一定道理,具體是不是真實的,還要考證才知道。

參考資料:《中國海軍大事記》、《清史稿》 作者:

歪眼小史工作室 馮生

历史宝藏
2019-05-12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翁同龢和李鴻章都是晚清重臣,一個坐鎮中央,官居戶部尚書,一個是淮軍的創建者,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翁同龢像

這兩位被罷官都發生在甲午戰爭之後,李鴻章因為甲午戰敗且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遭到了國人一陣痛罵,大呼其“賣國賊”。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李鴻章像

李鴻章成了清廷的替罪羔羊,丟掉了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戊戌變法前銳意革新的光緒皇帝與保守老氣的老師翁同龢關係已大不如前,以前很多人認為罷翁同龢是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後黨打擊帝黨的前奏,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罷黜翁同龢也是光緒皇帝自己的意思。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翁同龢畫像

第一次罷黜翁同龢過後,光緒皇帝再次下發詔書,說道“前令其開缺回籍。實不足以蔽辜。翁同龢著即行革職。永不敘用。交地方官嚴加管束。不準滋生事端。以為大臣居心險詐者戒。”,這一次,光緒皇帝是鐵了心的要罷黜翁同龢,因此對其“永不敘用”。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李鴻章像

在晚清,大臣犯錯丟官都是很常見的事情,但大多數都能在後來繼續啟用,比如楊乃武與小白菜案件中犯錯的浙江巡撫楊昌濬,擅自簽訂賣國條約的出使俄國欽差大臣崇厚等等。李鴻章也屬於這一類,翁同龢卻被永不敘用,徹底告別了官場。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李鴻章像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卻被連根拔起,究其根本,還在於實力問題。沒了翁同龢,還可以找到另外一個翁同龢,但沒有了李鴻章,誰能頂上?

湘軍將領比如左宗棠不可能,因為朝廷持湘淮兩系互相牽制的態度,一貫如此,淮系裡面沈葆楨威望較高,且有自己的勢力,但死的早。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电视剧里看历史
2019-05-12

誠邀,如題。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職場如官場,某種意義上來說職場也是專制制度,老闆決定一切,因為公司畢竟是老闆自己的。對於出入職場的新人而來,多看史書,瞭解官場的那些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那麼問題來了,在清末之時,李鴻章和翁同龢同為柱國大臣,為何李鴻章能夠屹立不倒而翁同龢卻輕易被罷官呢?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翁同龢和李鴻章

翁同龢是光緒的帝師,咸豐六年的狀元,作為科舉出身,翁同龢一度排斥洋務運動,極為守舊,歷任大清工部尚書,戶部尚書,軍機大臣,是早期守舊派的代表。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李鴻章不用多說,大家都已經十分熟悉了,與翁同龢不同,李鴻章一開始就非常傾向於學習西方先進武器,北洋艦隊就是其一手創立的,後來李鴻章更是慈禧的滅火隊長,多次代表清政府與列強和談,是大清真正的柱子。

之所以李鴻章能夠在罷官之後從新站起來,其實這也與他出色的能力有關

李鴻章既非滿人更非皇族,慈禧能這麼偏愛他肯定不是因為血緣關係,實際上李鴻章是憑藉自己的能力屹立不倒的。與翁同龢相比,李鴻章顯然更有時代眼光,在其為了鞏固海防建立北洋的時候,時任戶部尚書的翁同龢居然為了孔孟之道(說白了不想花錢)大砍李鴻章的經費,差點沒把老李給氣得拿把刀就衝上朝。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在大清末年,少了翁同龢可以,少了李鴻章不行!

李鴻章是真的能挽救大清於危難,無論是八國聯軍侵華還是甲午海戰,當朝廷快要滅亡的時候,站出來與洋人談判的,還是李鴻章!說白了,李鴻章就是清朝的救命符,而翁同龢呢?除了四書五經啥也不會,這樣的人在近代早就落伍了。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瓦尔登的船夫
2019-04-04

晚晴對李鴻章有剛需,對翁同龢可有可無。


晚清內憂外患需要能臣

清王朝在走過200多年的歲月後,已經到了王朝末期,按照正常的套路,太平天國那會就該重新洗牌了,然後重新由漢人坐天下。只可惜帝國主義列強插手進來,尷尬的湘軍和晚清政府互相瞅了瞅,算了,先對付著過吧。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於是曾國藩裁了湘軍,安心給清政府守江山了,就好比將一個垂死病人送進ICU,各種插管子啥的,後來主治醫師換成了李鴻章,繼續為這位病人“縫縫補補”。不論是軍事,還是外交,以及國內的經濟改革,沒有哪件事是不需要李鴻章操心的,而且件件都是頭疼難辦的事情。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一般人真心來不了,整個晚清朝廷,已經很難找出第二個人了。所以李鴻章幾次被打倒,當朝廷再次遇到困局後,又不得不再次啟用李鴻章。真心不知道是李的幸運還是不幸!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反觀翁同龢,簡直集結了幾千年來中國文人的所有缺點!民族大義面前,因私廢公,做事情一攤手,罵人甩鍋一個頂倆。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伊洛河畔看春秋
2019-11-28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東山再起,翁同龢一蹶不振的原因就是一句話:“李中堂有真本領,翁司農是假正經”。

世人常說“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

李鴻章原為湘軍幕府賓客,出身並不高貴,但是通過洋務運動的努力,在反對聲中幹了許多實事,成為國家的棟樑,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步,也奠定了自己的地位。朝中事務,李鴻章僅僅是文華殿大學士,由於常年在外封疆,並不影響中央決策。但是他以直隸總督兼任北洋大臣,第一封疆大吏。

翁同龢以文獲得帝寵愛,是一個賣弄嘴皮子的秀才,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