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研究食用菌30載年入50萬 培養徒弟上千人
夫妻研究食用菌30載年入50萬 培養徒弟上千人
夫妻研究食用菌30載年入50萬 培養徒弟上千人
夫妻研究食用菌30載年入50萬 培養徒弟上千人
夫妻研究食用菌30載年入50萬 培養徒弟上千人
夫妻研究食用菌30載年入50萬 培養徒弟上千人
夫妻研究食用菌30載年入50萬 培養徒弟上千人
夫妻研究食用菌30載年入50萬 培養徒弟上千人
夫妻研究食用菌30載年入50萬 培養徒弟上千人
夫妻研究食用菌30載年入50萬 培養徒弟上千人
夫妻研究食用菌30載年入50萬 培養徒弟上千人
日照新圖
1/10 2017年4月7日,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閆莊鎮大長安坡村的長安珍稀食用菌生產基地,丁元棟和妻子崔秀雲正在忙著採摘蘑菇。今年54歲的丁元棟和55歲的妻子崔秀雲是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城陽鎮前西關村人。夫妻兩人痴心研究食用菌栽培技術30餘年,培養徒弟1000餘人,使他們走上了致富路。
2/10 丁元棟說,他高中畢業後,因為非常喜歡栽培,所以就開始研究食用菌栽培技術。從1983年開始他從報紙、書籍上查閱各類食用菌栽培技術,並報名參加了食用菌函授學習,通過一段時間的試驗和摸索,就逐步掌握了食用菌的栽培技術。圖為丁元棟在搬一袋棉籽皮,準備裝菌棒。
3/10 掌握了食用菌的栽培技術後,丁元棟就開始生產並銷售食用菌種。丁元棟介紹,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菌種是用罐頭瓶子盛裝的。那時候因為生產能力有限,每天早上來買菌種的人,把他家門口圍得滿滿的,像趕大集一樣,都得排隊購買。圖為丁元棟夫妻兩人在裝菌棒。
4/10 丁元棟介紹,1988年他和妻子結婚的時候,家裡經濟條件一般,家用電器只有一個電燈炮,最值錢的就是一輛破自行車。因為有食用菌栽培技術,夫妻兩人堅信,只要靠勤勞的雙手,就一定能過上好日子。圖為夫妻兩人在採摘榆黃菇。
5/10 結婚後,丁元棟和妻子崔秀雲起早貪黑的繼續研究食用菌栽培技術,夫唱婦隨,他們一邊栽培平菇、金針菇等食用菌,一邊生產銷售菌種、棉籽皮等菌用物資,並一邊培養徒弟。不管是誰來學習,他都免費傳授栽培技術。圖為夫妻兩人在採摘榆黃菇。
6/10 30多年來,在莒縣縣城周邊地區、臨沂、沂水、青島、濰坊、日照等地,許多人慕名而來學習食用菌栽培技術。丁元棟說,還有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的人都前來學習。還有人將他的技術帶出了國門,在哈薩克斯坦落了腳。他生產的菌種也供不應求。圖為丁元棟在採摘榆黃菇。
7/10 栽培食用菌,雖然是個技術活,但也是體力活。丁元棟說,前些年,他每天在生產基地忙碌著,生產菌種、為大棚控溫、採摘蘑菇、上市場批發,晚上忙到夜裡一兩點,凌晨三點左右就得起來裝車,上市場批發蘑菇,每天只能睡一個多小時。圖為丁元棟在展示剛剛採摘的猴頭菇。
8/10 現在,雖然安裝了鍋爐進行大棚控溫,但是多年養成的習慣,加上生在基地裡的活多,他乾點這個,乾點那個的,平時晚上11點前也從沒有睡過覺。丁元棟說,幹這個活雖然掙錢還可以,但是太累了,他現在兩個孩子,一個女兒大學畢業後,在醫院工作。一個兒子現在正學習洗車修理,他都不想讓孩子們學這個技術。圖為夫妻兩人在採摘榆黃菇。
9/10 前幾年,當地一家食用菌研究所,高薪聘請他去任職,他婉言謝絕。丁元棟說他不喜歡拘束的工作環境,現在他和妻子兩個人,一邊生產銷售菌種,一邊生產平菇、榆黃菇、猴頭菇等菌類,雖然辛苦些,但是日子過得幸福美滿。圖為夫妻兩人在採摘榆黃菇。
10/10 丁元棟介紹,他的生產基地佔地十三畝,共七個大棚,—年生產食用菌20餘萬斤,銷售收入50餘萬元。圖為丁元棟展示他栽培的靈芝。
2017-04-11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