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紅樓夢》真的沒有87版《紅樓夢》的藝術水平高麼?

有87版《紅樓夢》珠玉在前,新版《紅樓夢》上映之後飽受爭議,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先入為主的原因導致這種現象的呢?新版《紅樓夢》真的沒有87版《紅樓夢》的藝術水平高麼?
新版《紅樓夢》真的沒有87版《紅樓夢》的藝術水平高麼?
新版《紅樓夢》真的沒有87版《紅樓夢》的藝術水平高麼?
新版《紅樓夢》真的沒有87版《紅樓夢》的藝術水平高麼?
3 個回答
冰壶万花筒
2017-06-14

那還用說嗎?新版那叫《紅樓夢》嗎?簡直是糟蹋藝術,從演員演技到化妝造型到場景設計沒有一項符合曹雪芹筆下描述的內容!新版開拍之前曾經在電視臺直播大規模選美,當時真是聲勢浩大,美女如雲!可惜到最後開演後卻沒有幾個當時競選上的美女,真有“狸貓換太子”的感覺,箇中玄機只有導演知道!要說新版的價值,就是它反襯出了87版《紅樓夢》的藝術魅力!

见微而知著
2017-06-14


新版《紅樓夢》真的沒有87版《紅樓夢》的藝術水平高麼?

鄧雲鄉先生是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民俗指導,曾寫過一本《紅樓夢憶》,回憶了拍攝過程中的所見所聞。看了以後就知道87版的經典是很難超越的了。下面摘幾段:

(1) 培訓

甲子四月初五日立夏,黃昏後,與周嶺兄等閒步圓明園廢址林莽間,漫談燒因故事。餘道及那拉氏杖殺漢官人四春慘狀,相與太息者久之。不覺瞑色四合,新月歐殘,夜已閾矣。因譜《摸魚兒》志之。   從這小序中,讀者可以約略想見當時的情景。這裡不妨再細說幾句。招待所中住了幾天,講了幾次課,和學員們十分熟悉了’很快形成一種習慣。鄖早晚之間.一同去圓明園舊址的荒僻小徑上去散步 或是邊秀邊談,或是立在那裡閒聊。環境、季節那樣好,大家又有著共同興趣,而又沒有任何拘束,走如古人說的‘四類具、二難並”,所以談起來,特別有興趣。不過這種閒談,大多是她們提問、引頭,而由我來談。聯繫眼前的廢園,那還是談圓明園的話題最多。由國的被焚燬,談到西太后那拉氏,又由那拉氏談到宮中情況,各種制度、禮儀等等。我當時也有意多談一些這方面的情況,意在給她們一些啟發,喚起她們的想象──甚至可說是種種幻想,這對演好《紅樓夢》中的隨便哪個角色,都是十分有意義的。   《小序》所說之“夜話”,參加者除周嶺見外,記得尚有哈爾濱姑娘、後來演夏金桂十分成功的楊曉玲,後來一直做場記的李曼。還有兩三位是誰記不清了,散步回來,立定在“大水法”殘石邊,聽我講說故事,主要講“四春”故事。   清代宮中不能有漢人嬪妃,但清代宮庭從清初即從江南蘇州、揚州購買女子。圓明園中一般可以不按宮中規矩,所以圓明園中有漢女宮人。咸豐皇帝奕濘最寵愛四個漢女,分居四大景之一。居“摟雲開月”者名“牡丹春”,居“杏花春館”者名“杏花春”,居“武陵春色”者名“武陵春”。另有“海棠春”園冊無名。當時宮中號稱“四春”,均系供奕濘玩弄躁據之漢女。據傳後來“四春”都被那位氏活活杖殺……聽者動容,談者忘倦,不覺夜已深矣。回室便填了這首《摸魚兒》,詞雲:   立斜陽,廢池嘉樹,閒將風月評說。惜春光景,丁香花下,多少落英如雪。眉樣月,暮然見,一痕曾照殘宮閣。西山清絕,嫵媚更無言,朝朝暮暮,相見應難別。 前朝事,戎馬俊格火烈,霓裳頃刻消歇,雕雲按月開明鏡,腸斷統年華髮。傷碧血,夜闌處,水邊似聽人嗚咽。摩挲斷碣,剩未了情,尋思他日,再看野花發。

(2) 服裝

臨上火車前,我特地約了胡文彬兄和服裝設計師史延芹同志和司機同志,在新僑飯店吃了頓便飯。因為我住在圓明園,他們都在城裡。我在京期間,一直沒有很好敘談過。想在這裡一邊吃飯,一邊好好談談。再有這裡離火車站近,吃完飯正好上車。就是說一舉數得。   大家談論的中心,集中在服裝設計上。我想《紅樓夢》中的人物造型,服裝是一個大問題。紗的、單的、夾的、棉的、皮的、家常的、出客的、喜慶的、辦喪事穿的、有品位的、沒有品位的、主子的、奴才的、綢的、緞的、鑲邊的、刺繡的、繹絲的……名目繁多,數不勝數。而《紅樓夢》又是一部不標明故事朝代的書(寫書時代雖然明確,而故事中卻對此點十分隱晦),在服裝描寫上,也明顯地看出其用心。寫王爺服裝“白管纓銀翅王帽”,全是犁園妝束;寫有品位的,則是“按品大妝”,一筆帶過;只有寫到姑娘們、丫頭們這群女孩子的服妝。才十分細緻,衣裙楚楚,代表了作者當時生活中的服裝。   《紅樓夢》電視劇在歷史背景上,要求的明清之間,服裝設計便按此要求製作。總的是突破戲劇框框,作出“活生生”的服裝,要生活化、要美、要華麗,能夠顯示出《紅樓夢》的風格。

(3) 道具

黛玉北上,《紅樓夢》原書中寫著:“登舟而去”。一條船還不夠,原書又寫:“雨村另有船隻。”這樣,就得兩條船。   這是一大一小兩條木船。大的全長有三丈多,小的長有兩丈多。《紅樓夢》時代,江河上行走的船,大體可分這麼幾類:糧船、貨船、官船、漁船、畫舫、舢舨等。長途載客的是“官船”。官船有大有j、,但一律都有艙房,乘客起居坐臥,十分方便。現在老式木船,載貨的、捕魚的還可找到;專為坐人的官船,現在沒有了。黛玉北上的船,是用條老式木貨船改裝的。黛玉坐的那條大船,改裝了前艙。前艙中陳設了傢俱、書桌、書架、椅子、繡墩等等。前艙有門通後艙,如果是真船,自然後艙也有眠床、箱籠。但這是拍電視,只拍前艙的鏡頭,不拍後艙,所以後艙沒有改裝。   船頭像廊子一樣,有一小卷棚。開頭油漆時,朱欄碧窗,十分漂亮,但不合劇情要求,因為弄成畫舫了。王扶林導演讓美工同志給改過來,全部改刷車莽漆,並適當作舊一些,這樣才象長途行旅的“官船”。   兩旁船窗,十分寬敞,可以自由開合,十分方便。但是舊時女眷乘船,不宜讓外面看到船裡,因而掛竹簾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提出必須掛上簾子。而且從拍電視的藝術氣氛、美學角度構思掛簾子,大有好處。古詩中“朱簾暮卷西山雨”、“水晶簾下看梳頭”、“更無人處簾垂地”……東方美的藝術氣氛,詩情畫意,在簾子上大有講究,現在黛玉在船上竹簾前的鏡頭,就十分有畫意。可惜簾子不夠精美,是太平縣竹器工藝廠所作的。太平大量出產竹子,卻不會作精美的竹簾──而且根本不作竹簾,這簾子還是勉強加工的。   如何表現是賈府的船呢?船頭上掛一隻官銜燈籠,便更加“官船官派”了。只是限於客觀的工藝水平,沒有能製造出更精美的官銜紗燈。不過這船也載黛玉北上了:波光帆影,渡頭落日,離人愁緒……都在畫面上出現了。   遺憾的是沒有能把運河特徵的鏡頭──如《話說運河》中東昌府碼頭繫纜繩的石樁補了進去。那樁上有歲月痕跡的“纜繩溝”,如果黛玉的船在那石樁上一系就好了。

(4) 選景

蘇州的園林,是舉世聞名的。但在園林中拍電視,尤其是旅遊旺季,那卻是十分困難的。著名園子如拙政園、獅子林、留園、虎丘等處,每天遊客都以萬計。虎丘春天,人多時可到三四萬人。在這些地方拍攝電視,不但費用可觀,就是那擁擠的遊客,拍攝時圍觀起來,秩序也很難維持。所以必須找到最理想的地方。   多虧了詩人、畫家王西野兄,他對吳下名園瞭如指掌,與園林局關係又極為密切,經營修復,多所諮詢籌劃。他建議我們避開大國找小園,避開熱園找冷園。這正與導演的意圖吻合,因為計劃來蘇州園林拍戲時,就想到這點。不能用熟園子、熟鏡頭,否則觀眾一看熒屏畫面,馬上會指出這是拙政園某處,這是獅子林某處……如此那就沒有《紅樓夢》中的大觀園了。因此必須找冷僻的、不大為人所知曉的小園子──這樣首先找到了“藝圃”。   “藝圃”是蘇州園林局新修復的一處別局風格的小園,在閻門裡一條安靜的深巷中。狹窄的石板深弄,是蘇州陌巷的特色。過去只有行人、小轎,本世紀前期,自然也走黃包車。但現在的汽車卻開不進去,拍戲時運送演員、道具、攝像機等物的汽車,只能停在弄堂口上,大家拿著工具走進去。   “藝圃”歷史上的主人,是十分有名的──這裡是明代吳門畫派大名鼎鼎的畫家文徵明的故居。由於年代久遠,經歷明、清及近代,早已幾經滄桑。雖然大體格局還在,但近若干年來,早已殘破不堪了。蘇州園林局為了保存吳下文物,特別撥了經費,加以修復。小園由三部份組成。一座以大水樹為主的庭院,一流大水池,一座假山。水村軒窗全部開啟,俯視池水,面對假山,以池水做油、山態爽朗取勝,獨具風格,完全不同於吳下其他小園的幽連曲折。再者因為地處僻巷,新修之後,遊客並不多,只有附近市民,每日來大水檄茶座吃茶,其他遊者寥寥。紅劇組便選擇這裡拍了一組鏡頭:“蜂腰橋小紅遇賈芸”、“小紅遺帕”、“墜兒與賈芸談話”等等。   電視選景,景觀要曲折、要有層次。藝圃水面雖小,而水位很高;假山不大,而山腳沿水處高低石徑卻爽朗有致,又有層次。鏡頭打出去,既非一覽無餘,又非過份曲折,不能看透。這裡遠處一個月亮門,然後沿山石路錯落兩三個彎,就到了一個小石橋前,也就是“蜂腰橋”了。賈芸過去,小紅走來,正好眉目傳情……但現場使用時,實景總要加加工,才能更顯示意境。於是臨時在橋邊種了一株小柳樹,柳條搖曳,就顯出小紅姑娘穿花拂柳而來的形像了──少了它,便不行!
诗和遠方的田野
2017-06-14

難道你不這樣認為嗎?


新版《紅樓夢》真的沒有87版《紅樓夢》的藝術水平高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