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9門農家老手藝,大多數人見過4種,全部見過的人估計年近6旬了
這9門農家老手藝,大多數人見過4種,全部見過的人估計年近6旬了
這9門農家老手藝,大多數人見過4種,全部見過的人估計年近6旬了
這9門農家老手藝,大多數人見過4種,全部見過的人估計年近6旬了
這9門農家老手藝,大多數人見過4種,全部見過的人估計年近6旬了
這9門農家老手藝,大多數人見過4種,全部見過的人估計年近6旬了
這9門農家老手藝,大多數人見過4種,全部見過的人估計年近6旬了
這9門農家老手藝,大多數人見過4種,全部見過的人估計年近6旬了
這9門農家老手藝,大多數人見過4種,全部見過的人估計年近6旬了
這9門農家老手藝,大多數人見過4種,全部見過的人估計年近6旬了
城鄉掃描
1/9 嗨,朋友們好!我是頭條號“城鄉掃描”,感謝您點開閱讀我的圖文作品!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很多老手藝造就了很多行業狀元,可惜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那些曾經紅紅火火過的老手藝,也水落山丘,無人問津了。我這裡輯錄的9門老手藝,現在就很難覓其蹤影了。圖1:扎掃帚。盛產高梁的地方,很多農民會扎掃帚這門老手藝,所使用的材料就是高梁杆上面的部分,用麻繩捆紮。圖為山東農村一婦女在扎掃帚。(圖片來自東方IC)
2/9 圖2:製作的泥陶。在塑料製品還沒出現之前,因泥陶製品價格便宜,使用方便,人們燒水、做飯、就餐、飲水大部分用的是泥陶。泥陶的製作工藝複雜,特別是拉坯技術全憑手感操作,年輕人不願意學。加上泥陶製品利潤薄,因此從事泥陶製作的村民越來越少。現在已經很難見到這門老手藝了。圖為: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塔山鎮郭葛布村,一村民展示現場製作的泥陶。(圖片來自東方IC)
3/9 圖3:製作桿秤。桿秤是利用槓桿原理來稱質量的簡易衡器,由木製的帶有秤星的秤桿、金屬秤錘、提紐等組成。民間傳說,桿秤是魯班發明的,根據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桿秤上刻制13顆星花,定13兩為一斤;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添加“福祿壽”三星,正好十六星,改一斤為16兩。直到20世紀50年代,國家才實行度量衡單位改革,把秤制統一改為10 兩一斤。圖為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厲莊鎮譚湖村一老農在製作可秤三百斤的大秤。(圖片來自東方IC)
4/9 圖4:手工造紙。手工造紙的主要原料是麻類、樹皮、竹子和稻單。主要的生產工序有:泡料、煮料、洗料、晒白、打料、撈紙、榨乾、焙紙。手工紙按用途劃分為文化用紙、生產用紙、衛生用紙和祭祀用紙四個大類。手工造紙對環境有汙染,再加上機械化造紙很容易,因此這門老手藝,已經沒人做了。(圖片來自東方IC)
5/9 圖5:製作空竹。空竹屬於民間傳統玩具。典型的空竹有單輪和雙輪之分,雙輪的空竹形如腰鼓,單輪的空竹形如陀螺。因其輪內空心而有竹笛,故名“空竹”。空竹遊戲一般稱為抖空竹。圖為江蘇泰州,空竹非遺傳統老手藝人馬長喜,在泰州市區老街現場加工製作空竹。(圖片來自東方IC)
6/9 圖6:修雨傘。這門老手藝現在幾乎沒人做了,因為一把傘也就十幾元錢,一旦壞了,人們很少修理,重新買一把就是了。現在城裡已經找不到修傘的攤點,農村也很難見到走村串鄉的修傘人。圖為湖北黃岡市團風縣烏林老街一修傘老師傅,在給顧客修傘。老師傅說:如今買不到修傘的零件,他只能在外面把廢傘撿回來,拆開後當做零件再重新組裝。(圖片來自東方IC)
7/9 圖7:箍匠。箍匠舊時民間專門製作與修理日用木桶或木盆的工匠。因為箍匠製作的馬桶、腳盆、米桶、鍋蓋等傢什都以圓形為主,因此有的地方也把箍匠叫做圓作木匠。箍匠這門老手藝快失傳了,因為現在人們大多用塑料盆、鋁盆和不鏽鋼盆。(圖片來自東方IC)
8/9 圖8:扎染布製作。扎染布是我國曆史悠久的民間染色面料。織物染色前,按設計要求在不同部位用線紮緊,然後鬆開扎線,即得自然的暈色花紋。產品有匹色布、桌巾、門簾、服裝、民族包、帽子、手巾、圍巾、枕巾、床單等上百個品種。現在製作布匹的工藝很先進,這種手工製作扎染布的老手藝,已經不見了。(圖片來自東方IC)
9/9 圖9:手工素描畫像。這門老手藝目前還有少數人在做,特別是一些遊覽景區,還可見這類畫家的身影。不過由於手機照相功能先進,請人手工畫像的顧客已經不多了,少數人為了好玩,才請人畫像。“城鄉掃描”認為:這9門農家老手藝,大多數人見過4種,全部見過的人估計年近6旬了。讀者朋友們,你親自見過幾種呢?(圖片來自東方IC)
2018-10-2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