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3位烈士的老兵 孫輩全上了大學
一家3位烈士的老兵 孫輩全上了大學
一家3位烈士的老兵 孫輩全上了大學
一家3位烈士的老兵 孫輩全上了大學
一家3位烈士的老兵 孫輩全上了大學
一家3位烈士的老兵 孫輩全上了大學
一家3位烈士的老兵 孫輩全上了大學
一家3位烈士的老兵 孫輩全上了大學
一家3位烈士的老兵 孫輩全上了大學
陳榮攝影
1/8 郭文科,1925年1月出生於江蘇省丹徒縣大港鎮。1939年11月參加抗日遊擊隊後轉入新四軍警衛三團,在經過九死一生後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解放後被選入空軍58團任作戰股長,1950年在北京培訓期間有幸在天安門觀禮臺的最邊上目睹了國慶一週年閱兵式。同為新四軍的父親、弟弟、堂哥沒有他幸運,在抗日戰爭中他們均為國捐軀;他的許多陸軍戰友也沒有他幸運,許多人沒來得及換冬裝,就緊急開往朝鮮前線沒能回來。
2/8 趙桂芝是郭文科的同鄉,但他倆本來不是一個階級的。筆者曾聽郭文科對趙桂芝說“小時候我見過你”;“那時候你連我家的二門都進不去”,趙桂芝笑著回答。此一時也彼一時也。1955年當郭文科作為空軍大尉回家時,趙桂芝的家早由於戰亂一天不如一天了,不過房塌了還有三千瓦,家裡還是供她上了護士專科學校。經郭文科堂嫂的牽線,他們幸福地走到了一起。當時趙桂芝的許多同學都嫁給了兵哥哥,許多人沒畢業就跟著丈夫奔向四面八方。
3/8 本來郭文科在上海機場服役,但一聲令下調往臨汾12航校。趙桂芝無法在上海就業了,只好跟著丈夫在部隊做了管儲蓄的臨時工。雖然是臨時工但因為部隊幹部工資高,儲蓄的人多,因此她拿提成收入比正式工還高,所以她一直沒有轉正,到退休時沒有退休金才後悔沒有轉正。世事難料,人確實沒有前後眼。當時他們的收入很讓人羨慕,但家家都有難唸的經,郭文科家裡沒啥負擔,趙桂芝家裡的負擔可就重了。圖為1969年他們和三個子女合影。
4/8 郭文科僅有一個弟弟和妹妹,他稍微貼補一下就行了;趙桂芝不但要養活母親還要貼補姥姥等親人,他們家許多親戚都成份高在農村窮愁潦倒,她就儘自己的力量幫他們度過難關。每次回家,要從黃河茅津渡渡船到河南三門峽倒火車,然後火車到長江邊上後因為沒有大橋還要讓火車一節節坐上輪渡到南京,這樣七倒八倒沒有兩三天是到不了家的。儘管路途艱難,她每次回去還是大包袱小包袱連食油也要往家拿。圖為1974年底長子入伍時的全家福。
5/8 1968年之前郭文科在運城機場服役,當時的家屬區住房設施很完善。之後郭文科參與了永濟機場的復建的工作,機場的底子是日軍修的。當時是“先工作後生活”,部隊家屬區的房子都是乾打壘的窯洞。條件雖然艱苦,郭文科苦出身根本不覺得什麼;趙桂芝和自己的親戚們比起來,也算是天堂般的日子,所以他們都很適應。進入到80年代,他們的大兒子參軍後復員回到了工廠,二兒子和女兒經過插隊後也進了工廠。圖為1984年的全家福。
6/8 1986年,郭文科夫婦告老還鄉定居揚州。他們在山西生活了幾十年已經習慣了北方的生活,他們完全可以在北方落戶,但落葉歸根的傳統觀念讓他們還是回到了故鄉。剛回去的幾年,那時的空調和電暖氣不普及,夏天熱得在電扇下出汗,冬天冷得他們衣服穿得是裡三層外三層,住了幾年後才慢慢適應南方的氣候。他們退而不休,帶孫子又成了他們的重要工作,雖然很辛苦,但這天倫之樂是多少錢也買不來的。圖為1994年的部分家人合影。
7/8 郭文科夫婦回南方僅帶回了一個兒子,從此一家人團聚只能在每年的春節了。那些年春運期間回趟家可不是件輕鬆事,但在外地的兒女們沒有特殊事情幾乎年年回家團圓。郭文科離開山西后曾回到昔日服役30年的山西1次,和許多老戰友見面敘了敘舊;趙桂芝回去了4次,那邊的兒女她放不下,到那裡一住就是幾個月,做飯洗衣啥活都幹。進入到新千年之後,第三代的幾個孩子都上了大學,長孫在英國留學讀了碩士。圖為2002年的全家福。
8/8 2018年,94歲的郭文科在和病魔做了5個月的鬥爭後去世,在這期間組織和他的子女們都對他進行了無微不至地照顧。之後已87歲的趙桂芝在兒子精心照顧了一年多後,於今年5月來到西安女兒家生活。她自己都想不到又來到了北方生活。現在她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每天看看電視逗逗重外孫女其樂無窮。目前她是全家唯一見證新中國70週年的老人,經歷過戰亂的她最能體會到現在的幸福。#大國小家70年# #光陰的故事#
2019-08-1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