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為什麼要投江自殺?屈原不死就沒有端午節嗎?

6 個回答
春风浩瀚147371275
2019-06-07

自從楚國與秦國交戰戰敗後,楚懷王很是不甘心,於是他就想再次與齊國聯盟。這個時候,秦國的新國君秦昭襄王繼承了皇位,上位後秦昭襄王非常“友好”的給楚懷王謝了一封信。信上說相約楚懷王到武關(今陝西丹鳳縣),表示想要面對面的簽訂友好盟約。此時的楚國大夫是屈原,屈原極力的勸說楚懷王不要去,這必定是秦國的一個圈套,等著大王往裡鑽呢。

事實證明屈原說的是對的。楚懷王未聽屈原所勸執意要去武關。在剛一進入武關的那一刻,後路立刻被事先安排好的秦國士兵給截斷了。在楚懷王與秦昭襄王見面時,秦昭襄王逼迫楚懷王將楚國黔中地區割讓給秦國。楚懷王不同意,拒絕了秦昭襄王。然後就遭到了秦昭襄王的軟禁,並安排人去告知楚國,讓他們拿著土地過來贖他們的國君。當楚國大臣們得知楚懷王被秦昭襄王關押軟禁後,朝野上下十分氣憤,拒絕了秦國蠻橫無理的要求,並將趙國太子熊橫立為國君。熊橫被稱為楚頃襄王。

楚懷王被秦國關押了一年多,受盡了苦難與折磨。最終病死在秦國的土地上。楚國人因此非常憤怒,大夫屈原對此更是怒不可遏,他便勸楚頃襄王廣招人才遠離卑鄙小人,鼓勵將士,操練士兵,為楚懷王的死報仇雪恨。屈原的勸告不僅沒有奏效,反而卻引來了令尹子蘭與晉尚等人的不滿。他們這群人一旦有機會就會在楚頃襄王面前詆譭汙衊屈原。楚頃襄王聽信了他們的讒言,將屈原大夫的職位革去,放逐到湘南去。屈原無奈只好從命,到了湘南之後,屈原經常在汨羅江(今湖南省東北部)周邊徘徊,吟唱著悲傷的詩歌。

有一天,屈原正在汨羅江邊漫步,碰到一位漁夫。漁夫看見屈原很是驚訝,說道:“先生不是出國的大夫嗎?怎麼現在到了這步田地?”屈原無奈的說道:“我能成為現在這個樣子,是因為很多人都是骯髒的,而只有我是乾淨的;很多人都喝醉了,而唯獨我清醒”

公元前289那件五月初五這一天,屈原再也忍受不了如此屈辱的活著。於是他抱起一塊沉重的石頭,走到汨羅江選擇了跳江自殺。周邊的百姓們得知這個消息後,都著急忙慌的划著小船去救他。他們在汨羅江中打撈了很長時間,最終也沒有打撈到屈原的屍體。之前與屈原相遇的漁夫十分難過,於是他來到江邊,將裝在筒子裡的米撒向了汨羅江,表達了他對屈原的哀思。

在屈原跳江自殺的第二年五月初五,當地的百姓門想起了這是屈原跳江一週年的日子,他們將小船劃到汨羅江的江面上,將裝滿筒子的米撒到水中去祭祀他。後來人們將盛米的竹筒子改為粽子,然後將劃小船定為賽龍船。這種紀念屈原的行為漸漸成為了一種風俗。人們把每年的五月初五成為端午節,紀念屈原。

屈原生前寫下了很多優秀的詩篇,其中非常有名的《離騷》。這篇詩歌中指出屈原是如何的痛恨賣國小人,表達了屈原憂國憂民的心情,對楚國的一草一木一樹一花,都寄託了無限的深情。

老梁说历史
2019-06-07

這個問題,老樑有研究!

其實剛剛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老樑還覺得蠻有意思的,那麼既然這麼有意思,老樑就來給大家講講:到底屈原為什麼要投江自殺?屈原不死就沒有端午節嗎?

屈原為什麼要投江自殺?屈原不死就沒有端午節嗎?


首先來談談屈原跳江的原因,老樑總結有三大點,不對之處還請多多批評指教:

不被重視,憂而憤哉!

屈原是世界四大名人之一,所以說他的品格和節操可以說歷來都是被廣為稱讚的,而屈原的死也的確的十分的令人痛心!但是屈原之所以死,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他不受重視,許許多多正確的言論卻無法得到君主的認可甚至是越來越厭惡,以至於後來流放十餘年卻不得召見,作為一個正義感極強的政客,這個是屈原所不能忍受的。

因為小人的讒言,本來就不聰明的楚莊王是越來越糊塗了,而也正是因為公子蘭這群小人的作祟,甚至最後楚莊王自己的小命都丟了。而當這個楚頃襄王上位之後,屈原雖然很不喜歡,但是還是為了這個國家上書言事,希望可以聯合抗強秦的虎賁之君。可是這群小人早就看屈原這種“自命清高”的士大夫了,立馬去說壞話,說屈原這可是在說您老沒骨氣,不敢為先帝報仇呢大王,最後這個糊塗鬼一怒之下又將屈原給流放到了湖南洞庭湖那邊,這一流放就是十多年,憂憤的屈原終於在國破之時,跳河而死,這股抑鬱之氣,怕是隻有汨羅江才能承載吧。

屈原為什麼要投江自殺?屈原不死就沒有端午節嗎?


榮譽感強,視死如歸!

其實屈原完全是沒必要跳河呀?因為當時可以說完全沒有國界之分,當時很多的名人都是四處亂竄,一會這個國家效忠,一會那個國家投奔的,這都沒啥,甚至以屈原的名氣和才華,來到強秦之地豈不是更好!可惜,當時楚地之人都特別的怎麼說,說好聽點是榮譽感太強,難聽點就是不同變通比較死板,因為項羽當年的“無顏見江東父老”,遂以自盡江邊(著名的烏江自刎),從此這就成了楚地之人的驕傲了,並且他們都覺得項羽這種做法才是大丈夫所為!身為楚家子弟,寧死!不降!

屈原也是一樣,文人的骨氣,硬起來不弱於鋼鐵!寧為國死,不棄國逃!也正是因此,這才是我們心目中的那個屈原屈大夫!這才是我們中華男兒的氣概,我們民族的驕傲!

屈原為什麼要投江自殺?屈原不死就沒有端午節嗎?


愛國情感,實在太濃!

最後一個原因就更好理解了,屈原投江那天,強秦已是兵臨城下了!這個時候的屈原已經是一個

歲的老頭了,此時大將白起已經攻破楚國國都,這位花甲之年的老人不願看到自己的國民慘遭敵人殺戮,抱上一塊大石頭,於五月初五這天,沉江而下,文人風骨,歷久彌存!屈原一共活了62年,而其足足有30餘年是在流放之中,但是他毅然決然投江殉國,試問古往今來,能有幾人如他?敬哉,我屈原屈大夫!

屈原為什麼要投江自殺?屈原不死就沒有端午節嗎?

這就是屈原投江的幾個原因了,至於如果沒有屈原會不會有端午我就不知道了,不過我猜想,中華總還是會有一個英雄站出來的,不是屈原也會是別人,所以端午節應該還是會有的,對此,大家覺得呢?


前人功過,任人評說,以上便是老樑的看法了,不知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下方一起留言哦

論人文歷史那些事,且聽老樑為你一一道來。認認真真的原創,不搬運,不剽竊,喜歡文史類的朋友們關注我,一切去看看更有趣的世界吧!你的支持我最大的動力,謝謝!(圖片來源於網絡)手機碼點字真的是不容易,真心求點贊和關注,謝謝。

白溪釣客
2019-06-08

端午節始於遠古,主要是一種祭祀儀式。在屈原投汩羅江以前早已有之,自屈子以後便成為緬懷的之節,是因為一種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蘊。此日,也可以懷念吳國忠相伍員(字子胥,楚國貴族。因其父兄遭楚平王冤殺,逃離入吳,後得公子光重用,魚藏劍計殺吳王僚,助其登位,是為吳王闔閭。闔閭崩,其子繼位,乃吳王夫差也,聽伍子胥建議啟用孫武為帥。伍員、孫武擊敗楚將囊瓦,直入郢都,楚亡。伍子胥掘平王墓,鞭三百碎其屍,楚人無不掩面而泣!後,楚臣申包胥求救於秦,秦王不理,申包胥慟哭於秦庭七天七夜,終感動秦王出兵救楚,撼吳復楚。二胥皆楚臣,申公更清澄。屈平知有鑑,楚也實難存!)。還可以紀念孝女曹娥。

穿林入徑獨行遲,菊熟蘭芳仲夏時。

佇倚江欄江海念,愁臨故地故人思。

曹娥身去空餘孝,屈子魂歸好詠詩。

日暮舟停風漸寂,月明滄浪問誰知。

一一端午江行(閬水漁民白溪釣)


屈原為什麼要投江自殺?屈原不死就沒有端午節嗎?
屈原為什麼要投江自殺?屈原不死就沒有端午節嗎?
屈原為什麼要投江自殺?屈原不死就沒有端午節嗎?
屈原為什麼要投江自殺?屈原不死就沒有端午節嗎?
屈原為什麼要投江自殺?屈原不死就沒有端午節嗎?
屈原為什麼要投江自殺?屈原不死就沒有端午節嗎?
诗白词清
2019-06-07

1.楚國被秦國所破,被流放江漢的屈原知道消息後就悲憤投江殉國了。

2.經過考古學家們研究,如今已經可以確認端午節起源於古百越族龍圖騰崇拜的祭祀節日活動,龍舟是祭祀活動用具,粽子是祭品。

3.此外,端午節歷史名人在屈原之前便有介子推和伍子胥的端午紀念習俗先流傳。

4.近年來,經歷史學家、學者們(如胡適等)考據研究顯示,歷史上屈原此人是否真實存在很值得懷疑,新版教材上歷史名人篇已經把屈原刪去了。

5.綜上,可以確定的說,有沒有屈原,端午節都存在。

龙学创始人刘树成
2019-06-08

端午節是中國龍節

一一不是以屈原投江自盡立的節日

端午節本意是商品交換成功、投票選舉競爭出的優勝者為名品丶擔任領導等內容的節日。有道德的人不看重交換獲勝成功丶當選的榮耀。屈原投江自盡,正是以死抗議不實行競爭勝出參加交換、票決的不民主社會,警醒人們:要懂得端五節的真意,不是以屈原投江自盡立的端午節。

因為,端午比屈原早得多。五月五,重五重龍,就會產生踢皮球的"二龍戲珠”,即“頭兒多相靠,龍多旱,廚師多了不做飯。”所以,要從兩個商品丶頭兒丶領導中交換丶票決(午馬)出一個,"端”正而不互相推靠的作風和搞宗派的思想。

傳統習俗可證:

1.吃粽子。"粽"(以"米"反“宗”派)子是勾股三角形,不看重包裝(草葉)錦衣職務。

2.賽龍舟競爭獲勝票決,大家沒二話。重五丶5的平方=3(競爭)的平方十4(規則)的平方=25、二(牛)十(雞)五(龍)。因此,《論語》說"割雞(十)焉用牛(二)刀"。所以要開平方,五(龍)=三(虎)加四(兎)<七(午馬)的端午。

3.端午節有門上掛艾葉(恰愛那)、吃雞肉(分割雞十為五)、門板上貼一對黃老虎(競爭)等傳統習俗。一句話,端午文化是中國和世界文化的中心、核心、好、行(中的意思)的"成"(古成字是“戊”中加“午")功方法。你自覺或不自覺地按端午的文化要求做了,就成功。否則就是一個失敗的人。

總之,我們每一個人辦事或教育後代,要分清過端午節與主觀意識,要知道其文化內涵:敢於競爭,靠交換票決端正人品和家庭與集體的社會風氣,才能成功。(文/劉樹成)

跪射俑
2019-06-07

端午節起源,除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還有如下起源的說法:

據考證,端午節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紀念春秋時的伍子胥,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下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兒子夫差繼位,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同意。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用讒言陷害子胥,夫差相信了。並且賜子胥寶劍,讓子胥自刎。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的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