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無不勝的帖木兒大帝,為何終身對明朝稱臣?

戰無不勝的帖木兒大帝,為何終身對明朝稱臣?
3 個回答
希纯小筑
2017-11-02

戰無不勝的帖木兒大帝,為何終身對明朝稱臣?

崛起於中亞的帖木兒大帝,曾被西方人稱為是世界的征服者。在其四十多年的戎馬生涯中,他橫掃了一切敵人。無論是蒙古人、波斯人、印度人、馬穆魯克亦或是新興的奧斯曼土耳其人,都不得不在帖木兒戰馬下俯首稱臣。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不可一世的雄主,卻終生向東邊的明朝納貢稱臣。即使他在晚年率領二十萬大軍東征大明,也未能改變其作為明朝臣屬的事實。然而到底是什麼,讓戰無不勝的帖木兒嚮明朝屈膝納貢。這般作態,是否真如許多人所說,是麻痺大明的計策。

帖木兒曾因恐懼而嚮明朝稱臣

比較明朝和帖木兒帝國,我們會發現兩者幾乎建立於同時。1368年,朱元璋派遣徐達率領大軍北伐,並且輕而易舉地逐走了蒙元勢力。經過數年的經略,明軍幾乎將蒙古勢力全部放逐於長城以北。同時明軍向西佔領了瓜州、沙州,控制了河西隴右全境,不僅隔絕了蒙古與藏人的聯繫,同時也與漢唐舊土——西域建立了聯繫。此時的西域仍是蒙古人的天下,但已由統一的察合臺汗國,分裂為相互割據的小國。其中,便包括帖木兒的國度。

戰無不勝的帖木兒大帝,為何終身對明朝稱臣?

帖木兒是蒙古化的突厥人,在明朝建立時,還只是個羽翼未豐的小角色。1360年,帖木兒曾出兵幫助過東察合臺汗國的禿黑魯帖木兒汗,並且因功被任命為碣石地區的監察官。當明朝驅逐胡元,恢復中華後,西域諸蒙古封建主震怖不已,紛紛嚮明朝稱臣納貢,其中便包括帖木兒。

此時的帖木兒之所以會對明朝稱臣,完全是出於對這個龐然大物的恐懼。畢竟強鄰如敵,雖然明朝並無經略西域的計劃,但是其兵威仍讓帖木兒恐懼不已。此外,帖木兒在當時還面臨東察合臺汗國哈馬魯丁的挑戰。1373到1375年,哈馬魯丁攻陷了帖木兒的多個城市,讓跛豪帖木兒陷入焦頭爛額之中。此後,帖木兒與哈馬魯丁展開了長達22年的拉鋸戰,直到1390年才將其消滅。在此期間,帖木兒和哈馬魯丁爭相討好大明,唯恐明朝的天平倒向另一方。

1387年,也就是洪武二十年,帖木兒派滿剌哈非思朝見朱元璋,並進貢馬匹和兵器。帖木兒“識抬舉”的行為讓朱元璋很高興,對他非常有好感。1388年,藍玉在捕魚兒海大敗殘餘的北元勢力,並且解救了被北元擄掠的數百名撒馬爾罕(當時帖木兒汗國的首府)商人。朱元璋大筆一揮,將這些商人放回故國,以顯示對帖木兒“恭順”的嘉獎。此後,帖木兒向大明遣使不斷。其中在1394年,帖木兒還向朱元璋呈上一篇恭順到肉麻的文章:

戰無不勝的帖木兒大帝,為何終身對明朝稱臣?

朱元璋

恭惟大明大皇帝,受天明命,統一四海,仁德洪布,恩養庶類。萬國欣仰,鹹知上天欲平治天下,特命皇帝出膺運數,為億兆之主,光明廣大,昭若天鏡,無有遠邇,鹹照臨之。臣帖木兒,僻在萬里之外,恭聞至德寬大,超越萬古,自古所無之福,皇帝皆有之,所未服之國,皇帝皆服之。遠方絕域昏昧之地,皆清明之。老者無不安樂,少者無不長遂,善者無不蒙福,惡者無不知懼。今又特蒙施恩遠國,凡商賈之來中國,使觀覽都邑城池,富貴雄壯,如出昏暗之中,忽睹天日,何幸如之!又承敕書恩撫勞問,使站驛相通,道路無壅,遠國之人,鹹得其濟。欽仰聖心,如照世之杯,使臣心豁然光明。臣國中部落,聞茲德音,歡舞感戴,臣無以報恩,惟仰頌祝,福壽如天地,永永無極。

帖木兒在此文中,明顯是以藩屬國的口吻嚮明朝上表。在此時,帖木兒汗國的實力雖然已經今昔非比,但帖木兒的軍事重心還在西方。出於貿易和國家安全需要,帖木兒必須與明朝保持了良好的關係。

一開始,帖木兒對明朝使節待之殊遇,高於其他任何國家的使臣。使臣們不僅能得到熱情的迎接,還可以受到好酒好菜的招待。在覲見帖木兒時,明朝使臣們還可坐落於其御座的右方,並以此來顯示對明朝的格外尊重。而其他國家使臣,都必須落於明朝使節的下座。

帖木兒的”恭順“逐漸向麻痺大明轉換

帖木兒不斷與明朝維持良好的關係,使得他免除了後顧之憂,得以專心攻略西方。帖木兒此人用兵如神,且在軍中威望極高,所以在歷次戰爭中戰無不勝。很快,帖木兒的突厥——蒙古鐵騎橫掃了整個歐亞大陸,欽察汗國、伊兒汗國、馬穆魯克以及土耳其紛紛在帖木兒面前敗下陣來,成為他的屬臣。而帖木兒的大軍,也隨著戰爭而不斷壯大起來。帖木兒極善於吸收其所擊敗軍隊中的精華,他除了組織傳統的弓騎兵部隊外,還著力於建設精銳的步兵團,同時大象、火器以及各類攻城武器也逐漸加入了帖木兒的軍隊。到了14世紀末尾,帖木兒已經成為一個難以戰勝的怪物。

1402年,帖木兒的武功達到了頂峰,他在安卡拉會戰中大敗奧斯曼土耳其軍隊,並且俘虜了被稱為“閃電”的土耳其蘇丹巴耶濟德。要知道,巴耶濟德在不久前剛剛擊敗了歐洲騎士聯軍,正處於事業上的巔峰。然而帖木兒的出現,讓巴耶濟德的傳奇戛然而止。

戰無不勝的帖木兒大帝,為何終身對明朝稱臣?

巴耶濟德

相比於蒸蒸日上的帖木兒帝國,大明王朝正在不斷的政治內耗中消磨自己的實力。朱元璋首先將自己能征慣戰的名將消滅個大半,建文帝朱允炆又和燕王朱棣打起了內戰。內鬥正酣的明朝人所不知道的是,帖木兒這頭餓狼正以凶狠而貪婪的眼神注視著自己。

帖木兒此人嗜殺,熱愛掠奪財富,是個不折不扣的惡魔。對於擁有廣大人口和鉅額財富的中國,帖木兒一直是垂涎欲滴。攻擊中國,不僅能擺脫自己與明朝的臣屬地位,還能滿足自己的嗜血慾望,更能滿足自己一貫以來的夢想——恢復大蒙古帝國。畢竟,只有富饒的中國才是蒙古帝國的明珠!而中國的內鬥,是帖木兒最願意看到的。因為帖木兒是趁火打劫的行家裡手,他曾無數次趁著敵人內亂的機會征服對方、掠奪對方、屠殺對方。

然而在還未準備充分之時,老練的帖木兒還並不準備和明朝翻臉。他還要繼續裝出一副“恭順”的樣子,用以麻痺明朝。畢竟,裝模作樣是帖木兒的天賦技能。他經常對敵人使臣裝出一副病弱的樣子。例如他在接見欽察汗國使臣時,曾突然吐出一口鮮血。而這個血,是帖木兒事先含好的羊血。

從明史上看,明朝與帖木兒帝國的關係斷絕於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據《明史·傅安傳》記載,帖木兒曾經扣押過明朝的使臣傅安,直到病死也沒將其放回。同時,附屬於帖木兒的別失八里以及阿富汗,也隨之扣押了明朝使臣。很多學者認為,這是帖木兒居心叵測,是準備東侵的徵兆。然而筆者認為,帖木兒還並不至於在此時就暴露自己侵略中國的陰謀,畢竟其西方國境還有土耳其人沒有平定。在此時與明朝作對,恐怕會打草驚蛇。事實據明史記載,帖木兒於1396年還向明朝貢馬一千。雖然帖木兒的確扣押了明朝使臣,但還未與明朝正式撕破臉皮。

與此同時,傅安等明朝使臣在帖木兒帝國內仍然被優待。據西班牙使臣克拉維約於1404年9月的記載,當時明朝使臣傅安仍落座於以往的專座之上。但是在當時,帖木兒已經對中國感到不悅,於是他將西班牙使臣擺在中國使臣之前,用以表示自己對明朝的敵視。所以可以推測,帖木兒與明朝關係破裂,要在1404年。而在當年,帖木兒已經開始準備對明朝的東征了。

戰無不勝的帖木兒大帝,為何終身對明朝稱臣?

帖木兒

因此從1395年到1404年9月,一代大帝帖木兒仍然是明朝的藩屬,但他的“恭順”已經轉變為麻痺明朝的計謀。帖木兒以出使為由,打探明朝的虛實,並且將中國西部的山川地勢畫成了地圖。而在此時,明朝對於帖木兒的罪惡計劃雖然有所察覺,但並未採取有效的防禦措施,仍在偵查、備糧階段。可以想見的是,一場巨大的浩劫正向明朝襲來。帖木兒深知攻打中國,必將承受巨大的後勤壓力,所以他早已派兵在西域沿途屯田,並且組織了一支巨大的駱駝隊進行運輸。在經過充分準備後,年過七旬的帖木兒正率領著20萬鐵騎,嚮明朝邊境狂奔而來。

此時的形勢對於明朝相當不利,明成祖朱棣剛剛結束靖難之役,篡奪了自己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地位相當不穩。對此,帖木兒早已洞若觀火。可以想象的是,當他到達中國邊境時,必然會“找到”早已失蹤的“朱允炆”,並將之推舉為“真正”的大明皇帝。而到此時,明朝國內的反朱棣勢力很可能會積極相應帖木兒。同時,在明朝西部還聚居著大量穆斯林和蒙古部落,而他們將會成為帖木兒潛在的兵源。畢竟,帖木兒既是穆斯林,同時也是所謂的蒙古人。在種種不利的情況下,明朝被帖木兒所征服並非不可能;即便不能打敗明朝,帖木兒也必將在明朝境內展開駭人聽聞的大屠殺。

雖然帖木兒機關算盡,但終究沒能擺脫死神的召喚,年事已高的他死在行軍途中,而帖木兒征服中國的狂想曲也就此戛然而止。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帖木兒即使到死也沒有擺脫恥辱的臣屬地位。

戰無不勝的帖木兒大帝,為何終身對明朝稱臣?

帖木兒死後,明朝與帖木兒汗國重新建立起友好的外交關係,兩國之間政經往來十分密切。但有趣的是,直到帖木兒汗國滅亡,明朝仍將其作為藩屬國看待。

东土大唐三俗和尚
2017-11-04

洪武二十七年,帖木兒派了使節向朱元璋進貢了良馬二百匹,同時呈上一封表,裡頭畢恭畢敬地寫著:

恭惟大明大皇帝受天明命,統一四海,仁德洪布,恩養庶類,萬國欣仰……臣無以報恩,惟仰天祝頌聖壽福祿,如天地永永無極。

很難想象,一個一心成為第二個成吉思汗的人,戰無不勝的帖木兒大帝,會如此低聲下氣地向一個新建立的根基未穩的皇朝呈表。

僅看看帖木兒之前的履歷,也應該知道這並不是出於真心。

成吉思汗死後,留下了大面積疆域的遺產,被後代瓜分,包括忽必烈的元朝,西面的察合臺汗國,北面的欽察汗國。帖木兒首先統一了分裂的察合臺汗國,繼而扶持脫脫迷失統一欽察汗國,隨後遠征伊朗。

沒想到脫脫迷失在佔領俄羅斯之後,實力大增,背叛帖木兒進行了侵略。帖木兒不得不和脫脫迷失進行了持續多年的苦戰。

帖木兒與脫脫迷失大戰的前一年,正是他向朱元璋進貢獻表的那年,可見此舉未必是真正向明朝稱臣,只是暫時服軟,不想多面樹敵,好集中精力解決脫脫迷失這個對手的臨時之舉。

還有一件事可以印證帖木兒並無稱臣之心,那就是朱元璋在收到他的進貢後,禮尚往來,也派遣了使者回訪,使者第二年到達撒馬爾罕,帖木兒已經戰勝了脫脫迷失,當即扣押了大明使者。如果是真心向明朝示弱,怎麼會做出如此舉動呢。

不過此時帖木兒仍未向大明動手,而是趁印度混亂之際,進行了遠征,又出兵敘利亞、阿勒頗、大馬士革,進行了搶掠,或許是為了積累進攻明朝的軍備資金吧。

直到朱棣發動靖難之變,登基之後,永樂二年,將近七十歲的帖木兒才終於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東征,嚮明朝開來。不過,途中很快他就病死。帖木兒帝國照例像其他帝國一樣陷入帝位爭鬥,東征的計劃就此中斷。

但試想,假如帖木兒大帝沒有病死,親征的百戰百勝的他遇上同樣喜歡親征、又同樣善於作戰的永樂帝朱棣,兩個帝國,兩位大帝爭鋒相對,一定會是一場驚天動地足以改變歷史走向的大戰吧。

wpf971333
2017-11-04

不要自我陶醉,而且你想多了,帖木兒並沒有對明朝稱臣。帖木兒的所謂朝貢只是為了打探明朝的虛實。帖木兒曾多次派人以朝貢的名義打探過明朝的虛實,對於明朝哪裡是軍事重鎮,哪裡方便行軍都有了詳細的瞭解;同樣的事他對小亞細亞的突厥人也做過。帖木兒的軍事政治水平遠超永樂大帝,如果有興趣可以自己查一查帖木兒為了遠征明朝做的計劃。可以說利用朝貢的名義帖木兒對明朝不管地理還是軍事都有了充分的瞭解,他的計劃與明朝的戰爭是長久的,在哪裡能夠招兵,哪裡方便屯田,都做了詳細的佈置。幸虧是帖木兒在途中死了,更辛運的是他沒有安排好自己的接班人。不然明朝的西部面臨的壓力是巨大的。明朝在吐魯番這麼一個小部落的打擊下就被迫放棄哈密衛,如果面臨一個整合的蒙古帝國,是件非常棘手的問題,到了英宗時期證明只是一個整合過的部落依然不是明朝能抵抗的。後來大清帝國遇到的準噶爾和帖木兒相比不值一提,仍然讓清朝花費了近百年才攻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