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嘉慶皇帝?

如何評價嘉慶皇帝的一生?功績?
8 個回答

當歷史浩浩蕩蕩走近十九世紀時,大清已建國一百五十多年,雖經康熙雍正兩代勵精圖治,但在敗家玩藝乾坤的好大喜功中走向了黃昏。對外大舉用兵,對內大興土木,吏治日益腐敗,農民起義的星星之火開始在全囯冒頭,然而矢志做十全老人的乾坤仍沒有收手的趨勢。

做了皇帝的嘉慶,仍小心翼翼的活在弘曆的陰影中,早請示晚彙報成了每日必修課,時時盼望著老皇帝昇天的到來。

乾隆的死訊終於傳來,永琰肅穆的表情下按捺不住興奮。

正式親政的第四天,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刀劈和坤,開始重組內閣。第二把火:全力整頓吏治,致力民生,鎮壓禍結七省的白蓮教起義。第三把火:全國肅貪,反腐大幕開演。

三十幾歲才登上皇位的嘉慶,年輕曾四處辦差、遊歷天下,對天下的癥結所在反覆研究,要點一曰吏治,二日民生,打倒天下貪官、重開世間民生成為他的執政思路。

風風火火、大刀闊斧的反腐在鎮壓完白蓮教之後全面開啟。

一時間各級官員,無論中央朝臣,還是地方吏員,無不膽羶心驚,惟恐明日睡醒項上人頭不保。

惶恐幾年過後,官僚階層開始反擊:第一招腐敗隱密化,第二招拉反腐人員下水,結攻守同盟,第三招全員懶政。

深知朝野複雜的嘉慶重新調整戰術,與大臣們鬥智鬥勇,怎奈貪官如煌蟲,一波未平一波又來!

壯志凌雲的皇帝不免有些失望。

一天清晨嘉慶打開一份密奏:反腐反的多,然不能盡,必動搖大清執政根基,連執政合法性也會產生。如此大面積的腐敗,說明朝廷之爛已入骨髓。反則速亡,不反或可緩亡。

經過深思後,嘉慶開始更張,遍讀前清律法、聖旨,宣佈自此起一切朝政均參照前清推行,法古循故。

朝臣聞汛欣喜,開始私下慶祝,密探們火速報於嘉慶。嘉慶慘然一笑:由他!

象被鬥敗了的公雞一樣,嘉慶迷失了方向,進亦憂,退亦憂。萬里江山不如杯酒在手。

廣闊的北京皇城在嘉慶眼中不過是天下最大的牢籠,滿朝文武的眼神好像都在嘲笑他的嘉慶新政,數年的努力成了笑柄。

歸去來兮,心灰意冷的嘉慶搬進承德避暑山莊,遠離了令人討厭的京城,再不入朝,做了什麼,無人知曉。

月餘,大雨滂沱,幾騎快馬飛馳入京:皇帝駕崩。民間傳雲:一曰被雷劈,二曰被刺殺,三曰病死。

於是又一個新皇帝穿著打補丁的龍袍領著打更多補丁衣服的朝臣上朝了!

如何評價嘉慶皇帝?

嘉慶,清朝第七位皇帝,乾隆帝第十五子。年號嘉慶,1795年~1820年在位。在位前四年是太上皇乾隆帝發號施令,嘉慶帝並無實權。乾隆帝死後才獨掌大權。他懲治貪官和珅,肅清了吏治。他在位期間是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內憂外患此起彼伏,國內爆發了白蓮教起義,清朝統治危機出現。他繼續推行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政策,導致清朝落後世界大潮,留下千古遺恨。

如何評價嘉慶皇帝?

  嘉慶帝為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做出了種種努力,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一是乾隆末年以來清代社會已弊端叢生,積重難返。二是嘉慶帝受時代的侷限,束縛於傳統觀念,祖宗家法,王朝利益,不敢,不願,也沒有能力從體制上做大的,根本性的調整,其對內政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整頓,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清王朝的衰落。三是嘉慶帝個人的性格過於仁慈和謹小慎微,對貪汙腐敗等問題打擊還不夠有力,一些力所能及的改革也沒能推行。

如何評價嘉慶皇帝?

  說他仁慈,但不夠仁慈;說他昏庸,但不夠昏庸;說他霸氣,但不夠霸氣;說他軟弱,但不太軟弱。

  中肯一點的評價就是平庸。因為嘉慶一朝上承康乾盛世,下啟鹹道衰世。

如何評價嘉慶皇帝?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1796—1820年在位),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五位皇帝,年號“嘉慶”。

《清史稿·仁宗本紀》也記道:“初逢訓政,恭謹無違。” 與他的父、祖相比,嘉慶皇帝是一位既沒有政治膽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於作為品格的平庸天子。嘉慶朝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代:上承“勵精圖治、開拓疆宇、四徵不庭、揆文奮武”的“康乾盛世”,下啟鴉片戰爭、南京簽約、聯軍入京、帝后出逃的“道鹹衰世”。


嘉慶本人碌碌無為,國內農民起義不斷。嘉慶元年,川楚陝邊境地區爆發了白蓮教起義,後波及川、楚、陝、豫、甘等省,歷時九載。白蓮教起義軍在歷時九年多的戰鬥中,佔據或攻破州縣達二百零四個,抗擊了清朝政府從十六個省徵調來的大批軍隊,殲滅了大量清軍,擊斃副將以下將弁四百餘名,提鎮等一、二品大員二十餘名,清朝政府耗費軍費二億兩,相當於四年的財政收入。這次起義使清朝元氣大傷,此後清朝的統治逐漸走向衰落。

顒琰即位後,傾盡全力,大舉圍剿鎮壓川、楚、陝農民大起義。更易統兵大員,嚴懲鎮壓不力的將吏。嚴密軍事部署,實行剿撫兼施的兩手政策,分化瓦解起義軍。實行寨堡團練的堅壁清野政策,割斷了起義軍與人民的聯繫。

在對外交涉中,嘉慶帝力主嚴禁鴉片,對英國侵略者在沿海的騷擾活動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對英國提出的幫助清朝鎮壓起義軍,幫助澳門葡人抵禦法國的居心叵測的要求,明智地嚴辭拒絕。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拒絕了英國提出的建立外交關係、開闢通商口岸、割讓浙江沿海島嶼的要求。而閉關鎖國的傳統觀念,也使其對外來事物採取盲目排斥態度。嘉慶帝在內亂頻仍、外患漸逼中,傾力企圖維護清王朝的穩定鞏固,然而不可逆轉的歷史發展趨勢,使清王朝的敗落於嘉慶末年已完全表面化,並從此日漸走向衰亡。

嘉慶本命永琰。在位的前幾年其實並沒有什麼實權,在乾隆死後有的實權。他很喜歡聽戲和打獵。嘉慶對貪深惡痛絕,整頓吏治,打擊貪官。最典型的就是懲治了和珅,但是為了維護政權穩定等懲治力度有限,所以整個統治階級並沒有觸動,效果不是很明顯。在他當朝的時候,不僅沒處理好,反而是更加嚴重。如何評價嘉慶皇帝?

平定了川楚教亂,但是這個事件也讓清朝元氣大傷,在此後清朝就開始走向了沒落。其實在這個時期,清朝很不太平,各地起義非常多,民怨沸騰,百姓生活也不好過。

嘉慶非常重視農業,但是並不是很喜歡商業,不準開礦。還豁免了許多貧困地方的稅負。如何評價嘉慶皇帝?

值得一說的是,嘉慶非常重視儒家文化,想通過封建禮教來更高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廢除了乾隆時期的文字獄。我覺得這是他做的挺好的一方面。在當時人民人多地少的情況非常多,人民普遍捱餓,但是嘉慶採取的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當時的皇族墮落,不思進取。有皇族的供養和庇護,甚至不受法律制裁。嘉慶開始出臺一些法律和政策,教育皇族。如何評價嘉慶皇帝?

在這時鴉片已經開始進入中國,嘉慶出臺了禁令等措施,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但是他又閉關鎖國,不與外國國家接觸。

我覺得嘉慶還是不錯的,在一些事情上做出了應有的判斷和舉措。但總歸沒有對當時的清朝有太大的幫助。不過,我覺得也並不是嘉慶的原因。在當時,清朝已經轉盛為衰,各地起義,民怨沸騰。加上他自己能力不足,所以導致了不堪的局面。如果在一個和平盛世或者相對環境再好一些的環境下,嘉慶應該不是為一個好皇帝。

嘉慶皇帝

如何評價嘉慶皇帝?嘉慶皇帝世人皆稱之為平庸,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從個人角度來看,作為自稱“十全老人”的父皇的兒子,他確實平庸,但乾隆皇帝挑選繼承人的準則就是要符合中國傳統道德規範“中庸"二字。

乾隆皇帝自從前面幾個嫡出的兒子早亡,只能從庶出的兒子中選擇。但是相比永璉永琮,這幾位都缺點多多,只有顒琰相對缺點較少,所以立他為儲。如何評價嘉慶皇帝?

顒琰面相忠厚,面目清秀,五官端正;才學優秀,熟讀經史;人品仁厚,在朝野之中口碑較好,尤其和漢族文臣朱珪、董誥、劉墉、王傑等關係融洽。

從治國方面來看,即位四年太上皇駕崩才接過統治權,但雷厲風行除掉和珅,足見其城府之深,政治經驗豐富。眾所周知,嘉慶皇帝痛恨貪腐,但太上皇在位一天,他就忍了一天,隱忍功力深厚,終於等到出頭之日,大功告成。除此之外,平定白蓮教反叛,治理漕運,不能否認嘉慶皇帝也是勵精圖治,勤政愛民的明君,但是他的性格和受到的教育侷限了他的治國政策。嘉慶皇帝恪守“中庸”、“敬天法祖”的聖訓,不敢越雷池一步,沒有改革的動力和勇氣。

他個性循規蹈矩,是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但是他意識不到貪汙成風的根本在哪裡。殺掉一個和珅、富綱這些鉅貪解決不了問題,只會有更多的貪官站出來,只有從制度上的改變,但是嘉慶皇帝做不到,也不敢做;他生性節儉,但剎不住朝野奢靡之風;他處處撲火,火卻越著越旺。

當他還遵循閉關鎖國的祖訓時,歐洲大陸憑藉“工業革命”的隆隆巨輪已經把大清帝國遠遠地甩到身後,最高統治者還意識不到大清帝國已經不是天朝上國了,還認為是世界的中央。

嘉慶皇帝雖然有心整治國家,接連發布整飭吏治的諭旨,但性情優柔寡斷,對弊政多是懲而不殺,戒而不絕,最後政令不出紫禁城,無力解決其皇父統治期間晚年社會的矛盾,最後落得“嘉道中衰”的後果。

對於嘉慶皇帝,接管自己的爸爸乾隆皇帝:

如何評價嘉慶皇帝?

和大人在晚年的時候提心吊膽的,擔心自己的財產的,家人的性命,這可是給後繼之君帶去了最大的福利。

如何評價嘉慶皇帝?

根據《清史稿》評論曰:仁宗初逢訓政,恭謹無違。迨躬蒞萬幾,鋤奸登善。削平逋寇,捕治海盜,力握要樞,崇儉勤事,闢地移民,皆為治之大原也。 詔令數下,諄切求言;而吁咈(迂腐)之風,未遽睹(立刻阻止)焉,是可嘅已(1810年代嘉慶想改革,但是國內缺乏世界觀大才,國內社會迷信風氣也會排斥西化科學人才,所以評者為嘉慶感慨,終至1842年鴉片戰爭爆發)。

嘉慶皇帝實際上已經做到了他的觀念範圍內最大的努力。他對每一個問題的處理都是盡心盡力,既耐心又堅決。二十多年中,他就猶如一個唐吉訶德,一刻不停地和風車博鬥,然而卻絲毫於事無補。腐敗問題沒有絲毫好轉,政令出不了紫禁城。政府工作作風昏庸懈怠至極,種種離奇之事一再出現。

如何評價嘉慶皇帝?

嘉慶晚期的一年,他去祭掃東陵,路上兵部尚書突然向他奏報,帶在身邊的兵部大印不知道被誰偷走了。皇帝大為震怒,部印失盜,不但不成體統,而且也極為危險,試想皇帝外出其間,如果發生意外,皇帝都沒辦法調兵遣將。皇帝下令調查,調查的結果更讓人吃驚:大印居然是三年前就丟了,一直被隨從的司員隱瞞到此時。雖然百般鞠問,最後此事仍然沒有結果,不了了之。

如何評價嘉慶皇帝?

嘉慶二十三年武科考試後,皇帝按慣例為武進士舉行傳臚大典。這一天皇帝起了個大早,早早就位,隆重的典禮按時開始,可是第一名和第三名,也就是武狀元和武探花卻怎麼等也等不到,大典只好中止。事後一調查,原來是太監忘了開宮門,武狀元和武探花四處找門,也沒找到……

雖然一再發生行刺皇帝、殺入皇宮的事件,可是宮門門禁這個小小問題怎麼也解決不了。嘉慶二十四年四月,又有一名普通老百姓,乘守門者不當班,潛入紫禁城,一直走到內右門,深入大內,才被太監發現。

如何評價嘉慶皇帝?

有一次皇帝出門散步,發現大宮門外居然有人放羊,這些羊群就在皇帝眼皮底下悠然自得地漫步吃著“御草”。宮門鹿角之上,有人乘涼閒坐,不遠處樹林裡有小販們舉行野餐,席地喝酒吃肉。皇帝一追查,原來這些羊是太監們養來換外快的,那些小販都是太監們的朋友,想來看看皇帝住的地兒是什麼樣。

如何評價嘉慶皇帝?

乾隆以前,對皇室宗親要求極嚴,約束極細,天潢貴胄們是整個大清社會素質最高,修養最好的一個群體。嘉慶中期之後,八旗子弟已經徹底腐化,宗室隊伍中,出現越來越多的敗類。在清查天理教起義的過程,嘉慶皇帝驚訝地得知,宗室之中,竟然也有加入邪教者!宗室奉恩將軍慶遙,宗室舉人慶豐,宗室海康都是天理教的外圍組織紅陽教的成員。天理教徒進攻紫禁城的計劃,早就通知了他們,他們欣然決定參加,以便在起義成功後當上大官。只不過當天由於意外,沒能共襄此盛舉。

如何評價嘉慶皇帝?

和珅死了,沒人同情,史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和珅是死了,但和珅的一生卻是中國官場的一種經典寫照,和珅,曾經是那時候貪腐和黑惡勢力的最大保護傘,可和珅死不是因為貪,而是因為得罪不該得罪的人啊!或許,這就是權鬥,這就是政治啊!

如何評價嘉慶皇帝?

嘉慶四年正月十八日,嘉慶皇帝派大臣前往和珅關押地,賞賜他白綾一條,令其自盡。和珅一看到白綾,知道死期已到。家業富比皇室,到頭來卻落得個如此悲慘下場,不禁感慨萬分。這一次自己鋃鐺入獄,嚐到了什麼是真正痛苦的滋味。

如何評價嘉慶皇帝?

特別是元宵佳節,和珅自然而然想到往年家中歡歡喜喜,自己在眾人侍奉下悠然自得、盡情享樂的情景,提筆作了題名為《上元夜獄中對月兩首》的詩:“夜色明如許,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室暗難捱曉,牆高不見春。星辰環冷月,縲紲泣孤臣,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餘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可憐此月夜,分外照愁人。思與更俱永,恩隨節共斷。聖明幽隱燭,縲紲有孤臣。”

有功 有過,他是一位守成的君主,道德修養不錯,就是有點懦弱,有點墨守成規,沒有把握世界的大勢向資產階級發展最後錯過了趕超英美的強國的機會,對於以後的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入侵,也就是近代的悲劇歷史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嘉慶皇帝在位期間,乾的唯一一件大事兒,就是懲治了大貪官和珅,除此之外,其他方面都是平平庸庸,當然他接手大清的時候已經是內憂外患,大清王國已經從興盛轉向衰敗,這是歷史的潮流,作為嘉慶皇帝也沒有能力逆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