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經歷汶川大地震,被埋36天獲救後的“豬堅強”,如今過咋樣
11年前經歷汶川大地震,被埋36天獲救後的“豬堅強”,如今過咋樣
11年前經歷汶川大地震,被埋36天獲救後的“豬堅強”,如今過咋樣
11年前經歷汶川大地震,被埋36天獲救後的“豬堅強”,如今過咋樣
11年前經歷汶川大地震,被埋36天獲救後的“豬堅強”,如今過咋樣
11年前經歷汶川大地震,被埋36天獲救後的“豬堅強”,如今過咋樣
11年前經歷汶川大地震,被埋36天獲救後的“豬堅強”,如今過咋樣
11年前經歷汶川大地震,被埋36天獲救後的“豬堅強”,如今過咋樣
11年前經歷汶川大地震,被埋36天獲救後的“豬堅強”,如今過咋樣
11年前經歷汶川大地震,被埋36天獲救後的“豬堅強”,如今過咋樣
11年前經歷汶川大地震,被埋36天獲救後的“豬堅強”,如今過咋樣
11年前經歷汶川大地震,被埋36天獲救後的“豬堅強”,如今過咋樣
有山紀實影像
1/11 今年是豬年,但是圖片中的這頭和別的豬可不一樣,它是5.12地震中遭埋了36天獲救的“豬堅強”。2008年成都彭州市龍門山鎮團山村村民萬興明家的大肥豬,震後被埋廢墟下36天,6月17日被成都軍區空軍某飛行學院戰士刨出來時,還堅強地活著。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用3008元將這頭豬買下來,並給他取名“朱堅強”。樊建川打算將它一直養到自然死亡。為此建川博物館還捐了1萬元幫助豬主人家恢復生產生活。(圖片來自 IC photo)
2/11 這隻豬被救出來後,獸醫說,真不敢相信,因為不管豬有多肥,不吃不喝5天以上,就會有生命危險。可它竟然堅持了36天。後來分析,它能活下來可能是因為,豬圈垮塌後,閣樓的木板砸下來,被沒有倒的磚牆支撐著,所以它沒有被砸傷;附近的木炭可能成為豬充飢的食物;震前這頭豬重近150公斤,救出來後只有可憐的50多公斤,它消耗自身能量也能維持生命;最後一點就是震後的幾場大雨使得它周圍不缺水,但不管怎麼說它活了下來。(圖片來自 IC photo)
3/11 很多網友被這頭堅強的豬感動,豬的主人萬興明回憶,當天把它救出來後,女主人給它餵食,竟然看見它留下兩行眼淚。夫妻倆都認為它通人性,很是感動。(圖片來自 IC photo)
4/11 2008年12月,四川成都建川博物館為“豬堅強”提供一室一廳兩間房子。外面的客廳是睡覺和供人觀賞之處,裡面一間是它吃飯洗澡的地方。每天都有不少遊客前來看望豬堅強。由於胃口好吃得多,一段時間“豬堅強”體重猛增至340斤,胖到沒辦法走路。為了防止三高,“豬堅強”被限制每天只能吃一頓飯,飼養員還要每天拉著它出去散步減肥。(圖片來自 IC photo)
5/11 50多歲的龔國成老人專門照顧它的起居生活。據龔國成老人說,豬堅強很聰明,每年樹林裡有樹木結果子時他就會用身體往樹上蹭,蹭下果子來吃。龔國成是2015年2月接管“豬堅強”,成為它的新管家的。“豬堅強”每天吃的新鮮草料也是老人去田地採摘的。除了餵食,龔國成老人每天還要用特製的中藥、洗髮露、消毒液給“豬堅強”洗澡。(圖片來自 IC photo)
6/11 每天,“豬堅強”在飼養員的精心照料下,過得舒服自在。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也扎堆來看望它 ,“豬堅強” 成了博物館最大的“明星”。它會平靜的接受人們的愛撫,也會對著鏡頭賣個萌。然後悠閒的散步,玩夠了就自己走回自己的“房間”。(圖片來自 IC photo)
7/11 2018年1月,成都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在個人微博上發佈了一條消息,說汶川地震“豬堅強”因為有傷病,冬日氣溫又太低,所以取消了它每天的散步計劃。消息一經發出引來無數愛心網友的擔憂,有的甚至猜測是不是“豬堅強”年齡太老了,可能快不行了。(圖片來自 IC photo)
8/11 但是隨著開春後氣溫回升,“豬堅強”在博物館員工的悉心照料下,身體逐漸好了起來,“豬堅強”再次堅強的站了起來,重新回到人們視野。(圖片來自 IC photo)
9/11 到汶川地震10週年的紀念日時,“豬堅強”已在建川博物館生活了近10年時間,在這裡安度著它的晚年,每天都會“接待”許多關注它的遊客。建川博物館方面表示,會在“豬堅強”死後把它製作成標本,為此也聯繫了不少專門的做標本的機構,但一直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至於“豬堅強”死後是掩埋還是做成標本,目前還在討論。(圖片來自 IC photo)
10/11 2018年12月,距汶川大地震已過去整整10年多時間,“豬堅強”居住的建川博物館,為了預防今年的寒冬,早早的為“豬堅強”搭建了防風、保暖棚。 “豬堅強”的腳部傷勢也已完全恢復,每天兩次的散步時間也一直堅持著,散步著的“豬堅強”依然吸引著眾多遊客為它拍照,甚至有人與它合影,祈禱2019豬年大吉大利。(圖片來自 IC photo)
11/11 一般豬的壽命是十幾年,最長的能活到二十年。如今,“豬堅強”已經12歲了,相當於人類的年齡80多歲,其實在人們心中,它是對美好的東西寄託的一種希望,是一個奇蹟,更是一個精神支柱。(圖片來自 IC photo)
201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