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帶著鐵錘趕集賣油條,每天凌晨2點起床,堅持9年日子越過越好
我,帶著鐵錘趕集賣油條,每天凌晨2點起床,堅持9年日子越過越好
我,帶著鐵錘趕集賣油條,每天凌晨2點起床,堅持9年日子越過越好
我,帶著鐵錘趕集賣油條,每天凌晨2點起床,堅持9年日子越過越好
我,帶著鐵錘趕集賣油條,每天凌晨2點起床,堅持9年日子越過越好
我,帶著鐵錘趕集賣油條,每天凌晨2點起床,堅持9年日子越過越好
我,帶著鐵錘趕集賣油條,每天凌晨2點起床,堅持9年日子越過越好
我,帶著鐵錘趕集賣油條,每天凌晨2點起床,堅持9年日子越過越好
我,帶著鐵錘趕集賣油條,每天凌晨2點起床,堅持9年日子越過越好
我,帶著鐵錘趕集賣油條,每天凌晨2點起床,堅持9年日子越過越好
我,帶著鐵錘趕集賣油條,每天凌晨2點起床,堅持9年日子越過越好
我,帶著鐵錘趕集賣油條,每天凌晨2點起床,堅持9年日子越過越好
我,帶著鐵錘趕集賣油條,每天凌晨2點起床,堅持9年日子越過越好
我,帶著鐵錘趕集賣油條,每天凌晨2點起床,堅持9年日子越過越好
我,帶著鐵錘趕集賣油條,每天凌晨2點起床,堅持9年日子越過越好
我,帶著鐵錘趕集賣油條,每天凌晨2點起床,堅持9年日子越過越好
我,帶著鐵錘趕集賣油條,每天凌晨2點起床,堅持9年日子越過越好
我,帶著鐵錘趕集賣油條,每天凌晨2點起床,堅持9年日子越過越好
我,帶著鐵錘趕集賣油條,每天凌晨2點起床,堅持9年日子越過越好
新圖視野
1/18 #自拍我的故事# 《今日頭條》的讀者,網友們,大家好,我叫趙學良,今年48歲,家住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夏莊鎮趙家嶺村。我曾在外打工20多年,後來我厭倦了在外漂泊的日子,回到了農村老家,和妻子紮根農村,趕集賣油條和饊子,到現在已經9年了,如今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可以說,這幾年我手中的這把大鐵錘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口述\/趙學良 圖文整理\/明之 本組圖片拍攝於2017年4月份至2019年8月份)
2/18 我的老家趙家嶺村,地處偏僻,離我們鎮駐地還有15裡地,世代以種地為生,沒有其它的經濟來源。初中畢業後,為了生活,我前往遼寧省大連市一家機械工廠打工,我主要幹得是車床工作,這一干就是20多年。這是我在大連打工,去公園玩耍時的留影,現在看著當時的照片,感覺真是歲月不饒人啊,時間一晃就老了。
3/18 20多年的打工生涯,我結婚生子,從一個年輕的帥小夥,變成了一箇中年大叔。在外漂泊,寄人籬下感覺始終是不好受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我們中國的運動員挑戰自我,奪得了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首,他們的拼搏精神激勵了我,當年春節過後,我就決定,再也不外出打工了。
4/18 我出生在農村,在農村長大,農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我都感覺非常親切。特別是小時候母親趕集為我買來的油條、饊子,讓我一輩子也忘不了那個味道,可是在市場上,這種油條已經很難買到了。春節過後,我就想自己炸出小時候吃的那種香香噴噴的油條和饊子。
5/18 我從書上找來油條的配方,倒上了半袋子麵粉,燒了半鍋花生油,按照書上的方法學著炸油條和饊子。當和好的面放入油鍋後,結果讓我很意外,油條不膨脹,越炸越硬,沒有香味,只有焦糊的味道,饊子也是一樣,不是炸不熟,就是炸焦糊了。初次嘗試,就這樣以失敗告終。
6/18 面對初次的失敗,有人說我不適合做這個,有人說得找個師傅學習下,我的媳婦馮立英也鼓勵我,得找個師傅學習。這次的小小的失敗,讓我知道,成功是有方法的,低頭蠻幹是不行的,別人成功的背後,一定是有多年的付出,有一定套路的。
7/18 在親戚的幫助下,我很快找到了師傅,並且很快的學會了炸油條、炸饊子。原來,成功有時很難,有時又很簡單。師傅告訴我說,有時候技術就是一層窗戶紙,用手指一捅就破,但是知道怎麼捅,捅哪個地方,這個很重要。師傅只是個領路人,把你領進門後,能不能幹好,還得靠個人。
8/18 做好油條、好饊子,最關鍵的是要用好的原材料,技術和配方上,基本上差不多少。從一開始,師傅就告訴我,如果要想幹得時間長一點,就得用好材料,不能在這方面蒙人。在吃的上面,蒙人一時可以,但是蒙不了長久,這和做人的道理是一樣的。
9/18 師傅的話常常縈繞在我的耳邊,印在我的心上,我就是想不再外出打工,想把炸油條、饊子當成我一輩子要幹得事。所以,我從開始趕集賣油條那天開始,就把一把大鐵錘帶在身邊,放在攤位上,告訴來買油條的鄉親們,如果我的油條經檢測油不純,就用鐵錘砸鍋,如果分量不夠,就用鐵錘砸秤。
10/18 後來,這把鐵錘成了我的招牌,老鄉們都叫我“油條哥”、“饊子哥”,還有叫我“油條饊子哥”的,也有的叫我“鐵錘饊子哥”,我知道這是老鄉們對我的認可和信任。其實,在我內心,這把鐵錘是給我自己的,意思是砸斷我的退路,只能前進,不能後退。
11/18 我炸油條、饊子,都是採取傳統工藝,麵粉都是選用質量好的,油是我們本地的純花生油。我還把炸油條的爐子搬到了大集上,讓老鄉們親眼看著我炸出油條,這樣他們就更放心了,也有了一種體驗式的消費,所以每次出攤,我的攤位前都圍滿了不少人,非常熱鬧,都炸不出賣來。
12/18 左邊這位是我的媳婦馮立英,今年47歲,右邊是我的兒子趙春峰,今年13歲。我們每天幾乎都是在凌晨一兩點起床開始忙活,和麵、磨黃豆、做豆漿和豆腐腦,切小鹹菜,準備好花生油和其它的物品,要趕在天亮前到達集市擺攤,兒子在假期也會一起幫我乾點力所能及的活兒。
13/18 9年來,我一直堅持用我們當地的純花生油製作油條和饊子,炸出的油條饊子色澤金黃、味道香、口感酥脆,而且易於存放,所以一直非常受歡迎。每天早上六七點鐘,是集市上吃早餐最多的時候,我的攤位上常常坐滿了人。
14/18 這位70多歲的盧培安老人,是我攤位上的常客,他是盧家孟晏村人。每次我趕小店鎮薛家孟晏村集時,他都會來吃早餐。老人對吃上很講究,開始只喝豆腐腦,自己從家裡帶著煎餅,怕我的油條不好吃。有一次一位顧客把吃不了的油條給了他兩根吃了,後來就吃油條了,每次3塊錢油條,1塊錢的豆腐腦,一直吃到現在。
15/18 我炸的饊子賣8元一斤,油條7.5元一斤。我平時就是趕我們的夏莊鎮大集、胡家孟晏村集、還有小店鎮薛家孟晏村集,每集平均能賣兩袋面,而且供不應求,經常有人從城裡開車到我的攤位上買饊子。
16/18 在我們當地,鄉親們有吃饊子的傳統,尤其是老人在看望“坐月子”的晚輩時,都會買上幾斤饊子,讓她們用雞湯泡著吃,營養豐富、油而不膩。老人們出門走親訪友,也會買上幾斤油條,不僅實惠而且又有親切感,這已經形成了一種傳統。
17/18 有一次,從縣城來了幾位青年,他們在我的攤位上看了半天,問我是不是“鐵錘饊子哥”,我說是啊,他們說怎麼沒發現鐵錘,我說這次忘記帶了,他們還懷疑我是假的,在問了周圍幾個攤位後,才放心的買了幾斤饊子走了。如今,經常有人把我們趕集現場炸油條、饊子的視頻發到朋友圈或者短視頻平臺,我們也成了“網紅”,還獲得了一些民間組織評選的美食獎項。
18/18 我和妻子放棄城市打工以來,堅持9年紮根農村做傳統美食油條和饊子,雖然非常辛苦,但是我們的小日子越過越好。我也是一直堅信,只要有夢想,肯吃苦,無論在哪裡,堅持做好自己,就是在農村,我們也一定會實現當初的理想。歡迎關注《新圖視野》,打開溫暖視界,感受百味人生。
2019-09-0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