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群雄諸侯中誰最聰明?

6 個回答
绿野萍踪01
2019-09-15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各路諸侯紛紛擁兵自立,可謂天下大亂。《三國演義》中,共寫了十八路有名有姓有事蹟的諸侯。這些諸侯的名單就出現在“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這回書中。那麼,在這十八路諸侯中,誰又最聰明呢?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各路諸侯紛紛擁兵自立,可謂天下大亂。《三國演義》中,共寫了十八路有名有姓有事蹟的諸侯。這些諸侯的名單就出現在“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這回書中。那麼,在這十八路諸侯中,誰又最聰明呢?

十八路諸侯大名單

卻說曹操以獻刀計謀殺董卓不成,連夜逃回陳留,跟父親商議散家資以募義勇,舉兵討伐董卓。陳留孝廉衛弘(正史為“衛茲”)“以家資助太祖”,曹操便豎起“忠義”大旗招募義兵。沒過幾天,樂進、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來投,募集兵馬達數千人。

曹操邊募集義兵,便假借獻帝之名發佈詔令,動員天下諸侯一起討伐董卓(正史為東郡太守橋瑁假借“三公”之名傳書諸州郡)。最先接到矯詔的,正是當時最大的一鎮諸侯渤海太守袁紹。袁本初立即與田豐、沮授、審配、郭圖等謀士商議,決定起兵三萬,與曹操會盟,討伐董卓。有了袁紹的支持,曹操立即發佈討伐董卓檄文,傳達到諸州郡。於是,各路諸侯紛紛響應,十八路諸侯完成會盟。這十八鎮諸侯是: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殺奔投洛陽而去。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各路諸侯紛紛擁兵自立,可謂天下大亂。《三國演義》中,共寫了十八路有名有姓有事蹟的諸侯。這些諸侯的名單就出現在“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這回書中。那麼,在這十八路諸侯中,誰又最聰明呢?

十八路諸侯大名單

卻說曹操以獻刀計謀殺董卓不成,連夜逃回陳留,跟父親商議散家資以募義勇,舉兵討伐董卓。陳留孝廉衛弘(正史為“衛茲”)“以家資助太祖”,曹操便豎起“忠義”大旗招募義兵。沒過幾天,樂進、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來投,募集兵馬達數千人。

曹操邊募集義兵,便假借獻帝之名發佈詔令,動員天下諸侯一起討伐董卓(正史為東郡太守橋瑁假借“三公”之名傳書諸州郡)。最先接到矯詔的,正是當時最大的一鎮諸侯渤海太守袁紹。袁本初立即與田豐、沮授、審配、郭圖等謀士商議,決定起兵三萬,與曹操會盟,討伐董卓。有了袁紹的支持,曹操立即發佈討伐董卓檄文,傳達到諸州郡。於是,各路諸侯紛紛響應,十八路諸侯完成會盟。這十八鎮諸侯是: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殺奔投洛陽而去。

諸侯中的第一個聰明人

十八鎮諸侯全部到齊後,公推袁紹為盟主。盟誓已畢,袁紹問道:誰原為前部先鋒,直抵汜水關?長沙太守孫堅應聲答道:孫堅不才,願為前部。於是,孫文臺率領大將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及萬餘兵馬,大刀闊斧,殺往汜水關。

孫堅以勇烈聞名天下,此番又有十八鎮諸侯數十萬兵馬,對董卓形成了碾壓之勢。何況,曹操又是以天子名義發佈詔令,一旦成功,必然在亂世中佔得先機,壯大勢力,搶奪地盤。因而,“聰明人”便暗中打算盤了。

第九鎮諸侯河北相鮑信盤算道,孫堅此去必建頭功,何不暗中出兵搶了這件蓋世奇功?於是,遣兄弟鮑忠引兵三千,抄小路到達汜水關,挑戰董卓所部。

鎮守汜水關的,正是董卓手下大將華雄。鮑忠在關下搦戰,華雄引五百鐵騎飛出關來,大喝一聲“賊將休走”。鮑忠一見華雄威武,趕緊引兵撤退。豈料華雄飛馬趕到,一刀將鮑忠斬於馬下。華雄繼續驅兵掩殺,鮑信三千軍馬被殺死者極多。華雄提了鮑忠首級請功,董卓大喜,又調撥一千鐵甲軍馬加強沂水關防禦。

鮑信自作聰明,不僅葬送了親弟弟的性命,折損許多兵馬。而且,鼓舞了華雄鬥志,強化了汜水關防禦,給諸侯攻打汜水關帶來了難度。更為嚴重的是,十八鎮諸侯自此開始產生裂痕,導致這場正義戰爭最終草草收場。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各路諸侯紛紛擁兵自立,可謂天下大亂。《三國演義》中,共寫了十八路有名有姓有事蹟的諸侯。這些諸侯的名單就出現在“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這回書中。那麼,在這十八路諸侯中,誰又最聰明呢?

十八路諸侯大名單

卻說曹操以獻刀計謀殺董卓不成,連夜逃回陳留,跟父親商議散家資以募義勇,舉兵討伐董卓。陳留孝廉衛弘(正史為“衛茲”)“以家資助太祖”,曹操便豎起“忠義”大旗招募義兵。沒過幾天,樂進、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來投,募集兵馬達數千人。

曹操邊募集義兵,便假借獻帝之名發佈詔令,動員天下諸侯一起討伐董卓(正史為東郡太守橋瑁假借“三公”之名傳書諸州郡)。最先接到矯詔的,正是當時最大的一鎮諸侯渤海太守袁紹。袁本初立即與田豐、沮授、審配、郭圖等謀士商議,決定起兵三萬,與曹操會盟,討伐董卓。有了袁紹的支持,曹操立即發佈討伐董卓檄文,傳達到諸州郡。於是,各路諸侯紛紛響應,十八路諸侯完成會盟。這十八鎮諸侯是: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殺奔投洛陽而去。

諸侯中的第一個聰明人

十八鎮諸侯全部到齊後,公推袁紹為盟主。盟誓已畢,袁紹問道:誰原為前部先鋒,直抵汜水關?長沙太守孫堅應聲答道:孫堅不才,願為前部。於是,孫文臺率領大將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及萬餘兵馬,大刀闊斧,殺往汜水關。

孫堅以勇烈聞名天下,此番又有十八鎮諸侯數十萬兵馬,對董卓形成了碾壓之勢。何況,曹操又是以天子名義發佈詔令,一旦成功,必然在亂世中佔得先機,壯大勢力,搶奪地盤。因而,“聰明人”便暗中打算盤了。

第九鎮諸侯河北相鮑信盤算道,孫堅此去必建頭功,何不暗中出兵搶了這件蓋世奇功?於是,遣兄弟鮑忠引兵三千,抄小路到達汜水關,挑戰董卓所部。

鎮守汜水關的,正是董卓手下大將華雄。鮑忠在關下搦戰,華雄引五百鐵騎飛出關來,大喝一聲“賊將休走”。鮑忠一見華雄威武,趕緊引兵撤退。豈料華雄飛馬趕到,一刀將鮑忠斬於馬下。華雄繼續驅兵掩殺,鮑信三千軍馬被殺死者極多。華雄提了鮑忠首級請功,董卓大喜,又調撥一千鐵甲軍馬加強沂水關防禦。

鮑信自作聰明,不僅葬送了親弟弟的性命,折損許多兵馬。而且,鼓舞了華雄鬥志,強化了汜水關防禦,給諸侯攻打汜水關帶來了難度。更為嚴重的是,十八鎮諸侯自此開始產生裂痕,導致這場正義戰爭最終草草收場。

孫堅也學聰明瞭

鮑信自作自受,再也不敢露頭,孫堅卻帶著四員大將抵達汜水關,與華雄交戰。此時的孫文臺堅定的執行諸侯盟誓,不惜實力挑戰董卓。剛一見陣,程普就斬殺華雄副將胡軫,彈壓了華雄的囂張氣焰。

華雄見孫堅勇猛,不敢出戰,龜縮關中,以弓箭抵禦孫堅的進攻。孫堅得勝,但糧草跟不上,便派人到主管糧草的袁術那裡催糧。袁術手下進讒言道:“孫堅乃江東猛虎;若打破洛陽,殺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與糧,彼軍必散。”

袁術原本就是奸詐小人,果然採納了這個建議,拒不給孫堅撥付糧草。孫堅軍中斷糧,內部出現混亂。這個情報早被細作報告給華雄,華雄便與李肅商議,乘夜偷襲孫堅大營。

華雄悄然進兵,孫堅沒有防備,混戰中,差點不能脫身,幸虧大將祖茂與孫堅換了頭盔,才擺脫華雄的追趕。而祖茂卻在這場戰鬥中被華雄所殺,孫堅由勝轉敗。經此一戰,孫堅非常傷感,也不再捨命向前了。

兩軍僵持在汜水關,都不再輕易用兵。袁紹催促孫堅進兵,孫堅沒有答應,而是直接帶著程普、黃蓋、韓當到了袁術大營興師問罪。袁術惶恐無言,斬了進讒之人向孫堅謝罪。但孫堅雖然依然作為前部,據守在汜水關外,但卻不再親冒矢石,主動進兵了。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各路諸侯紛紛擁兵自立,可謂天下大亂。《三國演義》中,共寫了十八路有名有姓有事蹟的諸侯。這些諸侯的名單就出現在“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這回書中。那麼,在這十八路諸侯中,誰又最聰明呢?

十八路諸侯大名單

卻說曹操以獻刀計謀殺董卓不成,連夜逃回陳留,跟父親商議散家資以募義勇,舉兵討伐董卓。陳留孝廉衛弘(正史為“衛茲”)“以家資助太祖”,曹操便豎起“忠義”大旗招募義兵。沒過幾天,樂進、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來投,募集兵馬達數千人。

曹操邊募集義兵,便假借獻帝之名發佈詔令,動員天下諸侯一起討伐董卓(正史為東郡太守橋瑁假借“三公”之名傳書諸州郡)。最先接到矯詔的,正是當時最大的一鎮諸侯渤海太守袁紹。袁本初立即與田豐、沮授、審配、郭圖等謀士商議,決定起兵三萬,與曹操會盟,討伐董卓。有了袁紹的支持,曹操立即發佈討伐董卓檄文,傳達到諸州郡。於是,各路諸侯紛紛響應,十八路諸侯完成會盟。這十八鎮諸侯是: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殺奔投洛陽而去。

諸侯中的第一個聰明人

十八鎮諸侯全部到齊後,公推袁紹為盟主。盟誓已畢,袁紹問道:誰原為前部先鋒,直抵汜水關?長沙太守孫堅應聲答道:孫堅不才,願為前部。於是,孫文臺率領大將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及萬餘兵馬,大刀闊斧,殺往汜水關。

孫堅以勇烈聞名天下,此番又有十八鎮諸侯數十萬兵馬,對董卓形成了碾壓之勢。何況,曹操又是以天子名義發佈詔令,一旦成功,必然在亂世中佔得先機,壯大勢力,搶奪地盤。因而,“聰明人”便暗中打算盤了。

第九鎮諸侯河北相鮑信盤算道,孫堅此去必建頭功,何不暗中出兵搶了這件蓋世奇功?於是,遣兄弟鮑忠引兵三千,抄小路到達汜水關,挑戰董卓所部。

鎮守汜水關的,正是董卓手下大將華雄。鮑忠在關下搦戰,華雄引五百鐵騎飛出關來,大喝一聲“賊將休走”。鮑忠一見華雄威武,趕緊引兵撤退。豈料華雄飛馬趕到,一刀將鮑忠斬於馬下。華雄繼續驅兵掩殺,鮑信三千軍馬被殺死者極多。華雄提了鮑忠首級請功,董卓大喜,又調撥一千鐵甲軍馬加強沂水關防禦。

鮑信自作聰明,不僅葬送了親弟弟的性命,折損許多兵馬。而且,鼓舞了華雄鬥志,強化了汜水關防禦,給諸侯攻打汜水關帶來了難度。更為嚴重的是,十八鎮諸侯自此開始產生裂痕,導致這場正義戰爭最終草草收場。

孫堅也學聰明瞭

鮑信自作自受,再也不敢露頭,孫堅卻帶著四員大將抵達汜水關,與華雄交戰。此時的孫文臺堅定的執行諸侯盟誓,不惜實力挑戰董卓。剛一見陣,程普就斬殺華雄副將胡軫,彈壓了華雄的囂張氣焰。

華雄見孫堅勇猛,不敢出戰,龜縮關中,以弓箭抵禦孫堅的進攻。孫堅得勝,但糧草跟不上,便派人到主管糧草的袁術那裡催糧。袁術手下進讒言道:“孫堅乃江東猛虎;若打破洛陽,殺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與糧,彼軍必散。”

袁術原本就是奸詐小人,果然採納了這個建議,拒不給孫堅撥付糧草。孫堅軍中斷糧,內部出現混亂。這個情報早被細作報告給華雄,華雄便與李肅商議,乘夜偷襲孫堅大營。

華雄悄然進兵,孫堅沒有防備,混戰中,差點不能脫身,幸虧大將祖茂與孫堅換了頭盔,才擺脫華雄的追趕。而祖茂卻在這場戰鬥中被華雄所殺,孫堅由勝轉敗。經此一戰,孫堅非常傷感,也不再捨命向前了。

兩軍僵持在汜水關,都不再輕易用兵。袁紹催促孫堅進兵,孫堅沒有答應,而是直接帶著程普、黃蓋、韓當到了袁術大營興師問罪。袁術惶恐無言,斬了進讒之人向孫堅謝罪。但孫堅雖然依然作為前部,據守在汜水關外,但卻不再親冒矢石,主動進兵了。

袁術奸詐偏私、狂妄自大

如果袁術按時給孫堅調撥糧草,便不會有大將祖茂的陣亡,孫江肯定會繼續努力攻打汜水關。以孫堅的戰力,打贏華雄不成問題,也不至於讓華雄接連斬殺諸侯大將。袁術的奸詐偏私和狹隘,導致孫堅兵敗心寒,這場戰爭被拖了下來。十八鎮諸侯本來各懷異志,遷延時日,必然生變。

孫堅兵敗,諸侯震驚。正在此時,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袁紹無奈,值得派將應戰。十八鎮諸侯中,袁術驍將俞涉三合回合便被華雄斬殺。冀州刺史韓復舉薦上將潘鳳出陣,又被華雄所殺。華雄連斬兩將,嚇得誰也不敢出戰。此時,關雲長毛遂自薦,願意出戰斬殺華雄。

袁紹一見,便問公孫瓚,這是何人,現居何職。公孫瓚答道: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各路諸侯紛紛擁兵自立,可謂天下大亂。《三國演義》中,共寫了十八路有名有姓有事蹟的諸侯。這些諸侯的名單就出現在“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這回書中。那麼,在這十八路諸侯中,誰又最聰明呢?

十八路諸侯大名單

卻說曹操以獻刀計謀殺董卓不成,連夜逃回陳留,跟父親商議散家資以募義勇,舉兵討伐董卓。陳留孝廉衛弘(正史為“衛茲”)“以家資助太祖”,曹操便豎起“忠義”大旗招募義兵。沒過幾天,樂進、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來投,募集兵馬達數千人。

曹操邊募集義兵,便假借獻帝之名發佈詔令,動員天下諸侯一起討伐董卓(正史為東郡太守橋瑁假借“三公”之名傳書諸州郡)。最先接到矯詔的,正是當時最大的一鎮諸侯渤海太守袁紹。袁本初立即與田豐、沮授、審配、郭圖等謀士商議,決定起兵三萬,與曹操會盟,討伐董卓。有了袁紹的支持,曹操立即發佈討伐董卓檄文,傳達到諸州郡。於是,各路諸侯紛紛響應,十八路諸侯完成會盟。這十八鎮諸侯是: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殺奔投洛陽而去。

諸侯中的第一個聰明人

十八鎮諸侯全部到齊後,公推袁紹為盟主。盟誓已畢,袁紹問道:誰原為前部先鋒,直抵汜水關?長沙太守孫堅應聲答道:孫堅不才,願為前部。於是,孫文臺率領大將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及萬餘兵馬,大刀闊斧,殺往汜水關。

孫堅以勇烈聞名天下,此番又有十八鎮諸侯數十萬兵馬,對董卓形成了碾壓之勢。何況,曹操又是以天子名義發佈詔令,一旦成功,必然在亂世中佔得先機,壯大勢力,搶奪地盤。因而,“聰明人”便暗中打算盤了。

第九鎮諸侯河北相鮑信盤算道,孫堅此去必建頭功,何不暗中出兵搶了這件蓋世奇功?於是,遣兄弟鮑忠引兵三千,抄小路到達汜水關,挑戰董卓所部。

鎮守汜水關的,正是董卓手下大將華雄。鮑忠在關下搦戰,華雄引五百鐵騎飛出關來,大喝一聲“賊將休走”。鮑忠一見華雄威武,趕緊引兵撤退。豈料華雄飛馬趕到,一刀將鮑忠斬於馬下。華雄繼續驅兵掩殺,鮑信三千軍馬被殺死者極多。華雄提了鮑忠首級請功,董卓大喜,又調撥一千鐵甲軍馬加強沂水關防禦。

鮑信自作聰明,不僅葬送了親弟弟的性命,折損許多兵馬。而且,鼓舞了華雄鬥志,強化了汜水關防禦,給諸侯攻打汜水關帶來了難度。更為嚴重的是,十八鎮諸侯自此開始產生裂痕,導致這場正義戰爭最終草草收場。

孫堅也學聰明瞭

鮑信自作自受,再也不敢露頭,孫堅卻帶著四員大將抵達汜水關,與華雄交戰。此時的孫文臺堅定的執行諸侯盟誓,不惜實力挑戰董卓。剛一見陣,程普就斬殺華雄副將胡軫,彈壓了華雄的囂張氣焰。

華雄見孫堅勇猛,不敢出戰,龜縮關中,以弓箭抵禦孫堅的進攻。孫堅得勝,但糧草跟不上,便派人到主管糧草的袁術那裡催糧。袁術手下進讒言道:“孫堅乃江東猛虎;若打破洛陽,殺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與糧,彼軍必散。”

袁術原本就是奸詐小人,果然採納了這個建議,拒不給孫堅撥付糧草。孫堅軍中斷糧,內部出現混亂。這個情報早被細作報告給華雄,華雄便與李肅商議,乘夜偷襲孫堅大營。

華雄悄然進兵,孫堅沒有防備,混戰中,差點不能脫身,幸虧大將祖茂與孫堅換了頭盔,才擺脫華雄的追趕。而祖茂卻在這場戰鬥中被華雄所殺,孫堅由勝轉敗。經此一戰,孫堅非常傷感,也不再捨命向前了。

兩軍僵持在汜水關,都不再輕易用兵。袁紹催促孫堅進兵,孫堅沒有答應,而是直接帶著程普、黃蓋、韓當到了袁術大營興師問罪。袁術惶恐無言,斬了進讒之人向孫堅謝罪。但孫堅雖然依然作為前部,據守在汜水關外,但卻不再親冒矢石,主動進兵了。

袁術奸詐偏私、狂妄自大

如果袁術按時給孫堅調撥糧草,便不會有大將祖茂的陣亡,孫江肯定會繼續努力攻打汜水關。以孫堅的戰力,打贏華雄不成問題,也不至於讓華雄接連斬殺諸侯大將。袁術的奸詐偏私和狹隘,導致孫堅兵敗心寒,這場戰爭被拖了下來。十八鎮諸侯本來各懷異志,遷延時日,必然生變。

孫堅兵敗,諸侯震驚。正在此時,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袁紹無奈,值得派將應戰。十八鎮諸侯中,袁術驍將俞涉三合回合便被華雄斬殺。冀州刺史韓復舉薦上將潘鳳出陣,又被華雄所殺。華雄連斬兩將,嚇得誰也不敢出戰。此時,關雲長毛遂自薦,願意出戰斬殺華雄。

袁紹一見,便問公孫瓚,這是何人,現居何職。公孫瓚答道: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

袁術一聽,當場大喝道:“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

袁術如此以出身論英雄,不過倚仗其高貴的門庭,心胸狹隘偏私、狂妄自大而已。幸虧曹操出面,關雲長溫酒斬華雄,這才讓諸侯得以踹息之機。

關羽斬了華雄,步弓手張飛非常興奮,大叫道:“俺哥哥斬了華雄,不就這裡殺入關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時!”一聽張飛大叫,袁術又惱羞成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謙讓,量一縣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揚威!都與趕出帳去!”

曹操在此出面相勸,命公孫瓚帶領劉備三人回營,諸侯就此散營。倘若不是袁術心胸狹隘不能容人,以張飛只見乘勝搶關,勢必一舉成功。袁術如此聰明的貽誤戰機,也為其後來敗亡埋下了禍根。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各路諸侯紛紛擁兵自立,可謂天下大亂。《三國演義》中,共寫了十八路有名有姓有事蹟的諸侯。這些諸侯的名單就出現在“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這回書中。那麼,在這十八路諸侯中,誰又最聰明呢?

十八路諸侯大名單

卻說曹操以獻刀計謀殺董卓不成,連夜逃回陳留,跟父親商議散家資以募義勇,舉兵討伐董卓。陳留孝廉衛弘(正史為“衛茲”)“以家資助太祖”,曹操便豎起“忠義”大旗招募義兵。沒過幾天,樂進、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來投,募集兵馬達數千人。

曹操邊募集義兵,便假借獻帝之名發佈詔令,動員天下諸侯一起討伐董卓(正史為東郡太守橋瑁假借“三公”之名傳書諸州郡)。最先接到矯詔的,正是當時最大的一鎮諸侯渤海太守袁紹。袁本初立即與田豐、沮授、審配、郭圖等謀士商議,決定起兵三萬,與曹操會盟,討伐董卓。有了袁紹的支持,曹操立即發佈討伐董卓檄文,傳達到諸州郡。於是,各路諸侯紛紛響應,十八路諸侯完成會盟。這十八鎮諸侯是: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殺奔投洛陽而去。

諸侯中的第一個聰明人

十八鎮諸侯全部到齊後,公推袁紹為盟主。盟誓已畢,袁紹問道:誰原為前部先鋒,直抵汜水關?長沙太守孫堅應聲答道:孫堅不才,願為前部。於是,孫文臺率領大將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及萬餘兵馬,大刀闊斧,殺往汜水關。

孫堅以勇烈聞名天下,此番又有十八鎮諸侯數十萬兵馬,對董卓形成了碾壓之勢。何況,曹操又是以天子名義發佈詔令,一旦成功,必然在亂世中佔得先機,壯大勢力,搶奪地盤。因而,“聰明人”便暗中打算盤了。

第九鎮諸侯河北相鮑信盤算道,孫堅此去必建頭功,何不暗中出兵搶了這件蓋世奇功?於是,遣兄弟鮑忠引兵三千,抄小路到達汜水關,挑戰董卓所部。

鎮守汜水關的,正是董卓手下大將華雄。鮑忠在關下搦戰,華雄引五百鐵騎飛出關來,大喝一聲“賊將休走”。鮑忠一見華雄威武,趕緊引兵撤退。豈料華雄飛馬趕到,一刀將鮑忠斬於馬下。華雄繼續驅兵掩殺,鮑信三千軍馬被殺死者極多。華雄提了鮑忠首級請功,董卓大喜,又調撥一千鐵甲軍馬加強沂水關防禦。

鮑信自作聰明,不僅葬送了親弟弟的性命,折損許多兵馬。而且,鼓舞了華雄鬥志,強化了汜水關防禦,給諸侯攻打汜水關帶來了難度。更為嚴重的是,十八鎮諸侯自此開始產生裂痕,導致這場正義戰爭最終草草收場。

孫堅也學聰明瞭

鮑信自作自受,再也不敢露頭,孫堅卻帶著四員大將抵達汜水關,與華雄交戰。此時的孫文臺堅定的執行諸侯盟誓,不惜實力挑戰董卓。剛一見陣,程普就斬殺華雄副將胡軫,彈壓了華雄的囂張氣焰。

華雄見孫堅勇猛,不敢出戰,龜縮關中,以弓箭抵禦孫堅的進攻。孫堅得勝,但糧草跟不上,便派人到主管糧草的袁術那裡催糧。袁術手下進讒言道:“孫堅乃江東猛虎;若打破洛陽,殺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與糧,彼軍必散。”

袁術原本就是奸詐小人,果然採納了這個建議,拒不給孫堅撥付糧草。孫堅軍中斷糧,內部出現混亂。這個情報早被細作報告給華雄,華雄便與李肅商議,乘夜偷襲孫堅大營。

華雄悄然進兵,孫堅沒有防備,混戰中,差點不能脫身,幸虧大將祖茂與孫堅換了頭盔,才擺脫華雄的追趕。而祖茂卻在這場戰鬥中被華雄所殺,孫堅由勝轉敗。經此一戰,孫堅非常傷感,也不再捨命向前了。

兩軍僵持在汜水關,都不再輕易用兵。袁紹催促孫堅進兵,孫堅沒有答應,而是直接帶著程普、黃蓋、韓當到了袁術大營興師問罪。袁術惶恐無言,斬了進讒之人向孫堅謝罪。但孫堅雖然依然作為前部,據守在汜水關外,但卻不再親冒矢石,主動進兵了。

袁術奸詐偏私、狂妄自大

如果袁術按時給孫堅調撥糧草,便不會有大將祖茂的陣亡,孫江肯定會繼續努力攻打汜水關。以孫堅的戰力,打贏華雄不成問題,也不至於讓華雄接連斬殺諸侯大將。袁術的奸詐偏私和狹隘,導致孫堅兵敗心寒,這場戰爭被拖了下來。十八鎮諸侯本來各懷異志,遷延時日,必然生變。

孫堅兵敗,諸侯震驚。正在此時,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袁紹無奈,值得派將應戰。十八鎮諸侯中,袁術驍將俞涉三合回合便被華雄斬殺。冀州刺史韓復舉薦上將潘鳳出陣,又被華雄所殺。華雄連斬兩將,嚇得誰也不敢出戰。此時,關雲長毛遂自薦,願意出戰斬殺華雄。

袁紹一見,便問公孫瓚,這是何人,現居何職。公孫瓚答道: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

袁術一聽,當場大喝道:“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

袁術如此以出身論英雄,不過倚仗其高貴的門庭,心胸狹隘偏私、狂妄自大而已。幸虧曹操出面,關雲長溫酒斬華雄,這才讓諸侯得以踹息之機。

關羽斬了華雄,步弓手張飛非常興奮,大叫道:“俺哥哥斬了華雄,不就這裡殺入關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時!”一聽張飛大叫,袁術又惱羞成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謙讓,量一縣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揚威!都與趕出帳去!”

曹操在此出面相勸,命公孫瓚帶領劉備三人回營,諸侯就此散營。倘若不是袁術心胸狹隘不能容人,以張飛只見乘勝搶關,勢必一舉成功。袁術如此聰明的貽誤戰機,也為其後來敗亡埋下了禍根。

第一聰明之人浮出水面

各路諸侯雖然進展緩慢,但還是對董卓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加之劉關張三英戰呂布,溫侯吃了敗仗,董卓心中更沒有底了。此時,李儒勸說董卓遷都。董卓採納李儒建議,把都城前往長安。

董卓遷都後,汜水關守將張岑獻關投降,孫堅立即引兵飛奔洛陽。孫堅進城後,見洛陽城被董卓焚燒,狼狽不堪,淚如雨下,嘆道:“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此時的孫堅,依然抱定當初會盟時的決心:奮不顧身,親冒矢石,來決死戰者,為國家討賊。但是,一次意外的收穫,讓孫堅私心萌發,成為十八鎮諸侯中最聰明的人。

孫堅身旁有一個軍士,看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於井中。孫堅便命人打撈。這一撈不要緊,一枚傳國玉璽到了孫堅的手中。得了這枚玉璽,程普建議: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處不可久留,宜速回江東,別圖大事。於是,孫堅與眾諸侯鬧翻,帶領人馬離開了洛陽。

十八鎮諸侯攻打董卓,孫堅出力最多,但有時最大的受益者。這枚玉璽在當時而言,就是稱王稱霸的資本,擁有玉璽之人,便是受命於天的真命天子。孫堅耍了一個大滑頭,藏匿玉璽,準備回江東建立霸業。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各路諸侯紛紛擁兵自立,可謂天下大亂。《三國演義》中,共寫了十八路有名有姓有事蹟的諸侯。這些諸侯的名單就出現在“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這回書中。那麼,在這十八路諸侯中,誰又最聰明呢?

十八路諸侯大名單

卻說曹操以獻刀計謀殺董卓不成,連夜逃回陳留,跟父親商議散家資以募義勇,舉兵討伐董卓。陳留孝廉衛弘(正史為“衛茲”)“以家資助太祖”,曹操便豎起“忠義”大旗招募義兵。沒過幾天,樂進、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來投,募集兵馬達數千人。

曹操邊募集義兵,便假借獻帝之名發佈詔令,動員天下諸侯一起討伐董卓(正史為東郡太守橋瑁假借“三公”之名傳書諸州郡)。最先接到矯詔的,正是當時最大的一鎮諸侯渤海太守袁紹。袁本初立即與田豐、沮授、審配、郭圖等謀士商議,決定起兵三萬,與曹操會盟,討伐董卓。有了袁紹的支持,曹操立即發佈討伐董卓檄文,傳達到諸州郡。於是,各路諸侯紛紛響應,十八路諸侯完成會盟。這十八鎮諸侯是: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殺奔投洛陽而去。

諸侯中的第一個聰明人

十八鎮諸侯全部到齊後,公推袁紹為盟主。盟誓已畢,袁紹問道:誰原為前部先鋒,直抵汜水關?長沙太守孫堅應聲答道:孫堅不才,願為前部。於是,孫文臺率領大將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及萬餘兵馬,大刀闊斧,殺往汜水關。

孫堅以勇烈聞名天下,此番又有十八鎮諸侯數十萬兵馬,對董卓形成了碾壓之勢。何況,曹操又是以天子名義發佈詔令,一旦成功,必然在亂世中佔得先機,壯大勢力,搶奪地盤。因而,“聰明人”便暗中打算盤了。

第九鎮諸侯河北相鮑信盤算道,孫堅此去必建頭功,何不暗中出兵搶了這件蓋世奇功?於是,遣兄弟鮑忠引兵三千,抄小路到達汜水關,挑戰董卓所部。

鎮守汜水關的,正是董卓手下大將華雄。鮑忠在關下搦戰,華雄引五百鐵騎飛出關來,大喝一聲“賊將休走”。鮑忠一見華雄威武,趕緊引兵撤退。豈料華雄飛馬趕到,一刀將鮑忠斬於馬下。華雄繼續驅兵掩殺,鮑信三千軍馬被殺死者極多。華雄提了鮑忠首級請功,董卓大喜,又調撥一千鐵甲軍馬加強沂水關防禦。

鮑信自作聰明,不僅葬送了親弟弟的性命,折損許多兵馬。而且,鼓舞了華雄鬥志,強化了汜水關防禦,給諸侯攻打汜水關帶來了難度。更為嚴重的是,十八鎮諸侯自此開始產生裂痕,導致這場正義戰爭最終草草收場。

孫堅也學聰明瞭

鮑信自作自受,再也不敢露頭,孫堅卻帶著四員大將抵達汜水關,與華雄交戰。此時的孫文臺堅定的執行諸侯盟誓,不惜實力挑戰董卓。剛一見陣,程普就斬殺華雄副將胡軫,彈壓了華雄的囂張氣焰。

華雄見孫堅勇猛,不敢出戰,龜縮關中,以弓箭抵禦孫堅的進攻。孫堅得勝,但糧草跟不上,便派人到主管糧草的袁術那裡催糧。袁術手下進讒言道:“孫堅乃江東猛虎;若打破洛陽,殺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與糧,彼軍必散。”

袁術原本就是奸詐小人,果然採納了這個建議,拒不給孫堅撥付糧草。孫堅軍中斷糧,內部出現混亂。這個情報早被細作報告給華雄,華雄便與李肅商議,乘夜偷襲孫堅大營。

華雄悄然進兵,孫堅沒有防備,混戰中,差點不能脫身,幸虧大將祖茂與孫堅換了頭盔,才擺脫華雄的追趕。而祖茂卻在這場戰鬥中被華雄所殺,孫堅由勝轉敗。經此一戰,孫堅非常傷感,也不再捨命向前了。

兩軍僵持在汜水關,都不再輕易用兵。袁紹催促孫堅進兵,孫堅沒有答應,而是直接帶著程普、黃蓋、韓當到了袁術大營興師問罪。袁術惶恐無言,斬了進讒之人向孫堅謝罪。但孫堅雖然依然作為前部,據守在汜水關外,但卻不再親冒矢石,主動進兵了。

袁術奸詐偏私、狂妄自大

如果袁術按時給孫堅調撥糧草,便不會有大將祖茂的陣亡,孫江肯定會繼續努力攻打汜水關。以孫堅的戰力,打贏華雄不成問題,也不至於讓華雄接連斬殺諸侯大將。袁術的奸詐偏私和狹隘,導致孫堅兵敗心寒,這場戰爭被拖了下來。十八鎮諸侯本來各懷異志,遷延時日,必然生變。

孫堅兵敗,諸侯震驚。正在此時,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袁紹無奈,值得派將應戰。十八鎮諸侯中,袁術驍將俞涉三合回合便被華雄斬殺。冀州刺史韓復舉薦上將潘鳳出陣,又被華雄所殺。華雄連斬兩將,嚇得誰也不敢出戰。此時,關雲長毛遂自薦,願意出戰斬殺華雄。

袁紹一見,便問公孫瓚,這是何人,現居何職。公孫瓚答道: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

袁術一聽,當場大喝道:“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

袁術如此以出身論英雄,不過倚仗其高貴的門庭,心胸狹隘偏私、狂妄自大而已。幸虧曹操出面,關雲長溫酒斬華雄,這才讓諸侯得以踹息之機。

關羽斬了華雄,步弓手張飛非常興奮,大叫道:“俺哥哥斬了華雄,不就這裡殺入關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時!”一聽張飛大叫,袁術又惱羞成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謙讓,量一縣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揚威!都與趕出帳去!”

曹操在此出面相勸,命公孫瓚帶領劉備三人回營,諸侯就此散營。倘若不是袁術心胸狹隘不能容人,以張飛只見乘勝搶關,勢必一舉成功。袁術如此聰明的貽誤戰機,也為其後來敗亡埋下了禍根。

第一聰明之人浮出水面

各路諸侯雖然進展緩慢,但還是對董卓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加之劉關張三英戰呂布,溫侯吃了敗仗,董卓心中更沒有底了。此時,李儒勸說董卓遷都。董卓採納李儒建議,把都城前往長安。

董卓遷都後,汜水關守將張岑獻關投降,孫堅立即引兵飛奔洛陽。孫堅進城後,見洛陽城被董卓焚燒,狼狽不堪,淚如雨下,嘆道:“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此時的孫堅,依然抱定當初會盟時的決心:奮不顧身,親冒矢石,來決死戰者,為國家討賊。但是,一次意外的收穫,讓孫堅私心萌發,成為十八鎮諸侯中最聰明的人。

孫堅身旁有一個軍士,看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於井中。孫堅便命人打撈。這一撈不要緊,一枚傳國玉璽到了孫堅的手中。得了這枚玉璽,程普建議: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處不可久留,宜速回江東,別圖大事。於是,孫堅與眾諸侯鬧翻,帶領人馬離開了洛陽。

十八鎮諸侯攻打董卓,孫堅出力最多,但有時最大的受益者。這枚玉璽在當時而言,就是稱王稱霸的資本,擁有玉璽之人,便是受命於天的真命天子。孫堅耍了一個大滑頭,藏匿玉璽,準備回江東建立霸業。

聰明人都受到了懲罰

孫堅藏匿玉璽,卻遭天下諸侯追殺。孫堅離開洛陽後,袁紹寫信讓荊州劉表半途截殺。劉表按照袁紹的授意,在荊州一帶將孫堅殺敗。

後來,袁術因向劉表借糧,劉表沒有答應,袁術便寫信挑唆孫堅找劉表報仇。孫堅想起當年截殺之仇,忘記了討伐董卓時袁術對自己的暗算,帶領東吳兵馬跨江擊劉表。沒想到,一代豪傑孫文臺竟然峴山之上遭遇埋伏,被劉表部將以矢石、亂箭擊殺,落得個腦漿並列,死於非命的下場。這一年,孫堅才三十七歲。

孫堅之死,正應了當時藏匿玉璽的誓言:吾若果得此寶,私自藏匿,異日不得善終,死於刀箭之下!這是十八鎮諸侯中第一聰明之人應了自己的誓言,提前告別了群雄逐鹿的時代。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各路諸侯紛紛擁兵自立,可謂天下大亂。《三國演義》中,共寫了十八路有名有姓有事蹟的諸侯。這些諸侯的名單就出現在“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這回書中。那麼,在這十八路諸侯中,誰又最聰明呢?

十八路諸侯大名單

卻說曹操以獻刀計謀殺董卓不成,連夜逃回陳留,跟父親商議散家資以募義勇,舉兵討伐董卓。陳留孝廉衛弘(正史為“衛茲”)“以家資助太祖”,曹操便豎起“忠義”大旗招募義兵。沒過幾天,樂進、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來投,募集兵馬達數千人。

曹操邊募集義兵,便假借獻帝之名發佈詔令,動員天下諸侯一起討伐董卓(正史為東郡太守橋瑁假借“三公”之名傳書諸州郡)。最先接到矯詔的,正是當時最大的一鎮諸侯渤海太守袁紹。袁本初立即與田豐、沮授、審配、郭圖等謀士商議,決定起兵三萬,與曹操會盟,討伐董卓。有了袁紹的支持,曹操立即發佈討伐董卓檄文,傳達到諸州郡。於是,各路諸侯紛紛響應,十八路諸侯完成會盟。這十八鎮諸侯是: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殺奔投洛陽而去。

諸侯中的第一個聰明人

十八鎮諸侯全部到齊後,公推袁紹為盟主。盟誓已畢,袁紹問道:誰原為前部先鋒,直抵汜水關?長沙太守孫堅應聲答道:孫堅不才,願為前部。於是,孫文臺率領大將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及萬餘兵馬,大刀闊斧,殺往汜水關。

孫堅以勇烈聞名天下,此番又有十八鎮諸侯數十萬兵馬,對董卓形成了碾壓之勢。何況,曹操又是以天子名義發佈詔令,一旦成功,必然在亂世中佔得先機,壯大勢力,搶奪地盤。因而,“聰明人”便暗中打算盤了。

第九鎮諸侯河北相鮑信盤算道,孫堅此去必建頭功,何不暗中出兵搶了這件蓋世奇功?於是,遣兄弟鮑忠引兵三千,抄小路到達汜水關,挑戰董卓所部。

鎮守汜水關的,正是董卓手下大將華雄。鮑忠在關下搦戰,華雄引五百鐵騎飛出關來,大喝一聲“賊將休走”。鮑忠一見華雄威武,趕緊引兵撤退。豈料華雄飛馬趕到,一刀將鮑忠斬於馬下。華雄繼續驅兵掩殺,鮑信三千軍馬被殺死者極多。華雄提了鮑忠首級請功,董卓大喜,又調撥一千鐵甲軍馬加強沂水關防禦。

鮑信自作聰明,不僅葬送了親弟弟的性命,折損許多兵馬。而且,鼓舞了華雄鬥志,強化了汜水關防禦,給諸侯攻打汜水關帶來了難度。更為嚴重的是,十八鎮諸侯自此開始產生裂痕,導致這場正義戰爭最終草草收場。

孫堅也學聰明瞭

鮑信自作自受,再也不敢露頭,孫堅卻帶著四員大將抵達汜水關,與華雄交戰。此時的孫文臺堅定的執行諸侯盟誓,不惜實力挑戰董卓。剛一見陣,程普就斬殺華雄副將胡軫,彈壓了華雄的囂張氣焰。

華雄見孫堅勇猛,不敢出戰,龜縮關中,以弓箭抵禦孫堅的進攻。孫堅得勝,但糧草跟不上,便派人到主管糧草的袁術那裡催糧。袁術手下進讒言道:“孫堅乃江東猛虎;若打破洛陽,殺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與糧,彼軍必散。”

袁術原本就是奸詐小人,果然採納了這個建議,拒不給孫堅撥付糧草。孫堅軍中斷糧,內部出現混亂。這個情報早被細作報告給華雄,華雄便與李肅商議,乘夜偷襲孫堅大營。

華雄悄然進兵,孫堅沒有防備,混戰中,差點不能脫身,幸虧大將祖茂與孫堅換了頭盔,才擺脫華雄的追趕。而祖茂卻在這場戰鬥中被華雄所殺,孫堅由勝轉敗。經此一戰,孫堅非常傷感,也不再捨命向前了。

兩軍僵持在汜水關,都不再輕易用兵。袁紹催促孫堅進兵,孫堅沒有答應,而是直接帶著程普、黃蓋、韓當到了袁術大營興師問罪。袁術惶恐無言,斬了進讒之人向孫堅謝罪。但孫堅雖然依然作為前部,據守在汜水關外,但卻不再親冒矢石,主動進兵了。

袁術奸詐偏私、狂妄自大

如果袁術按時給孫堅調撥糧草,便不會有大將祖茂的陣亡,孫江肯定會繼續努力攻打汜水關。以孫堅的戰力,打贏華雄不成問題,也不至於讓華雄接連斬殺諸侯大將。袁術的奸詐偏私和狹隘,導致孫堅兵敗心寒,這場戰爭被拖了下來。十八鎮諸侯本來各懷異志,遷延時日,必然生變。

孫堅兵敗,諸侯震驚。正在此時,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袁紹無奈,值得派將應戰。十八鎮諸侯中,袁術驍將俞涉三合回合便被華雄斬殺。冀州刺史韓復舉薦上將潘鳳出陣,又被華雄所殺。華雄連斬兩將,嚇得誰也不敢出戰。此時,關雲長毛遂自薦,願意出戰斬殺華雄。

袁紹一見,便問公孫瓚,這是何人,現居何職。公孫瓚答道: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

袁術一聽,當場大喝道:“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

袁術如此以出身論英雄,不過倚仗其高貴的門庭,心胸狹隘偏私、狂妄自大而已。幸虧曹操出面,關雲長溫酒斬華雄,這才讓諸侯得以踹息之機。

關羽斬了華雄,步弓手張飛非常興奮,大叫道:“俺哥哥斬了華雄,不就這裡殺入關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時!”一聽張飛大叫,袁術又惱羞成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謙讓,量一縣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揚威!都與趕出帳去!”

曹操在此出面相勸,命公孫瓚帶領劉備三人回營,諸侯就此散營。倘若不是袁術心胸狹隘不能容人,以張飛只見乘勝搶關,勢必一舉成功。袁術如此聰明的貽誤戰機,也為其後來敗亡埋下了禍根。

第一聰明之人浮出水面

各路諸侯雖然進展緩慢,但還是對董卓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加之劉關張三英戰呂布,溫侯吃了敗仗,董卓心中更沒有底了。此時,李儒勸說董卓遷都。董卓採納李儒建議,把都城前往長安。

董卓遷都後,汜水關守將張岑獻關投降,孫堅立即引兵飛奔洛陽。孫堅進城後,見洛陽城被董卓焚燒,狼狽不堪,淚如雨下,嘆道:“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此時的孫堅,依然抱定當初會盟時的決心:奮不顧身,親冒矢石,來決死戰者,為國家討賊。但是,一次意外的收穫,讓孫堅私心萌發,成為十八鎮諸侯中最聰明的人。

孫堅身旁有一個軍士,看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於井中。孫堅便命人打撈。這一撈不要緊,一枚傳國玉璽到了孫堅的手中。得了這枚玉璽,程普建議: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處不可久留,宜速回江東,別圖大事。於是,孫堅與眾諸侯鬧翻,帶領人馬離開了洛陽。

十八鎮諸侯攻打董卓,孫堅出力最多,但有時最大的受益者。這枚玉璽在當時而言,就是稱王稱霸的資本,擁有玉璽之人,便是受命於天的真命天子。孫堅耍了一個大滑頭,藏匿玉璽,準備回江東建立霸業。

聰明人都受到了懲罰

孫堅藏匿玉璽,卻遭天下諸侯追殺。孫堅離開洛陽後,袁紹寫信讓荊州劉表半途截殺。劉表按照袁紹的授意,在荊州一帶將孫堅殺敗。

後來,袁術因向劉表借糧,劉表沒有答應,袁術便寫信挑唆孫堅找劉表報仇。孫堅想起當年截殺之仇,忘記了討伐董卓時袁術對自己的暗算,帶領東吳兵馬跨江擊劉表。沒想到,一代豪傑孫文臺竟然峴山之上遭遇埋伏,被劉表部將以矢石、亂箭擊殺,落得個腦漿並列,死於非命的下場。這一年,孫堅才三十七歲。

孫堅之死,正應了當時藏匿玉璽的誓言:吾若果得此寶,私自藏匿,異日不得善終,死於刀箭之下!這是十八鎮諸侯中第一聰明之人應了自己的誓言,提前告別了群雄逐鹿的時代。

玉璽的事情還沒有結束。孫堅長子孫策就比父親聰明得多,是一個具有大智慧的當世豪傑。為恢復父親江東霸業,以玉璽做抵押,從袁術那裡借得三千精兵。就憑這三千精兵,孫策開創江東基業,為東吳政權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卻說袁術目光短淺,他才不管孫策借兵是有借無還。得了玉璽,便立即想做皇帝。這件連曹操都不敢幹的事情,袁術卻讓天下人都知道自己“早晚必為天子”。建安二年(197年),袁術在壽春稱帝,建號仲氏。袁術稱帝后,成為眾矢之的,招致曹操、呂布等人不斷攻打。建安四年(199年),袁術在兵敗將亡,元氣大傷之,在絕望中嘔血而死。

鮑信的小聰明葬送了弟弟,雖然後來戰死,但此人並非正史中人物,且不足為道。而孫堅、袁術、袁紹這等超級聰明人,都為自己的聰明埋了單。所謂聰明必為聰明誤,此言不爽。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各路諸侯紛紛擁兵自立,可謂天下大亂。《三國演義》中,共寫了十八路有名有姓有事蹟的諸侯。這些諸侯的名單就出現在“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這回書中。那麼,在這十八路諸侯中,誰又最聰明呢?

十八路諸侯大名單

卻說曹操以獻刀計謀殺董卓不成,連夜逃回陳留,跟父親商議散家資以募義勇,舉兵討伐董卓。陳留孝廉衛弘(正史為“衛茲”)“以家資助太祖”,曹操便豎起“忠義”大旗招募義兵。沒過幾天,樂進、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來投,募集兵馬達數千人。

曹操邊募集義兵,便假借獻帝之名發佈詔令,動員天下諸侯一起討伐董卓(正史為東郡太守橋瑁假借“三公”之名傳書諸州郡)。最先接到矯詔的,正是當時最大的一鎮諸侯渤海太守袁紹。袁本初立即與田豐、沮授、審配、郭圖等謀士商議,決定起兵三萬,與曹操會盟,討伐董卓。有了袁紹的支持,曹操立即發佈討伐董卓檄文,傳達到諸州郡。於是,各路諸侯紛紛響應,十八路諸侯完成會盟。這十八鎮諸侯是: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殺奔投洛陽而去。

諸侯中的第一個聰明人

十八鎮諸侯全部到齊後,公推袁紹為盟主。盟誓已畢,袁紹問道:誰原為前部先鋒,直抵汜水關?長沙太守孫堅應聲答道:孫堅不才,願為前部。於是,孫文臺率領大將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及萬餘兵馬,大刀闊斧,殺往汜水關。

孫堅以勇烈聞名天下,此番又有十八鎮諸侯數十萬兵馬,對董卓形成了碾壓之勢。何況,曹操又是以天子名義發佈詔令,一旦成功,必然在亂世中佔得先機,壯大勢力,搶奪地盤。因而,“聰明人”便暗中打算盤了。

第九鎮諸侯河北相鮑信盤算道,孫堅此去必建頭功,何不暗中出兵搶了這件蓋世奇功?於是,遣兄弟鮑忠引兵三千,抄小路到達汜水關,挑戰董卓所部。

鎮守汜水關的,正是董卓手下大將華雄。鮑忠在關下搦戰,華雄引五百鐵騎飛出關來,大喝一聲“賊將休走”。鮑忠一見華雄威武,趕緊引兵撤退。豈料華雄飛馬趕到,一刀將鮑忠斬於馬下。華雄繼續驅兵掩殺,鮑信三千軍馬被殺死者極多。華雄提了鮑忠首級請功,董卓大喜,又調撥一千鐵甲軍馬加強沂水關防禦。

鮑信自作聰明,不僅葬送了親弟弟的性命,折損許多兵馬。而且,鼓舞了華雄鬥志,強化了汜水關防禦,給諸侯攻打汜水關帶來了難度。更為嚴重的是,十八鎮諸侯自此開始產生裂痕,導致這場正義戰爭最終草草收場。

孫堅也學聰明瞭

鮑信自作自受,再也不敢露頭,孫堅卻帶著四員大將抵達汜水關,與華雄交戰。此時的孫文臺堅定的執行諸侯盟誓,不惜實力挑戰董卓。剛一見陣,程普就斬殺華雄副將胡軫,彈壓了華雄的囂張氣焰。

華雄見孫堅勇猛,不敢出戰,龜縮關中,以弓箭抵禦孫堅的進攻。孫堅得勝,但糧草跟不上,便派人到主管糧草的袁術那裡催糧。袁術手下進讒言道:“孫堅乃江東猛虎;若打破洛陽,殺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與糧,彼軍必散。”

袁術原本就是奸詐小人,果然採納了這個建議,拒不給孫堅撥付糧草。孫堅軍中斷糧,內部出現混亂。這個情報早被細作報告給華雄,華雄便與李肅商議,乘夜偷襲孫堅大營。

華雄悄然進兵,孫堅沒有防備,混戰中,差點不能脫身,幸虧大將祖茂與孫堅換了頭盔,才擺脫華雄的追趕。而祖茂卻在這場戰鬥中被華雄所殺,孫堅由勝轉敗。經此一戰,孫堅非常傷感,也不再捨命向前了。

兩軍僵持在汜水關,都不再輕易用兵。袁紹催促孫堅進兵,孫堅沒有答應,而是直接帶著程普、黃蓋、韓當到了袁術大營興師問罪。袁術惶恐無言,斬了進讒之人向孫堅謝罪。但孫堅雖然依然作為前部,據守在汜水關外,但卻不再親冒矢石,主動進兵了。

袁術奸詐偏私、狂妄自大

如果袁術按時給孫堅調撥糧草,便不會有大將祖茂的陣亡,孫江肯定會繼續努力攻打汜水關。以孫堅的戰力,打贏華雄不成問題,也不至於讓華雄接連斬殺諸侯大將。袁術的奸詐偏私和狹隘,導致孫堅兵敗心寒,這場戰爭被拖了下來。十八鎮諸侯本來各懷異志,遷延時日,必然生變。

孫堅兵敗,諸侯震驚。正在此時,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袁紹無奈,值得派將應戰。十八鎮諸侯中,袁術驍將俞涉三合回合便被華雄斬殺。冀州刺史韓復舉薦上將潘鳳出陣,又被華雄所殺。華雄連斬兩將,嚇得誰也不敢出戰。此時,關雲長毛遂自薦,願意出戰斬殺華雄。

袁紹一見,便問公孫瓚,這是何人,現居何職。公孫瓚答道: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

袁術一聽,當場大喝道:“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

袁術如此以出身論英雄,不過倚仗其高貴的門庭,心胸狹隘偏私、狂妄自大而已。幸虧曹操出面,關雲長溫酒斬華雄,這才讓諸侯得以踹息之機。

關羽斬了華雄,步弓手張飛非常興奮,大叫道:“俺哥哥斬了華雄,不就這裡殺入關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時!”一聽張飛大叫,袁術又惱羞成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謙讓,量一縣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揚威!都與趕出帳去!”

曹操在此出面相勸,命公孫瓚帶領劉備三人回營,諸侯就此散營。倘若不是袁術心胸狹隘不能容人,以張飛只見乘勝搶關,勢必一舉成功。袁術如此聰明的貽誤戰機,也為其後來敗亡埋下了禍根。

第一聰明之人浮出水面

各路諸侯雖然進展緩慢,但還是對董卓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加之劉關張三英戰呂布,溫侯吃了敗仗,董卓心中更沒有底了。此時,李儒勸說董卓遷都。董卓採納李儒建議,把都城前往長安。

董卓遷都後,汜水關守將張岑獻關投降,孫堅立即引兵飛奔洛陽。孫堅進城後,見洛陽城被董卓焚燒,狼狽不堪,淚如雨下,嘆道:“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此時的孫堅,依然抱定當初會盟時的決心:奮不顧身,親冒矢石,來決死戰者,為國家討賊。但是,一次意外的收穫,讓孫堅私心萌發,成為十八鎮諸侯中最聰明的人。

孫堅身旁有一個軍士,看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於井中。孫堅便命人打撈。這一撈不要緊,一枚傳國玉璽到了孫堅的手中。得了這枚玉璽,程普建議: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處不可久留,宜速回江東,別圖大事。於是,孫堅與眾諸侯鬧翻,帶領人馬離開了洛陽。

十八鎮諸侯攻打董卓,孫堅出力最多,但有時最大的受益者。這枚玉璽在當時而言,就是稱王稱霸的資本,擁有玉璽之人,便是受命於天的真命天子。孫堅耍了一個大滑頭,藏匿玉璽,準備回江東建立霸業。

聰明人都受到了懲罰

孫堅藏匿玉璽,卻遭天下諸侯追殺。孫堅離開洛陽後,袁紹寫信讓荊州劉表半途截殺。劉表按照袁紹的授意,在荊州一帶將孫堅殺敗。

後來,袁術因向劉表借糧,劉表沒有答應,袁術便寫信挑唆孫堅找劉表報仇。孫堅想起當年截殺之仇,忘記了討伐董卓時袁術對自己的暗算,帶領東吳兵馬跨江擊劉表。沒想到,一代豪傑孫文臺竟然峴山之上遭遇埋伏,被劉表部將以矢石、亂箭擊殺,落得個腦漿並列,死於非命的下場。這一年,孫堅才三十七歲。

孫堅之死,正應了當時藏匿玉璽的誓言:吾若果得此寶,私自藏匿,異日不得善終,死於刀箭之下!這是十八鎮諸侯中第一聰明之人應了自己的誓言,提前告別了群雄逐鹿的時代。

玉璽的事情還沒有結束。孫堅長子孫策就比父親聰明得多,是一個具有大智慧的當世豪傑。為恢復父親江東霸業,以玉璽做抵押,從袁術那裡借得三千精兵。就憑這三千精兵,孫策開創江東基業,為東吳政權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卻說袁術目光短淺,他才不管孫策借兵是有借無還。得了玉璽,便立即想做皇帝。這件連曹操都不敢幹的事情,袁術卻讓天下人都知道自己“早晚必為天子”。建安二年(197年),袁術在壽春稱帝,建號仲氏。袁術稱帝后,成為眾矢之的,招致曹操、呂布等人不斷攻打。建安四年(199年),袁術在兵敗將亡,元氣大傷之,在絕望中嘔血而死。

鮑信的小聰明葬送了弟弟,雖然後來戰死,但此人並非正史中人物,且不足為道。而孫堅、袁術、袁紹這等超級聰明人,都為自己的聰明埋了單。所謂聰明必為聰明誤,此言不爽。

誰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曹操為天下計,起兵討逆,發起十八鎮諸侯匡扶漢室。當董卓遷都逃往長安時,曹操強烈建議各路諸侯起兵追趕,必定要剪滅董賊。但是,以袁紹兄弟為首的各路諸侯都為了保存實力,不願意追趕。曹操非常懊惱,大怒道:“豎子不足與謀!”遂自引兵萬餘,領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星夜來趕董卓。

然而,曹操勢單力孤,中了董卓的伏擊,身上中了一箭。滎陽太守徐榮縱兵追來,若不是曹洪揹著曹操渡過大河,曹操恐怕就沒命了。

曹操這樣幹,是非常愚蠢的。但是,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十八鎮諸侯中,只有曹操是真心前來討伐董卓的。胸懷大志的曹操雖然在十八鎮諸侯中顯得很實在,實在得幾乎有點蠢,但是,最終成大事者,就是曹操。呂布、袁術、袁紹,等等各路諸侯均被曹操掃滅,北方統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最早建立了王霸之業。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各路諸侯紛紛擁兵自立,可謂天下大亂。《三國演義》中,共寫了十八路有名有姓有事蹟的諸侯。這些諸侯的名單就出現在“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這回書中。那麼,在這十八路諸侯中,誰又最聰明呢?

十八路諸侯大名單

卻說曹操以獻刀計謀殺董卓不成,連夜逃回陳留,跟父親商議散家資以募義勇,舉兵討伐董卓。陳留孝廉衛弘(正史為“衛茲”)“以家資助太祖”,曹操便豎起“忠義”大旗招募義兵。沒過幾天,樂進、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來投,募集兵馬達數千人。

曹操邊募集義兵,便假借獻帝之名發佈詔令,動員天下諸侯一起討伐董卓(正史為東郡太守橋瑁假借“三公”之名傳書諸州郡)。最先接到矯詔的,正是當時最大的一鎮諸侯渤海太守袁紹。袁本初立即與田豐、沮授、審配、郭圖等謀士商議,決定起兵三萬,與曹操會盟,討伐董卓。有了袁紹的支持,曹操立即發佈討伐董卓檄文,傳達到諸州郡。於是,各路諸侯紛紛響應,十八路諸侯完成會盟。這十八鎮諸侯是: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殺奔投洛陽而去。

諸侯中的第一個聰明人

十八鎮諸侯全部到齊後,公推袁紹為盟主。盟誓已畢,袁紹問道:誰原為前部先鋒,直抵汜水關?長沙太守孫堅應聲答道:孫堅不才,願為前部。於是,孫文臺率領大將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及萬餘兵馬,大刀闊斧,殺往汜水關。

孫堅以勇烈聞名天下,此番又有十八鎮諸侯數十萬兵馬,對董卓形成了碾壓之勢。何況,曹操又是以天子名義發佈詔令,一旦成功,必然在亂世中佔得先機,壯大勢力,搶奪地盤。因而,“聰明人”便暗中打算盤了。

第九鎮諸侯河北相鮑信盤算道,孫堅此去必建頭功,何不暗中出兵搶了這件蓋世奇功?於是,遣兄弟鮑忠引兵三千,抄小路到達汜水關,挑戰董卓所部。

鎮守汜水關的,正是董卓手下大將華雄。鮑忠在關下搦戰,華雄引五百鐵騎飛出關來,大喝一聲“賊將休走”。鮑忠一見華雄威武,趕緊引兵撤退。豈料華雄飛馬趕到,一刀將鮑忠斬於馬下。華雄繼續驅兵掩殺,鮑信三千軍馬被殺死者極多。華雄提了鮑忠首級請功,董卓大喜,又調撥一千鐵甲軍馬加強沂水關防禦。

鮑信自作聰明,不僅葬送了親弟弟的性命,折損許多兵馬。而且,鼓舞了華雄鬥志,強化了汜水關防禦,給諸侯攻打汜水關帶來了難度。更為嚴重的是,十八鎮諸侯自此開始產生裂痕,導致這場正義戰爭最終草草收場。

孫堅也學聰明瞭

鮑信自作自受,再也不敢露頭,孫堅卻帶著四員大將抵達汜水關,與華雄交戰。此時的孫文臺堅定的執行諸侯盟誓,不惜實力挑戰董卓。剛一見陣,程普就斬殺華雄副將胡軫,彈壓了華雄的囂張氣焰。

華雄見孫堅勇猛,不敢出戰,龜縮關中,以弓箭抵禦孫堅的進攻。孫堅得勝,但糧草跟不上,便派人到主管糧草的袁術那裡催糧。袁術手下進讒言道:“孫堅乃江東猛虎;若打破洛陽,殺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與糧,彼軍必散。”

袁術原本就是奸詐小人,果然採納了這個建議,拒不給孫堅撥付糧草。孫堅軍中斷糧,內部出現混亂。這個情報早被細作報告給華雄,華雄便與李肅商議,乘夜偷襲孫堅大營。

華雄悄然進兵,孫堅沒有防備,混戰中,差點不能脫身,幸虧大將祖茂與孫堅換了頭盔,才擺脫華雄的追趕。而祖茂卻在這場戰鬥中被華雄所殺,孫堅由勝轉敗。經此一戰,孫堅非常傷感,也不再捨命向前了。

兩軍僵持在汜水關,都不再輕易用兵。袁紹催促孫堅進兵,孫堅沒有答應,而是直接帶著程普、黃蓋、韓當到了袁術大營興師問罪。袁術惶恐無言,斬了進讒之人向孫堅謝罪。但孫堅雖然依然作為前部,據守在汜水關外,但卻不再親冒矢石,主動進兵了。

袁術奸詐偏私、狂妄自大

如果袁術按時給孫堅調撥糧草,便不會有大將祖茂的陣亡,孫江肯定會繼續努力攻打汜水關。以孫堅的戰力,打贏華雄不成問題,也不至於讓華雄接連斬殺諸侯大將。袁術的奸詐偏私和狹隘,導致孫堅兵敗心寒,這場戰爭被拖了下來。十八鎮諸侯本來各懷異志,遷延時日,必然生變。

孫堅兵敗,諸侯震驚。正在此時,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袁紹無奈,值得派將應戰。十八鎮諸侯中,袁術驍將俞涉三合回合便被華雄斬殺。冀州刺史韓復舉薦上將潘鳳出陣,又被華雄所殺。華雄連斬兩將,嚇得誰也不敢出戰。此時,關雲長毛遂自薦,願意出戰斬殺華雄。

袁紹一見,便問公孫瓚,這是何人,現居何職。公孫瓚答道: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

袁術一聽,當場大喝道:“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

袁術如此以出身論英雄,不過倚仗其高貴的門庭,心胸狹隘偏私、狂妄自大而已。幸虧曹操出面,關雲長溫酒斬華雄,這才讓諸侯得以踹息之機。

關羽斬了華雄,步弓手張飛非常興奮,大叫道:“俺哥哥斬了華雄,不就這裡殺入關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時!”一聽張飛大叫,袁術又惱羞成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謙讓,量一縣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揚威!都與趕出帳去!”

曹操在此出面相勸,命公孫瓚帶領劉備三人回營,諸侯就此散營。倘若不是袁術心胸狹隘不能容人,以張飛只見乘勝搶關,勢必一舉成功。袁術如此聰明的貽誤戰機,也為其後來敗亡埋下了禍根。

第一聰明之人浮出水面

各路諸侯雖然進展緩慢,但還是對董卓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加之劉關張三英戰呂布,溫侯吃了敗仗,董卓心中更沒有底了。此時,李儒勸說董卓遷都。董卓採納李儒建議,把都城前往長安。

董卓遷都後,汜水關守將張岑獻關投降,孫堅立即引兵飛奔洛陽。孫堅進城後,見洛陽城被董卓焚燒,狼狽不堪,淚如雨下,嘆道:“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此時的孫堅,依然抱定當初會盟時的決心:奮不顧身,親冒矢石,來決死戰者,為國家討賊。但是,一次意外的收穫,讓孫堅私心萌發,成為十八鎮諸侯中最聰明的人。

孫堅身旁有一個軍士,看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於井中。孫堅便命人打撈。這一撈不要緊,一枚傳國玉璽到了孫堅的手中。得了這枚玉璽,程普建議: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處不可久留,宜速回江東,別圖大事。於是,孫堅與眾諸侯鬧翻,帶領人馬離開了洛陽。

十八鎮諸侯攻打董卓,孫堅出力最多,但有時最大的受益者。這枚玉璽在當時而言,就是稱王稱霸的資本,擁有玉璽之人,便是受命於天的真命天子。孫堅耍了一個大滑頭,藏匿玉璽,準備回江東建立霸業。

聰明人都受到了懲罰

孫堅藏匿玉璽,卻遭天下諸侯追殺。孫堅離開洛陽後,袁紹寫信讓荊州劉表半途截殺。劉表按照袁紹的授意,在荊州一帶將孫堅殺敗。

後來,袁術因向劉表借糧,劉表沒有答應,袁術便寫信挑唆孫堅找劉表報仇。孫堅想起當年截殺之仇,忘記了討伐董卓時袁術對自己的暗算,帶領東吳兵馬跨江擊劉表。沒想到,一代豪傑孫文臺竟然峴山之上遭遇埋伏,被劉表部將以矢石、亂箭擊殺,落得個腦漿並列,死於非命的下場。這一年,孫堅才三十七歲。

孫堅之死,正應了當時藏匿玉璽的誓言:吾若果得此寶,私自藏匿,異日不得善終,死於刀箭之下!這是十八鎮諸侯中第一聰明之人應了自己的誓言,提前告別了群雄逐鹿的時代。

玉璽的事情還沒有結束。孫堅長子孫策就比父親聰明得多,是一個具有大智慧的當世豪傑。為恢復父親江東霸業,以玉璽做抵押,從袁術那裡借得三千精兵。就憑這三千精兵,孫策開創江東基業,為東吳政權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卻說袁術目光短淺,他才不管孫策借兵是有借無還。得了玉璽,便立即想做皇帝。這件連曹操都不敢幹的事情,袁術卻讓天下人都知道自己“早晚必為天子”。建安二年(197年),袁術在壽春稱帝,建號仲氏。袁術稱帝后,成為眾矢之的,招致曹操、呂布等人不斷攻打。建安四年(199年),袁術在兵敗將亡,元氣大傷之,在絕望中嘔血而死。

鮑信的小聰明葬送了弟弟,雖然後來戰死,但此人並非正史中人物,且不足為道。而孫堅、袁術、袁紹這等超級聰明人,都為自己的聰明埋了單。所謂聰明必為聰明誤,此言不爽。

誰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曹操為天下計,起兵討逆,發起十八鎮諸侯匡扶漢室。當董卓遷都逃往長安時,曹操強烈建議各路諸侯起兵追趕,必定要剪滅董賊。但是,以袁紹兄弟為首的各路諸侯都為了保存實力,不願意追趕。曹操非常懊惱,大怒道:“豎子不足與謀!”遂自引兵萬餘,領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星夜來趕董卓。

然而,曹操勢單力孤,中了董卓的伏擊,身上中了一箭。滎陽太守徐榮縱兵追來,若不是曹洪揹著曹操渡過大河,曹操恐怕就沒命了。

曹操這樣幹,是非常愚蠢的。但是,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十八鎮諸侯中,只有曹操是真心前來討伐董卓的。胸懷大志的曹操雖然在十八鎮諸侯中顯得很實在,實在得幾乎有點蠢,但是,最終成大事者,就是曹操。呂布、袁術、袁紹,等等各路諸侯均被曹操掃滅,北方統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最早建立了王霸之業。

其實,最早提出挾天子以令不臣的人,卻是袁紹的謀士沮授,但是,袁紹卻沒有采納。失掉這個機會,袁紹等於把“天時”、人心拱手讓給了曹操。十八鎮諸侯伐董卓時的盟主自作聰明,把手下最得力的大將顏良、文丑藏了起來,保存實力又想爭奪天下,最終卻被曹操所滅。

十八鎮諸侯中,只有曹操一人成就了霸業。曹操也是非常聰明之人,但卻不是狹隘偏私的小聰明而是大智慧。雖然孫堅的後人建立了東吳霸業,但若不是孫策審時度勢,果斷放棄並不屬於自己的傳國玉璽,也就不會有後來的三足鼎立。

劉備雖然也建立了蜀漢政權,但在討伐董卓時,並不能算作一鎮諸侯。劉備的聰明另當別論。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各路諸侯紛紛擁兵自立,可謂天下大亂。《三國演義》中,共寫了十八路有名有姓有事蹟的諸侯。這些諸侯的名單就出現在“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這回書中。那麼,在這十八路諸侯中,誰又最聰明呢?

十八路諸侯大名單

卻說曹操以獻刀計謀殺董卓不成,連夜逃回陳留,跟父親商議散家資以募義勇,舉兵討伐董卓。陳留孝廉衛弘(正史為“衛茲”)“以家資助太祖”,曹操便豎起“忠義”大旗招募義兵。沒過幾天,樂進、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來投,募集兵馬達數千人。

曹操邊募集義兵,便假借獻帝之名發佈詔令,動員天下諸侯一起討伐董卓(正史為東郡太守橋瑁假借“三公”之名傳書諸州郡)。最先接到矯詔的,正是當時最大的一鎮諸侯渤海太守袁紹。袁本初立即與田豐、沮授、審配、郭圖等謀士商議,決定起兵三萬,與曹操會盟,討伐董卓。有了袁紹的支持,曹操立即發佈討伐董卓檄文,傳達到諸州郡。於是,各路諸侯紛紛響應,十八路諸侯完成會盟。這十八鎮諸侯是: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殺奔投洛陽而去。

諸侯中的第一個聰明人

十八鎮諸侯全部到齊後,公推袁紹為盟主。盟誓已畢,袁紹問道:誰原為前部先鋒,直抵汜水關?長沙太守孫堅應聲答道:孫堅不才,願為前部。於是,孫文臺率領大將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及萬餘兵馬,大刀闊斧,殺往汜水關。

孫堅以勇烈聞名天下,此番又有十八鎮諸侯數十萬兵馬,對董卓形成了碾壓之勢。何況,曹操又是以天子名義發佈詔令,一旦成功,必然在亂世中佔得先機,壯大勢力,搶奪地盤。因而,“聰明人”便暗中打算盤了。

第九鎮諸侯河北相鮑信盤算道,孫堅此去必建頭功,何不暗中出兵搶了這件蓋世奇功?於是,遣兄弟鮑忠引兵三千,抄小路到達汜水關,挑戰董卓所部。

鎮守汜水關的,正是董卓手下大將華雄。鮑忠在關下搦戰,華雄引五百鐵騎飛出關來,大喝一聲“賊將休走”。鮑忠一見華雄威武,趕緊引兵撤退。豈料華雄飛馬趕到,一刀將鮑忠斬於馬下。華雄繼續驅兵掩殺,鮑信三千軍馬被殺死者極多。華雄提了鮑忠首級請功,董卓大喜,又調撥一千鐵甲軍馬加強沂水關防禦。

鮑信自作聰明,不僅葬送了親弟弟的性命,折損許多兵馬。而且,鼓舞了華雄鬥志,強化了汜水關防禦,給諸侯攻打汜水關帶來了難度。更為嚴重的是,十八鎮諸侯自此開始產生裂痕,導致這場正義戰爭最終草草收場。

孫堅也學聰明瞭

鮑信自作自受,再也不敢露頭,孫堅卻帶著四員大將抵達汜水關,與華雄交戰。此時的孫文臺堅定的執行諸侯盟誓,不惜實力挑戰董卓。剛一見陣,程普就斬殺華雄副將胡軫,彈壓了華雄的囂張氣焰。

華雄見孫堅勇猛,不敢出戰,龜縮關中,以弓箭抵禦孫堅的進攻。孫堅得勝,但糧草跟不上,便派人到主管糧草的袁術那裡催糧。袁術手下進讒言道:“孫堅乃江東猛虎;若打破洛陽,殺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與糧,彼軍必散。”

袁術原本就是奸詐小人,果然採納了這個建議,拒不給孫堅撥付糧草。孫堅軍中斷糧,內部出現混亂。這個情報早被細作報告給華雄,華雄便與李肅商議,乘夜偷襲孫堅大營。

華雄悄然進兵,孫堅沒有防備,混戰中,差點不能脫身,幸虧大將祖茂與孫堅換了頭盔,才擺脫華雄的追趕。而祖茂卻在這場戰鬥中被華雄所殺,孫堅由勝轉敗。經此一戰,孫堅非常傷感,也不再捨命向前了。

兩軍僵持在汜水關,都不再輕易用兵。袁紹催促孫堅進兵,孫堅沒有答應,而是直接帶著程普、黃蓋、韓當到了袁術大營興師問罪。袁術惶恐無言,斬了進讒之人向孫堅謝罪。但孫堅雖然依然作為前部,據守在汜水關外,但卻不再親冒矢石,主動進兵了。

袁術奸詐偏私、狂妄自大

如果袁術按時給孫堅調撥糧草,便不會有大將祖茂的陣亡,孫江肯定會繼續努力攻打汜水關。以孫堅的戰力,打贏華雄不成問題,也不至於讓華雄接連斬殺諸侯大將。袁術的奸詐偏私和狹隘,導致孫堅兵敗心寒,這場戰爭被拖了下來。十八鎮諸侯本來各懷異志,遷延時日,必然生變。

孫堅兵敗,諸侯震驚。正在此時,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袁紹無奈,值得派將應戰。十八鎮諸侯中,袁術驍將俞涉三合回合便被華雄斬殺。冀州刺史韓復舉薦上將潘鳳出陣,又被華雄所殺。華雄連斬兩將,嚇得誰也不敢出戰。此時,關雲長毛遂自薦,願意出戰斬殺華雄。

袁紹一見,便問公孫瓚,這是何人,現居何職。公孫瓚答道: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

袁術一聽,當場大喝道:“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

袁術如此以出身論英雄,不過倚仗其高貴的門庭,心胸狹隘偏私、狂妄自大而已。幸虧曹操出面,關雲長溫酒斬華雄,這才讓諸侯得以踹息之機。

關羽斬了華雄,步弓手張飛非常興奮,大叫道:“俺哥哥斬了華雄,不就這裡殺入關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時!”一聽張飛大叫,袁術又惱羞成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謙讓,量一縣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揚威!都與趕出帳去!”

曹操在此出面相勸,命公孫瓚帶領劉備三人回營,諸侯就此散營。倘若不是袁術心胸狹隘不能容人,以張飛只見乘勝搶關,勢必一舉成功。袁術如此聰明的貽誤戰機,也為其後來敗亡埋下了禍根。

第一聰明之人浮出水面

各路諸侯雖然進展緩慢,但還是對董卓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加之劉關張三英戰呂布,溫侯吃了敗仗,董卓心中更沒有底了。此時,李儒勸說董卓遷都。董卓採納李儒建議,把都城前往長安。

董卓遷都後,汜水關守將張岑獻關投降,孫堅立即引兵飛奔洛陽。孫堅進城後,見洛陽城被董卓焚燒,狼狽不堪,淚如雨下,嘆道:“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此時的孫堅,依然抱定當初會盟時的決心:奮不顧身,親冒矢石,來決死戰者,為國家討賊。但是,一次意外的收穫,讓孫堅私心萌發,成為十八鎮諸侯中最聰明的人。

孫堅身旁有一個軍士,看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於井中。孫堅便命人打撈。這一撈不要緊,一枚傳國玉璽到了孫堅的手中。得了這枚玉璽,程普建議: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處不可久留,宜速回江東,別圖大事。於是,孫堅與眾諸侯鬧翻,帶領人馬離開了洛陽。

十八鎮諸侯攻打董卓,孫堅出力最多,但有時最大的受益者。這枚玉璽在當時而言,就是稱王稱霸的資本,擁有玉璽之人,便是受命於天的真命天子。孫堅耍了一個大滑頭,藏匿玉璽,準備回江東建立霸業。

聰明人都受到了懲罰

孫堅藏匿玉璽,卻遭天下諸侯追殺。孫堅離開洛陽後,袁紹寫信讓荊州劉表半途截殺。劉表按照袁紹的授意,在荊州一帶將孫堅殺敗。

後來,袁術因向劉表借糧,劉表沒有答應,袁術便寫信挑唆孫堅找劉表報仇。孫堅想起當年截殺之仇,忘記了討伐董卓時袁術對自己的暗算,帶領東吳兵馬跨江擊劉表。沒想到,一代豪傑孫文臺竟然峴山之上遭遇埋伏,被劉表部將以矢石、亂箭擊殺,落得個腦漿並列,死於非命的下場。這一年,孫堅才三十七歲。

孫堅之死,正應了當時藏匿玉璽的誓言:吾若果得此寶,私自藏匿,異日不得善終,死於刀箭之下!這是十八鎮諸侯中第一聰明之人應了自己的誓言,提前告別了群雄逐鹿的時代。

玉璽的事情還沒有結束。孫堅長子孫策就比父親聰明得多,是一個具有大智慧的當世豪傑。為恢復父親江東霸業,以玉璽做抵押,從袁術那裡借得三千精兵。就憑這三千精兵,孫策開創江東基業,為東吳政權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卻說袁術目光短淺,他才不管孫策借兵是有借無還。得了玉璽,便立即想做皇帝。這件連曹操都不敢幹的事情,袁術卻讓天下人都知道自己“早晚必為天子”。建安二年(197年),袁術在壽春稱帝,建號仲氏。袁術稱帝后,成為眾矢之的,招致曹操、呂布等人不斷攻打。建安四年(199年),袁術在兵敗將亡,元氣大傷之,在絕望中嘔血而死。

鮑信的小聰明葬送了弟弟,雖然後來戰死,但此人並非正史中人物,且不足為道。而孫堅、袁術、袁紹這等超級聰明人,都為自己的聰明埋了單。所謂聰明必為聰明誤,此言不爽。

誰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曹操為天下計,起兵討逆,發起十八鎮諸侯匡扶漢室。當董卓遷都逃往長安時,曹操強烈建議各路諸侯起兵追趕,必定要剪滅董賊。但是,以袁紹兄弟為首的各路諸侯都為了保存實力,不願意追趕。曹操非常懊惱,大怒道:“豎子不足與謀!”遂自引兵萬餘,領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星夜來趕董卓。

然而,曹操勢單力孤,中了董卓的伏擊,身上中了一箭。滎陽太守徐榮縱兵追來,若不是曹洪揹著曹操渡過大河,曹操恐怕就沒命了。

曹操這樣幹,是非常愚蠢的。但是,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十八鎮諸侯中,只有曹操是真心前來討伐董卓的。胸懷大志的曹操雖然在十八鎮諸侯中顯得很實在,實在得幾乎有點蠢,但是,最終成大事者,就是曹操。呂布、袁術、袁紹,等等各路諸侯均被曹操掃滅,北方統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最早建立了王霸之業。

其實,最早提出挾天子以令不臣的人,卻是袁紹的謀士沮授,但是,袁紹卻沒有采納。失掉這個機會,袁紹等於把“天時”、人心拱手讓給了曹操。十八鎮諸侯伐董卓時的盟主自作聰明,把手下最得力的大將顏良、文丑藏了起來,保存實力又想爭奪天下,最終卻被曹操所滅。

十八鎮諸侯中,只有曹操一人成就了霸業。曹操也是非常聰明之人,但卻不是狹隘偏私的小聰明而是大智慧。雖然孫堅的後人建立了東吳霸業,但若不是孫策審時度勢,果斷放棄並不屬於自己的傳國玉璽,也就不會有後來的三足鼎立。

劉備雖然也建立了蜀漢政權,但在討伐董卓時,並不能算作一鎮諸侯。劉備的聰明另當別論。

竹林论风月
2019-09-17

要說三國誰最聰明?當屬曹操曹阿瞞!下面一一舉例說明!

其一,東漢末年,董卓霸佔京師,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敢於隻身冒險刺殺董卓!曹操看見董卓熟睡的時候手持七星刀步步緊逼而上,突然董卓醒來大喝一聲曹操頓時急中生智把刺殺改為向董卓獻刀!這份智勇除了曹孟德誰敢說第一!

要說三國誰最聰明?當屬曹操曹阿瞞!下面一一舉例說明!

其一,東漢末年,董卓霸佔京師,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敢於隻身冒險刺殺董卓!曹操看見董卓熟睡的時候手持七星刀步步緊逼而上,突然董卓醒來大喝一聲曹操頓時急中生智把刺殺改為向董卓獻刀!這份智勇除了曹孟德誰敢說第一!

其二,刺殺董卓失敗曹操亡命天涯,借宿叔父呂伯奢家中誤殺呂伯奢家人,然後逃亡途中遇見呂伯奢又果斷的砍殺了呂伯奢,這裡人們只看到了曹操寧叫我負天下人,休要天下人負我的狠毒自私自利之外,更體現了曹操獨一無二的智慧!試想,如果不殺呂伯奢,等他回去看見一家人被殺後肯定會去官府告發曹操在劫難逃!那麼呂伯奢一家人也就白死了!與其說是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倒不如說是這個亂世殺了呂伯奢一家!

要說三國誰最聰明?當屬曹操曹阿瞞!下面一一舉例說明!

其一,東漢末年,董卓霸佔京師,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敢於隻身冒險刺殺董卓!曹操看見董卓熟睡的時候手持七星刀步步緊逼而上,突然董卓醒來大喝一聲曹操頓時急中生智把刺殺改為向董卓獻刀!這份智勇除了曹孟德誰敢說第一!

其二,刺殺董卓失敗曹操亡命天涯,借宿叔父呂伯奢家中誤殺呂伯奢家人,然後逃亡途中遇見呂伯奢又果斷的砍殺了呂伯奢,這裡人們只看到了曹操寧叫我負天下人,休要天下人負我的狠毒自私自利之外,更體現了曹操獨一無二的智慧!試想,如果不殺呂伯奢,等他回去看見一家人被殺後肯定會去官府告發曹操在劫難逃!那麼呂伯奢一家人也就白死了!與其說是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倒不如說是這個亂世殺了呂伯奢一家!

其三,曹操率軍討伐袁術,攻打袁術都城南陽久攻不下自己面臨糧草不濟被迫退軍的危險時。你猜一下曹操是怎麼做的?正常人肯定會要麼打不下就退軍,要麼想辦法後方運送糧草上來。但是曹阿瞞的做法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他首先叫管軍糧的軍需官用小鬥換大斗給軍隊做飯,等到軍中有人因為糧食大大減少差點要譁變的時候曹操居然跟軍需官說借你的腦袋一用,砍了軍需官的腦袋傳遍三軍說是軍需官貪汙軍糧現在伏法了,然後拿出全部軍糧牢靠將士,在曹操恩威並施之下曹軍三天就攻克了南陽,把袁術滅了。

所以從這件事來看曹操確實夠毒夠辣!手段高超不得不佩服曹操的智慧!三下兩下就把大軍的士氣調整過來了!試問三國諸侯誰能做到?

要說三國誰最聰明?當屬曹操曹阿瞞!下面一一舉例說明!

其一,東漢末年,董卓霸佔京師,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敢於隻身冒險刺殺董卓!曹操看見董卓熟睡的時候手持七星刀步步緊逼而上,突然董卓醒來大喝一聲曹操頓時急中生智把刺殺改為向董卓獻刀!這份智勇除了曹孟德誰敢說第一!

其二,刺殺董卓失敗曹操亡命天涯,借宿叔父呂伯奢家中誤殺呂伯奢家人,然後逃亡途中遇見呂伯奢又果斷的砍殺了呂伯奢,這裡人們只看到了曹操寧叫我負天下人,休要天下人負我的狠毒自私自利之外,更體現了曹操獨一無二的智慧!試想,如果不殺呂伯奢,等他回去看見一家人被殺後肯定會去官府告發曹操在劫難逃!那麼呂伯奢一家人也就白死了!與其說是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倒不如說是這個亂世殺了呂伯奢一家!

其三,曹操率軍討伐袁術,攻打袁術都城南陽久攻不下自己面臨糧草不濟被迫退軍的危險時。你猜一下曹操是怎麼做的?正常人肯定會要麼打不下就退軍,要麼想辦法後方運送糧草上來。但是曹阿瞞的做法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他首先叫管軍糧的軍需官用小鬥換大斗給軍隊做飯,等到軍中有人因為糧食大大減少差點要譁變的時候曹操居然跟軍需官說借你的腦袋一用,砍了軍需官的腦袋傳遍三軍說是軍需官貪汙軍糧現在伏法了,然後拿出全部軍糧牢靠將士,在曹操恩威並施之下曹軍三天就攻克了南陽,把袁術滅了。

所以從這件事來看曹操確實夠毒夠辣!手段高超不得不佩服曹操的智慧!三下兩下就把大軍的士氣調整過來了!試問三國諸侯誰能做到?

其四,跟袁紹決戰的時候早上兩軍對陣,曹操呢,因為早上的時候太陽光照射自己這邊對己方開戰不利,所以曹操擺下茶桌邀請袁紹過來談人生談理想,袁紹傻乎乎的硬是被曹操牽著鼻子走拖到了下午陽光西射到袁紹這邊對袁紹這邊很不利於作戰。就這樣曹操憑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智慧又一次勝了比自己強大很多的袁紹!曹阿瞞不服不行呀!

總結,除了上面的四點,還有很多比如望梅止渴,破解劉備呂布聯盟攻克徐州小沛等等,都反映出曹操的智慧無雙,謀略無敵!相比於劉備的假仁假義惺惺作態,孫權的不思進取固守江東,袁紹的舉棋不定不聽勸諫,劉璋的闇弱無能。唯有曹操具有雄視古今的文韜武略,當為天下第一雄主!其智慧無雙無人可比!

六菠萝说经纬2
2019-09-16

我是六菠蘿,閩南小生另一枚。

既然說到了誰最聰明,且侷限於《三國演義》,那麼本人不才,列舉一人,淺談一下。

趙雲,也就是常山趙子龍。這個人如果你看《三國演義》的話,他可能屬於“三號配角之一”。

舉例來說,在電視劇開頭“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趙雲這個角色在何方?在劉備和呂布爭奪荊州時,又在哪裡。

那麼,這樣一個人,為什麼說他最聰明呢?因為他這個人放到現在,是一個職場老手!

首先,趙雲沒有什麼大的背景,也沒有大的脾氣。有句話不是說的好嗎:優秀的人,本事大脾氣小。

其次,趙子龍不選邊站。它既沒有和關羽張飛走的很近,也沒有倚仗某某作威作福。

最後,趙子龍非常鍾勇。無論是軍事諸葛亮,還是主公劉備,亦或是張飛等人,無論內部怎麼爭鬥,但對於子龍都比較欽佩。

所以子龍既不會陷入如楊儀之流的爭鬥,也不會落得劉備的猜忌。武將文臣都讚揚之,可見趙雲算是一個很聰明的人!

景陽鍾
2019-09-16

《三國演義》的群雄諸侯中誰最聰明?

《三國演義》群雄諸侯中北海太守孔融最聰明。

《三國演義》中的東漢末年,諸侯多如牛毛,未能細數。能進入群雄諸侯名單,公認的當是《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中所列十八路諸侯。“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牧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 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投洛陽來”, 所列第十七鎮。第十八鎮西涼刺史董卓是驍騎校尉曹操假傳皇帝詔書討伐的對象。

悟空問答“群雄諸侯”應是指這十八鎮諸侯。

十七路諸侯討伐西涼刺史董卓時,曹操是“京官”、驍騎校尉,劉備是平原令,碧眼兒孫權未承兄業。漢時諸侯國由皇帝派相或長吏治理,王、侯僅食賦稅。諸葛亮《前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諸侯”喻指掌握軍政大權的地方長官。

《三國演義》的群雄諸侯中誰最聰明?十八鎮諸侯中非北海太守孔融莫屬。

孔融別傳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吃梨,總是拿小的吃。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 “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三字經》中有“融四歲,能讓梨”,指孔融小時候就知道把大個的梨給哥哥吃的故事,教育小孩要懂得遵守公序良俗。

 李賢註解的《後漢書·孔融傳》中的《孔融家傳》記載: 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們一起吃梨,孔融總是拿小的吃。有大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我年齡小,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由於孔融這麼聰明早慧,很小就懂得這樣的道理,宗族親戚們認為他是個奇才。

 

孔融,字文舉。魯國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少有異才,勤奮好學。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北海相,時稱孔北海。曹操的兒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曹操不明白,後來問孔融這出於何經何典。孔融答說:“按現在的事情量一量,想當然而已。”《三國演義》第四十回“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 孔融於太中大夫任上進諫衝撞曹操, 被曹操藉機殺害。《三國演義》有詩讚孔融曰:“孔融居北海,豪氣貫長虹。坐上客長滿,樽中酒不空。文章驚世俗,談笑侮王公。史筆褒忠直,存官紀太中。

陈清子
2019-09-16

我認為是劉備。以下我來談談我的觀點。

劉備這個人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他早年四方遊學,飽覽漢末統治社會,覺察漢統失調在於天下人心喪亂、君臣失德造成的混亂局面。他認為治亂世在於以仁義施行天下,教化臣民養德才是安天下的根本。這些觀察和判斷正是他日後建立蜀漢的施行政法與民修養生息的政治舉措有重要關係。觀點如此鮮明、判斷極其精準,施行得力,民心所向,以至於在歷史上留下賢君雄主的嘉譽。

劉備註重禮儀教化,身體力行,禮賢下士。在漢統失調的情形下,極力維護劉姓正統,君臣禮制實屬難得。施行仁政,百姓愛戴,留下“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的政治美譽,實在是應證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心聲。君臣民三者同心同德,蜀漢至此開立於世,在歷史潮流中留下濃墨重彩的痕跡。他禮賢下士,注重人才,結識關張趙天下義士,留下“桃園三結義”的佳話;他屈尊降貴,求賢治世,攬才諸葛亮,留下“三顧茅廬”的佳話。總攬英雄,開創大業,賢君懿德典範,以至於後世流芳。

以上,是我個人推選劉備的原因。

刘哥67002
2019-09-16

《三國演義》所說的是東漢末年,群雄紛爭天下大亂。至直最後天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在這部演義裡一切都是在鬥智鬥勇、可謂都是聰明之人。諸葛孔明輔助劉備建立了蜀漢之大業。江東吳主孫權雄霸一方。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憑他的智勇建立了自己的霸業。

曹操籠絡謀士眾多,滅袁紹、伐董卓,在當時應該是最大的勢力了。

劉備、孫權聯合抗操,周喻,諸葛妙計草船借箭讓曹操誤殺蔡瑁張允至使火燒戰船,恐怕孫、劉就已不覆存在。這和曹操的生性多疑的性格有著莫大的關係。

有道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論時世看三國,群雄諸候最聰明之人當屬曹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