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為什麼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培養人民血性,共同抵禦外敵。而是實行愚民政策,收天下之兵盡毀之呢?安民,培養人民血性,國家豈不是更強大嗎?為什麼他們卻要反其道而行?
10 個回答
HuiNanHistory
2019-02-22

在中國古代,愚民不就是安民政策的一種嗎?

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古代是家天下。

因此,安民不是為民眾福祉或國家前途,而是要讓皇權帝制永固,所以才要愚民。如果老百姓都聰明瞭,都有血性了,誰還肯給皇帝當牛做馬呢?

最早給封建統治者獻上愚民之策的人,當屬老子。如老子所言: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看看,老子的這些話說得有多明確,人民如果太聰明瞭,那還真不好管理。不僅如此,孔夫子也認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愚民方是立國根本。

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在這種背景下,愚民當然是大勢所趨了。

自秦始皇焚書坑儒以來,控制民眾的思想,一直都是朝廷的方針大計。

當然,有時候愚民可能會讓上位者自作自受,淪為舉國上下皆愚的境地。最好的例子就是義和團運動了,老百姓以為義和拳有護體神功之效,慈禧以為民心可用,最後大家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總而言之,對於古代而言,愚民即安民,兩者沒有區別。

静夜史
2019-01-05

這個問題問的,難道愚民政策不是安民政策的一種嗎?
在我國漫長的古代歷史中,統治者就如何加強對民眾的管理絞盡腦汁,先秦時代的諸子百家紛紛貢獻了自己的治國方略,概括起來就是兩種基本思路,一種是“愚民,一種是“明民

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愚民”和“明民最早出現在《老子第65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於大順。

不過有意思的是,雖然老子提出了“愚民和“明民的基本概念。但這和其後形成的“愚民”和“明民”政策完全不同。老子試圖通過無為而治,使民眾達到無慾無求的目的,是一種自然狀態下的愚民政策。而其後的法家則主張人為干預,壟斷民眾的知情權,使廣大民眾變成麻木愚昧的統治者的工具。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在法家思想的大力推廣下,奉行愚民政策的秦國迅速強大並統一六國,將愚民政策推向整個中原大地。

而全國的統一也標誌著愚民政策的成功,併為其後數千年的發展基本定調。

秦朝以後,雖然法家思想不再佔據主流,但其思想精髓仍然流傳下來並發展壯大,成為歷朝統治者加強統治的不二法寶。

那麼“愚民政策相比“明民政策有什麼優勢呢?為什麼愚民政策會大行其道、經久不衰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1、民眾是無智的

關於民眾無智的特徵,老子是承認的,而且老子認為正因為無智,所以更容易愚民。

自階級社會誕生以來,社會人口逐漸分出階層,統治階級雖然人口較少,但佔據了社會大部分財富,而廣大民眾雖然人口眾多,但生產資料遠遠不及統治階層。

這就造成一個非常不對稱的現象,那就是廣大民眾和統治階級接受信息的渠道完全不對等。廣大民眾因為生產資料少,不得不終生為溫飽而奔波勞碌。一畝三分地而成為他們養家餬口的保證,但也成為限制他們走出去看看的牢籠。

所以難以流動和相互交流的廣大民眾,由於所處的環境限制,使得他們不僅難以接受新鮮事物,而且無法形成類似於統治階層的眼界和價值觀。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這使得愚民統治有了先天的實施條件。

2、愚民政策成本低

由於所處社會地位的懸殊差異,使得統治階層和廣大民眾的思維觀念大相徑庭,兩個階級交流也基本是雞同鴨講。

所以擺在統治階層面前的現實問題就是:

到底是應該想方設法讓民眾知曉我的統治理念,還是破罐子破摔,將自己和民眾隔絕起來?

很明顯,後者的可操作性更強一些。通過建國後我國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的義務教育,我們就能看出“明民”確實是一項非常浩大的工程。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在生產力低下,尤其是交通和信息技術水平極其不發達的古代,統治者想要將自己“愛民如子”的理念傳達給億萬民眾,是一件根本不現實的事情。

相反,通過從民眾中選拔出類拔萃者納入統治階層,例如漢朝的孝廉制、察舉制,隋唐之後的科舉制。這種釜底抽薪的信息壟斷方式能夠以最小的成本達到最大的收益。

3、愚民統治更安全

今天的我們,看先秦時代的百家爭鳴,是思想碰撞、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

但是這對於當朝的統治者而言,卻著實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周厲王時期有“防民之口,勝於防川”的典故,就形象地說明了民意的巨大作用。

如果民眾各有各的思想,對於統治者而言,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些思想中,很多就是直接針對統治者的。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作為社會的少數派,統治階層即使佔據了大部分的生產資料。但當民眾揭竿而起時,這些生產資料並不能挽救他們的性命,所以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民智大開,思想獲得解放的民眾推翻自身的統治。

由此看來,愚民政策表面上是統治者剝削民眾的手段,實際上也是統治者的一種自我保護措施。1840年鴉片戰爭時,清軍和英軍在虎門外海交戰,廣大民眾就在岸上冷漠觀戰,甚至清軍落水,他們還在鼓掌歡呼。

後人在譴責他們麻木愚昧的同時,應該知道這正是清朝統治者想看到的。因為他們除了過過嘴癮,給侵略者喝幾聲彩之外,內心沒有推翻清朝統治者的想法。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總之,在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的古代時期,愚民政策作為安民政策的一種,具有天然的適應性,這是愚民政策能夠長盛不衰、源遠流長的最重要原因。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亲耐的指挥官
2019-01-03

要說愚民就必須弄清楚何為愚。

愚,笨,蠢。三字意相近,所以很容易混淆。也有人故意混淆,企圖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笨是硬件問題,運算能力不夠,不足以支撐高級思考運算,就像你不能用低級CPU運行AI程序一樣,算力不行,一切都是白搭。體現在人就是弱智。

蠢是軟件問題,軟件不好,不能正確分析數據,或者數據庫數據儲備不足,不能提供分析所需的完整數據。由於人的軟件是根據數據庫積累自己生成的(思辨能力),所以體現在人身上就是無知。

愚是網絡問題,軟件不能更新,不能正確處理局域網、U盤等小範圍內獲得的新數據;數據庫無法接收到廣域網大環境的數據,從而造成數據分析結果不準確。近年興起的大數據概念相信大家都懂得其先進意義。所以愚體現在人身上就是見識短。

愚民不是笨也不是蠢,而是被封閉。

有小聰明而無大智慧的愚民民是統治者最喜歡的。能知而能勞作,惜命而能忍耐,自私而不結義,一群有智商的、散養的羊,可以自己給自己修圈,自己放牧自己,自己抵禦狼群,自己剪毛,必要時候還能自己跳下鍋,這樣的羊那個牧主不喜歡呢。

再說再說為何要愚民,而不是安民。其實很簡單,因為慾望。

我們知道,封建制度來自於奴隸制度,而之前還有更原始的制度。統治者的慾望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原始社會按能力分配生存資源,能力強者得到更多,能更好的生存下去。後來族群擴大,生產力提高,生存資源比以前豐富,能力強者就慢慢進化成主動掠奪一部分資源的初級統治者。因為生產力提高和個體增加,一個個體哪裡掠奪一些,不會過於影響其生存,甚至比之前生產力低下的時候還好生存,個體也不會太反感,而統治者卻可以積少成多,得到豐富的生存資源,甚至開始了享受人生,而不是生存。如此好處下,怎麼能不想擴大族群,於是有了部落戰爭,這一過程中,統治者掌控生殺,資源分配,和一呼百應的快感,進一步加強了統治者對權力的渴望。於是慢慢發展出了奴隸制度。與此同時,統治者也發展成了統治階級,形成了初級的國家機器組織結構。可見,原始的國家機器本就是為了慾望,為了財富資源,為了權力,為了享受而建立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生產力的提高,被統治的勞動者在與勞動者的交流和對統治階級活動的觀察中,慢慢學會了思考,對統治階級沒什麼會活的更好的思考,對社會結構的思考。然後有了不甘,有了不平衡,有了零星的反抗。統治階級自然是要壓迫反抗的,這一下原本沒有反抗的勞動者也看到了危機,同是也看到了上位的希望,衝突進一步升級,統治者也開始思考,如何真正有效的緩和這種矛盾:平分顯然是不可能的,換誰都不願意的,於是統治者讓出一部分財富,權力給統治階級,加強統治階級內部穩固;開放上升缺口轉移矛盾焦點,階級鬥爭力量的一部分被轉移到了被統治階級為掙上進之路的內部鬥爭;同是限制勞動者思考,誘導思考方向,進一步將思想鎖定在被統治者內部鬥爭。於是封建制度就此形成,統治者內部鬥爭,統治者與被統治者階級鬥爭,被統治者內部鬥爭,這就是封建制度的平衡機制。隨著時代發展,封建制度的內容也越來越完善,轉移矛盾的上位之路,誘導思考的教化之法。與此同時,原本赤裸裸的剝削也變得更加隱蔽,或者說不是隱蔽,而是思想被教化,思考方式和內容被誘導,產生盲點效應。統治方式由赤裸裸的壓迫變成了複雜的套路。這就是愚民。

統治者選擇愚民而不是安民,原因很簡單,就是不願意已經到手的財富和權力再分出來,然後試著騙,這一騙發現有效果,於是就繼續騙下去了,並恰好形成了一種平衡制約關係,所以中國有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若不是外力打破,這個擁有矛盾平衡機制的制度應該可以繼續下去。而西方封建制度時期比我們短就是因為騙術還沒有發展成完善而複雜的套路就被勞動者看穿了,統治階級為了維持地位不會被別的統治者奪走,就不得拉攏更多勞動者,這就勢必更多的順應民意而不能欺騙民意。社會矛盾焦點也成了統治階級內部鬥爭。在東方,被統治階級為了上升之路而忙於內部鬥爭,統治階級有了空暇來思考。而在西方,統治階級為更多的支持率而內部鬥爭,被統治階級有閒暇思考。於是此消彼長之下,西方很快完成民智開發,民智開啟下,以騙術為核心的愚民制度自然成不了主流,而以論辯為核心,權力分置、武力分置而形成平衡制約機制的民主制度自然更適合。

一切都是運氣,社會產生矛盾,如何解決矛盾?人心自私,讓利是不可能的,於是靠謀。陰謀得以成功,自然發展陰謀,陰謀失敗則發展陽謀。咱們運氣不好,陰謀成功了。就是這樣🙃


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杨朱学派
2019-03-04

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儒家主張智民。法家主張愚民。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儒法之爭史。下面詳盡解析。

先說思想。

一、儒家智民。

孔子曰:君子不器。器物沒有思想,沒有靈魂。孔子要求君子不但有專業技能,更要有思想,有靈魂,有道德。

孔子又曰:君子以振民育德。儒家的使命——啟民智,立民德。

二、法家愚民。

商鞅有曰:民愚則易治。韓非謂之: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其目的是讓人民成為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視、有智不以私臆的行屍走肉,任由君主驅使。

法家認為儒家是實行愚民政策的最大障礙。商鞅謂之:詩、書、禮、樂、廉、恥、孝、悌、仁智。國有十善,上無使戰。韓非子謂之:儒以文亂法。

鄙人以前雖讀過《商君書》和《韓非子》,卻一直沒有真正理解法家的“國有十善,上無使戰”和“儒以文亂法。”直到看過《狼犬丹尼》後,才真正理解法家此論的真諦。 巴特爾馴養的狼犬丹尼最終被音樂拯救,便是“儒以文亂法”,導致“愚民”失敗的一個反面教材。

人類一思考,法家就煩惱,愚民便失效。唯有閹割掉一切詩書禮樂,仁義廉恥,才是使人民成為永遠無法被拯救的狼犬,君主才能高枕無憂,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再說實踐。

一、法家得勢。

秦始皇為了實行法家愚民政策。使人民成為不會思考,沒有靈魂和思想的行屍走肉。扼殺思想和言論,創立誹謗之法。焚書坑儒焚書坑儒。毀滅華夏文明。
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二、儒家得勢。

漢文帝重用儒家大師張蒼為丞相。放開言論,廢除暴秦誹謗之法。以及告奸之法,夷族連坐之法。張蒼廢法,是中國法治史,乃至華夏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進步。

三、法家得勢。

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張湯。為實行法家愚民政策。扼殺思想和言論。充立秦始皇創立的誹謗之法。以及夷族連坐之法,告奸之法。

儒家大師顏異因肚子裡罵漢武帝。被法家酷吏張湯以腹誹罪處死。
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漢武帝還重用法家酷吏,君之罪名,製造冤獄。把群臣和皇族屠戮殆盡)

四、儒家得勢。

隋文帝鄙棄法家愚民思想。放開言論。廢除秦始皇創立的誹謗之法,夷族連坐之法。隋文帝開創了華夏文明的巔峰——隋唐盛世。

五、法家得勢。

明清時期,再立秦始皇創立的誹謗之法。科舉制原本是古今中外最先進的人才選拔制度。在明清時期,卻淪為統治者鉗制人民思想的工具。外儒內法,此之謂也!

明清時期,五百多年法家思想的統治。孕育了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奴性。並導致了中國近代的落後。

法家是民主、法治的頭號死敵。法家思想不滅,中華民族不興!

毀滅法家思想的辦法,並非禁燬法家經典。恰恰相反。應當把法家經典《商君書》、《韓非子》寫進教科書。讀過這兩部法家經典。法家的愚民思想就被破解。就可以民智初開!

岁七夸父
2019-01-02

安民的本質就是培養民智,讓老百姓能夠獨立思考,擁有自己的獨立思想;而愚民呢,就是讓老百姓失去自己的智慧,啥事都聽從統治者的。那麼從統治者的角度而言,愚民就省事多了,老百姓只要乖乖聽自己的話,這個國家的一切就是自己的了;

假如採用安民的措施的話,統治者就要說服老百姓歸順自己,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賢明聖達啥的,好好過日子。很明顯,採用這種方法來管理老百姓,就是太危險了,老百姓都有自己的思想,看你皇帝做的不行,各個都起來造反當皇帝,那這皇帝還怎麼安全呢?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安民措施,會讓老百姓開啟民智,有思想的老百姓,是統治者最為害怕的。許多人說起“忠君思想”,都會覺得抱有這種想法的人,簡直愚蠢之至。那是因為我們現代人都有自己的獨立思想,會判定這種思想是錯誤的,所以我們現代人才不會要獨裁者,要人人平等,要民主。

在古代,老百姓假如有了這種自我判斷的意識的話,那麼統治者的統治基礎就會受到極大的威脅。封建王朝的統治基礎,就是所有老百姓、官員都絕對服從於統治者,對於統治者做的任何事情都要容忍、服從。然後,當一個老百姓有了自我判斷的能力之後,老百姓對於統治者的殘忍行徑就會直接反抗。自然起義之類的就是天天發生了,而皇帝每天也就要提心吊膽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秦二世天天在皇宮錦衣玉食,住著華麗的咸陽宮,對天下的事情定著自己的規矩,不服從規矩的人,就直接幹掉。底層的老百姓,陳勝、吳廣冒雨前進著,陳勝帶領著自己的隊伍艱難前行,只希望雨小一點,自己能走快點,不要延誤到達漁陽的期限。

最後,大雨太大了,陳勝吳廣一行人無法如期到達漁陽。按照大秦律令,延期未到的人是要一律處死的。面對這種生死抉擇的情況,陳勝、吳廣毫不猶豫的決定起義,因為無論起義,還是服從秦律都是要死,所以不如拼一把,成功了,陳勝也是皇帝。

這就是民智的結果。面對統治者的種種不良行徑,老百姓是時刻想要反抗的。

假如採取愚民措施,面對統治者的種種剝削,老百姓只會順從、容忍,認為這是自己必須承受的。這就是愚民的效果,統治者面對下層人士,隨意剝削,根本不用在乎他們的感受、利益,因為他們都是服從統治者的,一生都要忠於君王,一生都要忍受君王的所有行徑。

還是接著上面的例子。假如陳勝被愚民政策侵擾了。面對延期的事情,陳勝可能就會直接接受了:作為大秦的子民,要忠於秦王,絕不造反;如今自己延期了,這是自己的責任,那麼我就必須接受秦律的處罰。如此一來,歷史上就不會存在陳勝吳廣的起義了,忠君的愚民思想就已經把他們幹掉了。

作為君王統治,天下就是自己的,所以愚民就是最好的武器,所有人都是為自己服務,那麼統治者的獨裁統治、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鞏固,私慾也就得到了最大的保護。

听不烦的乡里乡亲
2019-01-05

我認為,網文怪狀橫生:人與亦云,沒有了獨立思考!毫無邏輯,助長了胡扯八道!東拉西配,為吸引眼球搞得牛頭馬面;抄襲變賣,文章讓人看得生無可戀。

我只是一小小的網文愛好者,水平很次,但我有自己做人的底線,看不慣的事想說:

1 啥時候安民和愚民能對立起來了,丟人不?從網上抄來就用上了!還有一批人緊跟著分析呢!還有點常識沒有?愚民是安民的一種,愚民的對立面是明民,智民,醒民!魯迅是民族鬥士,偉大的功績就是醒民。

2 啥時候培養人民的血性和安民成一家人了?安民告示大家都知道吧,就是安撫百姓之心的通告。安民政策一般有廢除酷刑,減輕苛捐雜稅,推行輕徭薄賦,文化上愚民等等!和培養人民血性有必然關係啊?

所以,我建議少抄襲,為網絡亂像少添柴加火,多獨立思考,為悟空回答多出精品。

所以我建議網絡也應該有Pm2.5檢測站,讓網絡更環保,更健康!

所以我建議把題目改成醒民和愚民更好吧!


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文史工作坊
2019-02-21

感謝悟空問答邀請!這位同志,你這個問題問得就不對,很籠統!安民即是愚民!你得分歷史階段考慮,也得分對象考慮。

就對象而言,錢穆先生曾提出“四民社會”的觀點,分別為“士、農、工、商”,除了這四民以外還有遊民。筆者認為今天對愚民政策的認知,並非專指普通老百姓的,而是多受古代統治者對“士”的處理的影響。

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先說“士”,中國古代強調學而優則仕。這一階層是民的金字塔頂端。中國古代統治者利用科舉制度馴化和控制“士”。秦始皇是焚書坑儒;漢武帝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清朝是八股取士文字獄。中國最高統治者最警惕的一直是高層知識分子,哪朝哪代都是沒文化的吃有文化的虧。而對底層商人則是“重農抑商”。而農民,小工業者,雖然是社會的大多數人口,但是這些不在極端災害情況下通常是安然無恙的。

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但是中國的愚民政策,在有些時候並非無成效。中國的愚民政策在晚清的時候常常達到了極端,比如近代的義和團運動。慈禧太后所說的民心可用,在“扶清滅洋”、“刀槍不入”之下,葬送了中國的權益。

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喜歡請關注文史工作坊!謝謝!

逛一逛3
2019-01-03

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培養人民血性,共同抵禦外敵,而是實行愚民政策,收天下之兵盡毀之?安民,培養人民血性國家豈不是更強大嗎?為什麼他們卻要反其道而行。

我們常說歷史人物的活動要受歷史時代的制約和自身的制約(階級屬性、地位、利益的制約)——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無論意識到與否,承認與否,它都是客觀存在的……

所謂時代的侷限性,是指一種與時代歷史條件相關的欠缺或不足,而不是泛指任何時代背景或條件,它蘊含在一定的時代背景和條件之中的……

比如,我們身處於互聯網+的時代,有人設想智能機器人可以取代大部分人的工作,使許多行業職業的人處於失業狀態,這是當下,不可能實現的,這是未來智能時代發展才可能出現的,這就是時代侷限性……(但這可能是一種預測、展望)

所謂的自身侷限性,(自身條件的制約或階級侷限性),是指由於自身的階級屬性所決定的,任何歷史人物和歷史活動都有自身的歷史侷限性……

所謂歷史人物的自身侷限性有三個層面:其一自身的經濟、政治地位即階級階層的屬性、利益;(決定了)其二自身的認識、思想、理論;(決定了)其三自身的社會實踐活動等……(但不是所有的社會實踐活動都屬於自身侷限性所決定的)……

比如,社會現實中的不同階級階層或利益集團,其利益訴求等是不一樣的,……工人,農民,學生,教師等,其利益訴求是不同的,你屬於或是站在哪個階層來看問題,認識看法也是不同的……

而且,同一階級根本利益訴求是一致的,同一階級的不同階層,其具體利益訴求是不同的……

常常有人會說,我不站在任何一邊,我不帶有任何立場、觀點來看問題,這純屬標榜(或影射或別有用心),試想一下,你是站在提問者的角度還是什麼?你的評判是非的標準是什麼?……(也許這樣說,只是為了表明看問題更客觀罷了)……

關於時代侷限性和自身侷限性的區別,相對而言,就是(由於條件制約),某些事情問題,看不到、想不到、做不到,這就是時代侷限性……

(由於自身因素的影響),有些事情問題,看到了、也想到了、就是不去做,這就是自身侷限性了……

因此,本問題之——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這是由於古代封建統治者的自身侷限性即階級屬性所決定的!

古代封建統治者非常清楚地認識到了,安民政策會培養人民的血性,有利於抵禦外敵入侵,有利於國家強大,……

但是,由於其地位、利益使然,為了便於統治百姓,防止百姓造反,威脅其統治地位……

古代封建統治者,為了便於統治百姓,鞏固自身統治,反其道而行之,放棄安民政策而實行愚民政策,取決於統治者自身的階級屬性、地位和利益……正如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一樣……
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风华
2019-03-05

安民就要給民眾大量的好處,統治者獲得的好處就少了一些,統治者都是要最大限度的壓榨民眾的財富,讓統治者把壓榨的財富拿出一部分來還給民眾,絕大多數統治者是不願意的。

   始皇帝統一中國後,焚書坑儒,殺豪俊。

豪俊是什麼人?

所謂豪俊,就是強民,體格健壯,性格暴亢,不大容易服從的。

這些人都要集中起來殺掉。

留下的都是弱小之民,再以奸民統治良民。

“百代猶行秦政治”,這裡面的“秦政治”,有兩層含義:

一層是制度器物層面的,也就是郡縣制;

另一層則是思想理念層面的,這就是帝王統治術,對老百姓採取“愚民”“弱民”兩個主要國策,使得老百姓世代被拴在地裡乖乖種地。

       其實,我們的國家原來是很尚武的,漢唐的時候北方少數民族只有捱揍的份。

      然而,皇帝從取得皇位那天起,最重要的事情:

想盡一切辦法保住皇位,為了保住皇位,犧牲了一切都無所謂,凡是能威脅他皇位的人都得死。

皇帝都是“被迫害妄想症”患者。

帝制就是家天下,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說白了,這塊土地上所有的東西都屬於他一家子的,地上的所有一切也包括老百姓。

那麼,皇帝心中百姓是什麼?

百姓是收稅的戶頭,

種田的勞力,

修宮殿的苦力,

打仗時的炮灰。

在趙家皇帝們看來,攘外必先安內,防民尤甚於防夷,內患永遠是大於外患的!

酒骑风
2019-03-03

說中國古代實行愚民政策的,其實是標準選錯了。

十七世紀的時候,歐洲大學教的還是四則運算呢,歐洲有沒有實行愚民政策?說到底,老百姓的文化水平,是和國家的經濟發展,科技文化各方面分不開的。

所以要比古代,那就古代的中國比古代歐洲。

這時候,歐洲傳播最多的作品是什麼呢?《聖經》。

聖經每個老百姓都有,大家都讀聖經,但對聖經的解釋,只有 教皇才有。所以教皇發個贖罪券什麼的圈錢,老百姓也沒辦法。這叫“愚民政策”。而普通人聖經讀的再好能進入教會嗎?也不行,教會都是上流社會人能幹的東西,老百姓就免了吧。

但中國不是啊。中國古代識字率低,那是因為生產力水平低,老百姓沒機會上學。但是從漢朝開始,“察舉制”的人才選拔制度,一個人孝順,就有機會當官;等到科舉制度確立後,老百姓只要參加科舉,就能當官。

但科舉考的東西很簡單啊:只要你熟讀十三經,就有當官的機會。當不了官,回家當個教書先生也衣食無憂吧?

再者說,古代中國到康熙之前,基本上地盤都是不斷擴展的過程,雖然偶爾有外族入侵,但入侵之後,外族的地盤也歸漢族文化了。

所以不要覺得我們比先賢更聰明,很多問題人家考慮清楚了。

為什麼古代封建統治者不實行安民政策,而是實行愚民政策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