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面對藩鎮割據的死局,為何100多年都毫無作為?你怎麼看?

10 個回答
历史百家争鸣
2018-12-11

不能說唐朝的皇帝毫無作為,唐朝皇帝裡面也有大有作為的皇帝,像唐憲宗,他對藩鎮割據起了極大的約束作用。

唐憲宗即位後,他看到地方的藩鎮勢力危及到中央集權後,就採取了不少措施打壓藩鎮。唐憲宗首先殺雞儆猴,他派裴度與李愬攻打淮西節度使,其中“李愬雪夜入蔡州”便是精彩的一幕。唐憲宗把淮西拿下後,給其他藩鎮造成了極大的震撼,淄青節度使李師道獻地歸順朝廷,並以長子入侍為質;宣武節度使韓弘入朝,並兩次貢獻大量絹帛、金銀、馬匹,要求留在京師。可見在唐憲宗時,中央壓過了藩鎮一頭,致使“中外鹹理,紀律再張”,出現了“唐室中興”的局面。但可惜唐憲宗命不久矣,還沒有等到他大展宏圖就一命嗚呼了。


唐朝皇帝面對藩鎮割據的死局,為何100多年都毫無作為?你怎麼看?

之後的唐朝皇帝對藩鎮就再也沒有機會了,他們想對藩鎮動手都是有心無力。這還是因唐朝積重難返,內部問題過多。像兵制的問題,社會的問題,這些對唐朝來說都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也是很難妥善解決的問題。而且藩鎮個個手握重兵,在他的勢力範圍就是他說了算,皇帝要是沒有足夠的實力對他們實在沒有辦法,正所謂“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再說唐後期皇帝手中並沒有軍隊,都被宦官掌握了,皇帝想解決這個死局也是有心無力。

再者,唐朝後期少數民族崛起,像吐蕃就是一大威脅勢力,中央政府還得靠地方藩鎮抵禦外來的挑戰。雙方就是相互利用,相互對抗,誰也不能把誰怎麼樣,要不然就是兩敗俱傷。


歷史百家爭鳴團隊成員:小木

清水空流
2018-12-06

應該說唐朝自安史之亂以後,、中央政府的實力和控制力就大大地減弱了,除了在形式上保持住了統一之外。實際對上對地方藩鎮已經沒有任何統治力和控制力了。而地方藩鎮也只是表面上認‘’上面‘’這個大唐皇帝。實際上卻是自行其事。藩鎮割據的出現首要原因就是府兵制破產。而唐朝之所以無法結束藩鎮割據是不能也沒有辦法,更不敢。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唐朝之所以又延續一百多年,還多虧了藩鎮割據。
唐朝皇帝面對藩鎮割據的死局,為何100多年都毫無作為?你怎麼看?

安史之亂以後,皇帝徹底不信任朝臣,宦官主政時代來臨。唐朝中央政府的實力的減弱,軍事權力實際控制在宦官手裡,而財政還是人事也不是皇帝完全控制,這樣就造成沒有能力消滅各個藩鎮。而地方藩鎮不繳納賦稅。大唐的租庸調製已經破產。兩稅制又不足以充實國庫收入。也就是說,在財神政和經濟上唐朝政府也無能力征繳了。沒錢如何消滅藩鎮,國家禁軍戰鬥力下降。迫不得已用以藩制藩的策略,調一個藩鎮去打另一個藩鎮。但是唐代規定,藩兵出藩打仗要多付一倍的工資,這些錢都是朝廷出,本來就沒有錢,這下就更加財政緊張。而且打下來的地方還不一定就歸復朝廷。德宗朝還發生了涇原兵變,調去平叛的藩兵就是因為錢沒有給足,自己造了反。 各地藩鎮連成利益共同體,彼此照應,而且對朝廷裡主張削藩的大臣進行恐怖暗殺(武元衡被殺)協調策略共同對付朝廷。使得朝廷也不敢削藩了。河北三鎮簡直就是國中之國了。
唐朝皇帝面對藩鎮割據的死局,為何100多年都毫無作為?你怎麼看?

但藩鎮割據卻也延續了大唐的國祚。其最大的‘’益處‘’就是,藩鎮為唐朝基本抵禦了地方民間起義,少數部族叛與入侵。因為依靠唐朝中央政府自己已經沒有這樣的實力來了。說不好早就亡了。雖然藩鎮主觀是為了自己想,但客觀上延續了唐朝的壽命。藩鎮對朝廷的要求無非是三點:不繳納賦稅,自給自足。保持軍隊的獨立。藩鎮權力的內部消化解決。再從雙方衝突來說。都是朝廷削藩持“進攻”態勢,而藩鎮則是防守反擊型的,維持現狀就行。衝突原因基本上就是藩鎮的上一任節度使去世了,要立自己兒子接班,或者嫡系將領。要求朝廷“加封”(承認),一開始朝廷不認,那就打,誰贏了聽誰的,後來朝廷衰弱,也就成立了橡皮圖章了。但地方藩鎮又必須需要朝廷的認可。雙方算是達成一個微妙的‘’平衡‘’。而朱溫滅唐以後,各個藩鎮立即各自稱帝。也就是五代十國。
唐朝皇帝面對藩鎮割據的死局,為何100多年都毫無作為?你怎麼看?

唐朝中央禁軍的衰弱。太監亂政,中樞機構混亂。財政破產,以及必須依靠藩鎮抵禦外來入侵都使得唐朝無法徹底消滅藩鎮。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的的關注和點評。

希望星晨58298869
2018-12-07

誠謝悟空邀請:

本來,開疆拓土自高祖開始,李唐的本領不弱。眾所周知隨末亂象初,李唐先下手為強,已然呈擴張態勢。但擴張的同時,唐中央領導集體也顧慮了手握重兵的藩鎮將領潛在的犯上作亂的危害,只是出於中央兵馬的數目有限才不得不給地方勢力極大的權力,以安撫地方勢力,這必然形成藩鎮勢力。
唐朝皇帝面對藩鎮割據的死局,為何100多年都毫無作為?你怎麼看?

藩鎮權力在握,在設置初期起到了應有的作用,實現了鞏固政權、減少中央財政撥款、維護地方治安、使人民安居樂業、各層休養生息的功能,形成初期確實功不可沒。
唐朝皇帝面對藩鎮割據的死局,為何100多年都毫無作為?你怎麼看?

但隨著藩鎮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犯上作亂跡象彰顯時,朝廷已無能為力,此時藩鎮實力強大到能與中央集權叫板的地步,安祿山、史思明帶頭起鬨,皇帝(唐明皇李隆基)老兒只好落荒而逃,被逼賜死妃子(楊玉環貴妃)、當了太上皇,落下千古笑柄!想撤藩,可能嗎?說實話是藩鎮想撤銷中央以代之,沒實力說話不算數!
唐朝皇帝面對藩鎮割據的死局,為何100多年都毫無作為?你怎麼看?

此後一言難盡了,安史之亂後,疆域遼闊的李唐邊境形勢紛亂複雜,連續的戰亂,外教的介入,朝庭內部的紛爭,經濟中心的南移對削弱藩鎮割據勢力都有影響,而北方少數民族對唐中央政權的覬覦幾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這也是當務之急,怎麼辦,睜隻眼、閉隻眼了!誰叫李唐王朝祖宗沒先見之明,非設置藩鎮呢?

爱读历史的大胖子
2018-12-08

唐朝中期土地兼併使府兵制瓦解,募兵制出現,唐玄宗為打擊邊境的少數民族政權建立藩鎮。藩鎮的兵力越來越多,中央的力量反而弱於藩鎮,導致安史之亂爆發。

本來安史之亂時可以解決藩鎮問題,唐肅宗在靈武登基時,宦官李輔國、妃子張良娣幫助很大,內宮勢力逐漸控制朝廷。官軍奪回長安後,朝廷裡文武大佬都受到宦官的打壓,名相李泌看到朝堂之上烏煙瘴氣,局勢穩定之後就隱居山林過起了閒雲野鶴般的生活了。郭子儀武將中功勳最大,一直是功高不震主的典型,誰又知道宦官帶人挖了他家祖墳,只能忍了。其他將領像僕固懷恩等看此情景,為避免兔死狗烹紛紛做了一件事情,“留寇”自重。

僕固懷恩追擊史朝義到莫州,田承嗣看到安史叛軍氣數已盡,騙史朝義去幽州,自己押著史朝義家眷投降僕固懷恩。名義上田承嗣投降了,卻稱病不肯出城,並以重金賄賂。此時僕固懷恩也害怕會被朝廷削去兵權,暗中與田承嗣、李寶臣、李懷仙、薛嵩等安史叛將聯絡,引為外援。四人後來也到僕固懷恩軍中謝罪,表示願意效勞。由此唐朝藩鎮割據最重要的河朔三鎮形成,其它邊境地方像西北、劍南、河東也要派重兵把守,也是以藩鎮形式存在。只是此時唐朝中央對藩鎮有一定影響力,賦稅只是截留部分,唐朝法令還能在這些地方實行,除了軍隊,地方官員還能委派部分。

唐朝中央內部一直處於內鬥之中,導致中央無法集中力量解決藩鎮問題,只能採取打一個拉一個的辦法。除非像李希烈那樣要稱帝的,一般都是打擊刺頭,但也不會趕盡殺絕,總體上藩鎮問題屬於可控範圍。真正使藩鎮問題變成死局的是田承嗣的死。

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在彌留之際想要把節度使的位置交給侄子田悅,讓節度使世襲。此例一開各大小節度使為了能夠世襲,開始聯合對抗中央。節度使的任命和中央無關了,新的節度使想要順利接位需要討好士兵,從此驕兵悍將成了決定繼承權的力量,朝廷再也無法控制藩鎮割據。

唐憲宗李純登基後大力打擊藩鎮割據,朝廷內用幾位賢相,如裴垍、李絳、武元衡、裴度等對藩鎮強硬派。朝廷建立神策軍,宗室大將李愬也很給力,先平定叛亂的淮西節度使吳元濟,以雪夜奔襲蔡州生擒吳元濟聞名天下。接著又打敗了首鼠兩端的李師道,使唐朝藩鎮形勢大為好轉。宰相李絳分化河朔三鎮,使魏博節度使田弘正參與圍攻李師道,並率六州之地歸順朝廷,朝廷派李愬為魏博節度使。如此大好形勢下,中央應該能很快平定藩鎮割據,實際是李愬到了魏博根本指揮不動魏博牙兵。(各節度使挑選強壯有力的士兵組成的精銳稱牙兵,只服從節度使,以魏博牙兵最為精銳,屢次發動兵變廢舊主迎新主。)也就是從田悅世襲節度使開始,各節度使組織的牙兵成了決定局勢的人,即使李愬這樣名滿天下的名將也沒用。當時人們甚至稱:“長安天子,魏博牙兵”,把牙兵和天子並列,這還是唐憲宗時代對藩鎮最有威懾力的時候。李愬病逝後,朝廷派田弘正的兒子田布出任節度使,沒多久就被手下的牙將給逼死了。

唐朝中央憲宗後期開始朝政日益敗壞,憲宗把中央直屬的神策軍交給宦官指揮,大臣們又陷入“牛李黨爭”。宦官和大臣各自找藩鎮為支援對抗對方,何談解決藩鎮問題。黃巢起義以後為鎮壓起義,藩鎮割據一發不可收拾。除了原有的節度使,一些地方團練勢力強大以後也開始割據,自稱或要求朝廷承認他們為節度使,原本屬於中央控制的財稅來源地的東南地區也開始割據。中央的神策軍軍官都是由宦官所收養的乾兒子,只聽從宦官指揮。唐朝皇帝到了這個時候財稅收入沒有了,中央禁軍掌握在宦官手裡,皇帝的廢立有宦官或者勢力強大的藩鎮說了算,只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唐朝皇帝面對藩鎮割據的死局,為何100多年都毫無作為?你怎麼看?
唐朝皇帝面對藩鎮割據的死局,為何100多年都毫無作為?你怎麼看?
唐朝皇帝面對藩鎮割據的死局,為何100多年都毫無作為?你怎麼看?
唐朝皇帝面對藩鎮割據的死局,為何100多年都毫無作為?你怎麼看?
唐朝皇帝面對藩鎮割據的死局,為何100多年都毫無作為?你怎麼看?
唐朝皇帝面對藩鎮割據的死局,為何100多年都毫無作為?你怎麼看?
大运河时空
2018-12-06

謝邀!主要有三點,不能、不敢、不行。先說不能,唐朝時邊境形勢比較複雜,再加上經過前朝的戰亂以及自己借少數民族的兵馬實現的立國等措施,少數民族對中央正統王朝的覬覦達到了頂峰,而唐朝李家開疆拓土的意識的本領都比較高強,唐朝開始一直呈擴張態勢,但擴張時中央的兵力有限或者是朝廷怕害怕手握重兵的皇室和將領,不得已給了地方極大的權力,設置了藩鎮,上馬管兵下馬管民,並且在設置初期確實起到了巨大作用,實現了領土的擴張與鞏固,中央還不用投入太多,所以整個唐朝都以為這是一個鞏固地方擴展勢力非常不錯的方式。第二是不敢,到了藩鎮規模已經很大,朝廷意識到非控制不可的時候,藩鎮們已經都已發展成了龐然大物,再到了安史之亂之後,藩鎮的發展更是比前期有過之而無不足,有的財力和軍力甚至已超過了中央,即便皇帝有心撤藩,已然不敢,生怕牽一髮而動全身,無法收場。第三是不行,在後期,各地的藩鎮已然成為國中之國,此消彼長,中央的實力卻連連下滑,中間出過幾個有雄心的皇帝,卻是力量達不到,只能是聽之任之,無可奈何了。所以,面對藩鎮割據的局面,不是皇帝想不到看不到,也有皇帝去嘗試撤藩之類的手段,但奈何給予藩鎮太多的權力,尾大不掉,已然無法採取有針對的措施了,對外就顯得是毫無作為。

可可潘琴
2018-12-06

蕃王。一般都是封建皇帝分給王子們的封地。

唐朝的時候封建很多的王子封地。唐的公主基本上是用來和親的。鞏固與外邦的聯繫。大多數都是與這個西域少數民族聯姻。鞏固中央政權。在唐朝的時候也是常年累月的打仗但是在外邦侵犯這塊呢基本上還是做的比較好的保持了很多年的和平與穩定。對內的格局勢力就是比較麻煩。都是皇帝的子孫。為了鞏固中央政權。他們中央必須依靠兄弟子弟的封建王朝。但是封建的王朝呢得到了土地,賦稅,還有兵權,地方管理權,權利相對於中央來說還是比較大的。這對於中央集權來說構成了一定的威脅性。唐朝為什麼100年都一直被這件事困擾著呢?地方權力大於中央的權利。中央沒有權利駕馭地方政權。都被藩王們所利用了。中央得不到地方的支持,又不得不接受地方的支持。所以很矛盾。就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個人觀點。

王教授1988
2018-12-06

一 唐朝的周邊形勢一直都不樂觀,強敵環伺。東邊高句麗,新羅,渤海;北邊突厥,薛延陀,西突厥;西邊吐谷渾,高昌,大食,葛邏祿,回紇,黠戛斯,吐蕃;南邊南詔。為能夠有效防禦邊患,唐朝大量啟用外族將領,同時賦予將領足夠的主動權。

二 這是制度設計的缺陷。從秦漢開始,到隋唐,中國的官制一直是軍民一體共管。地方郡守,刺史,州牧都是既管民政財政,又管軍事。這樣地方高官,左手拿錢,右手官軍,很容易割據一方。到北宋,趙匡胤開始軍民分開,同時財政被中央掌控,從制度上解決了割據的根源。

三 交通落後,地理條件上的複雜,造成中央對地方失控。

月光下魔术师34309
2018-12-06

唐末皇帝無為主要是兩個方面,1宦官欖權廢立皇帝甚至弒君,皇帝在宮中的權都被家臣制約了,2在外安史之亂後各地的軍政財三方面都是各地為主不聽中央,藩鎮各自為政!剿滅藩鎮又起來個一直反覆再說皇帝也沒權懶得理。難得幾個有雄心壯志的不是吃丹藥掛了就是命短,宣宗把朝政理理一個嘻宗懿宗又搞亂了,最後朱溫一看你們不行還是我自己來吧。唐朝就結束了!不是皇帝無為是他們面對強悍宦官跟不理中央的藩鎮節度使沒法子有辦法

李杨星尘
2018-12-07

有能力的皇帝活不長並且沒有連續幾個明君,道教也很討厭

残月焱78303966
2018-12-06

唐憲宗瞭解一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