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行業的大眾點評網——軟交會

人脈資源從哪裡獲取?商機從哪裡找?需求放在哪裡?怎麼將軟件生態的參與者連接到一起?所有這一切,在4月11日由人稱 T 客主辦的《2019 中國軟件渠道夥伴峰會》上得到了解答。本次峰會以“挑戰與新生”為主題,吸引了全國200家左右渠道商及近千名參與嘉賓。

會上,本次活動主辦方,T客匯創始人趙恆現場推出了其找人、找渠道、找廠商、找項目、找商機的B2B的連接平臺——軟交會。並且,作為該產品的第一批內測用戶,啟迪國信的廠商生態渠道總監邵華登臺講述了他的使用體驗,在邵華看來,軟交會帶給的最終感受是:非常方便,效果“出乎意料”。

到底什麼是“軟交會”?該如何使用?T媒體根據趙恆和邵華的演講實錄做出如下整理,以期讓大家更好地瞭解該產品。

軟件行業的大眾點評網——軟交會

T客匯辦峰會這已經是第六屆,渠道方面的峰會是第二屆。去年辦渠道大會,當時主要的意義是連接渠道跟廠商之間的橋樑。會後我們收到了全國30多家廠商的聯繫,軟件廠商經過這麼多年的積累,沒有幾萬家也有幾千家。但是這麼多的需求量必然有某種聯繫,但是僅靠一兩場會顯然是無法實現這種溝通與連接的,我就想如何通過技術的手段來實現這樣的方式?因此我當時就找到我的技術合夥人做了一個小程序產品,我當時看中這款產品是因為它可以讓陌生的人互動聊天,這樣就打破了微信好友五千人的界限,所以就有了我們今天發佈的這款產品——“軟交會”。

軟件行業的大眾點評網——軟交會

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件事情?首先要從我2012年第一次創業開始,我第一次創業是因為跟小米的一場官司,當時我有兩萬粉絲在微博上,官司打了半年的時間。現在的粉絲有多少呢,公眾號有9萬,今日頭條有1萬多,雪球上2萬多,包括微博其它的搜狐、網易、鳳凰上粉絲一共3萬多,這是目前為止我15萬粉絲的構成。包括在座的30多家的廠商,包括全國的軟件廠商,包括CIO的群體,包括行業從業人員,投資商、券商。15萬的粉絲,軟件商找渠道,渠道找廠商,投資商要找好的標的,這些如果都要通過我來連接,就會造成很大的溝通負擔,而且在溝通的過程中容易造成信息傳遞的缺失。後來我就想把這些粉絲連接在一個平臺上,大家可以不通過我進行聯繫,因此我做了一個產品叫“軟交會”。

該產品剛剛做了一些內測的很小的版本,現在還比較簡單,但是我們會逐漸的去完善其功能。

當時做這個產品的目的跟宗旨,一個是找人,找渠道,找廠商,找項目,找商機。目前該平臺已經有180家左右產品已經入駐,我們已經對接過來自全國各地的很多商機和需求。並且,這些商機跳出了 ERP 和 OA 產品的一些界限。

軟件行業的大眾點評網——軟交會

目前軟交會一共有五個板塊:產品的展示,供需廣場,人脈圈子,小名片和小官網。

產品展示,入駐的組織或個人可以發佈項目,該項目不僅是一個獨立的產品小頁展示,而且還是營銷獲客的工具,如果客戶對你的產品感興趣,他可以直接進行快速的溝通,包括名片的互換,聯繫方式的互加等。

下一步該產品還會做一個功能,我們會開放用戶雷達探測功能:到底誰看了,登錄了幾次,停留的時間等。大家也可以通過用戶雷達探測主動聯繫查看的人,該功能在下一個版本將會給大家公佈。

另外很多的渠道商希望我們能開設一些評價體系,這個也將在產品的下一個版本中有所體現。給大家舉個實例,前兩天我幫助用戶發佈了一個建築行業ERP需求,該用戶後來發微信說,“T客我的聯繫方式不能再發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電話都打過來,我已經不敢接電話了”。在大家的認知中,這個行業的ERP,如果用友不做的話,大家找就比較麻煩。該用戶讓我給推薦一家,基於這個我們就作出了產品的評價體系,目的是能夠達到像大眾點評那樣的效果,所以“軟件行業的大眾點評網”實際上是我的目標。

供需廣場,原來的目的是想要聯繫軟件商跟廠商。山東的一個CIO找到我的時候,表示這是他發佈的第二個需求,他的第一個需求是安全生產管理系統。他在山東找了半個多月,以及山東身邊的朋友和 CIO,後來他找到我,希望我能幫他介紹一下這樣的產品。在將需求發佈到供需廣場上之後,在一個多小時內,他收到了十家的信息資料以及聯繫方式。他說“趙總這個產品很好,大有收穫”。雖然短短几個月,卻讓我受益匪淺,我認為我找到了我們這個產品的意義。

還有杭州的一家公司,需要一款績效考核的軟件,當時他發佈了半個小時,電話就被打爆了,收到了20多家公司的方案,最終他找到了,有談判的空間、砝碼,還有議價的能力,他最終選擇了一款深圳的。

人脈,該產品最初的目的也是便於大家找人,找到合適的人,目前我們的人脈關係是開放的,大家現在隨時都可以查看平臺上入駐者的聯繫方式。未來我準備把它做成只有會員是可以開放的。15萬的粉絲會員直接會對我們產品進行流量的導入,我希望大家找到最合適最匹配的供應商和產品,這是我們搭建這個平臺的目的。這個產品雖然現在只有簡單的幾個功能,但是我們未來會不斷豐富,我們一直在路上。

小名片跟小官網,當時我為什麼看中他,是因為他的理念打動我,他說我們做的不僅僅是名片,也是一個商業的機會,更是一個銷售的工具。所以,我們在“軟交會”上就構建了這個產品的應用。小名片跟小官網的產品已經跟軟件會的產品進行緊密的綁定跟結合,我們的會員未來也會享受小名片跟小官網的功能。

用戶的切身體驗是產品最好的宣傳,本次峰會上啟迪國信的邵華現場帶來了他對“軟交會”的一些感受,我們來聽聽他怎麼說。

首先介紹一下我個人和公司,啟迪國信是2005年成立的一家公司,專注於做世界500強在中國的這些國際客戶,以及國內的政府和央企類的大客戶的移動化這件事情。我們的產品就是專注做兩件事情,一個是幫助企業做移動辦公,就是企業的所有的辦公系統的入口,通過我們的統一門戶叫APPNEST可以進來,另外一個UEM,移動設備管控。

因為我是第一批內測用戶,所以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一點使用心得。作為廠商我要提供產品,所以我是供應方,同時我有項目我會發布在平臺上,我是需求方。作為供應商發佈在這個平臺上之後,有111個人會查看我的解決方案和產品,他能知道我的產品就是做移動安全管控和統一辦公門戶的,分類是屬於OA協同辦公類的,如果他對這個產品有興趣可以來關注,同時也可以轉發給他的好友以及他的同事和領導,在整個頁面的下面有非常詳細的方案介紹,以及最後有相關同事和我的聯繫方式,這都是可以轉發的。右下角有一個用來聊天和溝通的功能,這個是非常亮點的功能。

軟件行業的大眾點評網——軟交會

111個人的查看,有多少人諮詢了呢?有8個人直接跟我們進行了諮詢,轉化率大概在7%到8%左右,所以這個數字還是不錯的。比市場上直接做SEO的搜索或者傳統的手段比例更高一點。

第二個,如果我是需求方。3月11號我的同學手裡有一個項目委託我幫他進行尋找。以前我怎麼找呢,就是發到微信群裡,跟朋友們打電話問一下,效率一般。但是找到合適的廠商可能需要兩到三個工作日,反覆的篩選,反覆的聯繫,要打很多個電話,跟微信群裡的很多人進行互動,這就是勞力密集型的模式。現在呢?我只要發出來,放一個圖,或者是PDF的附件,有448個人瀏覽這個商機,有7個人是格外關注的,他會點贊標紅,有十個人在商機上進行留言跟我互動連接,這是非常方便的,同時它也可以做二次的轉發跟裂變,這就是供需兩方,這是一個互動的流程。

我用的第二個功能,個人名片,僅僅是內測階段就有五個人收藏了我。我的人氣大概有多少,哪些跟我有過比較頻繁的互動。這個名片可以非常方便的轉發給我的朋友和客戶們,上游的夥伴,下游的夥伴。別人搜到我也是非常方便,他可以直接給我打電話,直接存到手機通訊錄,或者是直接把名片碼轉發給別人。還有一個非常好的功能,我跟別人互換過名片以後,頁面裡面會有一個交換的提示,證明你跟這個人已經發生了互動了。

再者,大家關注的“人脈”。我個人對人脈的理解跟大家都一樣,我覺得人和人的互動是人脈,後來我覺得有更深的一層,每個人背後都站著自己的公司和客戶,不管是甲方和乙方。所以我現在的理解不一樣了,我現在認為人脈的本質是你連接了哪些具有價值的需求和產品。你所連接的供應方和需求方才是人脈的核心價值。

比如,我這邊的一個應急指揮項目,剛才有十條留言,有不同的廠商關注、留言、諮詢,甚至過程中還會有朋友推薦這個方案,全國最專業的在哪裡,我就會根據這些線索去尋找這些合適的廠商,非常的方便。

這就打通了供需兩方,並且把人脈真正的互動起來了,這個互動的建立並不是像微信群發出去人家響應你一下,可能兩個小時後你的消息就淹沒在滾滾的紅包之中。從下面的3月17號一直到昨天,以及33分鐘前,這個信息是不斷的在這個平臺上去建立人脈關係的,所以這是一個能夠持久的帶來資源的流量平臺,所以個人覺得這是軟交會的平臺,四個關鍵字“供需、人脈”。

所以,用一句話概括我的評價,那就是,效果“出乎意料”。

找人、找商機、找渠道

軟件行業的大眾點評網——軟交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