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為什麼被稱為“書呆子”,他有哪些“書呆子”表現?

10 個回答
烟酒阁大学士
2019-08-08

原創文章:紙上談兵的書生—點評黃維軍事指揮能力。

1948年,國軍在各戰場節節敗退,普遍認為軍一級作戰已不是解放軍對手。9月國防部廢除整編制,在全國編練22個機動兵團與防守兵團,準備進行決戰。

其中以第10、18軍(胡鏈兵團)為核心組建第12兵團,另轄第14、85軍及快速縱隊、騎兵旅。共4個半軍12萬人,由國防部直接指揮,歸華中剿總作戰序列。

因白崇禧不同意胡璉出任兵團司令官,蔣介石顧忌桂系勢力,不得已任命新式陸軍軍官學校校長黃維為司令官,胡璉、吳紹周為副司令官,蕭銳為兵團參謀長。

9月初黃維在漢口成立兵團部,兵團駐地駐馬店、汝南、漯河一帶,準備尋找中野主力決戰。但12兵團四處搜索,只與解放軍小部隊接觸,決戰計劃落空。

原創文章:紙上談兵的書生—點評黃維軍事指揮能力。

1948年,國軍在各戰場節節敗退,普遍認為軍一級作戰已不是解放軍對手。9月國防部廢除整編制,在全國編練22個機動兵團與防守兵團,準備進行決戰。

其中以第10、18軍(胡鏈兵團)為核心組建第12兵團,另轄第14、85軍及快速縱隊、騎兵旅。共4個半軍12萬人,由國防部直接指揮,歸華中剿總作戰序列。

因白崇禧不同意胡璉出任兵團司令官,蔣介石顧忌桂系勢力,不得已任命新式陸軍軍官學校校長黃維為司令官,胡璉、吳紹周為副司令官,蕭銳為兵團參謀長。

9月初黃維在漢口成立兵團部,兵團駐地駐馬店、汝南、漯河一帶,準備尋找中野主力決戰。但12兵團四處搜索,只與解放軍小部隊接觸,決戰計劃落空。
第12兵團編制

黃維曾任18軍軍長,這次出任第12兵團司令,書呆子徹底葬送部隊。

黃維,字悟我,江西貴溪人,黃埔一期。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緬甸反攻等,是18軍的老軍長,也是軍事理論專家,深得蔣介石信任,命他為新式軍官學校校長。

黃維性格倔強、剛毅,為人正直,愛鑽研理論,是典型的儒將。黃維有個特點,就是“忠君”,服從命令不打折扣,這讓蔣介石非常喜歡,認為他德才兼備、軍人楷模。

第12兵團與杜聿明第2兵團、廖耀湘第9兵團合稱三大主力兵團,均為重裝部隊,分別承擔華中、華東、東北“進剿”主力。兵團司令官位置極重要,胡鏈不能出任,蔣介石犯難了。

在陳立夫極力推薦下,蔣介石任命黃維為司令官。黃維內心不喜歡領兵打仗,但認為是受命危難之中,於是約定打完仗後繼續回軍校當校長,方才接受。

黃維性格從另一方面講,書呆子氣重、愛認死理;同時孤傲倔強,與同事部下不睦,很難聽進意見;他喜歡任用私人,打仗生搬軍事理論。當初任18軍軍長時,部下就意見很大。

12兵團的靈魂人物是胡鏈,黃維雖然上任即告訴胡璉自己是來過渡的,胡璉還是拂手而去。臨陣換將,自古是兵家大忌,其後果馬上在淮海戰役顯現出來。

小內幕:徐蚌會戰,白崇禧做了兩件事,一是堅決阻擾胡鏈擔任12兵團司令官,其實白與胡鏈私交很好;二是無論徐蚌會戰打成怎麼樣,白崇禧20萬華中部隊就是按兵不動。
戰役前,白崇禧託人帶話給毛澤東:只要毛先生需要我做什麼,我一定辦成。具體內容到現在不得而知,但白崇禧所作所為,正是解放軍最需要的結果。

下文看看黃維率領的國軍第一主力兵團在淮海戰場的表現,再來評判其軍事指揮能力。

原創文章:紙上談兵的書生—點評黃維軍事指揮能力。

1948年,國軍在各戰場節節敗退,普遍認為軍一級作戰已不是解放軍對手。9月國防部廢除整編制,在全國編練22個機動兵團與防守兵團,準備進行決戰。

其中以第10、18軍(胡鏈兵團)為核心組建第12兵團,另轄第14、85軍及快速縱隊、騎兵旅。共4個半軍12萬人,由國防部直接指揮,歸華中剿總作戰序列。

因白崇禧不同意胡璉出任兵團司令官,蔣介石顧忌桂系勢力,不得已任命新式陸軍軍官學校校長黃維為司令官,胡璉、吳紹周為副司令官,蕭銳為兵團參謀長。

9月初黃維在漢口成立兵團部,兵團駐地駐馬店、汝南、漯河一帶,準備尋找中野主力決戰。但12兵團四處搜索,只與解放軍小部隊接觸,決戰計劃落空。
第12兵團編制

黃維曾任18軍軍長,這次出任第12兵團司令,書呆子徹底葬送部隊。

黃維,字悟我,江西貴溪人,黃埔一期。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緬甸反攻等,是18軍的老軍長,也是軍事理論專家,深得蔣介石信任,命他為新式軍官學校校長。

黃維性格倔強、剛毅,為人正直,愛鑽研理論,是典型的儒將。黃維有個特點,就是“忠君”,服從命令不打折扣,這讓蔣介石非常喜歡,認為他德才兼備、軍人楷模。

第12兵團與杜聿明第2兵團、廖耀湘第9兵團合稱三大主力兵團,均為重裝部隊,分別承擔華中、華東、東北“進剿”主力。兵團司令官位置極重要,胡鏈不能出任,蔣介石犯難了。

在陳立夫極力推薦下,蔣介石任命黃維為司令官。黃維內心不喜歡領兵打仗,但認為是受命危難之中,於是約定打完仗後繼續回軍校當校長,方才接受。

黃維性格從另一方面講,書呆子氣重、愛認死理;同時孤傲倔強,與同事部下不睦,很難聽進意見;他喜歡任用私人,打仗生搬軍事理論。當初任18軍軍長時,部下就意見很大。

12兵團的靈魂人物是胡鏈,黃維雖然上任即告訴胡璉自己是來過渡的,胡璉還是拂手而去。臨陣換將,自古是兵家大忌,其後果馬上在淮海戰役顯現出來。

小內幕:徐蚌會戰,白崇禧做了兩件事,一是堅決阻擾胡鏈擔任12兵團司令官,其實白與胡鏈私交很好;二是無論徐蚌會戰打成怎麼樣,白崇禧20萬華中部隊就是按兵不動。
戰役前,白崇禧託人帶話給毛澤東:只要毛先生需要我做什麼,我一定辦成。具體內容到現在不得而知,但白崇禧所作所為,正是解放軍最需要的結果。

下文看看黃維率領的國軍第一主力兵團在淮海戰場的表現,再來評判其軍事指揮能力。



淮海戰役開局失利,第3綏靖區起義、黃百韜第7兵團被圍。蔣介石命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彌兩兵團救援黃百滔,同時命黃維兵團迅速加入徐蚌會戰。

在國軍的徐蚌會戰計劃中,第12兵團是準備投入戰場的。但黃維上任後,兵團沒有東進的態勢,也未拖住中野主力,只在河南、湖北遊蕩,致使中野攻佔了徐州門戶宿縣。

黃維接到徐州剿總命令後,立即下令12兵團各軍在阜陽集結。10萬大軍(缺2個師)分數路攻擊前進。久未歸建的第85軍也開始出發,匆匆趕往戰場。

11月15日,兵團主力第18軍抵達阜陽,軍長楊百濤下令發動攻擊北渡潁河、西肥河,並於18日夜強渡渦河。11月20日,兵團另一主力軍第10軍攻佔蒙城。

黃維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按照蔣介石和劉峙交代的命令攻佔宿縣。而他的對手陳庚已經設下了口袋陣,在中野部隊逐次放棄阻擊陣地後撤,連部下都看出是個圈套之時,黃維書呆子氣上來了。

原創文章:紙上談兵的書生—點評黃維軍事指揮能力。

1948年,國軍在各戰場節節敗退,普遍認為軍一級作戰已不是解放軍對手。9月國防部廢除整編制,在全國編練22個機動兵團與防守兵團,準備進行決戰。

其中以第10、18軍(胡鏈兵團)為核心組建第12兵團,另轄第14、85軍及快速縱隊、騎兵旅。共4個半軍12萬人,由國防部直接指揮,歸華中剿總作戰序列。

因白崇禧不同意胡璉出任兵團司令官,蔣介石顧忌桂系勢力,不得已任命新式陸軍軍官學校校長黃維為司令官,胡璉、吳紹周為副司令官,蕭銳為兵團參謀長。

9月初黃維在漢口成立兵團部,兵團駐地駐馬店、汝南、漯河一帶,準備尋找中野主力決戰。但12兵團四處搜索,只與解放軍小部隊接觸,決戰計劃落空。
第12兵團編制

黃維曾任18軍軍長,這次出任第12兵團司令,書呆子徹底葬送部隊。

黃維,字悟我,江西貴溪人,黃埔一期。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緬甸反攻等,是18軍的老軍長,也是軍事理論專家,深得蔣介石信任,命他為新式軍官學校校長。

黃維性格倔強、剛毅,為人正直,愛鑽研理論,是典型的儒將。黃維有個特點,就是“忠君”,服從命令不打折扣,這讓蔣介石非常喜歡,認為他德才兼備、軍人楷模。

第12兵團與杜聿明第2兵團、廖耀湘第9兵團合稱三大主力兵團,均為重裝部隊,分別承擔華中、華東、東北“進剿”主力。兵團司令官位置極重要,胡鏈不能出任,蔣介石犯難了。

在陳立夫極力推薦下,蔣介石任命黃維為司令官。黃維內心不喜歡領兵打仗,但認為是受命危難之中,於是約定打完仗後繼續回軍校當校長,方才接受。

黃維性格從另一方面講,書呆子氣重、愛認死理;同時孤傲倔強,與同事部下不睦,很難聽進意見;他喜歡任用私人,打仗生搬軍事理論。當初任18軍軍長時,部下就意見很大。

12兵團的靈魂人物是胡鏈,黃維雖然上任即告訴胡璉自己是來過渡的,胡璉還是拂手而去。臨陣換將,自古是兵家大忌,其後果馬上在淮海戰役顯現出來。

小內幕:徐蚌會戰,白崇禧做了兩件事,一是堅決阻擾胡鏈擔任12兵團司令官,其實白與胡鏈私交很好;二是無論徐蚌會戰打成怎麼樣,白崇禧20萬華中部隊就是按兵不動。
戰役前,白崇禧託人帶話給毛澤東:只要毛先生需要我做什麼,我一定辦成。具體內容到現在不得而知,但白崇禧所作所為,正是解放軍最需要的結果。

下文看看黃維率領的國軍第一主力兵團在淮海戰場的表現,再來評判其軍事指揮能力。



淮海戰役開局失利,第3綏靖區起義、黃百韜第7兵團被圍。蔣介石命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彌兩兵團救援黃百滔,同時命黃維兵團迅速加入徐蚌會戰。

在國軍的徐蚌會戰計劃中,第12兵團是準備投入戰場的。但黃維上任後,兵團沒有東進的態勢,也未拖住中野主力,只在河南、湖北遊蕩,致使中野攻佔了徐州門戶宿縣。

黃維接到徐州剿總命令後,立即下令12兵團各軍在阜陽集結。10萬大軍(缺2個師)分數路攻擊前進。久未歸建的第85軍也開始出發,匆匆趕往戰場。

11月15日,兵團主力第18軍抵達阜陽,軍長楊百濤下令發動攻擊北渡潁河、西肥河,並於18日夜強渡渦河。11月20日,兵團另一主力軍第10軍攻佔蒙城。

黃維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按照蔣介石和劉峙交代的命令攻佔宿縣。而他的對手陳庚已經設下了口袋陣,在中野部隊逐次放棄阻擊陣地後撤,連部下都看出是個圈套之時,黃維書呆子氣上來了。

第12兵團東進,黃維犯下了第一個錯誤:不識時務、輕敵冒進。

黃維固執的認為,第12兵團連續突破中野陣地,是第10、18軍強大戰力所致。在遼瀋戰役之前,國軍高層都認為兵團級別的戰鬥,國軍比解放軍仍有相當優勢。

特別是12兵團這樣的主力,中野一直是避戰的。但遼瀋之後,國軍上下認為大勢已去,士氣低落,戰鬥力一落千丈,加上12兵團臨陣換將,人還是那些人,兵已經不是那些兵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遼瀋之前18軍的攔頭炮打的很準,炮兵炮彈可以打在已方衝鋒步兵前方50米,而在淮海戰役中失去了這種能力,可見士氣對部隊戰鬥力的影響。

黃維作為兵團指揮官,不知道局勢變化,甚至不信中野有膽與12兵團正面作戰,更不信中野會合圍他,輕敵冒進,是失敗之源。

18軍攻佔渦河、南坪集,其他部隊陸續跟進。此時各路偵查情報顯示中野部隊都在向12兵團靠攏,蒙城被解放軍重新佔領(後路被斷)。11月23日晚黃維召開兵團緊急會議。

原創文章:紙上談兵的書生—點評黃維軍事指揮能力。

1948年,國軍在各戰場節節敗退,普遍認為軍一級作戰已不是解放軍對手。9月國防部廢除整編制,在全國編練22個機動兵團與防守兵團,準備進行決戰。

其中以第10、18軍(胡鏈兵團)為核心組建第12兵團,另轄第14、85軍及快速縱隊、騎兵旅。共4個半軍12萬人,由國防部直接指揮,歸華中剿總作戰序列。

因白崇禧不同意胡璉出任兵團司令官,蔣介石顧忌桂系勢力,不得已任命新式陸軍軍官學校校長黃維為司令官,胡璉、吳紹周為副司令官,蕭銳為兵團參謀長。

9月初黃維在漢口成立兵團部,兵團駐地駐馬店、汝南、漯河一帶,準備尋找中野主力決戰。但12兵團四處搜索,只與解放軍小部隊接觸,決戰計劃落空。
第12兵團編制

黃維曾任18軍軍長,這次出任第12兵團司令,書呆子徹底葬送部隊。

黃維,字悟我,江西貴溪人,黃埔一期。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緬甸反攻等,是18軍的老軍長,也是軍事理論專家,深得蔣介石信任,命他為新式軍官學校校長。

黃維性格倔強、剛毅,為人正直,愛鑽研理論,是典型的儒將。黃維有個特點,就是“忠君”,服從命令不打折扣,這讓蔣介石非常喜歡,認為他德才兼備、軍人楷模。

第12兵團與杜聿明第2兵團、廖耀湘第9兵團合稱三大主力兵團,均為重裝部隊,分別承擔華中、華東、東北“進剿”主力。兵團司令官位置極重要,胡鏈不能出任,蔣介石犯難了。

在陳立夫極力推薦下,蔣介石任命黃維為司令官。黃維內心不喜歡領兵打仗,但認為是受命危難之中,於是約定打完仗後繼續回軍校當校長,方才接受。

黃維性格從另一方面講,書呆子氣重、愛認死理;同時孤傲倔強,與同事部下不睦,很難聽進意見;他喜歡任用私人,打仗生搬軍事理論。當初任18軍軍長時,部下就意見很大。

12兵團的靈魂人物是胡鏈,黃維雖然上任即告訴胡璉自己是來過渡的,胡璉還是拂手而去。臨陣換將,自古是兵家大忌,其後果馬上在淮海戰役顯現出來。

小內幕:徐蚌會戰,白崇禧做了兩件事,一是堅決阻擾胡鏈擔任12兵團司令官,其實白與胡鏈私交很好;二是無論徐蚌會戰打成怎麼樣,白崇禧20萬華中部隊就是按兵不動。
戰役前,白崇禧託人帶話給毛澤東:只要毛先生需要我做什麼,我一定辦成。具體內容到現在不得而知,但白崇禧所作所為,正是解放軍最需要的結果。

下文看看黃維率領的國軍第一主力兵團在淮海戰場的表現,再來評判其軍事指揮能力。



淮海戰役開局失利,第3綏靖區起義、黃百韜第7兵團被圍。蔣介石命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彌兩兵團救援黃百滔,同時命黃維兵團迅速加入徐蚌會戰。

在國軍的徐蚌會戰計劃中,第12兵團是準備投入戰場的。但黃維上任後,兵團沒有東進的態勢,也未拖住中野主力,只在河南、湖北遊蕩,致使中野攻佔了徐州門戶宿縣。

黃維接到徐州剿總命令後,立即下令12兵團各軍在阜陽集結。10萬大軍(缺2個師)分數路攻擊前進。久未歸建的第85軍也開始出發,匆匆趕往戰場。

11月15日,兵團主力第18軍抵達阜陽,軍長楊百濤下令發動攻擊北渡潁河、西肥河,並於18日夜強渡渦河。11月20日,兵團另一主力軍第10軍攻佔蒙城。

黃維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按照蔣介石和劉峙交代的命令攻佔宿縣。而他的對手陳庚已經設下了口袋陣,在中野部隊逐次放棄阻擊陣地後撤,連部下都看出是個圈套之時,黃維書呆子氣上來了。

第12兵團東進,黃維犯下了第一個錯誤:不識時務、輕敵冒進。

黃維固執的認為,第12兵團連續突破中野陣地,是第10、18軍強大戰力所致。在遼瀋戰役之前,國軍高層都認為兵團級別的戰鬥,國軍比解放軍仍有相當優勢。

特別是12兵團這樣的主力,中野一直是避戰的。但遼瀋之後,國軍上下認為大勢已去,士氣低落,戰鬥力一落千丈,加上12兵團臨陣換將,人還是那些人,兵已經不是那些兵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遼瀋之前18軍的攔頭炮打的很準,炮兵炮彈可以打在已方衝鋒步兵前方50米,而在淮海戰役中失去了這種能力,可見士氣對部隊戰鬥力的影響。

黃維作為兵團指揮官,不知道局勢變化,甚至不信中野有膽與12兵團正面作戰,更不信中野會合圍他,輕敵冒進,是失敗之源。

18軍攻佔渦河、南坪集,其他部隊陸續跟進。此時各路偵查情報顯示中野部隊都在向12兵團靠攏,蒙城被解放軍重新佔領(後路被斷)。11月23日晚黃維召開兵團緊急會議。

這次黃維犯了第二個錯誤而且是致命的:違背軍事常識,不納忠言、固執己見。

會議上黃維只提了攻佔宿縣的目標不變,問計於副司令吳紹周、18軍軍長楊伯濤。楊伯濤報告了蒙城被解放軍佔領的情況,提出東南方向沒有發現中野部隊(合圍圈沒有形成)。

楊百濤建議:兵團應連夜向東南方向固鎮轉移,只有40公里路程,一個急行軍可以趕到,即可與李延年兵團匯合並獲得補給,再沿津浦線北進,可立於不敗之地。

黃維同意了這個方案,但沒有部署當晚行動,而是下令次日晨兵團向固鎮轉進。然而早晨黃維又改變了主意,仍命各軍北渡澮河,向宿縣方向攻擊前進。

24日晨,12兵團各軍迅速渡河,立即發動攻擊,但遇到中野頑強阻擊,竟然攻不動。而楊百濤十萬火急趕到司令部,責問黃維為何改變主意。

黃維一時語塞,只好以傳達改變行軍路線的參謀失蹤為由搪塞。我們不知道黃維為何關鍵時刻改變主意,但是孤軍深入、退路被斷是兵家大忌,萬分凶險。

唯一選擇就是趁合圍未形成迅速轉進,向友軍靠攏,這是任何將領都能做出的正確判斷,黃維身為軍校校長,連軍事常識都不懂,一字不改聽從蔣介石的指令,聽不進部下忠言。

如與李延年匯合,加上劉汝明兵團,3個兵團20多萬人馬,最不濟也可自保。李、劉這樣的防守兵團,單獨作戰會龜縮不前,但是圍繞主力作戰,掩護側翼、防守陣地還是有很大作戰能力的。

原創文章:紙上談兵的書生—點評黃維軍事指揮能力。

1948年,國軍在各戰場節節敗退,普遍認為軍一級作戰已不是解放軍對手。9月國防部廢除整編制,在全國編練22個機動兵團與防守兵團,準備進行決戰。

其中以第10、18軍(胡鏈兵團)為核心組建第12兵團,另轄第14、85軍及快速縱隊、騎兵旅。共4個半軍12萬人,由國防部直接指揮,歸華中剿總作戰序列。

因白崇禧不同意胡璉出任兵團司令官,蔣介石顧忌桂系勢力,不得已任命新式陸軍軍官學校校長黃維為司令官,胡璉、吳紹周為副司令官,蕭銳為兵團參謀長。

9月初黃維在漢口成立兵團部,兵團駐地駐馬店、汝南、漯河一帶,準備尋找中野主力決戰。但12兵團四處搜索,只與解放軍小部隊接觸,決戰計劃落空。
第12兵團編制

黃維曾任18軍軍長,這次出任第12兵團司令,書呆子徹底葬送部隊。

黃維,字悟我,江西貴溪人,黃埔一期。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緬甸反攻等,是18軍的老軍長,也是軍事理論專家,深得蔣介石信任,命他為新式軍官學校校長。

黃維性格倔強、剛毅,為人正直,愛鑽研理論,是典型的儒將。黃維有個特點,就是“忠君”,服從命令不打折扣,這讓蔣介石非常喜歡,認為他德才兼備、軍人楷模。

第12兵團與杜聿明第2兵團、廖耀湘第9兵團合稱三大主力兵團,均為重裝部隊,分別承擔華中、華東、東北“進剿”主力。兵團司令官位置極重要,胡鏈不能出任,蔣介石犯難了。

在陳立夫極力推薦下,蔣介石任命黃維為司令官。黃維內心不喜歡領兵打仗,但認為是受命危難之中,於是約定打完仗後繼續回軍校當校長,方才接受。

黃維性格從另一方面講,書呆子氣重、愛認死理;同時孤傲倔強,與同事部下不睦,很難聽進意見;他喜歡任用私人,打仗生搬軍事理論。當初任18軍軍長時,部下就意見很大。

12兵團的靈魂人物是胡鏈,黃維雖然上任即告訴胡璉自己是來過渡的,胡璉還是拂手而去。臨陣換將,自古是兵家大忌,其後果馬上在淮海戰役顯現出來。

小內幕:徐蚌會戰,白崇禧做了兩件事,一是堅決阻擾胡鏈擔任12兵團司令官,其實白與胡鏈私交很好;二是無論徐蚌會戰打成怎麼樣,白崇禧20萬華中部隊就是按兵不動。
戰役前,白崇禧託人帶話給毛澤東:只要毛先生需要我做什麼,我一定辦成。具體內容到現在不得而知,但白崇禧所作所為,正是解放軍最需要的結果。

下文看看黃維率領的國軍第一主力兵團在淮海戰場的表現,再來評判其軍事指揮能力。



淮海戰役開局失利,第3綏靖區起義、黃百韜第7兵團被圍。蔣介石命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彌兩兵團救援黃百滔,同時命黃維兵團迅速加入徐蚌會戰。

在國軍的徐蚌會戰計劃中,第12兵團是準備投入戰場的。但黃維上任後,兵團沒有東進的態勢,也未拖住中野主力,只在河南、湖北遊蕩,致使中野攻佔了徐州門戶宿縣。

黃維接到徐州剿總命令後,立即下令12兵團各軍在阜陽集結。10萬大軍(缺2個師)分數路攻擊前進。久未歸建的第85軍也開始出發,匆匆趕往戰場。

11月15日,兵團主力第18軍抵達阜陽,軍長楊百濤下令發動攻擊北渡潁河、西肥河,並於18日夜強渡渦河。11月20日,兵團另一主力軍第10軍攻佔蒙城。

黃維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按照蔣介石和劉峙交代的命令攻佔宿縣。而他的對手陳庚已經設下了口袋陣,在中野部隊逐次放棄阻擊陣地後撤,連部下都看出是個圈套之時,黃維書呆子氣上來了。

第12兵團東進,黃維犯下了第一個錯誤:不識時務、輕敵冒進。

黃維固執的認為,第12兵團連續突破中野陣地,是第10、18軍強大戰力所致。在遼瀋戰役之前,國軍高層都認為兵團級別的戰鬥,國軍比解放軍仍有相當優勢。

特別是12兵團這樣的主力,中野一直是避戰的。但遼瀋之後,國軍上下認為大勢已去,士氣低落,戰鬥力一落千丈,加上12兵團臨陣換將,人還是那些人,兵已經不是那些兵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遼瀋之前18軍的攔頭炮打的很準,炮兵炮彈可以打在已方衝鋒步兵前方50米,而在淮海戰役中失去了這種能力,可見士氣對部隊戰鬥力的影響。

黃維作為兵團指揮官,不知道局勢變化,甚至不信中野有膽與12兵團正面作戰,更不信中野會合圍他,輕敵冒進,是失敗之源。

18軍攻佔渦河、南坪集,其他部隊陸續跟進。此時各路偵查情報顯示中野部隊都在向12兵團靠攏,蒙城被解放軍重新佔領(後路被斷)。11月23日晚黃維召開兵團緊急會議。

這次黃維犯了第二個錯誤而且是致命的:違背軍事常識,不納忠言、固執己見。

會議上黃維只提了攻佔宿縣的目標不變,問計於副司令吳紹周、18軍軍長楊伯濤。楊伯濤報告了蒙城被解放軍佔領的情況,提出東南方向沒有發現中野部隊(合圍圈沒有形成)。

楊百濤建議:兵團應連夜向東南方向固鎮轉移,只有40公里路程,一個急行軍可以趕到,即可與李延年兵團匯合並獲得補給,再沿津浦線北進,可立於不敗之地。

黃維同意了這個方案,但沒有部署當晚行動,而是下令次日晨兵團向固鎮轉進。然而早晨黃維又改變了主意,仍命各軍北渡澮河,向宿縣方向攻擊前進。

24日晨,12兵團各軍迅速渡河,立即發動攻擊,但遇到中野頑強阻擊,竟然攻不動。而楊百濤十萬火急趕到司令部,責問黃維為何改變主意。

黃維一時語塞,只好以傳達改變行軍路線的參謀失蹤為由搪塞。我們不知道黃維為何關鍵時刻改變主意,但是孤軍深入、退路被斷是兵家大忌,萬分凶險。

唯一選擇就是趁合圍未形成迅速轉進,向友軍靠攏,這是任何將領都能做出的正確判斷,黃維身為軍校校長,連軍事常識都不懂,一字不改聽從蔣介石的指令,聽不進部下忠言。

如與李延年匯合,加上劉汝明兵團,3個兵團20多萬人馬,最不濟也可自保。李、劉這樣的防守兵團,單獨作戰會龜縮不前,但是圍繞主力作戰,掩護側翼、防守陣地還是有很大作戰能力的。

黃維犯的第三個錯誤顯現後果:用人不當、貽誤戰機。

黃維用人,喜歡任用私人,而不是憑能力戰功提拔軍官,讓部下心寒。12兵團參謀長蕭銳因闌尾炎被送往漢口治療,兵團副參謀長韋鎮福、文修均為黃維從軍校帶來的軍事教官,沒有打過仗。

如23晚兵團決定次日向固鎮轉進,副參謀長下令第14、85軍掩護第10、18軍行動,而10、18軍戰鬥力強大,根本無需掩護。結果4個軍交換陣地,手忙腳亂、疲於奔命。

作為主力野戰兵團初戰即指揮混亂不堪,朝令夕改部隊混亂,12兵團將領對黃維指揮能力非常不滿,被圍後說如果胡老頭(胡璉)在,我們怎麼會到這個地步。

12兵團攻勢受阻,各種不利戰報傳來,到了下午4點黃維如夢初醒,下令各軍南撤,白白浪費了11個小時。這時候包圍圈已經合攏,中野各部向後撤的國軍發起猛攻。

幸虧第10軍和18軍行動迅速、提早撤退,在中野發動攻擊前展開部隊,以數百輛汽車為屏障在雙堆集建立防禦陣地,掩護第14軍85軍後撤才站住了腳跟(沒有楊百濤抗命,12兵團可能當天就潰散了)。

至此淮海戰場雙方態勢錯綜複雜,華野主力在碾莊包圍黃百滔兵團,阻擊邱清泉孫元良2個兵團;中野主力在雙堆集包圍了黃維兵團。但是戰局還有很大的變數。

蚌埠有國軍李延年、劉汝明2個兵團,黃維一旦突破包圍,與李、劉兵團匯合,戰局也是會逆轉的。徐州杜聿明也看到了這一戰機,作了新的國軍作戰方案:

暫時不救黃百滔了,徐州也不要了,集中邱清泉、李禰、孫元良三個兵團,加上李延年、劉汝明兵團,全力攻擊中野,然後再調頭解黃百滔之圍。

該計劃被蔣介石否定,至此淮海戰役勝負已分、國軍敗局已定,剩下的就是徐州杜聿明集團能不能撤出來的問題,能逃出來,淮海戰役還不算完敗,留了點本錢。

由於110師戰場起義,12兵團第一次突圍失敗。但是以中野的部隊數量、火力與戰鬥能力,能圍住黃維兵團已屬相當不易,要殲滅還是有很大困難。

所以黃維日子還算好過,控制幾十平方公里範圍,有簡易機場,胡璉也乘飛機到了雙堆集,給12兵團官兵打氣,並指揮調整了防守戰術,與解放軍逐村爭鬥,反突擊搶奪糧食。

黃維對於被圍沒有驚慌失措,蔣介石和杜聿明更是把黃維兵團當做重要的棋子,希望黃維兵團靠自身力量往北攻擊前進,或者固守雙堆集牽住中野部隊,堅決反對往東南方向突圍與李延年、劉汝明兵團匯合。

原創文章:紙上談兵的書生—點評黃維軍事指揮能力。

1948年,國軍在各戰場節節敗退,普遍認為軍一級作戰已不是解放軍對手。9月國防部廢除整編制,在全國編練22個機動兵團與防守兵團,準備進行決戰。

其中以第10、18軍(胡鏈兵團)為核心組建第12兵團,另轄第14、85軍及快速縱隊、騎兵旅。共4個半軍12萬人,由國防部直接指揮,歸華中剿總作戰序列。

因白崇禧不同意胡璉出任兵團司令官,蔣介石顧忌桂系勢力,不得已任命新式陸軍軍官學校校長黃維為司令官,胡璉、吳紹周為副司令官,蕭銳為兵團參謀長。

9月初黃維在漢口成立兵團部,兵團駐地駐馬店、汝南、漯河一帶,準備尋找中野主力決戰。但12兵團四處搜索,只與解放軍小部隊接觸,決戰計劃落空。
第12兵團編制

黃維曾任18軍軍長,這次出任第12兵團司令,書呆子徹底葬送部隊。

黃維,字悟我,江西貴溪人,黃埔一期。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緬甸反攻等,是18軍的老軍長,也是軍事理論專家,深得蔣介石信任,命他為新式軍官學校校長。

黃維性格倔強、剛毅,為人正直,愛鑽研理論,是典型的儒將。黃維有個特點,就是“忠君”,服從命令不打折扣,這讓蔣介石非常喜歡,認為他德才兼備、軍人楷模。

第12兵團與杜聿明第2兵團、廖耀湘第9兵團合稱三大主力兵團,均為重裝部隊,分別承擔華中、華東、東北“進剿”主力。兵團司令官位置極重要,胡鏈不能出任,蔣介石犯難了。

在陳立夫極力推薦下,蔣介石任命黃維為司令官。黃維內心不喜歡領兵打仗,但認為是受命危難之中,於是約定打完仗後繼續回軍校當校長,方才接受。

黃維性格從另一方面講,書呆子氣重、愛認死理;同時孤傲倔強,與同事部下不睦,很難聽進意見;他喜歡任用私人,打仗生搬軍事理論。當初任18軍軍長時,部下就意見很大。

12兵團的靈魂人物是胡鏈,黃維雖然上任即告訴胡璉自己是來過渡的,胡璉還是拂手而去。臨陣換將,自古是兵家大忌,其後果馬上在淮海戰役顯現出來。

小內幕:徐蚌會戰,白崇禧做了兩件事,一是堅決阻擾胡鏈擔任12兵團司令官,其實白與胡鏈私交很好;二是無論徐蚌會戰打成怎麼樣,白崇禧20萬華中部隊就是按兵不動。
戰役前,白崇禧託人帶話給毛澤東:只要毛先生需要我做什麼,我一定辦成。具體內容到現在不得而知,但白崇禧所作所為,正是解放軍最需要的結果。

下文看看黃維率領的國軍第一主力兵團在淮海戰場的表現,再來評判其軍事指揮能力。



淮海戰役開局失利,第3綏靖區起義、黃百韜第7兵團被圍。蔣介石命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彌兩兵團救援黃百滔,同時命黃維兵團迅速加入徐蚌會戰。

在國軍的徐蚌會戰計劃中,第12兵團是準備投入戰場的。但黃維上任後,兵團沒有東進的態勢,也未拖住中野主力,只在河南、湖北遊蕩,致使中野攻佔了徐州門戶宿縣。

黃維接到徐州剿總命令後,立即下令12兵團各軍在阜陽集結。10萬大軍(缺2個師)分數路攻擊前進。久未歸建的第85軍也開始出發,匆匆趕往戰場。

11月15日,兵團主力第18軍抵達阜陽,軍長楊百濤下令發動攻擊北渡潁河、西肥河,並於18日夜強渡渦河。11月20日,兵團另一主力軍第10軍攻佔蒙城。

黃維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按照蔣介石和劉峙交代的命令攻佔宿縣。而他的對手陳庚已經設下了口袋陣,在中野部隊逐次放棄阻擊陣地後撤,連部下都看出是個圈套之時,黃維書呆子氣上來了。

第12兵團東進,黃維犯下了第一個錯誤:不識時務、輕敵冒進。

黃維固執的認為,第12兵團連續突破中野陣地,是第10、18軍強大戰力所致。在遼瀋戰役之前,國軍高層都認為兵團級別的戰鬥,國軍比解放軍仍有相當優勢。

特別是12兵團這樣的主力,中野一直是避戰的。但遼瀋之後,國軍上下認為大勢已去,士氣低落,戰鬥力一落千丈,加上12兵團臨陣換將,人還是那些人,兵已經不是那些兵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遼瀋之前18軍的攔頭炮打的很準,炮兵炮彈可以打在已方衝鋒步兵前方50米,而在淮海戰役中失去了這種能力,可見士氣對部隊戰鬥力的影響。

黃維作為兵團指揮官,不知道局勢變化,甚至不信中野有膽與12兵團正面作戰,更不信中野會合圍他,輕敵冒進,是失敗之源。

18軍攻佔渦河、南坪集,其他部隊陸續跟進。此時各路偵查情報顯示中野部隊都在向12兵團靠攏,蒙城被解放軍重新佔領(後路被斷)。11月23日晚黃維召開兵團緊急會議。

這次黃維犯了第二個錯誤而且是致命的:違背軍事常識,不納忠言、固執己見。

會議上黃維只提了攻佔宿縣的目標不變,問計於副司令吳紹周、18軍軍長楊伯濤。楊伯濤報告了蒙城被解放軍佔領的情況,提出東南方向沒有發現中野部隊(合圍圈沒有形成)。

楊百濤建議:兵團應連夜向東南方向固鎮轉移,只有40公里路程,一個急行軍可以趕到,即可與李延年兵團匯合並獲得補給,再沿津浦線北進,可立於不敗之地。

黃維同意了這個方案,但沒有部署當晚行動,而是下令次日晨兵團向固鎮轉進。然而早晨黃維又改變了主意,仍命各軍北渡澮河,向宿縣方向攻擊前進。

24日晨,12兵團各軍迅速渡河,立即發動攻擊,但遇到中野頑強阻擊,竟然攻不動。而楊百濤十萬火急趕到司令部,責問黃維為何改變主意。

黃維一時語塞,只好以傳達改變行軍路線的參謀失蹤為由搪塞。我們不知道黃維為何關鍵時刻改變主意,但是孤軍深入、退路被斷是兵家大忌,萬分凶險。

唯一選擇就是趁合圍未形成迅速轉進,向友軍靠攏,這是任何將領都能做出的正確判斷,黃維身為軍校校長,連軍事常識都不懂,一字不改聽從蔣介石的指令,聽不進部下忠言。

如與李延年匯合,加上劉汝明兵團,3個兵團20多萬人馬,最不濟也可自保。李、劉這樣的防守兵團,單獨作戰會龜縮不前,但是圍繞主力作戰,掩護側翼、防守陣地還是有很大作戰能力的。

黃維犯的第三個錯誤顯現後果:用人不當、貽誤戰機。

黃維用人,喜歡任用私人,而不是憑能力戰功提拔軍官,讓部下心寒。12兵團參謀長蕭銳因闌尾炎被送往漢口治療,兵團副參謀長韋鎮福、文修均為黃維從軍校帶來的軍事教官,沒有打過仗。

如23晚兵團決定次日向固鎮轉進,副參謀長下令第14、85軍掩護第10、18軍行動,而10、18軍戰鬥力強大,根本無需掩護。結果4個軍交換陣地,手忙腳亂、疲於奔命。

作為主力野戰兵團初戰即指揮混亂不堪,朝令夕改部隊混亂,12兵團將領對黃維指揮能力非常不滿,被圍後說如果胡老頭(胡璉)在,我們怎麼會到這個地步。

12兵團攻勢受阻,各種不利戰報傳來,到了下午4點黃維如夢初醒,下令各軍南撤,白白浪費了11個小時。這時候包圍圈已經合攏,中野各部向後撤的國軍發起猛攻。

幸虧第10軍和18軍行動迅速、提早撤退,在中野發動攻擊前展開部隊,以數百輛汽車為屏障在雙堆集建立防禦陣地,掩護第14軍85軍後撤才站住了腳跟(沒有楊百濤抗命,12兵團可能當天就潰散了)。

至此淮海戰場雙方態勢錯綜複雜,華野主力在碾莊包圍黃百滔兵團,阻擊邱清泉孫元良2個兵團;中野主力在雙堆集包圍了黃維兵團。但是戰局還有很大的變數。

蚌埠有國軍李延年、劉汝明2個兵團,黃維一旦突破包圍,與李、劉兵團匯合,戰局也是會逆轉的。徐州杜聿明也看到了這一戰機,作了新的國軍作戰方案:

暫時不救黃百滔了,徐州也不要了,集中邱清泉、李禰、孫元良三個兵團,加上李延年、劉汝明兵團,全力攻擊中野,然後再調頭解黃百滔之圍。

該計劃被蔣介石否定,至此淮海戰役勝負已分、國軍敗局已定,剩下的就是徐州杜聿明集團能不能撤出來的問題,能逃出來,淮海戰役還不算完敗,留了點本錢。

由於110師戰場起義,12兵團第一次突圍失敗。但是以中野的部隊數量、火力與戰鬥能力,能圍住黃維兵團已屬相當不易,要殲滅還是有很大困難。

所以黃維日子還算好過,控制幾十平方公里範圍,有簡易機場,胡璉也乘飛機到了雙堆集,給12兵團官兵打氣,並指揮調整了防守戰術,與解放軍逐村爭鬥,反突擊搶奪糧食。

黃維對於被圍沒有驚慌失措,蔣介石和杜聿明更是把黃維兵團當做重要的棋子,希望黃維兵團靠自身力量往北攻擊前進,或者固守雙堆集牽住中野部隊,堅決反對往東南方向突圍與李延年、劉汝明兵團匯合。

黃維第四個錯誤:愚蠢到底、不知變化。

第12兵團是國軍裝備最好的部隊,光18軍就配置數十輛坦克和數百輛汽車、配置美式輕重武器8萬多件,訓練強度是普通國軍5倍以上,第10軍亦是胡鏈一手整訓的部隊,戰鬥力不次於五大主力,這樣的力量要拼死突圍中野是很難擋住的。

12兵團北進和固守都是死路,唯一機會是往東南方向與劉、李兵團匯合,獲得補給。近10萬大軍的糧彈補給是巨大的問題,時間越久越困難(實際上12兵團戰鬥力一半是餓掉的),空軍補給根本不能滿足基本需求。

黃維對蔣和國防部的命令,黃維從不反駁,提出正確的戰法,一味的唯唯諾諾,只知道往宿縣方向作戰,不知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的道理,最終兵敗身俘。

即使到了最後決戰關頭,黃維也不能組織部隊有效突圍,而是下了個各自突圍的命令(實際就是各自逃命),真是可悲亦可笑。

第12兵團是淮海戰場唯一一顆活棋,從援兵成了被救援對象,黃維個人能力是關鍵原因。

黃維為人迂腐、固執,只會照搬兵法和理論,不知戰場變化、用人不當、不會團結將領,只聽上級命令聽不進下級計謀,黃維可能是個適合搞教育、搞技術,帶兵打仗不行,算得上是個紙上談兵之人。

從軍事角度說,淮海所殲滅國軍是野戰主力,特別是黃維12兵團和邱清泉2兵團,是國民黨最後的精銳野戰兵團,淮海之後國軍再無能力組織像樣的兵團級野戰。

黃維如推脫不加入淮海戰場,白崇禧必加以保全、南撤長江;沒有黃維的東進,蔣介石和杜聿明就會放棄徐州和救援黃百滔。

黃維如獨斷專行,在東南方向突圍與李延年匯合,把淮海戰場劉、李兵團這顆死棋變成活棋,是徐州集團能死裡逃生的唯一機會。

如果黃維能接應杜聿明徐州集團南撤,國軍野戰精銳尚存,依託長江、大別山、合肥一線水網縱橫地帶作戰,解放戰爭會真的如毛澤東預估那樣,打上五年。

國共決戰的命運,就壓在這個性格有缺陷的書生身上,只說明一個道理,性格決定命運,自古如此...

菸酒閣大學士文章 感謝點贊和關注。

围知历史
2019-08-17

黃維是何許人也。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等等,在淮海戰役中兵敗被俘。

黃維是何許人也。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等等,在淮海戰役中兵敗被俘。

黃埔軍校是民國曆史上的一座十分出名的學校。從其中走出來的人才不計其數,尤其是前三期。作為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生,杜聿明,鄭洞國,陳賡等都是他的同學,而他黃維也是眾多不平凡的人物中的一個。

黃維是何許人也。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等等,在淮海戰役中兵敗被俘。

黃埔軍校是民國曆史上的一座十分出名的學校。從其中走出來的人才不計其數,尤其是前三期。作為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生,杜聿明,鄭洞國,陳賡等都是他的同學,而他黃維也是眾多不平凡的人物中的一個。

黃維在畢業之後回到了11師,當時的18師的陳誠對他可是十分的欣賞。於是他就得到了快速升遷的機會。後來黃維也受到了蔣介石的賞識,在自己的後面的人生中,也算是升遷的十分迅速,很快就成為了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黃維是何許人也。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等等,在淮海戰役中兵敗被俘。

黃埔軍校是民國曆史上的一座十分出名的學校。從其中走出來的人才不計其數,尤其是前三期。作為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生,杜聿明,鄭洞國,陳賡等都是他的同學,而他黃維也是眾多不平凡的人物中的一個。

黃維在畢業之後回到了11師,當時的18師的陳誠對他可是十分的欣賞。於是他就得到了快速升遷的機會。後來黃維也受到了蔣介石的賞識,在自己的後面的人生中,也算是升遷的十分迅速,很快就成為了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不過黃維是一個書呆子,其實不是說他書讀多了變得呆滯。而是因為他信奉儒道。有些墨守成規,所以才會被稱之為書呆子。

黃維是何許人也。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等等,在淮海戰役中兵敗被俘。

黃埔軍校是民國曆史上的一座十分出名的學校。從其中走出來的人才不計其數,尤其是前三期。作為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生,杜聿明,鄭洞國,陳賡等都是他的同學,而他黃維也是眾多不平凡的人物中的一個。

黃維在畢業之後回到了11師,當時的18師的陳誠對他可是十分的欣賞。於是他就得到了快速升遷的機會。後來黃維也受到了蔣介石的賞識,在自己的後面的人生中,也算是升遷的十分迅速,很快就成為了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不過黃維是一個書呆子,其實不是說他書讀多了變得呆滯。而是因為他信奉儒道。有些墨守成規,所以才會被稱之為書呆子。

就比如說杜聿明,曾經有一次戰鬥失敗,最後是由黃維檢點。杜聿明希望黃維可以靈活一點,但是黃維卻完全不懂得什麼叫做手下留情。這倒是使得杜聿明最後被弄得十分的尷尬。

黃維是何許人也。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等等,在淮海戰役中兵敗被俘。

黃埔軍校是民國曆史上的一座十分出名的學校。從其中走出來的人才不計其數,尤其是前三期。作為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生,杜聿明,鄭洞國,陳賡等都是他的同學,而他黃維也是眾多不平凡的人物中的一個。

黃維在畢業之後回到了11師,當時的18師的陳誠對他可是十分的欣賞。於是他就得到了快速升遷的機會。後來黃維也受到了蔣介石的賞識,在自己的後面的人生中,也算是升遷的十分迅速,很快就成為了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不過黃維是一個書呆子,其實不是說他書讀多了變得呆滯。而是因為他信奉儒道。有些墨守成規,所以才會被稱之為書呆子。

就比如說杜聿明,曾經有一次戰鬥失敗,最後是由黃維檢點。杜聿明希望黃維可以靈活一點,但是黃維卻完全不懂得什麼叫做手下留情。這倒是使得杜聿明最後被弄得十分的尷尬。

在黃埔軍校的時候,他信奉忠良之道。對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十分的固執。於是由此深得蔣介石的賞識。

萧武
2019-08-17


《特赦1959》把黃維塑造得有點過頭了,搞的特別義正詞嚴,見誰懟誰,一副抱定了要殺身成仁的氣節之士的樣子。幾次和戰犯管理所管理人員的正面辯論,管理人員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的意識形態宣傳,而黃維卻總是大義凜然,視死如歸,似乎是他就是想激怒管理人員,然後殺掉他,好讓他捨身成仁。

黃維確實性格比較呆板,固執,這沒有什麼問題,以前他打仗也不是以杜聿明那種靈活著稱,而是以敢打敢拼著稱,比較勇猛,無論是圍剿紅軍期間,還是抗日期間,他都是這個風格。加上他確實是國軍高級將領中比較喜歡讀書和鑽研的一個,所以被人視為書呆子。

但這個書呆子和我們今天常說某個人書呆子或者有書生氣一樣,並不是真的因為他讀書比別人多,或者是像有些人說得那樣,讀書太多讀傻了。一般來說,當一個人被別人說是書呆子的時候,往往是說他的性格比較呆板,固執,遇事不會變通,腦子不太容易拐彎,在人情世故上不夠靈活。但這多數是個人性格所致,不是因為對某種東西特別故意的執著。


《特赦1959》把黃維塑造得有點過頭了,搞的特別義正詞嚴,見誰懟誰,一副抱定了要殺身成仁的氣節之士的樣子。幾次和戰犯管理所管理人員的正面辯論,管理人員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的意識形態宣傳,而黃維卻總是大義凜然,視死如歸,似乎是他就是想激怒管理人員,然後殺掉他,好讓他捨身成仁。

黃維確實性格比較呆板,固執,這沒有什麼問題,以前他打仗也不是以杜聿明那種靈活著稱,而是以敢打敢拼著稱,比較勇猛,無論是圍剿紅軍期間,還是抗日期間,他都是這個風格。加上他確實是國軍高級將領中比較喜歡讀書和鑽研的一個,所以被人視為書呆子。

但這個書呆子和我們今天常說某個人書呆子或者有書生氣一樣,並不是真的因為他讀書比別人多,或者是像有些人說得那樣,讀書太多讀傻了。一般來說,當一個人被別人說是書呆子的時候,往往是說他的性格比較呆板,固執,遇事不會變通,腦子不太容易拐彎,在人情世故上不夠靈活。但這多數是個人性格所致,不是因為對某種東西特別故意的執著。


黃維在人情世故方面確實是差一點,和王耀武杜聿明相比,做人不夠靈活,腦子轉彎比較慢,所以有些時候會比較容易吃虧。比如他在抗戰後期的1944年就被調離軍隊,去做軍事教育工作,就是因為他在部隊和上級相處出了問題,讓別人給他穿小鞋,為了保護他,才讓他離開了部隊前線,去了後方。

黃維再救援徐州的時候,進入兩淮地區之後,他就發現情況不對勁,解放軍在不斷利用河流縱橫的地形特點遲滯他前進,多次在渡河的時候遭到解放軍的攻擊。所以,他曾經制定過一個蒙城防禦戰計劃,也就是依託蒙城得城防工事固守待援,以免在運動中被解放軍包圍在平曠之地。但是這個計劃被上級否決了,統帥部還是要求他儘快馳援徐州,參加徐州會戰計劃,導致他在雙堆集被包圍。

他在被俘之後確實說過各退二十里,重新再打的話,但這不是因為外界流傳的所謂他的部隊沒有來得及展開就被解放軍包圍殲滅了。恰恰相反,在被包圍在雙堆集之後,黃維面對的中野兵力有限,華野當時正在圍殲黃百韜兵團,又要阻擊徐州的杜聿明集團三個兵團,無法抽調兵力來增援,所以黃維的部隊是有足夠充分的時間展開的,兵力和火力優勢也都得到了發揚,否則他也不可能在雙堆集堅持那麼久。


《特赦1959》把黃維塑造得有點過頭了,搞的特別義正詞嚴,見誰懟誰,一副抱定了要殺身成仁的氣節之士的樣子。幾次和戰犯管理所管理人員的正面辯論,管理人員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的意識形態宣傳,而黃維卻總是大義凜然,視死如歸,似乎是他就是想激怒管理人員,然後殺掉他,好讓他捨身成仁。

黃維確實性格比較呆板,固執,這沒有什麼問題,以前他打仗也不是以杜聿明那種靈活著稱,而是以敢打敢拼著稱,比較勇猛,無論是圍剿紅軍期間,還是抗日期間,他都是這個風格。加上他確實是國軍高級將領中比較喜歡讀書和鑽研的一個,所以被人視為書呆子。

但這個書呆子和我們今天常說某個人書呆子或者有書生氣一樣,並不是真的因為他讀書比別人多,或者是像有些人說得那樣,讀書太多讀傻了。一般來說,當一個人被別人說是書呆子的時候,往往是說他的性格比較呆板,固執,遇事不會變通,腦子不太容易拐彎,在人情世故上不夠靈活。但這多數是個人性格所致,不是因為對某種東西特別故意的執著。


黃維在人情世故方面確實是差一點,和王耀武杜聿明相比,做人不夠靈活,腦子轉彎比較慢,所以有些時候會比較容易吃虧。比如他在抗戰後期的1944年就被調離軍隊,去做軍事教育工作,就是因為他在部隊和上級相處出了問題,讓別人給他穿小鞋,為了保護他,才讓他離開了部隊前線,去了後方。

黃維再救援徐州的時候,進入兩淮地區之後,他就發現情況不對勁,解放軍在不斷利用河流縱橫的地形特點遲滯他前進,多次在渡河的時候遭到解放軍的攻擊。所以,他曾經制定過一個蒙城防禦戰計劃,也就是依託蒙城得城防工事固守待援,以免在運動中被解放軍包圍在平曠之地。但是這個計劃被上級否決了,統帥部還是要求他儘快馳援徐州,參加徐州會戰計劃,導致他在雙堆集被包圍。

他在被俘之後確實說過各退二十里,重新再打的話,但這不是因為外界流傳的所謂他的部隊沒有來得及展開就被解放軍包圍殲滅了。恰恰相反,在被包圍在雙堆集之後,黃維面對的中野兵力有限,華野當時正在圍殲黃百韜兵團,又要阻擊徐州的杜聿明集團三個兵團,無法抽調兵力來增援,所以黃維的部隊是有足夠充分的時間展開的,兵力和火力優勢也都得到了發揚,否則他也不可能在雙堆集堅持那麼久。


他之所以被俘之後有些不服氣,是因為他在堅守陣地的時候,解放軍雖然在不斷的突破他的陣地,但總體而言,防禦體系還是完整的,並沒有唄解放軍完全突破和撕碎。而他之所以被俘,是因為當時統帥部已經抽調不出兵力開來救援,杜聿明集團也已經被包圍了,所以只能下令黃維兵團突圍。

就是在突圍的時候,黃維的戰車部隊沒有來得及準備,還在躲避解放軍的炮擊,整個兵團就以為他要逃跑,各部隊全線崩潰,完全亂套了,並沒有能夠按照他預定的計劃突圍。因為他認為他的部隊戰車比較多,突圍還是有可能的,到因為先亂套了,所以戰車沒有來得及發揮作用,就完全報廢了,最後只有胡璉突圍出來了,黃維因為坦克卡在了戰壕裡,被俘了。

黃維還有一個很不光彩的事情是,在突圍之前,統帥部要求空軍提供支援。當時空軍曾經徵求過他的意見,可以投擲兩種炸彈,掩護他的部隊突圍,一種是甲種彈,也就是窒息性的瓦斯毒氣彈,另一種是催淚性質的乙種彈。甲種彈是毒氣彈,這是國際條約禁止的。而在空軍詢問的時候,黃維給出的回答是直接用甲種彈,也就是毒氣彈。


《特赦1959》把黃維塑造得有點過頭了,搞的特別義正詞嚴,見誰懟誰,一副抱定了要殺身成仁的氣節之士的樣子。幾次和戰犯管理所管理人員的正面辯論,管理人員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的意識形態宣傳,而黃維卻總是大義凜然,視死如歸,似乎是他就是想激怒管理人員,然後殺掉他,好讓他捨身成仁。

黃維確實性格比較呆板,固執,這沒有什麼問題,以前他打仗也不是以杜聿明那種靈活著稱,而是以敢打敢拼著稱,比較勇猛,無論是圍剿紅軍期間,還是抗日期間,他都是這個風格。加上他確實是國軍高級將領中比較喜歡讀書和鑽研的一個,所以被人視為書呆子。

但這個書呆子和我們今天常說某個人書呆子或者有書生氣一樣,並不是真的因為他讀書比別人多,或者是像有些人說得那樣,讀書太多讀傻了。一般來說,當一個人被別人說是書呆子的時候,往往是說他的性格比較呆板,固執,遇事不會變通,腦子不太容易拐彎,在人情世故上不夠靈活。但這多數是個人性格所致,不是因為對某種東西特別故意的執著。


黃維在人情世故方面確實是差一點,和王耀武杜聿明相比,做人不夠靈活,腦子轉彎比較慢,所以有些時候會比較容易吃虧。比如他在抗戰後期的1944年就被調離軍隊,去做軍事教育工作,就是因為他在部隊和上級相處出了問題,讓別人給他穿小鞋,為了保護他,才讓他離開了部隊前線,去了後方。

黃維再救援徐州的時候,進入兩淮地區之後,他就發現情況不對勁,解放軍在不斷利用河流縱橫的地形特點遲滯他前進,多次在渡河的時候遭到解放軍的攻擊。所以,他曾經制定過一個蒙城防禦戰計劃,也就是依託蒙城得城防工事固守待援,以免在運動中被解放軍包圍在平曠之地。但是這個計劃被上級否決了,統帥部還是要求他儘快馳援徐州,參加徐州會戰計劃,導致他在雙堆集被包圍。

他在被俘之後確實說過各退二十里,重新再打的話,但這不是因為外界流傳的所謂他的部隊沒有來得及展開就被解放軍包圍殲滅了。恰恰相反,在被包圍在雙堆集之後,黃維面對的中野兵力有限,華野當時正在圍殲黃百韜兵團,又要阻擊徐州的杜聿明集團三個兵團,無法抽調兵力來增援,所以黃維的部隊是有足夠充分的時間展開的,兵力和火力優勢也都得到了發揚,否則他也不可能在雙堆集堅持那麼久。


他之所以被俘之後有些不服氣,是因為他在堅守陣地的時候,解放軍雖然在不斷的突破他的陣地,但總體而言,防禦體系還是完整的,並沒有唄解放軍完全突破和撕碎。而他之所以被俘,是因為當時統帥部已經抽調不出兵力開來救援,杜聿明集團也已經被包圍了,所以只能下令黃維兵團突圍。

就是在突圍的時候,黃維的戰車部隊沒有來得及準備,還在躲避解放軍的炮擊,整個兵團就以為他要逃跑,各部隊全線崩潰,完全亂套了,並沒有能夠按照他預定的計劃突圍。因為他認為他的部隊戰車比較多,突圍還是有可能的,到因為先亂套了,所以戰車沒有來得及發揮作用,就完全報廢了,最後只有胡璉突圍出來了,黃維因為坦克卡在了戰壕裡,被俘了。

黃維還有一個很不光彩的事情是,在突圍之前,統帥部要求空軍提供支援。當時空軍曾經徵求過他的意見,可以投擲兩種炸彈,掩護他的部隊突圍,一種是甲種彈,也就是窒息性的瓦斯毒氣彈,另一種是催淚性質的乙種彈。甲種彈是毒氣彈,這是國際條約禁止的。而在空軍詢問的時候,黃維給出的回答是直接用甲種彈,也就是毒氣彈。


之後,空軍方面確實投擲就一部分毒氣彈,但是大多數並沒有爆炸,只有一部分爆炸了,到這件事還是被解放軍大肆宣傳,所以,他就成了違反了國際公約的戰犯,和其他那種只是正常抵抗作戰後被俘的將領就不同了。則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自度必死,以為共產黨一定會像二戰結束後審判戰犯狗處死那樣對待他,所以他的表現比較頑固一些。

在這個電視劇裡,改成了燃燒彈,所以他剛一下火車,就被受傷的解放軍圍住了,但他還是顯得大氣凜然,毫無懼色。實際上,因為她要求空軍投擲毒氣彈,這在當時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了,如果他被受傷的解放軍圍住,那她肯定是比較恐慌的,因為他這確實是毫無疑義的戰犯行為,槍斃也是不為過的。

深度军事
2019-05-15

黃維做事情,確實不夠靈活。我們就舉一個例子。在淮海戰役,本來黃維的第12兵團核心陣地是在安徽蒙城,步步為營,部隊已經全部展開。

黃維做事情,確實不夠靈活。我們就舉一個例子。在淮海戰役,本來黃維的第12兵團核心陣地是在安徽蒙城,步步為營,部隊已經全部展開。

但是在1948年11月,蔣急電黃維去救援黃百韜兵團,黃維知道是凶多吉少,也還是去了。放棄了已有陣地,收縮部隊出發。

後來黃百韜兵團覆沒,蔣又讓他們去宿縣和杜聿明會合。當時的,楊伯濤等人都反對,說必須要乘著我軍包圍圈,還沒有完全形成,迅速向固鎮撤離,逃出包圍圈。但是,黃維這個人謹小慎微,擔心違抗軍令,遲遲無法下定決心。

黃維做事情,確實不夠靈活。我們就舉一個例子。在淮海戰役,本來黃維的第12兵團核心陣地是在安徽蒙城,步步為營,部隊已經全部展開。

但是在1948年11月,蔣急電黃維去救援黃百韜兵團,黃維知道是凶多吉少,也還是去了。放棄了已有陣地,收縮部隊出發。

後來黃百韜兵團覆沒,蔣又讓他們去宿縣和杜聿明會合。當時的,楊伯濤等人都反對,說必須要乘著我軍包圍圈,還沒有完全形成,迅速向固鎮撤離,逃出包圍圈。但是,黃維這個人謹小慎微,擔心違抗軍令,遲遲無法下定決心。

此時根據情報,黃維已經知道,我軍已經在他們的正面大量修建工事,在他們的左翼和後方也出現了我軍大部隊。但是,就是這個時候,黃維還是下令第2天再行軍出發。然後第2天發現少了一個參謀。

結果第12兵團全軍等候這個小參謀,一直到下午才出發,結果到了雙堆集以後,黃維發現部隊行軍隊列混亂,又命令停下來休整一天,整理隊形。結果就是這一天晚上,黃維兵團已經被合圍在了雙堆集,一個不到10平方公里的狹小區域,部隊根本無法展開。

黃維做事情,確實不夠靈活。我們就舉一個例子。在淮海戰役,本來黃維的第12兵團核心陣地是在安徽蒙城,步步為營,部隊已經全部展開。

但是在1948年11月,蔣急電黃維去救援黃百韜兵團,黃維知道是凶多吉少,也還是去了。放棄了已有陣地,收縮部隊出發。

後來黃百韜兵團覆沒,蔣又讓他們去宿縣和杜聿明會合。當時的,楊伯濤等人都反對,說必須要乘著我軍包圍圈,還沒有完全形成,迅速向固鎮撤離,逃出包圍圈。但是,黃維這個人謹小慎微,擔心違抗軍令,遲遲無法下定決心。

此時根據情報,黃維已經知道,我軍已經在他們的正面大量修建工事,在他們的左翼和後方也出現了我軍大部隊。但是,就是這個時候,黃維還是下令第2天再行軍出發。然後第2天發現少了一個參謀。

結果第12兵團全軍等候這個小參謀,一直到下午才出發,結果到了雙堆集以後,黃維發現部隊行軍隊列混亂,又命令停下來休整一天,整理隊形。結果就是這一天晚上,黃維兵團已經被合圍在了雙堆集,一個不到10平方公里的狹小區域,部隊根本無法展開。

最後10萬大軍,龜縮在狹小範圍內,無糧少彈,很快就被我軍全殲。當時就有人說,如果兵團司令是胡璉,早就跑了,根本不會管那些不切實際的命令。

说史听涛
2019-08-17

黃為1904年出生在江西貴溪的一農家。少年時,從師範學校畢業回鄉任教員,20歲時,因與當地鄉紳交惡而被迫棄職離鄉。

後來經方誌敏介紹,進入黃埔軍校一期。畢業後,在討伐陳炯明的兩次東征和與軍閥孫傳芳的戰鬥中表現出色,所以很快得到了提拔。

1929年任18軍31旅旅長。三年後升任18軍軍長。

1937年奉命赴德國深造。因抗戰爆發,所以被提前召回國。接任18軍67師師長,率部抵抗。

黃為1904年出生在江西貴溪的一農家。少年時,從師範學校畢業回鄉任教員,20歲時,因與當地鄉紳交惡而被迫棄職離鄉。

後來經方誌敏介紹,進入黃埔軍校一期。畢業後,在討伐陳炯明的兩次東征和與軍閥孫傳芳的戰鬥中表現出色,所以很快得到了提拔。

1929年任18軍31旅旅長。三年後升任18軍軍長。

1937年奉命赴德國深造。因抗戰爆發,所以被提前召回國。接任18軍67師師長,率部抵抗。

淞滬抗戰時的羅店之戰,就是黃維的成名戰。和日軍打得非常慘烈,到最後,連文書、炊事員都頂到前沿去了。戰後整編,活著的人連一個團都不到。

當時國府大肆宣傳黃維的忠勇可嘉。但也有人客觀的指出他的指揮僵硬死板,不靈活機動。書呆子黃維的名號就是打這兒開始的。

黃維的性格可用儒字形容。但他的固執、墨守成規、守舊、認死理放在戰場上就毀了大事。

舉兩個例子你就可見一斑。

杜聿明率遠征軍出兵緬甸,因戰士不利潰敗回國。奉命來對他的部隊進行點檢的就是黃維。

杜聿明聽說過黃維是個書呆子,認死理。但他想宴請黃維,讓他通融一下,少報點損失。

黃為1904年出生在江西貴溪的一農家。少年時,從師範學校畢業回鄉任教員,20歲時,因與當地鄉紳交惡而被迫棄職離鄉。

後來經方誌敏介紹,進入黃埔軍校一期。畢業後,在討伐陳炯明的兩次東征和與軍閥孫傳芳的戰鬥中表現出色,所以很快得到了提拔。

1929年任18軍31旅旅長。三年後升任18軍軍長。

1937年奉命赴德國深造。因抗戰爆發,所以被提前召回國。接任18軍67師師長,率部抵抗。

淞滬抗戰時的羅店之戰,就是黃維的成名戰。和日軍打得非常慘烈,到最後,連文書、炊事員都頂到前沿去了。戰後整編,活著的人連一個團都不到。

當時國府大肆宣傳黃維的忠勇可嘉。但也有人客觀的指出他的指揮僵硬死板,不靈活機動。書呆子黃維的名號就是打這兒開始的。

黃維的性格可用儒字形容。但他的固執、墨守成規、守舊、認死理放在戰場上就毀了大事。

舉兩個例子你就可見一斑。

杜聿明率遠征軍出兵緬甸,因戰士不利潰敗回國。奉命來對他的部隊進行點檢的就是黃維。

杜聿明聽說過黃維是個書呆子,認死理。但他想宴請黃維,讓他通融一下,少報點損失。

宴會上,黃維表情嚴肅,弄得當時氣氛很尷尬。杜聿明的幕僚想緩解一下氣氛,就沒話找話的說些,天氣很好,風調雨順之類的話。誰知黃維接口道“我老家江西正發水災,哪來的風調雨順?”杜以為他要索賄,便說那要不要撥些錢給你的家鄉?誰知讓黃維當場就懟了回去。

對話進行不下去了。杜聿明也碰了一鼻子灰,只得嘆息離席。

還有就是淮海戰役時,黃維為了馳援黃百韜,向南坪集展開猛攻。而當時參戰的解放軍司令是陳賡大將,他與黃維是黃埔一期的同學,非常瞭解他的性格。知道黃維是教員出身,非常迷信書本,動不動就是兵法雲雲。

所以陳賡就採用了放棄已佔領的陣地,誘敵深入。黃維果真就上當了。

被圍之初,黃維的十二兵團是有突圍的機會的。但他固執待命,沒有臨場決斷的勇氣和魄力,所以葬送了機會。

黃為1904年出生在江西貴溪的一農家。少年時,從師範學校畢業回鄉任教員,20歲時,因與當地鄉紳交惡而被迫棄職離鄉。

後來經方誌敏介紹,進入黃埔軍校一期。畢業後,在討伐陳炯明的兩次東征和與軍閥孫傳芳的戰鬥中表現出色,所以很快得到了提拔。

1929年任18軍31旅旅長。三年後升任18軍軍長。

1937年奉命赴德國深造。因抗戰爆發,所以被提前召回國。接任18軍67師師長,率部抵抗。

淞滬抗戰時的羅店之戰,就是黃維的成名戰。和日軍打得非常慘烈,到最後,連文書、炊事員都頂到前沿去了。戰後整編,活著的人連一個團都不到。

當時國府大肆宣傳黃維的忠勇可嘉。但也有人客觀的指出他的指揮僵硬死板,不靈活機動。書呆子黃維的名號就是打這兒開始的。

黃維的性格可用儒字形容。但他的固執、墨守成規、守舊、認死理放在戰場上就毀了大事。

舉兩個例子你就可見一斑。

杜聿明率遠征軍出兵緬甸,因戰士不利潰敗回國。奉命來對他的部隊進行點檢的就是黃維。

杜聿明聽說過黃維是個書呆子,認死理。但他想宴請黃維,讓他通融一下,少報點損失。

宴會上,黃維表情嚴肅,弄得當時氣氛很尷尬。杜聿明的幕僚想緩解一下氣氛,就沒話找話的說些,天氣很好,風調雨順之類的話。誰知黃維接口道“我老家江西正發水災,哪來的風調雨順?”杜以為他要索賄,便說那要不要撥些錢給你的家鄉?誰知讓黃維當場就懟了回去。

對話進行不下去了。杜聿明也碰了一鼻子灰,只得嘆息離席。

還有就是淮海戰役時,黃維為了馳援黃百韜,向南坪集展開猛攻。而當時參戰的解放軍司令是陳賡大將,他與黃維是黃埔一期的同學,非常瞭解他的性格。知道黃維是教員出身,非常迷信書本,動不動就是兵法雲雲。

所以陳賡就採用了放棄已佔領的陣地,誘敵深入。黃維果真就上當了。

被圍之初,黃維的十二兵團是有突圍的機會的。但他固執待命,沒有臨場決斷的勇氣和魄力,所以葬送了機會。

黃維被俘時,非常不服氣的說“雙方各自後退20裡,再打一次”,這不僅是書生氣,是不是很呆萌?

當他知道對手是陳賡時,竟然說“敗在陳賡手上不算冤枉,我和他是同班同學,上學的時候我就比不過他”。

他是不是很書呆子氣?

被俘後還認死理,覺得校長對他有恩,所以不配合改造。1975年,作為最後一批戰犯被赦,後任全國政協委員致力於軍史研究。1989年3月20日,因心臟病突發,在北京逝世,終年85歲。

漫步史书
2019-08-19

得益於影視劇的渲染,現在我們都知道了黃維這樣一個人物,作為在功德林之中被關押的國民黨高級將領,簡單的概括起來,黃維居然只剩下了三個字“書呆子”。

得益於影視劇的渲染,現在我們都知道了黃維這樣一個人物,作為在功德林之中被關押的國民黨高級將領,簡單的概括起來,黃維居然只剩下了三個字“書呆子”。
何為書呆子,其實就是隻知道死讀書,不知道變通的讀書人,但從這個簡單的定義上來看,黃維並不是一個簡單意義上的書呆子,或者說年輕的時候可能是有那麼一點,但是等到年齡真正達到一定階層的時候,你會發現“書呆子”這樣一個簡單的稱謂是沒有辦法準確概括一個人的。
從抗戰中黃維的表現來看,其實他算是國民黨內部較為出色的將領,不是這樣他也不會被任命為高級將領,從正面評價來看,黃維性格剛直、沉穩大氣,尤其是在面對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從來都是堅持自我的人。

得益於影視劇的渲染,現在我們都知道了黃維這樣一個人物,作為在功德林之中被關押的國民黨高級將領,簡單的概括起來,黃維居然只剩下了三個字“書呆子”。
何為書呆子,其實就是隻知道死讀書,不知道變通的讀書人,但從這個簡單的定義上來看,黃維並不是一個簡單意義上的書呆子,或者說年輕的時候可能是有那麼一點,但是等到年齡真正達到一定階層的時候,你會發現“書呆子”這樣一個簡單的稱謂是沒有辦法準確概括一個人的。
從抗戰中黃維的表現來看,其實他算是國民黨內部較為出色的將領,不是這樣他也不會被任命為高級將領,從正面評價來看,黃維性格剛直、沉穩大氣,尤其是在面對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從來都是堅持自我的人。
可這一點恰巧有說明,黃維其實是一個固執的人,性格上的固執,在於他不會圓融,尤其是為人處世上,該硬則硬,該軟則軟,但黃維不一樣,即便是面對逆勢,黃維仍然堅持抵抗不服輸的性子,即便是真的錯了,黃維也絕對不屈服。這也是後來人們指責他不知道變通的一個地方。

得益於影視劇的渲染,現在我們都知道了黃維這樣一個人物,作為在功德林之中被關押的國民黨高級將領,簡單的概括起來,黃維居然只剩下了三個字“書呆子”。
何為書呆子,其實就是隻知道死讀書,不知道變通的讀書人,但從這個簡單的定義上來看,黃維並不是一個簡單意義上的書呆子,或者說年輕的時候可能是有那麼一點,但是等到年齡真正達到一定階層的時候,你會發現“書呆子”這樣一個簡單的稱謂是沒有辦法準確概括一個人的。
從抗戰中黃維的表現來看,其實他算是國民黨內部較為出色的將領,不是這樣他也不會被任命為高級將領,從正面評價來看,黃維性格剛直、沉穩大氣,尤其是在面對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從來都是堅持自我的人。
可這一點恰巧有說明,黃維其實是一個固執的人,性格上的固執,在於他不會圓融,尤其是為人處世上,該硬則硬,該軟則軟,但黃維不一樣,即便是面對逆勢,黃維仍然堅持抵抗不服輸的性子,即便是真的錯了,黃維也絕對不屈服。這也是後來人們指責他不知道變通的一個地方。
黃維的精神思想最重要的就是“儒”,這個儒並不是附庸風雅,而是君子之道,光明磊落,無論是對何人何事,都是也要保持自己君子的風度。而在進入黃埔軍校以後,在接受了國民黨三民主義的教育以後,就堅持認為只有三民主義救中國,而更為關鍵的就是,這一點反而被蔣介石利用,使得黃維固執的認為效忠蔣介石,就是在實現自己三民主義的理想。
黃維打仗愛從書本上找依據,這是陳賡大將在後來戰役結束以後說的,這也是黃維書呆子氣的一個典型,但要值得說明的就是,黃維的失敗,不單單是他本人指揮失誤上造成的,而是國民黨將領內部派系眾多引起的。

得益於影視劇的渲染,現在我們都知道了黃維這樣一個人物,作為在功德林之中被關押的國民黨高級將領,簡單的概括起來,黃維居然只剩下了三個字“書呆子”。
何為書呆子,其實就是隻知道死讀書,不知道變通的讀書人,但從這個簡單的定義上來看,黃維並不是一個簡單意義上的書呆子,或者說年輕的時候可能是有那麼一點,但是等到年齡真正達到一定階層的時候,你會發現“書呆子”這樣一個簡單的稱謂是沒有辦法準確概括一個人的。
從抗戰中黃維的表現來看,其實他算是國民黨內部較為出色的將領,不是這樣他也不會被任命為高級將領,從正面評價來看,黃維性格剛直、沉穩大氣,尤其是在面對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從來都是堅持自我的人。
可這一點恰巧有說明,黃維其實是一個固執的人,性格上的固執,在於他不會圓融,尤其是為人處世上,該硬則硬,該軟則軟,但黃維不一樣,即便是面對逆勢,黃維仍然堅持抵抗不服輸的性子,即便是真的錯了,黃維也絕對不屈服。這也是後來人們指責他不知道變通的一個地方。
黃維的精神思想最重要的就是“儒”,這個儒並不是附庸風雅,而是君子之道,光明磊落,無論是對何人何事,都是也要保持自己君子的風度。而在進入黃埔軍校以後,在接受了國民黨三民主義的教育以後,就堅持認為只有三民主義救中國,而更為關鍵的就是,這一點反而被蔣介石利用,使得黃維固執的認為效忠蔣介石,就是在實現自己三民主義的理想。
黃維打仗愛從書本上找依據,這是陳賡大將在後來戰役結束以後說的,這也是黃維書呆子氣的一個典型,但要值得說明的就是,黃維的失敗,不單單是他本人指揮失誤上造成的,而是國民黨將領內部派系眾多引起的。
要知道黃維兵敗是在淮海戰役的第二階段,而人民解放軍看著這塊盤子裡面的肉,早就定下了要一口一口吃掉的計劃,由於徐州剿總司令劉峙指揮不力,使得國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早就被切割成為一片一片的,在黃百韜兵團被消滅以後,沿著宿縣馳援的黃維第12兵團就已經有了突出的態勢,而劉汝明、李延年擔心自己被包圍,索性扔下了黃維不管,導致黃維12兵團被解放軍七個縱隊合圍,雖然黃維指揮上有很多疏漏的地方,我們再此不談,但從戰役的角度來講,其實淮海戰役一開始佔據就已經註定,就算能挽回損失,但最終失敗的結局是註定的。

另类文史
2019-08-19

另類君答題ε=(´ο`*)))唉

黃維在當時國共雙方的陣營中,是少有的“儒將”。和其他以“儒將”自居的儒劉蒔、湯恩伯、李天霞等相比,黃維不抽菸、不喝酒、不納妾,甚至連茶葉都不碰,只喝白開水。

另類君答題ε=(´ο`*)))唉

黃維在當時國共雙方的陣營中,是少有的“儒將”。和其他以“儒將”自居的儒劉蒔、湯恩伯、李天霞等相比,黃維不抽菸、不喝酒、不納妾,甚至連茶葉都不碰,只喝白開水。

他在黃埔軍校期間,校長蔣介石訓話,說“禮義廉恥四維,乃中華民族是四柱”,意思是中華民族需要遵從“禮義廉恥”的道德準則。這話沒毛病,但黃維當時不知道動了哪根筋,直接別出心裁質問“那仁義禮智信和三綱五常算什麼?”

如此一根筋,讓蔣介石哭笑不得,只好不尷不尬的說他“真是個好書生”匆匆結束訓話。

另類君答題ε=(´ο`*)))唉

黃維在當時國共雙方的陣營中,是少有的“儒將”。和其他以“儒將”自居的儒劉蒔、湯恩伯、李天霞等相比,黃維不抽菸、不喝酒、不納妾,甚至連茶葉都不碰,只喝白開水。

他在黃埔軍校期間,校長蔣介石訓話,說“禮義廉恥四維,乃中華民族是四柱”,意思是中華民族需要遵從“禮義廉恥”的道德準則。這話沒毛病,但黃維當時不知道動了哪根筋,直接別出心裁質問“那仁義禮智信和三綱五常算什麼?”

如此一根筋,讓蔣介石哭笑不得,只好不尷不尬的說他“真是個好書生”匆匆結束訓話。

因為當時黃維是黃埔一期的學生,黃埔軍校肇始,辦學經驗欠缺,校舍、教員、教具等都非常欠缺,出現個把像黃維這樣呆萌的書呆子大家也見怪不怪。

及至後來在淞滬會戰中,黃維發令“除了報務員其他全部跟我上戰場”這樣震鑠古今的命令,讓他全國聞名,甚至日本陸軍總部也“更感驚詫”,實在是讓黃維青史留名的光彩一幕!

另類君答題ε=(´ο`*)))唉

黃維在當時國共雙方的陣營中,是少有的“儒將”。和其他以“儒將”自居的儒劉蒔、湯恩伯、李天霞等相比,黃維不抽菸、不喝酒、不納妾,甚至連茶葉都不碰,只喝白開水。

他在黃埔軍校期間,校長蔣介石訓話,說“禮義廉恥四維,乃中華民族是四柱”,意思是中華民族需要遵從“禮義廉恥”的道德準則。這話沒毛病,但黃維當時不知道動了哪根筋,直接別出心裁質問“那仁義禮智信和三綱五常算什麼?”

如此一根筋,讓蔣介石哭笑不得,只好不尷不尬的說他“真是個好書生”匆匆結束訓話。

因為當時黃維是黃埔一期的學生,黃埔軍校肇始,辦學經驗欠缺,校舍、教員、教具等都非常欠缺,出現個把像黃維這樣呆萌的書呆子大家也見怪不怪。

及至後來在淞滬會戰中,黃維發令“除了報務員其他全部跟我上戰場”這樣震鑠古今的命令,讓他全國聞名,甚至日本陸軍總部也“更感驚詫”,實在是讓黃維青史留名的光彩一幕!

及至後來在淮海戰役中他被俘後,居然情緒激動的喊出“各退三十里,再戰”的呼喝聲音,顯見是非常不服氣。

然而中共戰神粟裕並非諸葛亮,黃維自然也得不到孟獲的待遇,只能在戰俘營苦等特赦,後來做了文史研究人員,潦草後半生而已。

另類君答題ε=(´ο`*)))唉

黃維在當時國共雙方的陣營中,是少有的“儒將”。和其他以“儒將”自居的儒劉蒔、湯恩伯、李天霞等相比,黃維不抽菸、不喝酒、不納妾,甚至連茶葉都不碰,只喝白開水。

他在黃埔軍校期間,校長蔣介石訓話,說“禮義廉恥四維,乃中華民族是四柱”,意思是中華民族需要遵從“禮義廉恥”的道德準則。這話沒毛病,但黃維當時不知道動了哪根筋,直接別出心裁質問“那仁義禮智信和三綱五常算什麼?”

如此一根筋,讓蔣介石哭笑不得,只好不尷不尬的說他“真是個好書生”匆匆結束訓話。

因為當時黃維是黃埔一期的學生,黃埔軍校肇始,辦學經驗欠缺,校舍、教員、教具等都非常欠缺,出現個把像黃維這樣呆萌的書呆子大家也見怪不怪。

及至後來在淞滬會戰中,黃維發令“除了報務員其他全部跟我上戰場”這樣震鑠古今的命令,讓他全國聞名,甚至日本陸軍總部也“更感驚詫”,實在是讓黃維青史留名的光彩一幕!

及至後來在淮海戰役中他被俘後,居然情緒激動的喊出“各退三十里,再戰”的呼喝聲音,顯見是非常不服氣。

然而中共戰神粟裕並非諸葛亮,黃維自然也得不到孟獲的待遇,只能在戰俘營苦等特赦,後來做了文史研究人員,潦草後半生而已。

94310417小云
2019-08-19

黃維乃黃埔軍校的高材生,軍事文化素養極高,是蔣校長的得意門生,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南京保衛戰等多次大規模戰役,堪稱抗日名將,抗日戰爭勝利後,解放戰爭中被蔣介石任命為兵團級司令官,當時第十二兵團司令官蔣🈶意委任胡鏈為12兵團司令官,被陳誠的土木系黃維而取帶,事實證明黃維是書生誤國紙上談兵的竹筒夫子,在軍校當教授是他的強項,領兵打仗,乃趕鴨子上架也。


黃維乃黃埔軍校的高材生,軍事文化素養極高,是蔣校長的得意門生,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南京保衛戰等多次大規模戰役,堪稱抗日名將,抗日戰爭勝利後,解放戰爭中被蔣介石任命為兵團級司令官,當時第十二兵團司令官蔣🈶意委任胡鏈為12兵團司令官,被陳誠的土木系黃維而取帶,事實證明黃維是書生誤國紙上談兵的竹筒夫子,在軍校當教授是他的強項,領兵打仗,乃趕鴨子上架也。



黃維乃黃埔軍校的高材生,軍事文化素養極高,是蔣校長的得意門生,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南京保衛戰等多次大規模戰役,堪稱抗日名將,抗日戰爭勝利後,解放戰爭中被蔣介石任命為兵團級司令官,當時第十二兵團司令官蔣🈶意委任胡鏈為12兵團司令官,被陳誠的土木系黃維而取帶,事實證明黃維是書生誤國紙上談兵的竹筒夫子,在軍校當教授是他的強項,領兵打仗,乃趕鴨子上架也。




黃維乃黃埔軍校的高材生,軍事文化素養極高,是蔣校長的得意門生,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南京保衛戰等多次大規模戰役,堪稱抗日名將,抗日戰爭勝利後,解放戰爭中被蔣介石任命為兵團級司令官,當時第十二兵團司令官蔣🈶意委任胡鏈為12兵團司令官,被陳誠的土木系黃維而取帶,事實證明黃維是書生誤國紙上談兵的竹筒夫子,在軍校當教授是他的強項,領兵打仗,乃趕鴨子上架也。




历史局中人
2019-08-19

淮海戰場上,國民黨一如既往的兵敗如山倒,蔣介石為了挽救敗局,把原本屬於華中戰場的黃維兵團調到淮海戰場,去拯救黃百韜兵團,為此,蔣介石還和華中“剿總”的白崇禧吵了一架。


作為軍人的黃維也想建功立業,更想報答校長的知遇之恩,接到命令後立馬從駐地駐馬店地區出發,一路向東。殊不知,黃維卻踏上了一條不歸路,黃維的第十二兵團從建立到覆滅前後也不過才四個月時間。


而擁有重武器的第十二兵團的覆滅,直接原因還是要歸咎到黃維這個兵團司令身上,他身上特有的書生氣導致了這支救火部隊早早的成為了中野的獵物。如果是胡璉來指揮,十二兵團雖然最終也會被全殲,但不至於被消滅的這麼快,這支12萬人的主力部隊根本沒有發揮出主力兵團應有的作用,更是辜負了蔣介石的期望。其實在國民黨軍隊裡,黃維就被人稱為書呆子,可見黃維的指揮能力還是名不副實,所以黃維當上兵團司令後,就註定了這支兵團的可悲下場。


淮海戰場上,國民黨一如既往的兵敗如山倒,蔣介石為了挽救敗局,把原本屬於華中戰場的黃維兵團調到淮海戰場,去拯救黃百韜兵團,為此,蔣介石還和華中“剿總”的白崇禧吵了一架。


作為軍人的黃維也想建功立業,更想報答校長的知遇之恩,接到命令後立馬從駐地駐馬店地區出發,一路向東。殊不知,黃維卻踏上了一條不歸路,黃維的第十二兵團從建立到覆滅前後也不過才四個月時間。


而擁有重武器的第十二兵團的覆滅,直接原因還是要歸咎到黃維這個兵團司令身上,他身上特有的書生氣導致了這支救火部隊早早的成為了中野的獵物。如果是胡璉來指揮,十二兵團雖然最終也會被全殲,但不至於被消滅的這麼快,這支12萬人的主力部隊根本沒有發揮出主力兵團應有的作用,更是辜負了蔣介石的期望。其實在國民黨軍隊裡,黃維就被人稱為書呆子,可見黃維的指揮能力還是名不副實,所以黃維當上兵團司令後,就註定了這支兵團的可悲下場。


一、早期的黃維也算是一名稱職的將領


黃維是黃埔一期生,是蔣介石的天子門生。早年也算是打過硬仗,不管是和陳炯明還是在和孫傳芳的戰鬥中,黃維都身先士卒,因為表現突出,所以黃維也不斷得到提拔。


黃維自身學習能力很強,加上屢立戰功,一表人才,得到陳誠賞識,歸附到陳誠的“土木系”後更是得到重用。1938年,34歲的黃維就當上了陳誠的看家部隊第18軍的軍長,可謂是明日之星。


抗戰爆發後,黃維中止了在德國深造的機會,提前回國,走上了抗日的最前線。淞滬會戰最激烈的羅店戰役,是黃維的成名之戰。他抱定必死的決心,堅守陣地一個星期,遲滯了敵人的進攻。戰後退下來休整發現,原有的一個師此時連一個團都湊不齊。


淮海戰場上,國民黨一如既往的兵敗如山倒,蔣介石為了挽救敗局,把原本屬於華中戰場的黃維兵團調到淮海戰場,去拯救黃百韜兵團,為此,蔣介石還和華中“剿總”的白崇禧吵了一架。


作為軍人的黃維也想建功立業,更想報答校長的知遇之恩,接到命令後立馬從駐地駐馬店地區出發,一路向東。殊不知,黃維卻踏上了一條不歸路,黃維的第十二兵團從建立到覆滅前後也不過才四個月時間。


而擁有重武器的第十二兵團的覆滅,直接原因還是要歸咎到黃維這個兵團司令身上,他身上特有的書生氣導致了這支救火部隊早早的成為了中野的獵物。如果是胡璉來指揮,十二兵團雖然最終也會被全殲,但不至於被消滅的這麼快,這支12萬人的主力部隊根本沒有發揮出主力兵團應有的作用,更是辜負了蔣介石的期望。其實在國民黨軍隊裡,黃維就被人稱為書呆子,可見黃維的指揮能力還是名不副實,所以黃維當上兵團司令後,就註定了這支兵團的可悲下場。


一、早期的黃維也算是一名稱職的將領


黃維是黃埔一期生,是蔣介石的天子門生。早年也算是打過硬仗,不管是和陳炯明還是在和孫傳芳的戰鬥中,黃維都身先士卒,因為表現突出,所以黃維也不斷得到提拔。


黃維自身學習能力很強,加上屢立戰功,一表人才,得到陳誠賞識,歸附到陳誠的“土木系”後更是得到重用。1938年,34歲的黃維就當上了陳誠的看家部隊第18軍的軍長,可謂是明日之星。


抗戰爆發後,黃維中止了在德國深造的機會,提前回國,走上了抗日的最前線。淞滬會戰最激烈的羅店戰役,是黃維的成名之戰。他抱定必死的決心,堅守陣地一個星期,遲滯了敵人的進攻。戰後退下來休整發現,原有的一個師此時連一個團都湊不齊。


二、十年教學,書呆子形象終於成型


羅店戰役受到了蔣介石的嘉獎,但是也讓黃維落下了打仗生搬硬套,死板不靈活指揮,徒增傷亡的“書呆子”綽號。後來因為關麟徵和陳誠之間的矛盾,使得劃歸到關麟徵手下的黃維成為了鬥爭的犧牲品。1939年卸下54軍軍長的實權,到重慶去當了一個有職無權的高參。


至此,黃維遠離了戰場前線,後來一直在軍校裡教書育人,培養了青年學生軍共5000多名幹部,也算是在教育領域小有成就。直到1948年,黃維又有了上戰場的機會。而黃維的這個機會,也是因為國民黨內部鬥爭的結果。


可是此時的國民黨,已經處於風雨飄搖,士氣低落。由於黃維已經近十年時間沒有上過戰場,只是一味的在軍校裡畫地圖,機械的教書,他的那些實戰教學根本沒有實踐過,而且黃維也沒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讓他一下子就承受如此的重擔,效果只會適得其反。最終被蔣介石寄予厚望的黃維兵團,非但沒有承擔起救火隊長的職責,還早早的被陳賡所部包圍,最終全殲。



淮海戰場上,國民黨一如既往的兵敗如山倒,蔣介石為了挽救敗局,把原本屬於華中戰場的黃維兵團調到淮海戰場,去拯救黃百韜兵團,為此,蔣介石還和華中“剿總”的白崇禧吵了一架。


作為軍人的黃維也想建功立業,更想報答校長的知遇之恩,接到命令後立馬從駐地駐馬店地區出發,一路向東。殊不知,黃維卻踏上了一條不歸路,黃維的第十二兵團從建立到覆滅前後也不過才四個月時間。


而擁有重武器的第十二兵團的覆滅,直接原因還是要歸咎到黃維這個兵團司令身上,他身上特有的書生氣導致了這支救火部隊早早的成為了中野的獵物。如果是胡璉來指揮,十二兵團雖然最終也會被全殲,但不至於被消滅的這麼快,這支12萬人的主力部隊根本沒有發揮出主力兵團應有的作用,更是辜負了蔣介石的期望。其實在國民黨軍隊裡,黃維就被人稱為書呆子,可見黃維的指揮能力還是名不副實,所以黃維當上兵團司令後,就註定了這支兵團的可悲下場。


一、早期的黃維也算是一名稱職的將領


黃維是黃埔一期生,是蔣介石的天子門生。早年也算是打過硬仗,不管是和陳炯明還是在和孫傳芳的戰鬥中,黃維都身先士卒,因為表現突出,所以黃維也不斷得到提拔。


黃維自身學習能力很強,加上屢立戰功,一表人才,得到陳誠賞識,歸附到陳誠的“土木系”後更是得到重用。1938年,34歲的黃維就當上了陳誠的看家部隊第18軍的軍長,可謂是明日之星。


抗戰爆發後,黃維中止了在德國深造的機會,提前回國,走上了抗日的最前線。淞滬會戰最激烈的羅店戰役,是黃維的成名之戰。他抱定必死的決心,堅守陣地一個星期,遲滯了敵人的進攻。戰後退下來休整發現,原有的一個師此時連一個團都湊不齊。


二、十年教學,書呆子形象終於成型


羅店戰役受到了蔣介石的嘉獎,但是也讓黃維落下了打仗生搬硬套,死板不靈活指揮,徒增傷亡的“書呆子”綽號。後來因為關麟徵和陳誠之間的矛盾,使得劃歸到關麟徵手下的黃維成為了鬥爭的犧牲品。1939年卸下54軍軍長的實權,到重慶去當了一個有職無權的高參。


至此,黃維遠離了戰場前線,後來一直在軍校裡教書育人,培養了青年學生軍共5000多名幹部,也算是在教育領域小有成就。直到1948年,黃維又有了上戰場的機會。而黃維的這個機會,也是因為國民黨內部鬥爭的結果。


可是此時的國民黨,已經處於風雨飄搖,士氣低落。由於黃維已經近十年時間沒有上過戰場,只是一味的在軍校裡畫地圖,機械的教書,他的那些實戰教學根本沒有實踐過,而且黃維也沒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讓他一下子就承受如此的重擔,效果只會適得其反。最終被蔣介石寄予厚望的黃維兵團,非但沒有承擔起救火隊長的職責,還早早的被陳賡所部包圍,最終全殲。



三、“書呆子”戰場表現


上面說過,12兵團的覆滅跟黃維的指揮有很大關係。


當黃維兵團一路向東行軍時,由於12兵團是依賴於重武器的大兵團,理應走大路。可是由於蔣介石的嚴令,要求黃維馬不停蹄快速去救援黃百韜兵團。


黃維為了早日趕到戰場,於是脫離實際,破天荒的不走大路,而是走小路。他覺得走小路是抄近道,如果走大路的話,路程遠不說,還必定會遇到解放軍的騷擾和斷路。可黃維難道不知道在小路前面有多少河流嗎?橫亙在黃維兵團前面的有南汝河、洪河、潁河、西淝河、渦河、北淝河、澮河等大河,使得行軍部隊怨聲載道,行軍困難,更是沒有在預定時間到達戰場。


後來陳賡部和黃維部激戰後假裝撤退,黃維認為這是陳賡打不過自己,於是率軍追擊。連黃維部下都看出這是陳賡的套路,可黃維卻不這樣認為,結果被陳賡部包圍在雙堆集。當黃維醒悟過來時,解放軍的主力部隊已經形成了合圍。


在包圍圈中的黃維,理應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是黃維還是一味的聽信遠在千里之外的蔣介石的命令。蔣介石要求他“固守待援”,不許突圍,等待援軍的到來。可是當包圍圈越來越小時,援軍沒到,蔣介石的命令倒是來了,要他們自己突圍。在戰場上,最忌諱的就是朝令夕改。由於黃維的愚忠,讓兵團喪失了突圍的寶貴機會。


被俘後,黃維還不服氣的說:你們這樣打,根本不符合戰場規律,還要求再打一次,可見書呆子這個綽號還是很適合黃維的。殊不知,正是因為有了成百上千個這樣的“黃維”,他們的輕敵、自大、驕橫,才使得擁有絕對優勢的國民黨軍不到三年就急速垮臺,可是他們至死也不承認自己的罪過。


淮海戰場上,國民黨一如既往的兵敗如山倒,蔣介石為了挽救敗局,把原本屬於華中戰場的黃維兵團調到淮海戰場,去拯救黃百韜兵團,為此,蔣介石還和華中“剿總”的白崇禧吵了一架。


作為軍人的黃維也想建功立業,更想報答校長的知遇之恩,接到命令後立馬從駐地駐馬店地區出發,一路向東。殊不知,黃維卻踏上了一條不歸路,黃維的第十二兵團從建立到覆滅前後也不過才四個月時間。


而擁有重武器的第十二兵團的覆滅,直接原因還是要歸咎到黃維這個兵團司令身上,他身上特有的書生氣導致了這支救火部隊早早的成為了中野的獵物。如果是胡璉來指揮,十二兵團雖然最終也會被全殲,但不至於被消滅的這麼快,這支12萬人的主力部隊根本沒有發揮出主力兵團應有的作用,更是辜負了蔣介石的期望。其實在國民黨軍隊裡,黃維就被人稱為書呆子,可見黃維的指揮能力還是名不副實,所以黃維當上兵團司令後,就註定了這支兵團的可悲下場。


一、早期的黃維也算是一名稱職的將領


黃維是黃埔一期生,是蔣介石的天子門生。早年也算是打過硬仗,不管是和陳炯明還是在和孫傳芳的戰鬥中,黃維都身先士卒,因為表現突出,所以黃維也不斷得到提拔。


黃維自身學習能力很強,加上屢立戰功,一表人才,得到陳誠賞識,歸附到陳誠的“土木系”後更是得到重用。1938年,34歲的黃維就當上了陳誠的看家部隊第18軍的軍長,可謂是明日之星。


抗戰爆發後,黃維中止了在德國深造的機會,提前回國,走上了抗日的最前線。淞滬會戰最激烈的羅店戰役,是黃維的成名之戰。他抱定必死的決心,堅守陣地一個星期,遲滯了敵人的進攻。戰後退下來休整發現,原有的一個師此時連一個團都湊不齊。


二、十年教學,書呆子形象終於成型


羅店戰役受到了蔣介石的嘉獎,但是也讓黃維落下了打仗生搬硬套,死板不靈活指揮,徒增傷亡的“書呆子”綽號。後來因為關麟徵和陳誠之間的矛盾,使得劃歸到關麟徵手下的黃維成為了鬥爭的犧牲品。1939年卸下54軍軍長的實權,到重慶去當了一個有職無權的高參。


至此,黃維遠離了戰場前線,後來一直在軍校裡教書育人,培養了青年學生軍共5000多名幹部,也算是在教育領域小有成就。直到1948年,黃維又有了上戰場的機會。而黃維的這個機會,也是因為國民黨內部鬥爭的結果。


可是此時的國民黨,已經處於風雨飄搖,士氣低落。由於黃維已經近十年時間沒有上過戰場,只是一味的在軍校裡畫地圖,機械的教書,他的那些實戰教學根本沒有實踐過,而且黃維也沒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讓他一下子就承受如此的重擔,效果只會適得其反。最終被蔣介石寄予厚望的黃維兵團,非但沒有承擔起救火隊長的職責,還早早的被陳賡所部包圍,最終全殲。



三、“書呆子”戰場表現


上面說過,12兵團的覆滅跟黃維的指揮有很大關係。


當黃維兵團一路向東行軍時,由於12兵團是依賴於重武器的大兵團,理應走大路。可是由於蔣介石的嚴令,要求黃維馬不停蹄快速去救援黃百韜兵團。


黃維為了早日趕到戰場,於是脫離實際,破天荒的不走大路,而是走小路。他覺得走小路是抄近道,如果走大路的話,路程遠不說,還必定會遇到解放軍的騷擾和斷路。可黃維難道不知道在小路前面有多少河流嗎?橫亙在黃維兵團前面的有南汝河、洪河、潁河、西淝河、渦河、北淝河、澮河等大河,使得行軍部隊怨聲載道,行軍困難,更是沒有在預定時間到達戰場。


後來陳賡部和黃維部激戰後假裝撤退,黃維認為這是陳賡打不過自己,於是率軍追擊。連黃維部下都看出這是陳賡的套路,可黃維卻不這樣認為,結果被陳賡部包圍在雙堆集。當黃維醒悟過來時,解放軍的主力部隊已經形成了合圍。


在包圍圈中的黃維,理應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是黃維還是一味的聽信遠在千里之外的蔣介石的命令。蔣介石要求他“固守待援”,不許突圍,等待援軍的到來。可是當包圍圈越來越小時,援軍沒到,蔣介石的命令倒是來了,要他們自己突圍。在戰場上,最忌諱的就是朝令夕改。由於黃維的愚忠,讓兵團喪失了突圍的寶貴機會。


被俘後,黃維還不服氣的說:你們這樣打,根本不符合戰場規律,還要求再打一次,可見書呆子這個綽號還是很適合黃維的。殊不知,正是因為有了成百上千個這樣的“黃維”,他們的輕敵、自大、驕橫,才使得擁有絕對優勢的國民黨軍不到三年就急速垮臺,可是他們至死也不承認自己的罪過。


四、書呆子背後的固執和反動


黃維在戰場上打仗固然死板生硬,被大家譏笑為書呆子。殊不知黃維書呆子的背後,卻是固執和反動的另一面,以至於黃維成為了最後一批特赦的戰犯。


在功德林中,相較於其他戰犯積極學歷、努力悔過不同,黃維卻是牴觸學習,拒絕改造,甚至都不願說一句蔣介石的罪過,可以說是功德林中最頑固不化的一個人。後來更是想通過研究“永動機”而逃避學歷改造,可見黃維骨子裡還是不想面對事實的。


對此,你覺得黃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歡迎留言評論。

一盘拉条子
2019-04-29

經典電影《大決戰》中有片段,黃維老被人叫成是“榆木腦袋”,他這個“榆木腦袋”有時候還真的很死板。

黃維的死板和他從小家境,深受儒家思想教誨有很大的關係。黃維從小家境貧寒,可能因此導致他比較沉默。但是他天資聰穎從小就成績優秀,出類拔萃。

從師範畢業之後,黃維到一個小學去當了老師。他個子不高,而且好像不怎麼會和小孩子相處,所以經常被學校裡的小孩子欺負。

後來黃維去了小學老師的職務到上海謀取生路,就在上海他遇到了老鄉方誌敏。這時候黃埔軍校正在上海招生,方誌敏又曾經在國民黨內任職,所以就黃維推薦進入黃埔軍校學習。

經典電影《大決戰》中有片段,黃維老被人叫成是“榆木腦袋”,他這個“榆木腦袋”有時候還真的很死板。

黃維的死板和他從小家境,深受儒家思想教誨有很大的關係。黃維從小家境貧寒,可能因此導致他比較沉默。但是他天資聰穎從小就成績優秀,出類拔萃。

從師範畢業之後,黃維到一個小學去當了老師。他個子不高,而且好像不怎麼會和小孩子相處,所以經常被學校裡的小孩子欺負。

後來黃維去了小學老師的職務到上海謀取生路,就在上海他遇到了老鄉方誌敏。這時候黃埔軍校正在上海招生,方誌敏又曾經在國民黨內任職,所以就黃維推薦進入黃埔軍校學習。

(方誌敏)

進入黃埔軍校之後,黃維參加了兩次東征,在北伐的時候已經升任營長一職。恰逢此時他遇到了自己的貴人,當時的18軍軍長陳誠。陳誠年輕時也差點成為小學老師,而且他個子也不高,也常被人因個子矮小而嫌棄,所以很是欣賞和他有共同經歷的黃維,就把他提拔為十八軍第31旅的旅長,這時候的黃維只有27歲。

經典電影《大決戰》中有片段,黃維老被人叫成是“榆木腦袋”,他這個“榆木腦袋”有時候還真的很死板。

黃維的死板和他從小家境,深受儒家思想教誨有很大的關係。黃維從小家境貧寒,可能因此導致他比較沉默。但是他天資聰穎從小就成績優秀,出類拔萃。

從師範畢業之後,黃維到一個小學去當了老師。他個子不高,而且好像不怎麼會和小孩子相處,所以經常被學校裡的小孩子欺負。

後來黃維去了小學老師的職務到上海謀取生路,就在上海他遇到了老鄉方誌敏。這時候黃埔軍校正在上海招生,方誌敏又曾經在國民黨內任職,所以就黃維推薦進入黃埔軍校學習。

(方誌敏)

進入黃埔軍校之後,黃維參加了兩次東征,在北伐的時候已經升任營長一職。恰逢此時他遇到了自己的貴人,當時的18軍軍長陳誠。陳誠年輕時也差點成為小學老師,而且他個子也不高,也常被人因個子矮小而嫌棄,所以很是欣賞和他有共同經歷的黃維,就把他提拔為十八軍第31旅的旅長,這時候的黃維只有27歲。

(黃維)

黃維帶兵練兵是一把好手。他尊重軍隊之類的知識青年士兵,很是欣賞他們這種投筆從戎的勇氣,禁止軍隊內的老兵油子打發辱罵這些年輕人。另外訓練時,黃維也經常自己和士兵們一起到訓練場摸爬滾打。一起扛過槍,黃維深受手下的官兵愛戴。

黃維自幼家境貧寒,所以平生最恨貪官汙吏。在他擔任54軍軍長的時候,偶然的一次發現軍糧裡摻進了不少沙子。黃維非常氣憤直接電告軍政部。因為中間人挑撥離間當時的軍政部長何應欽也大發雷霆,以為是黃維做的手腳。結果黃維毫不恐懼,直接跑到昆明何應欽大吵一架,然後棄官回鄉。當時何應欽是軍政部長,而黃維只是一個軍長。

經典電影《大決戰》中有片段,黃維老被人叫成是“榆木腦袋”,他這個“榆木腦袋”有時候還真的很死板。

黃維的死板和他從小家境,深受儒家思想教誨有很大的關係。黃維從小家境貧寒,可能因此導致他比較沉默。但是他天資聰穎從小就成績優秀,出類拔萃。

從師範畢業之後,黃維到一個小學去當了老師。他個子不高,而且好像不怎麼會和小孩子相處,所以經常被學校裡的小孩子欺負。

後來黃維去了小學老師的職務到上海謀取生路,就在上海他遇到了老鄉方誌敏。這時候黃埔軍校正在上海招生,方誌敏又曾經在國民黨內任職,所以就黃維推薦進入黃埔軍校學習。

(方誌敏)

進入黃埔軍校之後,黃維參加了兩次東征,在北伐的時候已經升任營長一職。恰逢此時他遇到了自己的貴人,當時的18軍軍長陳誠。陳誠年輕時也差點成為小學老師,而且他個子也不高,也常被人因個子矮小而嫌棄,所以很是欣賞和他有共同經歷的黃維,就把他提拔為十八軍第31旅的旅長,這時候的黃維只有27歲。

(黃維)

黃維帶兵練兵是一把好手。他尊重軍隊之類的知識青年士兵,很是欣賞他們這種投筆從戎的勇氣,禁止軍隊內的老兵油子打發辱罵這些年輕人。另外訓練時,黃維也經常自己和士兵們一起到訓練場摸爬滾打。一起扛過槍,黃維深受手下的官兵愛戴。

黃維自幼家境貧寒,所以平生最恨貪官汙吏。在他擔任54軍軍長的時候,偶然的一次發現軍糧裡摻進了不少沙子。黃維非常氣憤直接電告軍政部。因為中間人挑撥離間當時的軍政部長何應欽也大發雷霆,以為是黃維做的手腳。結果黃維毫不恐懼,直接跑到昆明何應欽大吵一架,然後棄官回鄉。當時何應欽是軍政部長,而黃維只是一個軍長。

(何應欽)

後來蔣介石發動內戰,在軍隊領導權分配之時,蔣介石本來想讓胡璉擔任第12兵團的司令,但是白崇禧堅決反對。恰逢這時陳誠極力推薦黃維,於是蔣介石下令黃維做司令,胡璉做副司令。但是黃維得知消息的時候卻極力推卻。他當時正在軍校之中當教員,推辭這一任命消息被蔣介石否定之後,黃維只好表示打完這一仗他還要去教學,只是暫時出山,但是12兵團司令的職務還應該是胡璉。

12兵團是蔣介石嫡系中的嫡系裝備精良,人員素質極高,這一職務是其他人夢寐以求的,但是黃維居然推卻讓賢。

經典電影《大決戰》中有片段,黃維老被人叫成是“榆木腦袋”,他這個“榆木腦袋”有時候還真的很死板。

黃維的死板和他從小家境,深受儒家思想教誨有很大的關係。黃維從小家境貧寒,可能因此導致他比較沉默。但是他天資聰穎從小就成績優秀,出類拔萃。

從師範畢業之後,黃維到一個小學去當了老師。他個子不高,而且好像不怎麼會和小孩子相處,所以經常被學校裡的小孩子欺負。

後來黃維去了小學老師的職務到上海謀取生路,就在上海他遇到了老鄉方誌敏。這時候黃埔軍校正在上海招生,方誌敏又曾經在國民黨內任職,所以就黃維推薦進入黃埔軍校學習。

(方誌敏)

進入黃埔軍校之後,黃維參加了兩次東征,在北伐的時候已經升任營長一職。恰逢此時他遇到了自己的貴人,當時的18軍軍長陳誠。陳誠年輕時也差點成為小學老師,而且他個子也不高,也常被人因個子矮小而嫌棄,所以很是欣賞和他有共同經歷的黃維,就把他提拔為十八軍第31旅的旅長,這時候的黃維只有27歲。

(黃維)

黃維帶兵練兵是一把好手。他尊重軍隊之類的知識青年士兵,很是欣賞他們這種投筆從戎的勇氣,禁止軍隊內的老兵油子打發辱罵這些年輕人。另外訓練時,黃維也經常自己和士兵們一起到訓練場摸爬滾打。一起扛過槍,黃維深受手下的官兵愛戴。

黃維自幼家境貧寒,所以平生最恨貪官汙吏。在他擔任54軍軍長的時候,偶然的一次發現軍糧裡摻進了不少沙子。黃維非常氣憤直接電告軍政部。因為中間人挑撥離間當時的軍政部長何應欽也大發雷霆,以為是黃維做的手腳。結果黃維毫不恐懼,直接跑到昆明何應欽大吵一架,然後棄官回鄉。當時何應欽是軍政部長,而黃維只是一個軍長。

(何應欽)

後來蔣介石發動內戰,在軍隊領導權分配之時,蔣介石本來想讓胡璉擔任第12兵團的司令,但是白崇禧堅決反對。恰逢這時陳誠極力推薦黃維,於是蔣介石下令黃維做司令,胡璉做副司令。但是黃維得知消息的時候卻極力推卻。他當時正在軍校之中當教員,推辭這一任命消息被蔣介石否定之後,黃維只好表示打完這一仗他還要去教學,只是暫時出山,但是12兵團司令的職務還應該是胡璉。

12兵團是蔣介石嫡系中的嫡系裝備精良,人員素質極高,這一職務是其他人夢寐以求的,但是黃維居然推卻讓賢。

(蔣介石)

淮海戰役之中黃百韜兵團被解放軍圍困,在蔣介石的命令之下,黃維放棄原來的戰略計劃前往援救黃百韜。但是黃百韜潰敗的太快了,被解放軍全部殲滅。之後解放軍將目標對準了黃維兵團。蔣介石又下命令,然後黃維兵團去和杜聿明會合,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這幾乎是去送死。黃維屬下軍長紛紛建議應該趁解放軍合圍未成,立刻突圍逃生。但是黃維不願違反蔣介石命令,知道半夜12:00才下定決心突圍。但是戰場上機會稍縱即逝,解放軍合圍已經完成。後來有人就說這是黃維的性格,嚴格的遵守上級命令,要是換成胡璉,可能早就跑了。

黃維被圍之後,劉伯承和陳毅將軍發來勸降信,仍然被拒絕。

經典電影《大決戰》中有片段,黃維老被人叫成是“榆木腦袋”,他這個“榆木腦袋”有時候還真的很死板。

黃維的死板和他從小家境,深受儒家思想教誨有很大的關係。黃維從小家境貧寒,可能因此導致他比較沉默。但是他天資聰穎從小就成績優秀,出類拔萃。

從師範畢業之後,黃維到一個小學去當了老師。他個子不高,而且好像不怎麼會和小孩子相處,所以經常被學校裡的小孩子欺負。

後來黃維去了小學老師的職務到上海謀取生路,就在上海他遇到了老鄉方誌敏。這時候黃埔軍校正在上海招生,方誌敏又曾經在國民黨內任職,所以就黃維推薦進入黃埔軍校學習。

(方誌敏)

進入黃埔軍校之後,黃維參加了兩次東征,在北伐的時候已經升任營長一職。恰逢此時他遇到了自己的貴人,當時的18軍軍長陳誠。陳誠年輕時也差點成為小學老師,而且他個子也不高,也常被人因個子矮小而嫌棄,所以很是欣賞和他有共同經歷的黃維,就把他提拔為十八軍第31旅的旅長,這時候的黃維只有27歲。

(黃維)

黃維帶兵練兵是一把好手。他尊重軍隊之類的知識青年士兵,很是欣賞他們這種投筆從戎的勇氣,禁止軍隊內的老兵油子打發辱罵這些年輕人。另外訓練時,黃維也經常自己和士兵們一起到訓練場摸爬滾打。一起扛過槍,黃維深受手下的官兵愛戴。

黃維自幼家境貧寒,所以平生最恨貪官汙吏。在他擔任54軍軍長的時候,偶然的一次發現軍糧裡摻進了不少沙子。黃維非常氣憤直接電告軍政部。因為中間人挑撥離間當時的軍政部長何應欽也大發雷霆,以為是黃維做的手腳。結果黃維毫不恐懼,直接跑到昆明何應欽大吵一架,然後棄官回鄉。當時何應欽是軍政部長,而黃維只是一個軍長。

(何應欽)

後來蔣介石發動內戰,在軍隊領導權分配之時,蔣介石本來想讓胡璉擔任第12兵團的司令,但是白崇禧堅決反對。恰逢這時陳誠極力推薦黃維,於是蔣介石下令黃維做司令,胡璉做副司令。但是黃維得知消息的時候卻極力推卻。他當時正在軍校之中當教員,推辭這一任命消息被蔣介石否定之後,黃維只好表示打完這一仗他還要去教學,只是暫時出山,但是12兵團司令的職務還應該是胡璉。

12兵團是蔣介石嫡系中的嫡系裝備精良,人員素質極高,這一職務是其他人夢寐以求的,但是黃維居然推卻讓賢。

(蔣介石)

淮海戰役之中黃百韜兵團被解放軍圍困,在蔣介石的命令之下,黃維放棄原來的戰略計劃前往援救黃百韜。但是黃百韜潰敗的太快了,被解放軍全部殲滅。之後解放軍將目標對準了黃維兵團。蔣介石又下命令,然後黃維兵團去和杜聿明會合,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這幾乎是去送死。黃維屬下軍長紛紛建議應該趁解放軍合圍未成,立刻突圍逃生。但是黃維不願違反蔣介石命令,知道半夜12:00才下定決心突圍。但是戰場上機會稍縱即逝,解放軍合圍已經完成。後來有人就說這是黃維的性格,嚴格的遵守上級命令,要是換成胡璉,可能早就跑了。

黃維被圍之後,劉伯承和陳毅將軍發來勸降信,仍然被拒絕。

後來進入戰犯管理所之後,黃維仍然不服管教,還經常借用于謙的《石灰吟》自勉。戰犯們都被要求讀毛主席的論著《論持久戰》,餘者皆從,但黃維十分抗拒。

黃維在戰犯管理所裡還經常喜歡泡在圖書館裡。他一直想發明一種永動機器,設計了無數方案,但是最後均以失敗告終。

經典電影《大決戰》中有片段,黃維老被人叫成是“榆木腦袋”,他這個“榆木腦袋”有時候還真的很死板。

黃維的死板和他從小家境,深受儒家思想教誨有很大的關係。黃維從小家境貧寒,可能因此導致他比較沉默。但是他天資聰穎從小就成績優秀,出類拔萃。

從師範畢業之後,黃維到一個小學去當了老師。他個子不高,而且好像不怎麼會和小孩子相處,所以經常被學校裡的小孩子欺負。

後來黃維去了小學老師的職務到上海謀取生路,就在上海他遇到了老鄉方誌敏。這時候黃埔軍校正在上海招生,方誌敏又曾經在國民黨內任職,所以就黃維推薦進入黃埔軍校學習。

(方誌敏)

進入黃埔軍校之後,黃維參加了兩次東征,在北伐的時候已經升任營長一職。恰逢此時他遇到了自己的貴人,當時的18軍軍長陳誠。陳誠年輕時也差點成為小學老師,而且他個子也不高,也常被人因個子矮小而嫌棄,所以很是欣賞和他有共同經歷的黃維,就把他提拔為十八軍第31旅的旅長,這時候的黃維只有27歲。

(黃維)

黃維帶兵練兵是一把好手。他尊重軍隊之類的知識青年士兵,很是欣賞他們這種投筆從戎的勇氣,禁止軍隊內的老兵油子打發辱罵這些年輕人。另外訓練時,黃維也經常自己和士兵們一起到訓練場摸爬滾打。一起扛過槍,黃維深受手下的官兵愛戴。

黃維自幼家境貧寒,所以平生最恨貪官汙吏。在他擔任54軍軍長的時候,偶然的一次發現軍糧裡摻進了不少沙子。黃維非常氣憤直接電告軍政部。因為中間人挑撥離間當時的軍政部長何應欽也大發雷霆,以為是黃維做的手腳。結果黃維毫不恐懼,直接跑到昆明何應欽大吵一架,然後棄官回鄉。當時何應欽是軍政部長,而黃維只是一個軍長。

(何應欽)

後來蔣介石發動內戰,在軍隊領導權分配之時,蔣介石本來想讓胡璉擔任第12兵團的司令,但是白崇禧堅決反對。恰逢這時陳誠極力推薦黃維,於是蔣介石下令黃維做司令,胡璉做副司令。但是黃維得知消息的時候卻極力推卻。他當時正在軍校之中當教員,推辭這一任命消息被蔣介石否定之後,黃維只好表示打完這一仗他還要去教學,只是暫時出山,但是12兵團司令的職務還應該是胡璉。

12兵團是蔣介石嫡系中的嫡系裝備精良,人員素質極高,這一職務是其他人夢寐以求的,但是黃維居然推卻讓賢。

(蔣介石)

淮海戰役之中黃百韜兵團被解放軍圍困,在蔣介石的命令之下,黃維放棄原來的戰略計劃前往援救黃百韜。但是黃百韜潰敗的太快了,被解放軍全部殲滅。之後解放軍將目標對準了黃維兵團。蔣介石又下命令,然後黃維兵團去和杜聿明會合,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這幾乎是去送死。黃維屬下軍長紛紛建議應該趁解放軍合圍未成,立刻突圍逃生。但是黃維不願違反蔣介石命令,知道半夜12:00才下定決心突圍。但是戰場上機會稍縱即逝,解放軍合圍已經完成。後來有人就說這是黃維的性格,嚴格的遵守上級命令,要是換成胡璉,可能早就跑了。

黃維被圍之後,劉伯承和陳毅將軍發來勸降信,仍然被拒絕。

後來進入戰犯管理所之後,黃維仍然不服管教,還經常借用于謙的《石灰吟》自勉。戰犯們都被要求讀毛主席的論著《論持久戰》,餘者皆從,但黃維十分抗拒。

黃維在戰犯管理所裡還經常喜歡泡在圖書館裡。他一直想發明一種永動機器,設計了無數方案,但是最後均以失敗告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