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戰役,蘇軍大反攻為什麼只推進200公里?不能一口氣將德軍趕出蘇聯嗎?

莫斯科戰役,蘇軍大反攻為什麼只推進200公里?不能一口氣將德軍趕出蘇聯嗎?莫斯科戰役,蘇軍大反攻為什麼只推進200公里?不能一口氣將德軍趕出蘇聯嗎?莫斯科戰役,蘇軍大反攻為什麼只推進200公里?不能一口氣將德軍趕出蘇聯嗎?
8 個回答
白杨树下谈历史
2019-06-15

1941年底的蘇德戰場,當德軍準備一鼓作氣攻下莫斯科時,卻遇到了蘇聯140多年未遇的寒流。成千上萬的德國士兵在寒風中被凍死凍傷,非戰鬥減員嚴重,更可怕的是坦克、飛機幾乎全部失靈,戰鬥力降到了最低點。

然而,土生土長的蘇軍,以及遠東戰略部隊的增援,戰局發生了逆轉。當蘇軍坦克衝過防線,德國人嚐到了自開戰以來首次失敗的滋味。前沿指揮官不斷地要求撤退,希特勒很快意識到,潰敗不制止將會動搖整個戰線。可撤退到哪裡呢?

1941年底的蘇德戰場,當德軍準備一鼓作氣攻下莫斯科時,卻遇到了蘇聯140多年未遇的寒流。成千上萬的德國士兵在寒風中被凍死凍傷,非戰鬥減員嚴重,更可怕的是坦克、飛機幾乎全部失靈,戰鬥力降到了最低點。

然而,土生土長的蘇軍,以及遠東戰略部隊的增援,戰局發生了逆轉。當蘇軍坦克衝過防線,德國人嚐到了自開戰以來首次失敗的滋味。前沿指揮官不斷地要求撤退,希特勒很快意識到,潰敗不制止將會動搖整個戰線。可撤退到哪裡呢?

200公里是極限。

首先,德軍撤退200公里的位置,是實施攻佔莫斯科“颱風行動”的出發點。也就是說,他們在該條戰線上建立了許多戰略支撐點和補給點,兵員,裝備、彈藥充足,更何況是以逸待勞,而蘇軍是疲憊之師。

其次,雖然德軍的士氣低落,但較高的戰鬥素養還是讓他們本能的進行戰術性撤退,比如:交替掩護撤退,按防禦線撤退或者給對手製造障礙等等。當然,在希特勒的嚴厲命令下,撤退中的德軍依然給蘇軍造成了大量殺傷,遲滯了對手的進攻。

1941年底的蘇德戰場,當德軍準備一鼓作氣攻下莫斯科時,卻遇到了蘇聯140多年未遇的寒流。成千上萬的德國士兵在寒風中被凍死凍傷,非戰鬥減員嚴重,更可怕的是坦克、飛機幾乎全部失靈,戰鬥力降到了最低點。

然而,土生土長的蘇軍,以及遠東戰略部隊的增援,戰局發生了逆轉。當蘇軍坦克衝過防線,德國人嚐到了自開戰以來首次失敗的滋味。前沿指揮官不斷地要求撤退,希特勒很快意識到,潰敗不制止將會動搖整個戰線。可撤退到哪裡呢?

200公里是極限。

首先,德軍撤退200公里的位置,是實施攻佔莫斯科“颱風行動”的出發點。也就是說,他們在該條戰線上建立了許多戰略支撐點和補給點,兵員,裝備、彈藥充足,更何況是以逸待勞,而蘇軍是疲憊之師。

其次,雖然德軍的士氣低落,但較高的戰鬥素養還是讓他們本能的進行戰術性撤退,比如:交替掩護撤退,按防禦線撤退或者給對手製造障礙等等。當然,在希特勒的嚴厲命令下,撤退中的德軍依然給蘇軍造成了大量殺傷,遲滯了對手的進攻。

最重要的是,蘇軍這次反攻的目的就是解除莫斯科的包圍,從戰術上講,就是擊潰戰。雖然取得了殲滅對手50萬的輝煌戰果,但自身的戰鬥實力也消耗很大,補給也出現困難,在200公里停下來,是他們進攻的極限。

這個時候的蘇德兩軍都已筋疲力盡。德軍收縮兵力,建立了更加牢固的防線;蘇軍的攻擊力也消耗殆盡,急需人員、武器裝備的補充。而此時的希特勒在為沒有預備隊而犯愁,可國內的戰爭潛力已經基本挖空,該怎麼辦呢?

1941年底的蘇德戰場,當德軍準備一鼓作氣攻下莫斯科時,卻遇到了蘇聯140多年未遇的寒流。成千上萬的德國士兵在寒風中被凍死凍傷,非戰鬥減員嚴重,更可怕的是坦克、飛機幾乎全部失靈,戰鬥力降到了最低點。

然而,土生土長的蘇軍,以及遠東戰略部隊的增援,戰局發生了逆轉。當蘇軍坦克衝過防線,德國人嚐到了自開戰以來首次失敗的滋味。前沿指揮官不斷地要求撤退,希特勒很快意識到,潰敗不制止將會動搖整個戰線。可撤退到哪裡呢?

200公里是極限。

首先,德軍撤退200公里的位置,是實施攻佔莫斯科“颱風行動”的出發點。也就是說,他們在該條戰線上建立了許多戰略支撐點和補給點,兵員,裝備、彈藥充足,更何況是以逸待勞,而蘇軍是疲憊之師。

其次,雖然德軍的士氣低落,但較高的戰鬥素養還是讓他們本能的進行戰術性撤退,比如:交替掩護撤退,按防禦線撤退或者給對手製造障礙等等。當然,在希特勒的嚴厲命令下,撤退中的德軍依然給蘇軍造成了大量殺傷,遲滯了對手的進攻。

最重要的是,蘇軍這次反攻的目的就是解除莫斯科的包圍,從戰術上講,就是擊潰戰。雖然取得了殲滅對手50萬的輝煌戰果,但自身的戰鬥實力也消耗很大,補給也出現困難,在200公里停下來,是他們進攻的極限。

這個時候的蘇德兩軍都已筋疲力盡。德軍收縮兵力,建立了更加牢固的防線;蘇軍的攻擊力也消耗殆盡,急需人員、武器裝備的補充。而此時的希特勒在為沒有預備隊而犯愁,可國內的戰爭潛力已經基本挖空,該怎麼辦呢?

實力不濟的僕從國軍隊。

一場冬季作戰,德方損失116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其陸軍的精華,國內無法補充,只好從僕從國想辦法。於是,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軍隊被整師、整師的招募,就連意大利也派出了9個師,但是這些還是不夠的。

希特勒憑著感染力極強的口才,只得一家、一家的“走訪”,好不容易籠絡了52個師,佔蘇德戰場總兵力的1/4。然而,這些良莠不齊的多國部隊,並沒有讓德國將領們看在眼裡,在他們看來,這些軍隊就是中看不中用。

1941年底的蘇德戰場,當德軍準備一鼓作氣攻下莫斯科時,卻遇到了蘇聯140多年未遇的寒流。成千上萬的德國士兵在寒風中被凍死凍傷,非戰鬥減員嚴重,更可怕的是坦克、飛機幾乎全部失靈,戰鬥力降到了最低點。

然而,土生土長的蘇軍,以及遠東戰略部隊的增援,戰局發生了逆轉。當蘇軍坦克衝過防線,德國人嚐到了自開戰以來首次失敗的滋味。前沿指揮官不斷地要求撤退,希特勒很快意識到,潰敗不制止將會動搖整個戰線。可撤退到哪裡呢?

200公里是極限。

首先,德軍撤退200公里的位置,是實施攻佔莫斯科“颱風行動”的出發點。也就是說,他們在該條戰線上建立了許多戰略支撐點和補給點,兵員,裝備、彈藥充足,更何況是以逸待勞,而蘇軍是疲憊之師。

其次,雖然德軍的士氣低落,但較高的戰鬥素養還是讓他們本能的進行戰術性撤退,比如:交替掩護撤退,按防禦線撤退或者給對手製造障礙等等。當然,在希特勒的嚴厲命令下,撤退中的德軍依然給蘇軍造成了大量殺傷,遲滯了對手的進攻。

最重要的是,蘇軍這次反攻的目的就是解除莫斯科的包圍,從戰術上講,就是擊潰戰。雖然取得了殲滅對手50萬的輝煌戰果,但自身的戰鬥實力也消耗很大,補給也出現困難,在200公里停下來,是他們進攻的極限。

這個時候的蘇德兩軍都已筋疲力盡。德軍收縮兵力,建立了更加牢固的防線;蘇軍的攻擊力也消耗殆盡,急需人員、武器裝備的補充。而此時的希特勒在為沒有預備隊而犯愁,可國內的戰爭潛力已經基本挖空,該怎麼辦呢?

實力不濟的僕從國軍隊。

一場冬季作戰,德方損失116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其陸軍的精華,國內無法補充,只好從僕從國想辦法。於是,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軍隊被整師、整師的招募,就連意大利也派出了9個師,但是這些還是不夠的。

希特勒憑著感染力極強的口才,只得一家、一家的“走訪”,好不容易籠絡了52個師,佔蘇德戰場總兵力的1/4。然而,這些良莠不齊的多國部隊,並沒有讓德國將領們看在眼裡,在他們看來,這些軍隊就是中看不中用。

當然,麻煩還不止這些。羅馬尼亞與匈牙利派出的部隊最多,但彼此“球大哥不理球二哥”,兩國互相敵視,只得將他們分開使用;而意大利等國的軍隊也不願聽從德方指揮官的命令,更加反感他們插手管理自己的部隊。

更讓將領們受不了的是,這些軍隊士氣普遍不高,戰鬥力不強,對作戰命令相互推諉。常常惹得德方將領寧肯單獨作戰,也不願與他們為伍。但是,眼下德國兵力不足,只能被迫接受,夏季攻勢就靠他們了。

1941年底的蘇德戰場,當德軍準備一鼓作氣攻下莫斯科時,卻遇到了蘇聯140多年未遇的寒流。成千上萬的德國士兵在寒風中被凍死凍傷,非戰鬥減員嚴重,更可怕的是坦克、飛機幾乎全部失靈,戰鬥力降到了最低點。

然而,土生土長的蘇軍,以及遠東戰略部隊的增援,戰局發生了逆轉。當蘇軍坦克衝過防線,德國人嚐到了自開戰以來首次失敗的滋味。前沿指揮官不斷地要求撤退,希特勒很快意識到,潰敗不制止將會動搖整個戰線。可撤退到哪裡呢?

200公里是極限。

首先,德軍撤退200公里的位置,是實施攻佔莫斯科“颱風行動”的出發點。也就是說,他們在該條戰線上建立了許多戰略支撐點和補給點,兵員,裝備、彈藥充足,更何況是以逸待勞,而蘇軍是疲憊之師。

其次,雖然德軍的士氣低落,但較高的戰鬥素養還是讓他們本能的進行戰術性撤退,比如:交替掩護撤退,按防禦線撤退或者給對手製造障礙等等。當然,在希特勒的嚴厲命令下,撤退中的德軍依然給蘇軍造成了大量殺傷,遲滯了對手的進攻。

最重要的是,蘇軍這次反攻的目的就是解除莫斯科的包圍,從戰術上講,就是擊潰戰。雖然取得了殲滅對手50萬的輝煌戰果,但自身的戰鬥實力也消耗很大,補給也出現困難,在200公里停下來,是他們進攻的極限。

這個時候的蘇德兩軍都已筋疲力盡。德軍收縮兵力,建立了更加牢固的防線;蘇軍的攻擊力也消耗殆盡,急需人員、武器裝備的補充。而此時的希特勒在為沒有預備隊而犯愁,可國內的戰爭潛力已經基本挖空,該怎麼辦呢?

實力不濟的僕從國軍隊。

一場冬季作戰,德方損失116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其陸軍的精華,國內無法補充,只好從僕從國想辦法。於是,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軍隊被整師、整師的招募,就連意大利也派出了9個師,但是這些還是不夠的。

希特勒憑著感染力極強的口才,只得一家、一家的“走訪”,好不容易籠絡了52個師,佔蘇德戰場總兵力的1/4。然而,這些良莠不齊的多國部隊,並沒有讓德國將領們看在眼裡,在他們看來,這些軍隊就是中看不中用。

當然,麻煩還不止這些。羅馬尼亞與匈牙利派出的部隊最多,但彼此“球大哥不理球二哥”,兩國互相敵視,只得將他們分開使用;而意大利等國的軍隊也不願聽從德方指揮官的命令,更加反感他們插手管理自己的部隊。

更讓將領們受不了的是,這些軍隊士氣普遍不高,戰鬥力不強,對作戰命令相互推諉。常常惹得德方將領寧肯單獨作戰,也不願與他們為伍。但是,眼下德國兵力不足,只能被迫接受,夏季攻勢就靠他們了。

夏季攻勢。

1941年底的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參戰;繼而德意日三國簽訂《公約》向美國宣戰。作為迴應,包括美、英、蘇和中國在內的26個同盟國簽署了一項共同宣言,一致反對法西斯。

這些是希特勒最不願意看到的情形,蘇聯1.6億的潛在人口和美國強大的軍事工業援助結合在一起,必將給局勢帶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必須趁著蘇聯還沒有真正強大,迅速戰勝他們。而這一次,他將目光盯在了斯大林格勒。

1941年底的蘇德戰場,當德軍準備一鼓作氣攻下莫斯科時,卻遇到了蘇聯140多年未遇的寒流。成千上萬的德國士兵在寒風中被凍死凍傷,非戰鬥減員嚴重,更可怕的是坦克、飛機幾乎全部失靈,戰鬥力降到了最低點。

然而,土生土長的蘇軍,以及遠東戰略部隊的增援,戰局發生了逆轉。當蘇軍坦克衝過防線,德國人嚐到了自開戰以來首次失敗的滋味。前沿指揮官不斷地要求撤退,希特勒很快意識到,潰敗不制止將會動搖整個戰線。可撤退到哪裡呢?

200公里是極限。

首先,德軍撤退200公里的位置,是實施攻佔莫斯科“颱風行動”的出發點。也就是說,他們在該條戰線上建立了許多戰略支撐點和補給點,兵員,裝備、彈藥充足,更何況是以逸待勞,而蘇軍是疲憊之師。

其次,雖然德軍的士氣低落,但較高的戰鬥素養還是讓他們本能的進行戰術性撤退,比如:交替掩護撤退,按防禦線撤退或者給對手製造障礙等等。當然,在希特勒的嚴厲命令下,撤退中的德軍依然給蘇軍造成了大量殺傷,遲滯了對手的進攻。

最重要的是,蘇軍這次反攻的目的就是解除莫斯科的包圍,從戰術上講,就是擊潰戰。雖然取得了殲滅對手50萬的輝煌戰果,但自身的戰鬥實力也消耗很大,補給也出現困難,在200公里停下來,是他們進攻的極限。

這個時候的蘇德兩軍都已筋疲力盡。德軍收縮兵力,建立了更加牢固的防線;蘇軍的攻擊力也消耗殆盡,急需人員、武器裝備的補充。而此時的希特勒在為沒有預備隊而犯愁,可國內的戰爭潛力已經基本挖空,該怎麼辦呢?

實力不濟的僕從國軍隊。

一場冬季作戰,德方損失116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其陸軍的精華,國內無法補充,只好從僕從國想辦法。於是,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軍隊被整師、整師的招募,就連意大利也派出了9個師,但是這些還是不夠的。

希特勒憑著感染力極強的口才,只得一家、一家的“走訪”,好不容易籠絡了52個師,佔蘇德戰場總兵力的1/4。然而,這些良莠不齊的多國部隊,並沒有讓德國將領們看在眼裡,在他們看來,這些軍隊就是中看不中用。

當然,麻煩還不止這些。羅馬尼亞與匈牙利派出的部隊最多,但彼此“球大哥不理球二哥”,兩國互相敵視,只得將他們分開使用;而意大利等國的軍隊也不願聽從德方指揮官的命令,更加反感他們插手管理自己的部隊。

更讓將領們受不了的是,這些軍隊士氣普遍不高,戰鬥力不強,對作戰命令相互推諉。常常惹得德方將領寧肯單獨作戰,也不願與他們為伍。但是,眼下德國兵力不足,只能被迫接受,夏季攻勢就靠他們了。

夏季攻勢。

1941年底的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參戰;繼而德意日三國簽訂《公約》向美國宣戰。作為迴應,包括美、英、蘇和中國在內的26個同盟國簽署了一項共同宣言,一致反對法西斯。

這些是希特勒最不願意看到的情形,蘇聯1.6億的潛在人口和美國強大的軍事工業援助結合在一起,必將給局勢帶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必須趁著蘇聯還沒有真正強大,迅速戰勝他們。而這一次,他將目光盯在了斯大林格勒。

一是,隨著軸心國的正式建立,作為“老大”的德國一定要通過一場勝利來確定自己的主導地位。也就是說,在軸心國一片大好的形勢下,以積極的攻勢來配合盟國在其他戰場的攻勢,並擺脫莫斯科會戰失敗的陰影,重振全軍士氣。

二是,證明自己是個軍事天才。基輔會戰中他命令古德里安抄了蘇軍的後路,俘虜了66.5萬人,讓他一夜之間自感是一位軍事天才。但莫斯科會戰的慘敗又將他打回了原形,他要通過夏季攻勢,給那些被他撤職的將領們看看,他是如何指揮並獲得勝利的。

1941年底的蘇德戰場,當德軍準備一鼓作氣攻下莫斯科時,卻遇到了蘇聯140多年未遇的寒流。成千上萬的德國士兵在寒風中被凍死凍傷,非戰鬥減員嚴重,更可怕的是坦克、飛機幾乎全部失靈,戰鬥力降到了最低點。

然而,土生土長的蘇軍,以及遠東戰略部隊的增援,戰局發生了逆轉。當蘇軍坦克衝過防線,德國人嚐到了自開戰以來首次失敗的滋味。前沿指揮官不斷地要求撤退,希特勒很快意識到,潰敗不制止將會動搖整個戰線。可撤退到哪裡呢?

200公里是極限。

首先,德軍撤退200公里的位置,是實施攻佔莫斯科“颱風行動”的出發點。也就是說,他們在該條戰線上建立了許多戰略支撐點和補給點,兵員,裝備、彈藥充足,更何況是以逸待勞,而蘇軍是疲憊之師。

其次,雖然德軍的士氣低落,但較高的戰鬥素養還是讓他們本能的進行戰術性撤退,比如:交替掩護撤退,按防禦線撤退或者給對手製造障礙等等。當然,在希特勒的嚴厲命令下,撤退中的德軍依然給蘇軍造成了大量殺傷,遲滯了對手的進攻。

最重要的是,蘇軍這次反攻的目的就是解除莫斯科的包圍,從戰術上講,就是擊潰戰。雖然取得了殲滅對手50萬的輝煌戰果,但自身的戰鬥實力也消耗很大,補給也出現困難,在200公里停下來,是他們進攻的極限。

這個時候的蘇德兩軍都已筋疲力盡。德軍收縮兵力,建立了更加牢固的防線;蘇軍的攻擊力也消耗殆盡,急需人員、武器裝備的補充。而此時的希特勒在為沒有預備隊而犯愁,可國內的戰爭潛力已經基本挖空,該怎麼辦呢?

實力不濟的僕從國軍隊。

一場冬季作戰,德方損失116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其陸軍的精華,國內無法補充,只好從僕從國想辦法。於是,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軍隊被整師、整師的招募,就連意大利也派出了9個師,但是這些還是不夠的。

希特勒憑著感染力極強的口才,只得一家、一家的“走訪”,好不容易籠絡了52個師,佔蘇德戰場總兵力的1/4。然而,這些良莠不齊的多國部隊,並沒有讓德國將領們看在眼裡,在他們看來,這些軍隊就是中看不中用。

當然,麻煩還不止這些。羅馬尼亞與匈牙利派出的部隊最多,但彼此“球大哥不理球二哥”,兩國互相敵視,只得將他們分開使用;而意大利等國的軍隊也不願聽從德方指揮官的命令,更加反感他們插手管理自己的部隊。

更讓將領們受不了的是,這些軍隊士氣普遍不高,戰鬥力不強,對作戰命令相互推諉。常常惹得德方將領寧肯單獨作戰,也不願與他們為伍。但是,眼下德國兵力不足,只能被迫接受,夏季攻勢就靠他們了。

夏季攻勢。

1941年底的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參戰;繼而德意日三國簽訂《公約》向美國宣戰。作為迴應,包括美、英、蘇和中國在內的26個同盟國簽署了一項共同宣言,一致反對法西斯。

這些是希特勒最不願意看到的情形,蘇聯1.6億的潛在人口和美國強大的軍事工業援助結合在一起,必將給局勢帶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必須趁著蘇聯還沒有真正強大,迅速戰勝他們。而這一次,他將目光盯在了斯大林格勒。

一是,隨著軸心國的正式建立,作為“老大”的德國一定要通過一場勝利來確定自己的主導地位。也就是說,在軸心國一片大好的形勢下,以積極的攻勢來配合盟國在其他戰場的攻勢,並擺脫莫斯科會戰失敗的陰影,重振全軍士氣。

二是,證明自己是個軍事天才。基輔會戰中他命令古德里安抄了蘇軍的後路,俘虜了66.5萬人,讓他一夜之間自感是一位軍事天才。但莫斯科會戰的慘敗又將他打回了原形,他要通過夏季攻勢,給那些被他撤職的將領們看看,他是如何指揮並獲得勝利的。

當然,南線進攻,最重要的是奪取高加索地區的油田。既可以讓對手失去這些作戰急需的石油,又可以彌補自己部隊的不足。同時,佔領斯大林格勒可以封鎖他們的物資通道,加速他們的滅亡。

巧合的是,看中這個地方的還有斯大林。

在他看來,戰爭如果能繼續下去,就必須保衛高加索的油田,斯大林格勒就變得十分重要。然而此時,樂觀的他卻想著如何先敵下手了。莫斯科保衛戰後,國內普遍出現一種樂觀情緒,上下都認為最危急的時刻已經過去,是該反攻的時候了。

1941年底的蘇德戰場,當德軍準備一鼓作氣攻下莫斯科時,卻遇到了蘇聯140多年未遇的寒流。成千上萬的德國士兵在寒風中被凍死凍傷,非戰鬥減員嚴重,更可怕的是坦克、飛機幾乎全部失靈,戰鬥力降到了最低點。

然而,土生土長的蘇軍,以及遠東戰略部隊的增援,戰局發生了逆轉。當蘇軍坦克衝過防線,德國人嚐到了自開戰以來首次失敗的滋味。前沿指揮官不斷地要求撤退,希特勒很快意識到,潰敗不制止將會動搖整個戰線。可撤退到哪裡呢?

200公里是極限。

首先,德軍撤退200公里的位置,是實施攻佔莫斯科“颱風行動”的出發點。也就是說,他們在該條戰線上建立了許多戰略支撐點和補給點,兵員,裝備、彈藥充足,更何況是以逸待勞,而蘇軍是疲憊之師。

其次,雖然德軍的士氣低落,但較高的戰鬥素養還是讓他們本能的進行戰術性撤退,比如:交替掩護撤退,按防禦線撤退或者給對手製造障礙等等。當然,在希特勒的嚴厲命令下,撤退中的德軍依然給蘇軍造成了大量殺傷,遲滯了對手的進攻。

最重要的是,蘇軍這次反攻的目的就是解除莫斯科的包圍,從戰術上講,就是擊潰戰。雖然取得了殲滅對手50萬的輝煌戰果,但自身的戰鬥實力也消耗很大,補給也出現困難,在200公里停下來,是他們進攻的極限。

這個時候的蘇德兩軍都已筋疲力盡。德軍收縮兵力,建立了更加牢固的防線;蘇軍的攻擊力也消耗殆盡,急需人員、武器裝備的補充。而此時的希特勒在為沒有預備隊而犯愁,可國內的戰爭潛力已經基本挖空,該怎麼辦呢?

實力不濟的僕從國軍隊。

一場冬季作戰,德方損失116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其陸軍的精華,國內無法補充,只好從僕從國想辦法。於是,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軍隊被整師、整師的招募,就連意大利也派出了9個師,但是這些還是不夠的。

希特勒憑著感染力極強的口才,只得一家、一家的“走訪”,好不容易籠絡了52個師,佔蘇德戰場總兵力的1/4。然而,這些良莠不齊的多國部隊,並沒有讓德國將領們看在眼裡,在他們看來,這些軍隊就是中看不中用。

當然,麻煩還不止這些。羅馬尼亞與匈牙利派出的部隊最多,但彼此“球大哥不理球二哥”,兩國互相敵視,只得將他們分開使用;而意大利等國的軍隊也不願聽從德方指揮官的命令,更加反感他們插手管理自己的部隊。

更讓將領們受不了的是,這些軍隊士氣普遍不高,戰鬥力不強,對作戰命令相互推諉。常常惹得德方將領寧肯單獨作戰,也不願與他們為伍。但是,眼下德國兵力不足,只能被迫接受,夏季攻勢就靠他們了。

夏季攻勢。

1941年底的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參戰;繼而德意日三國簽訂《公約》向美國宣戰。作為迴應,包括美、英、蘇和中國在內的26個同盟國簽署了一項共同宣言,一致反對法西斯。

這些是希特勒最不願意看到的情形,蘇聯1.6億的潛在人口和美國強大的軍事工業援助結合在一起,必將給局勢帶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必須趁著蘇聯還沒有真正強大,迅速戰勝他們。而這一次,他將目光盯在了斯大林格勒。

一是,隨著軸心國的正式建立,作為“老大”的德國一定要通過一場勝利來確定自己的主導地位。也就是說,在軸心國一片大好的形勢下,以積極的攻勢來配合盟國在其他戰場的攻勢,並擺脫莫斯科會戰失敗的陰影,重振全軍士氣。

二是,證明自己是個軍事天才。基輔會戰中他命令古德里安抄了蘇軍的後路,俘虜了66.5萬人,讓他一夜之間自感是一位軍事天才。但莫斯科會戰的慘敗又將他打回了原形,他要通過夏季攻勢,給那些被他撤職的將領們看看,他是如何指揮並獲得勝利的。

當然,南線進攻,最重要的是奪取高加索地區的油田。既可以讓對手失去這些作戰急需的石油,又可以彌補自己部隊的不足。同時,佔領斯大林格勒可以封鎖他們的物資通道,加速他們的滅亡。

巧合的是,看中這個地方的還有斯大林。

在他看來,戰爭如果能繼續下去,就必須保衛高加索的油田,斯大林格勒就變得十分重要。然而此時,樂觀的他卻想著如何先敵下手了。莫斯科保衛戰後,國內普遍出現一種樂觀情緒,上下都認為最危急的時刻已經過去,是該反攻的時候了。

首先,26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反法西斯統一陣線正式形成,讓蘇聯擁有更多的擁護者。並且,美英兩國制定了“先歐後亞”的戰略,預示著更多的裝備、給養都將投入到蘇聯戰場上,這些都是進攻的物資保障。

其次,雖然美軍參戰,但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英美等國軍隊的表現十分糟糕,面對日軍,只有招架之功。他們如此不堪一擊,是斯大林沒有想到的,現在日本與蘇聯依舊保持著中立關係,正是在盟國面前表現蘇軍強大的大好機會。

1941年底的蘇德戰場,當德軍準備一鼓作氣攻下莫斯科時,卻遇到了蘇聯140多年未遇的寒流。成千上萬的德國士兵在寒風中被凍死凍傷,非戰鬥減員嚴重,更可怕的是坦克、飛機幾乎全部失靈,戰鬥力降到了最低點。

然而,土生土長的蘇軍,以及遠東戰略部隊的增援,戰局發生了逆轉。當蘇軍坦克衝過防線,德國人嚐到了自開戰以來首次失敗的滋味。前沿指揮官不斷地要求撤退,希特勒很快意識到,潰敗不制止將會動搖整個戰線。可撤退到哪裡呢?

200公里是極限。

首先,德軍撤退200公里的位置,是實施攻佔莫斯科“颱風行動”的出發點。也就是說,他們在該條戰線上建立了許多戰略支撐點和補給點,兵員,裝備、彈藥充足,更何況是以逸待勞,而蘇軍是疲憊之師。

其次,雖然德軍的士氣低落,但較高的戰鬥素養還是讓他們本能的進行戰術性撤退,比如:交替掩護撤退,按防禦線撤退或者給對手製造障礙等等。當然,在希特勒的嚴厲命令下,撤退中的德軍依然給蘇軍造成了大量殺傷,遲滯了對手的進攻。

最重要的是,蘇軍這次反攻的目的就是解除莫斯科的包圍,從戰術上講,就是擊潰戰。雖然取得了殲滅對手50萬的輝煌戰果,但自身的戰鬥實力也消耗很大,補給也出現困難,在200公里停下來,是他們進攻的極限。

這個時候的蘇德兩軍都已筋疲力盡。德軍收縮兵力,建立了更加牢固的防線;蘇軍的攻擊力也消耗殆盡,急需人員、武器裝備的補充。而此時的希特勒在為沒有預備隊而犯愁,可國內的戰爭潛力已經基本挖空,該怎麼辦呢?

實力不濟的僕從國軍隊。

一場冬季作戰,德方損失116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其陸軍的精華,國內無法補充,只好從僕從國想辦法。於是,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軍隊被整師、整師的招募,就連意大利也派出了9個師,但是這些還是不夠的。

希特勒憑著感染力極強的口才,只得一家、一家的“走訪”,好不容易籠絡了52個師,佔蘇德戰場總兵力的1/4。然而,這些良莠不齊的多國部隊,並沒有讓德國將領們看在眼裡,在他們看來,這些軍隊就是中看不中用。

當然,麻煩還不止這些。羅馬尼亞與匈牙利派出的部隊最多,但彼此“球大哥不理球二哥”,兩國互相敵視,只得將他們分開使用;而意大利等國的軍隊也不願聽從德方指揮官的命令,更加反感他們插手管理自己的部隊。

更讓將領們受不了的是,這些軍隊士氣普遍不高,戰鬥力不強,對作戰命令相互推諉。常常惹得德方將領寧肯單獨作戰,也不願與他們為伍。但是,眼下德國兵力不足,只能被迫接受,夏季攻勢就靠他們了。

夏季攻勢。

1941年底的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參戰;繼而德意日三國簽訂《公約》向美國宣戰。作為迴應,包括美、英、蘇和中國在內的26個同盟國簽署了一項共同宣言,一致反對法西斯。

這些是希特勒最不願意看到的情形,蘇聯1.6億的潛在人口和美國強大的軍事工業援助結合在一起,必將給局勢帶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必須趁著蘇聯還沒有真正強大,迅速戰勝他們。而這一次,他將目光盯在了斯大林格勒。

一是,隨著軸心國的正式建立,作為“老大”的德國一定要通過一場勝利來確定自己的主導地位。也就是說,在軸心國一片大好的形勢下,以積極的攻勢來配合盟國在其他戰場的攻勢,並擺脫莫斯科會戰失敗的陰影,重振全軍士氣。

二是,證明自己是個軍事天才。基輔會戰中他命令古德里安抄了蘇軍的後路,俘虜了66.5萬人,讓他一夜之間自感是一位軍事天才。但莫斯科會戰的慘敗又將他打回了原形,他要通過夏季攻勢,給那些被他撤職的將領們看看,他是如何指揮並獲得勝利的。

當然,南線進攻,最重要的是奪取高加索地區的油田。既可以讓對手失去這些作戰急需的石油,又可以彌補自己部隊的不足。同時,佔領斯大林格勒可以封鎖他們的物資通道,加速他們的滅亡。

巧合的是,看中這個地方的還有斯大林。

在他看來,戰爭如果能繼續下去,就必須保衛高加索的油田,斯大林格勒就變得十分重要。然而此時,樂觀的他卻想著如何先敵下手了。莫斯科保衛戰後,國內普遍出現一種樂觀情緒,上下都認為最危急的時刻已經過去,是該反攻的時候了。

首先,26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反法西斯統一陣線正式形成,讓蘇聯擁有更多的擁護者。並且,美英兩國制定了“先歐後亞”的戰略,預示著更多的裝備、給養都將投入到蘇聯戰場上,這些都是進攻的物資保障。

其次,雖然美軍參戰,但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英美等國軍隊的表現十分糟糕,面對日軍,只有招架之功。他們如此不堪一擊,是斯大林沒有想到的,現在日本與蘇聯依舊保持著中立關係,正是在盟國面前表現蘇軍強大的大好機會。

更何況,隨著美國的軍事和工業援助,蘇聯的軍工業很快恢復到了戰前的水平。現在可以說是無論從人力、物力還是部隊數量、裝備,都超過了對手。他認為應採取主動出擊,在1942年解決戰爭問題是有可能的。

他的想法遭到了朱可夫的反對,他認為,莫斯科戰役只是擊潰戰,並沒有傷及對手筋骨,對方的實力依舊不能小覷,又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休整,此時進攻勝算不大,應採取防禦態勢,逐步消耗對手實力是上策。

1941年底的蘇德戰場,當德軍準備一鼓作氣攻下莫斯科時,卻遇到了蘇聯140多年未遇的寒流。成千上萬的德國士兵在寒風中被凍死凍傷,非戰鬥減員嚴重,更可怕的是坦克、飛機幾乎全部失靈,戰鬥力降到了最低點。

然而,土生土長的蘇軍,以及遠東戰略部隊的增援,戰局發生了逆轉。當蘇軍坦克衝過防線,德國人嚐到了自開戰以來首次失敗的滋味。前沿指揮官不斷地要求撤退,希特勒很快意識到,潰敗不制止將會動搖整個戰線。可撤退到哪裡呢?

200公里是極限。

首先,德軍撤退200公里的位置,是實施攻佔莫斯科“颱風行動”的出發點。也就是說,他們在該條戰線上建立了許多戰略支撐點和補給點,兵員,裝備、彈藥充足,更何況是以逸待勞,而蘇軍是疲憊之師。

其次,雖然德軍的士氣低落,但較高的戰鬥素養還是讓他們本能的進行戰術性撤退,比如:交替掩護撤退,按防禦線撤退或者給對手製造障礙等等。當然,在希特勒的嚴厲命令下,撤退中的德軍依然給蘇軍造成了大量殺傷,遲滯了對手的進攻。

最重要的是,蘇軍這次反攻的目的就是解除莫斯科的包圍,從戰術上講,就是擊潰戰。雖然取得了殲滅對手50萬的輝煌戰果,但自身的戰鬥實力也消耗很大,補給也出現困難,在200公里停下來,是他們進攻的極限。

這個時候的蘇德兩軍都已筋疲力盡。德軍收縮兵力,建立了更加牢固的防線;蘇軍的攻擊力也消耗殆盡,急需人員、武器裝備的補充。而此時的希特勒在為沒有預備隊而犯愁,可國內的戰爭潛力已經基本挖空,該怎麼辦呢?

實力不濟的僕從國軍隊。

一場冬季作戰,德方損失116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其陸軍的精華,國內無法補充,只好從僕從國想辦法。於是,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軍隊被整師、整師的招募,就連意大利也派出了9個師,但是這些還是不夠的。

希特勒憑著感染力極強的口才,只得一家、一家的“走訪”,好不容易籠絡了52個師,佔蘇德戰場總兵力的1/4。然而,這些良莠不齊的多國部隊,並沒有讓德國將領們看在眼裡,在他們看來,這些軍隊就是中看不中用。

當然,麻煩還不止這些。羅馬尼亞與匈牙利派出的部隊最多,但彼此“球大哥不理球二哥”,兩國互相敵視,只得將他們分開使用;而意大利等國的軍隊也不願聽從德方指揮官的命令,更加反感他們插手管理自己的部隊。

更讓將領們受不了的是,這些軍隊士氣普遍不高,戰鬥力不強,對作戰命令相互推諉。常常惹得德方將領寧肯單獨作戰,也不願與他們為伍。但是,眼下德國兵力不足,只能被迫接受,夏季攻勢就靠他們了。

夏季攻勢。

1941年底的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參戰;繼而德意日三國簽訂《公約》向美國宣戰。作為迴應,包括美、英、蘇和中國在內的26個同盟國簽署了一項共同宣言,一致反對法西斯。

這些是希特勒最不願意看到的情形,蘇聯1.6億的潛在人口和美國強大的軍事工業援助結合在一起,必將給局勢帶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必須趁著蘇聯還沒有真正強大,迅速戰勝他們。而這一次,他將目光盯在了斯大林格勒。

一是,隨著軸心國的正式建立,作為“老大”的德國一定要通過一場勝利來確定自己的主導地位。也就是說,在軸心國一片大好的形勢下,以積極的攻勢來配合盟國在其他戰場的攻勢,並擺脫莫斯科會戰失敗的陰影,重振全軍士氣。

二是,證明自己是個軍事天才。基輔會戰中他命令古德里安抄了蘇軍的後路,俘虜了66.5萬人,讓他一夜之間自感是一位軍事天才。但莫斯科會戰的慘敗又將他打回了原形,他要通過夏季攻勢,給那些被他撤職的將領們看看,他是如何指揮並獲得勝利的。

當然,南線進攻,最重要的是奪取高加索地區的油田。既可以讓對手失去這些作戰急需的石油,又可以彌補自己部隊的不足。同時,佔領斯大林格勒可以封鎖他們的物資通道,加速他們的滅亡。

巧合的是,看中這個地方的還有斯大林。

在他看來,戰爭如果能繼續下去,就必須保衛高加索的油田,斯大林格勒就變得十分重要。然而此時,樂觀的他卻想著如何先敵下手了。莫斯科保衛戰後,國內普遍出現一種樂觀情緒,上下都認為最危急的時刻已經過去,是該反攻的時候了。

首先,26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反法西斯統一陣線正式形成,讓蘇聯擁有更多的擁護者。並且,美英兩國制定了“先歐後亞”的戰略,預示著更多的裝備、給養都將投入到蘇聯戰場上,這些都是進攻的物資保障。

其次,雖然美軍參戰,但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英美等國軍隊的表現十分糟糕,面對日軍,只有招架之功。他們如此不堪一擊,是斯大林沒有想到的,現在日本與蘇聯依舊保持著中立關係,正是在盟國面前表現蘇軍強大的大好機會。

更何況,隨著美國的軍事和工業援助,蘇聯的軍工業很快恢復到了戰前的水平。現在可以說是無論從人力、物力還是部隊數量、裝備,都超過了對手。他認為應採取主動出擊,在1942年解決戰爭問題是有可能的。

他的想法遭到了朱可夫的反對,他認為,莫斯科戰役只是擊潰戰,並沒有傷及對手筋骨,對方的實力依舊不能小覷,又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休整,此時進攻勝算不大,應採取防禦態勢,逐步消耗對手實力是上策。

盲目樂觀的斯大林自然不同意他的意見,最終還是命令南方方面軍做好先發制人的準備。然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不瞭解對手情況,一廂情願的基礎上,隨著夏季的來臨,一場災難也將接踵而至。

克里木方向的蘇軍接連發動了三次攻勢,都沒有突破對手防線,反而遭到了曼施坦因率領的裝甲集團軍的突然攻擊。很快,刻赤被佔領,17萬蘇軍成為俘虜。到了6月,支持斯大林想法的鐵木辛哥也在哈爾科夫方向發起了攻擊。

1941年底的蘇德戰場,當德軍準備一鼓作氣攻下莫斯科時,卻遇到了蘇聯140多年未遇的寒流。成千上萬的德國士兵在寒風中被凍死凍傷,非戰鬥減員嚴重,更可怕的是坦克、飛機幾乎全部失靈,戰鬥力降到了最低點。

然而,土生土長的蘇軍,以及遠東戰略部隊的增援,戰局發生了逆轉。當蘇軍坦克衝過防線,德國人嚐到了自開戰以來首次失敗的滋味。前沿指揮官不斷地要求撤退,希特勒很快意識到,潰敗不制止將會動搖整個戰線。可撤退到哪裡呢?

200公里是極限。

首先,德軍撤退200公里的位置,是實施攻佔莫斯科“颱風行動”的出發點。也就是說,他們在該條戰線上建立了許多戰略支撐點和補給點,兵員,裝備、彈藥充足,更何況是以逸待勞,而蘇軍是疲憊之師。

其次,雖然德軍的士氣低落,但較高的戰鬥素養還是讓他們本能的進行戰術性撤退,比如:交替掩護撤退,按防禦線撤退或者給對手製造障礙等等。當然,在希特勒的嚴厲命令下,撤退中的德軍依然給蘇軍造成了大量殺傷,遲滯了對手的進攻。

最重要的是,蘇軍這次反攻的目的就是解除莫斯科的包圍,從戰術上講,就是擊潰戰。雖然取得了殲滅對手50萬的輝煌戰果,但自身的戰鬥實力也消耗很大,補給也出現困難,在200公里停下來,是他們進攻的極限。

這個時候的蘇德兩軍都已筋疲力盡。德軍收縮兵力,建立了更加牢固的防線;蘇軍的攻擊力也消耗殆盡,急需人員、武器裝備的補充。而此時的希特勒在為沒有預備隊而犯愁,可國內的戰爭潛力已經基本挖空,該怎麼辦呢?

實力不濟的僕從國軍隊。

一場冬季作戰,德方損失116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其陸軍的精華,國內無法補充,只好從僕從國想辦法。於是,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軍隊被整師、整師的招募,就連意大利也派出了9個師,但是這些還是不夠的。

希特勒憑著感染力極強的口才,只得一家、一家的“走訪”,好不容易籠絡了52個師,佔蘇德戰場總兵力的1/4。然而,這些良莠不齊的多國部隊,並沒有讓德國將領們看在眼裡,在他們看來,這些軍隊就是中看不中用。

當然,麻煩還不止這些。羅馬尼亞與匈牙利派出的部隊最多,但彼此“球大哥不理球二哥”,兩國互相敵視,只得將他們分開使用;而意大利等國的軍隊也不願聽從德方指揮官的命令,更加反感他們插手管理自己的部隊。

更讓將領們受不了的是,這些軍隊士氣普遍不高,戰鬥力不強,對作戰命令相互推諉。常常惹得德方將領寧肯單獨作戰,也不願與他們為伍。但是,眼下德國兵力不足,只能被迫接受,夏季攻勢就靠他們了。

夏季攻勢。

1941年底的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參戰;繼而德意日三國簽訂《公約》向美國宣戰。作為迴應,包括美、英、蘇和中國在內的26個同盟國簽署了一項共同宣言,一致反對法西斯。

這些是希特勒最不願意看到的情形,蘇聯1.6億的潛在人口和美國強大的軍事工業援助結合在一起,必將給局勢帶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必須趁著蘇聯還沒有真正強大,迅速戰勝他們。而這一次,他將目光盯在了斯大林格勒。

一是,隨著軸心國的正式建立,作為“老大”的德國一定要通過一場勝利來確定自己的主導地位。也就是說,在軸心國一片大好的形勢下,以積極的攻勢來配合盟國在其他戰場的攻勢,並擺脫莫斯科會戰失敗的陰影,重振全軍士氣。

二是,證明自己是個軍事天才。基輔會戰中他命令古德里安抄了蘇軍的後路,俘虜了66.5萬人,讓他一夜之間自感是一位軍事天才。但莫斯科會戰的慘敗又將他打回了原形,他要通過夏季攻勢,給那些被他撤職的將領們看看,他是如何指揮並獲得勝利的。

當然,南線進攻,最重要的是奪取高加索地區的油田。既可以讓對手失去這些作戰急需的石油,又可以彌補自己部隊的不足。同時,佔領斯大林格勒可以封鎖他們的物資通道,加速他們的滅亡。

巧合的是,看中這個地方的還有斯大林。

在他看來,戰爭如果能繼續下去,就必須保衛高加索的油田,斯大林格勒就變得十分重要。然而此時,樂觀的他卻想著如何先敵下手了。莫斯科保衛戰後,國內普遍出現一種樂觀情緒,上下都認為最危急的時刻已經過去,是該反攻的時候了。

首先,26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反法西斯統一陣線正式形成,讓蘇聯擁有更多的擁護者。並且,美英兩國制定了“先歐後亞”的戰略,預示著更多的裝備、給養都將投入到蘇聯戰場上,這些都是進攻的物資保障。

其次,雖然美軍參戰,但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英美等國軍隊的表現十分糟糕,面對日軍,只有招架之功。他們如此不堪一擊,是斯大林沒有想到的,現在日本與蘇聯依舊保持著中立關係,正是在盟國面前表現蘇軍強大的大好機會。

更何況,隨著美國的軍事和工業援助,蘇聯的軍工業很快恢復到了戰前的水平。現在可以說是無論從人力、物力還是部隊數量、裝備,都超過了對手。他認為應採取主動出擊,在1942年解決戰爭問題是有可能的。

他的想法遭到了朱可夫的反對,他認為,莫斯科戰役只是擊潰戰,並沒有傷及對手筋骨,對方的實力依舊不能小覷,又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休整,此時進攻勝算不大,應採取防禦態勢,逐步消耗對手實力是上策。

盲目樂觀的斯大林自然不同意他的意見,最終還是命令南方方面軍做好先發制人的準備。然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不瞭解對手情況,一廂情願的基礎上,隨著夏季的來臨,一場災難也將接踵而至。

克里木方向的蘇軍接連發動了三次攻勢,都沒有突破對手防線,反而遭到了曼施坦因率領的裝甲集團軍的突然攻擊。很快,刻赤被佔領,17萬蘇軍成為俘虜。到了6月,支持斯大林想法的鐵木辛哥也在哈爾科夫方向發起了攻擊。

殊不知,此時他的對面是聚集了100多個師的德軍。結果3個蘇軍集團軍被擅長閃擊戰的德軍迅速包圍,24萬人被俘。這下,清醒過來的斯大林才明白朱可夫的話是對的,對手依然強大,不能盲目硬拼。

但領導永遠都是對的,這次也一樣。戰後,西南方面軍被撤銷,鐵木辛哥被降職, 10天后乾脆被免職,替斯大林背了“黑鍋”。所以,人有時候不能太得意,尤其是自以為穩操勝券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悲劇。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军武视界
2019-06-25

德國入侵蘇聯

1941年6月,德國悍然對蘇聯實施“巴巴羅薩”計劃,三大集團軍群攜大批坦克、裝甲車、飛機迅速侵入蘇聯境內,至當年12月份,德軍俘獲的蘇軍士兵已經超過了240萬人,德國上下士氣大振,並因此認為擊垮蘇聯指日可待。不過,事情的發展出乎人意料。

德國入侵蘇聯

1941年6月,德國悍然對蘇聯實施“巴巴羅薩”計劃,三大集團軍群攜大批坦克、裝甲車、飛機迅速侵入蘇聯境內,至當年12月份,德軍俘獲的蘇軍士兵已經超過了240萬人,德國上下士氣大振,並因此認為擊垮蘇聯指日可待。不過,事情的發展出乎人意料。

德軍入侵蘇聯

蘇聯醞釀反攻計劃

事實上,就在德國上下歡呼雀躍的時候,蘇聯方面卻早已醞釀了反攻計劃。1941年11月29日,蘇聯西方面軍司令朱可夫向斯大林親自做了彙報,後者當晚便下達了反突擊命令。可笑的是,德國中央集團軍群12月4日依舊得出了蘇聯沒有能力展開大規模反擊的結論,由此可見,德國人當時自大到了何種地步,而蘇聯紅軍隨後的確開始大規模反撲,其加裡寧方面軍第30集團軍率先向德軍陣地發起攻擊,緊接著,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兩翼均受到蘇軍打擊。此時的德軍受自身國力與特殊的氣候條件所累,只得被迫撤退,幾天後,古德里安下令德軍原路返回,而希特勒更是下令讓所有德軍部隊轉入防禦狀態。

德國入侵蘇聯

1941年6月,德國悍然對蘇聯實施“巴巴羅薩”計劃,三大集團軍群攜大批坦克、裝甲車、飛機迅速侵入蘇聯境內,至當年12月份,德軍俘獲的蘇軍士兵已經超過了240萬人,德國上下士氣大振,並因此認為擊垮蘇聯指日可待。不過,事情的發展出乎人意料。

德軍入侵蘇聯

蘇聯醞釀反攻計劃

事實上,就在德國上下歡呼雀躍的時候,蘇聯方面卻早已醞釀了反攻計劃。1941年11月29日,蘇聯西方面軍司令朱可夫向斯大林親自做了彙報,後者當晚便下達了反突擊命令。可笑的是,德國中央集團軍群12月4日依舊得出了蘇聯沒有能力展開大規模反擊的結論,由此可見,德國人當時自大到了何種地步,而蘇聯紅軍隨後的確開始大規模反撲,其加裡寧方面軍第30集團軍率先向德軍陣地發起攻擊,緊接著,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兩翼均受到蘇軍打擊。此時的德軍受自身國力與特殊的氣候條件所累,只得被迫撤退,幾天後,古德里安下令德軍原路返回,而希特勒更是下令讓所有德軍部隊轉入防禦狀態。

古德里安

蘇軍反突擊行動,德軍被驅逐數百里

德軍全面龜縮,蘇聯趁機大舉收復失地,整個12月期間,蘇軍先後解放了羅加切沃、克林、卡盧加等多座重鎮,1942年1月份,德國又失去了莫斯科北部的加裡寧地區,德軍前線部隊撤退至距離莫斯科100到250公里的地方,此後,蘇德雙方各有勝負,直至1942年4月,前線德軍與莫斯科的距離也沒有超過350公里,蘇聯既然已經開始大舉向德軍進攻,為什麼不乾脆將所有德軍部隊趕出國境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德國入侵蘇聯

1941年6月,德國悍然對蘇聯實施“巴巴羅薩”計劃,三大集團軍群攜大批坦克、裝甲車、飛機迅速侵入蘇聯境內,至當年12月份,德軍俘獲的蘇軍士兵已經超過了240萬人,德國上下士氣大振,並因此認為擊垮蘇聯指日可待。不過,事情的發展出乎人意料。

德軍入侵蘇聯

蘇聯醞釀反攻計劃

事實上,就在德國上下歡呼雀躍的時候,蘇聯方面卻早已醞釀了反攻計劃。1941年11月29日,蘇聯西方面軍司令朱可夫向斯大林親自做了彙報,後者當晚便下達了反突擊命令。可笑的是,德國中央集團軍群12月4日依舊得出了蘇聯沒有能力展開大規模反擊的結論,由此可見,德國人當時自大到了何種地步,而蘇聯紅軍隨後的確開始大規模反撲,其加裡寧方面軍第30集團軍率先向德軍陣地發起攻擊,緊接著,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兩翼均受到蘇軍打擊。此時的德軍受自身國力與特殊的氣候條件所累,只得被迫撤退,幾天後,古德里安下令德軍原路返回,而希特勒更是下令讓所有德軍部隊轉入防禦狀態。

古德里安

蘇軍反突擊行動,德軍被驅逐數百里

德軍全面龜縮,蘇聯趁機大舉收復失地,整個12月期間,蘇軍先後解放了羅加切沃、克林、卡盧加等多座重鎮,1942年1月份,德國又失去了莫斯科北部的加裡寧地區,德軍前線部隊撤退至距離莫斯科100到250公里的地方,此後,蘇德雙方各有勝負,直至1942年4月,前線德軍與莫斯科的距離也沒有超過350公里,蘇聯既然已經開始大舉向德軍進攻,為什麼不乾脆將所有德軍部隊趕出國境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莫斯科保衛戰

蘇軍未能持續追擊德軍之原因

第一,蘇聯的大規模反擊並未大量殲滅德軍有生力量,蘇軍高層信心不足。

1942年4月,德軍部隊的確遠離了莫斯科,但蘇軍採取的軍事行動一共才造成50萬德軍士兵傷亡,反觀蘇聯自身,卻有70萬士兵被傷或被俘,因此,莫斯科保衛戰贏得重大戰略勝利不假,但在戰術方面,我們很難承認蘇聯技高一籌。這種情況下,蘇聯對德國仍然缺乏一戰到底的勇氣,前者當然不急於對德軍窮追猛打了。

德國入侵蘇聯

1941年6月,德國悍然對蘇聯實施“巴巴羅薩”計劃,三大集團軍群攜大批坦克、裝甲車、飛機迅速侵入蘇聯境內,至當年12月份,德軍俘獲的蘇軍士兵已經超過了240萬人,德國上下士氣大振,並因此認為擊垮蘇聯指日可待。不過,事情的發展出乎人意料。

德軍入侵蘇聯

蘇聯醞釀反攻計劃

事實上,就在德國上下歡呼雀躍的時候,蘇聯方面卻早已醞釀了反攻計劃。1941年11月29日,蘇聯西方面軍司令朱可夫向斯大林親自做了彙報,後者當晚便下達了反突擊命令。可笑的是,德國中央集團軍群12月4日依舊得出了蘇聯沒有能力展開大規模反擊的結論,由此可見,德國人當時自大到了何種地步,而蘇聯紅軍隨後的確開始大規模反撲,其加裡寧方面軍第30集團軍率先向德軍陣地發起攻擊,緊接著,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兩翼均受到蘇軍打擊。此時的德軍受自身國力與特殊的氣候條件所累,只得被迫撤退,幾天後,古德里安下令德軍原路返回,而希特勒更是下令讓所有德軍部隊轉入防禦狀態。

古德里安

蘇軍反突擊行動,德軍被驅逐數百里

德軍全面龜縮,蘇聯趁機大舉收復失地,整個12月期間,蘇軍先後解放了羅加切沃、克林、卡盧加等多座重鎮,1942年1月份,德國又失去了莫斯科北部的加裡寧地區,德軍前線部隊撤退至距離莫斯科100到250公里的地方,此後,蘇德雙方各有勝負,直至1942年4月,前線德軍與莫斯科的距離也沒有超過350公里,蘇聯既然已經開始大舉向德軍進攻,為什麼不乾脆將所有德軍部隊趕出國境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莫斯科保衛戰

蘇軍未能持續追擊德軍之原因

第一,蘇聯的大規模反擊並未大量殲滅德軍有生力量,蘇軍高層信心不足。

1942年4月,德軍部隊的確遠離了莫斯科,但蘇軍採取的軍事行動一共才造成50萬德軍士兵傷亡,反觀蘇聯自身,卻有70萬士兵被傷或被俘,因此,莫斯科保衛戰贏得重大戰略勝利不假,但在戰術方面,我們很難承認蘇聯技高一籌。這種情況下,蘇聯對德國仍然缺乏一戰到底的勇氣,前者當然不急於對德軍窮追猛打了。

德軍士兵

第二,希特勒強人做派,德軍撤退有序。

蘇軍發起反攻的時候,德軍的確是強弩之末,但這並不意味著德軍失去了最起碼的戰鬥力。為了穩定軍心,希特勒親任陸軍總司令,甚至連古德里安這類高級將領都被其免職,基於此,德國上下對希特勒均言聽計從。元首訓令:“任何人都不能在沒有既設陣地的情況下擅自撤退,在哪個位置跌倒,就得在哪個地方打回去”,這種情況下,所有德軍部隊在撤退時都非常有序,他們將入侵蘇聯時的所有補給線全部變成了據點或要塞,與其說德軍在撤退,倒不說他們在戰略轉移。因此,即便蘇軍大舉反攻,面對德軍時,他們也是在攻城拔寨,後者顯然不是一潰千里。

德國入侵蘇聯

1941年6月,德國悍然對蘇聯實施“巴巴羅薩”計劃,三大集團軍群攜大批坦克、裝甲車、飛機迅速侵入蘇聯境內,至當年12月份,德軍俘獲的蘇軍士兵已經超過了240萬人,德國上下士氣大振,並因此認為擊垮蘇聯指日可待。不過,事情的發展出乎人意料。

德軍入侵蘇聯

蘇聯醞釀反攻計劃

事實上,就在德國上下歡呼雀躍的時候,蘇聯方面卻早已醞釀了反攻計劃。1941年11月29日,蘇聯西方面軍司令朱可夫向斯大林親自做了彙報,後者當晚便下達了反突擊命令。可笑的是,德國中央集團軍群12月4日依舊得出了蘇聯沒有能力展開大規模反擊的結論,由此可見,德國人當時自大到了何種地步,而蘇聯紅軍隨後的確開始大規模反撲,其加裡寧方面軍第30集團軍率先向德軍陣地發起攻擊,緊接著,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兩翼均受到蘇軍打擊。此時的德軍受自身國力與特殊的氣候條件所累,只得被迫撤退,幾天後,古德里安下令德軍原路返回,而希特勒更是下令讓所有德軍部隊轉入防禦狀態。

古德里安

蘇軍反突擊行動,德軍被驅逐數百里

德軍全面龜縮,蘇聯趁機大舉收復失地,整個12月期間,蘇軍先後解放了羅加切沃、克林、卡盧加等多座重鎮,1942年1月份,德國又失去了莫斯科北部的加裡寧地區,德軍前線部隊撤退至距離莫斯科100到250公里的地方,此後,蘇德雙方各有勝負,直至1942年4月,前線德軍與莫斯科的距離也沒有超過350公里,蘇聯既然已經開始大舉向德軍進攻,為什麼不乾脆將所有德軍部隊趕出國境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莫斯科保衛戰

蘇軍未能持續追擊德軍之原因

第一,蘇聯的大規模反擊並未大量殲滅德軍有生力量,蘇軍高層信心不足。

1942年4月,德軍部隊的確遠離了莫斯科,但蘇軍採取的軍事行動一共才造成50萬德軍士兵傷亡,反觀蘇聯自身,卻有70萬士兵被傷或被俘,因此,莫斯科保衛戰贏得重大戰略勝利不假,但在戰術方面,我們很難承認蘇聯技高一籌。這種情況下,蘇聯對德國仍然缺乏一戰到底的勇氣,前者當然不急於對德軍窮追猛打了。

德軍士兵

第二,希特勒強人做派,德軍撤退有序。

蘇軍發起反攻的時候,德軍的確是強弩之末,但這並不意味著德軍失去了最起碼的戰鬥力。為了穩定軍心,希特勒親任陸軍總司令,甚至連古德里安這類高級將領都被其免職,基於此,德國上下對希特勒均言聽計從。元首訓令:“任何人都不能在沒有既設陣地的情況下擅自撤退,在哪個位置跌倒,就得在哪個地方打回去”,這種情況下,所有德軍部隊在撤退時都非常有序,他們將入侵蘇聯時的所有補給線全部變成了據點或要塞,與其說德軍在撤退,倒不說他們在戰略轉移。因此,即便蘇軍大舉反攻,面對德軍時,他們也是在攻城拔寨,後者顯然不是一潰千里。

希特勒

第三,蘇聯反擊與德軍戰略失誤有關,前者從遠東地區調來的部隊不足以繼續支撐其向德軍進攻。

由於希特勒堅持讓中央集團軍群分兵進攻蘇聯北部的列寧格勒與南部的烏克蘭,德軍對莫斯科的軍事行動實際上在1941年9月份才得以正式展開,可沒過多久,蘇聯境內就進入了秋雨季節,德軍裝甲部隊在泥濘環境下的作戰效率大打折扣,而隨後的大雪及寒冷天氣則造成了德軍士兵大量減員。正因如此,蘇聯方面才能夠重新組建第五集團軍、加裡寧方面軍等部隊,而朱可夫也才有精力打造第二梯隊和預備隊。與此同時,莫斯科市內調動了所有力量,民眾踴躍參軍,其民兵部隊、工人營以及婦女組成的作戰力量就達到了60萬人,此外,紅場閱兵後開赴前線也是那個時候發生的事情。由此可見,蘇聯當時仍然是以驅逐德軍為主要目標,前者發起反擊行動只為暫時保全自身,而並未有全面擊敗德軍的打算。

德國入侵蘇聯

1941年6月,德國悍然對蘇聯實施“巴巴羅薩”計劃,三大集團軍群攜大批坦克、裝甲車、飛機迅速侵入蘇聯境內,至當年12月份,德軍俘獲的蘇軍士兵已經超過了240萬人,德國上下士氣大振,並因此認為擊垮蘇聯指日可待。不過,事情的發展出乎人意料。

德軍入侵蘇聯

蘇聯醞釀反攻計劃

事實上,就在德國上下歡呼雀躍的時候,蘇聯方面卻早已醞釀了反攻計劃。1941年11月29日,蘇聯西方面軍司令朱可夫向斯大林親自做了彙報,後者當晚便下達了反突擊命令。可笑的是,德國中央集團軍群12月4日依舊得出了蘇聯沒有能力展開大規模反擊的結論,由此可見,德國人當時自大到了何種地步,而蘇聯紅軍隨後的確開始大規模反撲,其加裡寧方面軍第30集團軍率先向德軍陣地發起攻擊,緊接著,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兩翼均受到蘇軍打擊。此時的德軍受自身國力與特殊的氣候條件所累,只得被迫撤退,幾天後,古德里安下令德軍原路返回,而希特勒更是下令讓所有德軍部隊轉入防禦狀態。

古德里安

蘇軍反突擊行動,德軍被驅逐數百里

德軍全面龜縮,蘇聯趁機大舉收復失地,整個12月期間,蘇軍先後解放了羅加切沃、克林、卡盧加等多座重鎮,1942年1月份,德國又失去了莫斯科北部的加裡寧地區,德軍前線部隊撤退至距離莫斯科100到250公里的地方,此後,蘇德雙方各有勝負,直至1942年4月,前線德軍與莫斯科的距離也沒有超過350公里,蘇聯既然已經開始大舉向德軍進攻,為什麼不乾脆將所有德軍部隊趕出國境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莫斯科保衛戰

蘇軍未能持續追擊德軍之原因

第一,蘇聯的大規模反擊並未大量殲滅德軍有生力量,蘇軍高層信心不足。

1942年4月,德軍部隊的確遠離了莫斯科,但蘇軍採取的軍事行動一共才造成50萬德軍士兵傷亡,反觀蘇聯自身,卻有70萬士兵被傷或被俘,因此,莫斯科保衛戰贏得重大戰略勝利不假,但在戰術方面,我們很難承認蘇聯技高一籌。這種情況下,蘇聯對德國仍然缺乏一戰到底的勇氣,前者當然不急於對德軍窮追猛打了。

德軍士兵

第二,希特勒強人做派,德軍撤退有序。

蘇軍發起反攻的時候,德軍的確是強弩之末,但這並不意味著德軍失去了最起碼的戰鬥力。為了穩定軍心,希特勒親任陸軍總司令,甚至連古德里安這類高級將領都被其免職,基於此,德國上下對希特勒均言聽計從。元首訓令:“任何人都不能在沒有既設陣地的情況下擅自撤退,在哪個位置跌倒,就得在哪個地方打回去”,這種情況下,所有德軍部隊在撤退時都非常有序,他們將入侵蘇聯時的所有補給線全部變成了據點或要塞,與其說德軍在撤退,倒不說他們在戰略轉移。因此,即便蘇軍大舉反攻,面對德軍時,他們也是在攻城拔寨,後者顯然不是一潰千里。

希特勒

第三,蘇聯反擊與德軍戰略失誤有關,前者從遠東地區調來的部隊不足以繼續支撐其向德軍進攻。

由於希特勒堅持讓中央集團軍群分兵進攻蘇聯北部的列寧格勒與南部的烏克蘭,德軍對莫斯科的軍事行動實際上在1941年9月份才得以正式展開,可沒過多久,蘇聯境內就進入了秋雨季節,德軍裝甲部隊在泥濘環境下的作戰效率大打折扣,而隨後的大雪及寒冷天氣則造成了德軍士兵大量減員。正因如此,蘇聯方面才能夠重新組建第五集團軍、加裡寧方面軍等部隊,而朱可夫也才有精力打造第二梯隊和預備隊。與此同時,莫斯科市內調動了所有力量,民眾踴躍參軍,其民兵部隊、工人營以及婦女組成的作戰力量就達到了60萬人,此外,紅場閱兵後開赴前線也是那個時候發生的事情。由此可見,蘇聯當時仍然是以驅逐德軍為主要目標,前者發起反擊行動只為暫時保全自身,而並未有全面擊敗德軍的打算。

紅場閱兵

第四,蘇軍士兵裝備弱於德軍,其配套設施、戰術及戰法完全不適合繼續追擊德軍。

當時的蘇聯,既沒有進行大規模進攻行動的經驗,也非常缺乏快速反應部隊,據瞭解,蘇軍僅有的機動部隊全部為騎兵或者坦克旅,這種組合在戰役初期可以憑藉靈活機動的優勢迅速撕裂德軍防線,但時間一長,其弱點也就暴露出來了,由於缺乏重武器,蘇軍突擊部隊很難持續攻擊德軍設下的一處處據點,而一旦後者的裝甲集團軍開來,蘇軍的騎兵只能撤往森林地帶,其有限的坦克旅不僅無法與德軍裝甲集團群硬扛,更缺乏長途攻堅的能力,這種情況下,蘇軍往往繞過了德軍的很多火力點,並因此無法保證自己的補給線安全,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補給線都無法保證,蘇軍又怎能持續推進呢?當然了,蘇聯方面也認識到了這一點,第二年開始,他們便陸續打造出了不少坦克集團軍。

德國入侵蘇聯

1941年6月,德國悍然對蘇聯實施“巴巴羅薩”計劃,三大集團軍群攜大批坦克、裝甲車、飛機迅速侵入蘇聯境內,至當年12月份,德軍俘獲的蘇軍士兵已經超過了240萬人,德國上下士氣大振,並因此認為擊垮蘇聯指日可待。不過,事情的發展出乎人意料。

德軍入侵蘇聯

蘇聯醞釀反攻計劃

事實上,就在德國上下歡呼雀躍的時候,蘇聯方面卻早已醞釀了反攻計劃。1941年11月29日,蘇聯西方面軍司令朱可夫向斯大林親自做了彙報,後者當晚便下達了反突擊命令。可笑的是,德國中央集團軍群12月4日依舊得出了蘇聯沒有能力展開大規模反擊的結論,由此可見,德國人當時自大到了何種地步,而蘇聯紅軍隨後的確開始大規模反撲,其加裡寧方面軍第30集團軍率先向德軍陣地發起攻擊,緊接著,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兩翼均受到蘇軍打擊。此時的德軍受自身國力與特殊的氣候條件所累,只得被迫撤退,幾天後,古德里安下令德軍原路返回,而希特勒更是下令讓所有德軍部隊轉入防禦狀態。

古德里安

蘇軍反突擊行動,德軍被驅逐數百里

德軍全面龜縮,蘇聯趁機大舉收復失地,整個12月期間,蘇軍先後解放了羅加切沃、克林、卡盧加等多座重鎮,1942年1月份,德國又失去了莫斯科北部的加裡寧地區,德軍前線部隊撤退至距離莫斯科100到250公里的地方,此後,蘇德雙方各有勝負,直至1942年4月,前線德軍與莫斯科的距離也沒有超過350公里,蘇聯既然已經開始大舉向德軍進攻,為什麼不乾脆將所有德軍部隊趕出國境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莫斯科保衛戰

蘇軍未能持續追擊德軍之原因

第一,蘇聯的大規模反擊並未大量殲滅德軍有生力量,蘇軍高層信心不足。

1942年4月,德軍部隊的確遠離了莫斯科,但蘇軍採取的軍事行動一共才造成50萬德軍士兵傷亡,反觀蘇聯自身,卻有70萬士兵被傷或被俘,因此,莫斯科保衛戰贏得重大戰略勝利不假,但在戰術方面,我們很難承認蘇聯技高一籌。這種情況下,蘇聯對德國仍然缺乏一戰到底的勇氣,前者當然不急於對德軍窮追猛打了。

德軍士兵

第二,希特勒強人做派,德軍撤退有序。

蘇軍發起反攻的時候,德軍的確是強弩之末,但這並不意味著德軍失去了最起碼的戰鬥力。為了穩定軍心,希特勒親任陸軍總司令,甚至連古德里安這類高級將領都被其免職,基於此,德國上下對希特勒均言聽計從。元首訓令:“任何人都不能在沒有既設陣地的情況下擅自撤退,在哪個位置跌倒,就得在哪個地方打回去”,這種情況下,所有德軍部隊在撤退時都非常有序,他們將入侵蘇聯時的所有補給線全部變成了據點或要塞,與其說德軍在撤退,倒不說他們在戰略轉移。因此,即便蘇軍大舉反攻,面對德軍時,他們也是在攻城拔寨,後者顯然不是一潰千里。

希特勒

第三,蘇聯反擊與德軍戰略失誤有關,前者從遠東地區調來的部隊不足以繼續支撐其向德軍進攻。

由於希特勒堅持讓中央集團軍群分兵進攻蘇聯北部的列寧格勒與南部的烏克蘭,德軍對莫斯科的軍事行動實際上在1941年9月份才得以正式展開,可沒過多久,蘇聯境內就進入了秋雨季節,德軍裝甲部隊在泥濘環境下的作戰效率大打折扣,而隨後的大雪及寒冷天氣則造成了德軍士兵大量減員。正因如此,蘇聯方面才能夠重新組建第五集團軍、加裡寧方面軍等部隊,而朱可夫也才有精力打造第二梯隊和預備隊。與此同時,莫斯科市內調動了所有力量,民眾踴躍參軍,其民兵部隊、工人營以及婦女組成的作戰力量就達到了60萬人,此外,紅場閱兵後開赴前線也是那個時候發生的事情。由此可見,蘇聯當時仍然是以驅逐德軍為主要目標,前者發起反擊行動只為暫時保全自身,而並未有全面擊敗德軍的打算。

紅場閱兵

第四,蘇軍士兵裝備弱於德軍,其配套設施、戰術及戰法完全不適合繼續追擊德軍。

當時的蘇聯,既沒有進行大規模進攻行動的經驗,也非常缺乏快速反應部隊,據瞭解,蘇軍僅有的機動部隊全部為騎兵或者坦克旅,這種組合在戰役初期可以憑藉靈活機動的優勢迅速撕裂德軍防線,但時間一長,其弱點也就暴露出來了,由於缺乏重武器,蘇軍突擊部隊很難持續攻擊德軍設下的一處處據點,而一旦後者的裝甲集團軍開來,蘇軍的騎兵只能撤往森林地帶,其有限的坦克旅不僅無法與德軍裝甲集團群硬扛,更缺乏長途攻堅的能力,這種情況下,蘇軍往往繞過了德軍的很多火力點,並因此無法保證自己的補給線安全,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補給線都無法保證,蘇軍又怎能持續推進呢?當然了,蘇聯方面也認識到了這一點,第二年開始,他們便陸續打造出了不少坦克集團軍。

蘇聯士兵

莫斯科保衛戰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也是後者在歐洲戰場上失敗的開始,蘇聯廣大軍民因為這一場戰役而士氣大振,西方國家也因此對蘇聯刮目相看,就莫斯科這座城市而言,它不僅是蘇聯的首都,也是該國軍民的信仰所在,試想一下,如果莫斯科被攻破了,蘇聯全國或許會一蹶不振,這非常不利於反法西斯戰爭,因此,蘇聯與德國在莫斯科附近大打出手完全可以理解,至於為何沒有繼續追擊德軍?當時的蘇聯只能先求自保,如果沒有做好充分準備而一再追擊德軍的話,很有可能喪失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戰略優勢。------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軍武視界原創,嚴禁抄襲或搬運,違者必究!

浴火
2019-06-17

這個想法太過於樂觀了吧,沒有考慮到當時情況,在任何時代任何戰爭當中,一次推進200公里實際上都是已經是一個不錯的水平了,當時蘇軍沒有能力進行更大規模的推進。

這個想法太過於樂觀了吧,沒有考慮到當時情況,在任何時代任何戰爭當中,一次推進200公里實際上都是已經是一個不錯的水平了,當時蘇軍沒有能力進行更大規模的推進。

莫斯科戰役實際上更多是一種防禦性質,而不是進攻性的,德軍雖然在冬季的情況下受到了很大的麻煩,但是蘇軍的麻煩也不少,遇到的問題並不比德軍少。

當時蘇軍的狀態也不夠理想,主要原因就在於經過蘇德戰爭早期的消耗之後,蘇軍的兵力與裝備損失都非常慘重,莫斯科戰役實際上是利用了德軍進攻能力削弱,處於狀態最差的條件,才得以實施反擊。

這個想法太過於樂觀了吧,沒有考慮到當時情況,在任何時代任何戰爭當中,一次推進200公里實際上都是已經是一個不錯的水平了,當時蘇軍沒有能力進行更大規模的推進。

莫斯科戰役實際上更多是一種防禦性質,而不是進攻性的,德軍雖然在冬季的情況下受到了很大的麻煩,但是蘇軍的麻煩也不少,遇到的問題並不比德軍少。

當時蘇軍的狀態也不夠理想,主要原因就在於經過蘇德戰爭早期的消耗之後,蘇軍的兵力與裝備損失都非常慘重,莫斯科戰役實際上是利用了德軍進攻能力削弱,處於狀態最差的條件,才得以實施反擊。

蘇軍的反擊雖然猛烈,但是狀態依然不夠理想,德軍也是瘦的駱駝比馬大,防禦作戰能力很強,到了莫斯科戰爭後轉移後期,德軍已經有能力,阻止蘇軍的進攻了,是有能力繼續打下去,在這種背景之下,蘇軍已經沒有能力在作戰了,是德軍的頑強抵抗,抑制住了蘇軍的攻勢。

木剑温不胜
2019-06-21

在莫斯科戰役中,德國軍隊本來是有希望打下莫斯科的,就在他們士氣高漲的時候,竟然遭遇了百年難得一遇的寒流,有部分士兵死在了這場寒流中,並且很多士兵每天都飢寒交迫的!其中最為嚴重的一點就是,德國的武器也出現了問題,有的武器失靈了,而有的武器則直接報廢了,這突如其來的狀況讓德國軍隊措手不及,並且軍隊的戰鬥力直線下降!就在這個時候,蘇聯發起了大反攻,但令人感到疑惑的是,蘇聯的大反攻只向前推進了200公里,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在莫斯科戰役中,德國軍隊本來是有希望打下莫斯科的,就在他們士氣高漲的時候,竟然遭遇了百年難得一遇的寒流,有部分士兵死在了這場寒流中,並且很多士兵每天都飢寒交迫的!其中最為嚴重的一點就是,德國的武器也出現了問題,有的武器失靈了,而有的武器則直接報廢了,這突如其來的狀況讓德國軍隊措手不及,並且軍隊的戰鬥力直線下降!就在這個時候,蘇聯發起了大反攻,但令人感到疑惑的是,蘇聯的大反攻只向前推進了200公里,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蘇軍對於這種惡劣的天氣是有對策的,他們早已習慣了國家的種種氣候,並且這個時候他們得到了遠東戰略部隊的增援,所以他們一鼓作氣扭轉了戰局!德國的指揮官看到當下這種戰況非常的著急,他知道如果此時不後退的話,那麼軍隊將會受到巨大的衝擊,甚至有可能全軍覆沒,因此他就下令讓軍隊快速撤離!

在莫斯科戰役中,德國軍隊本來是有希望打下莫斯科的,就在他們士氣高漲的時候,竟然遭遇了百年難得一遇的寒流,有部分士兵死在了這場寒流中,並且很多士兵每天都飢寒交迫的!其中最為嚴重的一點就是,德國的武器也出現了問題,有的武器失靈了,而有的武器則直接報廢了,這突如其來的狀況讓德國軍隊措手不及,並且軍隊的戰鬥力直線下降!就在這個時候,蘇聯發起了大反攻,但令人感到疑惑的是,蘇聯的大反攻只向前推進了200公里,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蘇軍對於這種惡劣的天氣是有對策的,他們早已習慣了國家的種種氣候,並且這個時候他們得到了遠東戰略部隊的增援,所以他們一鼓作氣扭轉了戰局!德國的指揮官看到當下這種戰況非常的著急,他知道如果此時不後退的話,那麼軍隊將會受到巨大的衝擊,甚至有可能全軍覆沒,因此他就下令讓軍隊快速撤離!

接下來,蘇聯發起了大反攻,德國的軍隊撤到了200公里的位置,然後蘇軍就沒有繼續推進了!其中一個原因是,這個位置是德軍這次攻佔莫斯科行動的出發點,所以在這一條線路上面有很多的物資,武器裝備彈藥都是非常充足的,德軍一旦到達了這個位置,就可以依靠這兒的物資來讓軍隊的戰鬥力恢復!德軍的士氣雖然有些低落,但是他們的戰鬥素養還是較高的,反觀蘇軍,蘇軍雖然扭轉了戰局,但是他們此時已非常疲憊!德軍就算是撤退也留有後招,他們在撤退時還不忘一路設埋伏,蘇聯在反攻時累得氣喘吁吁的!所以德軍仍然給蘇軍造成了非常大的殺傷,令對方的進攻變得越來越緩慢。

在莫斯科戰役中,德國軍隊本來是有希望打下莫斯科的,就在他們士氣高漲的時候,竟然遭遇了百年難得一遇的寒流,有部分士兵死在了這場寒流中,並且很多士兵每天都飢寒交迫的!其中最為嚴重的一點就是,德國的武器也出現了問題,有的武器失靈了,而有的武器則直接報廢了,這突如其來的狀況讓德國軍隊措手不及,並且軍隊的戰鬥力直線下降!就在這個時候,蘇聯發起了大反攻,但令人感到疑惑的是,蘇聯的大反攻只向前推進了200公里,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蘇軍對於這種惡劣的天氣是有對策的,他們早已習慣了國家的種種氣候,並且這個時候他們得到了遠東戰略部隊的增援,所以他們一鼓作氣扭轉了戰局!德國的指揮官看到當下這種戰況非常的著急,他知道如果此時不後退的話,那麼軍隊將會受到巨大的衝擊,甚至有可能全軍覆沒,因此他就下令讓軍隊快速撤離!

接下來,蘇聯發起了大反攻,德國的軍隊撤到了200公里的位置,然後蘇軍就沒有繼續推進了!其中一個原因是,這個位置是德軍這次攻佔莫斯科行動的出發點,所以在這一條線路上面有很多的物資,武器裝備彈藥都是非常充足的,德軍一旦到達了這個位置,就可以依靠這兒的物資來讓軍隊的戰鬥力恢復!德軍的士氣雖然有些低落,但是他們的戰鬥素養還是較高的,反觀蘇軍,蘇軍雖然扭轉了戰局,但是他們此時已非常疲憊!德軍就算是撤退也留有後招,他們在撤退時還不忘一路設埋伏,蘇聯在反攻時累得氣喘吁吁的!所以德軍仍然給蘇軍造成了非常大的殺傷,令對方的進攻變得越來越緩慢。

其中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蘇軍根本就不想和德軍正面交鋒,他們之所以發起反攻,也是無奈之舉,因為他們要解決當下被包圍的困境,若是這種戰況不能夠扭轉的話,那麼莫斯科遲早落入德軍手中,所以當蘇軍完全脫離了包圍圈之後,他們就不會再乘勝追擊了!更何況依靠蘇軍的實力,能夠反攻到200公里左右的地方,已經是他們進攻的極限了,這個時候蘇軍和德軍都非常的疲憊!德軍建立了非常堅固的防線,而蘇軍也急需人員和武器的補充,所以在這麼一個情況下,雙方軍隊都不會有大的動作的,而蘇軍自然也不會選擇繼續追擊。

在莫斯科戰役中,德國軍隊本來是有希望打下莫斯科的,就在他們士氣高漲的時候,竟然遭遇了百年難得一遇的寒流,有部分士兵死在了這場寒流中,並且很多士兵每天都飢寒交迫的!其中最為嚴重的一點就是,德國的武器也出現了問題,有的武器失靈了,而有的武器則直接報廢了,這突如其來的狀況讓德國軍隊措手不及,並且軍隊的戰鬥力直線下降!就在這個時候,蘇聯發起了大反攻,但令人感到疑惑的是,蘇聯的大反攻只向前推進了200公里,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蘇軍對於這種惡劣的天氣是有對策的,他們早已習慣了國家的種種氣候,並且這個時候他們得到了遠東戰略部隊的增援,所以他們一鼓作氣扭轉了戰局!德國的指揮官看到當下這種戰況非常的著急,他知道如果此時不後退的話,那麼軍隊將會受到巨大的衝擊,甚至有可能全軍覆沒,因此他就下令讓軍隊快速撤離!

接下來,蘇聯發起了大反攻,德國的軍隊撤到了200公里的位置,然後蘇軍就沒有繼續推進了!其中一個原因是,這個位置是德軍這次攻佔莫斯科行動的出發點,所以在這一條線路上面有很多的物資,武器裝備彈藥都是非常充足的,德軍一旦到達了這個位置,就可以依靠這兒的物資來讓軍隊的戰鬥力恢復!德軍的士氣雖然有些低落,但是他們的戰鬥素養還是較高的,反觀蘇軍,蘇軍雖然扭轉了戰局,但是他們此時已非常疲憊!德軍就算是撤退也留有後招,他們在撤退時還不忘一路設埋伏,蘇聯在反攻時累得氣喘吁吁的!所以德軍仍然給蘇軍造成了非常大的殺傷,令對方的進攻變得越來越緩慢。

其中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蘇軍根本就不想和德軍正面交鋒,他們之所以發起反攻,也是無奈之舉,因為他們要解決當下被包圍的困境,若是這種戰況不能夠扭轉的話,那麼莫斯科遲早落入德軍手中,所以當蘇軍完全脫離了包圍圈之後,他們就不會再乘勝追擊了!更何況依靠蘇軍的實力,能夠反攻到200公里左右的地方,已經是他們進攻的極限了,這個時候蘇軍和德軍都非常的疲憊!德軍建立了非常堅固的防線,而蘇軍也急需人員和武器的補充,所以在這麼一個情況下,雙方軍隊都不會有大的動作的,而蘇軍自然也不會選擇繼續追擊。

德軍在這次作戰當中損失了很多的士兵,國內已經沒有軍隊可以過來支援了,所以希特勒就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請求僕從國的援助,希特勒開始去其他國家借軍隊,匈牙利和羅馬尼克等等國家都紛紛支援德國。德國一共籠絡了52個師,這52個師佔據了蘇德戰場的1/4的兵力。不過對於德國的將領來說,這些軍隊都是不中看不中用的,他們的作戰能力比本國的軍隊差很多,而且素質也令人瞧不上!這些借來的軍隊實力差確實令人頭痛,但這並不是最大的麻煩!最大的麻煩是有一些國家之前有過摩擦,軍隊也是水火不容的,使用軍隊的時候不能夠把他們放在同一個戰場上!比如說,之前有衝突的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軍隊!但儘管如此,德國也不得不接受這些軍隊,因為當下情況緊急,如果沒有這些軍隊的話,那麼德國的兵力將會嚴重不足。

在莫斯科戰役中,德國軍隊本來是有希望打下莫斯科的,就在他們士氣高漲的時候,竟然遭遇了百年難得一遇的寒流,有部分士兵死在了這場寒流中,並且很多士兵每天都飢寒交迫的!其中最為嚴重的一點就是,德國的武器也出現了問題,有的武器失靈了,而有的武器則直接報廢了,這突如其來的狀況讓德國軍隊措手不及,並且軍隊的戰鬥力直線下降!就在這個時候,蘇聯發起了大反攻,但令人感到疑惑的是,蘇聯的大反攻只向前推進了200公里,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蘇軍對於這種惡劣的天氣是有對策的,他們早已習慣了國家的種種氣候,並且這個時候他們得到了遠東戰略部隊的增援,所以他們一鼓作氣扭轉了戰局!德國的指揮官看到當下這種戰況非常的著急,他知道如果此時不後退的話,那麼軍隊將會受到巨大的衝擊,甚至有可能全軍覆沒,因此他就下令讓軍隊快速撤離!

接下來,蘇聯發起了大反攻,德國的軍隊撤到了200公里的位置,然後蘇軍就沒有繼續推進了!其中一個原因是,這個位置是德軍這次攻佔莫斯科行動的出發點,所以在這一條線路上面有很多的物資,武器裝備彈藥都是非常充足的,德軍一旦到達了這個位置,就可以依靠這兒的物資來讓軍隊的戰鬥力恢復!德軍的士氣雖然有些低落,但是他們的戰鬥素養還是較高的,反觀蘇軍,蘇軍雖然扭轉了戰局,但是他們此時已非常疲憊!德軍就算是撤退也留有後招,他們在撤退時還不忘一路設埋伏,蘇聯在反攻時累得氣喘吁吁的!所以德軍仍然給蘇軍造成了非常大的殺傷,令對方的進攻變得越來越緩慢。

其中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蘇軍根本就不想和德軍正面交鋒,他們之所以發起反攻,也是無奈之舉,因為他們要解決當下被包圍的困境,若是這種戰況不能夠扭轉的話,那麼莫斯科遲早落入德軍手中,所以當蘇軍完全脫離了包圍圈之後,他們就不會再乘勝追擊了!更何況依靠蘇軍的實力,能夠反攻到200公里左右的地方,已經是他們進攻的極限了,這個時候蘇軍和德軍都非常的疲憊!德軍建立了非常堅固的防線,而蘇軍也急需人員和武器的補充,所以在這麼一個情況下,雙方軍隊都不會有大的動作的,而蘇軍自然也不會選擇繼續追擊。

德軍在這次作戰當中損失了很多的士兵,國內已經沒有軍隊可以過來支援了,所以希特勒就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請求僕從國的援助,希特勒開始去其他國家借軍隊,匈牙利和羅馬尼克等等國家都紛紛支援德國。德國一共籠絡了52個師,這52個師佔據了蘇德戰場的1/4的兵力。不過對於德國的將領來說,這些軍隊都是不中看不中用的,他們的作戰能力比本國的軍隊差很多,而且素質也令人瞧不上!這些借來的軍隊實力差確實令人頭痛,但這並不是最大的麻煩!最大的麻煩是有一些國家之前有過摩擦,軍隊也是水火不容的,使用軍隊的時候不能夠把他們放在同一個戰場上!比如說,之前有衝突的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軍隊!但儘管如此,德國也不得不接受這些軍隊,因為當下情況緊急,如果沒有這些軍隊的話,那麼德國的兵力將會嚴重不足。

蘇軍大反攻,雖然沒有把德軍徹底打趴下,但是德軍已經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了,所以就算蘇聯不繼續推進反攻,當下的情況也夠德軍喝一壺的了。更何況如果繼續反攻的話,那麼蘇軍也會因此受到重創,甚至可能會造成戰況的再一次變化,因此蘇軍便選擇了適可而止,不繼續反攻是非常明智的。

战略论
2019-06-16

從戰略上來看,蘇軍在莫斯科的大反攻具備現代機動作戰的所有特徵,運用德軍已經獲得巨大成功的經典鉗形攻勢對德軍發起了反攻,矛頭直指德軍兩翼的裝甲集團軍脆弱的突出部防線,使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兩翼發生崩潰,最終迫使中央集團軍群全線發生動搖。不得不承認朱可夫的進攻計劃無可挑剔,而且時機恰到好處,正好在德軍剛剛耗盡了兵力兵器而不得不停止進攻時發起了反擊,德軍缺乏彈藥、食物、燃料、預備隊等一切,但是結果蘇軍是雖然擊退了德軍,但始終未能殲滅德軍有生力量,沒能將這場反攻發展成為戰略上的勝利。

從戰略上來看,蘇軍在莫斯科的大反攻具備現代機動作戰的所有特徵,運用德軍已經獲得巨大成功的經典鉗形攻勢對德軍發起了反攻,矛頭直指德軍兩翼的裝甲集團軍脆弱的突出部防線,使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兩翼發生崩潰,最終迫使中央集團軍群全線發生動搖。不得不承認朱可夫的進攻計劃無可挑剔,而且時機恰到好處,正好在德軍剛剛耗盡了兵力兵器而不得不停止進攻時發起了反擊,德軍缺乏彈藥、食物、燃料、預備隊等一切,但是結果蘇軍是雖然擊退了德軍,但始終未能殲滅德軍有生力量,沒能將這場反攻發展成為戰略上的勝利。



同後來蘇軍發起的一系列大規模戰略進攻相比,莫斯科反攻中蘇軍最大的弱點就是沒能組建一支強大的縱深突擊力量,進行深遠突擊,如後來那些強大的坦克集團軍等快速部隊。1941年冬季蘇軍雖然能突破德軍的防線,但是深入程度不足使前線的德軍發生崩潰,反而讓德軍臨時組建的預備隊所擊敗,狹窄的突破口也讓蘇軍無法將大量的補給運入其中,維持進攻部隊的突擊能力,這些脆弱的補給單位很容易遭到德軍側翼的打擊。

從戰略上來看,蘇軍在莫斯科的大反攻具備現代機動作戰的所有特徵,運用德軍已經獲得巨大成功的經典鉗形攻勢對德軍發起了反攻,矛頭直指德軍兩翼的裝甲集團軍脆弱的突出部防線,使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兩翼發生崩潰,最終迫使中央集團軍群全線發生動搖。不得不承認朱可夫的進攻計劃無可挑剔,而且時機恰到好處,正好在德軍剛剛耗盡了兵力兵器而不得不停止進攻時發起了反擊,德軍缺乏彈藥、食物、燃料、預備隊等一切,但是結果蘇軍是雖然擊退了德軍,但始終未能殲滅德軍有生力量,沒能將這場反攻發展成為戰略上的勝利。



同後來蘇軍發起的一系列大規模戰略進攻相比,莫斯科反攻中蘇軍最大的弱點就是沒能組建一支強大的縱深突擊力量,進行深遠突擊,如後來那些強大的坦克集團軍等快速部隊。1941年冬季蘇軍雖然能突破德軍的防線,但是深入程度不足使前線的德軍發生崩潰,反而讓德軍臨時組建的預備隊所擊敗,狹窄的突破口也讓蘇軍無法將大量的補給運入其中,維持進攻部隊的突擊能力,這些脆弱的補給單位很容易遭到德軍側翼的打擊。

1941年蘇軍機動部隊大多是騎兵軍和小型的坦克旅或者是兩者的混合部隊(騎兵機械化集群),騎兵部隊儘管行動迅速,但是缺乏必要的重火力,無法對德軍堅固設防的交通樞紐發起正面的打擊,只能起到襲擾作用,一旦強大的德軍裝甲部隊趕來,這些蘇軍騎兵部隊便只能退入森林,作用非常有限。而蘇軍坦克旅雖然具有較強的突擊能力,但由於編制實在太小,持久性太差,在突擊中很快便因過重的損失而失去進攻能力。1941年蘇軍的快速部隊規模太小,無法像德軍裝甲集團軍那樣實施深遠而又決定性的打擊,蘇軍很快意識到這一弱點,在戰爭的第二年開始嘗試組建更加強大的坦克軍和坦克集團軍。

從戰略上來看,蘇軍在莫斯科的大反攻具備現代機動作戰的所有特徵,運用德軍已經獲得巨大成功的經典鉗形攻勢對德軍發起了反攻,矛頭直指德軍兩翼的裝甲集團軍脆弱的突出部防線,使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兩翼發生崩潰,最終迫使中央集團軍群全線發生動搖。不得不承認朱可夫的進攻計劃無可挑剔,而且時機恰到好處,正好在德軍剛剛耗盡了兵力兵器而不得不停止進攻時發起了反擊,德軍缺乏彈藥、食物、燃料、預備隊等一切,但是結果蘇軍是雖然擊退了德軍,但始終未能殲滅德軍有生力量,沒能將這場反攻發展成為戰略上的勝利。



同後來蘇軍發起的一系列大規模戰略進攻相比,莫斯科反攻中蘇軍最大的弱點就是沒能組建一支強大的縱深突擊力量,進行深遠突擊,如後來那些強大的坦克集團軍等快速部隊。1941年冬季蘇軍雖然能突破德軍的防線,但是深入程度不足使前線的德軍發生崩潰,反而讓德軍臨時組建的預備隊所擊敗,狹窄的突破口也讓蘇軍無法將大量的補給運入其中,維持進攻部隊的突擊能力,這些脆弱的補給單位很容易遭到德軍側翼的打擊。

1941年蘇軍機動部隊大多是騎兵軍和小型的坦克旅或者是兩者的混合部隊(騎兵機械化集群),騎兵部隊儘管行動迅速,但是缺乏必要的重火力,無法對德軍堅固設防的交通樞紐發起正面的打擊,只能起到襲擾作用,一旦強大的德軍裝甲部隊趕來,這些蘇軍騎兵部隊便只能退入森林,作用非常有限。而蘇軍坦克旅雖然具有較強的突擊能力,但由於編制實在太小,持久性太差,在突擊中很快便因過重的損失而失去進攻能力。1941年蘇軍的快速部隊規模太小,無法像德軍裝甲集團軍那樣實施深遠而又決定性的打擊,蘇軍很快意識到這一弱點,在戰爭的第二年開始嘗試組建更加強大的坦克軍和坦克集團軍。

蘇軍另一個嚴重問題就是攻堅能力的不足,為蘇軍步兵提供火力掩護的炮兵數量不足,彈藥也很少,無法像後來那樣進行空前的炮兵火力支援。缺乏重火力的蘇軍在對付德軍堅固的支撐點時顯得非常無力,損失也很大,蘇軍不得不選擇繞過這些難以攻克的支撐點,但是這些支撐點往往都是道路的交叉點,蘇軍的炮兵和後勤補給單位卻無法繞過,從而使蘇軍無法做進一步的擴張,對德軍實施廣泛的合圍。許多情況下,蘇軍可能包圍了德軍一個師甚至一個軍,但是卻無法吃掉他們,使得德軍能突圍而出或者被增援部隊解圍,這些都說明1941年的蘇軍沒有殲滅德軍重兵集團的能力和實力。

用户3916536163586
2019-06-17

一九四一年的德軍實力還很強,雖然莫斯科城下遭到失敗,但元氣未傷。當時蘇聯剛渡過首都被攻佔的危機,可以說把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要是沒有那年的冬天特別冷,恐怕莫斯科就陷落了。蘇聯所以根本沒有力量把德軍驅逐出境,連打退很遠都作不到,況且別的戰區的德軍還在進攻,也就是莫斯科城下的德軍暫時受挫,所以很快又恢復進攻了。一直到一九四四年下半年,庫爾斯克戰役之後,蘇軍才有絕對的力量反攻,將德軍驅逐出境,一直打到柏林。

走进历史大观园
2019-06-15

本身蘇聯損失就比德國大,這一波續力也只是強行給自己打了腎上腺素,自身從後勤到兵源到武器裝備都不足,說簡單點就是沒後勁了,不然也不會在42年夏季依舊被德軍打壓著

告鸟之
2019-06-17

假如玩即時戰略遊戲,是可以這樣做的。但現實中,部隊士兵需要食物供給,需要彈藥補給,車輛需要燃油補給。勝利進攻的另一面是補給站被拉長,敗退的另一面卻是補給線縮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