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與“茶食”不得不說的故事

落洛千骨 2019-07-11

韓愈與“茶食”不得不說的故事

瀏覽大圖

韓愈與“茶食”不得不說的故事

壽陽雖有“春晚無花秋早霜”之說,卻是我國著名的北方農業旱作生產縣,有著豐富的糧食物產。不僅如此,壽陽還有多種獨特的地方風味小吃。在這些小吃中,當屬“茶食”的名氣為最。

當地的風味小吃不算少,如豆腐乾異常可口,五香味濃,鹹鮮適中,就是在大夏天,豆腐乾儲於陰涼處也可保持半個月不會變質。除豆腐乾外,油柿子、紅燒餅、扁豆麵涼粉等壽陽小吃也是各有千秋,但一一數來,均不及“茶食”的名氣大。

其實,“茶食”是一種3~4 cm厚,狀如酥皮月餅的包餡點心。食之香甜可口,餡厚不膩,是早點之佳品。當地人每逢春節總是要自己動手做些來吃。在婚嫁、喜慶之時,每每以其待客或作為饋贈禮品,亦是祭祖敬神之供品。說到“茶食”的來歷,當地還流傳著一段歷史佳話。

相傳唐長慶二年(公元822年),時任刑部侍郎的大文豪韓愈受命離京公幹,途經壽陽地界時,已是夜幕低垂,於是就至太安驛歇息。由於韓侍郎長途跋涉,一路鞍馬勞頓,進得驛站時已是飢渴交加,急令擺飯。驛站廚師何曾見過如此大的官員,早已慌得手忙腳亂,在廚下搜腸刮肚,也想不出做啥吃的才好。此時驛丞再三催飯,廚師無奈,也算是急中生智,將中午烙餅所剩的麵包上糖漿,用鏊精心烤制,隨即端上。韓侍郎吃著可口,問驛丞這是什麼點心,驛丞隨機應變,稱這是“專為大人飲茶而制”。韓侍郎聞聽後脫口而出“噢,茶食”,並大加讚賞,還留詩一首:

風光欲動別長安,及到邊城特地寒。

不見園花兼巷柳,馬前唯有月團團。

於是這種包糖餡的麵餅有了“茶食”之名。韓侍郎返京後,常思“茶食”味甘,便調廚入京,並向皇上及百官薦食。此後,“茶食”竟成了貢品,歲歲進奉。

經千餘年的演變和改進,壽陽“茶食”已成為深受當地人喜愛,幾乎家家都會做的一種地域代表性食品了。

茶食的製作過程如下。

原料:精粉700 g,紅糖150 g,植物油200 g,芝麻100 g,桃仁、花生仁、青紅絲各20 g,燒酒、飴糖、鹼面適量。

製作方法:1.將200 g精粉加入植物油25 g和鹼面少許拌勻,加入適量的清水和成硬麵團,上案揉勻,擀成1 mm厚的薄片,劃成塊放入吊爐內烤熟。然後在案上用擀杖壓碎,用砂眼小篩子篩成小碎塊或半粉狀。將桃仁、花生仁、青紅絲切碎,與烤面塊粉、芝麻、紅糖、燒酒摻和拌勻,即成茶食餡。

2.調麵糰:將300 g精粉加入75 g植物油和適量溫水和成麵糰,揉勻揉光即成皮面。再將200 g精粉加入100 g熱油和勻,成油酥面。

3.包制:將皮面和油酥面各分成10份,每一個皮面團揉勻按扁包入一份油酥,擀成長條片,再捲成小卷,用手指在卷中間一壓使兩頭捲翹起來,翻轉壓扁成小圓片。將適量茶食餡包入圓片內,收口後再按成小圓餅,面上刷勻飴糖水後再蘸勻芝麻,放烤爐內烤成金黃色即成。

成品特點:色澤金黃,味醇香甜,有特殊酒香味,四周應有裂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