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和戰術有什麼不同,你怎麼看?

10 個回答
历史知事
2019-07-14

什麼是戰略?什麼是戰術?

這個問題,從粟裕大將三次拒絕下江南可以輕鬆看出二者的不同。

什麼是戰略?什麼是戰術?

這個問題,從粟裕大將三次拒絕下江南可以輕鬆看出二者的不同。

1947年,解放戰爭開始進入下半場,因為,仗著美械裝備和飛機大炮的蔣軍不再能對我軍發動“全面進攻”,而是隻能集中力量攻擊陝北的西北野戰軍和山東的華東野戰軍。每當講到這裡,我們總是能背出歷史教科書上非常熟悉的一段內容“蔣軍兩個拳頭打人,像一個大啞鈴,咱們就南下反擊,開始外線作戰,砸斷他的啞鈴把子!”

砸斷這個啞鈴把子的,是三路大軍,第一路是陳賡謝富治的太嶽兵團,南下隴海路以南,在豫西一帶作戰,第二路是劉伯承鄧小平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後改為中野),南下大別山建立根據地,直接威脅長江流域國統區心地帶,第三路是是粟裕的華野西兵團,南下魯西、豫東和淮北一帶,與蔣軍爭奪淮河流域。

什麼是戰略?什麼是戰術?

這個問題,從粟裕大將三次拒絕下江南可以輕鬆看出二者的不同。

1947年,解放戰爭開始進入下半場,因為,仗著美械裝備和飛機大炮的蔣軍不再能對我軍發動“全面進攻”,而是隻能集中力量攻擊陝北的西北野戰軍和山東的華東野戰軍。每當講到這裡,我們總是能背出歷史教科書上非常熟悉的一段內容“蔣軍兩個拳頭打人,像一個大啞鈴,咱們就南下反擊,開始外線作戰,砸斷他的啞鈴把子!”

砸斷這個啞鈴把子的,是三路大軍,第一路是陳賡謝富治的太嶽兵團,南下隴海路以南,在豫西一帶作戰,第二路是劉伯承鄧小平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後改為中野),南下大別山建立根據地,直接威脅長江流域國統區心地帶,第三路是是粟裕的華野西兵團,南下魯西、豫東和淮北一帶,與蔣軍爭奪淮河流域。

必須承認,解放戰爭中期的外線作戰戰略,和初期的“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都是解放軍中央軍委制定的優秀戰略方案,但,外線作戰難度很大。這個戰略執行起來太難了。

性格耿直的粟裕大將,三次拒絕了這個戰略,或者說是三次推遲了這個戰略。因為原定計劃中,粟裕兵團是要求到江南的江蘇、浙江和江西建立根據地,直搗黃龍。

第一次拒絕下江南戰略,是1946年6月,中央軍委給華中野戰軍的指示非常明確:命令粟裕、譚震林率華中野戰軍主力離開蘇中根據地,西出津浦線,配合陳毅領導的山東部隊作戰, 並在 7 月 10 日以前完成一切攻擊準備。

什麼是戰略?什麼是戰術?

這個問題,從粟裕大將三次拒絕下江南可以輕鬆看出二者的不同。

1947年,解放戰爭開始進入下半場,因為,仗著美械裝備和飛機大炮的蔣軍不再能對我軍發動“全面進攻”,而是隻能集中力量攻擊陝北的西北野戰軍和山東的華東野戰軍。每當講到這裡,我們總是能背出歷史教科書上非常熟悉的一段內容“蔣軍兩個拳頭打人,像一個大啞鈴,咱們就南下反擊,開始外線作戰,砸斷他的啞鈴把子!”

砸斷這個啞鈴把子的,是三路大軍,第一路是陳賡謝富治的太嶽兵團,南下隴海路以南,在豫西一帶作戰,第二路是劉伯承鄧小平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後改為中野),南下大別山建立根據地,直接威脅長江流域國統區心地帶,第三路是是粟裕的華野西兵團,南下魯西、豫東和淮北一帶,與蔣軍爭奪淮河流域。

必須承認,解放戰爭中期的外線作戰戰略,和初期的“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都是解放軍中央軍委制定的優秀戰略方案,但,外線作戰難度很大。這個戰略執行起來太難了。

性格耿直的粟裕大將,三次拒絕了這個戰略,或者說是三次推遲了這個戰略。因為原定計劃中,粟裕兵團是要求到江南的江蘇、浙江和江西建立根據地,直搗黃龍。

第一次拒絕下江南戰略,是1946年6月,中央軍委給華中野戰軍的指示非常明確:命令粟裕、譚震林率華中野戰軍主力離開蘇中根據地,西出津浦線,配合陳毅領導的山東部隊作戰, 並在 7 月 10 日以前完成一切攻擊準備。

粟裕指出:”蘇中是老根據地,地形複雜,物產豐富,群眾基礎好,並且有蘇皖、魯南、豫皖、中原各個根據地策應,各方面條件都很好,現正面臨蔣介石的15 個旅圍攻,我們留在蘇中作戰殲敵更為有利。”劉先勝、鍾期光同意粟 裕的意見,認為:“蘇中根據地是蘇中軍民用鮮血和生命開闢、建立起來的。現在我們一槍不放就撤退轉移,蘇中老百姓不理解,部隊的士氣也會受影響。”

粟裕用戰術上的優劣分析,成功說服中央,同意暫不下江南,而在蘇中尋機殲敵,才有了3萬多解放軍一個月時間殲敵5.3萬的蘇中七戰七捷!

第二次拒絕下江南戰略,就是在三大主力挺進中原三把鋼刀插入敵人心臟的大背景下。當時,中央軍委命令 劉鄧“下決心不要後方”,率一、二、三、六 縱千里躍進大別山;指令華東野戰軍陳士榘、唐亮率 3 個縱隊,葉飛、陶勇率 2 個縱 隊,渡運河西進魯西南,與劉鄧大軍靠攏; 指令陳賡、謝富治與秦基偉的九縱、孔從 洲的三十八軍等組成一個集團,至豫西開闢鄂豫陝根據地。

什麼是戰略?什麼是戰術?

這個問題,從粟裕大將三次拒絕下江南可以輕鬆看出二者的不同。

1947年,解放戰爭開始進入下半場,因為,仗著美械裝備和飛機大炮的蔣軍不再能對我軍發動“全面進攻”,而是隻能集中力量攻擊陝北的西北野戰軍和山東的華東野戰軍。每當講到這裡,我們總是能背出歷史教科書上非常熟悉的一段內容“蔣軍兩個拳頭打人,像一個大啞鈴,咱們就南下反擊,開始外線作戰,砸斷他的啞鈴把子!”

砸斷這個啞鈴把子的,是三路大軍,第一路是陳賡謝富治的太嶽兵團,南下隴海路以南,在豫西一帶作戰,第二路是劉伯承鄧小平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後改為中野),南下大別山建立根據地,直接威脅長江流域國統區心地帶,第三路是是粟裕的華野西兵團,南下魯西、豫東和淮北一帶,與蔣軍爭奪淮河流域。

必須承認,解放戰爭中期的外線作戰戰略,和初期的“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都是解放軍中央軍委制定的優秀戰略方案,但,外線作戰難度很大。這個戰略執行起來太難了。

性格耿直的粟裕大將,三次拒絕了這個戰略,或者說是三次推遲了這個戰略。因為原定計劃中,粟裕兵團是要求到江南的江蘇、浙江和江西建立根據地,直搗黃龍。

第一次拒絕下江南戰略,是1946年6月,中央軍委給華中野戰軍的指示非常明確:命令粟裕、譚震林率華中野戰軍主力離開蘇中根據地,西出津浦線,配合陳毅領導的山東部隊作戰, 並在 7 月 10 日以前完成一切攻擊準備。

粟裕指出:”蘇中是老根據地,地形複雜,物產豐富,群眾基礎好,並且有蘇皖、魯南、豫皖、中原各個根據地策應,各方面條件都很好,現正面臨蔣介石的15 個旅圍攻,我們留在蘇中作戰殲敵更為有利。”劉先勝、鍾期光同意粟 裕的意見,認為:“蘇中根據地是蘇中軍民用鮮血和生命開闢、建立起來的。現在我們一槍不放就撤退轉移,蘇中老百姓不理解,部隊的士氣也會受影響。”

粟裕用戰術上的優劣分析,成功說服中央,同意暫不下江南,而在蘇中尋機殲敵,才有了3萬多解放軍一個月時間殲敵5.3萬的蘇中七戰七捷!

第二次拒絕下江南戰略,就是在三大主力挺進中原三把鋼刀插入敵人心臟的大背景下。當時,中央軍委命令 劉鄧“下決心不要後方”,率一、二、三、六 縱千里躍進大別山;指令華東野戰軍陳士榘、唐亮率 3 個縱隊,葉飛、陶勇率 2 個縱 隊,渡運河西進魯西南,與劉鄧大軍靠攏; 指令陳賡、謝富治與秦基偉的九縱、孔從 洲的三十八軍等組成一個集團,至豫西開闢鄂豫陝根據地。

晉冀魯豫野戰軍的劉鄧、陳謝兩個集團不折不扣執行了這個戰略,丟失了幾乎所有的重武器,後來的半年時間打得很艱苦。尤其是曾為我軍第一主力的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山區不敢和中央軍和桂軍動手,只能打其他雜牌軍,甚至連被服廠都辦不起,給戰士發佈料自己做軍裝,被兄弟部隊笑話是“花褲子隊伍”。

粟裕大將收到“應速西去,愈快愈好”命令,去指揮陳、唐、葉、陶 5 個縱隊,策應劉、鄧作戰。再一次“斗膽直陳”,要求在魯西南和豫東打仗,於是才有了沙土集戰役的偉大勝利。

到了1948年1月,經過“新式整軍運動”,我軍戰鬥力大大提高。粟裕上書說“我軍在中原戰場上已集中十幾個能打硬 仗的縱隊,並且有華東、華北和中原解放區為依託,具備了打大殲滅戰的條件,關鍵在於集中更大兵力。只要我們能打兩三個大殲滅戰,中原局勢很快就會改觀。”並且加上了了“管見所及,斗膽直陳。是否妥當,尚祈裁示”16 個字。

什麼是戰略?什麼是戰術?

這個問題,從粟裕大將三次拒絕下江南可以輕鬆看出二者的不同。

1947年,解放戰爭開始進入下半場,因為,仗著美械裝備和飛機大炮的蔣軍不再能對我軍發動“全面進攻”,而是隻能集中力量攻擊陝北的西北野戰軍和山東的華東野戰軍。每當講到這裡,我們總是能背出歷史教科書上非常熟悉的一段內容“蔣軍兩個拳頭打人,像一個大啞鈴,咱們就南下反擊,開始外線作戰,砸斷他的啞鈴把子!”

砸斷這個啞鈴把子的,是三路大軍,第一路是陳賡謝富治的太嶽兵團,南下隴海路以南,在豫西一帶作戰,第二路是劉伯承鄧小平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後改為中野),南下大別山建立根據地,直接威脅長江流域國統區心地帶,第三路是是粟裕的華野西兵團,南下魯西、豫東和淮北一帶,與蔣軍爭奪淮河流域。

必須承認,解放戰爭中期的外線作戰戰略,和初期的“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都是解放軍中央軍委制定的優秀戰略方案,但,外線作戰難度很大。這個戰略執行起來太難了。

性格耿直的粟裕大將,三次拒絕了這個戰略,或者說是三次推遲了這個戰略。因為原定計劃中,粟裕兵團是要求到江南的江蘇、浙江和江西建立根據地,直搗黃龍。

第一次拒絕下江南戰略,是1946年6月,中央軍委給華中野戰軍的指示非常明確:命令粟裕、譚震林率華中野戰軍主力離開蘇中根據地,西出津浦線,配合陳毅領導的山東部隊作戰, 並在 7 月 10 日以前完成一切攻擊準備。

粟裕指出:”蘇中是老根據地,地形複雜,物產豐富,群眾基礎好,並且有蘇皖、魯南、豫皖、中原各個根據地策應,各方面條件都很好,現正面臨蔣介石的15 個旅圍攻,我們留在蘇中作戰殲敵更為有利。”劉先勝、鍾期光同意粟 裕的意見,認為:“蘇中根據地是蘇中軍民用鮮血和生命開闢、建立起來的。現在我們一槍不放就撤退轉移,蘇中老百姓不理解,部隊的士氣也會受影響。”

粟裕用戰術上的優劣分析,成功說服中央,同意暫不下江南,而在蘇中尋機殲敵,才有了3萬多解放軍一個月時間殲敵5.3萬的蘇中七戰七捷!

第二次拒絕下江南戰略,就是在三大主力挺進中原三把鋼刀插入敵人心臟的大背景下。當時,中央軍委命令 劉鄧“下決心不要後方”,率一、二、三、六 縱千里躍進大別山;指令華東野戰軍陳士榘、唐亮率 3 個縱隊,葉飛、陶勇率 2 個縱 隊,渡運河西進魯西南,與劉鄧大軍靠攏; 指令陳賡、謝富治與秦基偉的九縱、孔從 洲的三十八軍等組成一個集團,至豫西開闢鄂豫陝根據地。

晉冀魯豫野戰軍的劉鄧、陳謝兩個集團不折不扣執行了這個戰略,丟失了幾乎所有的重武器,後來的半年時間打得很艱苦。尤其是曾為我軍第一主力的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山區不敢和中央軍和桂軍動手,只能打其他雜牌軍,甚至連被服廠都辦不起,給戰士發佈料自己做軍裝,被兄弟部隊笑話是“花褲子隊伍”。

粟裕大將收到“應速西去,愈快愈好”命令,去指揮陳、唐、葉、陶 5 個縱隊,策應劉、鄧作戰。再一次“斗膽直陳”,要求在魯西南和豫東打仗,於是才有了沙土集戰役的偉大勝利。

到了1948年1月,經過“新式整軍運動”,我軍戰鬥力大大提高。粟裕上書說“我軍在中原戰場上已集中十幾個能打硬 仗的縱隊,並且有華東、華北和中原解放區為依託,具備了打大殲滅戰的條件,關鍵在於集中更大兵力。只要我們能打兩三個大殲滅戰,中原局勢很快就會改觀。”並且加上了了“管見所及,斗膽直陳。是否妥當,尚祈裁示”16 個字。

可是中央卻認為,挺進江南的時機再次到來,於是粟裕又成了挺進江南的先鋒。不僅如此,原華東野戰軍還將改編為東南集團軍,粟裕作為第一兵團司令兼政委帶著三個縱隊準備在八九月渡江作戰。

粟裕決定,第三次拒絕下江南!他親自到西柏坡,陳述了自己的觀點“3個縱隊過江, 既達不到調動敵人回防江南的目的,又削弱了我軍在中原戰場打大殲滅戰的力量。 3個縱隊過江以後長途轉戰,估計要有五六萬人的減員,以這樣多的減員,在中原 戰場可殲敵 3 至5 個軍”。

在粟裕的強烈建議下,中央再次推遲了下江南的戰略,並且決定讓粟裕全權代理華野的黨政軍職務。

什麼是戰略?什麼是戰術?

這個問題,從粟裕大將三次拒絕下江南可以輕鬆看出二者的不同。

1947年,解放戰爭開始進入下半場,因為,仗著美械裝備和飛機大炮的蔣軍不再能對我軍發動“全面進攻”,而是隻能集中力量攻擊陝北的西北野戰軍和山東的華東野戰軍。每當講到這裡,我們總是能背出歷史教科書上非常熟悉的一段內容“蔣軍兩個拳頭打人,像一個大啞鈴,咱們就南下反擊,開始外線作戰,砸斷他的啞鈴把子!”

砸斷這個啞鈴把子的,是三路大軍,第一路是陳賡謝富治的太嶽兵團,南下隴海路以南,在豫西一帶作戰,第二路是劉伯承鄧小平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後改為中野),南下大別山建立根據地,直接威脅長江流域國統區心地帶,第三路是是粟裕的華野西兵團,南下魯西、豫東和淮北一帶,與蔣軍爭奪淮河流域。

必須承認,解放戰爭中期的外線作戰戰略,和初期的“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都是解放軍中央軍委制定的優秀戰略方案,但,外線作戰難度很大。這個戰略執行起來太難了。

性格耿直的粟裕大將,三次拒絕了這個戰略,或者說是三次推遲了這個戰略。因為原定計劃中,粟裕兵團是要求到江南的江蘇、浙江和江西建立根據地,直搗黃龍。

第一次拒絕下江南戰略,是1946年6月,中央軍委給華中野戰軍的指示非常明確:命令粟裕、譚震林率華中野戰軍主力離開蘇中根據地,西出津浦線,配合陳毅領導的山東部隊作戰, 並在 7 月 10 日以前完成一切攻擊準備。

粟裕指出:”蘇中是老根據地,地形複雜,物產豐富,群眾基礎好,並且有蘇皖、魯南、豫皖、中原各個根據地策應,各方面條件都很好,現正面臨蔣介石的15 個旅圍攻,我們留在蘇中作戰殲敵更為有利。”劉先勝、鍾期光同意粟 裕的意見,認為:“蘇中根據地是蘇中軍民用鮮血和生命開闢、建立起來的。現在我們一槍不放就撤退轉移,蘇中老百姓不理解,部隊的士氣也會受影響。”

粟裕用戰術上的優劣分析,成功說服中央,同意暫不下江南,而在蘇中尋機殲敵,才有了3萬多解放軍一個月時間殲敵5.3萬的蘇中七戰七捷!

第二次拒絕下江南戰略,就是在三大主力挺進中原三把鋼刀插入敵人心臟的大背景下。當時,中央軍委命令 劉鄧“下決心不要後方”,率一、二、三、六 縱千里躍進大別山;指令華東野戰軍陳士榘、唐亮率 3 個縱隊,葉飛、陶勇率 2 個縱 隊,渡運河西進魯西南,與劉鄧大軍靠攏; 指令陳賡、謝富治與秦基偉的九縱、孔從 洲的三十八軍等組成一個集團,至豫西開闢鄂豫陝根據地。

晉冀魯豫野戰軍的劉鄧、陳謝兩個集團不折不扣執行了這個戰略,丟失了幾乎所有的重武器,後來的半年時間打得很艱苦。尤其是曾為我軍第一主力的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山區不敢和中央軍和桂軍動手,只能打其他雜牌軍,甚至連被服廠都辦不起,給戰士發佈料自己做軍裝,被兄弟部隊笑話是“花褲子隊伍”。

粟裕大將收到“應速西去,愈快愈好”命令,去指揮陳、唐、葉、陶 5 個縱隊,策應劉、鄧作戰。再一次“斗膽直陳”,要求在魯西南和豫東打仗,於是才有了沙土集戰役的偉大勝利。

到了1948年1月,經過“新式整軍運動”,我軍戰鬥力大大提高。粟裕上書說“我軍在中原戰場上已集中十幾個能打硬 仗的縱隊,並且有華東、華北和中原解放區為依託,具備了打大殲滅戰的條件,關鍵在於集中更大兵力。只要我們能打兩三個大殲滅戰,中原局勢很快就會改觀。”並且加上了了“管見所及,斗膽直陳。是否妥當,尚祈裁示”16 個字。

可是中央卻認為,挺進江南的時機再次到來,於是粟裕又成了挺進江南的先鋒。不僅如此,原華東野戰軍還將改編為東南集團軍,粟裕作為第一兵團司令兼政委帶著三個縱隊準備在八九月渡江作戰。

粟裕決定,第三次拒絕下江南!他親自到西柏坡,陳述了自己的觀點“3個縱隊過江, 既達不到調動敵人回防江南的目的,又削弱了我軍在中原戰場打大殲滅戰的力量。 3個縱隊過江以後長途轉戰,估計要有五六萬人的減員,以這樣多的減員,在中原 戰場可殲敵 3 至5 個軍”。

在粟裕的強烈建議下,中央再次推遲了下江南的戰略,並且決定讓粟裕全權代理華野的黨政軍職務。

這一決定,對於解放戰爭來說,是影響全局的。粟裕從指揮三四個縱隊十來萬的兵團級司令,成了指揮十幾個縱隊五六十萬軍隊的野戰軍司令。在劉鄧大軍5個縱隊的配合下,粟裕兵團五天時間攻克河南省會開封,殲敵4萬,6天時間殲滅區壽年兵團,重創黃百韜兵團,殲敵6萬,至此,中原戰局全面改觀。

豫東戰役,毫無疑問成為了淮海戰役的序曲,也因為豫東戰役的輝煌戰績,粟裕有機會指揮華東野戰軍15個縱隊和中原野戰軍 1 個縱隊,發動了驚天動地的淮海戰役。

直到1949年4月,粟裕將軍終於率軍渡過長江,一舉攻克了南京和上海。此時,距離中央第一次給粟裕提出“下江南”戰略,已經是兩年零十個月了。

什麼是戰略?什麼是戰術?

這個問題,從粟裕大將三次拒絕下江南可以輕鬆看出二者的不同。

1947年,解放戰爭開始進入下半場,因為,仗著美械裝備和飛機大炮的蔣軍不再能對我軍發動“全面進攻”,而是隻能集中力量攻擊陝北的西北野戰軍和山東的華東野戰軍。每當講到這裡,我們總是能背出歷史教科書上非常熟悉的一段內容“蔣軍兩個拳頭打人,像一個大啞鈴,咱們就南下反擊,開始外線作戰,砸斷他的啞鈴把子!”

砸斷這個啞鈴把子的,是三路大軍,第一路是陳賡謝富治的太嶽兵團,南下隴海路以南,在豫西一帶作戰,第二路是劉伯承鄧小平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後改為中野),南下大別山建立根據地,直接威脅長江流域國統區心地帶,第三路是是粟裕的華野西兵團,南下魯西、豫東和淮北一帶,與蔣軍爭奪淮河流域。

必須承認,解放戰爭中期的外線作戰戰略,和初期的“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都是解放軍中央軍委制定的優秀戰略方案,但,外線作戰難度很大。這個戰略執行起來太難了。

性格耿直的粟裕大將,三次拒絕了這個戰略,或者說是三次推遲了這個戰略。因為原定計劃中,粟裕兵團是要求到江南的江蘇、浙江和江西建立根據地,直搗黃龍。

第一次拒絕下江南戰略,是1946年6月,中央軍委給華中野戰軍的指示非常明確:命令粟裕、譚震林率華中野戰軍主力離開蘇中根據地,西出津浦線,配合陳毅領導的山東部隊作戰, 並在 7 月 10 日以前完成一切攻擊準備。

粟裕指出:”蘇中是老根據地,地形複雜,物產豐富,群眾基礎好,並且有蘇皖、魯南、豫皖、中原各個根據地策應,各方面條件都很好,現正面臨蔣介石的15 個旅圍攻,我們留在蘇中作戰殲敵更為有利。”劉先勝、鍾期光同意粟 裕的意見,認為:“蘇中根據地是蘇中軍民用鮮血和生命開闢、建立起來的。現在我們一槍不放就撤退轉移,蘇中老百姓不理解,部隊的士氣也會受影響。”

粟裕用戰術上的優劣分析,成功說服中央,同意暫不下江南,而在蘇中尋機殲敵,才有了3萬多解放軍一個月時間殲敵5.3萬的蘇中七戰七捷!

第二次拒絕下江南戰略,就是在三大主力挺進中原三把鋼刀插入敵人心臟的大背景下。當時,中央軍委命令 劉鄧“下決心不要後方”,率一、二、三、六 縱千里躍進大別山;指令華東野戰軍陳士榘、唐亮率 3 個縱隊,葉飛、陶勇率 2 個縱 隊,渡運河西進魯西南,與劉鄧大軍靠攏; 指令陳賡、謝富治與秦基偉的九縱、孔從 洲的三十八軍等組成一個集團,至豫西開闢鄂豫陝根據地。

晉冀魯豫野戰軍的劉鄧、陳謝兩個集團不折不扣執行了這個戰略,丟失了幾乎所有的重武器,後來的半年時間打得很艱苦。尤其是曾為我軍第一主力的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山區不敢和中央軍和桂軍動手,只能打其他雜牌軍,甚至連被服廠都辦不起,給戰士發佈料自己做軍裝,被兄弟部隊笑話是“花褲子隊伍”。

粟裕大將收到“應速西去,愈快愈好”命令,去指揮陳、唐、葉、陶 5 個縱隊,策應劉、鄧作戰。再一次“斗膽直陳”,要求在魯西南和豫東打仗,於是才有了沙土集戰役的偉大勝利。

到了1948年1月,經過“新式整軍運動”,我軍戰鬥力大大提高。粟裕上書說“我軍在中原戰場上已集中十幾個能打硬 仗的縱隊,並且有華東、華北和中原解放區為依託,具備了打大殲滅戰的條件,關鍵在於集中更大兵力。只要我們能打兩三個大殲滅戰,中原局勢很快就會改觀。”並且加上了了“管見所及,斗膽直陳。是否妥當,尚祈裁示”16 個字。

可是中央卻認為,挺進江南的時機再次到來,於是粟裕又成了挺進江南的先鋒。不僅如此,原華東野戰軍還將改編為東南集團軍,粟裕作為第一兵團司令兼政委帶著三個縱隊準備在八九月渡江作戰。

粟裕決定,第三次拒絕下江南!他親自到西柏坡,陳述了自己的觀點“3個縱隊過江, 既達不到調動敵人回防江南的目的,又削弱了我軍在中原戰場打大殲滅戰的力量。 3個縱隊過江以後長途轉戰,估計要有五六萬人的減員,以這樣多的減員,在中原 戰場可殲敵 3 至5 個軍”。

在粟裕的強烈建議下,中央再次推遲了下江南的戰略,並且決定讓粟裕全權代理華野的黨政軍職務。

這一決定,對於解放戰爭來說,是影響全局的。粟裕從指揮三四個縱隊十來萬的兵團級司令,成了指揮十幾個縱隊五六十萬軍隊的野戰軍司令。在劉鄧大軍5個縱隊的配合下,粟裕兵團五天時間攻克河南省會開封,殲敵4萬,6天時間殲滅區壽年兵團,重創黃百韜兵團,殲敵6萬,至此,中原戰局全面改觀。

豫東戰役,毫無疑問成為了淮海戰役的序曲,也因為豫東戰役的輝煌戰績,粟裕有機會指揮華東野戰軍15個縱隊和中原野戰軍 1 個縱隊,發動了驚天動地的淮海戰役。

直到1949年4月,粟裕將軍終於率軍渡過長江,一舉攻克了南京和上海。此時,距離中央第一次給粟裕提出“下江南”戰略,已經是兩年零十個月了。

毫無疑問,粟裕大將在戰略上的高瞻遠矚和戰術上的精密計算,是一般將領難以企及的。既考慮戰略上的軍棋推演,又考慮戰術上的實現難度,這是粟裕將軍給我們留下的最重要的軍事理論遺產。

史学达人
2019-07-10

戰略和戰術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一般戰略家,他們的眼光看的都比較深遠,對於戰爭都是從全局出發的。毛澤東就是偉大的戰略家。

一般戰略家,一定程度上,都是偉大的戰術家。但是,戰術家並不是戰略家。

在戰略家裡眼裡看來,必有的時候,可以放棄一場戰術,來贏取戰略上的勝利。

戰術更像是針對某一場戰役而進行的謀劃,戰略是就全局而言的,戰術是就某一場戰役而言的。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下,你就知道什麼是戰略家,什麼是戰術家了。

大家都知道人民解放軍,之所以能打敗國民黨反動派,是通過毛澤東策劃的三大戰役的勝利取得的。

戰略和戰術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一般戰略家,他們的眼光看的都比較深遠,對於戰爭都是從全局出發的。毛澤東就是偉大的戰略家。

一般戰略家,一定程度上,都是偉大的戰術家。但是,戰術家並不是戰略家。

在戰略家裡眼裡看來,必有的時候,可以放棄一場戰術,來贏取戰略上的勝利。

戰術更像是針對某一場戰役而進行的謀劃,戰略是就全局而言的,戰術是就某一場戰役而言的。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下,你就知道什麼是戰略家,什麼是戰術家了。

大家都知道人民解放軍,之所以能打敗國民黨反動派,是通過毛澤東策劃的三大戰役的勝利取得的。

這個三大戰役就是戰略層面的,就是戰略家才能佈局謀劃的。

也就是說在戰爭還沒有開打之前,毛澤東已經看到了結果。

毛澤東堅信,只要人民解放軍打勝了遼瀋之戰,淮海之戰和平津之戰,我們就能取得了最終革命的勝利。

事實上也是如此,國民黨反動派為什麼會被動挨打呢?

就是因為他們缺乏戰場上的戰略,總是處於被動迎戰的局勢。最終,他們僅僅就敗了遼瀋戰役和淮海戰役,就已經失敗了,平津是不戰而降的。

到這時候蔣介石才知道自己大勢已去,不得不敗退臺灣。所以這就是一個偉大的戰略家,所取得的成就。

戰略和戰術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一般戰略家,他們的眼光看的都比較深遠,對於戰爭都是從全局出發的。毛澤東就是偉大的戰略家。

一般戰略家,一定程度上,都是偉大的戰術家。但是,戰術家並不是戰略家。

在戰略家裡眼裡看來,必有的時候,可以放棄一場戰術,來贏取戰略上的勝利。

戰術更像是針對某一場戰役而進行的謀劃,戰略是就全局而言的,戰術是就某一場戰役而言的。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下,你就知道什麼是戰略家,什麼是戰術家了。

大家都知道人民解放軍,之所以能打敗國民黨反動派,是通過毛澤東策劃的三大戰役的勝利取得的。

這個三大戰役就是戰略層面的,就是戰略家才能佈局謀劃的。

也就是說在戰爭還沒有開打之前,毛澤東已經看到了結果。

毛澤東堅信,只要人民解放軍打勝了遼瀋之戰,淮海之戰和平津之戰,我們就能取得了最終革命的勝利。

事實上也是如此,國民黨反動派為什麼會被動挨打呢?

就是因為他們缺乏戰場上的戰略,總是處於被動迎戰的局勢。最終,他們僅僅就敗了遼瀋戰役和淮海戰役,就已經失敗了,平津是不戰而降的。

到這時候蔣介石才知道自己大勢已去,不得不敗退臺灣。所以這就是一個偉大的戰略家,所取得的成就。

下面我們再說什麼什麼是戰術家,還是以毛澤東來舉例子,因為毛澤東即使偉大的戰略家,也是偉大的戰術家。

大家都知道毛澤東自認為指揮的最為得意的一場戰役,就是四渡赤水之戰。

四渡赤水之戰,就是一場戰術上的勝利。

當時蔣介石想要全殲工農紅軍,並且他們信心滿滿。因為那時候的紅軍只有三萬人,蔣介石派了二十萬大軍去圍剿紅軍。

這是敵我力量十分懸殊的一場戰役。

所以,面對這種局勢,毛澤東就不用考慮這麼遠了,目前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活下去。

戰略和戰術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一般戰略家,他們的眼光看的都比較深遠,對於戰爭都是從全局出發的。毛澤東就是偉大的戰略家。

一般戰略家,一定程度上,都是偉大的戰術家。但是,戰術家並不是戰略家。

在戰略家裡眼裡看來,必有的時候,可以放棄一場戰術,來贏取戰略上的勝利。

戰術更像是針對某一場戰役而進行的謀劃,戰略是就全局而言的,戰術是就某一場戰役而言的。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下,你就知道什麼是戰略家,什麼是戰術家了。

大家都知道人民解放軍,之所以能打敗國民黨反動派,是通過毛澤東策劃的三大戰役的勝利取得的。

這個三大戰役就是戰略層面的,就是戰略家才能佈局謀劃的。

也就是說在戰爭還沒有開打之前,毛澤東已經看到了結果。

毛澤東堅信,只要人民解放軍打勝了遼瀋之戰,淮海之戰和平津之戰,我們就能取得了最終革命的勝利。

事實上也是如此,國民黨反動派為什麼會被動挨打呢?

就是因為他們缺乏戰場上的戰略,總是處於被動迎戰的局勢。最終,他們僅僅就敗了遼瀋戰役和淮海戰役,就已經失敗了,平津是不戰而降的。

到這時候蔣介石才知道自己大勢已去,不得不敗退臺灣。所以這就是一個偉大的戰略家,所取得的成就。

下面我們再說什麼什麼是戰術家,還是以毛澤東來舉例子,因為毛澤東即使偉大的戰略家,也是偉大的戰術家。

大家都知道毛澤東自認為指揮的最為得意的一場戰役,就是四渡赤水之戰。

四渡赤水之戰,就是一場戰術上的勝利。

當時蔣介石想要全殲工農紅軍,並且他們信心滿滿。因為那時候的紅軍只有三萬人,蔣介石派了二十萬大軍去圍剿紅軍。

這是敵我力量十分懸殊的一場戰役。

所以,面對這種局勢,毛澤東就不用考慮這麼遠了,目前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活下去。

這一次毛澤東帶領工農紅軍,遊走在貴州、四川、雲南邊境線上,和國民黨反動派打游擊戰,時不時的集中我軍優勢兵力,給敵軍以致命的打擊。

正是因為工農紅軍行居不定,作戰十分的靈活,讓國民黨反動派吃了一個大苦頭的。他們根本找不到紅軍的主力,所以,也就無從而戰了。

最終毛澤東也正是用這種戰術取得了革命的勝利的,此次戰役毛澤東用三萬軍隊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二十萬大軍,取得了以少勝多偉大戰役的勝利。

所以說四渡赤水之戰,就是戰術上的一場勝利。

通過上面的對比,你知道戰略和戰術的區別了吧。

汉史趣闻
2019-07-18

戰略和戰術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人擅長戰略是戰略家,有的人擅長戰術是戰術家,相對來說戰術家比較多一點。畢竟戰術是著眼於眼前的戰役,戰略是著眼於長遠的戰役,能帶來更大的回報。

但是,一個頂尖的軍事家,即使戰略家也是戰術家,正如我們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毛澤東。他就是偉大的戰略家和戰術家。

我們通過他指揮的戰爭,來加以說明什麼是戰術,什麼是戰略。

戰略和戰術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人擅長戰略是戰略家,有的人擅長戰術是戰術家,相對來說戰術家比較多一點。畢竟戰術是著眼於眼前的戰役,戰略是著眼於長遠的戰役,能帶來更大的回報。

但是,一個頂尖的軍事家,即使戰略家也是戰術家,正如我們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毛澤東。他就是偉大的戰略家和戰術家。

我們通過他指揮的戰爭,來加以說明什麼是戰術,什麼是戰略。

我們先從大的方面戰略開始說起吧,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提出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就是戰略方面的。

正是他提出的這條戰略為中國的革命指明瞭方向,只要我們沿著這條方向去努力,就一定能贏得戰爭的勝利,不得不說,最終我們革命取得的勝利,就是在星星之火,有了燎原之勢開始的。

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發表的《論持久戰》也是從戰略方面講的,《論持久戰》指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需要長時間的鬥爭來完成的,我們要想取得勝利,必須經過戰略防禦階段,戰略相持階段和戰略進攻階段。

戰略和戰術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人擅長戰略是戰略家,有的人擅長戰術是戰術家,相對來說戰術家比較多一點。畢竟戰術是著眼於眼前的戰役,戰略是著眼於長遠的戰役,能帶來更大的回報。

但是,一個頂尖的軍事家,即使戰略家也是戰術家,正如我們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毛澤東。他就是偉大的戰略家和戰術家。

我們通過他指揮的戰爭,來加以說明什麼是戰術,什麼是戰略。

我們先從大的方面戰略開始說起吧,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提出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就是戰略方面的。

正是他提出的這條戰略為中國的革命指明瞭方向,只要我們沿著這條方向去努力,就一定能贏得戰爭的勝利,不得不說,最終我們革命取得的勝利,就是在星星之火,有了燎原之勢開始的。

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發表的《論持久戰》也是從戰略方面講的,《論持久戰》指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需要長時間的鬥爭來完成的,我們要想取得勝利,必須經過戰略防禦階段,戰略相持階段和戰略進攻階段。

不過,我們絕對不會輸的,因為我們進行的戰爭,是正義的戰爭。

正義的戰爭,我們就一定會勝利的。只不過要經過長時間獲得而已,結果我們就是抗戰了八年,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還有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制定的三大戰役,都是戰略層面的。我們解放全中國,打敗國民黨反動派,就是從三大戰役的勝利開始的。

相信說完這些你就明白戰略是什麼了。

戰略和戰術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人擅長戰略是戰略家,有的人擅長戰術是戰術家,相對來說戰術家比較多一點。畢竟戰術是著眼於眼前的戰役,戰略是著眼於長遠的戰役,能帶來更大的回報。

但是,一個頂尖的軍事家,即使戰略家也是戰術家,正如我們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毛澤東。他就是偉大的戰略家和戰術家。

我們通過他指揮的戰爭,來加以說明什麼是戰術,什麼是戰略。

我們先從大的方面戰略開始說起吧,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提出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就是戰略方面的。

正是他提出的這條戰略為中國的革命指明瞭方向,只要我們沿著這條方向去努力,就一定能贏得戰爭的勝利,不得不說,最終我們革命取得的勝利,就是在星星之火,有了燎原之勢開始的。

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發表的《論持久戰》也是從戰略方面講的,《論持久戰》指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需要長時間的鬥爭來完成的,我們要想取得勝利,必須經過戰略防禦階段,戰略相持階段和戰略進攻階段。

不過,我們絕對不會輸的,因為我們進行的戰爭,是正義的戰爭。

正義的戰爭,我們就一定會勝利的。只不過要經過長時間獲得而已,結果我們就是抗戰了八年,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還有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制定的三大戰役,都是戰略層面的。我們解放全中國,打敗國民黨反動派,就是從三大戰役的勝利開始的。

相信說完這些你就明白戰略是什麼了。

下面我們再說什麼是戰術,以及戰術的實施,戰術相對來說就比較小了,比如紅軍長征時期,毛澤東指揮四渡赤水之戰,取得的勝利中採用的聲東擊西,集中我軍主要兵力,各個擊破敵人的方法,就是戰術方面的。

還有抗日戰爭事情的,游擊戰、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這些都是戰術方面的。

毛澤東之所以帶領我們打敗一切國內外反動派,取得了革命最終的勝利,就是在戰略和戰術相結合的情況下取得的。

最終毛澤東帶領我們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讓四萬萬中國人民獲得了自由與獨立,民主與自強,全體中國人民成為了國家的主人。

知足常乐宋铖
2019-08-02

毛主席早有回答,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毛主席早有回答,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毛主席早有回答,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毛主席早有回答,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毛主席早有回答,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毛主席早有回答,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毛主席早有回答,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毛主席早有回答,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毛主席早有回答,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毛主席早有回答,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飞龙在天231272723
2019-07-11

感謝邀請!

戰略是指導戰爭的計劃和策略。
戰役是為實現一定的戰略目的,按照統一的作戰計劃,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時間內進行的一系列戰鬥的總和。
戰術是進行戰鬥的原則和方法。
戰略、戰役、戰術是三位一體的。克勞塞維茨認為,“戰略就是為了達到戰爭目的而對戰鬥的運用。戰略本來只同戰鬥有關”。“戰術本身包含有兩種不同的內容。一種不瞭解整體的戰略聯繫也可以理解的,.....另外一種是同戰略概念有聯繫的”。毛主席曾指出:指導戰爭要善於“抓住戰略樞紐去部署戰役,抓住戰役樞紐去部署戰鬥”。那麼究竟什麼是戰略和戰役樞紐呢?毛主席又指出:“任何一級首長,應當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對於他所指揮的全局最重要最有決定意義的問題或動作上。"克勞塞維次在《戰爭論》中也指出:統帥在運用戰鬥的過程中,尤其是在“戰略對戰鬥的決定”之樞紐處,必須始終注意照顧戰爭的全局利益、著眼於戰爭的根本目的,把握住戰鬥的本質內容並且解決好抵達“軍事目標"的關鍵性問題一一“消滅敵人軍隊",抓住戰機“多多益善"地損耗敵人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
學習和總結前人的智慧是必要的,但是,無論任何事情 都要與時俱進。列寧說過:“時代是各色各樣現象的總和”、“不理解時代,就不能理解當前的戰爭”,也就更不用談未來戰爭了。所以我們必須根據發展了的新環境、新情況、新變化,抓住現代化和未來化戰爭的新特點,更進一步地用創新思維來指導我們的戰爭實踐才行。

當然,戰略的概念無論外延或內涵也不僅僅是隻指戰爭。比如:政冶的、經濟的、外交的和科學文化的戰略等等,在此就不必贅言了。

















萧武
2019-07-13

1939年四月,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率總部駐紮在樊城,轄區從三峽以東的沙市宜昌一直延伸到大別山區,防區很廣。

當時日軍已經佔領武漢,即可能直接溯江西進直接向重慶方向進攻,攻取宜昌,為下一步進攻重慶做準備,也可能向襄陽樊城一帶進攻,以減輕武漢外圍地區國軍對武漢的壓力。李宗仁綜合各種情況之後判斷,日軍會進攻襄樊。

於是李宗仁下令以八十四軍個六十八軍防守正面的隨縣,棗陽一線,張自忠的三十三集團軍守備大洪山,孫連仲的第二集團軍和孫震的二十二集團軍防守桐柏山脈一帶,江防則由江防司令郭懺所部負責。

其中的八十四軍是桂系部隊,之前三個師被打得損失了三分之二,這時候縮編為一個師,李宗仁又另外調入了三十一軍和第七軍都曾指揮過的桂系老部隊一七三、一七四師兩個師,共三萬餘人,說明李宗仁是很有決心的。

日軍進攻部隊為第三,第十三,第十五,第十六等師團和第四騎兵旅團,共約十餘萬人,沿襄陽到花園的公路和京山到鍾祥的公路兩條路線向西進攻,目的是掃蕩大洪山和桐柏山的國軍,佔領襄陽,樊城和南陽,以鞏固武漢。

1939年四月,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率總部駐紮在樊城,轄區從三峽以東的沙市宜昌一直延伸到大別山區,防區很廣。

當時日軍已經佔領武漢,即可能直接溯江西進直接向重慶方向進攻,攻取宜昌,為下一步進攻重慶做準備,也可能向襄陽樊城一帶進攻,以減輕武漢外圍地區國軍對武漢的壓力。李宗仁綜合各種情況之後判斷,日軍會進攻襄樊。

於是李宗仁下令以八十四軍個六十八軍防守正面的隨縣,棗陽一線,張自忠的三十三集團軍守備大洪山,孫連仲的第二集團軍和孫震的二十二集團軍防守桐柏山脈一帶,江防則由江防司令郭懺所部負責。

其中的八十四軍是桂系部隊,之前三個師被打得損失了三分之二,這時候縮編為一個師,李宗仁又另外調入了三十一軍和第七軍都曾指揮過的桂系老部隊一七三、一七四師兩個師,共三萬餘人,說明李宗仁是很有決心的。

日軍進攻部隊為第三,第十三,第十五,第十六等師團和第四騎兵旅團,共約十餘萬人,沿襄陽到花園的公路和京山到鍾祥的公路兩條路線向西進攻,目的是掃蕩大洪山和桐柏山的國軍,佔領襄陽,樊城和南陽,以鞏固武漢。

按照李宗仁的設想,正面抵抗的部隊要節節抵抗,且戰且退,誘敵深入,等敵人進入隨棗地區後,桐柏山的部隊從敵人側翼出擊,一舉切斷襄陽到花園的公路,會同正面防禦的部隊,將敵人圍殲。

湯恩伯在徐州會戰之後奉命調往江南,後來因為江南部隊太多,就又北調,從沙市渡江來到五戰區,再次劃入李宗仁的麾下。湯恩伯到襄樊一帶後去見李宗仁,李宗仁和他講了自己的計劃。

結果李宗仁還沒有講完,湯恩伯便大發脾氣說,這樣不行,你不能胡亂拿我的部隊來犧牲。李宗仁仍然耐心對他解釋說,試圖說服他,你以桐柏山為後方,有什麼危險?言下之意是,如果攻擊不利,尚可向桐柏山區轉移,危險並不大。但湯恩伯一怒之下,拂袖而出,李宗仁也無可奈何。

之後,日軍進攻到隨縣大洪山一帶,因為這一帶都是山地,日軍機械化部隊的優勢無從發揮,所以日軍與國軍激戰十天,大小二十餘戰,卻始終無法突破國軍防線。此時李宗仁命令湯恩伯從桐柏山出擊日軍側翼,湯恩伯部與日軍實際上已經有所接觸,但馬上迅速撤往舞陽。

1939年四月,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率總部駐紮在樊城,轄區從三峽以東的沙市宜昌一直延伸到大別山區,防區很廣。

當時日軍已經佔領武漢,即可能直接溯江西進直接向重慶方向進攻,攻取宜昌,為下一步進攻重慶做準備,也可能向襄陽樊城一帶進攻,以減輕武漢外圍地區國軍對武漢的壓力。李宗仁綜合各種情況之後判斷,日軍會進攻襄樊。

於是李宗仁下令以八十四軍個六十八軍防守正面的隨縣,棗陽一線,張自忠的三十三集團軍守備大洪山,孫連仲的第二集團軍和孫震的二十二集團軍防守桐柏山脈一帶,江防則由江防司令郭懺所部負責。

其中的八十四軍是桂系部隊,之前三個師被打得損失了三分之二,這時候縮編為一個師,李宗仁又另外調入了三十一軍和第七軍都曾指揮過的桂系老部隊一七三、一七四師兩個師,共三萬餘人,說明李宗仁是很有決心的。

日軍進攻部隊為第三,第十三,第十五,第十六等師團和第四騎兵旅團,共約十餘萬人,沿襄陽到花園的公路和京山到鍾祥的公路兩條路線向西進攻,目的是掃蕩大洪山和桐柏山的國軍,佔領襄陽,樊城和南陽,以鞏固武漢。

按照李宗仁的設想,正面抵抗的部隊要節節抵抗,且戰且退,誘敵深入,等敵人進入隨棗地區後,桐柏山的部隊從敵人側翼出擊,一舉切斷襄陽到花園的公路,會同正面防禦的部隊,將敵人圍殲。

湯恩伯在徐州會戰之後奉命調往江南,後來因為江南部隊太多,就又北調,從沙市渡江來到五戰區,再次劃入李宗仁的麾下。湯恩伯到襄樊一帶後去見李宗仁,李宗仁和他講了自己的計劃。

結果李宗仁還沒有講完,湯恩伯便大發脾氣說,這樣不行,你不能胡亂拿我的部隊來犧牲。李宗仁仍然耐心對他解釋說,試圖說服他,你以桐柏山為後方,有什麼危險?言下之意是,如果攻擊不利,尚可向桐柏山區轉移,危險並不大。但湯恩伯一怒之下,拂袖而出,李宗仁也無可奈何。

之後,日軍進攻到隨縣大洪山一帶,因為這一帶都是山地,日軍機械化部隊的優勢無從發揮,所以日軍與國軍激戰十天,大小二十餘戰,卻始終無法突破國軍防線。此時李宗仁命令湯恩伯從桐柏山出擊日軍側翼,湯恩伯部與日軍實際上已經有所接觸,但馬上迅速撤往舞陽。

日軍持續進攻後,隨縣失守,五月八日以後,又加強了對國軍兩翼的攻擊,南面攻破棗陽,北路從信陽攻破桐柏,唐河,與南路會師棗陽,完成對大洪山和桐柏山地區國軍的包圍。李宗仁的長官部也不得不迅速撤退。

無奈之下,李宗仁嚴令湯恩伯會同孫連仲自豫西南下,向唐河一帶出擊,克復新野和唐河,與包圍圈內得國軍相互呼應。接著,李宗仁命令國軍從十五日起全線反擊,激戰至十八日,日軍開始總退卻。但國軍恢復棗陽後乘勢追擊,日軍退守隨縣,國軍攻城無術,只好望城興嘆。雙方在隨棗地區進入膠著狀態,轉入休戰。

李宗仁認為,此戰關鍵就在於湯恩伯不服從命令,在正面守軍苦苦支撐時,湯恩伯不肯從桐柏山出擊,攻擊日軍側背,反而徑直向北撤退,讓日軍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全力攻擊,導致戰局惡化。如果湯恩伯能夠遵命出擊日軍側翼,則此戰可望取得不低於臺兒莊戰役的戰果。

赛门之略
2019-07-14

自蔣介石集結二十幾萬大軍進軍蘇北解放區失利後,將主戰場轉入了山東解放區內,並制定了一項以奪取我解放區首府臨沂為目標的魯南會戰計劃,其戰略目的非常簡單粗暴,就是集結大量重兵集團以壓縮陳粟華野的活動空間,最終迫使與之進行大決戰,想借此一戰全面佔領山東全境。

自蔣介石集結二十幾萬大軍進軍蘇北解放區失利後,將主戰場轉入了山東解放區內,並制定了一項以奪取我解放區首府臨沂為目標的魯南會戰計劃,其戰略目的非常簡單粗暴,就是集結大量重兵集團以壓縮陳粟華野的活動空間,最終迫使與之進行大決戰,想借此一戰全面佔領山東全境。

在山東這盤棋上,蔣介石在戰略上犯了兩個個致命錯誤,一是一廂情願地認為臨沂做為解放區首府陳粟華野非決戰不可,而我軍的戰略原則之一就是不計一城一池的得失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思維的固化就註定了是役蔣介石戰略行動上的失敗;在選帥上,選中了時任參謀總長的陳誠來坐鎮指揮,陳誠雖然有著非常出色的擴軍與整軍能力,但其軍事指揮能力一直被同僚詬病。

在戰術上,蔣介石可謂做足了功課,一是在推進方式上,採取南北兩線重兵集團同時夾擊,若南線不動則北線也不動;二是在兵力配置上,每一路大軍都採取兩弱夾一強的組合方式,以避免被粟裕一口吃掉;三是在作戰方針上,採取集中兵力穩紮穩打,避免孤軍冒進,不給粟裕留下穿插各個擊破的機會。從戰術上看固然完美,但關鍵時刻總會掉鏈子,而且還是蔣的急功近利所致。

自蔣介石集結二十幾萬大軍進軍蘇北解放區失利後,將主戰場轉入了山東解放區內,並制定了一項以奪取我解放區首府臨沂為目標的魯南會戰計劃,其戰略目的非常簡單粗暴,就是集結大量重兵集團以壓縮陳粟華野的活動空間,最終迫使與之進行大決戰,想借此一戰全面佔領山東全境。

在山東這盤棋上,蔣介石在戰略上犯了兩個個致命錯誤,一是一廂情願地認為臨沂做為解放區首府陳粟華野非決戰不可,而我軍的戰略原則之一就是不計一城一池的得失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思維的固化就註定了是役蔣介石戰略行動上的失敗;在選帥上,選中了時任參謀總長的陳誠來坐鎮指揮,陳誠雖然有著非常出色的擴軍與整軍能力,但其軍事指揮能力一直被同僚詬病。

在戰術上,蔣介石可謂做足了功課,一是在推進方式上,採取南北兩線重兵集團同時夾擊,若南線不動則北線也不動;二是在兵力配置上,每一路大軍都採取兩弱夾一強的組合方式,以避免被粟裕一口吃掉;三是在作戰方針上,採取集中兵力穩紮穩打,避免孤軍冒進,不給粟裕留下穿插各個擊破的機會。從戰術上看固然完美,但關鍵時刻總會掉鏈子,而且還是蔣的急功近利所致。

蔣介石組織的這兩線重兵集團中,實力最強大的是歐震南線兵團,轄有二十個整編旅,其中包括張靈甫整編74師和胡璉整編11師及黃百韜整編25師精銳部隊,兵力過於密集而且火力強大,再加上保守的推進戰術讓粟裕很難捕捉到戰機;北線的李仙洲兵團作為輔助突擊集團,只有中央嫡系73軍、桂系整編46師及東北軍12軍三支部隊,內部矛盾較大,而先打弱敵一直是我軍的作戰原則之一,因此李仙洲兵團勢必成為了粟裕的獵物。

面對南線的歐震兵團步步逼近解放區首府臨沂,延安向陳毅和粟裕做出了明確指示,即適當時刻可以放棄臨沂,這也給了粟裕在指揮作戰上有了更大的迴旋之地。為了在戰略上“致人而不致於人”,粟裕和陳毅兩人從戰略全局利益出發,當機立斷決定犧牲局部(臨沂)利益,主力隱蔽北上圍殲李仙洲兵團,同時留下少量部隊鉗制與監視南線的歐震兵團,進而為戰略全局行動殲滅李仙洲兵團爭取更多的時間,而如何殲滅李仙洲兵團就涉及到戰術的運用問題了。

粟裕率領的主力隱蔽北上後,蔣介石的戰略決戰計劃也就落空了,粟裕和陳毅留下的華野參謀長陳士渠指揮的部隊成功限制了南線的歐震兵團五天的時間,隨後歐震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臨沂,坐鎮後方指揮的陳誠喜出望外立即向蔣介石報捷,並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認為華野大勢已去、無力再戰,陳誠這一浮誇捏造直接葬送了李仙洲兵團五萬餘人大軍。

自蔣介石集結二十幾萬大軍進軍蘇北解放區失利後,將主戰場轉入了山東解放區內,並制定了一項以奪取我解放區首府臨沂為目標的魯南會戰計劃,其戰略目的非常簡單粗暴,就是集結大量重兵集團以壓縮陳粟華野的活動空間,最終迫使與之進行大決戰,想借此一戰全面佔領山東全境。

在山東這盤棋上,蔣介石在戰略上犯了兩個個致命錯誤,一是一廂情願地認為臨沂做為解放區首府陳粟華野非決戰不可,而我軍的戰略原則之一就是不計一城一池的得失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思維的固化就註定了是役蔣介石戰略行動上的失敗;在選帥上,選中了時任參謀總長的陳誠來坐鎮指揮,陳誠雖然有著非常出色的擴軍與整軍能力,但其軍事指揮能力一直被同僚詬病。

在戰術上,蔣介石可謂做足了功課,一是在推進方式上,採取南北兩線重兵集團同時夾擊,若南線不動則北線也不動;二是在兵力配置上,每一路大軍都採取兩弱夾一強的組合方式,以避免被粟裕一口吃掉;三是在作戰方針上,採取集中兵力穩紮穩打,避免孤軍冒進,不給粟裕留下穿插各個擊破的機會。從戰術上看固然完美,但關鍵時刻總會掉鏈子,而且還是蔣的急功近利所致。

蔣介石組織的這兩線重兵集團中,實力最強大的是歐震南線兵團,轄有二十個整編旅,其中包括張靈甫整編74師和胡璉整編11師及黃百韜整編25師精銳部隊,兵力過於密集而且火力強大,再加上保守的推進戰術讓粟裕很難捕捉到戰機;北線的李仙洲兵團作為輔助突擊集團,只有中央嫡系73軍、桂系整編46師及東北軍12軍三支部隊,內部矛盾較大,而先打弱敵一直是我軍的作戰原則之一,因此李仙洲兵團勢必成為了粟裕的獵物。

面對南線的歐震兵團步步逼近解放區首府臨沂,延安向陳毅和粟裕做出了明確指示,即適當時刻可以放棄臨沂,這也給了粟裕在指揮作戰上有了更大的迴旋之地。為了在戰略上“致人而不致於人”,粟裕和陳毅兩人從戰略全局利益出發,當機立斷決定犧牲局部(臨沂)利益,主力隱蔽北上圍殲李仙洲兵團,同時留下少量部隊鉗制與監視南線的歐震兵團,進而為戰略全局行動殲滅李仙洲兵團爭取更多的時間,而如何殲滅李仙洲兵團就涉及到戰術的運用問題了。

粟裕率領的主力隱蔽北上後,蔣介石的戰略決戰計劃也就落空了,粟裕和陳毅留下的華野參謀長陳士渠指揮的部隊成功限制了南線的歐震兵團五天的時間,隨後歐震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臨沂,坐鎮後方指揮的陳誠喜出望外立即向蔣介石報捷,並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認為華野大勢已去、無力再戰,陳誠這一浮誇捏造直接葬送了李仙洲兵團五萬餘人大軍。

蔣介石為了將華野“一網打盡”,命令王耀武電令北線的李仙洲兵團加快推進速度與南線歐震兵團會師,殊不知李仙洲兵團第73軍和桂系整編46師一頭鑽進了粟裕布好的口袋,被合圍於萊蕪城中,已經成了甕中之鱉,蔣介石唯有命令遠在濟南城我王耀武奮力解圍,但為時已晚。

由於李仙洲兵團第73軍和整編46師都集結於萊蕪城內,在華野的重兵包圍下軍心已亂,如果此時強攻城內狹小不利於開展大兵團作戰,李仙洲做困獸之鬥反而對華野不利。為了爭取時間一口氣吃掉李仙洲兵團這兩支部隊,粟裕在戰術上誘使李仙洲突圍出城,待其進入預設陣地後斷其後路再突然發起猛攻,此戰術不足三天時間就一舉吃掉了蔣介石五萬大軍。

用户13669886130
2019-07-11

戰略與戰術,是一個整體。戰略問題是關係整體全局。戰術是為了完成整體戰略,而採取的具體實施步驟方法。局部戰爭及戰術,必須服從整體戰略意圖。例如,為了消滅敵人大兵團,需要派出軍或師迂迴前進,穿插敵後方,斷敵退路。如在部隊前進時,遇敵小股部隊,只能避讓,不能戀戰。即使能全部消滅,也不要打草驚蛇,防止暴露行終意圖。否則會引起敵人警覺,有所準備或逃跑等。影響整個戰略意圖。

東北解放後,毛主席命令部隊入關,為防止洩密。採取夜行軍,同時瀋陽各報紙勘登林彪等領導開會,接見等照片。而且城內全是兵,造成整訓假象。當大部隊分南北中進入河北,天津付近時被國民黨發現。林彪說,不需保密了,可大膽公開行動了,已無密可保。原因戰略目的己達到,敵人佈防已來不及了,全被分割包圍。

按著毛主席指示命令,先掃清外圍敵人“實行戰術步驟”,截斷敵人退路。爭取和平解放北平。最終戰略目標實現。😀😀😀🙏🙏🙏

向生分析
2019-07-12

我是向生,我來回答。熱愛軍事的同志,都應該知道軍事中的戰略和戰術,從狹義的角度看,戰略和戰術用於軍事戰爭中,下面我來具體分析一下。

我是向生,我來回答。熱愛軍事的同志,都應該知道軍事中的戰略和戰術,從狹義的角度看,戰略和戰術用於軍事戰爭中,下面我來具體分析一下。



從辯證的關係來看,戰略和戰術是兩個全異之行動

在我們中國,戰略一詞歷史悠久,戰指戰爭,略指謀略、施詐,春秋時期的《孫子兵法》被認為是中國最早對戰略進行闡述的著作。從軍事含義來看,戰略是指導戰爭全局的計劃和策略,戰術是諸種行動之指導法,而戰略則是連繫配合各種戰鬥之謂,戰略為作戰之根源,即創意定計,戰術是實現戰略的手段。戰略是系統、全面、整體的從軍事戰爭中進行分析、部署和決策,而這需要具有宏觀意識和長遠戰略眼光的戰略家。比如三國時期蜀漢攻打吳國的夷陵之戰,吳國主將陸遜採取了誘敵深入的戰略,暫時避開蜀漢鋒芒,進行戰略防禦,誘使蜀漢主力進入夷道、猇亭一帶高山峻嶺地區,再尋機和蜀軍決戰。1812年法國拿破崙進攻俄國時,俄國統帥庫圖佐夫曾率俄軍採取誘敵深入的戰略,主動退卻,堅壁清野,放棄莫斯科,機動至卡盧加,威脅法軍交通線,襲擾法軍。法軍飢寒交迫.只好撤出莫斯科,沿南方撤回。俄軍轉入反攻,追殲大量法軍。

我是向生,我來回答。熱愛軍事的同志,都應該知道軍事中的戰略和戰術,從狹義的角度看,戰略和戰術用於軍事戰爭中,下面我來具體分析一下。



從辯證的關係來看,戰略和戰術是兩個全異之行動

在我們中國,戰略一詞歷史悠久,戰指戰爭,略指謀略、施詐,春秋時期的《孫子兵法》被認為是中國最早對戰略進行闡述的著作。從軍事含義來看,戰略是指導戰爭全局的計劃和策略,戰術是諸種行動之指導法,而戰略則是連繫配合各種戰鬥之謂,戰略為作戰之根源,即創意定計,戰術是實現戰略的手段。戰略是系統、全面、整體的從軍事戰爭中進行分析、部署和決策,而這需要具有宏觀意識和長遠戰略眼光的戰略家。比如三國時期蜀漢攻打吳國的夷陵之戰,吳國主將陸遜採取了誘敵深入的戰略,暫時避開蜀漢鋒芒,進行戰略防禦,誘使蜀漢主力進入夷道、猇亭一帶高山峻嶺地區,再尋機和蜀軍決戰。1812年法國拿破崙進攻俄國時,俄國統帥庫圖佐夫曾率俄軍採取誘敵深入的戰略,主動退卻,堅壁清野,放棄莫斯科,機動至卡盧加,威脅法軍交通線,襲擾法軍。法軍飢寒交迫.只好撤出莫斯科,沿南方撤回。俄軍轉入反攻,追殲大量法軍。

我是向生,我來回答。熱愛軍事的同志,都應該知道軍事中的戰略和戰術,從狹義的角度看,戰略和戰術用於軍事戰爭中,下面我來具體分析一下。



從辯證的關係來看,戰略和戰術是兩個全異之行動

在我們中國,戰略一詞歷史悠久,戰指戰爭,略指謀略、施詐,春秋時期的《孫子兵法》被認為是中國最早對戰略進行闡述的著作。從軍事含義來看,戰略是指導戰爭全局的計劃和策略,戰術是諸種行動之指導法,而戰略則是連繫配合各種戰鬥之謂,戰略為作戰之根源,即創意定計,戰術是實現戰略的手段。戰略是系統、全面、整體的從軍事戰爭中進行分析、部署和決策,而這需要具有宏觀意識和長遠戰略眼光的戰略家。比如三國時期蜀漢攻打吳國的夷陵之戰,吳國主將陸遜採取了誘敵深入的戰略,暫時避開蜀漢鋒芒,進行戰略防禦,誘使蜀漢主力進入夷道、猇亭一帶高山峻嶺地區,再尋機和蜀軍決戰。1812年法國拿破崙進攻俄國時,俄國統帥庫圖佐夫曾率俄軍採取誘敵深入的戰略,主動退卻,堅壁清野,放棄莫斯科,機動至卡盧加,威脅法軍交通線,襲擾法軍。法軍飢寒交迫.只好撤出莫斯科,沿南方撤回。俄軍轉入反攻,追殲大量法軍。

拿破崙大軍的步兵方陣

戰術的含義可以說是戰爭中每場戰役,具體到每場戰鬥該如何打,怎麼打。比如拿破崙統治法國時期,靠集中使用火炮削弱敵人,而後才投入散兵,大隊步兵,在散兵掩護下排成一個橫向很長的大縱隊投入戰鬥。而在對抗騎兵時,法國步兵會排出經典的方陣,前兩排端起刺刀,四面向外,後面幾排輪流射擊,能有效對抗機動性很強的騎兵從各個方向的衝擊。春秋戰國時期,步兵戰術主要是以孫子八陣為代表,其中以戰車和步戰弓手相結合的方式列陣。而我解放軍馳騁戰場最經典的戰術是穿插迂迴戰術,快速穿插迂迴、分割包抄敵人是解放軍的拿手絕活,比如在對印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向邦迪拉方向迂迴,集中主力沿西山口兩側實施迂迴包圍,殲滅西山口方向的敵人。

我是向生,我來回答。熱愛軍事的同志,都應該知道軍事中的戰略和戰術,從狹義的角度看,戰略和戰術用於軍事戰爭中,下面我來具體分析一下。



從辯證的關係來看,戰略和戰術是兩個全異之行動

在我們中國,戰略一詞歷史悠久,戰指戰爭,略指謀略、施詐,春秋時期的《孫子兵法》被認為是中國最早對戰略進行闡述的著作。從軍事含義來看,戰略是指導戰爭全局的計劃和策略,戰術是諸種行動之指導法,而戰略則是連繫配合各種戰鬥之謂,戰略為作戰之根源,即創意定計,戰術是實現戰略的手段。戰略是系統、全面、整體的從軍事戰爭中進行分析、部署和決策,而這需要具有宏觀意識和長遠戰略眼光的戰略家。比如三國時期蜀漢攻打吳國的夷陵之戰,吳國主將陸遜採取了誘敵深入的戰略,暫時避開蜀漢鋒芒,進行戰略防禦,誘使蜀漢主力進入夷道、猇亭一帶高山峻嶺地區,再尋機和蜀軍決戰。1812年法國拿破崙進攻俄國時,俄國統帥庫圖佐夫曾率俄軍採取誘敵深入的戰略,主動退卻,堅壁清野,放棄莫斯科,機動至卡盧加,威脅法軍交通線,襲擾法軍。法軍飢寒交迫.只好撤出莫斯科,沿南方撤回。俄軍轉入反攻,追殲大量法軍。

拿破崙大軍的步兵方陣

戰術的含義可以說是戰爭中每場戰役,具體到每場戰鬥該如何打,怎麼打。比如拿破崙統治法國時期,靠集中使用火炮削弱敵人,而後才投入散兵,大隊步兵,在散兵掩護下排成一個橫向很長的大縱隊投入戰鬥。而在對抗騎兵時,法國步兵會排出經典的方陣,前兩排端起刺刀,四面向外,後面幾排輪流射擊,能有效對抗機動性很強的騎兵從各個方向的衝擊。春秋戰國時期,步兵戰術主要是以孫子八陣為代表,其中以戰車和步戰弓手相結合的方式列陣。而我解放軍馳騁戰場最經典的戰術是穿插迂迴戰術,快速穿插迂迴、分割包抄敵人是解放軍的拿手絕活,比如在對印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向邦迪拉方向迂迴,集中主力沿西山口兩側實施迂迴包圍,殲滅西山口方向的敵人。

中國對印度自衛反擊戰

戰略和戰術,可以說前者是整體,後者是局部。若戰略上錯誤,戰術再正確最後也避免不了失敗的命運,而戰略上正確,戰術上的一些失敗,也只會是一時的失敗,最終還是會取得勝利。

惟心独醉927666676088
2019-07-13

戰略——是對總目標的規劃,體系上可稱之為《方針》,層面上可稱之為《政策》。

戰術——是對總目標的分解,分解後的各具體化目標按階段實施,實施目的是圍繞實現總目標。

在國家層面上,毛澤東主席曾明確告誡全黨同志《戰略上要藐敵人,戰術上要重視對手》,指的就是在設計戰略方針時,應有《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必勝精神,但具體到戰術上,就幹萬不能輕敵,輕敵麻痺會出下亂子的。

例如:抗戰時,毛澤東堅定認為《抗日必勝》,圍繞這個戰略目標,在戰術上重視敵人(當時日寇軍力數十倍於華,中國確實是衰弱不堪,但戰略上還是藐視它:《抗日必勝》),對全黨做出了《論持久戰》宣傳、《以空間換時間》、《開展游擊戰》、《積小勝為大勝》等的戰術指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