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家講方言,但是與同學、同事喜歡我講普通話,怎麼處理好語言的轉換?

10 個回答
智者二0一九
2019-05-18

謝邀請。

本人己退休多年,同學己失聯了,工友們也都早己退休,他們(她)大都是本地人,所講的母語"廣府白話“人稱"粵語”,偶然,大家相約茶樓飲茶或聚餐,習慣性用粵語白話交談,如同家裡用母語說話一樣,流利順暢如魚得水,尤為親切。
我們在家講方言,但是與同學、同事喜歡我講普通話,怎麼處理好語言的轉換?

兒童少年上學時,老師用普通話講課,班上同學很多來自原珠江電影製片廠的子弟,均是講普通話的北方人,加上少年聰明,學普通話容易上手,不說十足的,講普通話有板有眼,小意思啦!但是,轉眼幾十年過去,生活歸於平淡,講普通話機會不多,生活上也不常用,年紀偏大記憶力差,慢慢地普通話語句生疏了,說起來有點費勁,而且鄉音未改。
我們在家講方言,但是與同學、同事喜歡我講普通話,怎麼處理好語言的轉換?

話說回來,普通話作為國語,遍及全國性的語言,東南西北管用,不能不用即便講得不好,也應有堅持的必要性。幾十年的生活經歷告訴,社交生活離不開普通話,單位工作與外省籍工友離不開普通話。

個人喜歡旅遊經驗告訴我,普通話的重要性:異地的導遊與團友,景點的講解,途中問路,逛街購物,………等等,講普通話的無處不在,身在異地不懂普通話,吃虧不用說,尤如瞎子走路寸步難行。
我們在家講方言,但是與同學、同事喜歡我講普通話,怎麼處理好語言的轉換?

還好,人的聰明在於本能,視應環境變而改變。當別人用普通話時,因應變化須要,你就自然地會轉換到普通話的頻道上,自己講得不好,但起碼也能聽得懂,這當中,應用普通話的場合多了,你必然感覺到普通話才是社交裡最有效的必不可少的語言。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告之刪除)

巴人日记
2019-05-18

一直以來我也有這個問題困擾,估計很多人也有。在家講方言,在外講普通話。但我從來沒有像題主這樣為此揪心過,即使一些時候我還要面對比題主更為尷尬的處境。

我們在家講方言,但是與同學、同事喜歡我講普通話,怎麼處理好語言的轉換?

語言只是交流的工具。

我6歲離開家鄉,在一個城市長大。所以我對家鄉方言只能算是掌握一部分的。有些時候跟父母交流,講一個事情,只能是半方言半普通話才把事情表達清楚,開始的時候有點尷尬,後來父母也習慣了我的這種表達方式。

難受的是畢業分配回到家鄉工作的那段日子,由於講普通話而經常被一些人冷嘲熱諷,當你講著講著,突然就有人冒出一個陰陽怪調:“這個厲害,普通話”,然後一陣鬨堂大笑。即便這樣,我也沒感覺講普通話有什麼不妥。

我們在家講方言,但是與同學、同事喜歡我講普通話,怎麼處理好語言的轉換?

講方言的時候倒是要特別注意場合。

一群人,如果都是一個地方的,懂家鄉方言的,這樣的時候講方言,有助於強化感情。但如果一群人在一起,有人聽不懂你家鄉方言的,這時候一般不要講方言,否則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起碼對對那個聽不懂方言的人是不夠禮貌的。有一次,我一個朋友用家鄉方言講了一個人的事,大家聽了大笑,那個不懂方言的人以為在講他笑話,很不高興地離開了。講方言不注重場合,可能會影響人際交往。

我們在家講方言,但是與同學、同事喜歡我講普通話,怎麼處理好語言的轉換?

跟什麼人交流,用什麼語言,這是很自然的事,很正常的事。

您有什麼補充,請在評論區留言。:-)

多彩人生1250382763
2019-05-17

這個問題答之不難:因地制宜,入鄉隨俗!

我出生在山西省一個縣小山村,這個小村在太行山深處一個大山溝,是季節河的大河灘長26裡,最寬處對面只見炊煙裊裊,林木森森,必有村莊,我的村在最上面最後一個村,河流源頭,只有泉水淙淙。再往上走只有大山森林,幾十公里無人煙,。現在進村的路修的可進小轎車,七八十年代有的老人沒見過火車,相當封閉,說話相當土。我父親當了八路軍,我叔叔解放戰爭參加瞭解放軍。所以我從小跟著父親在河北省建屏縣(現為平山縣)生活,太原解放就到了省城。因此我會說山西話,河北話。五四年到了上學時,在廠職工子弟小學上學,我們老師大部為北京師範學校分配來的,都是標準普通話,大概我是左撇子,右腦發達,普通話講的很好。有時演個節目,也朗誦時領誦幾段。四年級學校暑假搞展覽會,讓成當一個展室解說員,我分配到展室是勤工簡學成果,正等發解說詞時,學校領導領進一大幫廠領導來參觀,讓我解說,學校領導問我沒解說詞行嗎?我說大概說說吧。我就侃侃而談,講解,比如給食堂做的超聲波洗碗機,廠領導們不太明白,我把我平時看科技書中的知識了,領導們很高興,我父親也在裡,回家後這個從不夸人的嚴父(他的工作是管幹部人事,肅反等)也破例誇了我幾句,興奮的我一晚上唱唱咧咧。

到六年級,我校搞電化教育,一個年級幾個班一個老師講課,各班有廣播,幻燈。在廠俱樂部作現場會,全市教育界觀摩,選四五個同學上舞臺回答問題,因我口才好,是其中之一。

參加工作後,廠廣播站選兼職廣播員,我念了一段文章,評委說我基本為甲等普通話,每天早午晚給廠,宿舍區廣播,直到文革開始後停播。

我普通話可以,不要以為我忘了家鄉母語,我在家,父母都說家鄉話,我跟他們對話是家鄉話。

我叔叔隨部隊解放北京後,就轉業到北京,他的兒女都出生在北京,從小就撇京腔。61年我兩家人回到家鄉,到村裡,鄉親們見我們聊天,我那些堂弟堂妹說話鄉親們聽不懂,就靠我用家鄉話翻譯,因此,我在村中影響很好,都誇我沒忘夲!我因此而得意。

我說過:入鄉隨俗,就是這個意思。大家不知,我從小愛好文藝演出,到工作後,一直是廠宣傳隊,烏蘭木齊小分隊,話劇團,文工團,京劇團演員,經常倒口說各地方言(曲藝節目倒口多),所以我入鄉隨俗,到那兒說那的話,但南方話就四川話可以。這很有好處,比如七十年代到北京出差買菸糖,我不讓一塊兒來的買,他外地話一說就向他要購物夲,購物券。而我京腔一白活就什麼不問,照直賣給,到那兒一次賣給三盒恆大,或大前門香菸。

這個世界是五彩繽紛的世界,就需要五彩繽紛的語言,讓我們不忘家鄉母語,不要讓他消亡,讓這個世界更精彩!

生活需要隐忍
2019-05-18

謝謝邀請!

我出生在大連,在北方這邊沒有什麼特別的方言,所以怎麼說話大家都是能夠聽得懂的。就方言家鄉話,應該是南方的一些地方吧,我聽過四川話,浙江話,江西話,😂😂😂就是聽不懂。

以前去寧波慈溪呆了兩年,那邊的同事有北方的,有江西的,有四川的,還有慈溪當地的。慈溪本地人講話,基本用的都是家鄉話,而且速度特別快,根本就聽不懂。不管是同事之間聊天,還是在一起開會,說到高潮時,家鄉話就出來了,然後我們北方的同事就都大眼瞪小眼的竊笑,很是無語,根本不照顧我們的情緒啊。其實大家在一起,全都說普通話是最好的,誰都能理解,也不會說因為聽不懂耽誤什麼事情,或者再詢問,減少麻煩。有時就因為聽不懂對方說的意思,而理解錯,辦錯事了,真是耽誤事啊!

你這樣和同學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說普通話,和家人在一起說家鄉話,你這樣的處理方式很好的,大家都輕鬆。也希望帶有家鄉話的朋友多多提倡講普通話,大力宣傳普通話,讓普通話走進千家萬戶!


我們在家講方言,但是與同學、同事喜歡我講普通話,怎麼處理好語言的轉換?
有缘人153832681
2019-05-17

謝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方傳承孕育著文明精華,方言帶有地方特色,濃濃的鄉土氣息,雖說和普通話有點格格不入,我們國家推廣普通話就是減少不必要的語言障礙,老一輩們遺留下的方言帶有鄉土氣息,雖不能上大雅之堂,它表達了鄉音氣息和純樸情調,一句方言就能表現出家鄉的味道,就能知道在下是那方人士,這就水土養育了人,根永遠不會變,也不會忘。
我們在家講方言,但是與同學、同事喜歡我講普通話,怎麼處理好語言的轉換?

語言是人類情感表達形色,呱呱墜地時首先學會走路🚶,然後就是語言溝通,當用語言來表達時,爸爸媽媽的語言夾雜著南腔北調的口味,洋夾土。葷素搭配。分不清什麼是方言,什麼是普通話。當我們走入校門才真正的領悟到普通話的含義。全民推廣普通話意義深遠,當然走南闖北的同志都能知道普通話的重要價質,你說方言,人家聽不懂,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再說遇到家裡老鄉,說一些方言,還說可以,方言勾起家鄉情結,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同學交流盡量用普通話交流,你用方言反而產生誤解,語詞混淆不清,何必趕鴨子上架,強人所難呢?方言家裡講講無可厚非,到外面還是以普通話為標準,這樣全民大眾都能接受。
我們在家講方言,但是與同學、同事喜歡我講普通話,怎麼處理好語言的轉換?

說說我的感受,在我們蘇北沿海地區,可算來自四面八方外遷戶到這裡安家落戶,腔調多種多樣,但目標是一樣的,普通話可以多方交流,你說那土話人家也不理解,可以說也懶得理你,普通話行天下,也就是說和世界普及英語一個道理,方言在家還行,走出去那就成啞語了,人家不領會,你說的再好聽,那也是於事無補,推廣普通話,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家鄉話代表地方特色,而普通話則代表了中華民族文明傳承,我們應該舍小取大,對自對他人都有一定好處。網圖。

龚爱民6965
2019-05-17

家鄉的方言是我們童年的回憶中一部分。社會的發展趨勢使全國各地人口大流動,各地的方言多姿多彩,變化繁多,我的老家東西南北中五里不同調十里音不通,聽老輩講當年日本鬼子侵佔縣城,都設有聽懂各鄉鎮方言的翻譯而無法下鄉。又比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越自衛反擊戰中雙方破譯密碼情報鬥得你死我活,後來有浙江籍戰士用方言相互溝通交流指揮,讓越軍瞎了眼。這些說明老家的方言五花八門、豐富多彩。方言土語也是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需要保護和傳承。聽說幾十年來全國各地消失了許多方言釐語,實在令人痛心。方言土語還是連接鄉愁橋樑,俗話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聽到鄉音勾起無盡的思念和回憶,滿滿的都是家鄉的情懷。現在普通話普及各地鄉鎮,但千萬不要丟失方言,當然,在有聽不懂方言的同事,同學和朋友時儘量講普通話,以尊重他人,這是最起碼的禮貌。

Dreamdaly
2019-05-17

大家好,我是Sunshine,是一名軟件開發行業從業者,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我想你說的這種情況應該是在大學裡吧!或者在大城市當中才會有這樣的情況,在自己家鄉基本都是說家鄉話為主,而這樣的現象也就讓我們極容易分辨出誰是外鄉人,僅憑口音便能聽出來了。

我們在家講方言,但是與同學、同事喜歡我講普通話,怎麼處理好語言的轉換?

我覺得天天講普通話對於那些在外地上過學的人或者在外地工作過的人來講不是什麼難事,很多人到最後說普通口音已經完全掩蓋了自己家鄉話口音。都說入鄉隨俗,我們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裡就應該順應當地的民風民俗,讓我們也融入到當地的方言中去,大家都說普通話或者大家都說方言,我覺得這個也沒有什麼不妥,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想得太多了,語言的本質就是交流;不管用什麼語言,只要能夠順利的交流不就好了嗎?

我們在家講方言,但是與同學、同事喜歡我講普通話,怎麼處理好語言的轉換?

普通話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越來越多,而且我們國家的平均學歷水平也在逐年提升。我覺得不用太在意跟別人語言不通,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生活沒有什麼是因為語言不同而失敗的,失敗的只有自己這個人;我相信隨著我們國家人口平均學歷的不斷攀升,以後會英語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到那時候才是真的語言不通無法交流。

我們在家講方言,但是與同學、同事喜歡我講普通話,怎麼處理好語言的轉換?

注: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湘村百姓
2019-05-17

這個說來簡單,熟悉理解語言是第一關鍵,第二說話擺放的方位很重要。好比如,某電視裡的小女孩懂多國語言,隨意便在訪談中做起了翻譯,那情景她很自然,在方位中很清楚自己的角色和隨意轉換。但她肯定很熟悉語言。就我自己體會來說,我能說長沙方言,很清楚當地方言中的一個事物用什麼詞來形容和腔調怎麼說,我自己家鄉的方言又是怎麼說。在普通話中用詞又是哪種詞和該怎麼發音。廣東話又是怎麼說。有好多人講家鄉話習慣了,在講普通話時講著講著就把家鄉方言普通話化了,如我們方言,嗯恩聽話等哈我把嗯桃起。他在講普通話時就講成了,你不聽話等下我把你“桃起來”,這“桃起來”就是方言普通話化了,正規的應該是“捆起來"或“綁起來”。這下意識的的話都是對語言不熟悉造成的。我在深圳或長沙,能隨便和家鄉人、本地人、外地人在家鄉方言、本地方言和外地對普通話隨意切換聊侃,這主要是對語言的熟悉以及對自己方位習慣,我覺得,和家鄉人聊自家方言很親切隨和感,和本地人聊本地方言讓人覺得你沒隔閡,有融入本地的生活節奏感,並且本地人不會吃你的生。和外地人聊就只有說普通話了,語言是橋樑是紐帶,說得好是一門藝術,掌握好各種語言,他會讓的的生活多姿多彩,事業成功率翻倍。多熟悉各種語言,擺好自己的方位,自然隨意,養成了習慣,你就知道怎麼把握了。

陈一222
2019-05-17

謝邀!

離開家時間再長,家鄉的口音,家鄉的方言永遠改變不了,那是自已的根,自已的母系。

在外與同學同事相處時,當然要學說普通話,那怕普話說得再蹩腳也要學著說。

和老鄉在一起就說家鄉話隨意,不需要特別用心去轉換,自然而然和什麼地方人對話,就會說什麼話。

當然還是提倡學說普通話大家都能聽懂。要不然來之五湖四海的同學同事各自都講自已家鄉方言,互相打著手勢還是聽不懂,急得抓頭弄腮無可奈何狀,可想而知那是什麼場面。

語言就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傳媒,各個地方風土人情不一樣,生話習俗不一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些因素形成了各區域地方方言。大家有緣聚在一起學習工作,要互相交流,學說普通話不標準時可再加上肢體語言和表情語言,會慢慢溝通順暢的。


我們在家講方言,但是與同學、同事喜歡我講普通話,怎麼處理好語言的轉換?
那年那支56半
2019-05-17

在家講方言,與同學同事講普通話?這很正常啊!無需刻意的去處理使用語言的轉換,因為你已在潛移默化中將這種轉換處理好了。

在家裡自然一家人主要是說的方言,如果家人與你說方言你卻應以普通話,那必然會使人彆扭,在家人面前也有打官腔之嫌,家人之間自當是說的家鄉方言,但也會有例外,這反映在年輕一代尤其是少年孩童,在幼兒園在學校都是說的普通話,而孩子幼小時父母也大多使用普通話與孩子溝通,這樣,小孩從小到大更多的是說的是普通話,方言到說不好了,許多家庭都會有大人之間說方言,跟孩子就說普通話的情況,這也很正常。

在學校,單位,由於同學同事可能來自不同地方,若大家都說方言那也會很彆扭,語言五花八門,雞同鴨講,那顯然是行不通的!當然大家就會以普通話來進行溝通,這也是國家推行普通話的必要之一吧!當然,在同學同事中也必然會有說同種方言的老鄉,與老鄉交談是說本地方音更自然,這樣在一群人中就會出現與其它地方人說普通話,而與老鄉說方言這種情況,這就在不自不覺中你也就自然的適應與熟悉及處理好了這種語言上的轉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