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10 個回答
有书共读
2019-03-20

郭鬆齡和馮玉祥的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倆都曾是張作霖麾下的得力干將。二人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影響力,也可以說是旗鼓相當。雖然是軍閥的身份,但是憂國憂民,有愛國主義情操,還都是抗日急先鋒。

不過,具體論起個人品質,馮玉祥較之郭鬆齡就差遠了。這事兒還得從1925年郭鬆齡反奉事件說起。

當時郭鬆齡對張作霖為一己私利投靠日本,出賣國家主權非常不滿,決定聯合馮玉祥、李景林定了三人盟約於灤州起兵反奉。

不料馮玉祥臨陣背約,不去增援郭鬆齡,反倒去攻打李景林。三人盟約成了郭一人單打獨鬥。孤軍奮戰的郭鬆齡最終戰敗被俘,後被楊宇霆殘殺於老達房。

有人就說了,馮玉祥這麼做,豈止是見死不救,這根本就是釜底抽薪嘛!那麼馮玉祥為什麼這麼做呢?您且聽有書君仔細說道說道。

一、馮玉祥見風使舵,明哲保身。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儘管郭鬆齡起兵反奉是出於愛國的本意,但在奉系內部並沒得到廣泛擁護。在宣佈“反奉倒張”之後,當時就有齊恩銘、裴春生等4位師長公開表示反對,後被軟禁了。其他軍官也大都是迫於壓力籤的字。

郭鬆齡宣稱倒戈是要“清君側”、“擁少帥上位”。可是,奉“少帥”伐“老帥”,這不僅違背了中國傳統的基本人倫大道,在策略上也並不高明;而率少帥之兵行逼迫之實,更是自相矛盾。

而且,當張作霖將計就計派張學良前往招撫時,

郭鬆齡拒絕與張學良見面,這不但讓倒戈的號召在無形中化為烏有,反而讓自己的司馬昭之心,將士皆知了。

郭鬆齡與其他奉軍將領的關係也搞得不好,比如由於個人恩怨擅殺奉系將領姜登選,便是一例。未經審判便槍殺一位陸軍上將,讓奉軍內部人心惶惶,當然也讓郭鬆齡本人很失人心。

再看張作霖,經營東北數十年,有禮於士大夫,有恩於士卒。所以其軍心所向,仍在老張家。郭鬆齡進軍途中,不斷有部隊投奔奉軍,便可見一斑。

加上張作霖暗中收買日本人,獲得了關東軍的支持。而郭鬆齡的部隊久經跋涉,補給不足,在奉軍的猛烈進攻下,幾近全線崩潰,連後方司令部都已被吳俊升的騎兵包圍。馮,李的增援成了他唯一的希望。

在這種情況下,馮玉祥要明哲保身,見死不救,雖說是不夠仗義,倒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馮玉祥為了趁機擴充地盤。

1925年12月初,郭鬆齡正率大軍向瀋陽進發,戰鬥處於激烈的白熱化狀態,在這個時候,馮玉祥非但不去幫助郭鬆齡,卻突然率軍大舉進攻李景林的部隊。他這樣做用意何在?

他是搶地盤去了!為了拓展自己的地盤。他不顧道義,進攻李景林,搶奪了直隸省的地盤,並霸佔了天津作出海口。

馮玉祥不是頭一次幹這種事了。在郭鬆齡起兵時,鎮守熱河的闞朝璽擁兵觀望時,馮玉祥覺得有機可乘。他就突然出兵,奪取了熱河。

郭馮密約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李景林,不是奉軍的嫡系。因常受到奉系將領的排擠,張作霖也不待見他,遂和馮、郭、李一起密謀起兵反奉。

按郭鬆齡的主張,當時的三人《密約》保證,李景林在反奉成功後擁有直隸的基礎上再獲得熱河地盤。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但馮玉祥心裡有他自己的小算盤。當馮、郭初歩決定反奉後,他就感覺這是吞併李景林地盤的絕好時機,並打算在反奉戰爭 中只是側翼牽制奉軍兵力,然後以極小的代價奪得直隸、熱河的地盤。

所以,儘管馮違心地同郭簽了保李的地盤的密約,但從他內心可能一開始就沒打算要遵守。只要有機會,他還是會先去搶佔地盤。

郭鬆齡兵敗後,馮玉祥果然大大地拓展了自己的地盤,東起天津、西迄蘭州,長城內外的草原牧場,都成了他馮玉祥國民軍的天下了。

郭鬆齡倒戈反奉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條,但馮玉祥從背後來這麼一下子,肯定也是他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相互聯合的三家,兩家先自己打起來了,自然使郭鬆齡陷入了孤軍奮戰的境地。馮玉祥的這種做法,也的確是太不厚道了!

三、這是由馮玉祥一貫的處世方式決定的。

據說,在張學良晚年口述歷史中,他認為馮玉祥無論從為人還從做事上,都是非常差勁的人物。

張學良對馮玉祥如此差評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張學良看來,馮玉祥在郭鬆齡倒戈中扮演了一個很不光彩的角色。

其實,馮玉祥在北洋軍閥將領中一直不那麼光明磊落。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他本來是與吳佩孚聯合,一起對張作霖作戰。但當張作霖給他送上大筆的銀子時,他卻反戈一擊,成了奉系的幫手,並回京推翻了曹錕政府。

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可以隨時倒戈,這和他的生活經歷有關。

馮玉祥從小家境貧寒,讀書不多,15歲起便開始了軍旅生涯。軍閥 混戰和自幼貧寒、受壓迫的經歷使馮玉祥不自覺地形成了謀求發展個人利益和反抗外來侵略的意識。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他既有救國民於水火的理想和行動,又有發展個人勢力的實用主義權術。他革命、反戈、起義無數次,人送外號“倒戈將軍”。

但是,馮的大部分“倒戈”行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比如北京政變,它推翻了曹錕、吳佩孚在北京的政權,為北伐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

不過,他的實用主義權術在郭鬆齡反奉戰爭中確實給郭軍帶來了滅頂之災,這不能不說是馮一生難以抹去的汙點。

綜上所述,在1925年的郭鬆齡反奉事件中,馮玉祥的確是扮演了一個很不光彩的形象。

儘管如此,對於馮玉祥,我們也不應該肆意貶低。畢竟他曾為抗日四處奔走,在民族大義,大是大非面前,他是無可指摘的。

何況,軍閥混戰,本身就是為了私利,馮玉祥為了個人利益選擇倒戈,本來也無可厚非。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记者李满
2019-01-03

郭鬆齡千算萬算,終究少算了一籌:利益可以拎的清清楚楚,可是人心畢竟隔著肚皮。

可以說,某種程度上:少算了“人心”,正是郭鬆齡反奉、反張作霖後最終下場淒涼的主因。

若非馮玉祥中途為利背叛郭鬆齡,他怎會落下個慘死被暴屍的悽慘結局?

話說回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郭鬆齡能找到馮玉祥這樣的人當盟友,也是他眼瞎的結果。

1925年10月初,郭鬆齡與夫人韓淑秀來到日本參觀學習。行程剛到一半時,兩人忽然聽聞張作霖以“二十一條”部分內容為條件,與日本簽訂條約,以此購買日本的武器;而張作霖購買武器的目的,則是要和南方的國民革命軍開戰。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郭鬆齡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頓覺自己反張作霖的由頭就有了,於是,當時他就振臂高喊到:

“國家殆危到今日這個地步,張作霖還為個人權力,出賣國家。他的這種幹法,我無論如何是不能苟同的。我是國家的軍人,不是某一個私人的走狗,張作霖若真打國民軍,我就打他。”

恰巧此時,馮玉祥的部下、十三太保之一的韓復渠也在日本觀摩學習。於是,郭鬆齡便向韓復渠表達了自己想要反自己昔日主子張作霖的想法,並希望能夠同馮玉祥合作,共謀大事。

馮玉祥這個人,別看他濃眉大眼國字臉,卻素有反骨。在於郭鬆齡合作之前,馮玉祥已經先後反叛四次之多,在諸多軍閥裡,可謂是臭名昭著的“倒戈將軍”。

郭鬆齡何等機靈之人,在投靠張作霖以前,已經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無數回,豈能不知馮玉祥的為人?郭鬆齡之所以敢和馮玉祥這種貨色合作,便是他內心深處篤定一件事:只要給了足夠的利益,小人也能為我所用。

在祕密聯絡韓復渠之後,張作霖便電召郭鬆齡回到奉天。

當時張作霖並沒有察覺郭鬆齡要謀反,此次電召他回國,也並非是想要探探他的底細,而是為了讓他南下與國民革命軍開戰。

從奉天出來之後,郭鬆齡來到天津,並沒有繼續南下,而是開始策劃方張作霖的戰爭。儘管張作霖和張學良一直督促郭鬆齡發兵,郭卻因這樣那樣的理由,按兵不動;另一面,郭鬆齡加緊與馮玉祥聯繫,以爭取馮玉祥最大限度的合作。

和馮玉祥討價還價式的談判,進行了半個月之久以後,郭鬆齡終於滿足了他的胃口,並予以足夠大的誘餌:事成之後,整個西北地區歸馮玉祥所有。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郭鬆齡夫婦被殺後暴屍

在此期間,郭鬆齡還成功策反了張作霖的部下李景林,並且也給他一份蛋糕:直隸和熱河。

這一份根據三方勢力分出來的蛋糕,看似合理,卻又埋下諸多隱患。

李景林雖然兵微將寡,好歹也和郭鬆齡一樣冒著大逆不道的罪名,張作霖是誰?是李景林的舊主啊。事成之後,才給他分了直隸和熱河,還是夾雜在西北和東北之間,這樣一來,李景林勢必會想:誰知道他倆以後會不會翻臉不認賬?

前者也說了,民國時期的軍閥,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何況李景林本身也不是什麼好鳥,所以雖然他表面上答應了郭鬆齡的建議,但心裡邊兒揣著什麼主意,卻沒有一個人知道。

至此,郭鬆齡與馮玉祥、李景林暫時達成了鬆散的聯盟協議,期間的陰謀、陽謀,他們三人比誰都要清楚。

可戰火未開,誰也不好捅破這層窗戶紙。

1925年11月21日,郭鬆齡在灤州召開緊急軍事會議,與會的人,大概有百人之多。在這次軍事會議上,郭鬆齡反奉之心昭然若揭;然而參加會議的人,全都是張作霖的部下。他們怎麼甘心賣主求榮,替郭鬆齡賣命?

於是,郭鬆齡便將與自己意見不合之人,全都關押起來,送到天津李景林那裡看守。

11月23日,郭鬆齡在灤州起兵,發表反奉宣言,出兵山海關。對於郭鬆齡造反,張作霖是萬萬也沒想到!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在張作霖看來,郭鬆齡就是自己的太子太傅,將來自己死了,他就是奉系軍閥少帥張作霖的首輔大臣。

為了培養郭鬆齡,張作霖給了他最好的待遇、最好的裝備、最精銳的部隊,如今他竟然造反了!張作霖當時的心情,真真是糟糕到了極點。

戰爭開始之後,郭鬆齡率七萬大軍先後攻佔山海關、綏化、興城;最後佔領錦州,扼守東北之門戶,將張作霖鎖在關內。眼看就要進攻瀋陽,勝利在望!

可偏偏,就在此時,馮玉祥卻突然背叛盟約,率兵前往天津,攻打起了李景林!

看來,郭鬆齡還是低估了馮玉祥,見過無恥的,可是沒見過如此無恥的:

“你馮玉祥不來幫忙也就算了,不要壞我好事啊?李景林好歹也是咱們的盟友,你就不能換個人打?再不濟,你不能晚個三五天再打?我的裝備都在他那裡呢!”

可被利益衝昏頭腦的馮玉祥哪裡管得了那麼多?在他眼裡,他就只知道李景林是塊兒肥肉,吃了他對自己絕對沒壞處!而且,這種背主之人,就算打他了,也沒人敢出來擋橫。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果然,當馮玉祥打李景林打的正嗨皮的時候,郭鬆齡早已兵敗被殺,並且暴屍荒野三天。

不知道郭鬆齡夫婦臨死之際,除了高呼“為國而死”之口號,是否在內心已經罵了馮玉祥一千遍。

這件事情告訴我們:找人合作,一定要考察人品!因為,人心和人品,正相關!

麦地传奇
2019-08-15

馮玉祥是民國時期的一個大軍閥,手下有30萬西北軍。馮玉祥這個軍閥佔據西北搜刮民敗還嫌不夠,想著控制國家政權。第二次直奉戰爭,直系被奉系張作霖打敗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近水樓臺先得月,馮玉祥趁張作霖還沒控制北平,他迅速帶領西北軍進入北平。不僅如此,他還廢除清朝皇室優待條約,直接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將清朝皇室的財產都收入了自己的口袋。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馮玉祥這一招“漁翁得利”可是徹底惹怒了張作霖大帥,他兵率三十萬不斷南下,給馮玉祥造成了很大壓力。雖然西北軍也有三十萬,可是他知道東北軍戰鬥力要比西北軍強多了,光裝備上就在一個曾次,東北軍可是當時中國唯一海陸空三軍齊全的軍隊。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馮玉祥於是就想著拉攏郭鬆齡,在馮玉祥的誘導下,郭鬆齡決定鋌而走險反奉。郭鬆齡,馮玉祥和李景林三人組成軍事同盟,郭鬆齡率領七萬奉軍精銳率先發起進攻,打得張學良與張作霖措手不及。張作霖為了保全東北,只能請求日本人的協助,作為條件與日本人簽訂一系列協議,但是後來均未實現這也導致了日本人對張作霖起了殺心。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馮玉祥這場反奉戰爭中,沒有調一兵一卒支援郭鬆齡與李景林,不僅沒有支援,他還在隊友後面捅刀子。他命人控制天津出海,接著又佔領李景林的地盤熱河,這直接導致了李與馮的戰爭,李與馮的反目導致了郭鬆齡孤立無援。

历史这样说
2019-01-05

謝邀。

郭鬆齡是奉系軍閥中的高級將領,備受張學良的信任,但他最終起兵反對張作霖,拉的盟友正是張作霖的對頭馮玉祥。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郭鬆齡的下場是悲劇的,馮玉祥肯定要承擔一定責任,但要分析具體情況,悅史君認為,這裡面還比較複雜。

郭鬆齡在多所軍校就讀,南來北往也幹過很多軍隊職務,履歷非常豐富,再次回到東北後,受到奉軍張學良的信任,打仗也是屢次立功,張作霖對他也很器重。

但是,奉軍內部有一批老資格的將領,他們依靠張作霖的信任,排擠郭鬆齡,導致郭鬆齡在立下大功之後,反而沒有得到什麼獎賞,這讓郭鬆齡非常不滿。

再加上張作霖對馮玉祥很忌憚,求助日本人來解決馮玉祥,這讓知道內情的郭鬆齡無法接受,轉而與馮玉祥、奉系將領李景林合作,共同反對張作霖。

郭鬆齡親自召開大會,宣佈反對張作霖,把反對的將領全部拿下,然後率領數萬人攻打東北,張作霖也派張學良等人應對。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張學良多次勸說郭鬆齡,但郭鬆齡沒有回頭,還是繼續與奉軍作戰,並且拿下多個城市。

但讓郭鬆齡沒想到的是,李景林和馮玉祥都沒有及時支持他,馮玉祥更是抓住空隙,進攻李景林,導致李景林把郭鬆齡的軍備扣下,與馮玉祥作戰。

在這樣的情況下,郭鬆齡的軍隊得不到補給,連撤退的後方都沒有,還得分兵去防禦李景林和馮玉祥的軍隊。

更雪上加霜的是,日本人趁機在郭鬆齡和張作霖兩邊要挾,企圖獲得更大的利益,郭鬆齡拒絕了,張作霖胡亂答應了,日本人也幫著張作霖對付郭鬆齡。

張作霖有了更多的憑恃,郭鬆齡卻陷入了孤軍奮戰的地步,最後落了個被抓身死的下場。

馮玉祥則在郭鬆齡與張作霖的內鬥中,攻下了更多的地盤,擴大了勢力。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可能有人會說,馮玉祥這樣做對郭鬆齡太不公平,但悅史君認為,在軍閥混戰的民國時代,這樣的做法一點都不奇怪,具體可以看看閻錫山、石友三、韓復渠等人的舉措,軍閥們眼中其實只有自己的利益。

說到底,郭鬆齡還是高估了自己,輕信了他人,而且沒有提出一個讓更多人接受的主張,最後成了悲劇,悅史君也覺得很可惜,畢竟郭鬆齡也算是很厲害的一位將軍。


作者:悅史君(資深媒體人,作家,觀止讀書會發起人 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张生全精彩历史
2019-03-02

郭鬆齡本來和馮玉祥約好,一起反奉,攻打張作霖。可為什麼,當郭鬆齡帶著7萬人馬氣勢洶洶殺向奉天的時候,有30萬人馬的馮玉祥卻按兵不動。最終導致郭鬆齡兵敗身亡。馮玉祥為什麼不守約定呢?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郭鬆齡舊照)

一、投身奉軍,委以重任。

郭鬆齡年少時,家鄉成了俄日戰爭區。房倒人亡的災難,給了他很大的觸動,促使他為了民族大義走上從軍之路。

隨後,郭鬆齡讀軍校的時候,又接觸到了許多民主新思想,於是成為支持共和的堅貞力量。

不過,郭鬆齡的軍旅生涯並不平坦。起先,他跟著陸軍統領朱慶瀾在四川混。沒混多久,便趕上了辛亥革命,清政府亡了。朱慶瀾丟了飯碗,郭鬆齡自然也只能捲鋪蓋走人,回東北老家。

隨後郭鬆齡追隨孫中山投身護國運動。運動失敗後,郭鬆齡不得不再次撤回東北。

適逢張作霖擴充軍隊,急需人才。郭鬆齡憑著過硬的軍事本領,在張作霖重建的陸軍講武堂擔任了戰術教官。

在講武堂任教後,郭鬆齡教授的第一期學員中,就有張作霖的長子張學良。兩人雖是師生,但一見如故,張學良對他的見識、軍事等都非常欽慕,受其影響頗多。

張學良畢業後,舉薦郭鬆齡被擔任衛隊旅參謀長和第二團團長。

在郭鬆齡的調教下,衛隊旅成為奉軍中毫無綠林習氣,軍容煥發的一支新軍。

隨後郭鬆齡又在直皖戰爭和剿匪行動中,打出了幾場以少勝多的漂亮仗,很快他便名聲大振。這讓一直認為他書生氣太重的張作霖,也不由得對他刮目相看,破格提拔他為陸軍第八混成旅旅長。

直奉戰爭開始後,張作霖又把他提拔為東路軍第二梯隊副司令。

第二次直奉戰爭開始後,郭鬆齡已身任第三軍副軍長。

短短几年,郭鬆齡便像坐飛機一樣,很快就升任為奉軍主力統帥。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他軍事能力優秀;另一方面,也是張作霖為了扶持張學良,有意提拔他。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張作霖舊照)

二、郭鬆齡為何要反奉?

雖說事業有成,但並不意味著郭鬆齡很開心,為什麼這樣說呢?

其一,郭鬆齡在奉軍中是個另類。他既瞧不起張作霖的那些“老派”兄弟們,也看不上以楊宇霆為首的“士官派”。再加上他剛愎自用,心胸不開闊,因此同事關係處得很惡劣。在奉軍中,他一直深受排擠。

其二,郭鬆齡功高無賞。兩次直奉戰爭,郭鬆齡都有不俗的功勞,其中第一次直奉戰爭還救張作霖於水火,解了他的圍。但張作霖在論功行賞,劃分地盤時,卻單單沒有給他算上一份。這讓郭鬆齡大為不滿。

其三,政見不合。好大喜功的張作霖,在直奉戰爭勝利後,一心想繼續攻打馮玉祥的國民軍,以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就在眾人紛紛應和時,郭鬆齡卻極力主張“精兵強卒,保衛桑梓,開發東北,不事內爭,抵禦外侮”。這讓張作霖很不滿。平時和他不對眼的,更是趁機大進讒言,想借此機會擠走他。

其四,不能容忍張作霖和日本人合作。郭鬆齡到日本考察軍事時,發現張作霖為了獲得日本人的軍火支持攻打國民軍,竟與日本人達成賣國協議。郭鬆齡身上要愛國氣節,很不滿張作霖的行為。

種種原因,最終促成了郭鬆齡反奉。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馮玉祥舊照)

三、馮玉祥背盟。

反奉的事,以郭鬆齡的能力,顯然是不夠的,於是他找上了馮玉祥,希望和馮玉祥聯合反奉。

一直被張作霖壓著打的馮玉祥,正愁不知如何瓦解張作霖的勢力。郭鬆齡找上門來了,這讓馮玉祥大喜過望。

號稱有30萬大軍的馮玉祥,立刻拍著胸脯表示支持郭鬆齡。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們還找來了張作霖的舊部李景林。三人就反奉立下盟約,並約定反奉成功後,直隸歸馮玉祥,熱河歸李景林,東北歸郭鬆齡。

有了後盾的郭鬆齡認為反奉無憂,於是在1925年11月21日夜,舉起反奉大旗,倒戈相向,率著他的7萬奉軍精銳,一路勢如破竹向奉天衝去。

由於事發突然,張作霖在短暫的慌張後,立刻故伎重演,向日本人給出了更多的優越條件,爭取到了日本人的軍事幫助。

面對日本人的先進武器,郭鬆齡很快就從主動變成了被動。再加上他指揮的本是奉軍,一些士兵本不想反。在張作霖和張學良的勸說下,不少人脫離了郭鬆齡的指揮,又重新回到了張作霖的隊伍中。

勢態緊急,郭鬆齡急需馮玉祥和李景林增援。

沒想到馮玉祥和李景林已經互掐上了。原來馮玉祥見有機可趁,於是不遵守盟約,圖謀李景林的地盤。而李景林當然不肯坐以待斃,於是和馮玉祥鬥得不可開交。這二人忙著窩裡鬥,誰還顧得上郭鬆齡呢!同時,馮玉祥也想讓奉系內部自相殘殺,他坐山觀虎鬥,最後去收拾殘局。由此,郭鬆齡成了炮灰。

(參考史料:《郭鬆齡反奉見聞》)

魏青衣
2019-03-05

民國的軍閥無數,他們之間的相互鬥爭更是數不盡,曾經的直系與奉系軍閥之間就有過一段糾葛,馮玉祥本是直系統帥,但是他的職位卻不是很穩,特別是在直奉之間的那一場大戰以後,他的權力已經受到了不小的擠壓,與他相對的人是郭鬆齡,這是一位奉系的高官。

兩個人本沒有什麼牽連,正是利益將這兩個人聯合在了一起,當時的馮玉祥因為奉系強勢的進攻,局勢不穩,而郭鬆齡這個人雖說是張家父子的心腹,但是他卻有一顆奪得東北的心,這樣,兩個人之間有了密不可分的聯繫。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本來郭鬆齡這個人並沒有什麼領兵打仗的能力,也許是因為軍閥的崛起都是從平民做起的,他們打仗也不需要什麼能力,對戰的時候就看哪邊的炮火更猛,人更多。

本來並沒有什麼能力的郭鬆齡很幸運的被張氏父子看中了,特別是張學良更是出兵打仗都帶著他,在這個人的幫助下郭鬆齡的地位也一步步提高了,畢竟他跟著的可是整個奉系的大佬,權力想不變大都難。

都說貪心不足,郭鬆齡正是這樣的一個典型形象,他夢想著哪天奪取東北地區,很快,馮玉祥找到了他。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為了實現兩個人的共同目標,需要讓郭鬆齡展開對張家父子的進攻,趁著對方不防備的時候直接吞併掉東北大量的土地。

從為人來講,郭鬆齡也不是一個無情的人,雖然對張父,他沒有什麼好感,但是張子張學良對他可是有過禮遇之恩的,於是他決定繞開張學良直接發兵攻打張父,這樣的舉動本來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只剩下一個張學良也成不了氣候,但是馮玉祥卻擔心起來了,他此行的重要目的就是除掉自己最大的威脅,但是這一下子不僅威脅沒消失,反而更嚴重了。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馮玉祥為了自保,打算先佔領李景林的地盤,本來他們倆之間互相戰鬥也不關郭鬆齡的事,但李景林就是覺得這個聯盟本就是三人共同建立,馮玉祥還是發起者,這樣的做法無疑是破壞了聯盟,於是他也沒有什麼顧忌了,在郭鬆齡手下大批物資到達他的領地時,沒有任何猶豫的就被他拿下了。

沒有了物資的郭鬆齡這邊就有點吃緊了,戰事還是比較嚴峻的,雖說嚴峻,但張作霖被打敗只是遲早的事情,被逼到了這個處境,張作霖也沒有了將軍的氣勢,打算請外援了。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他請來的正是日本人,自然他也付出了眾多的代價,這樣的做法無疑引起了中原大地上眾人的憤怒,他的日子已經過不好了,只有僅僅的靠著日本人張作霖才能活下去。

而面對著擁有強大外援的張作霖,再加上背後隊友捅的那一刀,郭鬆齡已經完全沒有了繼續戰鬥的能力,儘管看到形勢不對的馮玉祥想要支援他,也來不及了,他們需要面對的敵人太強大了,就算他不顧自己身價的去支援,結局也不過一個敗字。

中外历史奇谈
2019-09-18

郭鬆齡字茂莀,外號“郭鬼子”奉系軍閥著名愛國將領,屬於奉軍內部三大派的“陸大派”,1905就讀於奉天陸軍速成學堂,1917年他擔任了東北講武堂的教官。在此期間認識了張學良,兩個人志同道合,成為了親密無間的好朋友,郭鬆齡有著過人的軍事才能,1910年參加同盟會,跟隨孫中山革命,思想比較新式,信奉“三民主義”,其實郭鬆齡和張作霖楊宇霆老派一直和,張作霖一些綠林兄弟都懷著軍閥思想一心想著入關稱霸,而郭鬆齡思想比較新式,只想安分守己,在東北壯大自己東北軍,不想作為軍閥之間互相殘殺的工具,民國十四年郭鬆齡與馮玉祥將軍簽訂七條攻守同盟條約厚正式倒戈,在灤洲起兵反奉,討伐張作霖楊宇霆。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第一次直奉戰爭時,奉軍大敗,全線潰敗,只有郭鬆齡張學良指揮的東陸軍頂住了壓力。在第二次直奉戰爭後,郭鬆齡軍事才能凸顯,為奉軍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之後奉軍大舉入關,接手北京政權,也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張作霖對這位將軍的獎賞卻支字未提,功勞完全不如他的楊宇霆卻分得了江蘇督軍,張宗昌山東督軍,安徽督軍姜登選,別人都有了自己的獨立發展,而自己卻什麼都沒撈著,而且在奉軍內部楊宇霆一些老派更是處處排擠郭鬆齡,1925年10月,郭訪問日本視察軍事。其間,郭鬆齡得知持續進行軍事擴張楊宇霆企圖排擠郭鬆齡,兩人對立加深,郭夫人韓淑秀與馮玉祥老婆李德全是同學,感情甚好,所以就為郭鬆齡和馮玉祥兩人之間作了個重要牽引人。

馮玉祥,西北軍閥字煥章,人稱“倒戈將軍”,和蔣介石是拜把子兄弟,國民陸軍一級上將,1920年的直皖大戰,馮玉祥幫助直系打過皖系;1922年直奉大戰,馮玉祥也幫著直系打過奉系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戰爭爆發後,郭鬆齡打的個張作霖措手不及,戰況異常順利,11月28日,宋哲元率騎兵向熱河首府承德進發。國民軍一軍違約進入熱河,引起了李景林的不滿國民革命軍也向天津進軍,11月30日,馮玉祥派熊斌及王乃到天津,要求和李景林率部去熱河,讓國民革命軍支援郭軍,李景林當然不同意,這其實就是讓軍隊歸屬國民革命軍,隨後便打了起來,郭軍眼看就要要打到奉天,張作霖此時更是心急如焚,這時郭鬆齡倒戈失敗最重要的一點就來了,張作霖迫於無奈,和日本關東軍代表祕密會談,簽署了一系列賣國條咧,而這一切的代價是要求關東軍幫助張作霖平定郭鬆齡叛亂。你要想雖然當時郭鬆齡手裡有七萬奉軍最精銳的東北軍,可是裝備再好也比不過關東軍啊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其實馮玉祥背叛了郭鬆齡也不足為奇,馮玉祥曾經八次倒戈,被譽為“倒戈將軍”也是名副其實,但是有的是也是位擁有民族大義的將領,比如驅逐蘇聯人收復蒙古地區,在倒戈的過程中馮玉祥早就發現郭鬆齡軍力強大,盛極一時,如果佔領了東北,實力會直接顛倒過來,實力肯定會超越自己,到時候怕是自己的西北地盤都保不住,所以只能先下手為強,抄了郭鬆齡的後路。其實郭鬆齡雖然思想新式,擁有強烈的民族主義思想,但是為人心胸狹隘,馮玉祥與郭鬆齡也從未有過私下交情,作為一個極具實力的地方性軍閥,也不過是為了自身的利益。

後來郭鬆齡和妻子韓淑秀被張作霖殺害,並且張作霖命令郭鬆齡夫妻倆暴屍三日。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史海烂柯人
2019-05-11

郭鬆齡反張作霖,並不是頭腦一熱,而是經過了比較長期的準備。而最終促成郭鬆齡起兵的重要原因,就是他同馮玉祥、李景林結成了聯盟。但是,等真打起來,郭鬆齡卻成了孤軍奮戰。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最開始,馮玉祥、李景林還挺仗義,特別是李景林,公開通電宣佈要求張作霖下臺,一時間使張作霖在政治形勢上非常被動。不過,後來李景林的老婆孩子都勸說他,覺得郭鬆齡難以成事,別趟這渾水。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李景林耳根子軟,還真就中途反悔了。再反觀馮玉祥,也不是個給力的隊友。這老馮,素有“倒戈將軍”之稱。這回,馮玉祥雖然沒有公然倒戈,但卻跑去天津打李景林。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郭鬆齡反張作霖時,李景林是佔據天津的。馮玉祥要北上,雖然要經過天津,但完全沒必要跟李景林糾纏。可是,就在郭鬆齡與張作霖鏖戰時,馮玉祥卻率部跑到天津攻打李景林。雖然最終拿下了天津,可並未能及時給與郭鬆齡有力支援。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郭鬆齡的兩個盟友,一箇中途反悔,另一個則跑去搶地盤,而對手張作霖卻得到了日本人的有力支持。由此一來,郭鬆齡和張作霖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巨大變化,因而導致了慘敗。

福垊
2019-01-04

馮玉祥被稱為倒戈將軍,什麼是倒戈將軍呢?就是在關鍵的時候,他為了利益,毫不猶豫地對盟友致命一擊——先插兄弟兩刀再說!郭鬆齡在奉天撐不住時,馮玉祥卻得到了劍仙李景林的直隸、還有闞朝璽的熱河兩省。郭鬆齡倒戈奉系,雖然有馮玉祥的小動作,但郭鬆齡至少還算得上大義。而且郭鬆齡之敗非敗於張作霖也非敗於馮玉祥的倒戈更非敗於郭鬆齡另外一個盟友劍仙李景林,而是敗給了日本帝國主義!就連當時的報紙也是這麼說的。福垊還是先帶您看看整個反奉過程吧,具體答案就在其中。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郭鬆齡為什麼反奉?

第一、李廣難封。郭鬆齡是郭子儀的後代,他是張作霖的五虎上將(郭鬆齡、李景林、韓麟春、張宗昌、姜登選)之首,可非常尷尬的是郭鬆齡韓信一樣的人,戰功赫赫,卻沒有封地(韓麟春也沒有)。老張原本讓郭鬆齡在安徽任督軍,結果楊宇霆也想當督軍,老張就讓楊宇霆督軍江蘇,原來督軍江蘇的姜登選督軍安徽。後來奉系的安徽、江蘇兩省丟失。郭鬆齡就想讓前安徽督軍姜登選跟他一起造反,結果被義正言辭拒絕,老薑就這樣被殺了。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第二、不做漢奸。郭鬆齡可是老張留給張學良的王牌搭檔,手握著奉軍的精銳。他在日本聽說老張竟然簽訂城下之盟而換取日本的武器而要消滅馮玉祥的國民軍。郭鬆齡可以容忍李廣難封的恥辱,但堅決無法容忍張作霖打馮玉祥!他跟馮玉祥是親戚嗎?還真不是。馮玉祥雖然是倒戈將軍,但這次馮玉祥跟孫中山合作,雖然孫中山去世了,但他的軍隊依然支持北伐,軍隊名稱依然是國民軍。這使曾經跟孫中山並肩戰鬥過的郭鬆齡對老馮有種天然好感。他感覺馮玉祥是為國為民的革命軍,張作霖是賣國求榮,只想擴大地盤的軍閥。馮玉祥給輕輕一挑撥,郭鬆齡就熱血沸騰了,他要為國為民,當然也為自己。最終他也死於不做漢奸,張作霖也是因此而死。

拉盟友、畫蛋糕、打老張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郭鬆齡在直隸的省會天津,先把直隸督軍劍仙李景林拉下馬了。這時已經形成了馮、郭、李三人同盟。他們戰後是這樣分蛋糕的,郭鬆齡佔據東三省,李景林佔據直隸、熱河兩省,馮玉祥佔據察哈爾特別區。張作霖的侯爺山東省張宗昌不趟這渾水,熱河的侯爺闞朝璽兩邊都賣乖,騎牆派。這蛋糕很明顯郭鬆齡的最大最美味,李景林的最小,而且李景林的熱河還夾在察哈爾和東北之間,誰知道以後會是什麼樣?李景林只表示後方支持,馮玉祥表示參戰。

其實郭鬆齡知道,他們兩個能在自己進攻老張時支援下後勤就不錯了,至於別的他還真不敢想。畢竟自己的地盤得自己打,郭鬆齡向老張發起進攻後,老張和小張以及他們的小夥伴驚呆了。老張不相信自己最器重的人,將來和太子一起治理天下的人,竟然吃裡扒外打自己。老張小張一邊勸,一邊擋,然而勸不住,擋不了。可郭鬆齡後院起火了,李景林扣押了老郭的天津存款和6萬冬裝,就向老馮求援一起北上,老馮光說好好好,中中中,行行行,就是按兵不動。郭鬆齡決定靠自己,結果出奇的順利,拿下錦州後,老張都決定要腳底抹油了,並準備派人請郭鬆齡主政東北。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郭鬆齡向瀋陽進軍,表面中立的日本卻不中立。日本拉攏郭鬆齡,郭鬆齡堅決拒絕,只為國家大義除賊,並保證不會侵犯日本的利益。日本轉而拉攏張作霖,張作霖求之不得,只要能保位,啥都好說。日本趁機提出要修七條鐵路,獲得商租權。郭鬆齡在日本的阻撓、打擊下,為張作霖調兵遣將爭取了時間。而這時觀望的李景林,被馮玉祥趕跑,李景林直隸丟失,熱河也被馮玉祥拿下。孤軍奮戰的郭鬆齡,在後勤匱乏、日本和張作霖援兵合力下兵敗身亡。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反奉後續

李景林後來跑到了山東,跟張宗昌要一起反對馮玉祥。馮玉祥的老上司吳佩孚狠狠報復馮玉祥。老張本來就要揍馮玉祥,攤上這事就個更要痛下黑手。三面合擊,馮玉祥通電下野,到蘇聯考察去了。張作霖答應的日本的條件並沒兌現,張作霖靠日本贏了郭鬆齡,同樣的幾年後日本也炸死了“失信”的張作霖。郭鬆齡反奉,竟沒有一個贏家。

朴素文明
2019-03-05

別人見死不救是一個人品問題,馮玉祥見死不救是一個習慣問題。

馮玉祥的一生是複雜的。一方面是愛國將領,多次在重要政治關頭站對立場。

另一方面也是倒戈的一生,背叛恩公、上級、朋友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

灤州起義背叛滿清、護國運動先背叛袁世凱後背叛陳宧、武穴停兵背叛段祺瑞、北京政變背叛曹錕吳佩孚、反奉戰爭背叛張作霖郭鬆齡李景林、五原誓師背叛北洋系、國共分裂背叛蘇聯和共產黨、中原大戰背叛蔣介石、國共內戰背叛國民黨。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無論多猛的民國人物,無論多強的實力,無論多有自信心,都吃過他的虧,讓人不得不服。

更讓人稱奇的是,他每次背叛都會呈現出“小媳婦”受盡欺凌的形象展示於眾,顯示自己不得不反。別人真是那樣不待見你,想要時刻暗害你,直接把你兵權剝奪了或者把你殺了豈不更方便,哪會讓你逐級上升,到頭來還埋怨領導處事不公?

以至於建國初期有些領導常說不要成為“馮玉祥”式的投機分子。這成為一個政治標籤,是見風使舵、毫無立場的專用詞。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有這樣的人物當靈魂,西北軍也就成為最沒有信仰的一支軍隊。西北軍將領投降成為習慣。日本侵華期間,西北軍離戰場最遠,投降人數卻最多,將領如龐炳勳、孫良誠、石友三、孫殿英、吳化文等46名將軍。宋哲元和張自忠也多有非議。與共產黨的戰爭,西北軍起義也最多,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領導26路軍在寧都暴動。解放戰爭中的高樹勳、何基灃、張又俠、張克俠、吳化文……又見吳化文。他是得到馮玉祥真傳的。

回到話題。第二次直奉戰爭後,馮玉祥與郭鬆齡、李景林結成反奉聯盟,為何在關鍵時刻見死不救郭鬆齡?原因有三:


一、本來不熟悉,臨時打組合。

馮玉祥本來與郭鬆齡無親無掛,無冤無仇,根本不熟。馮玉祥是畏懼張作霖違背誓言入關大兵壓境,郭鬆齡是不滿張作霖排擠想要自立門戶。李景林也對張作霖不滿。其中,郭鬆齡和李景林還是奉系將領,新五虎將。出於反奉的共同需求,這樣三人結成聯盟,許諾反奉成功後關外給郭鬆齡,熱河歸李景林,馮玉祥佔據直隸。

這個聯盟是臨時組合,非常稀散, 缺乏有效聯繫和監督機制。一旦有利時還能同仇敵愾,遇到利益變局,立刻轉變風向。


二、形勢大不利,中途撈一把。

反奉初期,郭鬆齡和李景林向關外進軍,一路順利,馮玉祥卻違背誓言不出兵。他是想等郭和張自相殘殺,等待漁翁得利。沒想到,郭鬆齡雖然初期勢如破竹,但張作霖得到日本人相助後,形勢迅速逆轉。

馮玉祥一看情況不妙,來了不能白來,佔誰的地盤不是佔啊?他竟然趁機襲擊李景林的地盤,準備鞏固實力,將來應對奉系反撲。李景林憤怒之餘,截了郭鬆齡的6萬冬衣和大批槍支彈藥,調轉槍口向馮玉祥開戰。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請看這一順序,先是馮玉祥違背誓言對盟友下手,再有李景林扣押郭鬆齡的物資。郭鬆齡正在前方與張作霖張學良血戰,最需要物資的時候卻被人捅了一刀,結果反而最受傷,甚至還調出一個軍防範後方的馮玉祥。馮玉祥成功佔領天津時,郭鬆齡被俘槍殺。


三、叛變成習慣,心中無掛牽。

馮玉祥與李、郭二人並不熟悉,缺乏感情基礎,只是因為政治利益而結成聯盟。當利益出現風險時,他的投機心理佔據上風,見死不救就是必然結果。

本來這種情況在有奶就是孃的民國很常見。引起大家關注點的原因是,馮玉祥叛變次數實在太多。另外,這一次實在太不地道,令人髮指。聯盟還沒有發揮作用,就自我解體了,直接導致盟友身亡。以後與馮玉祥打交道一定得小心。結果呢,又有無數的當世英雄被馮玉祥坑得沒商量。郭鬆齡只是其中地位最低的一個。

馮玉祥為何對郭鬆齡見死不救?

喜歡我分析的歷史,就關注我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