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完了,國庫裡的錢去哪裡了?

3 個回答
有书共读
2019-06-20

在我國古代有一個專門放置國家稅款錢財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國庫。它可是一個國家最有錢的地方,它對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如果國家國庫中的存銀不夠,一旦國家出現一些突發情況,比如荒年,戰爭等,國家就沒有足夠的錢去解決這些問題。而問題解決不了就會導致國家的動亂,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致命的。所以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是知道這個道理的,他們都不會輕易地去動國庫的錢。

但是在離我們最近的清朝滅亡的時候,有人打開了國庫,卻發現了一個非常讓人吃驚的現象,那就是裡面基本上沒有剩餘,只有十個銀元。那國庫中的錢去哪裡了呢?

一、 清朝中後期由於戰爭和揮霍,讓國庫的存錢急劇減少

清朝早期,皇帝都是兢兢業業地工作,為了本國能夠富強繁榮,他們確實做出了很多值得肯定的工作。

同時,經濟也確實發展了起來,清朝的國庫也一天天地豐盈了起來。

但是在康熙末年,由於官吏的腐敗導致了國庫虧空。

在我國古代有一個專門放置國家稅款錢財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國庫。它可是一個國家最有錢的地方,它對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如果國家國庫中的存銀不夠,一旦國家出現一些突發情況,比如荒年,戰爭等,國家就沒有足夠的錢去解決這些問題。而問題解決不了就會導致國家的動亂,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致命的。所以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是知道這個道理的,他們都不會輕易地去動國庫的錢。

但是在離我們最近的清朝滅亡的時候,有人打開了國庫,卻發現了一個非常讓人吃驚的現象,那就是裡面基本上沒有剩餘,只有十個銀元。那國庫中的錢去哪裡了呢?

一、 清朝中後期由於戰爭和揮霍,讓國庫的存錢急劇減少

清朝早期,皇帝都是兢兢業業地工作,為了本國能夠富強繁榮,他們確實做出了很多值得肯定的工作。

同時,經濟也確實發展了起來,清朝的國庫也一天天地豐盈了起來。

但是在康熙末年,由於官吏的腐敗導致了國庫虧空。

到康熙去世時,國庫中只有700萬兩白銀。雍正帝接了班,他可深知貪汙造成的危害性,所以雍正帝在位時,可是清理了一大批貪汙官員,並且他把清理的錢全都充入國庫了。這下國庫可是有錢了,到雍正去世時,國庫中的存銀已經超過了5000萬兩。哇,這可比康熙那會多出來太多了,可算是有錢了,這樣後世的皇帝也就享福了。

所以說也正是因為有雍正的積累,才有了乾隆的盛世。而乾隆時期,經濟各方面還比較發達,國庫也是到達了歷史最高點,有8000多萬兩白銀。但是到了乾隆後期,國家的國庫儲存量開始下跌。為什麼呢?

因為乾隆這個人好大喜功,他覺得自己統治時期清朝可以說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所以他在晚年就給自己封了個“十全老人”,認為自己樣樣能。而為了這個“十全老人”的榮譽,他必須還要有功績。所以他開始發動邊疆戰事,以戰爭來代表自己的強大。他又開始大興土木,而且還經常外出 巡遊,最出名的就是乾隆數次下江南了,這每一件事都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所以到了乾隆晚年,國庫就不算充盈了。

而到了嘉慶的時候,雖然嘉慶把大貪官和珅的家給抄了,但是這銀子經過層層官吏的剝削,到了嘉慶手裡是縮了不少水。不管怎樣吧,國庫總算充盈點了。但當時卻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為了鎮壓起義,嘉慶皇帝整整用了九年的時間,光花費白銀就近2億兩。這下國庫肯定要吃不消的,只見銀子是嗖嗖地往外出。

而晚清後來的皇帝因為執政能力也不強,國家也開始從興盛一步步地走向衰竭,在道光年間國庫已經從平均7000兩庫銀下降到2000兩。但是就算這樣清朝滅亡時,也不至於一分錢都沒有啊。是的,後來的各國對中國的戰爭,也造成了大清國庫的虧空。

二、清末各種戰爭賠款,也造成了國庫虧空

我們都知道清朝末年戰爭不斷,尤其是一些侵華戰爭,清政府幾乎全敗,國家需要賠償。

學過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中國近代以來一直都被西方列強欺負,從鴉片戰爭開始,我們國家也淪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了。

在我國古代有一個專門放置國家稅款錢財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國庫。它可是一個國家最有錢的地方,它對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如果國家國庫中的存銀不夠,一旦國家出現一些突發情況,比如荒年,戰爭等,國家就沒有足夠的錢去解決這些問題。而問題解決不了就會導致國家的動亂,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致命的。所以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是知道這個道理的,他們都不會輕易地去動國庫的錢。

但是在離我們最近的清朝滅亡的時候,有人打開了國庫,卻發現了一個非常讓人吃驚的現象,那就是裡面基本上沒有剩餘,只有十個銀元。那國庫中的錢去哪裡了呢?

一、 清朝中後期由於戰爭和揮霍,讓國庫的存錢急劇減少

清朝早期,皇帝都是兢兢業業地工作,為了本國能夠富強繁榮,他們確實做出了很多值得肯定的工作。

同時,經濟也確實發展了起來,清朝的國庫也一天天地豐盈了起來。

但是在康熙末年,由於官吏的腐敗導致了國庫虧空。

到康熙去世時,國庫中只有700萬兩白銀。雍正帝接了班,他可深知貪汙造成的危害性,所以雍正帝在位時,可是清理了一大批貪汙官員,並且他把清理的錢全都充入國庫了。這下國庫可是有錢了,到雍正去世時,國庫中的存銀已經超過了5000萬兩。哇,這可比康熙那會多出來太多了,可算是有錢了,這樣後世的皇帝也就享福了。

所以說也正是因為有雍正的積累,才有了乾隆的盛世。而乾隆時期,經濟各方面還比較發達,國庫也是到達了歷史最高點,有8000多萬兩白銀。但是到了乾隆後期,國家的國庫儲存量開始下跌。為什麼呢?

因為乾隆這個人好大喜功,他覺得自己統治時期清朝可以說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所以他在晚年就給自己封了個“十全老人”,認為自己樣樣能。而為了這個“十全老人”的榮譽,他必須還要有功績。所以他開始發動邊疆戰事,以戰爭來代表自己的強大。他又開始大興土木,而且還經常外出 巡遊,最出名的就是乾隆數次下江南了,這每一件事都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所以到了乾隆晚年,國庫就不算充盈了。

而到了嘉慶的時候,雖然嘉慶把大貪官和珅的家給抄了,但是這銀子經過層層官吏的剝削,到了嘉慶手裡是縮了不少水。不管怎樣吧,國庫總算充盈點了。但當時卻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為了鎮壓起義,嘉慶皇帝整整用了九年的時間,光花費白銀就近2億兩。這下國庫肯定要吃不消的,只見銀子是嗖嗖地往外出。

而晚清後來的皇帝因為執政能力也不強,國家也開始從興盛一步步地走向衰竭,在道光年間國庫已經從平均7000兩庫銀下降到2000兩。但是就算這樣清朝滅亡時,也不至於一分錢都沒有啊。是的,後來的各國對中國的戰爭,也造成了大清國庫的虧空。

二、清末各種戰爭賠款,也造成了國庫虧空

我們都知道清朝末年戰爭不斷,尤其是一些侵華戰爭,清政府幾乎全敗,國家需要賠償。

學過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中國近代以來一直都被西方列強欺負,從鴉片戰爭開始,我們國家也淪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了。

並且之後不斷地有列強侵略入侵大清,而清政府也實在是無能,真是一敗到底。可以說不平等條約簽訂的是一個接著一個。

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簽訂了《南京條約》不僅割地,簽訂了許多不平等的內容,而且還賠了1491萬銀元。之後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又被迫跟英國、法國、俄國、美國簽訂了《天津條約》,這次賠償了400萬兩白銀。

再到後來的《北京條約》清政府又賠了400萬兩。這前前後後2000多萬兩白銀就沒有了,真是感覺很憋屈。但憋屈的事還在後面。

到慈禧掌權的時候,她不僅不思考如何增強國力,反而一味的守舊,更是在庚子年因為一己私慾挑戰八個強國,造成了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倒好,趕緊逃跑了,只是百姓苦了,八國聯軍在北京是燒殺掠奪的事,一件都不會落下。最後清政府只能簽訂《辛丑條約》來擺平這個局面。《辛丑條約》的簽訂還真是天價,賠款數額達到了4.5億兩白銀,其中賠償4.5億,分39年還清,一共本息合合計9.8億兩。

可以說這一系列的賠款真是壓的朝廷喘不過氣了,所以更不要提往國庫裡積累錢財了。當然,這樣的情況國庫裡肯定也是不剩什麼了。

三、慈禧的奢靡造成國庫虧空

大家都知道慈禧是個特別喜歡講大排場的人,她一個人舒心了,天下就跟著遭殃了。

在吃飯上,慈禧可是講究著呢。她的一頓飯要吃一百零八道菜,冷熱大菜,燒烤爐食,各種小吃,那是應有盡有。在水果上,慈禧的用量也是嚇人,為了聞果香這個愛好,她一年用蘋果15萬個,香蕉更是超過15萬個。

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慈禧就會把注意打到了國庫身上。甲午海戰時期,慈禧挪用國庫給自己辦壽的事情,被人罵到今天還沒有停止。

在慈禧的六十大壽,她為自己準備的首飾盒,用去黃金1萬兩。購置衣服花去黃金23萬兩,特製金輦轎輿耗銀76913兩。從頤和園回紫禁城所經路途的景點設置與裝修一共花去白銀240萬兩。搭設戲臺,請戲班來唱戲花了520000兩等等。總之慈禧的這個生日花了約白銀1000萬兩。這相當於全部北洋艦隊的經費。

在我國古代有一個專門放置國家稅款錢財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國庫。它可是一個國家最有錢的地方,它對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如果國家國庫中的存銀不夠,一旦國家出現一些突發情況,比如荒年,戰爭等,國家就沒有足夠的錢去解決這些問題。而問題解決不了就會導致國家的動亂,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致命的。所以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是知道這個道理的,他們都不會輕易地去動國庫的錢。

但是在離我們最近的清朝滅亡的時候,有人打開了國庫,卻發現了一個非常讓人吃驚的現象,那就是裡面基本上沒有剩餘,只有十個銀元。那國庫中的錢去哪裡了呢?

一、 清朝中後期由於戰爭和揮霍,讓國庫的存錢急劇減少

清朝早期,皇帝都是兢兢業業地工作,為了本國能夠富強繁榮,他們確實做出了很多值得肯定的工作。

同時,經濟也確實發展了起來,清朝的國庫也一天天地豐盈了起來。

但是在康熙末年,由於官吏的腐敗導致了國庫虧空。

到康熙去世時,國庫中只有700萬兩白銀。雍正帝接了班,他可深知貪汙造成的危害性,所以雍正帝在位時,可是清理了一大批貪汙官員,並且他把清理的錢全都充入國庫了。這下國庫可是有錢了,到雍正去世時,國庫中的存銀已經超過了5000萬兩。哇,這可比康熙那會多出來太多了,可算是有錢了,這樣後世的皇帝也就享福了。

所以說也正是因為有雍正的積累,才有了乾隆的盛世。而乾隆時期,經濟各方面還比較發達,國庫也是到達了歷史最高點,有8000多萬兩白銀。但是到了乾隆後期,國家的國庫儲存量開始下跌。為什麼呢?

因為乾隆這個人好大喜功,他覺得自己統治時期清朝可以說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所以他在晚年就給自己封了個“十全老人”,認為自己樣樣能。而為了這個“十全老人”的榮譽,他必須還要有功績。所以他開始發動邊疆戰事,以戰爭來代表自己的強大。他又開始大興土木,而且還經常外出 巡遊,最出名的就是乾隆數次下江南了,這每一件事都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所以到了乾隆晚年,國庫就不算充盈了。

而到了嘉慶的時候,雖然嘉慶把大貪官和珅的家給抄了,但是這銀子經過層層官吏的剝削,到了嘉慶手裡是縮了不少水。不管怎樣吧,國庫總算充盈點了。但當時卻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為了鎮壓起義,嘉慶皇帝整整用了九年的時間,光花費白銀就近2億兩。這下國庫肯定要吃不消的,只見銀子是嗖嗖地往外出。

而晚清後來的皇帝因為執政能力也不強,國家也開始從興盛一步步地走向衰竭,在道光年間國庫已經從平均7000兩庫銀下降到2000兩。但是就算這樣清朝滅亡時,也不至於一分錢都沒有啊。是的,後來的各國對中國的戰爭,也造成了大清國庫的虧空。

二、清末各種戰爭賠款,也造成了國庫虧空

我們都知道清朝末年戰爭不斷,尤其是一些侵華戰爭,清政府幾乎全敗,國家需要賠償。

學過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中國近代以來一直都被西方列強欺負,從鴉片戰爭開始,我們國家也淪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了。

並且之後不斷地有列強侵略入侵大清,而清政府也實在是無能,真是一敗到底。可以說不平等條約簽訂的是一個接著一個。

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簽訂了《南京條約》不僅割地,簽訂了許多不平等的內容,而且還賠了1491萬銀元。之後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又被迫跟英國、法國、俄國、美國簽訂了《天津條約》,這次賠償了400萬兩白銀。

再到後來的《北京條約》清政府又賠了400萬兩。這前前後後2000多萬兩白銀就沒有了,真是感覺很憋屈。但憋屈的事還在後面。

到慈禧掌權的時候,她不僅不思考如何增強國力,反而一味的守舊,更是在庚子年因為一己私慾挑戰八個強國,造成了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倒好,趕緊逃跑了,只是百姓苦了,八國聯軍在北京是燒殺掠奪的事,一件都不會落下。最後清政府只能簽訂《辛丑條約》來擺平這個局面。《辛丑條約》的簽訂還真是天價,賠款數額達到了4.5億兩白銀,其中賠償4.5億,分39年還清,一共本息合合計9.8億兩。

可以說這一系列的賠款真是壓的朝廷喘不過氣了,所以更不要提往國庫裡積累錢財了。當然,這樣的情況國庫裡肯定也是不剩什麼了。

三、慈禧的奢靡造成國庫虧空

大家都知道慈禧是個特別喜歡講大排場的人,她一個人舒心了,天下就跟著遭殃了。

在吃飯上,慈禧可是講究著呢。她的一頓飯要吃一百零八道菜,冷熱大菜,燒烤爐食,各種小吃,那是應有盡有。在水果上,慈禧的用量也是嚇人,為了聞果香這個愛好,她一年用蘋果15萬個,香蕉更是超過15萬個。

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慈禧就會把注意打到了國庫身上。甲午海戰時期,慈禧挪用國庫給自己辦壽的事情,被人罵到今天還沒有停止。

在慈禧的六十大壽,她為自己準備的首飾盒,用去黃金1萬兩。購置衣服花去黃金23萬兩,特製金輦轎輿耗銀76913兩。從頤和園回紫禁城所經路途的景點設置與裝修一共花去白銀240萬兩。搭設戲臺,請戲班來唱戲花了520000兩等等。總之慈禧的這個生日花了約白銀1000萬兩。這相當於全部北洋艦隊的經費。

慈禧的穿衣、用物的擺闊更是不用說了。最後死了也整了個奢華的葬禮,花費了一百多萬兩白銀呢。

慈禧的這種折騰,國家能有好日子過嗎,國庫能有錢嗎?亡國那是肯定的。

由此可見,清朝結束了,國庫裡的錢並沒有去哪,而是一點點地耗光了。從清中期開始,由於戰爭還有統治者的浪費,國庫的錢就開始逐年減少。

再加上後期的統治者也實在沒有能力提高國家的經濟水平,所以國庫的錢就不會超越前面的幾位帝王。

清晚期,戰爭不斷,各種不平等的條約簽訂,讓我國的白銀是嘩嘩地外流。而且晚期的大清還出了個奢靡有名的慈禧,這錢花的真是如流水,不僅花自己的,還要動國庫的,全都為了她的高消費來買單。這樣的大清國庫還能有銀子,那就怪了。

國強,國庫就充盈,國弱,國庫肯定要虧空。所以說,一個國家的強弱,還是要看它的國庫的。如果晚清清政府能強大起來,凡事都要以利國利民為主,那也不至於讓外國一直欺負,當然更不會落個國庫虧空的下場。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历史是什么
2019-12-24

清朝已經沒有錢了,甚至它為了活命,還借了大量的外債。這些外債,並沒有因為清朝的滅亡而一筆勾銷。民國的時候依然還在還,可以說這些外債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負擔。

為什麼清朝需要借外債呢?主要原因還是晚期的時候,內憂外患,朝廷沒有錢。為了維持朝廷的運轉,鎮壓國內的農民起義,不得不向外國借錢。比如從1853年到1893年,清朝借了4592萬兩銀子。

清朝已經沒有錢了,甚至它為了活命,還借了大量的外債。這些外債,並沒有因為清朝的滅亡而一筆勾銷。民國的時候依然還在還,可以說這些外債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負擔。

為什麼清朝需要借外債呢?主要原因還是晚期的時候,內憂外患,朝廷沒有錢。為了維持朝廷的運轉,鎮壓國內的農民起義,不得不向外國借錢。比如從1853年到1893年,清朝借了4592萬兩銀子。

那麼外國為什麼願意借錢給大清呢?原因主要有一下幾個:

第一,利息高。一般當時的利息是三釐,而清朝向外國借外債的利息是九釐,甚至十釐以上。比如1867年,1869年的西征借款年利息達到了18%左右。放到現在的話,相當於借人家10000塊,一年下來光利息就要還1800塊。

清朝已經沒有錢了,甚至它為了活命,還借了大量的外債。這些外債,並沒有因為清朝的滅亡而一筆勾銷。民國的時候依然還在還,可以說這些外債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負擔。

為什麼清朝需要借外債呢?主要原因還是晚期的時候,內憂外患,朝廷沒有錢。為了維持朝廷的運轉,鎮壓國內的農民起義,不得不向外國借錢。比如從1853年到1893年,清朝借了4592萬兩銀子。

那麼外國為什麼願意借錢給大清呢?原因主要有一下幾個:

第一,利息高。一般當時的利息是三釐,而清朝向外國借外債的利息是九釐,甚至十釐以上。比如1867年,1869年的西征借款年利息達到了18%左右。放到現在的話,相當於借人家10000塊,一年下來光利息就要還1800塊。

第二、採用金融手段大肆勒索。比如大清朝還錢的時候,外國則壓低匯價多收銀兩。金融手段帶來的損失,有時候高達上千萬兩銀子。比如甲午賠款的三次借款,清政府實際收到的錢有時候只有83%。當時中國是銀本位,而外國是金本位,計算方式的不一樣會造成巨大的損失。比如克薩鎊款的虧損總額有173萬兩。

第三、迫使清朝以關稅、鹽稅作抵押,從而控制了清朝的財政收入。要向別人借錢,自己肯定要拿東西抵押。這樣下來,清朝的關稅、鹽稅、厘金常常成為外債的擔保。這樣他們便直接控制了經濟命脈。

清朝已經沒有錢了,甚至它為了活命,還借了大量的外債。這些外債,並沒有因為清朝的滅亡而一筆勾銷。民國的時候依然還在還,可以說這些外債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負擔。

為什麼清朝需要借外債呢?主要原因還是晚期的時候,內憂外患,朝廷沒有錢。為了維持朝廷的運轉,鎮壓國內的農民起義,不得不向外國借錢。比如從1853年到1893年,清朝借了4592萬兩銀子。

那麼外國為什麼願意借錢給大清呢?原因主要有一下幾個:

第一,利息高。一般當時的利息是三釐,而清朝向外國借外債的利息是九釐,甚至十釐以上。比如1867年,1869年的西征借款年利息達到了18%左右。放到現在的話,相當於借人家10000塊,一年下來光利息就要還1800塊。

第二、採用金融手段大肆勒索。比如大清朝還錢的時候,外國則壓低匯價多收銀兩。金融手段帶來的損失,有時候高達上千萬兩銀子。比如甲午賠款的三次借款,清政府實際收到的錢有時候只有83%。當時中國是銀本位,而外國是金本位,計算方式的不一樣會造成巨大的損失。比如克薩鎊款的虧損總額有173萬兩。

第三、迫使清朝以關稅、鹽稅作抵押,從而控制了清朝的財政收入。要向別人借錢,自己肯定要拿東西抵押。這樣下來,清朝的關稅、鹽稅、厘金常常成為外債的擔保。這樣他們便直接控制了經濟命脈。

甲午戰爭之前,外債總共4600萬兩銀子,基本做到了有借有還。但是甲午戰爭以及隨後的庚子賠款,清朝在1911年已經欠下了12億多兩的白銀。這個時候,國庫哪裡可能還有錢?巨大的債務基本上把地方以及中央的國庫洗劫一空。為了還錢,朝廷不惜另立各種名目來搜刮銀子。

清朝滅亡以後,這些外債成了外國控制中國關稅的理由。大批的海關稅收直接進入了他們的手中,用來償還這些債務。

百晓科普
2019-12-26

晚清在中國封建皇朝中算是最落魄的吧,到了最後國庫都空了。由於戰爭不斷,社會動盪不安,國庫入不敷出,再加上統治者的無能,各種戰爭各種賠,早把老祖宗留下的財產敗的差不多了。再有慈禧把國庫私有化,慈禧為了過個生日,竟然不惜動用海軍的軍費來操辦,這也是醉了,國庫裡的錢都被慈禧這樣賠完花光了,導致後來末代皇帝溥儀生活費都沒了,淪落到賤賣皇宮家當來維持生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