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的古文運動究竟是幹什麼的?

韓愈的古文運動究竟是幹什麼的?
5 個回答
C叔聊历史
2019-03-14

拿現在的話來說,韓愈的古文運動就是號召當時的政府官員們,也就是士大夫“說人話”,“接地氣”。

韓愈的古文運動究竟是幹什麼的?

在韓愈那個年代,政府部門之間交流的文章,多以“駢文”為主,駢文形式華麗,但內容空洞,寫作和閱讀門檻都很大,總是把簡單事情複雜化。


我舉個例子,2011年的時候,臺灣有一個熱門話題,說一個普通市民給政府寫信投訴某個問題,投訴問題50個字,回信有500個字,用了許多“高深”的成語,比如【迥不相侔】【潭言高見】【知觀錦注】等。

韓愈的古文運動究竟是幹什麼的?

那位市民根本看不懂,就捅到媒體那裡去,媒體跑去問市長,這個成語什麼意思,市長說他也不知道。結果被媒體一爆引起全民討論,說公文太八股,明明可以幾個字就講清楚的事情,愣是要複雜化,頗有推諉的作風。


這種是形式上的“八股”,大家文章都這樣寫,到底是做事,還是比文采。所以韓愈提倡復興秦漢時候的古文,儘管對我們來說還是古文,但這種古文就是敘事,見觀點,不要求對仗、工整、排比、用詞什麼,有事說事,把事情講清楚就好了。


還有一種是內容上的“八股”。


比如說我們現在年底述職報告,淘寶上有許多代寫的,人家總結出經驗,公務員的報告寫得越深刻,便越能說明自己工作成績大,於是述職報告就成了向上級展示其功勞和才華的文字遊戲。

韓愈的古文運動究竟是幹什麼的?

比如下面這篇:

我工作以來一向主動加強政治理論學習,不斷夯實理論基礎,增強了黨性,拓寬了眼界,培養了潛力。一年來,我認真學習黨的XX大、XX屆X中全會精神,及其他黨的理論知識。此外,我在第三批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深入鑽研,把握精髓,貫徹領悟,自覺踐行,服務群眾,並結合工作廣泛動員宣傳,使我鎮學習實踐活動特色鮮明,實效顯著,群眾滿意。我堅持用先進的思想和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用先進思想理論指導各項工作,使我的工作水平有了質的提高,獲得了領導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看似內容很多,其實什麼都沒有。這就是內容上的“八股”,韓愈那時候也是,各級官員政府工作報告都是這種辭藻華麗,內容空洞的文章,看上去政績很突出,實際什麼都沒幹,對國家有什麼好處。

韓愈的古文運動究竟是幹什麼的?

這就是韓愈提倡的古文運動,當然,古文運動的阻力可想而知,所以韓愈死後,古文運動也就停止了,而真正將古文運動推向高潮的,則是宋朝的另外6個人,這6個人加上韓愈同時期的柳宗元,並稱為唐宋八大家。不過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我是ChrisQu,關注我,可以看到更多有趣又發人深省的歷史故事,歡迎在評論區與我交流討論。

历史研习社
2019-04-27

稍有中國古代文學常識的人都知道,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曾經主導過一場“古文運動”。到了北宋,歐陽脩、范仲淹等人更進一步強調古文的重要性,掀起了一場古文運動,並最終取得了成功。那麼就有人要問了,古人所寫的不都是古文嗎?古文運動究竟想要做什麼呢?

韓愈的古文運動究竟是幹什麼的?

《古文觀止》是近代以來影響最大的古文選本


首先我們就要區別,我們今天把古代所有文章都稱為“古文”,但是在在中國古代,文章被分為“古文”和“駢文”。“古文”指的是三代秦漢以來流行的議論性的散文,講究的是文章要闡發作者的真實思想,不特別重視文辭的對稱、韻腳和詞藻的華麗。但是魏晉南北朝時代,盛行的是“駢文”。“駢”的本義是兩馬同槽,引申到文學中指的就是文章語句的相合或相反,最終形成了一種辭藻華麗、格式嚴密、嚴格押韻的文體,這就是駢文。我們非常熟悉的清代人編的《古文觀止》收入的基本上都是前一種“古文”,所以命名為《古文觀止》。


而我們非常熟悉的王勃《滕王閣序》就是駢文。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這些語句語句是非常嚴格的四六句,抑揚頓挫,音韻和諧,辭藻華麗,多用典故,給人極大的美感。這種駢文可不只是文人們的文字遊戲,而是當時的一種應用文,是最常用的公文格式。因此駢文的致命缺陷也就暴露了出來:文字修辭要求過高,極其浪費、降低行政效率,而且不利於說理,更不利於表達思想

韓愈的古文運動究竟是幹什麼的?韓愈像


在唐代早就有很多有識之士主張使用古文,排斥駢文。韓愈主導的古文運動與此前最大的不同就是韓愈提出了三個新的主張:復古、明道、反佛。這三個主張其實又是相互聯繫的,反佛是前提,復古是手段,明道是根本目的。韓愈首先把矛頭直指佛教,這有三個原因:佛教嚴重衝擊了儒學的基本地位;佛教帶來宗教性迷狂和僧人的大量出家減少了勞動力;佛教儀式和風俗嚴重衝擊了傳統的儒家基本倫理風俗習慣。

韓愈的古文運動究竟是幹什麼的?

道統示意圖


韓愈推出了“道統”的主張,提出儒家有一個根本不變的“道”,堯傳舜、舜傳禹、禹傳湯,湯傳文王武王周公、周公傳孔子,孔子傳孟子,孟子去世後失傳,而韓愈則繼承了孟子的“道”。韓愈主張通過古文來明確和彰顯“道”,這就是“文以明道”。美國文學史家宇文所安評論道,中國文化一個重要特色就是認為文學創作和社會政治背景有根本關係。韓愈的“文以明道”正是這樣,不僅是文學主張,還是一種文化態度。


韓愈主張古文實際上在當時是不被認可的,但韓愈堅持“文以明道”,一方面堅持古文寫作,給有志於創作古文的人做出榜樣,另一方面又加大宣傳力度,張揚他反對時尚駢文,進行文體文風改革和“文以明道”的主張。具體而言,韓愈關於古文創作有一系列主張,比如韓愈主張學聖人之道,做仁義之人,個人修養和品格才是文章的根本,還要通過廣泛學習經典提高文辭修養。尤其還要去除陳言舊辭,詞由己出。還要從容積累,避免急功近利。這些主張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大的意義,值得我們學習。


參考文獻

《韓愈評傳》

兰阇读书
2019-04-26

我們現在所說的古文,一般是指五四運動之前的文言文的總稱。

那麼處於唐代的韓愈,他提倡的古文到底是怎麼回事?且聽我細細解讀韓愈的古文運動究竟是幹什麼的?

韓愈提倡的古文運動中,是相對於駢體文來說的。這裡,我穿插介紹一下,什麼是駢體文?

駢體文是一種文體,它起源於漢末,形成並盛行於南北朝時期。其形式是以四字六字相間成句,世稱“四六文”。駢體文的優秀代表有吳均的《與朱元思書》、王勃的《滕王閣序》等。

韓愈所提倡的古文,是反對駢體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並且“古文”這一概念,也是由韓愈最先提出的。他把六朝以來講究聲律和辭藻的駢體文,視為是俗下文字,認為自己的散文,才真正繼承了兩漢文章的傳統,所以稱為“古文”。

韓愈倡導古文目的在於恢復儒學道統,他想把改革文風和復興儒學合為一體。古文運動,以唐代的韓愈和柳宗元為代表,到了宋代,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和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等人,也是其中代表。

大家可能發現了,這些提倡古文運動的人,也就是我們後來熟悉的“唐宋八大家”韓愈的古文運動究竟是幹什麼的?

韓愈倡導“文以載道”,以及正宗的“道”統思想,他認為時下流行的駢體文,其辭藻的綺麗和藝術層面的對仗,要求太嚴格,不足以擔負起宣揚道統的職責。

因此,韓愈從文章的形式改革上人手,要求廢除駢文,恢復先秦、兩漢的古文。在韓愈的大力倡導實踐下,古文運動的確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隨著韓愈的離世,古文運動的聲勢隨即越來越小,雖然宋代也有傳承,但是它和當時盛行的駢體文相比,仍舊處於下風口。人們熟知的、能夠信口拈來的,仍然是讀來琅琅上口的駢體文章。

所以說,韓愈的古文運動,雖然在一定時期頗有聲勢,但是很顯然它並沒有代替駢文的優勢。整個中晚唐時期,乃至到後來的五代時期,駢體文仍然占主導地位。且從實際創作上看,唐代中後期的文章,是以文章直白、擅長駢文的白元(白居易和元稹)為代表,而非韓愈。韓愈的古文運動究竟是幹什麼的?

從這場古文運動的發端和結果,我們可以看出,不管文學的形式和內容如何變革,如果它不被大部分創作者和老百姓所接受的話,那麼它就註定不會走遠。(完)



世界是一本書,人生是一份緣。請關注蘭闍讀書,期待共同交流感悟。

認真解讀完高深的“古文運動”,雖然覺得有一點點對不住韓愈老先生,但也瞬間感覺自己好牛呵!請為我點贊吧!

用户4130325716
2019-09-28

韓愈的古文運動究竟是幹什麼的?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人,在今天的河南省孟州市,生於唐代宗大曆三年(也就是公元768年)。韓愈三歲時,父親便去世了,由哥哥撫養他。但六年後,哥哥也死在韶州官舍,只能由寡嫂照顧。


因為有這些遭遇,所以韓愈從小讀書就很刻苦,24歲時考中了進士,但在參加吏部組織的選拔考試時失利,而且失利不止一次,而是三次,在十年後第四次考試才通過,得以授予官職。不過他做官倒也還算順利,最高做到從三品的京兆尹,唐穆宗長慶四年(也就是公元824年)去世,終年56歲。


韓愈最有名的不是作詩,而是寫文章,他發起了古文運動。


什麼叫古文運動呢?原來在韓愈及其以前的時代,大家寫文章喜歡寫對仗工整、講究格律的駢文,甚至政府公文都用這種文體,由於這種文章必須處處對仗,導致不得不因為湊句子而寫很多華而不實的廢話。韓愈很反感這一點,他號召大家學習秦漢人寫文章,要寫散體的古文,要言簡意賅,言之有物。


由於韓愈本身身體力行創作,官又做得大,他的倡議得到了文壇的廣泛響應,聲勢一直延續到宋朝,後來明代人編唐宋期間的古文,列出了八個人,稱為“唐宋八大家”,以韓愈為首。韓愈通過自己的古文創作,為我們發明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成語,比如“業精於勤”、“刮垢磨光”、“貪多務得”、“含英咀華”、“佶屈聱牙(jí qū áo yá)”、“同工異曲”、“動輒得咎”、“俱收並蓄”、“投閒置散”等等,他為我們的漢語作出了重大貢獻。

SirJanzen
2019-06-22

韓愈(七六八年一八二四年),字退之,河內河陽人。韓姓是昌黎望族,他自稱昌黎韓愈,故世稱韓昌黎。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領䄂。推尊儒學,排斥佛老。反對六朝以來駢偶文風,提倡散體。他倡導的散文在繼承了先秦兩漢文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發展,結構嚴謹,氣勢雄偉,說理透徹,語言精煉,對唐代及以後散文創作都起到了重要影響,而不是簡單的恢復古文,所以他的散文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詩歌方面也有很高成就,強調"惟陳言之務去",主張創新,在唐詩中獨樹一格。總之韓愈古文運動的本質是創新,不是簡單復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