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名一半人都會念錯,是座專為打造兵器而建的古城,有1400年
這個地名一半人都會念錯,是座專為打造兵器而建的古城,有1400年
這個地名一半人都會念錯,是座專為打造兵器而建的古城,有1400年
這個地名一半人都會念錯,是座專為打造兵器而建的古城,有1400年
這個地名一半人都會念錯,是座專為打造兵器而建的古城,有1400年
這個地名一半人都會念錯,是座專為打造兵器而建的古城,有1400年
這個地名一半人都會念錯,是座專為打造兵器而建的古城,有1400年
這個地名一半人都會念錯,是座專為打造兵器而建的古城,有1400年
這個地名一半人都會念錯,是座專為打造兵器而建的古城,有1400年
這個地名一半人都會念錯,是座專為打造兵器而建的古城,有1400年
這個地名一半人都會念錯,是座專為打造兵器而建的古城,有1400年
微言薄語
1/10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許多地名都有著各自典故和歷史,但是你聽說過有因造兵器而命名的地方麼?在河南安陽市西20公里處,有一座老城叫水冶。在北魏時期,宰相高隆之在這裡建爐鍊鐵,製造兵器和農具,因引水鼓爐,冶鐵造器,故將此地命名“水冶”,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南北朝時,北魏士兵使用的兵器多是在此地打造。
2/10 許多人初到水冶,大多會將“水冶(ye)”誤讀為“水治(zhi)”。因地處晉、冀、豫三地交匯之處,水冶自古就是戰略要地,水冶古城牆始建於金朝宣宗興定三年,清朝咸豐年間,在土城基礎上改築十七米高的青石城牆。古城牆踞險臨溪,古樸典雅,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一座石城。建國後,古城城牆和城門被悉數拆除,僅存北門與小東門。但城內還存許多明清時期的古建築。
3/10 水冶老城內三官巷中段路南33、34號兩座院落,西院建於民國十六年,東院建於民國十七年。東西寬36米,南北長40米,建築面積900餘平方米。皆為九門相照三進院建築,如院內有婚喪嫁娶大事,中間幾道門打開,在大街中間皆可一眼望到四十餘米最後面的中堂屋宇。
4/10 住在水冶北大街中段路西6號的鄭燕喜老太太和他老伴,這個院是原水冶區公所,是一所三進院九門相照的清式建築群。面積東西長50米,南北寬18米,全部單瓦蘭磚,清一色的色調外加房頂上女兒牆的鈰。據說此宅於清嘉慶二十五年一次性整體建成,後在民國九年和民國二十五年部分進行過修繕,前後達百年之久。
5/10 住在西街47號的趙學英老太太和她的鄰居們,此院為清末民初所建,為九門相照大院,院裡有紅白喜事和其他大事就會大開九門,所以稱作九門相照大院。這時站在街外就能看到院子最後,平常則只開前院大門。前院為門房,賬房和長工居所,中院上房為主人居所,廂房住著主人的兒子,後院是主人父母居所,兩廂房主主人的女兒和丫鬟,後院之後還有個小型花園。
6/10 水冶老城小北街9號,86歲的吳兆義守著他的袓上所建的院落,他祖上在清朝時曾考中過拔貢。這座院落規模較龐大,從小北街9號大門向南一直到老鎮醫院北牆。吳家大院的人一部分在解放前去了臺灣。可能受祖的萌蔭,吳兆義的大孫子現在在美國讀博士。
7/10 一位老人坐在水冶老城一家銅匠門市前。
8/10 66歲的水冶老城居民、安陽縣豫劇團退休演員宋漢平坐在水冶最早的劇院門口,這裡原來是戲院,解放後翻蓋成今天的建築。
9/10 82歲的許付榮家住三官巷32號,由於老街沒有通天然氣,有的用煤氣罐或電磁爐,但大多數老人還在用煤球火,老人家院子裡有個大型地窖。
10/10 坐在三官巷自家老院子前,和孫媳、重孫子一起乘涼的榜兒大娘,她今年已經90多歲了。近些年來,隨著水冶的發展和越來多慕名而來的遊客,水冶也開始對老城進行修繕,一些古建築也開始得到了保護。關注微言薄語,瞭解更多有趣得內容
2018-10-2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