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精明二字,似乎有譏諷之意,用這個詞,編劇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呢?
10 個回答
雍亲王府
2019-03-21

康熙評價雍正是“以精明自詡”,這是在肯定雍正辦事態度的同時,對於他辦事方法的批評。

雍正和十三爺胤祥江南籌款賑災,逼迫江南的鹽商富戶們捐款,幫助康熙解決了朝廷所面臨的眼前危機,也將這次的災情順利的渡了過去。而雍正也憑藉江南此行的功勞,被康熙加封為雍郡王。也正是因為雍正很好的完成了這次籌款賑災的任務,並且在期間便顯出了極強的原則性和辦事頭腦,才為康熙所賞識信任,進而將這次追比戶部欠款的任務交給了雍正。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可是雍正太過於看中康熙對於他“孤臣”的希望和要求了,只想著追款,而忘記了康熙的“仁心”和他一直崇尚的“聖人恕道”。

雍正接上了追比戶部欠款的差事之後,隨即帶著田文鏡和年羹堯進駐戶部,在幾乎沒有任何策略和方法研討的情況下,馬上開始了追比工作。

如果雍正能夠靜下心來,先對宗室和官員的欠款情況進行調查,就可以將所有欠款的官員按照鄔思道的提示劃分為三類:


第一類,就是確實因為俸祿不高,而自己又不肯貪腐,迫於生計造成了虧空。隆科多就是這樣的典型。

第二類,就是隨波逐流,將向戶部借款視為與朝臣站在統一戰線上的行為。老狀元陳文勝就是這樣的代表。

第三類,就是借錢挪作他用的。這樣的情況有很多,三阿哥胤祉借錢為了修書,十阿哥借錢是為了蓋戲樓,魏東亭借錢是為了填補為朝廷支出的窟窿,桑配,圖倫紳、鄧元方等人則是借錢當做本金去賺錢盈利了。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這些人當中,向桑配,圖倫紳、鄧元方這樣的人是典型的欺君罔上,罪不容誅,如果雍正早一點察覺他們真是借錢目的就不會讓他們如此逍遙橫行;對於魏東亭、三阿哥胤祉這樣的,確實借錢有難言之癮的,也沒有及時的瞭解反饋,區別對待;而田文鏡對於老狀元陳文勝近乎於羞辱式的逼債,讓這些隨大流借錢的人也產生了極大的抵制情緒。

可以說,正是因為方法上面的錯誤,不僅沒有讓雍正在追比戶部欠款上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反而卻造成了影響極壞的事件發生。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魏東亭自殺身亡、老功臣到康熙那裡苦難求情、十阿哥又帶人當街變賣家當,這些都讓朝廷和康熙的顏面掃地,而欠款卻沒有真正的追上來。更為關鍵的是,雍正在不調查清楚背後利益關係的基礎上逼迫太子黨手下的黃體仁、肖國興等人還賬,直接導致了太子胤礽賣官鬻爵的事情發生,直接牽動了朝局的發展。

所以,這才有了康熙對於雍正的那段評價:


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這一次呢,該查的,該追的,都查了嗎?有些可以緩一緩的,你卻不會量情度勢,弄得不該死的死了,該辦的沒有去辦。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康熙在評價雍正是以“精明自詡”的同時,也是將矛頭直接指向了太子胤礽和八阿哥胤禩。

康熙對於太子在這次追比戶部欠款前後的表現是非常失望的。

太子一年四萬兩的體己銀子不夠花,還要到國庫借錢,成為這次戶部欠款的最大欠債人,為了填補上這個窟窿,又不惜賣官鬻爵,籌錢還債。之後更是提出了分兩年還款的提案,將康熙的計劃徹底打破。

康熙本來是想指望著雍正通過這次戶部欠款的追繳,充實國庫已備不時之需,但是太子的行動非但不是對於康熙的支持,反而成為了雍正追比欠款的掣肘。特別是最後提出的兩年還清的方案,讓康熙之前寧可自討腰包,也要讓國庫充實起來的舉動徹底成為了雞肋,雍正這麼多天來苦苦相逼的成果也隨即付之東流,國庫還是依然的空虛,王朝依舊面臨著危機,而太子的行為和舉動要承擔極大的責任。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對於八阿哥胤禩,康熙對其不僅僅是失望,還有極度的厭惡。

戶部落下如此的虧空,誰是第一責任人,必然是之前主管戶部的八阿哥胤禩。

而康熙追比戶部欠款的開始,八阿哥就是採取了一種典型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首先是辭掉了戶部主管阿哥的職務,用這樣推卸責任的方式掩蓋自己的錯誤;之後便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去協助雍正追比欠款,挽回自己的過失,而是用挑破離間的方式來繼續製造著矛盾;而對於自己下面的官員和十阿哥等人也不去積極勸阻還款,反而出現了皇子和百官當街變賣家當的鬧劇。

可以說康熙將這一切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因而在批評四阿哥同時,對於八阿哥胤禩也充滿了憤恨和厭惡之情,儘管沒有表現出來,但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康熙已經確定不會將八阿哥作為自己的繼位候選人了。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考古班二愣子
2019-07-29

《雍正王朝》第6期

劉和平寫的《雍正王朝》中,康熙的原話是這麼說的:

你向來以精明自許,可這一次呢,該追的,該查的,你都追了查了嗎?而有些可以緩一緩的,你卻不會量情度勢,弄得不該死的死了,而該辦的卻漏了網!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原話是這樣的:

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這一次呢,該查的,該追的,都查了嗎?有些可以緩一緩的,你卻不會量情度勢,弄得不該死的死了,該辦的沒有去辦。

不是很懂劉和平的《雍正王朝》已經是根據二月河的《雍正皇帝》改編的,為什麼電視劇又要對劉和平的劇本再改,不過只是稍微改動,意思大體不變,自許自詡都沒毛病,請朋友們不要再挑我的錯別字了。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康熙這麼說是怎麼回事呢?胤禛剛剛從江南籌款賑災回來,就接了追繳國庫欠款的差事,康熙為此還專門和胤禛談話,很欣賞胤禛甘為孤臣的意願,但是又不願意讓十三爺胤祥和胤禛一起辦差,康熙的這個態度反映兩個問題:

第一,胤禛甘為孤臣,不怕得罪人,這一點是康熙欣賞的,也默認此事非得用雷霆手段方能解決;

第二,這件事情很難辦,因此不讓胤祥參與,因為胤祥重情義,關鍵時刻下不了手,肯定不能辦好這件事。

後來胤禛果然遇到層層阻撓,但還是很強硬地執行追繳欠款的差事。魏東亭是個清官,康熙兩次南巡住在他家花費了不少銀子,魏東亭的兒子又是個敗家子,於是借了國庫35萬兩銀子。魏東亭不堪重負,自盡身亡。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很多官員一時之間無法還清欠款,於是聚眾到康熙那裡去鬧,康熙不得不拿出自己的體己銀子幫一部分大臣還款。這還不是最主要的,九爺十爺等皇室貴胄竟然當街叫賣,實在是有損形象,康熙氣得不行。

國庫欠款只追繳到三成,太子強行出面,說欠款分兩年還清,第一年還一半,第二年再還一半,胤禛氣得直跺腳,追繳國庫欠款的事情就此不了了之。

第二天康熙叫了大起,主要說清還國庫欠款的事情。康熙對胤禛這次辦差的表現是不滿意的,但是對太子更不滿意,上來就說:

昨天,太子在戶部宣佈所有欠款的官員以兩年為期清還欠款,朕還能說什麼話呢?

言外之意就是,欠款還未追回,太子擅自終止清還欠款,收買了一大批人心,我心裡很不爽,但是話已經說出口,就先這樣吧。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接著因十爺當街賣家當有失朝廷體面,當街鞭打朝廷命官,借國庫的錢蓋戲樓修園子等事將十阿哥圈禁半年;因田文鏡做事過於嚴苛,為一兩銀子羞辱老狀元將其革職,貶為知縣。

接著又嚴懲桑佩,圖倫升和鄧元芳,桑佩借國庫的銀子放高利貸,圖倫升、鄧元芳借國庫的錢,又利用漕運謀取暴利,當場革職嚴審。

於是胤禛開始請罪:

兒臣在戶部清理債務一月有餘,竟未能查出他們的劣行,是兒臣失職,兒臣自請處分。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接著就是康熙對胤禛的批評了。從以上的內容可以看出,此次胤禛追繳欠款,康熙對胤禛並不滿意,原因康熙自己也說得很清楚:像桑佩、圖倫升和鄧元芳這種挪用公款發財的蛀蟲,應當嚴懲不貸,胤禛沒有查出來;像魏東亭這種,借錢是因為康熙南巡住在他家,情有可原,應該緩一緩,卻逼得太緊,以致魏東亭上吊自盡。

要知道魏東亭跟了康熙幾十年,深得康熙信任,康熙南巡兩次住他家足以說明康熙和魏東亭關係非同一般,雖說胤禛秉公執法沒有錯,魏東亭自盡也是因為他不善持家,兒子敗家,但胤禛趟了這趟渾水,到底撇不清關係。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康熙晚年喜歡以寬仁治國,說難聽點就是怠政,不願意看到像官員集體找他求情、皇子當街叫賣等等比較難堪的局面,更不希望看到不該死的人死了,因此在朝堂上批評胤禛,而且話還說得比較重。

我個人反覆地看了幾遍《雍正王朝》,絕對的鐵桿粉絲,但是每次看到這一段,尤其是“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批評就批評了,為什麼非要說胤禛“精明”,我個人的看法是,不必過於咬文嚼字,也不必每一句臺詞都去深挖背後的意思,就是康熙認為胤禛之前辦差辦得都不錯,但是這一次卻沒有辦好,僅此而已,別無他意。也許二月河跟劉和平本人也未必說得出“精明”是何意。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作為領導,越是批評你,說明越是看中你。這件事並不影響康熙將大位傳給胤禛,從康熙臨終前對胤禛說的話就能看出,康熙知道自己對下面縱容過度,希望胤禛整頓吏治,匡補他的過失。

馋嘴肥猫铲史官
2019-07-29

那是康熙看破了胤禛的小算盤。

我只解析權謀,不站立場。

對於清繳國庫欠銀這件差事,胤禛開始是很猶豫的,不願意接手。但鄔先生卻極力建議胤禛接下這個差事。

鄔先生真實的目的就是把胤禛推到奪嫡之路上。因為接手了這個差事,就肯定要把大多數的朝臣和許多兄弟們都得罪光了。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在朝中有八爺黨的勢力,有太子黨的勢力,還有老三胤祉和老大胤禵的勢力,統統都必須要得罪了。胤禛再想在朝中立足,就沒有辦法結黨了,只能靠自己,重新構建自己的勢力,要想不參與奪嫡,肯定是不行了。人都得罪光了,你還能做臣子在朝廷立足嗎?任何一個別的兄弟登上皇位,都會拿你開刀,以安群臣。

胤禛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鄔先生建議他接差,他仍然是猶豫的,他還沒有確認前景如何,也不願意過早暴露奪嫡的心思,所以就打了哈哈,遮掩了過去。

但當康熙召見的時候,胤禛醒悟過來了,因為通過清繳欠款,他就能夠摸清諸位皇子在朝中的實力,利用他們之間的爭鬥,激化矛盾,打破平衡,他是完全可以找到破局點的。現有的格局被打破了,他奪嫡的機會自然就來了。

來看看胤禛在清繳欠款的過程中所用的手段,確實是非常的高明。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一、對付群臣

清欠工作一開始,田文鏡就拿只欠一兩銀子的老狀元大開殺戒,剖心掏肺,罵了個狗血淋頭。

這個意思很明白,告訴群臣們,我根本就不怕得罪你們,這次,我就專門要得罪你們的。

第二步,拿老大胤禵的屬下立威,不但不顧情面要得罪你們,還是軟的硬的都不吃,文的武的都不怕。

這就為清繳欠款的工作定下一個基調,不講半點情面,不徇半分私情。

注意了,真的是不徇私情?

不是,這是故意露出一個破綻,讓人來咬,咬誰?

咬太子胤礽。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二、對付太子胤礽

太子胤礽也很希望老四胤禛能接手這個差事,因為他借了戶部四十萬兩銀子還不上。太子胤礽的欠賬都掛在刑部黃體仁和肖國興的頭上,而他認為,胤禛是他的人,聽他的話,可以暫緩清欠。

太子胤礽就把胤禛叫到一邊,給了他一份名單,讓胤禛暫免清繳刑部幾個官員的欠款。

胤禛馬上就明白了。他表面上答應,卻悄悄把這個太子欠款的消息洩露給了八爺黨。

八爺黨為了攀咬太子,就利用了這個信息,一貨兩賣。

八爺黨第一步,先把這個消息通過門人傳遞給了皇長子胤禵的門人。

胤禵的門人立即向老大胤禵彙報了這個信息,胤禵開始大喜,因為他與太子胤礽是死對頭,這下他抓住了胤礽的把柄。但胤禵也很精明,他迅速反應過來,追問消息的來源,得知是老八傳遞過來的,他省悟過來了“好你個老八,明知我與太子不和,你是想讓我與太子相互相絞殺,你坐收漁翁之利!”

但他能不能置之不理呢?不能。

老八更狡猾,因為這個消息是通過老大的門人傳遞過來的。現在的形勢就成了這樣:老大的門人都知道了這個信息,大家都看到了老大胤禵手中握著一付同花順的大牌,如果胤禵敢棄牌不打,他的門人們就會馬上對他喪失信心,再也不會扶持這種窩囊廢。

所以老大胤禵這付牌不打也得打,不打就傷了自己。

但老大胤禵不能輕易讓老八利用啊,老八扔過來這付明牌,他要暗打。

怎麼暗打?即然太子胤礽讓老四暫免清欠,說明他確實還不起錢,還不起錢太子就必須去找錢,盯緊了他找錢的動作,就能抓住漏洞。

後來,他果然抓住了太子胤礽賣官鬻爵的要害。

八爺黨第二步,把這個消息又透露給了還不清欠款的魏東亭,讓魏老爺子去鬧事。

胤禛透露太子欠款的消息一箭雙鵰了。

消息即然走露,那麼太子欠款就必須要還,老四胤禛理所當然地催他還錢。而消息怎麼走露的?兩處走向都指向了老八胤禩,兩黨的矛盾就被激化了。

本來老八想讓老大與太子鷸蚌相爭,結果這麼一來,成了三虎互鬥,讓胤禛就趁火打劫了。

太子不得不想辦法還款,他還了,老大胤禔也就不能不還,老三胤祉也還了,就剩下八爺黨中的老十胤俄了。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三、對付老八胤禩

老十胤俄還不起錢,老八和老九當然明白,但他們故意不幫老十還清。為什麼?

因為老八和老九很容易還清,如果老十再還清了,那就等於當眾宣佈八爺黨的態度:八爺黨支持還款。

八爺黨是很有勢力的,領頭的都還清了,下面的人還不跟著還清嗎?

本來八爺胤禩不接手這個差事,就是為了自己不得罪人,讓老四胤禛去得罪人,清款難度越大,老四的清欠的手段就越狠,得罪的人就越多,得罪的程度就越深。

如果八爺黨還清了,其他人就鬆了手,老四輕鬆完成任務,還白撿個親王當,老八還白白當了回臂助。

這當然不行。

所以不能幫老十還清,讓他去鬧事。

老十胤俄當然心裡清楚老九的計劃,知道自己當了炮灰,他也不傻,他也要想辦法擺脫困境。

老十胤俄先修戲臺搞工程,想利用工程項目的水份抵賴,但被老四發現,停了他的工。

老十又聯結百官抵抗,但老四胤禛下決心要得罪人,不怕百官聯合鬧事,這個辦法也泡湯了。

老十胤俄乾脆擺開貨攤賣家當。還毆打田文鏡,把老九老十也拖下渾水。因為這樣一來,康熙必然知道內情,老八的形象也會大打折扣。

胤禛與田文鏡定下個苦肉計,故意激怒了了老十胤俄。老十破罐子破摔,毆打田文鏡,犯下大罪。

這下子胤禛就又拿住了老八胤禩的把柄。如果他不替他老十還債,老四胤禛就以毆打朝廷命官為理由,上報康熙,必然要追究老十的罪責,而老八將顏面盡失,康熙會立刻瞧破老八的真實企圖,情況就嚴重了。

但是俠肝義膽的老十三胤祥趕到,他看出了胤禛的計策,卻不忍心看著田文鏡受苦,就阻止了事態的發展。他把田文鏡抬回府中,還很生氣地責備了胤禛。

但田文鏡的一句話“四爺是不想把你也牽連進來”,這句話就暴露了老四胤禛的苦肉計,而在十三爺府中伺候的下人喬姐是老八胤禩的眼線,發覺情況不對,就把消息透露給了老八。這下老八明白了,原來這是胤禛的苦肉計,就下定決心不給老十胤俄還款。

但是,四爺胤禛會不明白十三爺府中佈滿了眼線,這樣的消息會走漏?

胤禛明白得很,他的這個苦肉計就是故意走漏的。

這個計策走漏了,八爺黨就認為已經識破了四爺的苦肉計,就更加堅定了不還款的決心。而老四胤禛就是希望他們不要替老十還款。因為老十不還款,這個問題必須反映到康熙那裡去。

康熙當然很清楚這是一條苦肉計,而康熙則會更清楚老八不給老十還款的真實目的。那麼胤禛就能不費脣舌地把老八的真面目展示給康熙看。

這招數絕不絕?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再來說說康熙的真實目的。

康熙目的僅僅是為了銀子嗎? 當然不是的。

康熙四十六年,長江汛情,災鴻遍野,國庫空虛,救災無錢可使。胤禛靠著各種手段總算勉強抵擋過去。 但這種情況能持續下去嗎?

當時戶部連五十萬兩救災銀子都拿不出來,萬一邊境發生戰事,後果不堪設想。 康熙懸下重賞,追回庫銀,加封“親王”,如此重的賞額,也沒人願意幹。

為什麼沒人幹,因為所有的皇親國戚,朝廷官員都欠款! 這差使不要說能不能辦成,就算辦成了,所有的人也就都得罪光了。 人都得罪完了,親王的帽子還有什麼意義呢?

國庫缺錢,眾人欠款不還,這件事情的本質是什麼?是官僚與皇權爭利!

這種政治結構必須要改變。但康熙在自己手中能改變嗎?

老爺子有私心啊。一、年歲不饒人。二、珍惜自己的名聲。三、自己手中不想有大的亂局。

那麼,我們明白了,實質上,清繳欠款是皇權與官僚群體的一次較量,是各階層利益重新分配的試探性調整,是政治體制變動的一次嘗試,也是對未來的改革所可能遇到的種種困難與阻礙的一次摸排和預估,同時,也為了將來的改革總結經驗,尋找辦法,積蓄人才和力量!

清繳戶部欠款難度巨大,牽連的人員多,地位高,範圍廣,數額大,頭緒亂,關係複雜,原因眾多,局面混亂。 能從這趟混水裡走出來,需要有得罪人的勇氣,需要有堅強的意志,需要有超人的智慧和雷厲風行的手段。

也就是說,承擔這次清欠任務的人,將成為未來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領導者、組織者和踐行者。

這樣的人必須成為孤臣,而孤臣,再進一步可就是寡人了。

而未來想改變這種艱難政治格局的人,必須掌握一種力量――皇權。

大家清楚了,康熙在內心中根本就沒有認為這件事情在短期內能夠順利辦成,但只要用心去辦,目的就達到了。 而接受這個差事的人,將成為考察和培養的目標。

所以,當四爺胤禛猶豫不定之際,鄔先生力勸他接下這個差事。 為父分憂,為兄解難,為國擔責。這正是康熙最看重的。

這個差事看起來糟糕,得罪了很多人,但有一個好處――符合康熙的心願。 這才是重點。

即然清欠沒有成功,康熙也不在意這件事情能否真的辦成,那他對胤禛說“你一向自詡精明”又是什麼意思呢?

在劇中,康熙把幾個官員問罪,非常清楚地當眾說出這些官員欠款的用途,收入和各種不法行徑。一條條,一筆筆,確鑿而清晰。

這是在告訴胤禛,你那些所謂的精明算計,我都清楚得很!

胤禛當時就懵了。趕緊請罪,不要這個親王了,自請貶職罰俸。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但康熙並不在意這些。他把田文鏡貶到遠方,是告訴胤禛:玩心眼可以,玩小聰明也沒有問題,但這些謀劃,你可別和下臣去聯結,這些人只能利用。你要懂得自己的貴重。

杨角风发作
2019-08-15

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諸位皇子第一次出場就趕上了江南賑災,這次賑災可以說老四胤禛出盡了風頭。隨後胤禛又接下了追繳戶部欠款一事,結果以失敗告終。

那麼老四胤禛為什麼會失敗?康熙帝又為何說他“一向以精明自詡”?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一、

在江南賑災一事上,老四胤禛親力親為,利用聰明才智化解一道道難題,最終圓滿的完成任務,深得康熙帝的認可!

可是到了追繳戶部欠款一事上,老四胤禛卻遇到了太多難題,最終任務夭折。那麼老四胤禛為什麼在這件事情上失敗了呢?他到底敗在了哪裡?

老四胤禛敗在了四個方面:

首先,在啟用的人員上面出現了問題。

江南賑災,老四胤禛主要任用人員是田文鏡,這個人剛正不阿,同時也不近人情,面對災情的時候,對官員頂撞尚有效,可是在追繳欠款上面仍然使用這一套的話,就不適用了。

其實很好理解,百萬災民其實就是百萬義民,如果賑災不力,最終這場黃河決堤可能決的就是紫禁城的堤了,在這種大是大非上面,是沒有官員敢阻攔的,所以,啟用辦事鐵面無私的田文鏡十分有效。

可是在追繳欠款方面,則就不同了,他們確實是借了戶部的銀子,但也是按照正常的手續辦理的借款。需要根據還款能力的不同來區分對待,可是田文鏡卻沒有這樣做!

他當街頂撞皇子,這已經是大忌;後面又因為一兩銀子而侮辱老狀元;再後來沒有合理處理好魏東亭的問題,導致功臣魏東亭自殺身亡,這對康熙帝來說實在是有點過了!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二、

老四胤禛犯的第二個錯誤就是不能一碗水端平:

其實在他接下這個活的時候,鄔思道就已經幫他分析過了,欠款的一共分三類人:

第一類人:這一類人其實並不佔大頭,甚至可以說是清官,因為平時的俸祿不夠花的,在京城當官又應酬多,沒辦法,所以必須借款生活,但是數額比較少,不屬於重點追繳的對象,且佔比較少。

第二類人:這一類人也不佔大頭,數量比較少,大部分是因為把錢花在了朝廷或者康熙帝身上,對國家有功,大部分有償還能力,但也不乏魏東亭一類還不上的。

第三類人:這類人最可惡,是貪得無厭型的,看見別人借了,自己也要借,數額也不少,這才是四阿哥要追剿的重點。

顯而易見,康熙帝也能分析的出來,他真正想讓老四胤禛查的其實是第三類人!

有人說,不對啊,楊角風你前面說他一碗水沒有端平,後面又說他沒有按照康熙帝的意思辦第三類人,這不是矛盾嗎?

不矛盾!

其實,老四胤禛表面上是一視同仁,同時出擊追繳欠款,但其實他走偏了。其中欠款中最主要的是兩個勢力集團,一個是太子胤礽一夥,一個是老八胤禩一夥。

康熙帝希望老四胤禛攪合的是這兩夥人,可是老四胤禛名義上是太子胤礽的人,所以對這一派並沒有過於追究。而老八胤禩一夥又比較狡猾,一時抓不到什麼切實有效的辦法,結果只能拿魏東亭一類不該死死追究的人下手,所謂一碗水沒有端平。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三、

老四胤禛犯的第三個錯誤就是沒能正確理解康熙帝的“孤臣”意思:

在追繳戶部欠款之前,老四胤禛曾經跟康熙帝有過一次談話,談話的主題思想就是康熙帝希望老四胤禛能做一名孤臣。

老四胤禛理解的孤臣就是孤家寡人,要的是特立獨行,只要抓住了理,就不顧任何情面,有點類似於得理不饒人的意味。

正因為他得到了康熙帝的孤臣囑咐,才覺得理在自己這邊,誰讓你們欠款的呢?

逼的老十變賣家產,逼的太子買賣官員實缺,逼的魏東亭自殺……

如果魏東亭不自殺,這件事還不至於落得失敗的地步,而魏東亭最後一次努力就是找到了跟老四胤禛關係最好的老十三胤祥。

胤祥聽說了事情經過,馬上去找老四胤禛,可惜,老四胤禛太想做孤臣了,連對他最好的老十三胤祥都不見,失去了這次機會。

而康熙帝因為跟老四胤禛提了孤臣一事,一開始只能無條件的支持他追繳欠款,甚至示意魏東亭配合一下,趕緊還錢。豈不知魏東亭是真沒錢,如果康熙帝知道他真沒錢,絕對會叫停老四緊抓魏東亭不放的。

最後跟魏東亭同樣情況的老人們都來找康熙帝了,哭哭啼啼的,康熙帝實在無奈,拿了內帑銀子替他們還了欠款!

所以孤臣的名號讓老四胤禛把能得罪的人全部得罪了,真的快成為孤臣了。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四、

老四胤禛第四個錯誤就是情報工作做的實在不咋地:

如果他的情報工作做的相當到位,那麼就不會不知道哪些人可以好好追,哪些人可以緩一緩,而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最後該抓的沒抓,該緩的沒緩。

其實這些問題康熙帝清楚的很,他一直在背後觀察老四胤禛的表現,雖然他在判斷魏東亭的問題上出現了差錯,或許也是魏東亭不想麻煩康熙帝,故意報喜不報憂吧!

但在其他人員上面,康熙帝的情報就比老四胤禛詳細的多!

比如後來桑配,圖倫紳、鄧元方和十阿哥等人當眾一唱一和的來攻擊田文鏡的時候。康熙帝就當場揭穿了他們,桑配一共借了十萬兩銀子,結果是拿去放貸了,每月光利息就進賬五千兩。鄧元方、圖倫紳二人就更過分了,拿著國庫的錢,卻在經營漕運的生意,每次收入都在萬兩以上。

而這些情報本該由老四胤禛提供給康熙帝才對,由此可見老四胤禛的情報工作實在做的不咋地。

難怪最後康熙帝對老四胤禛說:

“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這一次呢?該查的,該追的都查了嗎?有些可以緩一緩,你卻不能量情度勢,弄的不該死的死了,該辦的,沒有去辦。”

這句話既是批評老四胤禛,也是給他提個醒,要做孤臣可不是真的讓你做一個孤獨的人,敵人還是非常狡猾的,情報工作要做到位,不要被人家牽著鼻子走,這次我能幫你收拾爛攤子,以後呢?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從這句話中也可以看出,康熙帝為了培養老四胤禛,不惜犧牲掉大臣的命啊,這個代價何其大也,這種魄力又這麼勢不可擋!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历史简单说
2019-11-13

康熙在總結追庫銀的時候,將十阿哥圈禁宗人府半年,這個時候九阿哥提出,田文鏡有三大罪狀,第一,當街頂撞十阿哥,使得十阿哥當街鞭打田文鏡與年羹堯,這個使得皇室的臉面有損。

第二,只因為一兩銀子就羞辱陳老狀元,田文鏡之所以會這樣,個人覺得因為陳老狀元提出田文鏡非科舉出身,而陳老狀元是個狀元,這一點刺痛了田文鏡的內心,所以才會因為一兩銀子就這樣羞辱老狀元。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第三,魏東亭的死,也是因為田文鏡過於逼迫。九阿哥提出,田文鏡完全是酷吏,這樣的人如果不懲治是難以服眾的,眾人也是一片附和。這時候雍正的臉就有點難看了,原因很明顯,田文鏡是雍正的得力干將,要懲治田文鏡,就是在懲治雍正。

康熙問田文鏡,九阿哥說的是不是屬實。田文鏡也承認了,確實是他處事過於急躁。康熙跟田文鏡說,這個做官呀,跟做人是一個道理的,做事當然要認真,但還是要有一顆寬容之心的。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只是為了一兩銀子,就這樣羞辱一個老狀元,你讀聖賢書的時候,難道沒有學會恕道嗎?康熙就革去了田文鏡的戶部差事,讓他到陝西當一名七品的知縣,這時候雍正還要解釋一番,康熙直接打斷了雍正的話,說田文鏡的事情就不要再說了。

康熙這時候問桑佩,鄧元芳,圖倫升三個人,庫銀的錢還了沒有,這三個人說:他們會努力籌借錢來還的,康熙說:你們實在可惡,你們並不是沒錢還,而是根本不想還,然後列舉了三個人各自的罪狀。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這時候看到雍正的表情,可以看出雍正也不知道這三個人的底細,雍正應該在想,竟然還有這種操作?我怎麼沒有想到,去查一查他們的底細,不就好辦了嘛。雍正趕緊向康熙請罪,說自己查了一個多月,竟然不知道他們的劣行,確實做得不好。

康熙這個時候說:你一向以自己很精明,可是該查的,該辦的,有去查,去辦嗎?一些事情可以緩一緩的,卻不能審時度勢,最後弄得像魏東亭這樣的不應該死的卻死了,應該辦的卻沒辦好。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康熙的這一段,其實就是在給雍正上課,讓他知道,只憑一腔熱情是辦不好事情的,不應該這樣急躁,不應該這樣沒有寬容之心,應該多想一些法子。

但其實這些東西,鄔思道跟雍正講過,比如就跟雍正分析了幾類人的情況,只是雍正沒有那麼在意,所以,這件事情之後,雍正就對鄔思道言聽計從了。這個也是雍正王朝好看的地方,讓觀眾也上了一課。

辽宁资深球迷
2019-03-30

可以說這一次追繳國庫欠款行動,康熙對所有兒子的表現都比較失望,康熙對雍正評價道:你一向以精明自詡,卻怎麼也犯起了糊塗?可見在康熙的眼裡,連精明敢幹的雍正都出現了失誤,其他人的表現又能好到哪裡去?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康熙為何迫不及待的要將追繳國庫欠款的行動提上議程,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於前期常年的縱容,清朝國庫的財政系統幾乎處於崩潰局面,上千萬白銀被官僚體系借走和挪用,並且這股風氣持續進行,如果再不加以制止和扼殺,清朝的財政系統早晚會走向毀滅甚至動搖清朝的國本,所以一場針對財政的改革勢必要進行;重要的是這一期間已經到了康熙的晚期,在知道自己的時間可能不會太多的情況下,康熙需要在臨走之際能有一個得力的人站出來針對國內的各項問題展開改革和治理,一方面自己不插手還可以繼續保留名聲,另一方面自己允許一個人改良經濟,可以推動康熙死後能將這項工作繼續進行,否則在康熙的整個執政生涯中一旦對上述問題不作任何修改,一旦康熙最終離開,清朝的官僚體系和勢力集團必然會以“遵循先皇祖制”為由,阻撓新皇帝對國家的問題展開治理,如果出現這樣的結果,那清朝的壽命將時日無多。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面對著這一項追繳國庫欠款行動和加封親王的懸賞,眾多皇子為了不得罪官僚系統而選擇了退縮,在他們的眼裡得罪整個官僚體系跟加封親王根本劃不上等號,但鄔思道卻在這一刻果敢的建議雍正插手這項工作,否則連一個替父皇分擔困難的兒子都沒有,勢必會降低雍正在康熙心目中的價值,雍正最終選擇了接受建議。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但也正如雍正聽到鄔思道的建議而選擇猶豫一樣,他雖然選擇了接受這手工作,但在執行過程中卻完全走偏了方向,由於他的潛意識思想裡仍然保留著儘可能不要得罪新晉官僚的想法,因此在整個追繳國庫欠款的行動中,他的目標完全放在了已經逐漸失勢的老臣和進行象徵性借款的名臣身上,在雍正的眼裡,這些老人並沒有新生代官僚的強勢,會很容易遭到打壓從而歸還欠款,他的實際想法似乎合理,但卻忽略了一個更現實的問題,康熙推動追繳國庫欠款行動,真正的目的不是想看到欠款能收回多少,而是希望有一個人能夠真正向阻礙國家改革的新生官僚體系發起攻擊,而雍正偏偏卻避開了他們,太子黨體系的欠款全部避開,其他阿哥的欠款追繳力度也不足,至於他們下面的官員,更是藉此不斷的選擇拖延,雖然雍正從不該追繳的人身上追回了一部分欠款,但真正需要打擊的目標,卻沒有受到損失。

在隨後的朝堂上,頗為不滿的康熙直言指出了一些新晉官員所涉及的欠款情況,很顯然康熙對於下面發生的一切仍然瞭如指掌,但想留下聖君美名的康熙不願觸碰這根紅線,只想有一個真正雷厲風行的人來完成這項持久性任務,而這個人,將會成為未來皇帝的絕佳人選,可雍正卻偏偏錯過了這個機遇。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可凡事有利也有弊,雍正雖然未能完成這個任務,卻也從中意識到了康熙的真正意圖,更認識到了他所謂的強硬在真正的政局面前仍然偏軟,只有真正的雷厲風行才能讓大清走得更加長遠,更重要的一點,由於他未能完美的完成這項任務,還受到了康熙的批評,但從另一層面也降低了其他企圖爭奪皇位的阿哥對雍正的注意力,尤其是自己的得力助手田文鏡遭到貶職,反讓外界誤以為雍正即將失去對自己的威脅,無形當中雍正反倒進一步獲得安全,繼續以孤臣的身份而存在於九子奪嫡的嚴酷鬥爭中。

小屏窥人生
2019-07-30

其實從鄔思道第一次跟胤禛深夜之談,鄔思道已經全部說明白了,只不過胤禛這一次做事有欠思量,不夠精明。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首先胤禛在基於什麼壞境下,接到追討戶部欠款的差事的?

江南籌款賑災,打了一手漂亮牌,行事幹脆利落,精明果決,剛被封為郡王,鄔思道又說“除了自己,沒有人能替康熙分憂”,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胤禛太急切於表現自己“冷麵王孤臣”的性格

因為“孤臣”二字,被康熙大加讚揚,接下來的戶部欠款一事,就是要把“孤臣”表現出來,基於此,胤禛不惜跟全體官員和幾個兄弟翻臉。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鄔思道的分析恨透徹

1、三類欠款,第三類最可惡,可是前兩類不解決,第三類人會藉著大水打漂;

2、其他阿哥不敢接,是怕得罪人,更怕得罪人還辦不成事

胤禛急頭白臉的處理結果是:得罪了人,事還沒辦成!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站在康熙的角度

康熙知道這件事最後一定不會妥善解決,通過這件事一是觀察胤禛的處事能力,二是重點敲打一下第三類人

最後“鄧元芳、圖倫升、桑佩”三個人被康熙揪出來,是康熙事後才查出的麼?康熙肯定早已知悉,只不過一直逮不住機會去處置,師出無名啊。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可惜胤禛搞錯了方向,一直拿著第一類和第二類人下手,抓錯了重點,風頭還沒燒到第三類人就已經被太子強行結案陳詞了。

結果還得康熙出頭做這個惡人,這就好像在企業中做事,領導安排的任務就是讓下屬唱白臉,領導最後唱紅臉,才能上下一團和氣,和衷共濟。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其實最好的處理結果就是,胤禛強行做惡人把第三類人欠款收上來,最後實在沒有辦法還錢的(跑去暢春園哭鬧的老臣),可以由康熙出面,唱個紅臉按照太子的方法分期還款,既將唯利是圖的贓官處置了,也給老同僚們一個警示,美滋滋。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胤禛這一次又得罪了人,又沒把欠款追回,還把魏東亭逼死了,偏偏走出一條最壞的路。惹得康師傅很傷心,跟以前的“精明自詡”的胤禛完全不一樣啊。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不管怎麼說,這一次戶部欠款一事,還是讓康熙很“賞識”他,看到了他有一顆做“孤臣”的心,因此接下來清理刑部冤獄一事,康熙也是屬意讓胤禛辦理的,只不過胤禛學了個乖,躲開了。

历史茶坊
2019-07-30

追比國庫欠款竟然逼死了康熙的兒時玩伴,老臣魏東亭,還惹得眾多老臣跑到暢春園向皇帝訴苦喊冤。為此,康熙讓太子出面指導一下追比工作要注意方式方法,沒想到太子大手一揮,讓欠款官員以兩年為限,分期還款,康熙苦心安排的一場整頓吏治的大戲就此草草收場。第二天,康熙召開了一場大型朝會,對追比國庫欠款一事,做個總結和了斷。《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開場白很有意思

康熙開宗明義,直接說太子昨天在戶部宣佈所有欠款官員分兩年還清欠款,後面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兩年,朕還能說什麼呢?”這句話充分說明讓官員分期還款並不是康熙的本意,但太子又是儲君,他當眾說出去的話,皇帝也不好駁斥,所以只能默認這樣一個結果。

追比欠款追了一個多月,還逼死了老臣魏東亭,可結果卻只追回不到三成的欠款,康熙明白這都是他的好兒子們在從中作梗,於是首先質問老十胤誐,借二十幾萬兩銀子不還,還沿街變賣家產,毆打朝廷命官田文鏡,丟盡了天家體面。可胤誐卻倒打一耙,責怪康熙為父不公,拿體己銀給老三還債卻不給自己還,康熙當眾說明了老三借銀子是為了修書的緣由後,將胤誐這條瘋狗關進了宗人府,圈禁半年。《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老九胤禟的反擊

眼看著瘋狗老十被康熙圈禁,攪屎棍老九咽不下這口氣,馬上指責老四的幫手田文鏡處事操切,為了一兩銀子肆意羞辱老臣,魏東亭的死也與他脫不了干係,八爺黨也隨聲附和老十。為了平息眾怒,康熙把田文鏡發落到陝西以知縣任職,老四想替田文鏡辯白,被康熙制止了。《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接下來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剛才還在附和胤禟的八爺黨桑佩,鄧元方,圖倫升被康熙嚴詞責問,康熙還對他們借國庫銀兩的去向和獲利情況一清二楚,當場解職交都察院和刑部嚴加審訊。

老四胤禛的應對之策

八爺黨再失一著,老四也對自己的失職感到愧疚,立即向康熙請罪,表示自己失職失察,甘願受罰。康熙說: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這一次卻該查的沒查,不該查卻往死裡查,弄得不該死的死了,該辦的沒有辦。康熙這話表示出對胤禛這次辦差的失望之情,因為上次胤禛在江南賑災時處置有方,精明幹練,在康熙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這次追比欠款弄成這樣一個不上不下的局面,令康熙深感失望,因此才有了“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的評語。《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康熙這句話的意思是:你一向都很精明,可這次你精明幹練的精神頭都到哪去了呢?其實康熙心裡明白,江南賑災處置的都是地方官和鹽商,冷麵王胤禛當然可以毫不手軟,痛下殺手。可這一次卻是針對太子胤礽和一堆兄弟們,即便借給他十個膽子他也不敢從嚴處置這些骨肉至親的皇親國戚們。可如果不處置這些領頭羊,這個差事根本不可能辦得好。《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康熙當然能體會老四辦差的難處,所以當老四自請革去王爵時,康熙順著老八的話,僅以罰俸一年,略施懲戒,其實也只是做個賞罰分明的樣子給百官朝臣看看而已。老八胤禩還向康熙保舉年羹堯出任四川提督,令年羹堯感激涕零,幾次三番跑到八爺府去謝恩辭行,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歷史茶坊,一個愛寫歷史的屌絲,關注我,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原創首發!請動動手指在下方點個贊,歡迎轉發和留言!

红雨说历史
2019-12-02

如果光光就《雍正王朝》這一段來看,康熙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批評阿哥胤禛。縱觀整部《雍正王朝》康熙在這時候這樣說是為了培養老四,讓老四改掉一些性子,更符合做一位帝王已經把他基本上認定為接班人了。以下是紅雨的一些見解。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用孤臣,朝堂顯威

追繳國庫欠款,康熙確實是要找一位孤臣替他背鍋,他在朝堂上處理了桑佩,鄭元芳,圖倫升三人。這個三個人都欠國庫欠款,但是胤禛沒有查到,康熙這一手是在“殺雞給猴看”。他要告訴朝廷百官和眾位阿哥,我雖然年老,但是心裡跟明鏡似的,你們不要想糊弄我。胤禛馬上認錯,自請削去郡王爵位,因為自己失職了。八阿哥這時候為四阿哥求情,可算正中康熙下懷。因為康熙心裡覺得胤禛辦事還是不錯。所以他先批評胤禛“一向自詡精明”接著說了他不知道變通,“有些人,有些事是可以緩一緩的”,但是他沒有,最後“弄的該死的沒死,不該死的死了”。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東亭自盡,帝王內疚

追繳國庫欠款一事,確實由於四阿哥的激進,田文鏡的無情,弄得怨聲載道。一眾朝廷命官當街變賣古董,當朝阿哥當街毆打朝廷命官,尤其是康熙皇帝的發小魏東亭一條白綾上吊自盡。這人一老呀,就容易念及舊情,希望兒孫滿堂,老友在側。要說魏東亭的死康熙心裡,有什麼不舒服那是必然的。電視劇中有一個細節,康熙在吹黑管,無意中又回憶起了魏東亭對他的死是十分愧疚的。旁邊的太監李德全連忙勸阻,怕康熙壞了身子,可見康熙對於這件事,不是沒少提起過。所以康熙在朝堂上說,“不該死的死了,該死卻沒有死。”百官親自到暢春園去告四阿哥胤禛的狀,找康熙的麻煩當然這些事被康熙一番談話化解。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培養接班人,有意提點

第二個我們說一下培養接班人的事。在第20集康熙傳位胤禛時候說“朕把這千斤重擔交付與你,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做事過於急躁,待人又欠寬仁。”尤其最後一句“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康熙知道胤禛一上位肯定是要整頓吏治,解決國庫問題,推行新政會有一干人阻礙,康熙怕冷麵的四阿哥一怒之下都殺了,造成朝政動盪,所以勸他善待,遇事冷靜,忍下來想一想。追繳國庫欠款後,康熙大體上認可了四阿哥胤禛,想培養他,自然要一語中的的批評他的急躁,希望他慢慢改進。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所以紅雨說八阿哥的求情正中康熙下懷,面對胤禛自請削去爵位。康熙一方面批評了胤禛的冒進,指出了他的缺點,又給文武百官一個交代,對四阿哥進行了一個不輕不重的處罰,罰俸一年。同時又向朝中百官宣佈了,自己其實什麼都知道,你們就不要亂說話。可以說是“一石三鳥。”康熙說四阿哥自詡精明是為了培養接班人,也是給百官一個交代,並不是諷刺而是關愛。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

文/紅雨說歷史

西堤君
2019-08-11

康熙這句話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是關於做事,是說老四看似很精明,但是做事卻缺乏對事情足夠的認識和有效的手段,因為老四在追查欠款的過程中只顧進度,不問情由,對所有人用同一種方法去追討,用同一種方式去對待,所以做起事來步步維艱,效果很差。

老四追查戶部欠款,把欠了戶部銀子的人簡單的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朝廷官員,交給了田文鏡去處理。另一部分是皇親國戚,他自己親自去處理。

這時候就要面對幾個問題,這麼多人欠了款,為什麼?怎麼追?是否要因人而異的去對待?每個人是否要使用不同的手段去追討。

其實在老四接下這個差事之前,鄔思道已經給他分析過欠款的三類人,還有每一類人有什麼特點,如果老四按照鄔思道的思路去追討,就能拿出對付各類人的具體辦法,效率就不會那麼低了。而老四隻是把這些人簡單地分成皇親國戚和一般朝廷大臣,這就把事情看得太簡單了。

古人說的好,因地制宜因人而異,今天的人也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康熙的思路。只有對事情有足夠深刻的認識,才能拿出具體的辦法去做。

老四去要欠款,方式是軟磨硬泡,田文鏡去要欠款,方式是硬逼。這麼生硬機械的方式,對付一部分膽小的官員或許還可以,對於那些欠款額度大,或者膽子大,或者跟風的人,就不起作用了。

而康熙的思路跟鄔思道是一樣的,調查清楚每個官員為什麼借錢,這個官員有什麼特點,這些錢用在了哪裡,短時間內這個人有沒有能力還錢,這個人可能因為什麼不還錢或者還不上錢。調查清楚每個人,然後再針對每個人拿出有效的手段讓他們還錢。

按照鄔思道的思路,借錢的人,分三類:

第一類,清貧的官員,一年的官俸不夠花的,除了養家,還有各種應酬,不夠就去借。這類官員最好追討,因為首先膽小,如果膽子大早就貪汙了,再一個,這類人比較注重官聲。但是這類人有個特點,就是因為窮才去借的,也許一時之間拿不出錢還。

第二類,跟風的,別人都借了,如果他們不跟著去借,顯得他們多特立獨行似的,有可能被同事孤立,或者被人揹後說壞話。那個被田文鏡氣個半死的老狀元就是這種人,這種人借的不多,所以還錢絕對還得起,但是他們不會輕易去還。因為借錢的時候要看風氣,還錢的時候也要看,別人都沒還,你還了,同樣有被孤立的顧忌。所以這類人的錢不好追討,一幫見風使舵的人。

第三類人,皇親國戚及其門人奴才,功臣,腐敗官員。這類最難追討,因為這類人都是膽子大的,借的也最多,他們借了錢要麼為了過奢侈的生活,要麼為了拿去買地放高利貸,要麼拿去賄賂高官或者做交易,總之他們不缺錢,但是朝廷的錢不用白不用。

那麼對付這些人,瞭解清楚了他們為什麼借錢,借了錢幹什麼去了,他們各有什麼特點個性,就能拿出具體的措施了。

對付第一類人,嚇唬就行了,不還就撤職查辦或者抄家,這類窮官為了保住官位和官聲,必然千方百計搞錢還錢。

對付第二類人,嚇唬就沒用了,因為這類大多是清流,而且比較團結,要對付他們,比較好的辦法就是臊他們,其實田文鏡那種用聖人之言相對是正確的,只不過田文鏡太狠了點,而且資格也不夠,非得老四親自去臊才有效果,畢竟田文鏡只是個舉人。

對付第三類人,最難了,這類人要麼是功臣,要麼是皇親國戚及其門人奴才,來硬的他們肯定不幹啊,田文鏡不就這麼吃虧了。那怎麼辦?康熙就給老四好好的上了一課,那就是對這些人進行國家現狀的科普教育,給他們訴苦,讓他們好像又回到了戰場為國效力的狀態,同時告訴他們,我這主子過不下去了,你們這些奴才還有好日子過嗎?此外對付這些奴才,直接去找他們的主子,老大的奴才就去找老大,太子的奴才就去找太子,老八的奴才就去找老八,奴才總不能讓主子去給還債吧。看看那些奴才一聽說康熙要給他們還債,一個個痛哭流涕,恨不得打自己耳光。

康熙早就預料到追討欠款是一件難事,但是卻可以藉此考察各皇子的勇氣和做事的能力,結果老四接下這個差事,沒有表現出該有的精明和做事的手段。

第二層意思,是說老四沒有理解康熙這次追討戶部欠款的真正目的——整頓吏治。

戶部欠了那麼多錢,本來早就該動手了,卻遲遲沒動手,為什麼?沒有藉口,要藉口幹什麼,整頓吏治。康熙臨死前對老四說,自己晚年對官員太放縱了,導致官僚腐敗,希望雍正能在接位之後,痛定思痛,狠狠整頓一下。

其實康熙並不是真的什麼都沒做,而是做了嘗試,但是失敗了,這次戶部追討欠款就是一次嘗試,可惜老四沒有理解,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錢上,而不是整頓吏治。

康熙自稱以仁孝治百官,所以不好親自出面,只好藉著這次江南大災和國庫空虛,選個自己的兒子去整頓一番。結果沒有接茬的,只能寄希望於出差的老四了。

康熙之所以寄希望於老四,原因有兩點:

第一,其他幾個,老大,老二,老八都有自己的黨羽,派他們任何人去,都只能淪為打擊異己的黨爭狀況,後果反而更糟糕,而老四雖然是太子的人,但是他向來自己有主見,並不是完全為太子馬首是瞻。康熙讓老四做個孤臣,甚至這次把老十三也撇開,就讓他單槍匹馬地去幹,就是防止黨爭的局面出現。

第二,老四這個人夠狠,夠嚴,他還沒回京城,康熙就打聽到他的口碑了,就是什麼什麼就怕四爺回京,說明百官都怕他,因為怕他,所以他做事比其他幾個人更有威嚴,整頓吏治時,百官也有所顧忌。看看那些借款的人,從康熙到下面的老大,太子,八爺黨,都有涉及。魏東亭是康熙的人,不夠狠,哪個敢跟他要債?不夠狠誰又敢跟太子去要債?

康熙本來想借此機會好好整頓一下吏治,可惜老四卻沒有真正理解,只是把精力都用在討錢上,而不是去追查每個官員貪汙腐敗的問題。

所以康熙覺得他不夠精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