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為什麼會主動把自己分裂成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個國家?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主動把自己分裂成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個國家?
9 個回答
沉思的托克维尔
2019-01-10

這個是典型的文化差異,所謂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實際上是中國人不瞭解羅馬人價值觀的一種主觀判斷,在法理上來講,羅馬帝國從沒有分裂為兩部分,而只是由兩位皇帝分治,實際上在狄奧多西將帝國交由兩個兒子分治之前,戴克裡先就已經實行過四帝共治,因此,所謂的東西羅馬分裂是一個偽命題。

一、羅馬帝國是分治,而不是分裂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問題,我們常說的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分裂其實並不準確,,兩個帝國在法理上其實一直是同一個國家,只不過由兩位皇帝分治,雖然我們中國人強調一國不可有二主,但是在羅馬人的價值觀裡,有多個合法皇帝並不奇怪。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主動把自己分裂成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個國家?

比如公元三世紀末四世紀初,戴克裡先就設置了四位皇帝共治羅馬,戴克裡先創立的四帝共治,將帝國劃分為四個部分,由四個皇帝分治,兩個為正皇帝奧古斯都,兩個為副皇帝凱撒,副皇帝輔佐正皇帝,作為後者的副手。

當然四帝共治雖然有利於帝國的行政管理,但卻容易引發內訌,所以戴克裡先死後,帝國的幾位皇帝通常都互相不服,發起內戰,但是無論多少次這樣的內亂,也無論產生了多少個皇帝,大家都承認羅馬是統一的完整的不可分裂的,大家只是在爭奪統治權,而不是割據為王。

二、西羅馬和東羅馬分治的原因:國防需要和文化差異

為什麼東西羅馬帝國會分治,這個牽涉到很多原因,一個是當時的帝國危機四伏,但是由於帝國疆域遼闊,皇帝很難同時兼顧。當時羅馬帝國的兩大敵人,北方蠻族和東方的薩珊波斯,同時威脅帝國,但是彼此相隔的又非常遠,他們從東部和西部同時發動攻擊,如果只有一個皇帝,根本無法同時應付(羅馬的皇帝為了控制軍隊往往親征)。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戴克裡先創立了四帝共治,兩個為正皇帝奧古斯都,兩個為副皇帝凱撒,副皇帝輔佐正皇帝,四帝共治雖然有效解決了帝國太大難以管理的問題,但是也加劇了內部分裂。事實證明,這直接導致了羅馬東西部的聯繫越來越少。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主動把自己分裂成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個國家?

第二個就是文化差異,帝國的西部主要說拉丁語,東部主要說希臘語,西部的居民主要是羅馬化的高盧人、伊比利亞人、日耳曼人等蠻族,而東部的希臘人、埃及人、波斯人在羅馬人到來前就已經有高度燦爛的文明,在羅馬人到來之前,希臘化已經成為了東部的主流,所以相對來說,西部更加羅馬化或拉丁化一些,而東部則完全是希臘化,這導致東西部實際上存在著非常大的文化差異。即使是基督教一統天下後,西部的拉丁教會與東部的希臘教會依然存在差異和分歧,可見東西部的文化隔閡之大。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主動把自己分裂成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個國家?

(東羅馬在文化上明顯是希臘化帝國)

可以說國防需要是羅馬帝國分治的導火索,而文化差異則是分治的根因,如果你面對一個兩種主流文化並立的帝國,恐怕你也很難用同一個政策統治兩個文化世界,中國2000多年帝國史,不管有多少民族,主流文化始終是漢民族的儒家文化,因此不存在羅馬帝國面對的這種問題,所以自然中國人不會理解羅馬帝國分治這一策略。但始終要明確的是,羅馬帝國確實沒有分裂。公元476年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末代皇帝后,將皇冠和權杖完整交給了東羅馬皇帝,等於東羅馬皇帝獲得了完整的統治權,而各蠻族首領在當時也確實稱東羅馬皇帝為羅馬皇帝,而非加上東字或者稱拜占庭。

迷蝶梦文史社
2019-12-25

這是個錯覺,羅馬帝國並沒有主動把自己分裂成兩個國家。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主動把自己分裂成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個國家?

羅馬帝國經歷了三世紀危機,後來戴克裡先進行了改革,292年,推行所謂的四帝共治制度。這個四帝共治純粹是翻譯問題,不能用東方君主制來看待所謂的四帝共治。

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又將帝國分別讓兩個兒子統治。後來西部羅馬毀於蠻族,而東部羅馬繼續存在,延續千年之久,一直到15世紀被奧斯曼人所滅。

無論是所謂的四帝共治,還是後來狄奧多西一世的分治,都不能看成是羅馬帝國的主動分裂。

一、分治不等於分裂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主動把自己分裂成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個國家?

羅馬帝國的分治只是因為疆域太廣闊,一個皇帝無法負擔,只能找幾個搭檔幫助自己一起處理。

舉個例子,你帶著幾個兄弟混社會,經過一番努力開了好幾家公司,或者搶了好幾個地盤,但你一個人管不過來,於是就找讓自己的兄弟去幫自己管理其他的公司或者地盤。

為了便於管理,你任命這幾個兄弟為總經理,而你自己也是一家公司總經理。大家在頭銜上看起來是一樣的。但是實際上所有權歸你,你對所有公司都有絕對控制權。公司所有制度都是你創建的,你的兄弟只不過是頂著總經理頭銜幫你打理而已。

戴克裡先的四帝共治模式就是這樣的,戴克裡先本人擁有絕對權威,他退休的時候,就要求搭檔馬克西米安一起退休了。如果是分裂狀態,根本就做不到這一點。

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呢?一旦你退休了,或者你死了,你的那些兄弟其實就會互相不服,到底誰做老大,大家就會互相爭。

二、家族統治

從君士坦丁一世開始,分治的皇帝都變成了自己的家人,延續了家族統治。

戴克裡先找的搭檔是自己的戰友,戴克裡先退休後。戰友們互相不服,打了起來。最後君士坦丁一世上位,成為新的老大。

但是君士坦丁一世發現,自己一個人還是管不過來。但是他吸取了戴克裡先的教訓,讓自己的兒子幫自己管理。也就是說,管理帝國變成了家族事業。

我們還是用剛才的例子,你死了以後,你的好兄弟裡,有一個人的兒子最終成了老大。這個新老大發現你的方法是有問題的,於是就讓他的兒子去打理其他公司,當然也是頂著總經理的頭銜。

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也是出於同樣的考慮,無非就是繼續延續家族事業。

三、真正的分裂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主動把自己分裂成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個國家?

那麼怎麼樣才算是分裂呢?

那就是公司或者地盤被外人搶了,所有權直接變更了。

公元5世紀,蠻族入侵加劇。狄奧多西一世的後代一直在管理西部羅馬,但是已經搖搖欲墜。

作為同一個家族,東部羅馬不會坐視不理,一直在提供援助。比如阿拉里克圍攻羅馬城的時候,霍諾里烏斯就是在東部羅馬的親戚幫助下才保住一條小命。

但是不管怎麼說,西部皇帝的管轄權正在喪失。也就是說,雖然還頂著總經理的頭銜,但是下面人已經不聽了。

到了公元476年,總經理都不存在了,西部羅馬也就不再屬於狄奧多西家族的事業了。

既然是別人家的事業,管理制度也都換了,這時候才算是真正分裂了。

總之,我們不能以東方專制君主制來理解羅馬君主制。羅馬的這些皇帝,我們可以理解成一個管理委員會,其中有一個人屬於第一委員,無論是威望還是權力都在其他委員之上,只是他死了之後,由於繼承人問題,很容易引發其他委員的權力傾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每個委員都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我是迷蝶夢,以上為個人淺見,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喲。


普鲁士之魂
2019-09-16

大一統的觀念在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在國外卻是由於現實條件限制而得不到實現,如果可以的話,羅馬帝國不會願意把自己分成兩個的,他如此做自然有如此做的道理。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主動把自己分裂成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個國家?

第一,就是要考慮波斯的突然崛起給羅馬軍備和財政帶來了改變,從而進一步加劇了帝國內部的政治中心和財政中心的分化,也就是說羅馬的地位相對不再那麼重要。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主動把自己分裂成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個國家?

為了面對薩珊波斯的威脅,同時守衛邊境線。羅馬帝國不得不積極擴軍,同時改變了軍隊的分組,將軍團和輔助部隊演變成邊界的常駐軍哥聚集在三條主要邊界的地方野戰軍,並越來越重視對鐵甲騎兵的運用。這自然加重了財政的負擔。從公元3世紀中葉開始,帝國官僚機構的高級職位明顯增加,而權力的地理中心也早已不再僅僅集中在羅馬,波斯的崛起加速了這一趨勢。皇帝不能僅僅關注一個地區,這會讓其他地區的官僚感覺自己得不到重視和恩寵。到了公元3世紀,多位皇帝共同執政的現象已經很普遍了。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主動把自己分裂成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個國家?(早期的
30個軍團和相當輔助軍隊的30萬軍隊不足以應對新的威脅,到了4世紀中葉,應該在40萬至60萬之間)

可以舉箇中國的例子加深理解。就如同吐蕃的軍事威脅迫使唐王朝不得不擴大了節度使的權力,讓地方藩鎮調兵更加靈活自主,但地方獨立傾向也是隨之加強了。

到了公元284年,由戴克裡先最終確立四帝共治制,讓四位皇帝分別管理伊利里亞(巴爾幹西北),高盧和不列顛,意大利和北非以及西班牙,小亞細亞和西亞以及埃及。舉個例子,君士坦丁大帝最初的勢力就在高盧,馬克森提烏斯是意大利,而李錫尼在伊利里亞。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主動把自己分裂成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個國家?

第二就是地理和通信上傳統中央政府的侷限性。羅馬帝國不僅幅員遼闊,而且中間還夾了個地中海。這使得羅馬中央政府獲取正確和及時的信息不是那麼容易。如果信息錯誤的話,或者被地方官員精心掩蓋的話,那麼就會被牽著鼻子走,這等於是助長了他們在各自領地內的貪汙和無法無天,對帝國的延續造成政治隱患。我們可以看一下公元4世紀初一位羅馬高官狄奧法內斯的行程記錄。

他在4月6日離開上埃及的尼丘,5月2日到達安條克,在穿越西奈沙漠時,每天只能走24公里,而平均下來則是每天40公里,這是正常官員工作時的速度。從帝國西端的哈德良長城到東部的幼發拉底河有4000公里,以當時羅馬官員的速度需要3個月的時間,這樣低效率的通訊手段下地方政府的自治傾向是不可扭轉的。

第三點就是東西羅馬帝國區域經濟狀況的不同。在東羅馬帝國的區域,尤其是在敘利亞和小亞細亞地區存在著多種並存的經濟形態,正是由於奴隸制的大莊園經濟模式在西羅馬地區大行其道,所以在面對奴隸制危機衝擊的能力遠遠不如帝國東部地區。兩者的經濟成分分化使得在政治危機後兩者的社會風貌和文化形象的區別更深了,這也成了政治分化的基礎。

桃花石杂谈
2019-12-26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主動把自己分裂成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個國家?確實在人類歷史上,這種強國主動分割自己領土的現象非常罕見,所以人們有很多疑問也是正常的了。但如果單看羅馬帝國自己的歷史,卻可以發現在其歷史上,主動分割領土卻並不是一個罕見的情況,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羅馬帝國究竟為什麼這樣做。


50年26個皇帝是什麼體驗?

其實羅馬帝國想出分而治之這個政策,跟它在公元3世紀的一系列經歷是密切相關的。在公元233年到234年,日耳曼人大舉侵入羅馬帝國,迫使羅馬皇帝塞維魯御駕親征。但塞維魯雖然已經當了13年的皇帝,卻只有27歲。也就是說他14歲就當上了羅馬帝國的皇帝,而那麼小的孩子當然沒有親政的能力,跟中國古代很多時候一樣,塞維魯當上皇帝之後,也是他的母親莫米亞太后在攝政。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主動把自己分裂成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個國家?

小皇帝塞維魯被殺揭開了羅馬帝國50年亂世的帷幕

但這樣的結果就是塞維魯即使到了成年之後,仍然受到太后的控制,在羅馬軍隊將領中毫無威信可言。而在羅馬軍隊反擊日耳曼人戰事不利的情況下,塞維魯最終決定放棄對日耳曼人用兵,改用招撫的方式,用金錢手段換取和平。而軍隊的主要精力則要用在應對東線薩珊波斯帝國的軍事威脅上。但他的這一作法意味著正在西線作戰的軍隊得到的軍費會減少,因此招致西線羅馬軍團的強烈反對,最終這些軍隊在前線發動叛亂,塞維魯被殺,其大將馬克西米努斯篡位成為新皇帝。之後幾十年羅馬出現了一系列與其類似的武將皇帝,在後世這些人被稱統稱為軍營皇帝。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主動把自己分裂成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個國家?

公元271年分裂的羅馬帝國,東邊黃色區域是帕米拉帝國,西邊綠色區域則是高盧帝國

自此羅馬帝國進入了長達50年內亂與分裂交織的亂世之中,各地軍閥紛紛自立,割據一方,而且還無休止地彼此征戰,爭相稱帝。在情況最嚴重的公元238年,包括馬克西米努斯在內,同時有六個人稱帝,史稱“六帝之年”,但結果最後這六個皇帝無一善終,全部被殺。從公元235年到284年,50年時間裡,在羅馬帝國公開稱帝的人數達到了26人之多。同時在羅馬帝國的東西兩邊,位於今天法國周邊的高盧地區和西亞周邊的帕米拉地區又分別在公元260年和271年出現叛亂,兩邊都自立成國,羅馬陷入分裂。可以說羅馬帝國在公元3世紀就已經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中興之帝的變通之策

好在到公元284年羅馬出現了一箇中興君主戴克裡先,同樣是武將出身的他擅長征戰,同時通過復興羅馬傳統信仰,自任皇帝身兼最高祭司,重建了皇帝的權威,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羅馬帝國的秩序,終結了羅馬帝國分裂混戰的局面。但長達50年的混亂卻使得戴克裡先意識到,羅馬帝國的疆域過於廣大,僅憑一個核心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管制。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主動把自己分裂成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個國家?

反映羅馬末期執政效率低下的一個分析圖,圖中綠點代表的是中央政府與其進行溝通成本最低的地區,如果把這些地區的成本算成1,那麼黃點就是其2-5倍,紅點則是其10倍以上

其實這種情況在中國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中國古代君主想出的應對方案是一般在邊疆地區設立都護府,冊封節度使,通過節度使代表皇帝進行統治。但最終的結果一般也都非常不好,要麼形成藩鎮割據,要麼節度使叛亂。而當時的羅馬好容易剛從軍閥割據的局面裡從出來,當然不可能再採用類似的方式了。所以戴克裡先想出來的方法就是將帝國分而治之,設立兩個皇帝。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主動把自己分裂成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個國家?

戴克裡先時代四帝共治的羅馬,其中最東邊紫色區域是戴克裡先親自統治的區域

在公元285年,戴克裡先將自己的親信馬克西米安封為凱撒,也就是羅馬帝國副皇帝的頭銜,次年又將其擢升為奧古斯都,也就是和自己平級的羅馬皇帝,二人將帝國分而治之,戴克裡先本人負責治理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以今天土耳其境內的尼科米底亞為首都,而馬克西米安則負責治理帝國西半部,以意大利米蘭為首都。7年之後,戴克裡先把分而治之的策略更進一步,他和馬克西米安各自又挑選了一個副皇帝,並從各自的領地裡分出來一塊給這兩個副皇帝去治理,這樣就在羅馬形成了四帝共治的局面。

而在之後,雖然在戴克裡先退休之後,羅馬經過了新一輪內戰曾經又恢復過統一,但外敵頻繁入侵,中央集權在當時的科技社會水平下治理效率低下的弱點無法克服,所以之後將帝國分而治之,設立兩個或者更多行政中心就成為了羅馬帝國的一種常態。而分治之後,東西羅馬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又漸漸拉開了差距,西羅馬因為只有北非地區的農業和西班牙以及英國的金屬製品業,所以商業發展嚴重滯後。而東羅馬依靠東方絲綢、珠寶和玻璃製品形成了發達的商業體系,經濟發展水平明顯高過了西部地區。在這種情況下,將兩者重新融合,再次形成中央集權的難度越來越大。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主動把自己分裂成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個國家?

最終分治形成的東西羅馬帝國


所以在公元395年,最後一個能夠執掌整個羅馬局面的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去世之前,再次將帝國分割,讓自己的兩個兒子分別執掌一部,這就是最後的東西羅馬。但要說明的是,其實在當時,東西羅馬並沒有真正分裂成兩個國家,只是採用了和戴克裡先時代類似的兩帝共治政體,他們在名義上仍然是一個國家,只是各自為政而已,其名義上的目標還是為了更高效地統治羅馬。但後來匈人和日耳曼蠻族的入侵使西羅馬迅速崩潰,而東羅馬得到了保全,所以給後世造成了羅馬分裂成兩個國家的感覺。

云石君
2019-04-28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主動把自己分裂成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個國家?

古中東稱羅馬帝國為大秦。《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大秦國一名廣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地方數千裡,有四百餘城。小國役屬者數十。以石為城郭。列置郵亭,皆堊塈之。有松柏諸木百草。”《後漢書·西域傳》亦記載了當時羅馬的政治、風貌及特產:“其王無有常人,皆簡立賢者。國中災異及風雨不時,輒廢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公元前2世紀絲綢之路開通,羅馬位於絲綢之路的終點。羅馬帝國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全盛時期,疆域可到500萬平方公里,與當時的漢帝國一起齊名於世。

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東、西羅馬實行永久分治。公元476年,西羅馬被滅,此後,歐洲進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紀。公元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也宣告了歐洲中世紀結束。

一般來講,當權者都希望獨攬大權。而一旦國家分裂,難免會造成政局動盪,為了爭奪利益而大打出手。而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之後,兩帝國間明爭暗鬥不少,西羅馬帝國更是存活沒多久便隕落,而東羅馬帝國卻影響力歐洲一千年。

明知羅馬分裂弊大於利,為什麼羅馬當權者要推動國家分裂呢?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主動把自己分裂成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個國家?

可既然如此,為什麼戴克裡先和狄奧多西這兩位被尊為“大帝”的君主,卻都要主動推動國家分裂呢?

雲石君將從地緣政治角度及羅馬國情進行分析。

疆域遼闊的羅馬帝國,其國主主要分佈在環地中海沿岸及周邊,各地緣板塊相對鬆散,聯繫不太緊密,地緣格局相對獨立。羅馬人依仗地中海相對穩定的氣候、地緣環境,擁有了人口規模及在當時領先的文明及技術水平,在教成熟的海航技術條件下,逐漸打破海洋的地緣屏障,使各版塊聯繫就緊密起來,最終羅馬人整合了環地中海板塊地區,建立了偉大的羅馬帝國。

不過,意大利本部羅馬離地中海畢竟有一定距離,這就阻礙了羅馬要向四周輻射影響力的力度。隨著羅馬帝國向中歐、西歐、西亞等地區不斷擴張,羅馬本部對這些地區的影響力太過渺小,羅馬本部要想直接控制這些地區,吃力又勞心。

如果說西歐還在羅馬本部的控制範圍內,那麼,東邊的東歐、西亞地區無異於是另外一個世界。東歐有武裝力量強大的遊牧民族,而西亞地區又有自波斯高原的強大地緣勢力。

這種局勢下,羅馬必須大量投入物力財力壯大軍事力量,來防禦蠻族的侵略,維護好不容易搶來的地盤。羅馬本部與東方領土相距甚遠,在交通通訊落後的古代,羅馬本部不可能直接指揮前方戰事,只能依仗前方統帥,而統帥擁有了極高的權力,重權在握,政治權利和軍權的奮力,指不定哪天統帥就會揭竿而起。

雖然,羅馬有對軍事統帥干政的寬容甚至接納的默認體制,但並不代表在位的皇帝會接受。任何一個皇帝,可不想別人隨隨便便的動了自己的大蛋糕,他不得不防範覬覦者,以致於御駕親征,將軍隊控制在手。

不過,皇帝御駕親征的前提是國家環境相對安定。如果外敵太多,他也會感到分身乏術。如果,內部還有狼子野心者,只怕是他出了羅馬,便有去無回了。

在羅馬帝國後期,隨著內憂外患的加劇,羅馬皇帝對國家體制進行了調整。戴克裡先大帝的“四帝共治”應運而生,軍權一分為四,授予自己足夠信賴的朋友,通過這種方式,來既有效抵禦四周蠻族的入侵,並維持帝國的完整和自己的統治。但此時,羅馬並未分裂。不過,這種體制本身也蘊藏了危機,都說人心難測,面對高權,難免會心生貪婪。戴克裡先大帝退位後,西方正帝君士坦丁與東方正帝馬克森提烏斯圍繞帝國最高統治權爆發戰爭,最終以君士坦丁大帝勝利告終。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主動把自己分裂成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個國家?

君士坦丁大帝面對四帝共治的弊端,提出了兩種對策: 一、繼續延續四帝共治制,不過設立自己為正帝,其他三個都為副帝,正帝擁有名分和法統上的最高統治權。而且三個副帝軍事君士坦丁的兒子。二、在東方的巴爾幹半島與小亞細亞半島交界處建立羅馬帝國的新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是地處西亞、北非、歐洲交匯處,地緣優勢十分明顯。而且在這裡監督,可以有效防禦東歐的遊牧軍事勢力以及西亞的波斯高原地緣勢力,確保羅馬皇帝以及帝國中樞控制核心軍事力量。

而君士坦丁堡太過於在羅馬帝國的東邊,這種區位就會削弱對對西地中海板塊的輻射能力。不過,好在西地中海地區沒有像東部那樣強大的外部勢力,相較而已,新都君士坦丁堡更有利於整個帝國的運行和統治。

不過,世上本沒有完美之策。四帝共治之下,三個副帝各據一方,難免不會有副轉正的慾望,於是,他們之間的爭鬥也在所難免。

以上所說的都是針對羅馬帝國東部的隱患而設置的各種對策,不過,蠻族畢竟是遊牧軍事力量,既然羅馬東邊難以攻破,那麼,侵襲羅馬防禦能力弱的北方也就成為了他們的選擇。

在北方告急之下,西方的意大利本土、日耳曼地區、高盧、不列顛等,也需要投入相當軍事力量。這就像打地鼠遊戲一樣,哪裡冒出反抗或者是侵襲,便將大錘打向哪裡,不過,往往會整得人身心疲憊。就這樣,羅馬帝國的軍事力量一步步被分散。

既然四帝共治的效果越來越小,那麼需求新的解決之法便是當務之急,於是,分而治之便成為了最終之法。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東羅馬和西羅馬帝國成立。一劈兩半後的羅馬帝國,利於抵禦蠻族入侵侵襲,同時,相較於大一統的羅馬帝國,東西羅馬與周邊的地緣結構會更加緊密,利於帝國軍權集中,遏制因爭位而導致的內戰。

不過,構想雖好,但在具體實踐中卻又會遇上不少的麻煩。西羅馬帝國僅存了80來年,被蠻族而滅,埋入黃土,東羅馬帝國倒是延續了千年。

按理說,西羅馬帝國最早是羅馬帝國的中心地帶,開發較早,文明也先進,版圖也遼闊。為什麼,西羅馬帝國那麼輕易的酒杯蠻族所滅呢?

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204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2019-05-15

古希臘古羅馬文明是當代西方文明的源頭,所以西方有一句諺語”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儘管古羅馬文明的起源也在相當程度上受益於古希臘文明,但古希臘文明一直以城邦割據的形態出現,而羅馬帝國在全盛時期西起西班牙、高盧與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控制了大約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將地中海變成了帝國的內海。

羅馬的偉大時代隨著公元180年馬可·奧勒留的去世而結束——這位羅馬皇帝一改之前選賢的養子繼承製為依據血緣的親子繼承製,問題在於個人的威望、人品和才幹是無法遺傳的,拋棄選賢的原則而依據血緣選擇繼承人給羅馬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馬可·奧勒留之子康茂德無視自己作為帝國首腦的職責,沉迷於賽車和角鬥賽。公元193年康茂德遇刺身亡,而他之後的羅馬皇帝中也不乏不稱職者。羅馬帝國首任元首奧古斯都為保護首都安全而創立的禁衛軍開始干預朝政、架空皇帝——幾乎每一代皇帝上臺都必須依靠禁衛軍的支持,上臺後必須極力搜刮民脂民膏以賞賜禁衛軍,如果賞賜不能令禁衛軍滿意的話就有可能釀成軍事政變,以致於從公元235年至284年這段時期有過近24個皇帝,可只有一個是自然死亡。

除了朝政的混亂外,羅馬文明的發展遇到了天花板——事實上任何文明的發展都有自己的天花板,當文明發展到天花板時就必須通過改革進入一個跨越式的新時代,也就是說建立一種嶄新的文明。中華文明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是通過變法創新建立了一種嶄新的文明體系,而羅馬文明儘管一度繁榮昌盛,但這一文明始終建立在奴隸制的基礎之上。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羅馬文明終於遭遇了天花板——一個通過不斷壓榨奴隸,勞動來獲益的社會自然會傾向於不斷壓榨人力資源成本,而不是通過技術和體制創新來開闢新的利潤空間。在羅馬文明的早期階段可以通過不斷開疆拓土,不斷獲得新的奴隸作為勞動力,因此羅馬的生產力一直在不斷髮展。問題是隨著羅馬疆域的擴大,相應的治理成本也會增加,然而羅馬的領土擴張卻無法一直持續下去——以那個年代的生產力和交通條件根本無法支撐一個帝國無限制地向全球擴張,所以當羅馬擴張到一定階段後就遭遇了安息帕提亞帝國,恰恰正是這一帝國的存在阻止了羅馬進一步向東方擴張。事實上就算羅馬能成功征服安息帕提亞帝國,在東面還有貴霜帝國和漢帝國,所以羅馬是不可能無限擴張下去的。歷史正是如此:當羅馬征服了整個環地中海地區後其擴張勢頭就停息下來了,與對外擴張同時停止的是羅馬國家的發展,從此羅馬文明進入了停滯狀態。

中央朝政的混亂和文明天花板的問題也影響到了曾令羅馬引以為豪的羅馬軍團,尤其是邊境的守備防禦被大為削弱:公元226年薩珊波斯帝國興起,取代安息帕提亞帝國成為羅馬東部最強大的外患;多瑙河北的哥特人於公元251年將御駕親征的羅馬皇帝戴克尤斯擊斃並南下攻佔小亞細亞和愛琴海地區;法蘭克人在公元256年越過羅馬邊境,進入高盧、西班牙等地;阿爾曼人甚至深入意大利中部,直接威脅到帝國首都羅馬城的安全。和外患相伴隨的是此起彼伏的奴隸和農民起義:公元206~207年意大利爆發起義;公元238年北非發生暴動;公元263年羅馬造幣工人暴動;公元274年埃及爆發起義。

在整個三世紀羅馬出現了農村枯竭、城市衰落、內戰連綿、帝國政府全面癱瘓的混亂現象,這被後世史學界稱之為三世紀危機。直到公元284年戴克裡先被手下士兵擁戴”黃袍加身“才暫時終結了羅馬帝國的混亂局面。戴克裡先可以說是歷代羅馬皇帝中權勢最為顯赫者——在此之前羅馬皇帝的正式稱號其實是羅馬元首,元首儘管類似於皇帝,但畢竟無皇帝之名,而至少從形式上看:羅馬元首依然要受制於元老院。事實上戴克裡先才是第一位真正稱帝的羅馬統治者,從此羅馬的統治者不再經由任何選舉程序產生。他從東方的波斯引入了跪拜禮儀,從此大臣們面見皇帝必須匍匐在地並親吻皇帝腳邊的泥土。然而就是這位權勢最為顯赫的羅馬統治者,卻擁有歷代羅馬統治者中最卑微的出身——他是一名奴隸的兒子,只因曾進入羅馬軍團並立有軍功才一步步得以升遷高位。

戴克裡先接受的是三世紀危機後遺留的爛攤子,他為應對此起彼伏的起義和外患而將羅馬軍隊擴充了一倍,達到40多萬人。這支軍隊也成為戴克裡先加強中央集權的後盾支柱,維繫中央集權的另一後盾支柱是在意識形態領域大力宣揚君權神授理念以培養臣民們的忠君意識。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戴克裡先在帝國朝廷中樞排擠元老院和貴族勢力,強化君主中央集權;但在地方治理模式上卻採取了較為另類的四帝共治模式:公元286年戴克裡先任命其心腹大將馬克西米安為奧古斯都(正皇帝),兩人成為共治者。293年又任命君士坦提烏斯和加列裡烏斯兩位年輕軍官為凱撒(副皇帝)。他本人駐守尼科米底亞(今土耳其伊茲密特),統治色雷斯、亞洲諸省、埃及和昔蘭尼加;馬克西米安的駐地為米蘭,統治意大利、阿非利加(今突尼斯)等地;加列裡烏斯駐西爾米烏姆(在多瑙河支流薩瓦河上),統治色雷斯以外的巴爾幹各省;君士坦提烏斯駐特里爾,統治高盧、不列顛和西班牙。

那麼戴克裡先為什麼會創建這樣一套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比較另類的治理模式呢?其實戴克裡先這麼做相當程度上是不得已而為之——羅馬帝國的疆域在那個年代實在過於廣袤:南歐、西歐、北非、巴爾幹、西亞等地都被納入帝國版圖,加之地中海的地緣阻斷作用,這就使羅馬對邊疆地區的控制力被削弱。偏偏帝國面臨的外患又還很多:東方的波斯、西方的日耳曼蠻族,與此同時帝國內部的奴隸起義、邊帥篡位也時有發生,帝國中央面對此起彼伏的內憂外患深感力不從心。事實上戴克裡先之所以主動將帝國分而治之更多是出於無奈——邊疆和中央遙遠的地緣距離嚴重削弱了中央對邊疆的控制力度,以致於當中央的政令下達到地方時往往早已失去了時效性。對瞬息萬變的軍事行動而言這就表現得更為突出,因此授予地方軍事長官一定的軍事自主權其實是為了提升羅馬軍團應對外敵的效率。另一方面正因為地方軍事長官被賦予了極大的權限,這就導致邊帥篡位幾乎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常態,即使如戴克裡先如此雄才大略者也無法一時之間解決這一難題,既如此不如索性給地方實力派人物正名——授予相應的封地、軍隊和權限,令其彼此互相牽制,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和漢武帝的推恩令有異曲同工之妙。

然而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四帝共治模式在解決軍事指揮效率的同時也使地方軍事長官的自主權相應增加,從而為日後羅馬帝國的分裂接替埋下了隱患:儘管在戴克裡先死後君士坦丁大帝再度統一羅馬,然而在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東、西羅馬正式分道揚鑣。

畏言2
2019-05-01

我覺得是因為羅馬文明繼承自希臘,而希臘缺少大一統的思想。中國自古就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說法。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書同文,車同軌,行郡縣制,文官管理,由中央任命,考核地方官員。這些都有利於中央集權。而羅馬帝國雖然面積不遜於中國,但語言文字不統一(東面說希臘語,西面說拉丁語),也沒有規範成熟的文官管理制度和地方官員考核任免制度。所以在中央集權上遠不如中國。所以一分裂就再也回不去了。個人觀點哈。歡迎指正。

隨便說一句,中國從一開始就是現代意義上的國家,他非常早熟,遠勝其他各種文明。

Damonshui
2019-08-02

統一思想很重要,統戰工作不到位,政治制度也太原始,中國從最開始就提出了家國大一統思想,提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而且不斷深化,嚴格意義上說,中國自秦朝開始,統一文字,度量衡,中央集權,郡縣制度,即使由於初期創業出現了分封,後期也得撤蕃,其實就是一個現代國家制度的雛形。

不過也是因為中國皇權的集中,國家思想統一,導致兩千年人們的思想禁錮,很難有變革似得創新,科學的大門就沒有被我們打開。

反觀歐洲,常年的混戰,誰也不服誰,為了打贏仗,各種琢磨,怎麼提高生產力,而且權力不集中,很難對這些行為進行打壓,於是科學的大門,開了。

所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有時候人年輕時候太順,反而不見得是個好事兒,還好大風大浪也算挺過來了。

QWDDWQ
2019-04-29

西方拉丁語系的特點是字母組合變化在不同地域產生文化差異,裂變出許多細分民族。從羅馬帝國開始到大航海時代,到現在西方一直是這樣的狀態。

羅馬帝國主動分裂也是文化特徵造成的。

而中國方塊漢字,無論書寫方式,人種構成如何變化,文化精髓一直保持一致的傳承,所以中華文明大統一是主旋律,並用漢文明同化周邊種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