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龍遊石窟:千古石窟,世界奇蹟,出來後,都成了猜謎人
衢州龍遊石窟:千古石窟,世界奇蹟,出來後,都成了猜謎人
衢州龍遊石窟:千古石窟,世界奇蹟,出來後,都成了猜謎人
衢州龍遊石窟:千古石窟,世界奇蹟,出來後,都成了猜謎人
衢州龍遊石窟:千古石窟,世界奇蹟,出來後,都成了猜謎人
衢州龍遊石窟:千古石窟,世界奇蹟,出來後,都成了猜謎人
衢州龍遊石窟:千古石窟,世界奇蹟,出來後,都成了猜謎人
衢州龍遊石窟:千古石窟,世界奇蹟,出來後,都成了猜謎人
衢州龍遊石窟:千古石窟,世界奇蹟,出來後,都成了猜謎人
衢州龍遊石窟:千古石窟,世界奇蹟,出來後,都成了猜謎人
衢州龍遊石窟:千古石窟,世界奇蹟,出來後,都成了猜謎人
衢州龍遊石窟:千古石窟,世界奇蹟,出來後,都成了猜謎人
衢州龍遊石窟:千古石窟,世界奇蹟,出來後,都成了猜謎人
衢州龍遊石窟:千古石窟,世界奇蹟,出來後,都成了猜謎人
衢州龍遊石窟:千古石窟,世界奇蹟,出來後,都成了猜謎人
衢州龍遊石窟:千古石窟,世界奇蹟,出來後,都成了猜謎人
衢州龍遊石窟:千古石窟,世界奇蹟,出來後,都成了猜謎人
衢州龍遊石窟:千古石窟,世界奇蹟,出來後,都成了猜謎人
鄭在別處
1/17 龍遊石窟是四星級景點。國內的四星級景點往往比較可靠,旅遊指數較高,但未必性價比高。老鄭最近來龍遊石窟,除了對這裡仰慕已久,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目前免門票!(友情提醒,是工作日免門票,雙休節假日依然收費的。)
2/17 圖為石窟景區門前的衢江。我在衢州水亭門城樓前看到的衢江,寬成天塹,到了龍遊境內,怎麼這麼窄?其實,衢江到了龍遊境內,河流常被分割成絲縷狀,寬窄不一,我們看到的這段比較窄,但不管怎麼說,這是衢江,水路在古代交通是極為重要的,石窟建在衢江旁,難道不是為了交通方便?
3/17 景區座落在一個山丘裡,坦率的說,老鄭都不好意思拍,實在太普通了,現在有點後悔沒有拍。進入景區後,你會看到幾個尚未開發的石窟,比如圖中的這個。在方圓0.38平方公里的土丘上分佈了大小24個洞窟,據說整個龍遊縣有50多個石窟。
4/17 山不在高,也不在奇,低調神祕有內涵,也是保持魅力的方法。深藍的水,一看就知道是深不可測。上世紀50年代,為避衢江洪水遷至這裡的村民發現,山間有眾多水潭,均深不見底,被稱為“無底塘”。
5/17 水潭成了飲用水源,潭中有魚,也能為村民佐餐。一次,一村民在水潭中捕得一條37斤重的魚,此事引發了村民何不將潭中水抽乾捕魚的想法。一下子給了世界一個第九大謎團。圖為大小魚兒幾尾,它們喜歡呆在陽光下,可陽光的時間不長啊!
6/17 石窟被發現至今,30年不到。國內考古界、建築界、史學界的專家學者,紛紛到龍遊縣來探祕。專家考察後至今也沒有結果,只能評價:龍遊石窟是繼埃及金字塔、中國萬里長城等世界八大奇蹟後的“世界第九大奇蹟”。
7/17 我查了下資料,主要由四大說法:陵墓說,採石說,屯兵說,外星文明說。老鄭對第四點最不屑,有人說,外星文明的假設,使我們拔開迷霧見太陽。並與埃及金字塔、復活節島的巨型石像,大馬士革北部的巴勒貝克平臺, 蒂瓦納科神廟的太陽門、英國巨石陣相提並論。
8/17 採石說,也靠不住。石窟內石料屬紅土積沉巖,這種岩石容易風化,沒有多大利用價值,比它好的石料多了去。另外,從成本上說,露天採石最方便,何必挖洞呢?最後,採石就採石,何必修飾的這麼精明呢?人類是有成本意識的動物,採石應該不是唯一目的,但挖出來的石頭,是副產品,總有用處。
9/17 陵墓說,這個就有點拿捏不定,疑問點主要在於:石窟中沒有留下半點皇族的隨葬品或宮中遺物;也沒有留下什麼人間祭拜的遺蹟。持這個觀點的,主要是韓愈撰寫的《徐偃王廟碑》有這麼兩句話:“鑿石為室,以祠偃王”。
10/17 徐偃王就有意思了,他是西周時期徐國第32代國君,仁義著稱,當楚國出兵的消息傳到徐國,偃王覺得一旦開戰必然生靈塗炭,百姓遭殃,故不肯戰,棄國逃到浙江姑蔑(龍遊)。史稱徐偃王“因仁失國”,歷代對此多有握腕之嘆。
11/17 但大文學家韓愈則不以為然,大為稱讚,他說:徐以仁,雖偃王失國而其子孫復得國,使徐國曆史綿延至千六百年,且嗣後子子孫孫繁盛;秦以暴,將六國收歸囊中佔有天下後,卻僅二世而亡。此可謂公允之論。意思是徐偃王雖然逃了,子孫後代卻繁盛千秋萬代。
12/17 現在再來看龍遊這個地方,的確是徐姓人家居多。龍遊的徐偃王廟是徐氏後裔尋根問祖的精神紐帶。龍遊古稱姑蔑地,徐偃王逃到這裡,主要是投靠親戚的,姑蔑王是他的外甥。
13/17 更奇特的是,這不是徐偃王一個人逃亡,而是“百姓隨者萬餘家”。這是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百姓隨君王而行的大撤退。這麼多百姓要逃,外邊又有追兵,是不是需要一個大大的避難之所和藏身之所?
14/17 所以,老鄭認為,這些石窟當時開鑿作為“避難之所和藏身之所”用,可能性大,原因如下:一、選擇衢江邊,方便運輸和防禦;二,選擇土山包,很適合隱蔽;三、這些岩石並不算堅硬,挑軟的鑿,開鑿速度快。
15/17 生存與繁衍是人類的兩大主題,徐人花費巨大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來做這個大工程,只有關乎生存與繁衍,才值得這樣去做。當然屯兵說,我也認為可能的,一個石洞的開鑿,難道只有避難藏身之用?當然也可以用於屯兵操練乃至做倉庫吧。
16/17 至於“鑿石為室,以祠偃王”,當然也是可能的,當徐國的子民們,躲藏一段時間,風波過後,難民們還是要從石洞裡出來的,在陽光下生活的。之後徐姓後裔想起當年祖先徐偃王與大家一起在石窟裡逃難的日子,“鑿石為室”,是不是最好的紀念呢?
17/17 總之,我結合“徐偃王南遷”這個歷史事件,把“陵墓說,屯兵說,採石說”三個說法,都採納其有用部分。但外星說,我是不信的,人在強大生存和繁衍意志力驅動下,愚公移山也是可能的,無需外星文明故作神祕。哈哈,一家之言,老鄭開個腦洞,為增添旅行樂趣,也為拋磚引玉,望海涵!
2019-09-01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