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已建有機房,前後投入了幾十萬買服務器,領導想把系統上雲,有沒有必要?

10 個回答
第一桶金
2019-07-11

謝謝邀請。


作為一個曾經在雲計算行業工作過8年的IT人,我認為如果不是金融、政府、公安、軍隊等涉密單位,選擇上雲一定比自建要划算。


先看一下中國信通院在7月2日召開的“2019可信雲大會”上正式發佈的雲計算髮展白皮書2019年的數據:


我國公有云市場保持高速增長。2018年我國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962.8億元,增速39.2%。其中,公有云市場規模達到437億元,相比2017年增長65.2%,預計2019-2022年仍將處於快速增長階段,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731億元;私有云市場規模達525億元,較2017年增長23.1%,預計未來幾年將保持穩定增長,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172億元。


公司已建有機房,前後投入了幾十萬買服務器,領導想把系統上雲,有沒有必要?


公司已建有機房,前後投入了幾十萬買服務器,領導想把系統上雲,有沒有必要?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我國雲計算市場不斷成熟。尤其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快上雲的步伐,在雲計算加速落地的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我國雲計算髮展正在步入從“單點突破”到“整體效能提升”的新階段。


再回到問題,到底有沒有必要把系統上雲?我認為除了考慮成本,還要應該從以下兩點考慮:


不上雲的問題


需要從零開始自建機房、機櫃、帶寬、服務器、存儲、網絡、安全等等,全套做下來需要投入多少時間成本?企業的業務能否等得及?


後期如果企業的業務發生變動,新增機器的速度能否跟上業務的速度?自建機房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能否得到保障?


企業內部人員的IT水平能否跟的上技術的發展,來支持業務的提升?


上雲的問題


雲解決了什麼?解決了前面提到的:自建機房、機櫃、帶寬、服務器、存儲、網絡、安全等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問題,


帶來了什麼?帶來的是時間收益?三個月建一個機房,和一個星期部署好所有系統,哪個對業務更支持?


另外在IT和互聯網上,我認為多利用利用像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一些互聯網巨頭的先進技術和保障,都是經過實戰練出來的。


最後,在補充一下,如果是金融、政府等考慮到數據安全的問題,自建機房+非核心業務上雲,如果是遊戲,互聯網企業,不用考慮,上雲就對了。

深圳看云科技夜空
2019-01-23

這裡喊上雲是必然的人,不知道有沒真的決策過一個公司服務器的部署。

1. 數據安全,一般我們說的上雲端,是指公有云,公司把數據全部放到雲端,等於拔命脈放到他人之手。

2. 成本核算,這個包括資金和人力成本,以阿里雲舉例,如果總計申請30臺服務器,假如一臺服務器費用是2000元/月,一年多少錢自己算。如果自己購買服務器,每月需要交機房託管費,這個費用主要跟帶寬大小成正比。

3. 運維管理,這方面來說,服務器平時都是穩定運行的,上雲端,其實是把服務器運維轉嫁給了雲服務商,企業集中精力發展業務,不需要專門請人運維服務器,但是每個公司最後發現還是要有運維部門,不用理會服務器會不會壞硬盤什麼的,但是其自己系統還是要有人管。

雲服務器最大的特點是動態擴展性很好,這也是區別於以前的虛擬機系統,一般公司都用不到幾百臺服務器,在用量不多情況下,自己買服務器肯定要划算。如果真需要偶爾高峰期需要更多服務器的時候,完全可以借用雲服務器的動態擴展能力。等過了高峰期後釋放。

会点代码的大叔
2019-03-21

做決定之前,可以先和領導溝通,聊一聊上雲的優缺點。

成本問題

恕我直言,服務器投入幾十萬,甚至整個機房投入這麼點兒錢的話,公司的規模應該不是很大;而且機房後期投入的資金也不會少:

  • 機房:前期一個機房就夠了,但是公司做大了之後,為了保證系統的安全和穩定,都會需要至少兩個機房做災備;

  • 網絡:網絡也是要花錢的,這將是一個長期投入;

  • 運維人員:招一兩個好點兒的運維工程師,一年公司也幾十萬了;

  • 監控:系統複雜了,服務器多了之後,都需要有完善的監控系統進行24小時監控和報警;

  • 擴容:公司慢慢發展,業務量慢慢增加,那麼就需要增加更多的服務器,就需要涉及採購、安裝等一系列事情;

  • 彈性擴容:公司業務節點,類似於T寶的雙11,業務量會在這一段時間內突增,活動過去之後,業務量恢復,也不能專門買幾臺服務器應對這個問題;

  • 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升級,這些也都是需要成本投入的。

  • 可以看出來,機房建設也需要長期的投入。

公司已建有機房,前後投入了幾十萬買服務器,領導想把系統上雲,有沒有必要?

雲服務的缺點

當然,雲服務雖然具有標準化、自動化、智能化這些優勢,但同時也有自己的劣勢,例如:

  • 雲服務本身也不便宜,而且也是一個長期的開銷;而且容易被“綁死”;

  • 隱私洩露:自己公司所有的東西都放在人家服務器上,那麼就存在隱私洩露的問題;

  • 安全問題:也聽說過幾次新聞,一部分雲服務器崩潰了,上面的數據都沒有了;

  • 有實力和財力的公司,會採用混合雲,把數據放在私有云上,還能利用公有云的計算能力,不過會比較貴。

公司已建有機房,前後投入了幾十萬買服務器,領導想把系統上雲,有沒有必要?

再回到這個問題上,公司已經有機房,有沒有必要上雲?

  • 已有機房和上雲是沒有衝突的,並不是說有了機房就不能上雲;

  • 先根據公司業務規模和IT能力評估,如果現有機房可以滿足的話,沒必要為了上雲而上;

  • 如果能接受數據放在公有云上的風險,可上雲;並利用現有機房對雲上的數據進行定期備份;

  • 有人說領導只是為了業績,為了上雲而上雲,如果你作為一名普通的員工,沒辦法左右領導的決定,那就上唄,還能多接觸一些東西,至少對自己是沒有壞處的。

公司已建有機房,前後投入了幾十萬買服務器,領導想把系統上雲,有沒有必要?

我將持續分享Java開發、架構設計、程序員職業發展等方面的見解,希望能得到你的關注。

公司已建有機房,前後投入了幾十萬買服務器,領導想把系統上雲,有沒有必要?

凝凝凝成冰
2019-02-18

我來告訴你,其他人的回答全部是錯誤的。

為什麼呢?

因為,一個懂技術的領導,不會提出這樣的要求。畢竟公司已經投入了幾十萬造機房了。

那麼,這個領導必然不是懂技術的,或者他是懂技術,但他這樣提議並不是出於技術方面的考慮。

那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真相只有兩個字,政績!

雲服務器,聽起來比較高大上,在公司高層面前比較容易出成績。

如果他恰好是一個新的空降的領導,那就正好進一步印證了這個猜測。

所以不要跟你們領導去討論,雲服務器的優勢和劣勢以及使用成本,只要看他是不是真的是為了政績即可!

如果他是為了政績,而你去跟他扯這些沒用的,以後有你好果子吃。

相信我沒有錯,因為我們公司曾經出過類似的案例。

新來的負責後期團隊的經理,和他們的小組長,因為雲渲染的事情吵了起來,最後面還鬧到了大老闆那裡,結局就是那個小組長被炒魷魚了。

AI数据侠
2019-06-13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絕對的,要看場景和目標。


對你的幾個顧慮做下回答,雲的幾個優勢:

1、數據安全。

一般大家的認知是雲上的數據和服務是不安全,命運也掌握在別人手裡。

其實,恰恰相反,雲上的數據相對於自建機房要安全更多。

因為:

  • 技術層面:幾十萬的自建機房不可能做什麼防DDos攻擊、木馬查殺、防暴力破解等服務及防攻擊硬件。

  • 技術層面:幾十萬的自建機房也不可能數據容災備份機制,只要出問題,可能數據都丟失了。

  • 技術層面:幾十萬的自建機房也不可能可以防作外部流量攻擊。

  • 非技術層面:估計說的也主要是這個方面,擔心數據在別人手裡不安全。反問,自建機房數據就在老闆手裡?也同樣是在運維員工的手裡。如果是人出問題,相信內部員工遠比雲上大公司的員工風險更多。一是他們更瞭解公司業務數據的價值和結構,二是他們更容易接觸到。雲平臺至少是等保三級,對於數據的查看個人是看不到, 即使查看也是有審計記錄的。堡壘往往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所以,雲上的數據比自建機房要更安全。


2、成本更低

這點也是誤區。上雲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需要多少用多少,隨時需要隨時擴充。

如裡算上機房的人員維護成本,機器的折舊成本(3年後,機器價值就會視為0),自建機房就更高了!

如果再算上要達到達雲的可靠標準(高可用、容災等),自建機房可能要10倍甚至更高的成本。


3、運維成本幾乎沒有。

這點也是雲的核心優勢。這裡指的運維不是業務的運維。自建機房的運維有非常多鎖事要處理。比如:硬盤盤壞了、空調溫度、電源、帶寬等等等。

上雲,這些都不用管了。


所以:

1、如果你們還沒有自建機房的話,上雲是毫無疑問是第一選擇!!(如果是300以下的公司更是如此)


2、針對你們已經有了機房,也建議生產的業務系統,應該部署在雲上,好處就不一一說了:安全、穩定、可隨時擴容擴展、可用PAAS服務多(DB、緩存、文件、圖片等等)。自建的機房用於:測試環境、預上線環境、離線數據分析(OLAP)、數據挖掘、企業文件等場景。


公司已建有機房,前後投入了幾十萬買服務器,領導想把系統上雲,有沒有必要?

公司已建有機房,前後投入了幾十萬買服務器,領導想把系統上雲,有沒有必要?

公司已建有機房,前後投入了幾十萬買服務器,領導想把系統上雲,有沒有必要?

君子不才
2019-07-09

應邀回答,歡迎討論。

先確定你的企業需求

在你腳下這片廣闊的地域內“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首先你要搞清楚一點,是領導需要上雲還是公司業務需要上雲。想清楚在“提問”上不上雲,別被上了。
公司已建有機房,前後投入了幾十萬買服務器,領導想把系統上雲,有沒有必要?

你要知道的雲

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上雲不是買幾臺阿里服務器就可以,也不是單純將物理機架在虛擬機上。要知道,不僅各自系統之間會有隔離,網絡層面也要涉及複雜的拓撲關係,而且應用兼容性的話語權也掌握在不同的軟件開發商手裡,這些因素能否發揮聯動作用,需要在遷移之前做好規劃。舉例來說,把應用從小型機遷移到x86平臺,是要針對後者進行專門調試的。

同時,企業上雲也不是一本萬利的事情,除了必要的安全可靠,還要讓雲服務商為潛在的風險和成本做好預估和準備。對於採購者來說,不能只關注服務的初始購買價格。雲服務商會按照客戶提供的業務數量和使用情況來分配計算資源,後續也會有按秒計費等功能。不過隨著數據的爆發式增長,相應占據的網絡、存儲、計算資源也會水漲船高,使得開發者要針對實時情況對應用做出調整。這樣一來,新服務的使用必然伴隨著成本的增長。

大多數人所說的上雲其實更多的是公有云,多數企業對潛在的網絡威脅缺乏可見性,並且難以具有識別或處理風險預警的能力。如果是傳統的方法,員工只能通過優化算法和數據模型來加強準確性。有了雲原生的環境,企業在分析數量流量時就可以調用CSP的開放接口,在不影響業務運行性能的前提下,結合數據進行預測或風控。

雖然不知道你公司運營的業務情況,但是從你問題反應出來的信息來看,適合你的應該是私有云+公有云的方式。一方面對以往的投入可以繼續發揮價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私有云來彌補公有云的不確定性和安全問題。

關注我,帶你看真實的世界。

公司已建有機房,前後投入了幾十萬買服務器,領導想把系統上雲,有沒有必要?

程序员姿势
2019-01-23

個人感覺上雲比較合適,舉個之前的公司例子

之前在北京一家公司,他是租人家的機房,每年需要給機房付管理費還有帶寬費用,也許是用的時間長了,其中一塊數據盤崩了,然後事兒大了,如果存儲在雲上就不會有問題了!還有就是當覺得系統需要升級的時候,運維有時候需要跑到機房去搞,如果在雲上只需要把選項勾選一下就好,還有就是在安全性上,這就要看你公司的運維牛不牛了!很多是不怎麼樣的,不斷的加設備有時候竟然把幾臺服務器直接的鏈接也搞的不能用了,這說得上優點,接下來說說缺點

首先確定你的企業會不會做到很大的程度,比如你要做京東,然後你買了阿里雲,那等你最強大的時候,會受制於人的,還有就是比如你想要快速拷貝你的數據到本地,如果是自己的機房可以直接插個硬盤上去,掛載之後就可以快速複製數據,如果你選擇雲,那就沒這麼簡單了

白凤坑我
2019-06-18

這很簡單呀! 有沒有必要,還不是錢說了算,你列一組數據,領導簽單就幹,不籤他後面也不會說話了。

1、列出對應業務所需專線在當地的使用費用。一定要固定IP,上下行對等的網絡。雲服務器無法就是方便異地辦公,IP地址是公網IP才能隨時訪問,然後在考慮下使用的人數,上傳下載量,再決定寬帶的大小。

2、域名購買費用。域名主要是對IP地址的一個封裝,內部使用可以直接通過IP地址。

3、私有云搭建,有錢就買雲盒子,買服務器(硬件配置至少要達標),沒錢就直接用技術,通過軟件方式搭建。

码农大叔叔
2019-01-25

如果還未建自有機房,那會毫不猶豫推薦上雲,現在的問題是已投入幾十萬了,該不該放棄自有機房上雲,我還是建議上雲,理由有以下幾點:

1、成本:傳統機房維護和運維成本不小,相關的成本大塊的主要有:設備折舊、電力、場地、運維人力。比如場地成本,騰出這塊場地用來做工位,一年也好幾萬,夠幾臺中配的雲服務器了。人力方面,上雲後雖然也少不了運維,但是傳統機房運維比上雲後需要的運維人力更大,畢竟有一大部分的運維工作雲後的工程師幫你做掉了。

2、安全性:看到有人說數據是公司的命脈,上雲後等於是把命脈交給了別人,說這個的可能是不懂雲的。雲技術的背後,是有無數科學家、安全領域的專家在幫你做安全後盾,你幾十萬的一個小機房我想也不會在安全方面投入多大成本。或者說如果怕雲後面的工程師竊取你的數據,那這個完全多慮了,工程師是拿不到用戶數據的。再次你放在自己機房裡就一定安全嗎?不是剛剛一個小遊戲公司被一個工程師鎖庫搞死?

3、擴展性:自有機房受場地限制,一旦業務有突發式增長,很難及時擴展,或者時段性比較強的業務,比如類似雙11的電商、春運的12306這類時段性太強的,在雲上你可以很方面的橫向擴展計算能力,過了高峰期再縮減機器,自有機房很難做到。

總而言之,社會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都是在朝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方向發展,各行各業都是。比如蘋果iPhone,蘋果只負責設計,生產交給富士康等代工廠,銷售交給全球經銷商。雲計算也如此,交給專業的公司去幹,自己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企業業務就行。

說的不好,僅供吐槽。

理性的批判者
2019-01-30

上雲的成本分為兩塊,很多人包括雲服務商都不會提第二塊的成本。第一塊運維成本既硬件設施加上網費電費以及相應的硬件工程師的硬成本費用,從這一條來講,你們即使現有的機房有投入,上雲也是一個降低成本的選擇。第二塊的成本就是所有的雲服務商避而不談的東西了,數據遷移,一旦數據量上來了,而我對這個現有的雲服務商不滿意怎麼辦呢?從一個雲平臺遷移到另外一個雲平臺,時間成本,數據是否丟失的風險。這兩樣的成本也許會比你上雲所節省的成本高的你不可想象。有人也許說上雲的話,同時把一份數據同步下來,抱歉這樣的增值服務也是天價。作為一個專業的微軟雲產品的從業者看到了太多的這樣的例子。所以上雲鬚謹慎,一定要對IT建設有長遠規劃才可以。IT部門不光是成本部門,更是企業的核心要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