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10 個回答
古梁镛
2019-01-20

謝邀@悟空問答。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康熙大帝勵精圖治,英明一世,為什麼他的兒子們會出現“九子奪嫡”的事件呢?而乾隆皇帝同樣子嗣眾多,為什麼沒有出現類似於“九子奪嫡”的宮廷大亂鬥呢?究其原因,小哥帶大家一起探究。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九子奪嫡事件經過。

第一階段:康熙大帝遵從古訓早早立了太子,但是再隨後的觀察中並不滿意,因此多年後找藉口把太子給廢了。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二阿哥胤礽為皇太子(2歲),日後皇太子變得驕縱與蠻橫並結黨營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殺索額圖,父子關係趨於緊張。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蘭圍場的布爾哈蘇行宮,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的理由,宣佈廢除太子。之後眾多阿哥開始了對於皇位的覬覦。

第二階段:康熙大帝疲於宮鬥,再立太子,之後又廢除。

大阿哥胤禔是庶長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歡,自知無望,向康熙提議八阿哥胤禩,理由是“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必大貴”,又說要替父殺掉胤礽,讓康熙極為寒心,嚴加訓斥,同時對胤禩嚴加提防。胤禩小時候被大阿哥的母親惠妃撫養,故大阿哥對他感情較好。這時三阿哥胤祉揭發大阿哥搞魘鎮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將大阿哥囚禁。康熙厭胤禩勾結胤禔,也將其關押,後又釋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恢復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年末被告與刑部尚書齊世武、步軍統領託合齊、兵部尚書耿額結黨營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詔廢太子。從此廢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見此亂局,主動退出競爭。

第三階段:爭鬥白熱化,兩方參與最終角逐。

胤礽再度被廢之後,八阿哥胤禩轉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同母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附庸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廢后,敢於為胤礽說好話,屬太子黨。胤礽二度被廢之後,胤禛看到胤礽絕無復立之可能,開始結黨營私,窺視儲位。這時形成了以胤禛為首的四爺黨和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兩大勢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故於暢春園,當時八爺黨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遠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軍統領隆科多(清聖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宣佈康熙遺囑宣胤禛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日後八爺黨人遭到清算舊賬。九子奪嫡以雍正取勝告終。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九子奪嫡這場宮門內的血腥之爭結束後,雍正皇帝總結了以下幾點內容。

第一:立儲不能早早廣而告之,大白於天下。

乾隆皇帝兒子眾多,就如二皇子在2歲的時候被立為太子,在隨後的過程中,一是由於自己不檢點,被抓了把柄。而就是其他兄弟覬覦皇位,而攻擊目標,太子首當其衝。

第二:立儲不能操之過急。

立儲一事,一定不能急,要多加觀察,從長計議,要充分了解一個色能力後,再決定是不是立傳人為太子。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因此,在雍正以後,立儲一事都是祕密進行,皇帝在立好傳位詔書後,藏在“乾清宮”宮門,“正大光明”牌匾的背後,等到將來皇帝駕崩後,由專門選擇的幾個顧命大臣,一起取得遺詔,在大家的見證者,宣佈繼任者。

乾隆皇帝的繼任者們。

乾隆皇帝一生風流,有17個兒子,但是這些兒子之間卻沒有發生類似於“九子奪嫡”的事件,究其原因,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幾位皇子的情況。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第一位:大阿哥。

皇長子永璜,1750年逝,年二十三。

第二位:皇次子。

永璉,9歲逝。

第三位:三阿哥。

永璋,乾隆二十五年逝,年二十六。

第四位:永珹。

乾隆四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逝,年39歲。

第五位:永琪。

五阿哥永琪,他是最被乾隆皇帝看好的接班人,因為乾隆皇帝在晚年曾經說過,“,“論長當及於皇長子,論賢當及於皇五子......朕在諸皇子中,頗覺皇五子人品寶貴......然未及明示亦早夭......”

而五阿哥永琪在乾隆三十年,因為身體狀況不佳,最終被病魔奪去了生命。

第六位:永瑢。

善詩文,繪畫,兼通天算。(文人騷客,無政治喜好)。

第七位:永琮。

乾隆十二年,出天花,早夭,年兩歲。

第八位:永璇。

這位皇子有腳疾,也就是屬於殘疾人士,雖然活了86歲,但是喜好喝酒,乾隆不是很喜歡這個兒子。

第九位:早夭,無封號。

第十位:早夭,無封號。

第十一位:永瑆。

好書法,特別是行書和草書,和劉墉,翁方綱,鐵保四人並稱“清中期四大書家”。所以這位皇子也是無心皇位的。

第十二位:永璂。

乾隆四十一年病逝,年二十四歲。

第十三位:永璟,早夭。

第十四位:永略,早夭。

第十五位:永璟。嘉慶皇帝,享年60歲。

第十六位:早夭。

第十七位:永琰。

享年54歲,和珅的府邸被抄家後,其宅賜給永琰。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首先乾隆時期,立儲採取了保密策略,但是最最重要的,是乾隆皇帝雖然子嗣眾多,但是最後真正對皇位感興趣,可堪大任的幾乎沒有,因為能力強的早逝,能力弱的乾隆也看不上,乾隆皇帝選擇嘉慶做繼承者,從某一方面來看,確實是無奈之舉,畢竟可選擇的人選都沒幾個了。

所以說,乾隆時期沒有發生類似於“九子奪嫡”的宮鬥事件,一方面是立儲政策有變,更重要的是人才凋零。

謝謝大家。

歡迎大家多多點贊支持小哥原創。

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哦。

雍亲王府
2019-01-16

乾隆和康熙雖然在位時間都超過了60年,但是登基的年齡上相差甚遠,換句話說,乾隆因為自己的長壽把自己的不少兒子都給熬死了。

1661年,康熙登基的時候只有8歲,在位61年,1722年去世時,康熙69歲。

1735年,乾隆登基的時候是25歲,在位60年,還做了3年多的太上皇,1799年去世時,乾隆已經是88歲的高齡了,是清朝皇帝裡面最為長壽的皇帝了。

也就說乾隆比康熙多活了將近20年,千萬不要小看這20年的差距,畢竟在人均壽命只有30多歲的古代,長壽20年就意味著有很多子嗣就要死在自己的前面,而事實上也是如此,能夠活到乾隆去世時的皇子數量,要遠遠低於康熙去世時剩下的皇子數量。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先來說說康熙。康熙一生共有35個兒子,活到成年的有20個,而這20個兒子也都活到了康熙去世,其中的九位皇子,即大阿哥胤褆、廢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參與了“九子奪嫡”,即便是被康熙圈禁終身的大阿哥與廢太子也死在了康熙之後。

乾隆一生共有17個兒子,活到成年的有10個,而活到乾隆去世的只有4個了,除了後來繼位的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嘉慶皇帝外,只剩下了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以及十七永璘了。

這樣看來,乾隆晚年剩下的這些活著的兒子們剛剛夠打一桌麻將的,想要“九子奪嫡”人數實在是湊不起來。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從能力與實力上講,康熙的兒子也是遠勝於乾隆的兒子。

康熙時期,因為存在著眾多政治聯姻的狀況,因而康熙不少兒子們的背後都有著朝臣的支持。

大阿哥胤褆與廢太子胤礽背後有著明珠與索額圖兩大政治集團的支持,十阿哥是康熙初年輔政大臣遏必隆的外孫,有著鈕鈷祿家族的支持等等。

反觀乾隆的妻子們,除了富察皇后有著雄厚的家族背景以及富恆、福康安兩代名臣的支持,其他妃子的出身遠遜於康熙的妃子,因而皇子能依靠的外部力量都比較薄弱。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單從皇子自身能力而言,也是康熙的兒子要強出不少。

如果但就康熙的繼位人雍正,與乾隆的繼位人嘉慶作比較,雍正皇帝在各個方面完勝嘉慶皇帝可以說是毋庸置疑的。

而拋開了嘉慶皇帝,乾隆的兒子中確實鮮有出名或者能力非常出眾的了。反觀康熙的兒子中,三阿哥胤祉主持編纂了《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九阿哥胤禟首開滿族人其端用拉丁語轉寫滿文,十三阿哥胤祥在雍正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十四阿哥胤禵獲封大將軍王帶兵在西北平定叛亂。

由此也可見,康熙的兒子們確實也在能力與實力上,遠勝過乾隆的兒子們。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當然在繼位的方式上的不同,也決定了皇子們的所作所為。

康熙是滿清入關後第二個皇帝,雖然康熙遵照漢族傳統文化“有嫡立嫡”,很早就確定了胤礽的名分,但是在朝臣和眾位皇子的心中,還依然保留著少數民族傳統的“立賢德之人”的思想,“賢德”才是皇子逐鹿的焦點,所以才有了“九子奪嫡”的爭鬥,康熙的皇子們一方面大展拳腳,表現自己的能力與實力,另一方面,也在相互競爭,爭奪皇位。

但是到了乾隆時期,經過康雍乾三朝的努力,滿洲的漢化程度已經是非常的徹底,並且代表滿洲傳統文化與思想觀念的滿洲貴族議會制度已經被逐步的廢棄及取代,君主專制到達了頂峰。同時,這個時候已經是祕密建儲制度,皇子們缺乏了競爭的標準與目標,因而也沒有出現激烈的競爭,也就沒有再有“九子奪嫡”了。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秋媚读史
2019-04-06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巡視東北,在回京的途中,有個叫金從善的秀才跑到御駕旁給皇帝上書。上書說什麼呢?請求乾隆冊立太子。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這一年的乾隆已經六十八歲,在古代,年僅七旬已經算很老了。這時候,大家還不知道接班人是誰。這個金從善替天下人著急,說自古以來儲君事關天下,可從來就沒聽您在這方面的安排,萬一老皇帝突然有個三長二短,大清江山何去何從?

乾隆受到上書後,十分生氣。因為接班人的問題,不是普通百姓可以與皇帝討論的。於是,乾隆將金從善以“狂誕悖逆”的罪名斬了。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殺了金從善之後,乾隆覺得有必要跟百官和天下萬民解釋一下接班人的問題,於是,他就發佈一道上諭:

“朕歷覽諸史今古異宜,知立儲知不可行也。蓋一立太子,眾見神器有屬,幻起百端,至於立嫡立長之說,尤非確論。漢之文帝最賢,並非嫡子。又如唐太宗為群雄所附,明永樂亦勇略著聞。”

這意思是說,我書讀歷史,感覺立太子這個辦法不好。因為一旦立了太子,其餘的兄弟就編者法子擠兌太子,容易鑄成大禍。至於立嫡長子,更加不靠譜,因為嫡長子並非能力最強的,比如漢文帝、李世民和朱棣這樣的雄主都不是嫡長子。

乾隆的這段話是他晚年在接班人問題上的態度,他要“另起爐灶”,不同於以往。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制度上的創新

康熙晚年,在接班制度上沒有明確的規定。太子被廢后,理論上其他皇子都有機會,大家一哄而上,最後,在不透明的規則下,胤禛上位。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等到乾隆時,雍正創立的密立儲制度已經比較成熟。將接班人的名字寫在詔書上,然後藏於匣中,置於正大光明匾上,到時打開一看便知,這就從很大程度上斷了皇子奪嫡的念頭。

為了再上一道保險,乾隆提前傳位於嘉慶,這就避免了因皇權交接出現權力真空而引發奪嫡。

在政治上的戒心,乾隆比誰都重,所以對皇子的管束極為嚴格

乾隆的皇子,不管年齡多長,是否結婚,都只能沒日沒夜地待在宮中讀書,不能去宮外居住,更不能結交大臣,如同高級囚徒。乾隆朝,皇子待遇之低,約束之嚴,超越中國歷史上任何時期。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乾隆處理政事的原則是“防微杜漸”,會防止任何人威脅到自己的皇權。所以,乾隆對皇子的防範,有時候有點神經過敏。

永璜與永璋,曾在皇后的葬禮上表現得不夠悲傷,就受到乾隆的嚴厲訓斥,結果兩人整日擔驚受怕。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皇長孫與一個禮部侍郎私底下有過“禮尚往來”,按理說,這事也是正常的人情世故。不過在乾隆看來,問題很嚴重,將皇長孫廢為庶民,罰去守泰陵。

正是由於乾隆嚴厲的管教,使得皇子皇孫都十分注重約束自己的言行。

在這一點上,康熙做得不夠好,他不僅立了太子,甚至還故意縱容皇子。在康熙看來,不能讓太子一家獨大,要讓其他皇子協同辦差,以此平衡朝堂。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許多皇子具備獨當一面的才能,都有挑戰皇位的實力和動機。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綜上:乾隆的教育方式比康熙更為嚴格,對待皇子的態度近乎嚴苛,在加上繼承製度的逐漸完善,所以乾隆朝沒出現爭奪儲君的事件。

有书共读
2019-03-10

眾所周知,清朝的康熙和乾隆兩位皇帝創立了名留青史的康乾盛世。康熙,乾隆兩位帝王治國有方,將清朝管理得井井有條,給後世留下千古美名。

康熙和乾隆同是在位六十年的帝王,但是作為孫輩的乾隆卻沒有出現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現象,這是為什麼呢?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乾隆在位期間沒有九子奪嫡的條件。

康熙皇帝在位時間六十二年,可謂多子多孫,光是成年的皇子就有二十個。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其中參與九龍奪嫡的有大阿哥胤褆,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這九個皇子或自成一派,或支持其他兄弟,總之幾乎將整個清朝攪得天翻地覆。

而乾隆爺,雖在位時間不短,卻並不像康熙那麼多子,成年的兒子也就五個。分別是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二阿哥永璂,十五阿哥永琰,十七阿哥永璘。連九子奪嫡的人數都不夠。

因為乾隆的兒子不夠九子奪嫡的人數,因此,沒有出現九子奪嫡。

二、乾隆的皇子能力有限,不足以鬧出九子奪嫡的大動靜。

康熙年間,滿清並未穩固,邊關地區戰事連連,因此皇子們平時練就的一身騎射本領在一次次的率兵打仗中得到了鍛鍊,能力得到了提升。

正因如此,康熙的兒子們幾乎個個都是人中龍鳳。不過也因為他們出類拔萃,各有千秋,所以對於儲君之位,他們當仁不讓,甚至不惜兄弟反目,倒戈相向,也勢在必得。

九龍奪嫡碰撞出的火花轟動一時。但是火花太過劇烈,以致引火燒身,康熙不得不出面救火,以平息這場因爭帝而引發的無妄之災。

而乾隆時期,清朝已經到達鼎盛時期,穩如泰山,因此乾隆膝下一眾皇子雖然也勤練武功騎射,但終因天下太平而實戰經驗較少。

沒有實戰經驗的皇子,猶如拔了牙的老虎,不過是個繡花枕頭,實力根本不能與康熙的皇子們同日而語。

平時懶散慣了的皇子們也都各有優劣,皇八子永璇和十七子永璘流連酒色,不成體統;十二子永璂因母親烏拉那拉氏不受乾隆待見,連帶著他也不討喜;皇十一子永瑆優柔寡斷,難當重任。最後就剩下一個還算正常的皇十五子永琰來繼承皇位了。

這一個個歪瓜裂棗似的,就算再怎麼互相廝殺,有書君相信他們也玩不出什麼花樣來。

康熙的皇子們實力雄厚,敢爭儲君之位,所以才出現了九龍奪嫡之象,而乾隆的皇子們資質平平,能繼承大統者寥寥無幾,因此不會出現九龍奪嫡之象。

二、九子奪嫡事態影響嚴重,乾隆已有所防範。

康熙帝的皇子之所以演戲了轟轟烈烈的九龍奪嫡事件,根本原因還是康熙早早立了太子。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但是太子有幾斤幾兩是眾皇子瞭然於心的。無論是帶兵打仗還是背書寫字,太子都不是拔尖兒的,而他之所以能夠在眾皇子中脫穎而出,純是因為他母親是康熙心愛的嫡皇后。

這樣的理由又怎麼能夠說服其他實力根本不輸太子的皇子呢?再說,康熙老兒還健在,太子人選雖然塵埃落定,但是誰最終能坐上龍椅寶座還是未知之數。

所以眾皇子才拼盡全力,甚至私交大臣,以便他們在朝堂上為自己投上一票。

也因為這樣,眾皇子不僅將朝堂弄得烏煙瘴氣,還讓他們兄弟反目,有書君都可以想見既是父親又是君主的康熙當時是何等痛心疾首。

也因為有了康熙明面上立儲而致九龍奪嫡的前車之鑑,所以到了乾隆年間,已經實行祕密立儲制度了。

皇子們都不知道誰是未來儲君,那麼自己是有一定概率成為儲君的,所以與其花時間與其他皇兄皇弟明爭暗鬥,還不如提升自己的能力,以為自己成為未來儲君添磚加瓦。

乾隆不僅祕密立儲,也嚴禁皇子與大臣私下來往。

乾隆派人嚴密觀察皇子的一舉一動,但凡有與朝廷大臣過從甚密者,不論緣由,一律追究,並嚴懲不貸,以儆效尤。

乾隆的皇長孫綿德就因與禮部郎中秦雄褒見了一面,並相互送禮,就被乾隆革爵查辦。

由此可見,乾隆對皇子皇孫的管教是有多嚴格。

乾隆祕密立儲加之嚴禁皇子大臣私相授受,所以沒有出現九龍奪嫡之象。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乾隆治國有方,清朝得以繁榮昌盛,從這個角度來看,康熙當年的九龍奪嫡也並非全無益處。

正因為有了九龍奪嫡,才使得乾隆能夠將清朝變得更大更強,從這個角度來說,他還真得好好謝謝他的皇爺爺了!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美映椒房
2019-04-07

康熙和乾隆這對祖孫都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古代君主專制的人治社會,君主要挑選好合適的繼承人,以便政權能夠平穩過度交接。由於這個儲君問題非常敏感,因此歷史上不少赫赫有名的明君都沒有妥善處理好接班人問題,比如秦始皇,他死後由於遺囑被篡改,直接導致了秦帝國二世而崩。

康熙晚年時也被繼承人問題弄得焦頭爛額,甚至康熙真正屬意的繼承人是誰至今還是清史謎團,但他的孫子乾隆皇帝卻吸取了祖父的教訓,接班人問題處理得乾淨漂亮,乾隆在登基60年後禪讓皇位給了繼承人十五阿哥,而且在太上皇期間還繼續把持朝政,可謂是心滿意足了無遺憾。那麼,乾隆用了什麼手段,怎麼就處理好了這個問題呢。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體制因素:雍正帝獨創的祕密立儲制度被乾隆沿襲

乾隆的父親雍正帝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也是九龍奪嫡最後的勝利者,雍正帝親自參與經歷了康熙年間的奪嫡鬥爭。當初,康熙皇帝作為統治中原的君主,也沿用了中國自古以來的嫡長子繼承製度,立了赫舍裡皇后所出的嫡子胤礽為皇太子。

但是,隨著皇太子逐漸長大,作為專制君主的康熙也和歷代帝王一樣,對這個將要接手自己至高無上權力的兒子心態越來越微妙,而太子周圍也有一個利益集團,這勢必會和獨裁的君權產生一定衝突。在這種情緒之下,皇帝和太子之間的矛盾逐漸暴露,這就給了其他皇子們可趁之機。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而康熙恰好又是一個風流成性、兒子眾多的皇帝,他有皇子二十多人。康熙對自己的皇子們都很寵愛,不僅讓他們擁有崇高的地位,而且最重要的是,康熙給了成年皇子們參與朝政的機會,像十四阿哥甚至還有親自帶兵打仗的機會!雖然康熙的本意是為了鍛鍊兒子,意圖穩固清朝統治。但皇子涉政,這等於是給他們大開結交朝臣、結黨營私和拉幫結派經營自己勢力的方便之門。

本來就不是智慧超群的皇太子上面臨著君父康熙的難測天威,下面對著這樣一群年富力強虎視眈眈的弟弟們,儲位自然難以穩當。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因此康熙的皇子們為了奪嫡,拉幫結派勾心鬥角無所不用其極,晚年的康熙也被這種家庭內部傾軋弄得心交力瘁、煩惱不已,由於康熙去世得比較突然,所以他最後真正屬意的繼承人是誰至今還是謎團。

雍正作為九龍奪嫡最後的勝利者,親自參與和經歷了這其中的鬥爭傾軋,感受到了皇室內部不穩定對政權造成的危害。因此,雍正即位後,吸收了歷史教訓,大膽改革了沿襲兩千年的嫡長子繼承製,不再公開立皇太子,而是祕密立儲,直到皇帝駕崩後誰即位才真相大白。具體方法是:由皇帝親自寫了立儲諭旨一式兩份,一份密封在錦匣內,安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當皇帝駕崩,由御前大臣將兩份遺旨取出,共同拆封,對證無誤後當眾宣佈由誰繼位。雍正就是用這種新的制度選立了乾隆皇帝。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乾隆熬死了大部分兒子,人數不夠鬥不起來;而且乾隆對皇子們管束嚴厲,皇子們的一舉一動都被乾隆監視,稍有越矩便會遭到斥責。

乾隆皇帝雖然也有十七個兒子,但這些皇子們絕大多數都很短命。十七個皇子,十歲之前夭折的就有七個,然後三十歲之前去世的又有五個,總之到了乾隆晚年時,他身邊就只剩下四個兒子了,分別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其中皇八子永璇沉湎酒色,腿部又有疾病,別說乾隆,連朝廷大臣們都看不上他。而皇十一子永瑆雖然才華出眾,他還是清朝著名的書法家,但永瑆為人慳吝刻薄,心理方面有點變態;皇十七子永璘由於是乾隆最小的兒子,乾隆也不像對待其他兒子那樣嚴厲了,因此對他比較放任。永璘也生性喜愛自由,經常和低級侍衛們嬉笑玩鬧,甚至私自跑出去玩,乾隆對他這種輕浮行為非常不喜歡。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乾隆少年時也親眼見識過康熙末年的九龍奪嫡,因此他吸取祖父教訓,對自己的兒子們絕不放縱寵溺,而是嚴加監視。乾隆兒子們的一舉一動都有人彙報給乾隆,乾隆但凡看到不符合自己心意的舉動,動輒嚴厲斥責批評。像乾隆最喜歡的兒子五阿哥永琪,他本來是乾隆中意的儲君人選,結果年紀輕輕得了不治之症。他生命的最後時刻,由於找宮外的民人進來剃了頭,這事被乾隆發現後,乾隆大怒,下旨嚴厲批評了此舉,而且還責罰了五阿哥的師父和身邊太監等人,面對盛怒的君父,病危中的五阿哥心中驚懼可想而知。

蓝风破晓
2019-01-29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乾隆和他爺爺一樣,在位時間都很長,如果不是乾隆爺讓位給嘉慶帝,他還可以再當幾年皇帝的。只是,乾隆為了成全爺爺的千古一帝,不忍心打破康熙在位“61年”的紀錄,所以提前退了。

康熙子嗣多,乾隆也不少,那為什麼康熙時期出現了“九龍奪嫡”,而乾隆時期卻沒出現呢?

乾隆時期沒有出現慘劇,雍正居功至偉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雍正劇照)

雍正是處在“九龍奪嫡”旋渦中的人,最後笑到了最後,但其中的刀光劍影,兄弟間的骨肉相殘,都讓雍正印象深刻,不堪回首。

雍正當了皇帝后,決定改革立儲制度,以切實杜絕慘劇的發生。制度變了,雍正的目的達到了,從此之後,大清朝再也沒有出現“九龍奪嫡”似的慘劇。

那麼雍正的立儲制度是什麼呢?

雍正所創造的這種立儲制度叫私密立儲,由皇帝親自書寫“立儲諭旨”,一式兩份,一份密封在錦匣內,安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

等到皇帝駕崩後,由御前大臣將兩份遺旨取出,共同拆封,對證無誤後當眾宣佈由誰繼位。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這種立儲制度,由於具有保密性,具有兩份遺詔的互相印證性,很難篡改。最重要的是,告訴了眾王子,私下結黨沒什麼用,是長子也沒什麼用,不看錶現,只看遺詔。誰能奪得王位,是早早就定了的,爭也沒用。至於誰是太子,大家都不知道,這樣避免了太子被害或吸引大批大臣站隊。

不得不說,這個制度有它的合理性,雍正後的乾隆和其他幾任大清皇帝,基本是靠這個制度選出來的,當然,咸豐之後沒法實施了,因為咸豐只有同治一個兒子,這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無需專門設置。至於同治和光緒,沒有兒子,也沒法立儲。

雍正設計的制度,使得乾隆朝避免了悲劇,這是乾隆這裡沒有出現“九龍奪嫡”最重要的原因。

康熙時期的“九龍奪嫡”是前車之鑑,乾隆預防著重蹈覆轍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乾隆)

康熙時期的“九龍奪嫡”動靜很大,朝野盡知,康熙為此痛苦不堪。對熟悉此事的乾隆來說,爺爺已經栽了跟頭了,自己怎麼可能再蹈舊轍?

乾隆雖然子嗣眾多,但對兒子們的教育還是特別注重,在平常教育中,淡化地位的重要性,引導兄弟間和和睦睦。

所以,乾隆的孩子們很多,熱衷於權力慾望的卻少了,兄弟間的感情要和睦多了。所以,嘉慶上位沒有什麼大的波折,一派平靜祥和,自然而然地完成了皇帝地過渡。

康熙為了“擇優錄取”,兩次廢太子,給了其他皇子希望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康熙)

康熙是個非常要強的人,從他南征北戰就可以看得出來。

對於繼承人,康熙也是有著極高的要求,希望這個人足夠優秀,所以他讓人傾心培養太子。

但是,太子胤礽的成長實在讓他失望,於是他進行了廢黜。這一舉動極大刺激了其他皇子,因為這意味著大家都有了機會。於是,以各皇子為核心,出現了各個派系,出現了大臣紛紛站隊。

康熙看情況不對,重新給了太子希望,重新立太子胤礽,大家火熱的激情很快降溫了。但,不久,康熙再次廢了太子,因為實在不受老康熙的認可。

這下就炸鍋了,因為很難再次啟用太子的。於是各皇子蠢蠢欲動,奪嫡形勢日益激烈,各種骨肉相殘時間出現。

而乾隆相對來說,對於太子的設定,從不來回變化,第一個祕詔設立的太子,因為夭折,所以要重新改祕詔。在乾隆63歲時,祕詔寫了嘉慶,一直到嘉慶繼位。

儲君來回變化,勢必引起混亂,康熙沒有做好,乾隆做好了。

乾隆提前退位,也讓嘉慶地上位非常順利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乾隆)

乾隆是歷史上少有的主動當了太上皇的,唐朝李淵和李隆基都是被迫當了太上皇。

這個舉動非常重要,將新皇帝扶上馬,再送一程,讓政權平穩過渡。這點來看,無疑,乾隆是明智的。

如果康熙願意這樣,那麼會少了很多的爭鬥,但康熙是放不下那手中的權利的。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嘉慶)

綜合來講,乾隆這裡沒有發生“九龍奪嫡”類的事情,一是制度問題,二是吸取了康熙的經驗和教訓,三是乾隆性格更穩健,四是乾隆及時退位扶了嘉慶一程。

历来现实
2019-12-31

乾隆朝晚期,只上演了一出“二龍奪嫡”,老龍和小龍。

話說乾隆在位第六十個年頭上,他為了在位時間不超過爺爺聖祖康熙的在位年限(六十一年),也是為了深入考察下一代核心接班人皇十五子永琰,決定還是讓他爺爺去保持那項紀錄,自己退位去當太上皇,搞搞新意思。

史上比較滑稽的一幕出現了,這一幕叫做“傳位不授璽”,在傳位大典上,其他既定程序都走完了,新皇業已登基,按照設定,最後一步就是把玉璽交給永琰,做官要有印信,沒有印信的相當於假冒偽劣,做皇帝爺也照樣是這個道理。

就在永琰向玉璽伸去熱情的雙手時,八十五歲的乾隆死死地把玉璽給摁住了,臉上呈現出一種迷之思考,永琰則表現出了神之尷尬,爺兒倆僵持了好一陣子。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假如乾隆死摁著不給,這將成為一場“二龍奪嫡”的年度大戲,老龍取得最後的勝利。一種戲說是劉墉在旁邊提醒之下,乾隆眨巴著眼睛,十分不捨地鬆開了手,玉璽才過渡到永琰的手裡。

從乾隆做太上皇這三四年間的表現,乾隆的確做到了“授璽也抓權”,看來這種戲說並非毫無依據,權力總是值得戀棧的好東西。

乾隆子孫眾多,但比起爺爺康熙還是要差了一個數量級,康熙有35個皇子,20個活到成年,這二十位皇子直到康熙去世的時候仍舊個個龍精虎猛,所以其中優秀的九個才能演繹“九龍奪嫡”。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乾隆雖然有17個皇子,活到成年的也有10個,但這10個,卻明顯缺乏後勁,有6個楞沒活過乾隆本人。一共只剩下四個,九龍奪嫡的熱鬧是無法複製了,要不也意思意思,來個四龍奪嫡?

這四位皇子分別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雍正定下了祕立皇儲的制度,乾隆也必須尊從,但他即位之後,最初效仿的卻是漢人立“嫡長子”的方式,但也尊重了父親規定的形式,祕密冊立。

但乾隆的祕立簡直是一個魔咒,立永璉,永璉死,想立永琮,永琮即死,後來一傷心,乾脆就先緩緩吧。到了乾隆三十八年,乾隆本人都六十三歲了,祕立皇儲的事情再次提上議事日程。這時候還有七名皇子在世,前文的四名之外,還有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和皇十二子永璂。

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分別被過繼給履親王允陶和慎郡王允禧,自動喪失即位條件,即便不過繼出去,兩人也都福薄緣淺,兩人中過世較晚的永瑢都死在乾隆過世的九年前。

皇八子永璇母親去世的早,患有腿疾,舉止輕浮,性行乖戾,做事很不得體,曾經受到乾隆帝的公開斥責。他自認為不會有繼承的機會,乾脆就日漸消極,喜歡詩詞文章,在書法繪畫方面倒是頗有造詣,最後也成為皇子中最長壽的一位。

皇十一子永瑆,如果說皇八子永璇的書法繪畫頗有造詣,那麼永瑆的水準已經達到了書法大家的程度,他“為人愷悌,最著仁孝”,但“柔而無斷”。無論如何,他是一位較有競爭力的隊員。

皇十二子永璂,生母是繼皇后輝發那拉氏,嫡子身份,本來是最具可能性的繼位者,但輝發那拉氏因觸怒乾隆失寵,旋即去世,永璂也隨後失去了繼位機會,更不用說他也死在了乾隆的前面二十多年。

皇十七子永璘,他和皇十五子永琰的生母都是令貴妃,當時的不利條件是年紀太小,不足八歲,乾隆沒有理由廢長立幼。

最後的優勝者,在乾隆六十年宣佈退位當太上皇時,取下了密封的鐍匣,裡面的名字當然就是皇十五子永琰,他也就是日後的嘉慶帝,總體說來,他的獨特成功經驗就是,對手數量既少,退出的時間又太早。

相對康熙朝末期的九龍奪嫡,至少這九龍都有屬地和實權,能夠掀起腥風血雨,也不枉這個“奪”字。反觀乾隆朝後期,經過了雍正朝的收權改革,皇子們手中已經沒有了任何搗亂的本錢。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本來作為諸侯一怒,能夠百里焦土,可現在已成為籠中鳥雀,再怒也就是去撞皇權的籠壁,落個頭破血流的命運,“奪嫡”的性價比實在是很差。

梁老师说历史
2019-04-06

這個問題老樑來回答。

瞅著這題目,剛鑽出被窩的老樑擦了一把隔夜的口水,可就樂了。就這倆位有的比嗎?康熙這人還真沒說的,生了一窩龍,個頂個能人啊!隨便拽出一個,給您在天上捅一個大窟窿不成問題,後邊的兄弟給補上,也不成問題。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回頭您再瞅瞅乾隆這小子,給自己腦殼貼標籤挺來勁,啥十全老人,啥千叟宴,處處和自己的爺爺比,結果卻生了一窩的甲殼蟲,瞅著似乎是個有殼的玩意,其實個頂個的飯桶,生的那些個皇帝一窩不如一窩。

說道這裡,也許就有人要反駁:“就你老樑能?隔夜口水都能放一宿的人?”

老樑也不駁您的話,但您瞅瞅,乾隆選的那一窩子皇帝,別的咱也別提,同治,光緒外加一個溥儀三個皇帝,被老寡婦慈禧放手裡,生生給盤死了,連個種都沒留下,還捎帶著混弄了一把那個瘸子皇帝咸豐。

一個女人玩了乾隆一系的四個皇帝,乾隆還想玩一把九龍奪嫡,做夢呢吧?是沒睡醒咋地?

好了,大清早上一口老痰總算是吐出來了,咱就來好好聊聊題主的問題。

乾隆把自己的兒子都熬死了

咱先做個對比。

康熙康老爺子1661年,那小屁股還嫩的很,八歲的身子骨蹲在紫禁城的龍窩裡,盤在那龍窩裡呆了整整六十一年,熬到了六十九歲才挪的窩,掰著手指頭算算六十九歲。這歲數放那年月,正常!所以人家的兒子也正常,而且康熙死的時候,兒子們正是年富力強,腦瓜充血,想幹點啥的時間點上。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咱在瞅瞅乾隆,乾大腦袋,二十五歲正式入駐龍窩,蹲在裡邊整整六十年。還虛情假意的搞了一出避嫌的戲碼,不能超過老頭子康熙。拉了嘉慶這條蟲塞龍窩裡給自己暖被窩,正式升級為太上皇,還整出一個交權不交璽的戲碼。去見自家祖宗的時候,已經是八十八歲,就這年紀,放那年月這就不正常,兒子們努力一把都能瞅見自己的重重孫子嘍。

所以,從孃胎裡爬出來僥倖活到了成年,卻鬥不過老壽星乾隆,被歲月他老人家提前給帶走了。所以等到乾隆想起來要整個皇帝出來的時候,屁股後面爬著的就剩下四條蟲。

這頭一個就是老十五永琰,也就是那個絆倒和珅的嘉慶帝(這麼說吧,嘉慶這輩子最值得誇耀的就是絆倒了和珅)

咱再瞅瞅皇八子永璇和皇十七子永璘,這兩位您和他們鬥個酒,搞個蛐蛐或者腦瓜頂上扣一頂瓜皮帽,滿八大胡同晃悠,他們一個比一個強,但您要讓他們處理一下朝政,一準爬辦公桌上冒著鼻涕泡睡大覺,舒服著呢!

剩下最後一顆苗子,皇十一子永瑆,這倒黴孩子確實聰明,但沒有用到正途上。您讓搞個書法協會,那沒問題啊,整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出來有點過,但搞個前十的書法協會出來,那絕對是槓槓的。所以提到這位,最多的就是他的書法,還創造性的搞了一個撥鐙法的一種書寫技法出來。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乾隆乾大腦袋想搞個皇帝出來,也只能是矬子裡拔將軍,拔出個嘉慶來。嘉慶這人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沒啥大的毛病,最大的缺點同樣是沒啥大的優點,平庸的很。所以啊,沒得辦法最後乾隆死的時候,給嘉慶準備了一份新手大禮包——和珅。

讓這嘉慶能舒舒服服的活個幾年,也好整個好一點的皇子出來,沒成想的是,這嘉慶選的一脈也成了一窩的甲殼蟲,願望算是落空了。

所以各位看官您算算,乾隆就四個兒子,離著九龍奪嫡中的九還差老大一截,數量上就不行,您在瞅瞅這質量,沒一個有想法的,都想著躺在家裡舒舒服服的過小日子。好不容易有一個聰明的,值得誇耀的就是一書法,對於皇位根本就不感興趣,所以這九龍奪嫡中的奪根本就不存在的。

總結一下,乾隆乾大腦袋沒有出現九龍奪嫡的大場面,全怪他自己十七個兒子被他完美的熬死了十三個,剩下的那四個不傻的就那麼一個,您說這就是逼到手上的不選也得選的情況。

康熙這能人,乾的事是大事,生的兒子也生的是龍模樣。這麼說吧,康熙一個人就把滿清有這皇帝模樣的人都生完了,所以康熙留下的皇位競爭那叫個激烈,加上這些兒子們都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所以九龍奪嫡的出現是必然的。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仁勇校尉
2019-02-16

簡單的說乾隆這小子太能活了,把兒子們大多熬死了。乾隆雖然有十七個兒子,但只有四個兒子活到了乾隆自己死亡。

乾隆和康熙雖然都是古代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但乾隆的壽命遠遠超越康熙。康熙八歲即位,雖然在位六十年但也就活了68歲,在當時算得上長壽但不算突出。

乾隆即位時,已經24歲,做了60年皇帝后又做了四年太上皇,總計活了88歲。即使放到現在,88歲才死也算得上非常長壽了。

乾隆自己這麼長壽,兒子則沒有這麼好的命。乾隆總計有十七個兒子,數量算得上足夠多,但只有第八子,第十一子,第十五子,第十七子這四個兒子活到了乾隆死後。乾隆的兒子們想搞九龍奪嫡,也湊不夠人數啊。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乾隆)

活的比乾隆久的四個兒子中,只有第十五子和第十七子的母親是皇后所生的嫡子,身份貴重,在四人中顯然一般只有這兩人會被當作奪嫡人選看待。第十五子永琰和第十七子永璘都是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所生,一母同胞,永琰比永璘大六歲,年齡優勢明顯。只有第十五子永琰個人資質不是特別差,有爭奪皇位這件事上並沒有太大的競爭壓力。

乾隆第十五子永琰即為後來的嘉靖皇帝。

坐看东南了
2019-01-17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康熙共生了35個兒子,成年的有20個,參與奪位的有九位皇子,即大阿哥胤褆、二阿哥胤礽(廢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史稱“九子奪嫡”。其實,

這九子並非人人想奪位,主要是大阿哥、二阿哥、四阿哥、八阿哥這4人,其他5位都是依附前面四人,以四阿哥最超脫,隱藏的最深;以八阿哥最積極,黨徒最多,規模最大。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康熙很早就立了太子,二阿哥胤礽是皇后嫡子,在其兩歲時就被父皇康熙立為太子,太子年少時,不諳世事,日子倒也平靜,等長大了,兄弟們也長大了,是非就來了。中國歷史上,太子時間當得越長,就越容易出問題。

畢竟,太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風口浪尖,整天膽戰心驚,不是病死就是被人下套害死,比如漢武帝的太子劉據,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子朱標等等,康熙的太子胤礽也是這個命運。所以,之前萬曆皇帝不早立太子也是有依據有道理的。誰早早在這個位子上,誰都不得安身。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康熙本身是個完美主義者,雖然他總體上是個明君。太子也是人,是人就會有缺點,不可能事事讓康熙滿意,所以康熙就會批評他。

皇帝是不能隨便批評人的,尤其是太子,皇帝批評太子被大臣和其他皇子知道了,就會傳出錯誤信號,以為皇帝對太子不滿,既然不滿,就有機會廢掉太子,由其他皇子上位。康熙廢立太子的事情就是這樣發生的。其實太子真沒有犯什麼大錯誤。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到雍正登基,作為“九子奪嫡”的參與者和全過程經歷者,深感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創立了祕密立儲制度,從此,皇帝不再公開立皇太子,而是祕密立太子。具體做法是:皇帝寫好立儲諭旨一式兩份,一份密封在錦匣內,安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等皇帝駕崩時,由御前大臣將兩份遺旨取出,共同拆封,對證無誤後當眾宣佈由誰繼位。乾隆皇帝就是這樣產生的。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這是雍正對康熙朝“九子奪嫡”反思後的一個改革成果。奪嫡奪嫡,首先得有太子存在,其他皇子才有爭鬥的目標,根本就沒有太子,誰都不知道誰是太子,和誰爭?爭什麼?

雍正這樣的改革是不錯的,有進步。宋太祖趙匡胤之後,就沒有陳橋兵變了;朱棣靖難之役之後,就沒有宗室藩王做大了。後人也有不復哀後人的時候。

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何沒有出現九龍奪嫡​?

乾隆共有17個兒子,成年的有10個。一來,這10兄弟有的過繼出去了,有的能力平庸,不好鬥;二來乾隆沒有公開立太子,這10兄弟也不知道找誰鬥。三來,這10兄弟年齡參差不齊,大的年齡很大,小的還在吃奶,根本無法鬥。

活到乾隆去世的只有4人,除了繼位的十五阿哥永琰,只剩下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七阿哥永璘,真是月朗星稀。這幾位倒是年齡相仿,但是才智平平,在一起鬥地主可能還行,去幹爭奪皇位這樣的大事就有點難為他們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