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內企業繼續採購美國的玉米、大豆,國內市場會如何變化?

10 個回答
每日粮油
2019-08-15

關於這個問題,這也是很多人比較擔憂的問題,認為持續的進口可能會摧毀國內相關糧食產業的發展,其實這樣的擔心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我們先來看看大豆進口方面,我國的大豆進口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從最初的一二百萬噸,到2000年達到千萬噸,此後,大豆進口就伴隨著我國大豆壓榨業的飛速發展而大幅攀升。

但這裡面需要注意的是,我國的大豆進口從一開始就是以美國為主的!直到2008年之後,隨著我國大豆進口的增長,巴西大豆逐漸佔據我國大豆進口的主導市場。

那麼,回到問題本身,一直進口美國大豆造成了什麼後果呢?結果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我國的國產大豆種植面積是大幅萎縮,國產大豆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

所以說,這種擔憂還是很有道理的。

關於這個問題,這也是很多人比較擔憂的問題,認為持續的進口可能會摧毀國內相關糧食產業的發展,其實這樣的擔心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我們先來看看大豆進口方面,我國的大豆進口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從最初的一二百萬噸,到2000年達到千萬噸,此後,大豆進口就伴隨著我國大豆壓榨業的飛速發展而大幅攀升。

但這裡面需要注意的是,我國的大豆進口從一開始就是以美國為主的!直到2008年之後,隨著我國大豆進口的增長,巴西大豆逐漸佔據我國大豆進口的主導市場。

那麼,回到問題本身,一直進口美國大豆造成了什麼後果呢?結果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我國的國產大豆種植面積是大幅萎縮,國產大豆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

所以說,這種擔憂還是很有道理的。

但是,對玉米品種而言,可能又顯得不是那麼絕對。

每日糧油剛剛在《大數據解密緣何國內糧食連年豐產 而進口卻持續上升》這篇文章中對我國糧食進口情況做了分析,首先我們要知道,大豆大量進口的主要原因是我國要確保主糧安全,目前我國的耕地上,80%以上的耕地面積種植的都是小麥、稻穀和玉米,大豆的種植面積也是被有意無意的壓縮了下去。

正是由於穀物種植面積的穩定,所以,現在我國的糧食產量高達2.5億噸左右,而每年的進口量只有400萬噸左右,很難對國內市場構成大的衝擊。

當然,最關鍵的是,在現代市場經濟下,我國要想從國際市場進口近億噸的玉米也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玉米市場進口很難像大豆那樣以進口為主,玉米等主糧品種必定還是以國內供應為主。

粮小咖
2019-01-25

如果國內企業繼續採購美國的玉米、大豆,國內市場會如何變化?

根據國家海關總署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糧食進口總量1.08億噸,比上年下降了1264萬噸。其中,穀物及穀物粉進口量2046萬噸,同比下降20%;大豆進口總量8803萬噸,同比下降7.6%。從進口情況來看,儘管從2018年4月份開始中美貿易摩擦,但實際上採取加徵關稅、雙反等措施是在6月份以後,糧食總量受到的影響並不大。

目前,中美貿易和談仍在進行中,市場上也充斥著各種信息,未來的不確定性依然很大。雖然有企業已經在談判過程中啟動了採購美國大豆,充分釋放了和談的信號,但未來看,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如果國內企業繼續採購美國的玉米、大豆,國內市場會如何變化?

根據國家海關總署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糧食進口總量1.08億噸,比上年下降了1264萬噸。其中,穀物及穀物粉進口量2046萬噸,同比下降20%;大豆進口總量8803萬噸,同比下降7.6%。從進口情況來看,儘管從2018年4月份開始中美貿易摩擦,但實際上採取加徵關稅、雙反等措施是在6月份以後,糧食總量受到的影響並不大。

目前,中美貿易和談仍在進行中,市場上也充斥著各種信息,未來的不確定性依然很大。雖然有企業已經在談判過程中啟動了採購美國大豆,充分釋放了和談的信號,但未來看,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而從題主的假設出發,如果貿易和談下取消之前加徵的關稅、取消對美國DDGS的雙反等,那麼美國谷物進口到中國的數量將會明顯增加。其中,大豆進口是在預期內的,畢竟我國大豆進口的主要來源國雖然是巴西,但往年看美國大豆進口量也佔了30%以上。當前國際大豆出口市場已經進入了美國大豆供應為主的時期,一旦25%的關稅取消,那麼進口大豆的成本將會明顯下降,對國內大豆市場的影響也將比較大。特別是在當前豆粕需求因為豬瘟疫情影響而減弱的情況下,更有價格優勢的進口大豆,勢必會進一步拉低國內大豆市場的價格(目前東北產區國產大豆收購價已經下跌至1.7元/斤以下),甚至會影響到春耕春播時國產大豆的播種面積。

如果國內企業繼續採購美國的玉米、大豆,國內市場會如何變化?

根據國家海關總署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糧食進口總量1.08億噸,比上年下降了1264萬噸。其中,穀物及穀物粉進口量2046萬噸,同比下降20%;大豆進口總量8803萬噸,同比下降7.6%。從進口情況來看,儘管從2018年4月份開始中美貿易摩擦,但實際上採取加徵關稅、雙反等措施是在6月份以後,糧食總量受到的影響並不大。

目前,中美貿易和談仍在進行中,市場上也充斥著各種信息,未來的不確定性依然很大。雖然有企業已經在談判過程中啟動了採購美國大豆,充分釋放了和談的信號,但未來看,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而從題主的假設出發,如果貿易和談下取消之前加徵的關稅、取消對美國DDGS的雙反等,那麼美國谷物進口到中國的數量將會明顯增加。其中,大豆進口是在預期內的,畢竟我國大豆進口的主要來源國雖然是巴西,但往年看美國大豆進口量也佔了30%以上。當前國際大豆出口市場已經進入了美國大豆供應為主的時期,一旦25%的關稅取消,那麼進口大豆的成本將會明顯下降,對國內大豆市場的影響也將比較大。特別是在當前豆粕需求因為豬瘟疫情影響而減弱的情況下,更有價格優勢的進口大豆,勢必會進一步拉低國內大豆市場的價格(目前東北產區國產大豆收購價已經下跌至1.7元/斤以下),甚至會影響到春耕春播時國產大豆的播種面積。

另外,從玉米來說,由於國家有關部門已經發布了2019年糧食進口配額,玉米仍保持720萬噸不變,再加上近年來我國玉米進口的主要來源國已經轉向了烏克蘭(佔進口總量的80%多以上),美國玉米進口本就不多。但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的DDGS、高粱(2019年因為產量等原因估計大量進口的可能性不大)等品種,由於沒有進口配額限制,一旦進口”閘門“重新打開,在飼料替代上將會對國內玉米價格形成抑制。

畢竟,2018年產玉米在12月初以來,已經連續走弱了將近2個月時間,其中東北產區的深加工企業掛牌價下跌幅度已經超過了上市之後到2018年11月份的上漲幅度,農民的種糧收益受到了考驗。年後玉米價格也受到豬瘟影響飼用需求、臨儲玉米拍賣等因素,估計上漲的幅度也會受限,一旦進口量增大,勢必會進一步抑制國內玉米價格的行情。

钟情三农
2019-01-25

其實不用如果,我國已經開始大量採購美國農產品,只不過和前些年這其中大豆才是重頭戲,玉米只是一個配角。

因為隨著雙方談判的進行,中國繼續並且加大從美國進口農產品已經成為一個必然,不信的話,大家可以看看此前兩個月我國進口了多少數量的美國農產品,而大豆所佔比例又達到多少。

在中美兩國農產品貿易恢復正常的情況下,國產大豆會受到美國大豆的強烈衝擊。

而短期內,美國玉米不會對國內玉米市場造成實質性的破壞。

其實不用如果,我國已經開始大量採購美國農產品,只不過和前些年這其中大豆才是重頭戲,玉米只是一個配角。

因為隨著雙方談判的進行,中國繼續並且加大從美國進口農產品已經成為一個必然,不信的話,大家可以看看此前兩個月我國進口了多少數量的美國農產品,而大豆所佔比例又達到多少。

在中美兩國農產品貿易恢復正常的情況下,國產大豆會受到美國大豆的強烈衝擊。

而短期內,美國玉米不會對國內玉米市場造成實質性的破壞。



美國大豆進口重啟,國產大豆“日子難過”

國產大豆毫無疑問是受到衝擊最大的那一個,2017年,我國從美國進口來的大豆總量達到3200萬噸,是國產大豆的兩倍有餘,2018年雖然這一數值不會那麼高,但是佔據國內大豆消費市場的還是以進口大豆。

在以美國大豆和巴西大豆為首的進口大豆麵前幾乎沒有任何“還手之力”,未來裡面時間裡,只能偏安於一隅,種植面積,產量和效益只能靠國家補貼來維持。

近期,美國玉米難以影響國內玉米市場

而相較於大豆而言,國內玉米市場所遭受的衝擊要小很多,只要我國不完全放開玉米進口市場,美國玉米就無法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雖然美國玉米價格優勢明顯,但是近年來我國玉米市場價格逐步恢復理性,和進口玉米的價差在逐步縮小,國產玉米的國際競爭力在加上,面對美國玉米並非是“不堪一擊”。

2018年,我國進口玉米總量300萬噸左右,來自美國的玉米總量只有區區幾十萬噸,還不及國內玉米消費量的百分之一。

短期內來看,我國大量進口美國玉米的可能性不大,而美國玉米對國內玉米市場造成的實質性威脅也很低。

不過,未來是什麼情況,還真的不能掉以輕心。

其實不用如果,我國已經開始大量採購美國農產品,只不過和前些年這其中大豆才是重頭戲,玉米只是一個配角。

因為隨著雙方談判的進行,中國繼續並且加大從美國進口農產品已經成為一個必然,不信的話,大家可以看看此前兩個月我國進口了多少數量的美國農產品,而大豆所佔比例又達到多少。

在中美兩國農產品貿易恢復正常的情況下,國產大豆會受到美國大豆的強烈衝擊。

而短期內,美國玉米不會對國內玉米市場造成實質性的破壞。



美國大豆進口重啟,國產大豆“日子難過”

國產大豆毫無疑問是受到衝擊最大的那一個,2017年,我國從美國進口來的大豆總量達到3200萬噸,是國產大豆的兩倍有餘,2018年雖然這一數值不會那麼高,但是佔據國內大豆消費市場的還是以進口大豆。

在以美國大豆和巴西大豆為首的進口大豆麵前幾乎沒有任何“還手之力”,未來裡面時間裡,只能偏安於一隅,種植面積,產量和效益只能靠國家補貼來維持。

近期,美國玉米難以影響國內玉米市場

而相較於大豆而言,國內玉米市場所遭受的衝擊要小很多,只要我國不完全放開玉米進口市場,美國玉米就無法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雖然美國玉米價格優勢明顯,但是近年來我國玉米市場價格逐步恢復理性,和進口玉米的價差在逐步縮小,國產玉米的國際競爭力在加上,面對美國玉米並非是“不堪一擊”。

2018年,我國進口玉米總量300萬噸左右,來自美國的玉米總量只有區區幾十萬噸,還不及國內玉米消費量的百分之一。

短期內來看,我國大量進口美國玉米的可能性不大,而美國玉米對國內玉米市場造成的實質性威脅也很低。

不過,未來是什麼情況,還真的不能掉以輕心。

孙晓龙110797455
2019-02-03

美國人拚命要把美國大豆賣給我們,如果我們不買的話……那麼美國農民要去掀翻特朗普的辦公桌啊!!!

……美國人拼了命地要讓所有制造“芯片”的廠商不準將芯片賣給中國人……怕中國人強大了之後去“欺負"他們!!!

……那麼就只能這樣辦比較公正一些:我們買一顆美國農民種的黃豆,就讓美國人“搭售"一片芯片……價格可以協商噢!

……另外,凡是美國對中國"禁售"的產品……大到F35……小到一顆導彈……都是可以與美國大豆玉米一塊兒賣給我們的!

……如此,中國與美國……還會有啥個……巨大的貿易逆差呢!!!

………………!

……………………(和尚奇談)。

微尘微视界
2019-01-26

玉米和大豆可以說是難兄難弟,其價格走勢讓很多農民犯難了,究竟是種還是不種?當前的玉米價格讓很多農民覺得偏低了,在玉米種植主產區,價格只有7-8毛錢/每斤,水分比較高的,價格只有6毛多,有的甚至低於6毛,與種植成本相比,這價格實在是偏低。大豆的行情也不盡人意,畝產不到400斤,價格卻很難達到1.8元/斤以上,2元/斤更是奢望,可這些年種植成本卻增長了不少,租金是一方面,還有農藥、化肥、人工等,部分漲幅已經超過了20%,一方面是種植成本和不利天氣在增加,另一方面是其價格平穩甚至出現下跌的情況。如果國內企業繼續採購老美的玉米和大豆,國內的市場將會如何變化?微塵微視界對此有以下幾個觀點。

玉米和大豆可以說是難兄難弟,其價格走勢讓很多農民犯難了,究竟是種還是不種?當前的玉米價格讓很多農民覺得偏低了,在玉米種植主產區,價格只有7-8毛錢/每斤,水分比較高的,價格只有6毛多,有的甚至低於6毛,與種植成本相比,這價格實在是偏低。大豆的行情也不盡人意,畝產不到400斤,價格卻很難達到1.8元/斤以上,2元/斤更是奢望,可這些年種植成本卻增長了不少,租金是一方面,還有農藥、化肥、人工等,部分漲幅已經超過了20%,一方面是種植成本和不利天氣在增加,另一方面是其價格平穩甚至出現下跌的情況。如果國內企業繼續採購老美的玉米和大豆,國內的市場將會如何變化?微塵微視界對此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玉米進口受配額限制,對玉米價格直接影響較小

進入臘月以來,玉米價格走勢不太理想,其中一個導火索就是玉米進口預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作用,另外的因素還有主產區農民售糧較積極,不再像以前那麼惜售,而玉米深加工企業採購需求一般,養殖行業玉米飼料需求減少,這就造成局部處於供大於求,玉米價格自然難走強。玉米不像大豆,它有進口配額限制,2019年進口配額為720萬噸,這與2億噸的消耗量比,的確影響不大,何況每年進口量還遠低於進口配額數。如果繼續採購,短期會有個心理作用,影響不會很大,不影響大的格局,玉米深加工企業主要依靠的還是國產玉米。

二、玉米替代品進口才是更大的衝擊

在貿易利好消息出來時,玉米指數出現了大幅度下跌的情況,是人們對玉米未來的擔憂,因為一旦進口重啟,高粱、大麥等玉米替代品會明顯增多,而這些替代品是不受玉米進口配額限制的,會給國產玉米帶來較大的衝擊。舉個簡單的例子,原來10噸玉米用來深加工,現在只需要6噸玉米,其餘4噸可以用高粱、大麥等進行替代,這就意味著另外4噸玉米得另想辦法消化掉,而如果替代品價格下跌明顯,玉米的份額還會縮小,到時玉米價格自然難走強。

玉米和大豆可以說是難兄難弟,其價格走勢讓很多農民犯難了,究竟是種還是不種?當前的玉米價格讓很多農民覺得偏低了,在玉米種植主產區,價格只有7-8毛錢/每斤,水分比較高的,價格只有6毛多,有的甚至低於6毛,與種植成本相比,這價格實在是偏低。大豆的行情也不盡人意,畝產不到400斤,價格卻很難達到1.8元/斤以上,2元/斤更是奢望,可這些年種植成本卻增長了不少,租金是一方面,還有農藥、化肥、人工等,部分漲幅已經超過了20%,一方面是種植成本和不利天氣在增加,另一方面是其價格平穩甚至出現下跌的情況。如果國內企業繼續採購老美的玉米和大豆,國內的市場將會如何變化?微塵微視界對此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玉米進口受配額限制,對玉米價格直接影響較小

進入臘月以來,玉米價格走勢不太理想,其中一個導火索就是玉米進口預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作用,另外的因素還有主產區農民售糧較積極,不再像以前那麼惜售,而玉米深加工企業採購需求一般,養殖行業玉米飼料需求減少,這就造成局部處於供大於求,玉米價格自然難走強。玉米不像大豆,它有進口配額限制,2019年進口配額為720萬噸,這與2億噸的消耗量比,的確影響不大,何況每年進口量還遠低於進口配額數。如果繼續採購,短期會有個心理作用,影響不會很大,不影響大的格局,玉米深加工企業主要依靠的還是國產玉米。

二、玉米替代品進口才是更大的衝擊

在貿易利好消息出來時,玉米指數出現了大幅度下跌的情況,是人們對玉米未來的擔憂,因為一旦進口重啟,高粱、大麥等玉米替代品會明顯增多,而這些替代品是不受玉米進口配額限制的,會給國產玉米帶來較大的衝擊。舉個簡單的例子,原來10噸玉米用來深加工,現在只需要6噸玉米,其餘4噸可以用高粱、大麥等進行替代,這就意味著另外4噸玉米得另想辦法消化掉,而如果替代品價格下跌明顯,玉米的份額還會縮小,到時玉米價格自然難走強。



三、大豆依賴進口短期難改變

我國雖然是大豆消費大國,但由於種種原因,國產大豆所佔的份額在減少,進口大豆的比重超過九成,種植效益不高,品質也一般,導致農民種植的積極性受到影響,深加工企業更青睞進口大豆。如果繼續採購美豆,對國產大豆帶來的影響得視進口量而定,總進口量不變的情況下,對國產大豆影響不大,還會維持現狀,無非是增一個地方減另一個地方,但如果總進口量在增加,那就有較大影響了,國產大豆將面臨價格再次下調。

四、國產玉米和大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無論是玉米還是大豆,在國際市場上還是缺乏價格優勢,種植成本較高是當前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成本高了價格賣的低就虧本,成本低的在競爭時就有優勢。降成本、提產量是發展國產玉米和大豆的重點內容,就拿大豆來說,畝產400斤還算好的,很多時候產量還達不到這個數,這就需要加大對種子的研究,只有品種好,加上科學合理的耕作,產量才能上去,農民種植的收益才能提高。從目前的情況看,無論是玉米還是大豆,都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玉米和大豆可以說是難兄難弟,其價格走勢讓很多農民犯難了,究竟是種還是不種?當前的玉米價格讓很多農民覺得偏低了,在玉米種植主產區,價格只有7-8毛錢/每斤,水分比較高的,價格只有6毛多,有的甚至低於6毛,與種植成本相比,這價格實在是偏低。大豆的行情也不盡人意,畝產不到400斤,價格卻很難達到1.8元/斤以上,2元/斤更是奢望,可這些年種植成本卻增長了不少,租金是一方面,還有農藥、化肥、人工等,部分漲幅已經超過了20%,一方面是種植成本和不利天氣在增加,另一方面是其價格平穩甚至出現下跌的情況。如果國內企業繼續採購老美的玉米和大豆,國內的市場將會如何變化?微塵微視界對此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玉米進口受配額限制,對玉米價格直接影響較小

進入臘月以來,玉米價格走勢不太理想,其中一個導火索就是玉米進口預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作用,另外的因素還有主產區農民售糧較積極,不再像以前那麼惜售,而玉米深加工企業採購需求一般,養殖行業玉米飼料需求減少,這就造成局部處於供大於求,玉米價格自然難走強。玉米不像大豆,它有進口配額限制,2019年進口配額為720萬噸,這與2億噸的消耗量比,的確影響不大,何況每年進口量還遠低於進口配額數。如果繼續採購,短期會有個心理作用,影響不會很大,不影響大的格局,玉米深加工企業主要依靠的還是國產玉米。

二、玉米替代品進口才是更大的衝擊

在貿易利好消息出來時,玉米指數出現了大幅度下跌的情況,是人們對玉米未來的擔憂,因為一旦進口重啟,高粱、大麥等玉米替代品會明顯增多,而這些替代品是不受玉米進口配額限制的,會給國產玉米帶來較大的衝擊。舉個簡單的例子,原來10噸玉米用來深加工,現在只需要6噸玉米,其餘4噸可以用高粱、大麥等進行替代,這就意味著另外4噸玉米得另想辦法消化掉,而如果替代品價格下跌明顯,玉米的份額還會縮小,到時玉米價格自然難走強。



三、大豆依賴進口短期難改變

我國雖然是大豆消費大國,但由於種種原因,國產大豆所佔的份額在減少,進口大豆的比重超過九成,種植效益不高,品質也一般,導致農民種植的積極性受到影響,深加工企業更青睞進口大豆。如果繼續採購美豆,對國產大豆帶來的影響得視進口量而定,總進口量不變的情況下,對國產大豆影響不大,還會維持現狀,無非是增一個地方減另一個地方,但如果總進口量在增加,那就有較大影響了,國產大豆將面臨價格再次下調。

四、國產玉米和大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無論是玉米還是大豆,在國際市場上還是缺乏價格優勢,種植成本較高是當前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成本高了價格賣的低就虧本,成本低的在競爭時就有優勢。降成本、提產量是發展國產玉米和大豆的重點內容,就拿大豆來說,畝產400斤還算好的,很多時候產量還達不到這個數,這就需要加大對種子的研究,只有品種好,加上科學合理的耕作,產量才能上去,農民種植的收益才能提高。從目前的情況看,無論是玉米還是大豆,都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總之,進口玉米和大豆,對我國國產玉米和大豆會有一定的影響,但也同時激勵著我們得認識到不足之處,走出一條適合我國發現的道路,讓國產玉米和大豆的市場份額提升上去,這需要拼實力。對深加工企業來說,性價比高的產品是它們需要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練好內功,不能安於現狀,這樣才能贏得市場的認可。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如果繼續進口玉米和大豆,對國內市場有怎樣影響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傳遞快樂,分享知識!感謝關注本頭條號“微塵微視界”,您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

手机用户56501863926
2019-02-06

當不斷進口糧食,當然經營者與購買孝可降低成本與生活支出,但遇到外國卡脖子怎麼解決,國人沒有生產糧食的基夲能力是什麼後果,一個最基層的大多數普通人如果無所事事,這個群體會幹什麼,這個群體又會給社會與國家帶來什麼,一個民族惰落了會是什麼結果。我看還是提昌自給自足,國家就給生產者補貼些又有什麼不可,其碼可以保持民族的生產積極性與糧食保障性。這跟一些只有高尖產業沒有基礎產業的某些大國的現狀有某種相似吧!種糧也應是生活保障的基礎工作吧!最好別效棄!

落地的果子
2019-02-02

再提一下土地資源現狀。

2014年資料,我國農業土地因城鄉建設和基礎建設(鐵路公路電網輸油管道水利設施等)的佔用,僅剩14.6億畝。我國有14億人,基本一人一畝地。這些土地,高產穩產田45%,左右,為了糧食安全,都種了主糧,其它山地坡地乾旱地因地制宜種雜類。種了主糧就不能種油料和飼料以及其它經濟作物。

這個佈局導致我們每年糧食有15%缺口,油料85%缺口,飼料幾乎全部進口。

現在大量進口玉米,大豆,一個是油料,一個是飼料原料,都是我國農口上的短缺商品。這樣,我們把僅有的土地資源種主糧,更能保障糧食安全。

這個思路是對的。如果大規模種植玉米大豆(因產量低,仍不能滿足),不但土地不夠,而且主糧需要大規模進口(天文數字),國際市場也沒有那麼多小麥大米,更加危機。

默言
2019-01-26

不繼續採購美國的玉米大豆就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肉蛋奶旺盛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其中肉蛋奶消費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30%,達到62公斤就是主要標誌之一。支持肉蛋奶旺盛需求的就是進口美國,巴西等國家八九千萬噸的轉基因大豆,玉米以及菜籽粕,棉籽粕有資料分析,目前,我國城鄉肉蛋奶消費不均衡,城鄉差距接近2:1;若隨著農村消費增長,城鄉達到1·5:1中,養殖業對豆粕等植物蛋白和玉米的需求起碼增長三五個百分點不僅國內企業繼續採購美國的玉米,大豆,進口量還會呈增長態勢這是國內企業繼續採購美國轉基因玉米,大豆的原因之一。


還有一個不得不說是大豆,玉米流通市場的主體是企業,而非政府。國內最活躍的糧油企業大多數有美國ADM,邦吉,嘉吉和法國路易•達孚四大跨國公司的背景。轉基因大豆,玉米以及菜籽粕棉籽粕由於價格優勢,必然成為這些逐利而來的外資與合資企業的首選。這是國內企業繼續採購美國轉基因玉米,大豆的原因之二。


國內企業繼續採購美國轉基因玉米,大豆,必然衝擊國內投入大產出低的傳統大豆與玉米生產與流通,挫傷農民種植大豆,玉米的積極性。唯有政府加大補貼力度,讓農民辛辛苦苦種地有好收成與好效益是當前不二的選擇。務農重本,國之大綱。我國政府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 2022年)”就包括把13億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農民手裡,確保糧食安全之農業之本。2022年此規劃完全實現之時,巨量進口美國,巴西等國轉基因玉米,大豆必將成為過往。而,一定數量的進口還是必須的,尤其是大豆和豆粕。

草根拌韭菜
2019-04-09

這個問題感覺很廣泛。如果單獨從玉米、大豆來說,則國內市場很顯然是飽和的,大量的對外採購,勢必壓低國內的價格。對國內種植者來說,肯定會有很大的損失。這是比較直接的影響。如果說的廣泛一點,則影響就更加的深遠,甚至不僅僅在經濟領域,還在其他社會領域都有很多影響。

首先,從美國進口的大豆、玉米。都是轉基因的,這一定沒必要否認。雖然這些都用來做飼料或者榨油,但是最終直接或者間接的讓人給吃了。這一層次的影響短期內還沒有顯示出來。但是肯定會顯示出來的。

第二,因為進口的價格低。國內農民的競爭力較低。勢必導致更多的農民陷入困境。逼的他們放棄農村,走進城市。不信可以到中國的東北區看下,一個屯子幾乎都沒有人了。短時間內不會帶來大的變化,但因為農民的離開,我們就不得不進口更多的玉米大豆。長期來看,勢必需要更專業的農業生產企業的加入,才能夠維持大豆玉米的長期供應。

第三,進口的價格雖然不高,但只是原材料的價格不高。對於他的終端市場沒有必然的聯繫。所以以後你吃的玉米棒可能會漲到10元一根。吃的大豆油會因為各種名目如非轉基金等漲到100元一桶。

這個問題感覺很廣泛。如果單獨從玉米、大豆來說,則國內市場很顯然是飽和的,大量的對外採購,勢必壓低國內的價格。對國內種植者來說,肯定會有很大的損失。這是比較直接的影響。如果說的廣泛一點,則影響就更加的深遠,甚至不僅僅在經濟領域,還在其他社會領域都有很多影響。

首先,從美國進口的大豆、玉米。都是轉基因的,這一定沒必要否認。雖然這些都用來做飼料或者榨油,但是最終直接或者間接的讓人給吃了。這一層次的影響短期內還沒有顯示出來。但是肯定會顯示出來的。

第二,因為進口的價格低。國內農民的競爭力較低。勢必導致更多的農民陷入困境。逼的他們放棄農村,走進城市。不信可以到中國的東北區看下,一個屯子幾乎都沒有人了。短時間內不會帶來大的變化,但因為農民的離開,我們就不得不進口更多的玉米大豆。長期來看,勢必需要更專業的農業生產企業的加入,才能夠維持大豆玉米的長期供應。

第三,進口的價格雖然不高,但只是原材料的價格不高。對於他的終端市場沒有必然的聯繫。所以以後你吃的玉米棒可能會漲到10元一根。吃的大豆油會因為各種名目如非轉基金等漲到100元一桶。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915
2019-07-31

不管是那個國家的農產品,都必須要通過世貿易交易流通而來,增加了貿易稅收來增強了國家的強大,中國農業必須要走全面的農業機械化道路,降低生產成本才能立柱於世界金融的市場,現在的中國實行的城市互助農村,工業助補農業等等因素,不在上繳農業稅後,反而國家返補種糧食補貼,這些事情都是來自國家的全部稅收才有返補農村的支出,象農村的危房補助金修建農村的公路開支都是來自中國各種各樣的稅收而來,沒有貿易來往那來稅收,有些農村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世界貿易的規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