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10 個回答
傅斯鸿
2019-06-01

秦武王名叫嬴蕩,是繼秦惠文王之後秦國的第二位王,之前秦國只是伯爵國。嬴蕩天生力大,很喜歡和一群角士一起比力氣,據說能拉動九頭牛。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他當了王之後,就很想把洛陽九鼎中的代表秦國的雍鼎給搬回咸陽去。可惜沒有一個角士能搬得動雍鼎。於是,嬴蕩親自上陣,竟然把雍鼎給舉起來了,然而腳下突然一滑,秦武王重重地摔在地上,鼎又重重地砸在秦武王的身上,就這樣被活活砸死了。

秦武王意外死亡時,並沒有子嗣,而且也沒有遺命讓誰繼位,這個時候,惠文王后和羋八子之間就繼位人員展開了一場爭鬥。惠文王后支持公子重,而羋八子支持的是公子芾。當時的贏稷還在燕國做人質,根本就沒有人想得起他。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就在羋八子和惠文王后鬥成了烏眼雞的時候,燕國和趙國突然跳了出來。當時的燕國是差點滅了齊國的燕昭王,而趙國則是進行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這兩位不知道是不是收了贏稷的好處,派出人到咸陽去找到了秦國的將軍魏冉,也就是羋八子的弟弟,贏稷的舅舅。

燕國和趙國的使臣告訴魏冉,如果不立贏稷為王,就出兵攻打秦國,而且趙武靈王還真的出兵佔領了秦國北邊的榆次。當時的秦國雖然經過秦孝公和秦惠文王兩代人的努力富國強兵,但勢力還是擋不住如日中天的趙國和燕國。而且魏冉和羋八子一商量,反正公子芾和公子稷都是羋八子生的,立誰都一樣。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於是,贏稷這才結束了作為燕國人質的生涯回到秦國,做了秦國的第三代王,這就是著名的秦昭王。趙武靈王萬萬沒想到,自己插手秦國內政立的這位秦昭王,日後與趙國之間打了一場幾乎滅亡趙國的長平之戰,成為了趙國的掘墓人。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2019-01-29

秦武王是秦惠文王(就是車裂商鞅的那個秦王)的兒子,20歲即位為秦王,只當了3年秦王,就因為舉鼎而死,死時年僅23歲,既沒有指定接班人,也沒有留下一兒半女,秦昭襄王贏稷並不是秦武王指定的繼承人。

秦武王是意外身亡的,他的死也算是秦國的一大幸事,秦武王在位雖短短三年,卻做了不少事:平定巴蜀叛亂、攻佔宜陽、新置三川郡,秦武王崇尚武力,喜好爭強好勝,重用大力士為大將,秦武王這種用人原則,實在讓人難以恭維,打仗不是比力氣大小,大力士力大,就能打贏仗?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秦武王身為一國之君,居然以身舉鼎,導致壯年身死。一個國家的國君,沒事總喜歡跑去和大力士比比力氣大小,角鬥一下,那麼他的治國水平,著實讓在擔心。

秦武王的舉動與趙武靈王非常類似,都是武力驚人,政治能力低下,如果秦武王一味的爭強好勝下去,秦國雖國力強大,也經不起連年爭戰,實力也沒有強大到能夠獨自消滅六國,到最後必然窮兵黷武、國力衰弱,民生凋零。

所以說秦武王的死對秦國來說,實在是一大幸事。秦武王一死,秦國國君之位就空缺,秦武王死的時候只有23歲,多麼美好的年紀,而且當天被鼎砸了腳,晚上就去世了,還是在東周的太廟,不在秦國,一切繼承人都沒有安排,就去世了,消息一傳到秦國,馬上就帶來了國君之位相爭。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秦國對於新任國君的即位,主要分成兩派政治勢力,一派以秦武王的母親惠王后及秦武王的妃子武王妃為首,主張立秦惠文王的庶長子贏壯為國君,另一派以秦惠文王的妃子羋八子(後來的宣太后)及她的弟弟魏冉為首,先是主張立羋八子在朝中的兒子公子芾,而兩位丞相樗裡疾和甘茂主要持中立觀點,靜觀事態發展,維持秦國朝政正常運轉。

這一切的爭論由於趙武靈王這個外部勢力的加入,而顯得大局已定,趙武靈王出於自身因素的考慮,選擇在燕國為人質的公子贏稷為國君,並以武力相威脅秦國,由於公子贏稷也是羋八子的兒子,羋八子和魏冉立即接受趙武靈王的要求,形勢對惠文王后及武王妃明顯不利,在秦國內部一系列的協調妥協之下,惠文王后及武王妃迫不得已接受了贏稷為秦國國君的要求。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那麼起決定原因的趙武靈王為什麼要擁立贏稷為秦國國君呢?

1、越武靈王此時剛剛胡服騎射,並且準備對中山國動武,不想再與秦國發生衝突,送還秦國公子贏稷為秦王,條件之一就是讓贏稷保證秦趙之盟;

2、擁立之功。趙武靈王派人將在燕國做人質的公子贏稷送回秦國即位為秦王,贏稷之所以成為人質,必然是在秦國不受秦王的歡迎,趙武靈王將贏稷推上王位,贏稷必然感激,對將來趙國的國家利益會有好處。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無論秦國是否接收趙武靈王的建議,趙國都會取得好處:

一、如果秦國不接收,趙國可以攻打秦國,此時的趙國在趙國靈王的領導下是強大的,而秦國沒有國君,趙若攻秦,秦不好辦,以秦的國家利益來看,答應是大概率事件。

二、如果秦國接收,那麼趙武靈王有擁立之功,秦趙兩國也會結盟,趙國就能安心對付中山國,一石二鳥。

在趙武靈王的堅決干涉下,秦國兩派勢力作出妥協,共同擁立公子贏稷為秦國國君,隨後宣太后和魏冉就掌握了秦國國政,秦國之後又發生了公子壯的叛亂,所有涉案大臣、諸侯、公子全部在叛亂中被殺,惠文王后及武妃王后的勢力徹底淡出秦國政治舞臺。

中国历史研究所
2019-05-06

秦武王嬴蕩這個人真的是很搞笑的,身為一國之君,居然舉鼎被砸死了。可以說在歷史上再也找不出第二個這樣的國君了。秦武王為什麼把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嬴稷,也就是秦昭襄王呢?,秦昭襄王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了,也是秦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在位56年,死的時候75歲,可以說這個年紀在當時絕對是高壽中的高壽了。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那麼為什麼秦武王嬴蕩會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弟弟呢?秦武王一死,可以說當時在秦國國內是非常混亂的,當時可以繼承王位的人是在是太多了,秦武王的父親就是秦惠王,兒子實在是太多了,比如說秦武王嬴蕩,秦昭襄王嬴稷,還有涇陽君嬴芾,還有公子壯等等。

其實一開始嬴稷並不在繼承王位的人選之中,秦武王死的時候也並沒有指定嬴稷就是繼承人,當時嬴稷還在趙國當人質呢。而他的母親就是羋八子宣太后,一開始也沒有支持他,而是支持他的弟弟嬴芾,嬴稷是羋八子的長子,嬴芾是次子。但是嬴稷不在國內,所以宣太后一開始是支持嬴芾繼承王位的,當時還有惠文後是支持公子壯,而且還得到了秦惠王的兄弟樗裡疾的支持。可以說這個時候嬴稷完全沒有得到王位的實力。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但是奈何這個時候趙國出手了,當時嬴稷在趙國做人質,我們都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別國他質子送回國內當國君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這些質子從小生活在他國肯定也是受了這些國家的影響的,所以這些國家也是想這些質子回到國內當上王之後能夠為自己的國家帶來好處,當時就是在趙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君主趙武靈王的護送下,把嬴稷送到了秦國。可以說沒有趙國的話,秦昭襄王根本是沒有機會當上秦國國君的,當時趙武靈王是指定要嬴稷來繼承王位的。當時秦國國內比較亂,而且這個時候秦國也並不想和趙國為敵,所以迫於趙武靈王的壓力,而且嬴稷也是宣太后的長子,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所以就這樣嬴稷繼位了。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可以說大秦最後能夠一統天下就是在秦昭襄王時代奠定了基礎。秦昭襄王時代有白起,伐楚,弱魏,趙,為秦國奪取了大量的土地,長平一戰更是直接掃平了秦國東出的道路。如果邯鄲之戰能夠取得勝利的話,那麼可能在秦昭襄王時代秦國就能一統天下了。但是奈何邯鄲之戰失敗,秦國元氣大傷。秦昭襄王也是最終沒有實現一統天下的願望。只能交給嬴政來完成了。

平沙趣说历史
2019-05-12

簡單來說,秦武王臨死前沒有指定繼承人,秦昭襄王上位是國內外勢力博弈的結果。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秦武王是秦國曆史上頗為可惜的一位君主,在位短短四年間,就平蜀亂、設丞相、拔宜陽、置三川,直抵周都,但卻因舉“龍文赤鼎”脫手而亡,年僅23歲。

年輕的秦武王並沒有留下子嗣,其實留下也沒有,以他的年紀,子嗣不可能超過十歲,在當時的秦國根本不可能登上王位,因為秦武王一死,他的幾個弟弟就在背後勢力的支持下開始了王位的爭奪。

秦昭襄王是王位爭奪戰的勝利者,體現在《史記·秦本紀》,就是一句:“武王無子,其弟立,是為昭王”,搞得好像秦昭襄王繼位是秦武王的意思一樣。

秦昭襄王能夠繼位有三個原因,一是母親給力,二是王室認可,三是強國支持。

秦昭襄王的生母秦宣太后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太后,關於她的記載只有寥寥數百字,但就是這幾百字,卻勾勒出了一個生猛、專權、好色、殘酷、雄才大略的女性政治家形象!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史書沒有留下宣太后的名字,只留下了她的姓——羋,這是楚國王室的姓,說明宣太后出身於楚國王族,後嫁入秦宮,成為秦惠文王的八子。

八子是秦宮的妃嬪等級的第五級,在其上還有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四級,其下也有七子、長使、少使三級,宣太后的封號正卡在中間,可見她在秦宮的地位不算高,也反映出宣太后並不如何受寵,電視劇中的專寵都是騙人的。

不過宣太后要比其他妃嬪幸運得多,她跟秦惠文王生了三個兒子,長子公子稷就是秦昭襄王。

公子稷並不受秦惠文王重視,秦惠文王晚年,他被派去燕國當人質,燕國地處偏僻,國力不強,長期就是個打醬油的,秦惠文王為了結盟而與燕國互派質子,但這種國家註定不可能讓太子這種大人物出馬,一般都是派無足輕重的人物,由此可見公子稷的地位。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秦武王死的時候宣太后母子倆還在燕國,離秦都萬里之遙,怎麼也難回國奪位吧?但宣太后母子偏偏聯合了國內外勢力,成功回到秦國,繼承君位。

先說國外勢力,那就是剛剛崛起的趙國。

當時的趙國在趙武靈王統治下剛剛開始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需要一段時間的安穩環境,而作為當時一大強國的秦國,一向就是不安分的,無論是送個王子回去爭位加劇內亂還是扶持一個親趙派,都符合趙國利益,所以趙武靈王派人把宣太后母子從燕國送回了秦國。

趙國出兵護送,其他國家也跟公子稷沒仇,自然一路順風,可想要繼位的話,還得獲得國內認可,最為主要的,就是獲得王室中人的認可。

王室的代表人物,是秦惠文王的弟弟、公子稷的叔叔樗裡疾,時任右丞相,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他支持公子稷繼位,但公子稷就是迅速繼位而且掃平了其他競爭者,在此前後,樗裡疾一直受到重用,要說他沒有參與公子稷的奪位,實在不合理。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在掃平對手的過程中,秦昭襄王的舅舅魏冉處出力很多,他憑藉在秦國軍界的實力,幫助外甥除掉公子壯、公子雍等對手,穩固王位。

在母親、叔叔和外國勢力的幫助下,秦昭襄王登上王位,開始了長達五十餘年的統治,儘管其中有四十一年他不是權力滔天的(宣太后分享了不少權力),但秦國正是在這五十餘年中擊破了六國中所有能夠與秦國單幹的強國,為秦國的統一打下基礎。

君山话史
2019-03-25

這個問題是錯的。秦武王意外扛鼎而死,死得太突然,並不曾指定誰來當繼承人。由於秦武王沒有兒子,繼任者肯定要從秦武王的幾個兄弟中挑選一人,但問題是誰有資格呢?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第一,最有實力爭奪王位的是公子壯與公子稷

權力面前,各方勢力粉墨登場,秦武王的諸多兄弟都要爭奪王位,其中最有實力的公子有兩人,一個是公子壯,一個是公子稷。

公子壯的優勢是很明顯的。首先,他是武王的親弟弟,是秦惠王的嫡子,從血統上說,他最有資格成為秦王;其次,公子壯得到了惠文後與武王后的支持,惠王后就是秦惠王的王后,是公子壯的生母;武王后就是秦武王的王后。

然而公子壯卻遭遇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此人便是公子稷。公子稷是秦惠王的庶子,當時他並沒有在秦國,而是入質燕國。表面上看,公子稷的優勢不如公子壯,可是他母親羋八子卻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女人。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第二,羋八子龐大的關係網

羋八子是楚國人,她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女人,嫁給秦惠王后成為王妃,深得惠王寵幸。羋八子也很有心計,依靠秦王的寵幸,她把自己的親戚大量安插在秦國高層,構建了龐大的關係網。

羋八子有兩個弟弟,一個叫魏冉,是她的同母異父弟弟;另一個叫羋戎,是她的同父異母弟弟。魏冉被封為穰侯,羋戎被封為華陽君。魏冉是一個非常有本事的人,他在秦惠王時就擔任重要官職,參與處理國家大事。秦國另一名重要大臣向壽,也是她的外族親戚。更重要的是,在爭奪王位的鬥爭中,羋八子爭取到一個重要人物的支持,這個人便是秦國名將,綽號“智囊”的樗裡疾。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第三,秦昭王上臺,秦國內戰

在羋八子與魏冉的密謀下,從燕國祕密迎合公子稷,擁立為秦王,是為秦國著名的一代雄君秦昭王。與此同時,不甘示弱的惠文後、武王后也擁立公子壯為王,由於他後來敗亡,史家不稱他為“秦王”,而稱“季君”。秦國內亂由是爆發。

果斷而有魄力的宣太后(即羋八子)將自己的弟弟魏冉提拔為將軍,守衛首都咸陽,這種先發制人的戰略使她贏得了政治上的主動權。同時,為了得到軍方的支持,宣太后仍然留用名將樗裡疾為宰相,樗裡疾的立場是兩大陣營勝敗的一大關鍵。經過三年的血戰,在魏冉的鐵腕下,昭王的軍隊徹底打垮了季君的軍隊。中國的歷史,成則王敗則寇,秦國的這場內亂被稱為“季君之亂”,由於失敗,季君成為亂臣賊子。

宣太后在鎮壓敵人上毫不留情,她指示魏冉盡誅公子壯(即季君)、惠文後、昭王異母兄弟以及追隨季君的大臣。在她的政敵中,只有一個人免於一死,就是秦武王的王后,她被逐回自己的孃家魏國。

谈古论金
2019-05-14

史書中並沒有記載顯示秦武王臨死之前指定嬴稷(後來的秦昭襄王)為繼承人。

秦武王去世之後,羋八子(後來的宣太后)其實是想要把公子芾或者公子悝推上秦國的王位的,這其中的原因倒不在於宣太后一定是多麼偏愛這兩位,而是這時候嬴稷不在秦國而在燕國為人質。

當時與他們構成競爭關係的是秦惠文王正妻惠文後(來自魏國,不像《羋月傳》描寫的是和羋八子一樣來自楚國的)支持的公子壯。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嬴稷能夠繼承王位,最主要的關鍵因素不是秦武王的遺命,也不是母親的偏愛,而是趙武靈王的意志,從趙武靈王的角度,將嬴稷從質子變成秦國國王,使得自己成為秦國的King Maker,對趙國的國家利益有利,從羋八子和魏冉(羋八子異父同母的長弟)的角度,嬴稷與公子芾或者公子悝都是親生兒子或親外甥,親疏遠近是一樣的,立嬴稷也符合他們的利益,雖然與最初的設想不同。

從惠文後的角度,公子壯是秦惠文王的庶長子,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所以秦武王去世之後,對她有利的就是不要立羋八子的兒子,也因此嬴稷的繼位背後也有刀光劍影,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明秦武王根本沒有立嬴稷的遺命。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一哥于一
2019-04-19

一哥“俗人讀史記”之——

秦昭襄王繼位是內外勢力角力的結果

秦昭王真的是年輕的武王遺詔所立嗎?一哥俗人,未見記載,不敢斷言,然贏稷乃庶子、幼子、質子,幾無可能象影視劇般與贏蕩有諸多交集,二人與年齡、性情、地位也相差太遠,從贏稷繼位後諸公子爭立,宗室貴族、朝中大臣不同的表演來看,此事似無可能。較之其祖父孝公、其老爸惠文王、老哥武王,秦昭王不是正常繼位,其王位繼承是內外勢力角力平衡的結果。

《史記-秦本紀》載,秦武王死後,“立異母弟,是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琇氏,號宣太后。武王死時,昭襄王為質於燕,燕人送歸,得立”。年輕的武王死了,無子,誰來繼承王位?有可能的是——嫡二子、庶長子、其他兄弟、世族子侄等等。誰能主持?惠文後、武王妃、秦世族掌管庶長、惠文王兄弟公子疾、朝中權臣、外來勢力等等。看來不是太史公一個簡單的“立”啊,其後定有隱情。

雞蛋剝皮,從與之有關的外部國家看看,先說送公子稷回國繼任的兩個國家,燕國,本與秦國有姻親關係,秦惠文王女(公子稷的異母姐姐)嫁燕昭王祖父易王,但歷經內亂幾盡滅國的燕國在燕昭王繼位後發奮圖強,一時崛起、國力昌盛,此時正在對仇家齊國用兵,對於遠隔魏韓趙的秦國採取連橫之策,在燕國的想象之中,秦國不是最重要的敵人,起碼現在不是,這樣一來最好是擁立一個親燕的君主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因而在公子稷返秦的道路上是盡心而為的。至於趙國。此時與燕國類似,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後發展勢頭正猛,正在全力滅中山國,對於秦亦採取和解外交,擁立一個新君為已所用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不知卻選擇了一個掘墓人啊)。於是趙武靈王“十八年,秦武王與孟說舉龍文赤鼎,絕臏而死。趙王使代相趙固迎公子稷於燕,送歸,立為秦王,是為昭王”。至於魏國正在被姻親維繫不了的秦國打得首尾難顧,楚國也是在秦齊之間搖擺不定,對於新君的擁立,魏國想立魏女之後、楚國想立楚女之後是在情理之中,但不象文學作品說的那樣有力。

再看三個女人,惠文後此時應該是有話語權的,但喪子之痛或許衝擊著這個老女人的心,也或許優柔寡斷的女人性情使得其瞻前顧後,總而言之其應該是有行動的,但沒有成功,要不然不會有“及惠文後皆不得良死”。至於武王妃,恐怕尚未成年,對於王位繼承事宜恐難以插手,落了個“悼武王后出歸魏”。最後說後來被稱為宣太后的強勢女人羋月,“昭襄母楚人,姓琇氏,號宣太后。武王死時,昭襄王為質於燕,燕人送歸,得立”。這個楚國女人,其實是惠文王的較低等級的妃子,武王死時其在秦國、還是在燕國,太史公語焉不詳,不過從一般的皇宮常識分析,羋月不可能象小說和影視作品描述的那樣隨贏稷去燕國做人質的。然而,此時在皇宮中的羋月肯定是不消停的,與其兩個兄弟勾結活動中是沒有停止的。

三看世族當中,最有權的是公子疾,此人是王室又有戰功,是武王任命的左丞相,掌控軍政大權,與右丞相甘茂形成內外權臣的制衡,但其對於立君之事態度不明,不知何因?但從昭襄王繼位後對其仍委以重任來看,其是不反對贏稷繼位的。而甘茂此人是外臣,從秦昭襄王上位後“昭襄王元年,嚴君疾為相。甘茂出之魏”的情況看,其有可能參與立君活動。那麼積極參與王位爭奪的當然只剩下羋月的異父弟弟魏冉、同胞弟弟羋戎了,尤其是魏冉,此時掌控著部分軍隊,且有一定的個人威望,“而魏厓最賢,自惠王、武王時任職用事。武王卒,諸弟爭立,唯魏厓力為能立昭王”。(《史記-穰侯列傳》)為贏稷力爭,成功上位。

那麼,在王位爭奪中都有哪些公子參加了呢?“庶長壯與大臣、諸侯、公子為逆,皆誅”。看來,庶長壯是首當其衝的,這個庶長壯是惠文王的庶長子?是公族世家?太史公沒有交待,但從季君之亂這個定性而言,其是惠文王的庶長子或次子的說法亦有可能。另外的大臣、諸侯、公子應當是一些贏氏宗親、庶子或是嫡幼子吧,當然只是猜測。

殘酷的王位爭奪以魏冉等人的強權勝出,宣太后、秦昭襄王、魏冉等領銜主演起秦國大劇,幸運的是一路凱歌啊。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历史沉淀中的新奇
2019-04-20

秦武王臨死前並沒有指定何人為他的繼承者,這在所有的史書中都未記載。

秦武王姓贏名蕩,他即位之時正值壯年,並且勇武過人,經常以舉重為樂,可以說他是我國最早的舉重愛好者了。像任鄙、烏獲、孟賁這些人都被他重用提拔。秦武王的死絕對是一次意外,一個連他自己都不曾想到的意外,所以說他並沒有做好為自己提前指定繼承者的思想準備。

秦武王雖然英年早逝,但他為秦國做了不少貢獻,丞相一職的設置便是出自他手,為秦國以後的東進計劃打下了前站。攻取韓國宜陽,打通了進入東周都城洛陽的通道。他的死也是和這件事有關:

隨著左丞相甘茂成功攻破韓國宜陽的同時,韓王懼怕求和,周赧王更是親自迎接秦武王的蒞臨,到了周都當然是要參觀一下聞名天下的重器——九鼎,這時武王看著代表秦國一帶地域鐫刻有“雍”字的寶鼎說:“此乃秦鼎也,寡人當攜歸咸陽耳”。你說他強取也就罷了,還要豪奪一回,居然要和孟賁比試舉一舉這千鈞鼎,有時候愛好也是會死人的,可憐秦武王的鼎正當離地約有半尺時,突然力道枯竭,巨鼎下墜正好壓在右足上,把脛骨碾了個粉碎,頓時血流如注,痛苦難捱而死。

秦武王的一生就此終結,並沒有留下隻字片語、一兒半女。他的右丞相樗裡疾與秦國權貴們才從燕國迎回同父異母的弟弟贏稷即位,是為昭襄王。

然而秦昭襄王即位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這裡就有昭襄王之母秦宣太后的功勞。武王死後,原王后要擁立公子壯(武王弟季君)為王,與宣太后和魏冉對抗。對抗結果當然是太后勝出,既有內部因素也有外部原因。內部因素固然是有丞相樗裡疾的支持,外部原因則是由軍事強國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給予的助理有關。

題外話:關於趙武靈王為秦國迎回昭襄王一事的用意我想有二:其一是為了揚顯強國風範;而是要秦國念他一個人情,給趙國一段鞏固發展期,為將來攻秦埋伏筆。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劉一千五
2019-03-22

秦惠文王死後,秦國王室內亂。塵埃落定之後,嬴蕩坐上秦王寶座。騎上秦孝公,秦惠文王傳下來的快馬,想一騎絕塵地去周王室問鼎,想知道國器究盡有多重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還別說,他費了好大的力把這事幹成了。這件事非同小可,在眾諸侯中引起騷亂。這明擺著偷窺重器,欲取共主的野心昭然若揭。

當時的六國諸侯,對西方的秦是這麼個態度,連秦孝公也說"諸侯卑我",看不起秦國。諸侯很有實力。趙,魏,齊,楚這時與秦平起平坐,連燕國也要秦國派王室公子作人質,方才可以談外交。趙武靈王吞併中山國之前,己完成軍備換代,是戰國頭號雄主,腰桿特別粗,他雄心勃勃,到處擴大趙國的影響。

秦武王崇尚武力,欲以力氣征服天下,強化身體素質。他選擇武力強的人作教練訓練士兵,他自己也以舉重聞名諸侯,秦國面貌為之一新。但是由於他舉鼎不慎,砸斷大腿,久傷不治,意外死亡,加上王后與他沒有子嗣,致使王室各派都浮出(王位之爭)水面奮力爭奪,血流紛爭達兩年之久,消耗了秦國的實力不說,更引發了嚴重的政治和外交危機。讓秦國內外交困,舉步維艱。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當時的秦宮內部有兩大派勢力: 一派以惠文後為代表,支持公子壯(正統派); 一派以羋月為代表,支持公子芾(伺機派); 國際干涉以趙武靈王為代表(有燕國力挺)支持公子稷。顯然,趙武靈王自以為強大,有理由干涉秦國,燕國是由於嬴稷在本國作人質,質子回國為秦王,今後在外交上有主動權。他們與穰候魏冉裡應外合,強力支持嬴稷歸國為王。這是
趙國和燕國在秦國嗣君問題上硬插了一槓子的原因。

燕趙力主當時正在燕國做人質的公子嬴稷為秦王。 秦國和趙國曆來是敵對方,秦國此時不夠強大,可能會接受趙國的要求。戰國時期,誰霸道誰出頭作主,加上各國宗族間的通婚使得各種利害關係相互滲透得十分厲害複雜。

秦國因為王位之爭,就給了趙國的機會,趙國出兵榆次,虎視關中,直逼秦境,加之秦國內部有魏冉一派力挺公子稷。在這種形勢壓迫下。魏冉及其兄弟為了利益和地位,就向羋月靠攏。羋月畢竟與惠文後有矛盾,也就不希望公子壯上位後,惠文後得勢。這羋月就和魏冉聯手,找一個另外的王子來當傀儡。這樣遠在燕國的嬴稷就是個上好人選,因為嬴稷不知秦國王室的關係複雜,容易控制;這王位是輪不到他的,但有人伸出橄欖枝,扶你上位,事成後不能不有所表示吧;再次趙燕兩國也有此意扶持。這樁質子歸國繼位實在是一舉三得。穰侯和羋月把惠文後、公子壯及其他公子,幾乎屠殺殆盡! 強硬地空位虛待嬴稷回國。趙武靈王派兵護送。嬴稷就當上秦王,是為秦昭王。

秦昭王幹了二十幾年傀儡秦王。致使"六國只聞有穰侯宣太后,不聞有秦王"這種奇葩局面。穰侯宣太后專權獨斷,嬴稷確實做了傀儡。這符合當初立他為秦王人的心願和目的。至到範睢入秦挑破這層關係後,秦昭王才走出困境,掌了秦國大權。驅逐穰侯,安陽君,涇陽君,打發宣太后回後宮不必出門。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這就說明,秦武王臨死前,有沒有遺言讓嬴稷繼位,都沒有關係。有關係的只是各利益集團之間的誓死爭奪。誰更有實力,誰就捷足先登,扶持傀儡,達到自己的目的。在這種局面下,嬴稷活貓碰上死耗子,被魏冉,宣太后,趙武靈王及燕國裡應外合地推向王位。與秦武王給沒給遺囑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淡看天上月
2019-06-03

秦武王掛之前指定了繼承人?還是直接點名贏稷?這是出自哪個史籍?只是《史記·秦本紀》之中並沒有交待秦昭襄王上位過程中經歷的風雨而已。

公子壯和公子芾

秦武王從受傷到死並沒有超過很長的時間,他並沒有時間去考慮誰來繼承秦王之位。秦武王掛了之後,秦國出現了內亂,分成了兩派各自支持自己的人選繼任秦王。一派是惠文後支持的公子壯,一派是宣太后支持的公子芾。這時候並沒有贏稷啥事情,因為他還在燕國當人質,不過他在局外也有好處,就是隱藏自己的所圖。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意外登王位

嬴稷他一開始並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秦王,秦武王的死是一個意外,秦武王死後按理來說也是在秦國國內的那兩個人爭秦王位,他雖然可能有準備但不一定就能有用。只是最後在趙國和燕國以及秦國內部部分人的幫助下,嬴稷排除萬難登上了秦王位,這對於嬴稷來說可能是驚喜也有謀劃。故嬴稷的即位根本就不是秦武王的指定,而是趙國和燕國以及秦國內部部分勢力支持的結果。
秦武王臨死前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為繼承人?


在嬴稷能即位的決定人選之中,外部的趙國支持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這時候的趙國經過趙武靈王的改革已然成為了強國可以和秦國對抗。趙武靈王之所以想幫嬴稷立為秦王,就是看重了他不是香餑餑,他並沒有什麼耀眼的才氣,成為秦王之後嬴稷奪權使得秦國內部的矛盾可能會更大從而導致秦國衰落,所以才幫嬴稷成為秦王。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趙武靈王自己應該也沒有想到嬴稷是這麼一個能隱忍的人,成為了秦王之後讓自己的母親去打頭陣幫他解決了威脅,之後秦國並沒有因此衰落而是越來越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