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最北的高山小村查木坑,只有十幾戶人家,原始古樸人跡罕至
婺源最北的高山小村查木坑,只有十幾戶人家,原始古樸人跡罕至
婺源最北的高山小村查木坑,只有十幾戶人家,原始古樸人跡罕至
婺源最北的高山小村查木坑,只有十幾戶人家,原始古樸人跡罕至
婺源最北的高山小村查木坑,只有十幾戶人家,原始古樸人跡罕至
婺源最北的高山小村查木坑,只有十幾戶人家,原始古樸人跡罕至
婺源最北的高山小村查木坑,只有十幾戶人家,原始古樸人跡罕至
婺源最北的高山小村查木坑,只有十幾戶人家,原始古樸人跡罕至
婺源最北的高山小村查木坑,只有十幾戶人家,原始古樸人跡罕至
婺源最北的高山小村查木坑,只有十幾戶人家,原始古樸人跡罕至
婺源最北的高山小村查木坑,只有十幾戶人家,原始古樸人跡罕至
婺源最北的高山小村查木坑,只有十幾戶人家,原始古樸人跡罕至
婺源最北的高山小村查木坑,只有十幾戶人家,原始古樸人跡罕至
婺源最北的高山小村查木坑,只有十幾戶人家,原始古樸人跡罕至
知秋意識菩提
1/13 婺源旅遊不走尋常路,喜歡探訪遊客少的原始古村。沿著一條崎嶇陡峭的山路,來到當地司機小余的家鄉,婺源最北的高山小村查木坑。查木坑在徽饒交界山巒環抱的谷地裡,地處偏遠尚未開發,就連很多婺源人都沒來過。小余爺爺的爺爺那輩,從山下篁村逃兵丁,躲到17公里外的深山伐木開荒。當地人將伐木叫扎木,久而久之人們稱這為查木坑。
2/13 查木坑終年雲霧繚繞,前兩年才修通公路,公路也就此到了盡頭,再往山裡去是一條徽饒古道。在山下還是毛毛雨,進村變成了傾盆大雨了。山裡的天氣孩兒臉,季節轉換快,冬天要是山下大雨,這兒就該飄雪花了。夏天山裡也不用空調、草蓆,一年四季都要蓋棉被。
3/13 村後高湖山上有書院、寺廟和洞穴,高湖寺面對迤邐的遠山,是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齊雲山,經常有戶外旅友徒步穿越。遺憾沒時間上去,尋蹤古書院,傾聽鍾罄梵音。聽說有客人來,85歲的外婆和餘媽媽,早早在家準備好吃的。
4/13 冒雨在村裡轉悠一圈,村莊只有十幾戶人家,大多是老人孩子。雨水沖刷著鋥亮的石板路,沒有雞鳴犬吠,更沒有行人走動,查木坑在雨聲中安靜的出奇,彷彿與世隔絕。村子二十幾分鍾就走完了,不多的幾棟徽派老房子,幾乎大門緊閉,只有淡淡的水汽籠罩著村莊。
5/13 査木坑村民以茶為生,一條小溪穿村而過,沿溪流而上是千年徽饒古驛道,茶樹遍佈古道、房前屋後,一直延伸到高湖山上。每年4月前後採茶季,村民三三兩兩點綴在山野間,是村裡最繁忙熱鬧的時候。這裡的茶葉雖籍籍無名,但是原生態的高山雲霧茶,每年都有茶商來高價收購。
6/13 高湖山背面是安徽休寧田嶺背,憑藉一條古驛道穿行其中,連接景德鎮、婺源和安徽休寧,全長百餘公里,路面皆由麻石鋪砌,是古代商貿要道。自唐代以來,兩省商賈、百姓運送茶葉、香菇等山貨和瓷器,都是經由此道,現經常有戶外旅友徒步穿越。
7/13 油炸苞米鬆,沒吃過吧?我也是第一次見到。是用玉米粉加工成的小點心,剛出鍋香酥脆脆的,泡一杯餘媽媽自己做的野茶,一口氣連吃了好幾塊。
8/13 常年在外跑車的小余,老家還有患腦梗的老父,和母親、弟弟一起生活。土柴灶噗呲的火苗,映紅了餘媽媽滄桑的臉,年邁的外婆親手掌勺,絲絲白髮縷縷炊煙,瀰漫著濃濃的親情和老家的味道,真是一種久違的記憶和享受。
9/13 婺源人最愛吃蒸菜,無論葷腥或園蔬都要裹上生米粉蒸,這剛出鍋的粉蒸魚,底下鋪著菖蒲,香味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10/13 滿滿一桌家常菜,新鮮蔬菜來自自家園子,粉蒸和清蒸的冷水魚,就養在村頭村尾的一口口池塘裡。山泉水質清澈乾淨,所養的魚生長速度非常緩慢,富含多種礦物質,味道極其鮮美。美味佳餚就著醇香的老水酒,半杯下去渾身熱乎舒坦了。
11/13 慈祥的外婆默默坐在火盆邊,笑眯眯看著我們開吃,也不上桌用一起餐。原來當地農村習俗,父母由兒子養老,外婆就住在附近的兒子家。老人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已經離世,另一個在外地打工。老人身體還算健朗,平時獨居,自己照顧生活起居。
12/13 小余正在山下趕製一批燈籠,張羅組織返鄉村民,春節舞一場板凳龍燈。板凳燈鬧新春是當地古老民俗,婺源方言“燈”與“丁”同音,寓意人丁興旺、平安吉祥。
13/13 按規矩每家每戶都要出燈,多少戶人家多少條板凳,連接後的板燈如一條火龍,圍繞著村子游走穿梭。每到一處人家,點燃爆竹煙花,喜迎龍燈的到來。如果那時能來村裡,看看一條條板凳長龍,繞過村裡村外的幽靜街巷古道,一定非常熱鬧有趣吧。
2019-04-0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