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歲老人曾是一個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他記了一輩子
71歲老人曾是一個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他記了一輩子
71歲老人曾是一個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他記了一輩子
71歲老人曾是一個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他記了一輩子
71歲老人曾是一個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他記了一輩子
71歲老人曾是一個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他記了一輩子
71歲老人曾是一個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他記了一輩子
71歲老人曾是一個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他記了一輩子
71歲老人曾是一個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他記了一輩子
71歲老人曾是一個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他記了一輩子
71歲老人曾是一個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他記了一輩子
71歲老人曾是一個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他記了一輩子
71歲老人曾是一個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他記了一輩子
71歲老人曾是一個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他記了一輩子
71歲老人曾是一個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他記了一輩子
71歲老人曾是一個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他記了一輩子
71歲老人曾是一個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他記了一輩子
71歲老人曾是一個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他記了一輩子
71歲老人曾是一個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他記了一輩子
圖說江淮
1/18 我叫楊朝海,出生於1948年5月,今年我已經71歲了。1968年3月,我當兵到重慶涪陵白濤鎮,靠近烏江邊的一個大山裡,當時,國家正在進行三線建設,我所在的部隊是特種工程兵,當年的番號是8042部隊,也就是工程兵54師101團,我們承擔的主要任務,就是現在公開揭祕的816核工程建設。
2/18 在部隊當了3年兵,我回到安徽老家,一直在老家的任橋鎮宋莊村生活,家裡的房門上,是鎮裡武裝部前段時間,給我安裝的“光榮之家”牌子,也算是對我當年從軍3年的一種肯定,在村子裡,也很光榮。
3/18 8042部隊,是我們101團的番號,我們團下屬5個營,還有政治部、司令部和後勤部,我當時被分在後勤部,前期的工作主要是在生產班生產醬油,因為當時在進行大三線建設,所有的物品生活基本上我們都能夠自給自足,後來,我又被調到軍需股工作。在連隊的戰友們,要24小時進行工程施工,基本上休息都是輪換的。
4/18 有一次外出執行任務,不小心被壞人打傷,當時我的左胳膊還有右後臀中了兩槍,因為那個時候,地方武鬥的情況時有發生,所以,這也是一次意外,這是當時我們師醫院給我開的診斷證明書,我一直保存著。\n
5/18 退伍的時候,我們團部隊給我老家的人武部開了一封介紹信,因為我受過傷,希望地方上在我工作的安排上,能夠適當給予照顧。我是1971年轉業的,回來後,一直在老家務農還有在村子裡的大隊工作,幹了30多年的村幹部,現在每個月村幹部退休金不到600元。\n
6/18 回到老家後,我還學習了大型拖拉機駕駛技術,那個時候能開大拖拉機,是一件很引人注目的事情,這個駕駛證,應該是比較老的證件了,我也是一直保留著。\n
7/18 我是1971年轉業的,在我轉業的第二年,也就是1972年,我們部隊轉業的兵比較好,那一年我們部隊上,凡是黨員還有擔任班長和班長以上的職務,全部轉業安置到北京工作,我要是再晚一年轉業回家,也許這一輩子的生活,就是另外一番情景了,可能就是北京戶口了。\n
8/18 71年回家後,我就結婚了,妻子是我同村的,當時我們村子分成兩個隊,我在東隊,她在西隊,東西距離不到20米,我姓楊,她姓劉,我們這一輩子,就這樣平淡的走過來了。\n
9/18 現在,我們的生活基本上就是種地、種菜還有帶孩子,我雖然71歲,但是我現在重孫都七八歲了,我妻子一直抱怨我,這一輩子沒有能發展的更好,比起我的很多戰友,我可能沒有多少錢,也沒有當多大官,但是,我覺得能夠平安健康就是最好的。\n
10/18 家門前的菜園子裡,有我和妻子種植的時令蔬菜,我們每天都在為自己的小家庭生活忙碌著,以前,我在村裡當村幹部,那時候活也多,農村工作也不好做,現在,我兒子是村裡的副書記,就生活在我們身邊。\n
11/18 老伴平時雖然對我嘮叨的多,但是,生活中也比較的關心和支持我,尤其是幾個孩子的出生和成長,都是她在帶,這一點,我非常感謝她,從小我們就認識,後來當兵回來後,經人介紹,我們結婚了,小的時候,孩子們去外婆家,根本不用出村。\n
12/18 現在,村子裡基本上都是一些留守老人了,那時候我去當兵的時候,還是意氣風發的小夥子,真的沒想到,自己現在都71歲了,過得可真快啊。\n
13/18 因為生活在農村,我那時候去當兵,也沒有啥文化,是高小畢業,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小學畢業,要是有更高層次的文化的話,估計這一輩子我的生活,也會有更大的改變,所以,任何時候,都需要有文化,有知識。\n
14/18 家裡的兩個雞籠子,用了好多年了,這十幾只老母雞,每天都會下雞蛋,在以前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有幾隻雞會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可能很多人也不在乎了,我們家的重孫,每次都會跟著我,因為我會給他買零食吃,我的退休金,基本上都給他買吃的了。\n
15/18 因為當年在部隊上受過傷,現在,我們縣裡每個月給我有555元的重點優撫補助,我村幹部退休金還有600元,加上60歲以上的老年人補貼一百多元,我現在每個月也能拿到一千三四百元,基本上夠家裡的柴米油鹽生活了。\n
16/18 這麼些年過去了,我還是非常難忘和感謝,那3年的當兵生活的,雖然我沒有在816核工程一些進行施工,但是,當時我們會經常的被組織前去參觀和觀摩戰友們的施工,而且,我們做後勤工作,也是為更好的保障部隊施工。\n
17/18 那時候,每天都要進行各種學習,在部隊裡也會有各種保密教育學習,當時給我們的紀律就是,戰友們所從事的工作,“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一晃過去那麼多年了,我也一直沒有回去過,聽說那裡現在開發成旅遊景點了,有機會,我還是想回去看一看的。\n
18/18 那年剛到部隊的時候,我們的年齡構成差別很多,大的有二十五六歲,小的只有15歲,這麼多年,沒有再敬過軍禮,今天,再一次的敬一次軍禮,因為,我是一個老兵。更多圖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請點擊關注圖說江淮,帶給你有溫度的視覺人生,歡迎私信提供故事線索,講述你的人生故事,溫暖每一個前行的心靈。\n
2019-05-2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