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年前韓國書法家“偷師”中國,成一代“書聖”,還存六歲塗鴉
兩百年前韓國書法家“偷師”中國,成一代“書聖”,還存六歲塗鴉
兩百年前韓國書法家“偷師”中國,成一代“書聖”,還存六歲塗鴉
兩百年前韓國書法家“偷師”中國,成一代“書聖”,還存六歲塗鴉
兩百年前韓國書法家“偷師”中國,成一代“書聖”,還存六歲塗鴉
兩百年前韓國書法家“偷師”中國,成一代“書聖”,還存六歲塗鴉
兩百年前韓國書法家“偷師”中國,成一代“書聖”,還存六歲塗鴉
兩百年前韓國書法家“偷師”中國,成一代“書聖”,還存六歲塗鴉
兩百年前韓國書法家“偷師”中國,成一代“書聖”,還存六歲塗鴉
兩百年前韓國書法家“偷師”中國,成一代“書聖”,還存六歲塗鴉
兩百年前韓國書法家“偷師”中國,成一代“書聖”,還存六歲塗鴉
浦峰捉影
1/10 前些天去中國美術館,浦峰君無意中逛到“秋史金正喜與清朝文人的對話”展,被這個近三百年前的“朝鮮書法家”驚到了。雖然一直知道朝鮮半島上世紀90年代還大量使用漢字,但沒想過他們也有“中國書法”大家。 金正喜(1786年—1856年)是韓國(那個時候應該叫朝鮮時代)著名的金石學家、書法家和詩人,他在韓國書法史上開創了人稱“秋史體”的書法風格,影響了韓國幾代書畫家。
2/10 金正喜,字元春,號秋史、阮堂、禮堂。生於忠清南道禮山郡一個兩班貴族家庭。1809年成為生員,1819年科舉及第。同年隨其任冬至副使的父親金敬魯到中國,在北京與清朝學者翁方綱、阮元建立了友誼。翁方綱對他的學識有較好的評價。
3/10 回國後,曾任成均館大司成、兵曹參判等職。由於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傾軋,1840年被流放至濟州島、咸鏡道北青等地13年。他受到實學派思想的深刻影響,在漢詩、金石學、考古學、書法方面都有較深的造詣和成就。
4/10 他的才氣在很小的時候就被人發現了。在他七歲時,朝鮮正祖時期的宰相蔡濟恭路過金正喜家的大門時,看到了“立春貼”上的字跡大為感嘆。18世紀後期著名的實學家樸齊家看到他的字跡後,就決定要收這個孩子為自己的門下,在8年以後,金正喜終於就跟著樸齊家學習書法。在這位北學派巨頭的教導下,金正喜繼承了洪大容和樸趾源“吸收外物而善己”思想的“北學”脈系。他在24歲的時候,考取了科舉生員,並隨父親一同去了清朝。
5/10 來到清朝,他獲得了與清朝書畫巨匠接觸的機會,其中有考證學派藝術家翁方綱,也有當時的巨儒阮元和曹江。通過與他們的交流,金正喜學到了當時處於全盛時期的考證學的真髓。另外,他親眼目睹了漢代之後的優秀拓本,大長見識。根據在清朝所積累的深厚學識,金正喜31歲時指出,北漢山上原本被認為是“無學大師碑”的碑文,實為新羅真興王的巡狩碑。他也因此躋身為金石學界大學者的行列。
6/10 不僅如此,他在經學、佛教、詩文、繪畫等方面也都有著很深的研究與造詣,成為19世紀東北亞的著名學者。
7/10 然而,隨著在官場上的步步高昇,金正喜也捲入了朝鮮王朝高層的黨派之爭,並最終在1840年被流配到離濟州島80裡的大靜縣。這種流配是朝鮮王朝時期流配之刑中最為殘酷的。為了防止逃脫,受刑之人要被困在佈滿荊棘的圍牆內。而晚年流落到此處的金正喜則在這樣的環境中創造了他人生中最輝煌的藝術作品。
8/10 在人生的黃昏時刻,55歲的金正喜經歷了長達9年的流配生活。為克服流配之地的孤寂,金正喜不斷創作,以至於他磨穿了10個硯臺,寫廢了上千杆筆。最終,他終於達到了“字即為詩,詩即為畫”的至高境界,創出了世人所熟知的秋史體。
9/10 金正喜還曾畫過《枯木竹石圖》,自比東坡。這是他畫的《坡公真像》。
10/10 整個書法展最最值得看的其實是這幅書法,金正喜6、7歲左右寫的字。和他71歲仙逝之前三天寫的一幅作品掛在一起,對比強烈。最難得的是年少時的練筆字竟然還能保存下來,此舉實在是一個奇蹟,中國古代沒有一個書畫名家能留下兒時的“塗鴉”。
2019-08-10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