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和軟銀為什麼考慮投資美國?

富士康
富士康和軟銀為什麼考慮投資美國?
1 個回答
用户56616904599
2017-03-05

富士康總裁兼CEO郭臺銘上個月對外宣稱,公司考慮在美國開設顯示器製造工廠,投資額或將超過70億美元。並稱此事並非一時的腦洞大開之舉,而是已經深思熟慮了有一年的時間。

日本軟銀集團的CEO孫正義,去年在與當時還在美國候任的特朗普促膝長談後45分鐘後,承諾將在美國投資500億美元,並創造5萬個新工作崗位。注意,軟銀也富士康的資深合作伙伴。

中國製造業的 “中堅力量”們為什麼要跑到美國去?

說到底,欣婭認為實質性的問題出在中國的資產價格太高,小老闆不管幹什麼都沒有拆遷戶掙的多,說白了,就是一大批“食利階層”徹底吞噬掉了屬於實業的利潤,企業家們沒心思再在這塊土地上耕耘了。

富士康和軟銀為什麼考慮投資美國?

其實,從富士康、軟銀以及曹德旺的福耀玻璃搬離中國可以些許嗅出一點經濟蕭條的味道,經濟蕭條的本質,是流動性的枯竭,即使央行大放水都不見得有用。像現在央行放水整天搞基建,實際三四線城市項目過剩,當地的網友反映工地上很多大型機械都閒置在那裡,國企吃了大頭,中小企業喝了點湯,大部分農民工有活幹了。但其他消費一樣沒有,老百姓節衣縮食,勒緊褲腰帶每個月要還月供。市場失去流動性,大多數行業循環不了,這就是蕭條。

實業興國,實業興國,實業興國,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欣婭認為不應該讓富士康這種製造業的頂樑柱跑出去。

富士康和軟銀為什麼考慮投資美國?

小刀馬

特朗普競選成功之後,開始“頻頻”地見面一些“關鍵人物”,尤其對經濟人士而言,敏感度更強,不過科技界大佬還沒有多少人和特朗普見面。近日,軟銀孫正義和特朗普見面後,放出一個信號,將在美國投資500億美元。同時,市場傳聞,富士康也考慮在美投資。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刊發《攜手富士康?軟銀承諾在美投資500億美元》的報道稱,這500億美元的投資承諾並不是軟銀的一個全新舉動。實際上,這筆錢的計劃來自於軟銀之前宣佈推出的Vision基金,它擁有1000億美元資金,用來投資全球各地的科技公司,該基金一直以來都打算把重點放在對美國的投資上。很顯然,投資界的狡猾者孫正義也不是那麼容易出血的。倒是郭臺銘也在考慮進入美國市場,多少有點出人意料。不過如果考慮到蘋果製造如果要回歸,那麼也就不言而喻了。

其實,軟銀投資美國不值得大驚小怪,畢竟,軟銀擁有無線運營商斯普林特公司(Sprint)的大多數股權,斯普林特兩年前試圖收購美國移動電信公司(T-Mobile)未果,奧巴馬政府以反托拉斯為由對收購進行了阻攔。孫正義對此其實也耿耿於懷,如今特朗普上任之後是不是會對此有些鬆動,對於孫正義而言自然要爭取一下,當然特朗普需要改善國內就業環境的話,5萬就業機會對於其執政之初釋放給科技界的一個信號來說,也是不錯的選擇。當然,孫正義的算盤也撥的不可謂不精,畢竟,軟銀投資的Sprint實際上這幾年業績和份額都有所下滑,受此拖累,軟銀在做出收購ARM的時候,不得已的情況下拋出了部分阿里巴巴的股份來獲取資金彌補現金流不足的困局。

有意思的是,富士康也表示出對投資“美國”的興趣,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特朗普有意讓蘋果製造迴歸美國本土的意願驅使?其實無論是希拉里還是特朗普都有意推動美國製造業重新崛起,當然,這是對高端製造價值的重新認知,而不是簡單的代工,或者低端的人力成本優勢。高端製造業面臨著更高的利潤回報。擁有工業製造對於整體經濟復甦,以及國民實力還是舉足輕重的,這也是美國執政者必須面對的一個局面,這一點,其實無論是美國還是德國,包括中國,都非常重視,尤其是高端製造業的發展更是重中之重。

不過,是不是智能手機還能佔據高端製造業的位置值得商榷,雖然蘋果iPhone還攫取了巨大的利潤(蘋果智能手機佔據全球智能手機九成多的利潤收益),但也是在新興市場的製造支持下的一種利潤“掠奪”,一旦迴歸到美國本土之後,iPhone的成本將上升,在市場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利潤將會被稀釋。而價格的變化本身已經限制了蘋果公司做出這種決斷,畢竟以中國手機廠商為代表的競爭團隊時刻在虎視眈眈地盯著蘋果的任何疏漏。此外還有三星的轄制。

當然,不排除的一種局面是,一旦蘋果做出製造迴流的讓步,那麼也就不難理解富士康要“示好”特朗普的意圖了。事實上,富士康在美國進行的任何投資都不太可能意味著有大量的工作崗位迴流美國,該公司一直把資金投入到自動化領域,之前曾表示要在賓夕法尼亞州投資一家建造機器人的工廠,這表明美國的新崗位可能會比較高端,數量有限。當然,由於擁有足夠的知識產權和高端製造能力,富士康進入美國市場的視覺自然會停留在高端製造市場。

有意思的是,日本企業預計,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將令前路變得崎嶇,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企業預期全球貿易將萎縮,擔憂美國推行保護主義政策將破壞日本的經濟復甦。特朗普在競選期間的激烈保護主義言辭,可能在其2017年1月開始四年任期後落實為抑制增長的政策。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承諾重新簽訂貿易協議,以奪回美國的就業崗位。他還威脅將對墨西哥與中國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一些經濟學家警告稱,此舉可能引發貿易戰,從而令近幾十年的貿易自由化進程開倒車。這或許將意味著全球貿易的惡化。

回溯歷史,美國製造業在1979年達到頂峰,當時有1900萬從業人口。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美國製造業的從業人口從1979年後就逐步下降,在2000年之前,約為1700萬~1800萬。但在2000~2010年的10年間,美國製造業崗位數從1730萬急速下跌到1150萬。雖然隨後的經濟復甦使得美國製造業的就業人數出現恢復,增加了近80萬個崗位,但是自2000年至今的16年中,美國製造業還是損失了超過500萬個工作崗位。不過,製造業在美國經濟的版圖中依然佔據著主要的地位,幾乎三成多,雖然就業機會在減少,但是產出價值卻並沒有降低,這也說明自動化,人工智能,機器化的演變越來越快捷,這是技術帶來的革命。

有人說,美國製造業崗位之所以急劇流失,是國際貿易導致美國工人丟了飯碗,進口的製成品多了,對美國製造的需求也就少了。儘管國際自由貿易對美國製造業的衝擊顯而易見,美國媒體也曾大肆渲染美國工廠遷往海外,造成工人失業、當地服務業蕭條,使得整個小鎮陷入困頓的故事,但也有專家認為,即使工廠沒有遷往海外,製造業的產業工人也會失業。或許,阻礙製造業創造工作崗位的最大障礙不是外包,而是工業自動化。其實包括富士康也是大量啟用機器人,產業工人的數量也在急劇下滑。可以預見的是,無論哪個人(企業)也都無法扭轉製造業崗位下降的歷史趨勢。尤其是機器人的出現,可以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

為了“再塑”製造業的輝煌,特朗普與福特汽車公司CEO比爾·福特通話。福特表示,公司“已意識到稅務和監管政策在新政府接管後可能會改變”,決定取消原本將林肯MKC車輛生產線轉移到墨西哥的計劃。此外,特朗普與蘋果公司CEO庫克等人就生產線外遷一事進行溝通。美國製造業的優勢是在高端市場,如果美國政府能對就業崗位迴流的公司減稅,對工作崗位外包的公司通過徵收增值稅等辦法加稅,再加上美國的土地、能源、電力價格相對低廉的優勢,還是有希望把一部分製造業拉回美國。富士康和軟銀為什麼考慮投資美國?

其實無論是孫正義還是富士康,“示好”特朗普或許也僅僅是為了美國市場的“站隊”機會。商人無利不起早。沒有絕對的利潤,也不會貿然出擊,尤其是對於製造業而言,成本還是一道重閘,不易跨越。當然,最終的投資意向以及合作空間有多大,製造業的迴流是不是成為特朗普執政的一種新標誌,目前還很難說,同時,高端製造的爭奪或許也剛剛開始,未來的變數還有很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