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考古發掘現場老照片:很少有人看過,有個重大的歷史發現
北京故宮考古發掘現場老照片:很少有人看過,有個重大的歷史發現
北京故宮考古發掘現場老照片:很少有人看過,有個重大的歷史發現
北京故宮考古發掘現場老照片:很少有人看過,有個重大的歷史發現
北京故宮考古發掘現場老照片:很少有人看過,有個重大的歷史發現
北京故宮考古發掘現場老照片:很少有人看過,有個重大的歷史發現
北京故宮考古發掘現場老照片:很少有人看過,有個重大的歷史發現
北京故宮考古發掘現場老照片:很少有人看過,有個重大的歷史發現
北京故宮考古發掘現場老照片:很少有人看過,有個重大的歷史發現
北京故宮考古發掘現場老照片:很少有人看過,有個重大的歷史發現
北京故宮考古發掘現場老照片:很少有人看過,有個重大的歷史發現
北京故宮考古發掘現場老照片:很少有人看過,有個重大的歷史發現
十三姨說歷史
1/11 【鳥瞰北京故宮】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的中心,是世界上保留下最完整的大型古代木質建築群,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北京故宮始建於永樂四年(1406年),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這是一組反映考古人員在故宮考古發掘的老照片,很少有人見過故宮考古現場,因此這組照片非常罕見珍貴。)
2/11 【民工正在對土層進行鑽探】這組照片絕大多數拍攝於慈寧宮花園東院發掘現場,當時發掘現場向公眾進行開放,因此有了這組照片。據故宮工作人員介紹,“這些發掘的區域當年就是宮殿(明代、元代)的地基,古建築專家可以依據這些數據推斷出當年這座大殿的具體規模。”
3/11 【考古人員對土層進行了標註】對於土層的標註,有利於考古人員對故宮修建歷史、修繕情況等進一步瞭解。慈寧宮花園東院考古發掘的最大發現就是,首次發現明代大型宮殿建築遺蹟,並弄清楚了當時工匠是如何讓地基更加堅固。
4/11 【明代宮殿遺蹟,最大的發現】考古人員在距地表深0.3米以下發現整個慈寧宮區域,地下大面積存在明後期的磚鋪地面和厚約0.3米的夯土層。另外,在探坑南壁上可以看到明後期的夯土層下為殘存20層、殘高2.8米的磚砌牆基,這意味著當年這裡是一座宮殿。
5/11 【考古人員正在清理地基】滿清入關後,並沒有拆掉故宮宮殿,而是“清承明制”,繼續將紫禁城作為皇宮。但是,隨著清朝國力提升,對紫禁城內的一些建築進行了改建、增添、修繕,打上了濃厚的滿清風格。比如順治十三年(1656),順治帝仿盛京清寧宮的形制,對坤寧宮進行了改造,東側兩間屋子分隔作為皇帝結婚時候的新房,其他房間改為薩滿教祭祀的場所。
6/11 【考古發掘現場】資料顯示,清朝乾隆時期對紫禁城進行了大範圍改造,興建戲臺、花園、藏書樓、雨花閣等建築。顯然,要修建這些建築,就必須拆除一些始建於明朝時期的建築,後在原址上進行修建,這使得明朝建築遺址被埋入地下。
7/11 【考古發掘現場】以西華門內南側的南大庫區域發掘為例,考古人員在這裡發現了上自明洪武下至清光緒年間大量瓷器殘片。據故宮工作人員介紹,“通過初步拼對,這些殘片約可復原近兩百件器物,器型包括碗、盤、杯、碟、瓶、盆等,年代上自明洪武時期,下至清光緒時期,各時期、年代均有明確的器物出土,並且幾乎全部是御窯瓷器。”
8/11 【發掘現場,如同一處工地】
9/11 【明代宮殿遺蹟】經過考古人員定位,照片中的土層從上到下分別是,“清中期的磚鋪地面和磚砌排水溝;明後期的牆、門道基址、鋪磚地面、磚砌磉墩和明早期的建築基槽;最下層的素土夯築層和夯土鋪磚層基槽。”
10/11 【遺址出土的不同時期瓷器殘片,後來故宮專門做了展覽】別看這些殘片不起眼,可在考古人員眼中卻是寶貝一樣的存在,是重要的文物,非常有研究價值。“出土了極少的紅砂胎綠釉琉璃瓦,這種紅砂胎、施白護胎釉的琉璃瓦具有鮮明的元代特點。同層出土有一小塊青釉凸脣碗口小片,已往對景德鎮瓷器山元代窯址的發掘表明,這種造型、釉色的碗為元末明初的產品。”也就是說,元代宮殿遺址也在故宮下面。
11/11 【考古人員正在小心翼翼清理】這次發掘還創造了四個“首次”,“首次在紫禁城內發掘出土有意識埋藏的御用瓷器碎片坑;首次從考古學上證明了皇帝對御用瓷器從生產初端到使用末的全程壟斷;首次在宮廷區域內發掘出土嘎巴拉碗。”
2019-09-10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