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南京條約》不是不平等條約呢?

這個問題好像由來已久了,我想知道當時不籤這個條約不行嗎?
10 個回答
萨沙
2018-11-27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為什麼有人說《南京條約》不是不平等條約呢?

不籤當然可以,不過要被英軍打出屎來。

《南京條約》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產物。

當時的老林對於英軍實際戰鬥力認識不足,採用了強硬的禁菸政策(銷燬了價值數百萬銀元的鴉片)。

自然,禁菸當然是沒錯的,也要客觀評估敵我雙方的實力。因為當年英國國內鴉片貿易合法,原則上英國商人搞鴉片就會受到英國政府保護。況且,英國本來從中國撈不到幾個錢,現在通過鴉片撈走600萬兩白銀。你動了他的利益,就很有可能爆發戰爭。

其實當時英國佬早就憋著要打滿清,正好以此為藉口。

結果,英國艦船40餘艘(戰艦16艘,其中3艘為裝備有74門大炮的大型軍艦,蒸汽軍艦4艘,運輸艦船28艘)及士兵4000人入侵中國。腐朽的清軍根本不堪一擊,海軍也根本不能和洋人對抗。

結果洋鬼子從廣州開打,一路殺到天津,期間還盤踞了浙江定海舟山群島作為基地。

殺到天津想幹嘛?就是想直接殺到北京給道光皇帝顏色看看。

道光這時候才知道英國鬼子不好對付,慌忙服軟,派琦善去談判。

英國艦隊才從天津撤回廣州。為什麼有人說《南京條約》不是不平等條約呢?

結果所謂的賣國賊琦善,也不敢真正的賣國,始終拖著不給明確答覆。

英國佬大怒,繼續開戰猛攻,攻打廣州。當時廣州有1萬8000清軍,進攻的英軍只有2400人。但就開了一通炮,清軍上下都被嚇尿,趕忙屈膝投降,還支付了600萬銀元的贖城費。

期間道光竟然還相信被手下垃圾將領的胡咧咧,命令奕經水陸同時反擊,企圖一舉收復寧波、鎮海、定海。

結果奕經的1萬多清軍、2萬多鄉勇,在浙江發動反攻,竟然對付不了英國鬼子區區二三千人,反攻鎮海、定海全部慘敗,傷亡極大,潰不成軍。

與此同時,英軍連續佔領香港、廈門、寧波、淞滬,又猛攻鎮江。

鎮江的1500蒙古八旗兵已經聽說英國人對滿人一律殺頭,決定拼命。終於打了一場還算激烈的巷戰,英軍死37人傷129人,旗兵死約600人,最終還是潰敗。

到底蒙古人比較凶悍,這一仗打的也算慘烈,很多蒙古八旗兵發現戰敗以後,殺死妻兒老母,再自殺。鎮江駐防副都統海齡自殺。為什麼有人說《南京條約》不是不平等條約呢?

英軍逼近南京,總兵力增加到艦船73艘、陸軍1.2萬人。

此時滿清已經無兵可用,士氣擊落,戰則必敗,只能投降了。

1842年8月29日,耆英與璞鼎查簽訂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條約》,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還割讓了香港。為什麼有人說《南京條約》不是不平等條約呢?

其實,清軍海軍和英國海軍差距巨大,海戰慘敗是正常的。同時,英軍火炮好,攻打固定的炮臺自然無往而不利,炮臺接連失守也是可以理解。

但當年英軍的火槍並不明顯強於滿清的弓箭,清軍又有兵力的絕對優勢。如果戰術得法,官兵敢於拼命,最低程度能打幾個勝仗。

同時期,阿富汗山民把2萬多入侵英軍殺的屁滾尿流,狼狽退回印度。其中一支英軍及隨行人員和家屬1.6萬人(當中有4,500個軍人,12,000個平民),被阿富汗人一路殺的幾乎全軍覆沒。

相比阿富汗山民的英勇,滿清的八旗、綠營大多是聞風而逃的。

趣话历史那些事
2018-11-28

有人說《南京條約》不是不平等條約,對此真是不可理解,以前也沒見過有這種觀點。是否平等,看看條約內容再說。

1842年8月29日,在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上,清朝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與英國代表璞鼎查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國提出的議和條款。

《南京條約》共13款,其中要求中國:

為什麼有人說《南京條約》不是不平等條約呢?

鴉片戰爭

(1)割讓香港島給英國。這對中國來講是喪失領土主權,這就是所謂的“平等”?

(2)向英國賠償鴉片煙價、商欠、軍費共2100萬銀元。其中賠償鴉片600萬,償還英商債務300萬,英軍軍費1200萬。這對中國來講是大量白銀外流,英國用“毀滅人種”的鴉片向中國走私,被燒燬了還要賠償,侵略中國還要中國負擔軍費,這就是所謂的“平等”?

(3)五口通商,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允許英國人在通商口岸設駐領事館。這對中國來講就是喪失貿易主權,英國向中國開放了幾個口岸?中國有沒有在英國設立領事館?

為什麼有人說《南京條約》不是不平等條約呢?

(4)英國在中國的進出口貨物納稅,中國與英國共同議定。這對中國來講就是喪失關稅主權。

(5)英國商人可自由地與中國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這對中國來講就是喪失貿易主權。

1843年,英國又強迫清朝訂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附約,其中增加了領事裁判權,即英國人在中國成為民事、刑事訴訟被告時,英國領事有按照英國法律,予以審判、定罪的權力。這對中國來講是喪失司法權。還增加了片面最惠國地位等條款,英國在中國得到各種優惠,其他國家在中國獲得的優惠,英國也要同樣擁有。

為什麼有人說《南京條約》不是不平等條約呢?

南京條約簽訂現場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南京條約》就是一個不平等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以後列強紛紛效法英國,與中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進一步的破壞!《南京條約》的簽訂,使中國開始淪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要知道:弱國無外交。

請記住:落後就要捱打!

火器工坊
2018-11-29

所謂不平等那是相對的,對於大清來說,《南京條約》自然是不平等的,因為裡面直接出賣了大清的關稅權,而對於英國來說,這自然是一個“公平”的獲益條約。
為什麼有人說《南京條約》不是不平等條約呢?

事實上,大清當時也是不得不籤條約,英軍當時的情況是連勝不斷,廣州已被攻破,香港被佔。廈門也被攻破,更重要的是定海舟山都被英軍攻破並佔領,而且已經開始有發展為軍事補給點的趨勢。一旦英軍在定海站穩腳跟,那來自印度的軍事補給就可以直接到達定海被分配,英軍也就可以順著長江長驅直入。再加上當時國民根本沒有國家意識,英軍用小利即可召集中國人做勞工幫忙搞殖民地建設。而且當時英軍已經包圍南京,一旦攻破南京,那大清十有八九會失去南中國,而英國則會獲得地主鄉紳和大商人的幫助,就像他們以往做的一樣。到時華南的糧食運不到北京,北中國也就會崩潰,最後各地的民眾矛盾會被一一激發出來,大清怕是就要亡國了。
為什麼有人說《南京條約》不是不平等條約呢?

有人可能會問大清為什麼不打回去,事實上大清已經盡力了,實在是海戰不如人,陸戰也不行,整個清軍被英軍全面壓制。而大清的財政卻難以在支持從各地調兵前往東南戰場了,如果繼續打下去,大清可能會先亡於破產。
為什麼有人說《南京條約》不是不平等條約呢?

因此就當時來看,簽訂《南京條約》是最好的選擇了,比較英國當時沒想要了中國的命,但是再打下去,這個戰略方針就有可能改變,到時候大清可就不是賠償英軍2800銀幣這麼簡單了。所以說,大清為了自己的統治,只能是這樣做了。
為什麼有人說《南京條約》不是不平等條約呢?

坑爹史册
2018-11-24

作者:金滿樓

《南京條約》是1840-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的產物。

按照十九世紀歐洲奉行的“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法則,戰敗國對戰勝國賠償軍費是慣例,這個就是憑拳頭說話,別無二話。

從這個意義上說,當時的中國對英國賠償1200萬元,無話可說。

其次,賠償鴉片費600萬元及商欠款是半商業行為,是英國政府代表英國商人討債,這其中有不合理的部分,也有合理的部分。



為什麼有人說《南京條約》不是不平等條約呢?

商欠款這些就不去說它,爭議的主要在鴉片費。

所謂的“鴉片費”,說白了就是林則徐1839年虎門銷煙時收繳銷燬的那些英商鴉片。

按說,政府不應該為商人的生意(何況還是走私生意,)但因為當時英國商務監督將這些鴉片販子的鴉片全登記在英國政府名下,所以才有會這麼一出。

然而,鴉片在當時中國是違禁品,按說是不應該賠償的,但回到“比拳頭硬”的規則,這個又是一個無話可說。

此外,鴉片戰爭結束後,英國還割佔了香港島,從這些方面來說,《南京條約》是不平等條約,是中國受損害的條約,這個是確鑿無疑的。



為什麼有人說《南京條約》不是不平等條約呢?

至於五口通商、開放租界這些,這個倒是可以討論的,其中有利有弊。

以現在的眼光(乃至之前的角度),開口通商對雙方都是有利的,這也是世界一體化的必然趨勢,無可阻擋,無非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開放租界後,西方的產品、文化、制度等等開始進入中國,這對於中國學習西方先進的東西也是有幫助的,目前這些通商城市基本都成為國內發展最好的地方,即為明證。

當然,租界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洋人的管理權,這個又要另當別論了。

随雨飘渺
2018-11-22

站在現代國家的位置來看,南京條約主要是全面開放國門的條約,讓大清接受英國主導的全球化,但站在大清農耕文明的年代,那是動搖國本的條約。肯定是不平等條約。因為英國是工業文明年代,一但資本主義文明進入大清社會,大清必然會灰飛煙滅。

因為大清王朝是自我封閉的王朝,農業自然經濟為主體,一但開放以後,內部會不攻自破。

但強勢的英國開放的工業化文明,衝擊波會震撼人心,會讓大清社會崩盤的。

五口通商在今天看來算什麼,中國八十年代率先開放八大沿海經濟特區,陸續又開放了所有全國沿海城市,沿邊城市。

在歷史性放眼看世,覺得算不了什麼,這是人類歷史的進步,不然我們能有今天的強大嗎?

国史馆
2018-11-21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中英之間共簽署了三個條約,分別是《南京條約》、《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嚴格地說,《南京條約》和《五口通商章程》不算是不平等條約,史學界之所以把它當做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把這三個條約看成是一個條約,即以《南京條約》為主,其它兩個是《南京條約》的補充。

《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是割地賠款,五口通商,以及今後英國僑民在中國的居住權等。其中的割地賠款是國際慣例。兩國交戰,敗了的一方就得割地賠款,這是自古羅馬以來的傳統,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否則就得亡國滅種。局部戰爭總是有勝有負,一般都沒有必要死磕到底,除非遇到日本侵略中國這樣不死不休的局面。

至於五口通商在今天看來是很可笑的事。就一個對外貿易,還是以出口為主,清政府硬是扛著不同意。今天中國遍地通商,別說五口,一百口都不止,按照清廷當時的邏輯,中國早就國將不國了。

真正不平等的是《虎門條約》。《虎門條約》有兩個關鍵詞:協定關稅和治外法權。關稅和司法管轄是一個獨立國家的主權,英國人借清政府戰敗之機攫取了這兩個權力,實在是欺人太甚。有鑑於此,後世的歷史學家們每次提到《虎門條約》就義憤填膺,無不指責英國帝國主義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但這只是表面現象,真相卻令人大跌眼鏡。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南京條約》本來可以不籤的,尤其是後來喪權辱國的《虎門條約》,實際上是清政府“逼迫”英國籤的。

一提起鴉片戰爭,一般的印象都是英國為了鴉片派軍艦到中國來主動挑起了戰爭。其實,主動挑起鴉片戰爭的人是林則徐。林則徐在廣東禁菸,犯了一個完全不該犯的錯誤:就是派兵包圍英商會館,扣留裡面的全部英國人為人質,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當時英商會館裡滯留的大部分英國人是守法商人,他們沒有從事鴉片貿易,更沒有走私,尤其是他們的家屬。婦女和兒童是無辜的,在哪裡都應該受到保護。林則徐不分青紅皁白,一律扣押,將他們當做戰俘,並且粗暴對待。這不僅違反了國際公約,也非常不合人情。英國議員們不全是喪心病狂的殖民者,討論派兵來中國時,反對的聲浪也很大。但最後議會還是以微弱多數通過決議,護僑是一大因素。

即便是鴉片戰爭開打了,也還是有很大轉圜餘地的。林則徐被道光皇帝撤職後是琦善接替。琦善與林則徐一樣,是個能員。他到廣州以後,英軍已經北上攻佔了定海,正準備封鎖長江口,局勢已呈蔓延之勢了。琦善馬上與英軍展開談判,並迅速達成協議,在廣州與英軍草簽了《穿鼻草約》。

平心而論,這個《穿鼻草約》比日後的《南京條約》來說可是好的太多了。它只規定割讓香港,其它什麼都沒有。英軍提出的賠款600萬兩銀子是口頭協議,沒有寫到文本里。還有一個不爭的事實:鴉片戰爭以前,英國人已經實際佔領了香港。可是當英方提出要割讓香港時,就連時任廣東巡撫黃恩彤也不知道香港在哪裡,是個什麼地方,更沒聽說被英國人佔了。所以琦善的方案其實很好,如果皇帝批准了,鴉片戰爭就結束了。

但遺憾的是,道光皇帝聞訊大怒,他大罵琦善賣國,但也知道琦善是他親自認命的欽差大臣,有權與英軍談判,於是就以貪汙為藉口撤了琦善,並抄了琦善的家。抄了琦善的家才發現,琦善是個清官,以世襲侯爵、二品大員,總督之尊,幾乎是家徒四壁。

鴉片戰爭進行到第三階段時,英軍已經封鎖了長江口和大運河,直接控制了漕運。當時清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來自於兩江,每年的稻米經過大運河轉運北京。英軍的舉措等於是掐住了清廷的脖子,再不就範滿朝文武就得上街要飯了。於是道光皇帝派耆英、伊布里就《南京條約》與英軍談判。

這個時候就知道清廷有李鴻章是多麼幸運了。因為耆英他們完全不懂外交談判,他們把談判的重點放在禮儀和程序等方面,對英方的要求照單全收。本來兩國談判是要討價還價的,英國方面獅子大開口,做好了清廷還價的準備。但清廷方面不還價,全部答應。這使得英國方面深信如果他們提出割讓定海,把賠款增加一倍,清廷也會答應。

《南京條約》簽完,在英國方面看,事情已經結束了,下一步就是按照條約執行就是。但清廷方面不算完,他們開始動了小心思。

首先是時任浙江巡撫劉潤珂上書《十可慮》,所慮之事其實都是馬後炮,但非常符合中國傳統的陰謀論套路,道光皇帝和滿朝文武都深以為然。於是皇帝下旨命接替琦善的奕山在廣東繼續與英方談判,商討《南京條約》的善後事宜。他的本意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洋人都不是東西,萬一他不守條約怎麼辦。還有,現在不談個一勞永逸,以後會麻煩不斷。

這在英國方面是很意外的。英國在歐洲與其它列強打仗打了四百年了,每次打完就籤合約,而且會嚴格遵守,這在他們已經是習慣了。可清廷方面不這麼想,他們認為《南京條約》就是城下之盟,是隨時可以撕毀的。清廷的君臣還都活在大宋朝與遼國籤《澶淵之盟》的年代,沒有一丁點契約意識。

於是奕山重啟談判。一開始英方是蒙的,完全不知道談什麼,於是奕山主動提出議題,關稅協定和治外法權都是奕山提出來的,英方喜出望外,原來外交談判也可以這樣談啊。

在《南京條約》裡,英方對中國的關稅有點意見。當時清廷只有廣州的粵海關正式徵收關稅,但粵海關不歸戶部管轄,是內務府的下屬單位。而內務府是皇帝的私人領地,它管理的部門肯定不如戶部正規。因此當時關稅的徵收十分隨意,沒有統一稅率,也不分商品明細,每次怎麼徵、徵多少完全隨內務府官員的心情。另外,其它各省的關稅徵收也十分混亂,徵收方式完全由地方官自己確定。所以,英方在《南京條約》裡提出應該由清政府定一個統一的稅率。至於徵多徵少,你們自己定,只要有章可循就行了。你看,英國方面根本就沒有干涉你關稅內政的意思。

現在奕山找上門來談,英方馬上就反應過來了,不僅提出了統一稅率,還確定了160種商品的稅目。尤其是,在奕山的提議下,還規定今後關稅如果有變,必須事先與英方協商。這就是所謂“協定關稅”的由來。

治外法權問題也是奕山提出的。奕山的本意是為了減少麻煩,如果在華的英國人犯了罪,由英國自己處理,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奕山是基於當時涉外糾紛過多,地方官又惹不起,動輒就驚動皇上。現在正好有個機會,以後大爺們不伺候你們了。奕山的心理是你們洋人事多,以後自己的麻煩自己料理。

當時中外司法糾紛時有發生,但糾其原因是中外司法理念不同導致的。清廷的法律重情理,欠債還錢殺人償命,不重程序,往往由地方官一言而決。英國人則重證據重程序,判決由陪審團做出。於是每當英國人在華犯罪,往往弄成兩國之間的司法糾紛。奕山的這個提議對英國人來說是意外收穫,所以馬上答應。於是,加上協定關稅的內容,中英之間又簽署了《虎門條約》。

其實,鴉片戰爭不是表面上的中英兩國打一場,它是兩個文明之間的碰撞。在這個過程中區去糾纏平等不平等,甚至沉浸其中,是不恰當的。既然捱了打,就要立刻警醒,找出原因迎頭趕上,下一次爭取揍他一頓。

武大东湖
2018-11-24

看看中英籤的條約,看看中美籤的條約,再看看所謂中俄中蘇籤的條約,你就知道,誰是朋友,誰是敵人了!

闲看秋风999
2018-11-22

這也想洗白嗎?

《南京條約》是在外國列強的炮艦,洋槍洋炮的威逼下籤署的。 看看內容是什麼,以及其它列強如何“利益均沾”就知道平等還是不平等了。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也是把中國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第一個條約。

條約規定:

一、割讓香港給英國;

二、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三、賠款2100萬元,其中鴉片費600萬元,商欠300萬元,軍費1200萬元,分四年付清,《廣州和約》的贖城費600萬元不包括在內;

四、英商“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應秉公議定則例”,開了協定關稅的惡例,使中國喪失關稅自主權。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1843年7月22日)、八月十五日(10月6日),英國又強迫清廷簽訂《五口通商章程及海關稅則》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即《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補充。

通過《虎門條約》,英國又取得了以下重要特權:一、英國在中國享有領事裁判權,即英國人在中國犯罪時,由英國領事按照英國法律處理,不受中國法律的制裁;

二、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值百抽五,中國不能自由變更;

三、英國在中國享有最惠國待遇,即中國將來給予其他國家任何權利,英國人可以“一體均沾”;

四、英國軍艦可常駐通商口岸港口;

五、英國人可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建房居住。

《南京條約》簽訂以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接踵而來。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八日(1844年7月3日),在美國武力的脅迫下,欽差大臣、兩廣總督耆英與美國專使顧盛(C.Cushing)簽訂了《望廈條約》。

九月十三日(10月24日),耆英又跟法國專使拉萼尼(Théodose de Lagrené)簽訂了《黃埔條約》。

美、法兩國不僅同樣取得了《南京條約》和《虎門條約》中除割地、賠款外的一切特權,而且還獲得了新的特權。

如《望廈條約》擴大了領事裁判權的範圍,不僅美國人與中國人之間的刑事或民事案件,而且美國人與其他外國人在中國發生的一切訴訟,都由美國領事審理,中國官員不得過問。

協定關稅則從《南京條約》的“秉公議定”稅率確定為“須合眾國領事等官議允”。美國還取得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醫院等特權。

《黃埔條約》特別規定,“倘有中國人將佛蘭西禮拜堂、墳地觸犯破壞,地方官照例嚴拘重懲”。隨後,法國又脅迫清廷同意取消對天主教的禁令,准許他們在各通商口岸自由傳教。基督教也跟著獲得同樣的權利。

從此,西方各國的傳教士,隨著鴉片和商品一起,紛紛竄入中國。

船行万里浪作伴
2018-11-27

從法理上說,大清帝國的土地和百姓都是皇帝自家的私產。皇帝如何處置自家的地產,賤賣還是贈送,是皇家的私事,平等不平等,與他人有什麼關係?宋朝的土地是多少呢?比清朝差遠了吧?滿清皇帝把國家管垮了,自己也承擔了後果:皇帝也下崗回家了。

大将军威武8
2018-11-28

有必要回顧一下歷史。

鴉片戰爭之前,滿清王朝(實際上包括歷代大一統王朝)統治下的中國始終以“天朝上國”自居,而將外國當做藩屬對待。在封建統治者看來,凡是到中國的外國人都是不知禮義廉恥的蠻夷,把他們的經商行為看成是貪財好利,而把自己與之交易的東西說成是天朝恩賜。因為這一點,就導致當時的中英貿易對於英國來講是極為不平等的。這不是說當時清王朝沒有相應的關稅制度而是在於通商口岸只有一個廣州,可以同外國人做買賣的只有13家(即廣州十三行),可想而知腐敗有多嚴重?

即便如此,在鴉片戰爭之前,外國人進出中國只有廣州一個通道,而且限制人數,進入中國的外國人必須遵守中國的傳統禮節,否則就會被禮送出境。說到傳統禮節,不得不說一下英國外交官馬嘎爾尼來中國覲見乾隆皇帝時要求下跪的情形。試想,當時的英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殖民地遍及全球的日不落帝國,這次派人前來是希望能與中國開展平等貿易。馬嘎爾尼來中國之前,英國政府對他的要求就是儘可能的遷就中國的禮節,但是中英平等這個底線不能破。而馬嘎爾尼的使命則是希望中國能夠開通一些通商口岸、制定固定、公開的海關稅則。實際上就是希望以和平方式要求中國方面能夠平等對待中英貿易。 但是83歲的乾隆大帝依然把馬嘎爾尼當做藩屬使節對待,僅僅因為一個跪拜禮就導致雙方關係鬧僵,更不用說是洽談貿易了。這也就是說以和平方式解決中英雙方不平等貿易問題的失敗!

於是,英國人認為和平方式無法解決雙方問題!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鴉片戰爭以前,外國人認為中國人不給他們平等待遇。

在19世紀之前,因為清王朝長期的閉關自守,很少有外國的大宗商品進入中國。外國人來中國經商因為各種原因很少帶貨,更多的金銀。按當時的經濟理論,金銀過分輸出都是對國家有害的。如何增加貨物出口和金銀進口就成了各國考慮的頭等問題!

經過市場調研,外國人發現鴉片在中國比較暢銷,於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廣泛種植,統籌銷售。乾隆、嘉慶、道光三位皇帝都曾出臺相關法令禁止,但是因為體制腐敗導致鴉片輸入有增無減。況且英國人從正常的貿易規則以及切身利益考慮一定會全力抵制。如果鴉片貿易被中斷,加上先前在與中國和平交涉解決貿易不平等問題上的失敗,英國人為了挽回損失自然會不惜訴諸武力!

到了道光20年,鑑於鴉片貿易已經動搖的清王朝統治的根基,再也坐不住的道光皇帝決心禁菸,命堅決主張禁菸的湖廣總督林則徐為全權欽差大臣,具體負責禁菸。在林則徐的努力下,在廣州的英國商業監督義律被迫命令煙商交出全部鴉片,共有200餘萬斤。但是義律沒有讓煙商直接交貨,而是以政府的名義擔保,讓煙商把鴉片交給自己,然後再轉交給林則徐。這樣一來,原本是商人與政府的行為就變成了政府對政府的行為! 感到蒙受屈辱的英國政府決心以武力解決。當然還是先禮後兵,先是照會清廷方面進行索賠。條件除了追加煙價外實際和馬嘎爾尼來華帶來的條件差不多,最根本的還是追求增加通商口岸和貿易平等!剛剛在全國範圍內取得禁毒戰役勝利的道光皇帝自然不會答應,戰爭也就不可避免的開始了。 一個古代政府指揮古代軍隊和人民PK一個近代政府指揮下的近代軍隊,結果自然是沒有懸念的。前者大敗,最後以簽訂《南京條約》結束戰爭!

條約總共有賠款、割地、開通商口岸、協定關稅、治外法權、兩國官吏平等往來共6項條款。 對於當時的清朝人來說,感到最不平等的是開放通商口岸。試想,從廣州一個通商口岸進來的鴉片就差不多到了動搖清王朝統治根基的地步,再加幾個通商口岸進來的鴉片又將會鬧出什麼事?直到清朝末年,無數文人還是都認為開放通商口岸是最大的禍國殃民!至於割讓香港島,對於清朝人來說根本不算什麼事,那會兒的人還不知道香港在哪兒,畢竟香港在那會兒毫無商業和國防價值。

對於他們來說,最為平等的是治外法權和協定關稅! 先說治外法權,先前外國人在中國犯法,由當地官府依法審理。但是外國人始終認為在中國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加之語言不通、風俗不同等種種因素,從而導致矛盾頻發。現在,外國人的事由外國人管,典型以夷制夷,清朝人自然覺得方便省事。 再說協定關稅,先前廣東官吏以天朝上國自居,胡亂給外國人增加各種苛捐雜稅,客觀上是引起戰爭的原因之一。現在把各種貨物需要納稅額都寫在明面上了,清朝人也認為這是一種省事的辦法。 但是用今天的觀點看,這兩種做法無疑是踐踏了國家的司法、稅收主權,後患無窮。所以,簽訂《南京條約》時的清朝人因為完全不懂國際公法、看不清國際形勢,爭不應該爭的,放棄不該放棄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