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不應該調取自己信任的軍隊嗎?縱觀玄武門之變,李淵完全沒有任何準備。反而秦王,太子都祕密準備了軍隊,李淵為什麼一點防備都沒有?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10 個回答
无花台
2019-01-21

李淵作為玄武門之變得局外人,想不到自己的長子太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矛盾會變得不可開交,到最後兵戎相見,兄弟相殘的地步。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6月25日),唐朝的開國皇帝,隋末(617年)天下大亂,在次子李世民的策劃下起兵太原,招兵買馬,殺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引突厥入中原,發誓師檄文,破霍邑,渡黃河,攻長安,一路高歌猛奏,618年,李淵登基皇位,定都長安,建立大唐,長子李建成封為太子,次子李世民封為秦王。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在反隋起義的過程中,李建成和李世民一直是配合默契,並肩作戰,少有矛盾,直到建立唐朝。

唐朝建立後,李淵封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中,而李世民領兵打仗,在軍中武官,士兵心裡威望強盛,封為秦王,李建成日漸感覺李世民的功勞巨大,怕奪其太子之位,戒備之心從未放鬆,矛盾也由此產生,李建成的文官派和李世民的武將派相互看不順眼,更加上兩方勢力人員的相互詆譭,兩人的已經到了不可開交的地步。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深知戰功和威信不是李世民對手的太子李建成,佔據宮中有力優勢,奉承結交多位皇帝寵妃,散佈對李世民不利謠言,而且後宮嬪妃家眷多與秦王有摩擦,“上下一心”經常小報道打到皇帝那裡,逐漸高祖也對其失望,不僅如此,太子令手下詆譭李世民有功不願屈居秦王之位,並且許皇太弟一職,拉攏四弟李元吉,這樣不但後宮有人替自己說話,朝中大部分文官大臣,自己弟弟李元吉勢力也參與進來,逐漸太子黨羽翼豐滿,不論是朝中輿論導向,還是自己擅自組建的東宮衛士都使其自信滿滿,大有一言不合就開幹,殺害李世民之意。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反觀李世民處處受到懷疑,甚至忠心耿耿抵不過李淵身邊妃子的一句醋酸話,高祖李淵一度懷疑李世民有造反之意,對左僕射裴寂說:"這孩子長期在外掌握軍隊,受書生們教唆,已經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兒子了。"而且身邊武將多有憤憤不平,在外領兵作戰,受盡皮肉之苦,這遭又受朝中非議,裡外不是人。更何況兩兄弟的鬥爭逐漸明顯化,李建成下毒李世民不成,聯合後宮嬪妃誣陷李世民有造反另李之意,幾度高祖信以為真,李世民在朝中地位岌岌可危,大有成仁趨勢。

造成玄武門之變的導火線是李元吉出主意刺殺李世民,利用出兵突厥之時,李建成手握軍中兵權殺害李世民,不料事情被李世民派到太子身邊的人知道並告知了李世民,於是李世民打算先出手為強,連夜密奏皇上告發李建成和李元吉與後宮的嬪妃淫亂,而且說到他們有可能打算殺害自己,而高祖李淵聽到消息只是驚訝不已,“明天朕就審問此事,你應該及早前來參見朕。”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領一干心腹入朝,並在玄武門設下埋伏,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不知所以,還以為是去解釋後宮淫亂之事,路上被伏兵弓箭射中,命喪當場,馬上李世民趁其太子黨勢力不明故里,攻心為上,命手下提著李建成,李元吉人頭兵不血刃的解決了太子黨羽翼,最後以李世民的成功而收場。高祖李淵後知後覺已晚亦。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縱觀玄武門之變整個事件的經過,李淵像是後知後覺,雖然蒙在鼓中卻也知道兩兄弟矛盾摩擦不斷,但不曾深究事情厲害程度,只是表面文章勸說兩兄弟,哪敢想有一天兄弟竟會流血五步,血濺玄武門。

历史杂货铺
2019-01-23

玄武門之變之前,李淵的確是一丁點的準備都沒有,同時太子也沒有準備,題目中所說的太子祕密準備軍隊,這件事不存在。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太子的軍隊的確是集結在了玄武門之外,但是這並不是他提前準備好的,而是玄武門內已經打起來了,太子的人緊急通知的,在玄武門之外除了太子的人,還有勤王部隊也到達了現場。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那麼為什麼玄武門之變前,李淵沒有任何的準備呢?說白了就是李世民的這次政變是突然的,他自己都沒有準備,更何況是李淵呢?李世民心中肯定早就有政變的想法,可是並沒具體日子,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的一場豪賭,無論是李世民,李淵,或者是太子李建成,這三方人馬都沒有任何的準備。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在當時的歷史中,李世民其實並沒有多少人支持,李世民這個人野心比較重,李淵為了他的兩個兒子不要自相殘殺,他決定奪走李世民手中的所有權利,於是乎在玄武門之變前一天,李淵叫來李世民要奪權,李世民這個人比較機靈,他趕緊說李建成和李淵的妃子有染,李淵便把奪權這件事擱置了,讓李世民和李建成明天來他這裡對峙。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李世民回去之後,立即策劃了這場政變,第二天早上雙方進入玄武門之後,李世民出其不意對李建成發動了襲擊,雙方打在了一起,李世民的人鎖上了大門,這個時候玄武門內的人數,雙方都是一樣的,外面的人聽到裡面打鬥,勤王部隊來了,李建成的人都來了。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這個時候李世民還安排了人在外面勸阻他們不要攻城,告訴他們這是帝王家事,外面的人也沒人敢進攻,最終李世民拿著李建成的人頭站在了城牆之上,這次政變以李世民勝出結束,假如說李建成打贏了,那歷史便又不一樣了。

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史学达人
2019-08-10

因為事情發生的太突然了,他根本想不到會在自己身邊發生兄弟相殘的事情。

當時,太子李建成已經覺察到李世民是他最大的政治威脅了,他開始有步驟,有計劃的打擊李世民了。

李建成用的是釜底抽薪之計,他想一步一步把李世民身邊的智囊給撤走。

李世民的文人智囊集團有杜如晦,房玄齡。

這兩個人是李建忠重點打擊的對象,所以,李建成利用老爹把杜如晦,房玄齡調離了李世民的身邊。

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他們兩人一離開李世民,對於李世民來說,就像少了左膀右臂一樣,這時候李世民的武將開始告訴他,你趕緊要小心了,若是李建成把我們也調開的話,那時候即將是你的末日。

所以,為了活命你必須先下手為強,否則,你必然會死在李建成手裡。

李世民想來想去,不得不發動政變了,他先是買通了玄武門的守衛,然後悄悄的帶著自己最寵幸的幾個武將,在玄武門埋伏起來,然後,他在假傳聖旨,讓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起來見李淵。

結果李建成和李元吉真的相信了,他們兩人騎著馬就向李淵的住所靠近。就在他們走到玄武門的時候,李世民帶著不足十人的隊伍殺了出來。

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李建成和李元吉知道大事不好了,可是這時候為時已晚了,因為李世民的箭已經射向了太子李建成的身上,李建成應聲落馬,死於非命。

李元吉調轉馬頭就想跑,李世民在追他的時候,還被大樹給絆倒了,這時候幸好有尉遲敬德在,尉遲敬德二話沒說,就把要逃跑的李元吉的人頭給剁了下來。

可以說李世民殺死李元吉和李建成就是在電光石火之間,雖說當時李淵有聽到外面的喊打聲,但是,他沒有想到事情會嚴重到如此的地步。

李世民帶著自己的隨從就來李淵這裡請罪了,他說他的哥哥李建成要謀反,所以不得已才殺了他。至於李元吉那也是一個幫凶,他也是死有餘辜。

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當時的李淵也是孤家寡人,他知道現在的形勢對自己不利,即使他明知是李世民要謀反,太子李建成是被冤殺的,但是,他也不敢這樣說。

畢竟李世民的手下,尤其是尉遲敬德的手裡,還拿著剛殺過人的刀,尉遲敬德敢對太子李建成下手,他也敢對他這個老皇帝下手。

只要他稍有疏忽,就會死於非命。

所以,李淵不得不宣佈李建成謀反,罪該萬死,最後大大的誇獎了李世民,還把他立為了太子,畢竟李世民斬殺謀反的李建成有功。

李世民在被老爹立為太子之後,沒多少天,他就被李世民給逼下了位。李世民開始掌控大唐,把大唐這艘大船,開向了歷史最輝煌的時期。

品谈客
2019-01-23

首先,李淵對自己這三個兒子的矛盾,雖然有所察覺,但是估計不足。換句話說,就是他沒想到會到了互相殘殺這麼嚴重的地步。

第二個原因:他沒有反應時間。李世民的玄武門暗殺計劃部署的緊急而周密,頭天晚上定計劃,第二天早上,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實施了。

我們來看看玄武門事件的簡單回放,就知道李淵為何沒有一點準備了。

公元626年6月29日,突厥進犯中原。太子李建成給李淵出主意,派李元吉代李世民出征,又請求把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一票猛將以及秦王府精兵都歸李元吉指揮。這個意思很明顯,就是要剝奪李世民的軍權。

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這個時候,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一夥已經和秦王李世民水火不能相容了。如果說之前李建成還對這個二弟弟有手足憐惜之情,遲遲不忍殺害的話;那麼在昆明池擺宴,下毒毒死李世民的密謀計劃失敗之後,兄弟殘殺的局面已是不可避免了。不是李世民死,就是李建成亡;雙方都已經心照不宣。

李建成身邊的魏徵等人,勸他先下手,李建成沒幹,說再等等。李世民身邊的人,勸他先發制人,說如果再不動手,他們不願等死,就地散夥了事。李世民說:那麼好吧!於是擬定計劃,準備開幹。

626年7月1日夜,李世民先跑到李淵那裡,告李建成、李元吉一狀:“爹,兒子一向手足深情,沒有對不起大哥和弟弟的地方,可今天他們要弄死我!如果我死了,與爹永別,九泉之下,見到王世充、竇建德這兩貨,感到丟人。”李淵一聽,很蒙圈很驚訝,這幾個兒子怎麼會鬧到這個地步?說:“你應該早點告訴我,明天我一定查問這件事!”

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唐高祖李淵傳旨:兄弟三人明早一起進宮,解決一下家庭矛盾。

隔牆有耳,後宮張婕妤無意中聽到李世民與李淵的對話,派人報告李建成、李元吉。李建成很是託大,認為自己軍權在握,誰能奈我何!於是第二天照常上朝。

第二天早上,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各帶了精兵,埋伏在玄武門兩側,守株待兔。不久,李建成、元吉騎著馬朝玄武門走來,覺得氣氛不對,於是兩人調轉馬頭,準備回撤。李世民在玄武門裡高喊:“殿下,別走!”李元吉回身拿弓箭,準備射李世民,但是由於高度緊張,弓弦拉不開。李世民一看,“弟弟,你是真要弄死我啊!”一發狠,也射了一箭,卻把李建成先射死了!這時候,尉遲敬德帶騎兵來到,啪一箭,把李元吉也射下了馬。

太子東宮和齊王府的將士聽到玄武門出事,全部出動,猛攻秦王府李世民的兵士。李世民方面一邊抵抗,一面派尉遲敬德進宮。

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這個時候,唐高祖李淵還在等著這三兒子進宮朝見之後,給予他們調解調解矛盾呢!他壓根沒想到這三兄弟已經等不了調解,自己下手解決了。看到尉遲敬德衝進宮來,才知道三兒子已經死了倆。李淵無限悲傷:“沒想到!沒想到!今天竟發生了兄弟相殘的事,如何是好?” 可見,唐高祖對玄武門事件一點心理準備沒有,也沒有發現什麼異常跡象。他還天真以為,這都是家庭內部矛盾,自己調解一下就可以了。

至於題主所說,李淵調取自己信任的部隊的問題,也就不存在了。因為,還有比自己兒子更讓自己信任的嗎?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都擁有自己的部隊和軍權,對祕密進行的軍隊部署,李淵不知道也屬正常。最主要的,他至始至終都不相信自己的兒子能夠到了自相殘殺的地步。

一般明月
2019-08-11

事實上,爾虞我詐與栽贓陷害的能力是一個傑出的皇帝的基本品格。

李淵集團當初只是一支名聲不響的隋朝起義軍,實力遠在李家父子之前的有李密的瓦崗軍,河北的竇建德,洛陽的隋軍王世充,隋煬帝在江夏的禁軍。其他跟李淵實力相當的簡直不計其數。

而李淵最終在各地軍閥割據一方的群狼中脫穎而出,除了李淵的高瞻遠矚之外,手下一幫諸如劉文靜、裴寂等大臣的輔佐也深有關係,特別是李建成、李世民即李元吉三兄弟的精誠合作,智勇雙全更是如虎添翼。

李淵攻克長安後,特別是稱帝以後,冊封長子李建成為太子,為了培養太子的執政能力,李建成很少親自領兵出門。後面為大唐統一天下作出最大功勳的當然是李世民,在李密瓦解後,他攻下了東都洛陽,王世充、竇建德都在他陣前投降。

於此同時,李世民的慾望也在逐漸放大,論軍功遠在李建成之上,只是因為晚生了幾年,眼看皇位遙遙無期,對於蓋世英雄難免心生不滿。

而平定所有武裝後,李建成與李世民的矛盾差不多公開化了。此後,雙方各自用手段籠絡對方的人員,互相設計陷害,層出不窮。

當然好多記錄是被李世民塗改過了,據說,確實不大可信,李建成與李元吉密謀除掉李世民,而此事被李世民的耳目通知了李世民。

於是,最殘仁的事情出現了。公元626年7月2日,清晨,因為前一天,李世民在父皇李淵面前栽贓李建成與後宮有淫亂,李淵等三個兒子當堂對質。而此前晚上,李世民早已通過老早爭取過來的玄武門守將,把八百精兵埋伏於此。

等李建成與李元吉帶領少量親兵進入玄武門前,李世民帶領尉遲恭等衝出去,李世民一箭射穿了李建成,李元吉也被尉遲恭射殺。同時,尉遲恭割下了兩人的首級,掛與玄武門上,瓦解了李建成的救兵。

李淵此時與幾個大臣在湖上泛舟,他此前一再竭盡全力的爭取兒子間的和睦相處,儘管收效甚微,但絕不敢想到兒子會互相殘殺。

等到尉遲恭一身血漬的帶著兵器闖進求見時,他知道無力迴天了。

於是李淵被架空,兩個月後,宣佈退位,李世民繼位。


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秦右史
2019-10-28

最近在問答中寫了一組關於玄武門之變的文章,是時候做一個小總結了。

公元626年7月,長安城裡風起雲湧,朝局不穩。臨湖殿前水波盪漾,殺機四伏。唐代開國皇帝李淵在玄武門之變期間的表現,可以大致歸結於三個詞:李淵在泛舟、高祖發三問和世民吮上乳。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一、李淵在泛舟。

7月2日,夏季的長安很熱,但是這天李淵卻很不高興。前一天,太子李建成借太白金星中午出現在天空,通過太史令傅奕指控秦王李世民有謀反的嫌疑。李淵不地道的把這件事告訴了秦王李世民,而憤怒之餘的李世民也狀告李建成李元吉染指後宮,有亂倫違禮之舉,雙方各說各有理,互相傾軋,暗流湧動,劍拔弩張,而他這個同是皇帝也是父親的李淵,卻有些無能為力。畢竟,李淵還是偏愛長子李建成,無法決斷孰是孰非。

中午,李建成和李元吉接受詔見進宮問話,途徑玄武門,李世民早早在此做好了埋伏,爆發了兵戰。在李世民射殺李建成,尉遲敬德率人射殺李元吉的時候,李淵正和裴寂等人在臨湖殿內的海池泛舟,調解心情。正當自得其美,暫時忘卻了不快的時候,就瞬間喪失了妥善解決的機會。矇在鼓裡的李淵,完全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似乎還沉浸在水上避暑的快樂之中。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二、高祖發三問。

頗有大將之風的尉遲敬德,鑑於東宮和齊王府將領圍攻玄武門,砍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首級,暫時壓制住了局勢。為了保險起見,尉遲敬德披堅執銳,直接闖入了李淵所在的內廷。

正在泛舟玩樂的李淵,此時大吃一驚,完全不知道在幹什麼,就問了敬德三個問題:

高祖大驚,問曰:今日作亂是誰?卿來此何也?

翻譯過來就是外面誰在作亂,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會突然到這裡來?聽起來甚至有一點滑稽可笑。

其實,玄武門之變前夕李淵已經閉目塞聽,李建成信任的禁衛軍統領常何被秦王府策反,李世民步步為營,心思縝密,李淵可以說基本上被架空了。甚至,周邊的宮人和衛士也已經投靠了李世民。即使是在身邊陪同的裴寂侯君集等人,一文一武,也成了李世民的的傳聲筒,麻痺著李淵的神經。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三、世民吮上乳。

秦王部將尉遲敬德的出現,意味著屬於李淵的時代結束了。他在李世民的授意下,逼迫李淵下詔,安撫了東宮齊王舊部和朝臣,宣佈李建成和李元吉謀反被誅,態勢不久之後就穩定了下來。

這個時候,作為幕後策劃者、受益者的李世民出現了,故意和父親李淵表現出了父子情深的行為,來了一場看似合理的政治作秀:

上乃召世民,撫之曰,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

實際上,秦王李世民打算與太子李建成兵戎相見之際,大致也做好了脅迫父親退位,自己上位的準備。等到自己當機立斷,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父親不屈服也不行了,不滿意也不得不忍著。喪子之痛失國之悔,李淵的心態可想而知。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故而,這個時候面對基本上沒有威脅的李淵,李世民表現出了一絲“乖巧”,痛苦流涕並做出北族風俗吮父親之乳的動作,好像是迴歸到了幼年時期的溫馨,這種高超的政治智慧確實是太厲害了,非常人可以理解和實踐。

當然,無情最是帝王家,在權力到底歸誰這個問題上,無論是李淵,李建成,李元吉還是李世民,都無法超脫其外。玄武門之變三天後,李世民就被封為皇太子,兩個月後李淵退位做太上皇,李世民當天就在顯德殿登基,成為後世歌頌的一代明君,成就了貞觀之治。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相比而言,唐高祖李淵在死後卻成為一個遇事無斷制,唯唯諾諾的歷史形象。其實,只是李淵和兩個喜歡的兒子玩輸了,徹底走向了終結。自己不甚喜愛的次子李世民卻最終成就了霸業而已,這也就是歷史的細微變化與深層次啟發。

繁華而安靜的長安城,俯視著大唐初年宮廷鬥爭的激變、秩序與迴歸,頗具蒼涼,或許也正是歷史研究的魅力所在。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我见青史多妩媚
2019-10-28

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們不妨反問一下:李淵能提前做什麼準備呢?

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李淵萬萬沒想到會發生玄武門之變↑

實際上,唐朝武德六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也就是玄武門之變發生的那一天,李淵心裡其實是有了打算的,他不能再坐視兩個兒子爭來鬥去了。

因此,李淵在招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入殿之前,就已經把當朝重臣寂、蕭瑀、陳叔達等人召集起來,“(建成、元吉)乃俱入,趣玄武門。上時已召裴寂、蕭瑀、陳叔達等,欲按其事。”

此處,欲按其事是指的準備當面和李建成,李世民對質一件事情,同時讓重要的大臣們列席旁聽旁觀,李淵這個舉動很有政治意味,要知道,這件要被對質的事情可不光彩——事關整個李唐皇族的臉面。

什麼事情呢?——“世民密奏建成、元吉與尹德妃、張婕妤淫亂後宮,且曰:“臣於兄弟無絲毫負,今欲殺臣,似為世充、建德報仇。臣今枉死,永違君親,魂歸地下,實恥見諸賊!”上省之,愕然,報曰:“明當鞫問,汝宜早參。””

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李世民和心腹幕僚設計了一盤大棋↑

也就是說,李世民在前一天告訴自己老爹:你被自己的兩個兒子綠了,後宮立有一片大草原呢。

當然,這類傳聞李淵不會輕信的,於是李世民又把王世充和竇建德拿出來說事,李建成當然不會替這兩個人報仇,但李世民這番話暗示:如果李建成借李淵之手殺了李世民,其實質相當於為敵人們(王世充和竇建德等人)報仇了。

李世民說的生動感人:我如果這種死法,到地底下都沒臉見到王世充和竇建德,他們會笑話我死在自己親兄弟親爹手裡。

所以,李淵經過一天的思量,要在六月初四這天決定一件事:徹底了斷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皇位之爭。

毫無疑問,這也是李淵提早把裴寂,蕭瑀和陳叔達等重臣招進宮裡的理由,他們一邊泛舟,一邊商量如何處置這件事。

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李淵在玄武門之變發生前已經打算徹底了斷皇位之爭↑

讓我們站到李淵角度考慮一下:如果李世民所說是實錘,李建成和李元吉確實做出大逆不道的亂倫之事,這就表明李建成根本不把李淵放在眼裡,這樣的太子萬萬留不得,只好找個理由免掉李建成太子之位,那麼,找什麼理由呢?這或許是李淵和重臣們商議的重點可能之一。

那如果李世民純屬汙衊造謠,怎麼辦?

這說明李世民為了奪得太子之位,竟然不顧父皇的面子和尊嚴,做到這種程度,完全是過火的行為,一旦查實李世民說謊,只好徹底讓他遠離皇位之爭,採取什麼辦法呢?除了殺掉李世民,有沒有什麼其他更好的辦法呢。這或許也是李淵和重臣們商議的重點。

可見,李淵在玄武門之變這一天,做好了一個準備——讓李建成或者李世民其中一方徹底出局!

如此看來,李世民精心編造的“淫亂後宮”這個謊言,真是太妙了,看似漏洞百出,但偏偏事關體大,同時又給了李淵一個虛幻的設想,讓李淵以為能夠藉此事件徹底做個了結,由此拴住了李淵和重臣們的注意力,他們萬萬想不到,李世民背後真正的用意竟然是動用武力先發制人。

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論手段,李世民技高一籌↑

至於其他準備,題主可能考慮到李淵所在皇宮的守衛力量,其實李世民早已設想到這個情況,他也早早佈局,收買了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常何。

這個常何,早先是太子李建成的親信,被李世民暗中買通,成了玄武門之變當天最重要的一個角色。

李元吉曾在玄武門之變前一天告誡太子李建成,建議他按兵不動,不要入宮,可李建成對宮中侍衛非常有自信,覺得都是自己人,進宮無憂,還可以趁機逼李淵表態。

總的來說,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下了一大盤好棋,把李建成,李元吉,李淵以及裴寂等重臣都騙了,戰術戰略堪稱一流。

不能怪李淵不防備,實在想不到李世民太狡猾。

霜晨月7805
2019-09-05

玄武門政變前夕,老皇帝李淵不僅僅是沒有準備,而在他的心裡壓根兒就沒有想到李世民會發動政變。

老皇帝李淵是個老好人,性情比較寬厚,對待家庭內部矛盾總想雨露均沾的處理,實際上得到了適得其反的結果。

李淵的家庭矛盾由來已久,他在晉陽起兵的時候是在二兒子李世民的勸說下才行動的,並且李淵當時答應,如果打下天下,將立李世民為太子。當然這是口頭許諾,沒有形成書面字據。但當打下天下後,李淵卻立大兒子李建成為太子,這樣的行為已經在李世民心裡埋下了禍根。我是這樣臆測老皇帝李淵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哪個兒子都覺得親,所以就來一個大兒子監國,二兒子領兵,這老李家的江山就會萬代千秋。這是李淵一廂情願的,並不能代表胸懷宇宙、囊括天下的二兒子李世民,李世民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有多大能量。推翻隋朝後,接著平定薛舉、王世充、竇建德等軍閥割據勢力,已使得李世民的威望和能力急劇提升,手下武將如雲,加之手握重兵。他的內心就像一條大河,水漲就要船高,他的目標是劍指皇帝寶座,可不是什麼兵馬大元帥。因為他有這個能力,因為他也具備這個條件,任何妄想阻擋他的腳步的做法勢必會受到他無情的打擊。李淵自己種下的禍根,終於開花並且結了果,不過是一枚苦果。

玄武門血淋淋的現場還沒有收拾,大將尉遲恭頂盔摜甲通報李淵,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謀反,已被秦王殺死,李淵無奈的吞下了這枚苦果。


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谋士说
2019-01-31

《孟子說史》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在玄武門之變前,李淵根本不知道李世民會採取武力的方式殺太子。估計李建成自己也不知道,李世民會先動手,更何況李淵。李建成和李世民就是明爭暗鬥,各自積蓄力量,都想除掉對方,都沒有公開。要是,李建成事先知道,李世民要殺他,他就不會去玄武門了,所以李淵也被矇在鼓裡。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另外,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李淵的兒子,即使有準備,也不會採取武力鎮壓的方式除掉其中一個。李淵作為皇帝怎麼可能公開選邊站,當然他默認了太子的地位,說明把皇位是傳給太子的,不然他有權力廢掉太子。但是,太子也沒有過錯,為什麼廢長立幼。李淵沒有料到,心裡沒有任何準備,至少沒有想到李世民會這麼快殺太子。

當時太子李建成的陣營與李世民的陣營估計都已經準備了很久,誰先發制人,誰就可以將對方殺死。其實李建成打心裡不想殺李世民,李建成心比較軟,畢竟是自己的弟弟。當時李元吉站在李建成一邊,李元吉一直慫恿哥哥李建成殺李世民。所以,曾經下毒,也是他人想出來的。而李建成優柔寡斷,這一點是致命的。當時李建成身邊有人又被李世民收買,李建成身邊出了叛徒。叛徒向李世民先告發李建成可能奪李世民的兵權,然後殺死他。所以,李世民決定先動手,於是在玄武門設下埋伏,提前動手。如果李世民沒有眼線,唐朝皇帝估計就不是李世民,而是李建成。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李世民殺了太子以後,李淵估計內心是崩潰的,他肯定很痛恨李世民,這是肯定的,骨肉相殘,做父親的怎麼不痛心。但是,大勢已去,已成事實,只能認命。曾經李淵就答應立李世民為太子,既然他殺了太子,皇帝的位置由李世民來繼承,這無可厚非。李淵沒必要與自己的兒子兵戎相見。而李世民殺太子的目的其實很清楚了,自己想做皇帝。假如李淵不識時務,賴在皇帝的位置上不退下來,估計免不了一死。

所以,李世民殺了太子3天以後,李淵即刻下詔,昭告天下:“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李世民先被立為皇太子,兩個月後,李淵下詔退位。李世民在短時間內,做上了皇帝,肯定採用了逼迫的方式,不然李淵也不會這麼快退位。

李淵心知肚明,皇位非李世民莫屬,早晚都會做皇帝,自己為了多活幾年,乾脆退位算了何必與自己的兒子爭,把唐朝搞亂。

史论纵横
2019-03-09

玄武門事變發生的背景是,李淵篡隋稱帝后,定國號為唐,並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這導致了二子李世民的不滿,最終,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且逼迫李淵奪得皇位。

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按照道理來講,這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關於李淵起兵時,卻存在一些問題,根據《唐創業起居注》來講,晉陽起兵是李淵深謀久慮的結果。這樣的情況下,李淵立李建成為太子完全是合法合情合理,但是在唐書中稱,晉陽起兵造反是李世民的策略,並且在起兵的過程中,李淵曾經說過如果大事可成,則傳位給李世民。因此,李世民在反隋戰爭中積極表現,立下汗馬功勞。可是結果,李淵卻立李建成為太子,這直接為玄武門之變留下了伏筆。

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那就說到,玄武門之變前,為什麼李淵一點準備都沒有!

這就充分印證了那句:槍桿子裡出政權。

不管李世民是不是主持了晉陽起兵,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就是李世民一直在前線打仗,屬於軍方中的重要人物,而李建成一直身處後方,管理後勤工作,所以,李世民手中是有權力的,而李世民的個性,絕非影視劇中表現的明辨是非,和藹可親的人,絕對是一個脾氣特別火爆的人(能帶兵打仗的,沒有點火爆的脾氣根本就不行,仁義之師,從來都是倒在血泊裡面的部隊)。

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面對這樣一個能帶兵打仗,又擁有自己的勢力範圍的兒子,又脾氣火爆的兒子,李淵大概是又愛又恨吧!能打下李唐江山,李世民肯定是功不可沒,但是,這個兒子卻不是自己希望成為的繼承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淵就是想有準備,也不敢表現出來啊!所以,後期李淵就有點破罐子破摔了。

而李世民的穩、準、狠,很可能是超過了李淵,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想象,,前一天李世民想好對策,第二天就發動玄武門之變,直接帶著兵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來到李淵處,尉遲恭說:“秦王因為太子和齊王作亂,起兵誅殺了他們。秦王殿下擔心驚動陛下,故派臣擔任警衛。”。

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為什麼一點準備都沒有?

李淵看著尉遲恭手中李建成、李元吉的腦袋,再加上身邊大臣建議李淵封李世民為太子,李淵就說:“好!這正是我素來的心願啊。”

所以,李淵並不是沒有準備,而是隻給自己準備了退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