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大豆有補貼,為什麼一些農民還是不願意種植大豆呢?

從2016年開始,我國籌集35億元鼓勵農民種植大豆,因為我國的大豆消費量特別大,90%以上依靠進口,國家為了解決大豆依靠進口的瓶頸,鼓勵農民種植大豆,為什麼農民不願意種植大豆呢?而且目前大豆的補貼已經超過了200元。
8 個回答
宗元三农堂
2018-10-19

近五年來,我國籌集35億元鼓勵農民種植大豆,為什麼農民不願意種植大豆?

種植大豆有補貼,為什麼一些農民還是不願意種植大豆呢?

自從2016年以來,我國為了鼓勵農民擴大種植大豆,提高我國國內的大豆的總產量,籌資35億元,補貼農民種植大豆提高大豆的種植補貼。但是近兩年來看,大豆的種植面積雖然有所增加,可是種植的規模不是太理想,而且擴大的規模比專家所預測的差得深遠,這是主要因為什麼原因呢?是什麼原因造成農民不願意種植大豆呢?

首先,看一下國內的大豆消費情況。去年我國的大豆消費為9000多萬噸,今年達到了1億多噸,主要是因為我國是高單位消費的大國,因為我國有13億人口,其消費量相當巨大,而且養殖行業應該屬於世界最大的養殖國,所以對高蛋白的消費差不多增加。

就從近期的豆粕的價格上漲幅度來看,已經達到了3700元每噸的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000元,可以看出大豆的消費量明天與日俱增。

其次,看一下國內的大豆生產總量的情況。去年國內大豆的生產總量在1000萬噸左右,今年大豆的生產總量專家預測在1258萬噸,比國內1億噸的消費量相比相差甚遠,絕大部分大豆的消費量需要依靠進口國家。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才籌資35億元,從2016年開始鼓勵農民種植大豆,加大大豆的種植補貼,改善我國目前大豆依靠進口的瓶頸產業。畢竟糧食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就是我國農業的宗旨。

種植大豆有補貼,為什麼一些農民還是不願意種植大豆呢?

第三,從大豆的效益來看。大度的畝產量一般在四百斤左右,就目前的大豆價格為1.65到2元之間,而且近兩年的大豆價格始終很穩定,即便是這樣的價格,每畝大豆的毛收入也就在600到800元之間,除去成本每畝大豆的收入也就在300元左右。

如果遇到自然災害,就會出現虧本的現象,比如今年9月9號,東北地區和內蒙古地區受到冷空氣提前襲擊,造成1000多萬畝的大豆出現了減產的現象,種植戶直接虧本了。

第四,對大豆種植戶的扶持政策。大豆和玉米的種植區域和土壤的要求是一致的,所以國家減少了玉米的種植區域,給你減少了玉米補貼,給予大豆提高了種植補貼,目前至少在200元以上每畝,這也都出了農民改種大豆的面積增加,但是由於大豆的收益特別低,所以很少有農民種植大豆,而且也不願意去種植大豆。

簡單的算一下,用種植玉米的情況下的收益:每畝玉米畝產量目前至少在1200斤左右,目前的價格為0.9元左右,這樣每畝出去成本至少收入在800元左右。所以通過計算,可以知道農民願意種大豆的主要原因了。

種植大豆有補貼,為什麼一些農民還是不願意種植大豆呢?

綜上所述,儘管國家籌資35億元,鼓勵農民種植大豆,而且大度的補貼已經提高到每畝200元以上,近五年內大都成為了種植的黃金產業,但是由於大豆的畝產量低收益低,所以農民都不願意種植大豆。對於改善之中農民不願意種植大豆的情況,可以提高大豆的種植補貼,比如個別地方的大豆種植補貼已經提高到300多元每畝,這樣就能提高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

5874699705
2018-10-20

在東北,大豆每畝產量六百六十六平方得約三百五至四百五十斤按平均三百七+斤,每斤一元七角,約六百三十元。再算一下每畝成本,利費稅約三百七+元,秋翻地三十元,液壓耙二遍,四+元,輕耙兩遍三十元,起壟十二元,春播十二元,中耕兩遍二十元,封壟十元,農藥加噴二+五,液麵肥加噴十五,種子約三十元,化肥四十元,拿大草人工約十元,收割三十元,費用約六百七十四元。等於虧了四十四,如果夏季豆類起蟲,飛機噴藥約二十元,等於虧六十四元。春播吋沒人告訴你每畝地是否補貼,如補貼少了,等於白乾。如先落實補貼,種糧大戶會從換茬種植角度種大豆的!

旭日东升付先
2018-10-19

問題:近五年來,我國籌集35億元鼓勵農民種植大豆,為什麼農民不願意種植大豆?
種植大豆有補貼,為什麼一些農民還是不願意種植大豆呢?

答案:近五年來,我國籌集35億元鼓勵農民種植大豆,農民還是不願意種植,其根本原因有兩點,大豆收購價格過低,大豆畝產量過低,與其它糧食作物相比,不划算,不賺錢。而今,農村土地第二輪確權全部完成,農民種田有充分的自主權,不受任何人的限制。另外,糧食價格全部走向市場化。農民種田是依據市場需求來決定的。

種植大豆有補貼,為什麼一些農民還是不願意種植大豆呢?

農村種植大豆,一般平均畝產是150~170千克;一般玉米平均畝產700~900千克;水稻平均畝產為800千克左右;小麥平均畝產500千克左右。大豆從這幾種糧食作物畝產相比是最低的。

種植大豆有補貼,為什麼一些農民還是不願意種植大豆呢?

目前,大豆收購價格各地有所不同,最低價為1.60元/斤,最高價為2.00元/斤,按最高畝產,每畝毛收入為544~680元。玉米每斤最高收購價為1.00元,每畝毛收入水1400~1800元;水稻收購價格為每斤1.20元,每畝毛收1920元;小麥平均每斤1.25元,每畝毛收1250元。從大豆、玉米、水稻和小麥四種糧食作物每畝毛收入看來,種植大豆要比其它糧食少收入60%以上。在市場經濟環境中,農民只能選擇經濟效益好的作物來種植。哪怕種植大豆補貼每畝達到了200元,農民還是不願意種植大豆。若選擇種植大豆,就是選擇虧本。

種植大豆有補貼,為什麼一些農民還是不願意種植大豆呢?

總之,不願種植大豆的原因是在目前的種植技術條件下,產量低,價格低,效益低,虧本或者不賺錢。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科学兴农
2018-11-06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農民種植大豆意向低,其實最為根本的原因是大豆經濟效益低,當然你也可以說大豆有補貼,在此我可以告訴你,大豆補貼也僅僅只是在東北大豆優勢產區才特有的權利,而在諸如黃淮海地區是沒有補貼的,而且即便是對於東北來說有補貼的也不止只有大豆,玉米也是有補貼的。所以綜合下來就是一句話:大豆經濟效益確實不高,很難讓農民提起種植興趣。

舉個例子來說吧,據某權威媒體的市場調查顯示,玉米的經濟效益達到532元每畝,而大豆的畝淨效益僅而300多元,兩者之間差了200多元。雖說大豆有補貼,但是通過過往的情況看,大豆的補貼也僅僅在100多元,這樣的補貼效益來說顯然還是趕不上玉米的,自然效益的低下也是導致農民不願意去種植大豆的根本性原因。

而就算今年,我國已經明確表示要提高大豆生產補貼,而據傳言今年黑龍江的大豆補貼可以達到每畝320元,玉米補貼為每畝25元。參考這個標準,我們下面來對東北地區今年的大豆和玉米生產效益分析一下。

目前來說東北的大豆價位在每斤1.75元每斤,而畝產大約為420斤的樣子,也就是說畝收益735元每斤。而玉米來說目前大致價位在0.85元每斤,而畝產可以過1100斤,至少可以達到935元每畝。如果參照同等的種植成本的話,大豆的畝收益還是要高出大豆200元。而如果說上述生產補貼可以坐實的話,那麼可以確定的說大豆的畝收益將會超過玉米,屆時將會大大刺激明年農民種植大豆熱情。

對於我國的大豆生產現狀大家應該也都清楚,對外進口依賴度高達86%,而且今年更是由於進口大豆受阻,導致我國大豆供給缺口額度高達千萬噸。當然了國家也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也在出臺一系列的舉措來改變當前的狀況。相信隨著大豆補貼增加,在未來大豆生產效益逐步提升,農民種植大豆的熱情也將會越來越濃厚,而我國未來供給短缺的問題也將會有所緩解。

周天一景
2018-10-19

謝謝宗元邀答。農民不願種植大豆是有其原因段。近幾年雖然國家投入了近35億元扶持大豆種植,但對於農民來說並沒有扭轉其無利甚至賠本的局面,出現這樣的結果是大豆來源於進口的太多,衝擊了國內大豆市場,使大豆價格一直萎靡不振。二是大豆屬低產作物,低產又上不去價格當然沒人熱衷於去種了。以我們中原地區為例,本身大豆在農作物種植面積中佔的份額就不大,又缺乏高產品種,自然不是農民的首選,畢竟農民是以土地為生的,他們也追求利潤的。再者是我們這裡氣候條件特點是伏旱,每年都是汛期來的晚且短,假如又遭了秋澇,那這一季大豆就沒有了。它沒有玉米或其它作物把握大,且其它秋作物可以在農民手裡做些初步加工,增加一些效益,如玉米可加工飼料養紅薯可加工成紅薯澱粉或粉條等。所以農民種植大豆是次選,即然是次選就不會有大面積種植的。

E恋猫
2018-10-28

補貼少,效益低,掙得少,大家不願意種

補貼多,地租超貴,掙得還是少,農民靠天吃飯,偏偏好多領導靠農民賺錢。

人均土地少,農民只會種地,去租連片土地,租金高達四五百一畝,一畝地打三百斤黃豆,市價1.68一斤 ,加上人工,機械,種子化肥,這就是賠錢的。

想種大片土地啟動資金十萬左右,這地越來越不是給農民種的了。

胖子和小男孩1
2018-10-19

農民種植什麼作物其畝效益為根本原因,大豆同玉米等旱田作物相比畝收益太低,再一點大豆忌重迎茬。重迎茬大豆會減產很多,在大豆的種植茬口上也不易選擇。雖然現在大豆種植有補貼但補貼是按承包的合法面積補的。有很多土地是得不到補貼的,沒有補糧價來的實惠。而且補貼面積都是村裡上報的,國家又不下來核實,這裡貓膩太多農民很不到的很多,所以農民不願種植大豆。

农家人农家院
2018-10-19

農民種地主要還是考慮效益問題,這幾年種植大豆價格低,雖然補貼高也比不上玉米雜糧等經濟作物。所以不願種植大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