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風新時代
1/11 中國國家博物館,簡稱國博。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相對稱佈局,是一座系統展示中華民族文化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國博藏品數量為100餘萬件,展廳數量48個。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
2/11 鎮館之寶之一:新石器時代鸛魚石斧圖彩陶缸。屬於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文物第一號。1978年河南省閻村出土,外壁上畫鸛鳥叼魚和石斧,畫面真實生動、色彩和諧、古樸優美,極富意境,是迄今中國發現最早、面積最大的一幅陶畫。
3/11 鎮館之寶之二:新石器時代陶鷹鼎,後期仰韶文化時期文物。1958年出土於陝西省華縣太平莊一座成年女性墓葬。該鼎周身光潔不加紋飾,粗大鷹腿與尾羽巧妙地分為三個支點,成鼎足之勢。既強化了雄鷹固有的形神特徵,又與陶器的工藝造型取得了和諧統一。
4/11 鎮館之寶之三:利簋,又名“武王徵商簋”。西周早期青銅器,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零口鎮.利簋器侈口,獸首雙耳垂珥,垂腹,圈足下連鑄方座。器身、方座飾饕餮紋,方座平面四角飾蟬紋。利簋採用上圓上方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銅簋的典型造型,同時也是中國古人對天圓地方這種古老觀念的體現
5/11 鎮館之寶之四: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為新石器時代前期陶器,於1955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半坡。細泥紅陶質地,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的人面魚紋。學術界對於人面魚紋的研究主要有圖騰說、神話說、祖先形象說、原始信仰說、面具說、摸魚圖像、權力象徵說、太陽崇拜說、原始曆法說等等
6/11 鎮館之寶之五:後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又稱後母戊大方鼎、後母戊方鼎.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字得名,初為鄉人私掘,因體積過大,為防日軍搶走,將其重新掩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現為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
7/11 鎮館之寶之六:四羊方尊。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據考古分析,四羊方尊是用兩次分鑄技術鑄造的,即先將羊角與龍頭單個鑄好,然後將其分別配置在外範內,再進行整體澆鑄。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水平。被史學界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位列十大傳世國寶之一。
8/11 鎮館之寶之七:新石器時代玉龍,1971年出土於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玉龍由墨綠色的岫巖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潔,頭部長吻修目,鬣鬃飛揚,軀體捲曲若鉤。造型生動,雕琢精美,有“中華第一龍”的美譽。
9/11 鎮館之寶之八:明神宗(萬曆皇帝)孝靖王皇后鳳冠。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出土於定陵。帽胎以漆竹紮成,覆蓋以絲帛面料,鳳冠正面飾以九條等大的騰雲金龍,均口銜珍珠寶石做成的珠滴,與九龍對應的是八隻同樣口銜珠滴的金鳳,加上鳳冠後側正中的一條金鳳,一共是九龍九鳳。這件鳳冠上嵌有寶石百餘顆,珍珠五千多粒,華麗貴重之極。
10/11 鎮館之寶之九:虢季子白盤,西周.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盤為水器,此盤為先秦最大銅盤,堪稱西周青銅器的魁首。它重400多斤,圓角長方形,盤內底部鑄有銘文8行110字,通篇用韻,四字一句,句式工整,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此盤在太平天國戰爭時期被劉銘傳發現,當時是一個馬槽,後來劉家後人將其埋入土中,祕不示人,直到解放後捐獻給國家。
11/11 鎮館之寶之十:北朝青釉仰覆蓮花尊,1948年出土於河北省景縣封氏墓。該尊器形碩大,莊嚴雄偉,做工精細,釉色青綠溫潤,是北齊瓷器中屈指可數的重器之一,是研究北朝瓷器及其裝飾工藝不可多得的重要實物資料。蓮花尊的紋飾內容與佛教密切相關,用於隨葬代表逝者的一種精神寄託.
2018-12-10

更多精彩

推薦中...